❶ 中国股市在2010年以前还会不会有大的动荡!
会有的,股市久涨必跌,久跌必涨,这是自然规律
其实中国股市正处在阶段性大熊市中
市场始自4月15日3181点以来的下跌, 其实丝毫用不着大惊小怪, 因为实质上它就是6124点以来的熊市延续.
6124点到1664点是下跌A浪, 1664点到3478点是B浪反弹, 3478点到目前就是下跌C浪的过程. 至于下跌大致目标点位, 留待以后讨论.
一, 从上证月线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 在上证历史走势图上, 2007年5月的成交额是截止当时沪市市场历史上的最大成交额3.97万亿元, 该月收盘点位是4109点; 到了2009年这个月成交额被历史性突破. 在2009年7月, 该月成交额达到4.8万亿元, 收盘点位是3412点. 到了2009年11月, 月度成交额再次达到了3.9万亿, 但11月的收盘点位却仅为接近3200点. 我们都知道股市有一个谚语: 量在价之先. 但是在2009年11月后, 月度成交额再也没有突破过3.9万亿, 这样在月K线的量价关系上, 我们清晰的看到了: "双头量"对应着的"双头价".
月K线上的量价关系被活生生的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要知道这样的月度成交额天量是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实现的. 1, 是全流通条件下, 大小非不断减持, 及新股扩容, 流通市值较07年成倍增长; 2, 是4万亿国家投资, 十万亿银行新增贷款的投放.
所以, 在市场上, 尽管有了09年7月份的4.8万亿的成交额, 也仅仅是让上证综指摸到了3478点(收盘为3412点), 较07年5月仅用3.9万亿元就达到4100点尚有20%的差距. 说明: 现在市场的规模已经和07年无法相比了.
现在给出一组以上证综指为基准的沪深两地流通市值的大致数据:
2007年10月底, 沪市收盘点位大致6000点, 此时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约为8.9万亿元; 2009年7月底, 沪市收盘大致在3400点, 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约为11.6万亿; 令人深思的是, 2010年4月21日, 沪市收盘在3000点附近, 而此日, 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已高达15.2万亿; 2010年5月14日, 沪市因下跌尽管收盘点位接近2700点, 但沪深两市流通市值仍高达13.8万亿.
上述数据告诉我们, 由于大小非的解禁和全流通的到来, 市场规模急剧膨胀, 原来3.97万亿的历史最大月成交额可以让大盘上攻至4100点, 而现在却只能上涨到3200点. 可以设想, 当2010年年底, 沪深两市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到来后(预计流通市值将达20万亿), 资金能够支撑的点位在哪里? 5月14日, 沪市收盘点位接近2700点, 但此时的流通市值却比6000点时高出55%. 换句话说, 若按市值折算点位, 目前沪市大盘点位相当于9300点.
换句话说, 当市场再不能获得银行十万亿的巨额新增贷款的货币投放条件下, 市场只能向下.
二, 从长期均线系统下, 我们依然能够清楚的看到大熊市的延续.
我设定的长期均线为: 120天(半年线), 180天, 250天(年线). 我先说一个均线大空头排列的概念: 1, 满足这三根长期均线全部向下行走; 2, 满足三根均线依天数有序向下排列(年线最上, 180天线次之, 半年线最下).
在沪市历史近20年的走势中, 我发现共有4次出现大空头排列的市场大熊市走势. 其延续时间(至下一次大牛市起点)为: 93年12月23日至94年8月1日(所谓"三大政策行情"); 99年1月25日至99年5月19日(所谓"5.19行情"); 01年10月18日至05年6月6日(所谓"股改行情"); 08年6月18日至08年10月28日(所谓"金融危机救市行情"). 依次是约7个月, 4个月, 42个月, 4个月. 特别强调的是, 当长期均线呈粘合式大空头发散时(指:三条均线几乎相交然后呈空头排列), 股市的调整时间最长. 如: 2001年10月至2005年6月.
遗憾的是, 本次股市的大调整在长期均线系统上即将出现长期均线粘合式大空头发散及排列的特征. 截止5月21日, 120天均线为3056点(但以每天5点的速率下行), 180天均线为3040点(但每天以3点的速率下行), 250天均线为3029点(但以每天0.5点的速率下行). 以此测算, 大致在6月1 日, 三条长期均线将呈现大空头粘合. 沪市大盘将再次呈现出长期均线大空头排列状.
从历史上看, 当均线大空头排列出现后, 至下**牛市起步最少也得4个月时间. 这是最乐观的自6月起算起的调整时间的预测. 最悲观的调整时间将延续至2013年下半年. ( 当然, 股市每年都会有反弹行情出现, 但仅仅是反弹 )
如果在我所说的长期均线系统刚刚呈现大空头排列的条件下, 中国股市就能走出一些人叫喊的"大牛市", 那将真是一件中国股市历史上具有"颠覆性'的事件. 我将试目以待.
❸ 2010年中国股市走势如何
牛年已过。正如温总说的那样,我国股市和经济一样,在极不平凡年份取得了极其难得的成就,名居世界涨幅前位。面临世界金融风暴,尤其是紧挨着07、08年的大起大落,股市一举扭转跌势,出现小牛,实属不易;其也验证了中央及时应对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力度的正确、有效性。 预测股市的点位是愚蠢的。这大约是巴菲特说的。不过正因为作出准确预测的难度极大,反倒吸引着众多“好事者”。关于2010年的大盘走势甚至点位,最近已有多位名家作出预测。笔者虽然愚钝,也不揣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仅供投资者参考。预计今年沪市大盘将在2600--------3800的箱体内震荡运行,总体上是温和牛市,走势上可能出现多波震荡,年初将有一波中级上攻行情,其后经过调整后将会再度上攻,上下将会出现反复波段震荡。 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总理已经明确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不会贸然退出,将会保持连续性。已经采取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将会逐渐显露成效,巨额投资和消费增加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将逐步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维持,但会出现微调。投资者要注意央行对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杠杆的运用,关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后续措施,留意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举措出台对于股市运行方式的影响。 国际方面,虽说金融危机还可能出现反复,但是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肯定会起不同程度的作用,大的更深度的危机短时期内不会出现,世界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回升。我国对外出口将会进一步复苏。大体上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将会小幅缓慢升值。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结构、保民生、促消费将是国内中长期经济政策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还没有真正建立在高端科技的基础上,出现了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经济增长的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分配方面,存在着社会财富向资本而不是劳动倾斜;存在着社会财富向政府而不是民众倾斜。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范围和力度不够;住房、看病、上学三贵,导致劳动力形成的成本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不能成比例跟进,直接导致了社会消费的相对落后,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决定了经济的外向型和低端性。不过由此可以判断,通货膨胀不是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房价的暴涨有其特殊性和复杂原因,其中主要的是财政体制和房地产开发运行体制以及信贷配套制度。同时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资本的贪婪、以及人为投机因素和社会转型、需求增加、供给不足都是推手。 就股市自身而言,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人所共知不容置疑的。去年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酝酿多年的创业板终于推出,不仅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也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方面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但是总体上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逐步完善和发展中。笔者感到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很好地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如权证的推出和市场表现就是最典型的诠释,基本上是每只权证末端走势犹如阿尔卑斯山的冬季滑雪------急速下落的末日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导致询价发行仍然没有摆脱抬价发行的怪圈,二级市场成了利益兑现的场所,众多散户成了利益输出的源泉。这不仅不利于股市自身的和谐与长远发展,也负面作用于实体经济。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共有规律,违背不得;违背了就要交学费、受惩罚,只不过现在板子是落在中小投资者的屁股上。 总之,自前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改变宏观经济政策,应对及时、措施得力,化险为夷,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对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存在问题与进一步发展路径、政策、措施均有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把握,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驾驭能力。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和中国的经济一样,股市的未来会更好。
❹ 金融危机后,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如何调整 论文
金融危机后,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如何调整
您好,2010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1中国和平崛起,
和平崛起,要靠经济成功和正确的教育科技国家科学试验室,经济成功的第一标志是国家的货币全世界通用承认,一个国家的货币地位是一个国家综极国力决定的,一个国家综极国力是由 这前三大条件决定的1一个国家农业-粮食国土面积产值--自给数量 2工业能源数量足够-保障造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自给数量 3国家教育科技-国家高端科学实验室---自给数量。这前三大条件决定的。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先天全部具备。
一个国家综极国力是由前三大国策决定的:第一,将教育科验国家科学试验室列为国家第一致富顺序,第二,将农业工业产品生产列为国家致富第二顺序。 不是 第一 把房地产买卖列为国家致富第一顺序,第二 把金融股票买卖列为国家致富第二顺序,第三 把影视娱乐做为国家致富第三顺序, 第四 把旅游等列为国家致富第四顺序。
1美国 2俄国 3中国, 2俄国农业粮食不能自给,国民教育投资不够-8%左右一年。俄国货币卢布,不是国际自由通用货币。3中国农业粮食不能自给,国民教育投资不够。教育经费3%左右一年,造不出一些高科技产品。中国人民币在中国买不到一些重要高科技产品,不能成为国际自由通用货币。
后三个国家是 日本,英国,欧盟,是在国家教育科技国家高端科学实验室数量做到 国民教育普及大学了。教育经费12%-15%-更多-左右一年。日本日元是国际自由通用货币,英国英镑是国际自由通用货币,欧盟组织欧元是国际自由通用货币。
根据中国国家在2010年2月-5月公开向全中国全世界表示:中国国家计划在2020年实现国民教育普及高中,在2010年以后50年后到80年左右,大约在2060年以后。将要达到外国中等发达教育国家水平。
2依法治国 制定的法律,是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还是保护全部分人的利益。
以上是好心善意平等交流,如和您的观点相同或不同,请不要介意。
祝您顺利。生活幸福
❺ 2010年金融街股票怎么样
地产股短期之内难有作为,逐步下跌可能性大,金融街作为一个2线地产股短期走出了一个小平台,可以持有一段时间等待反弹,如果跌破年线11.3元 可以选择抛出。
❻ 有专家帮忙分析一下中国股市近二十年的走势,简单易懂的优先给分。
A股20年简单回顾: 1. 从1990年12月19日做出95.79的低点,到1993年2月16日做出第一个高点1558.95,这是上证指数第一个完整浪形当中的第一浪,其涨幅达到1463个点,中间共经历了543个交易日,而从1990年到1993年7月,银行的年利率从7.56一直上调到10.98,利率的上调给企业带来了高的成本,从而形成了中国股市完整浪形中的第二浪回调。
2. 从1993年2月16日的1558到1994年7月29日的325为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的第二浪,其跌幅达到1233个点,中间共经历了372个交易日,而从1993年到1997年,银行的年利率从10.98下调到5.67,然后又从5.67下调到2002年的1.98,这个年利率可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正因为低利率的刺激,引发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的第三浪反攻。
3. 从1994年7月29日的325点的低点,到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为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的第三浪反攻,其涨幅达1920个点,中间共经历了1673个交易日,正是低利率的长期刺激,从而引发了94年到01年长达7年的慢牛行情。之后利率从2002年的1.98上调到2004年的2.25,从而引发了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第四浪回调。
4. 从2001年6月14日的2245到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为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第四浪回调,其跌幅达1247个点,中间共经历了959个交易日,这当中利率基本变动不大。2005年到2006年中国股市开始大型股权分制改革,从而引发了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的第五浪反攻。
5. 从2005年6月6日的998点到2007年10月16日的高点6124,为中国股市第一个完整浪形中的第五浪反弹,其涨幅达5126个点,中间共经历了575个交易日,而2008年美国的次级贷风波引发了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的股市也没有幸免,从2007年10月16日的高点6124一直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才止跌,共经历了254个交易日,跌幅达4460个点。
6. 2008年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以降息为主,这当中降息的频繁程度大家肯定还记得吧!2009年以平稳经济为主,而2010年为防通胀,一轮新的升息周期会逐步展开,其实上调准备金利率就是升息的前兆。
就20年的涨跌来讲,表面看是利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但这当中也不乏内在规律,一个完整的浪形当中包含五个小浪,而从1990年到2007年,这五个小浪已经完成,在一个新的浪形开始前,肯定是要盘整的. (图就不贴了 呵呵 楼上现成的 就不重复了)
❼ 2010中国银行股票行情走势
总体说金融板块的股会平移上涨
❽ 2010年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
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包括美欧在内的发达国家发达经济体,金融危机没有完。据最近《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研究报告认为,危机没有结束,要警惕防范第二步经济危机,而且认为是发达国家内部的问题。这种说法各媒体已有披露,是主要的一种看法。另一种观点认为,危机没有结束的重要原因是,来自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带来的泡沫破灭,刚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体,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还会继续一个个暴露出来,所以认为欧美不代表整个世界经济,因为比较小的经济体还有很多困难如债务危机、失业等。这两种观点的声音还是很大的。我的想法是,这两种观点有事实,有依据,但它没有看到主流。没有看到在中国入世后,新兴经济体成为全球经济重要推动力下的运行和演变的趋势。
我认为,2010年经济会明显全面复苏。之所以这样乐观的判断,是由全球宏观经济状态与微观经济数据支撑得出的。
全球经济分几类,首先是资源经济体。像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俄罗斯、中东地区等以石油、矿石、有色金属及其他原材料为主的经济体。澳大利亚去年4季度经济全面增长,巴西、俄罗斯晚一些,俄罗斯10月份以后工业经济好转。石油、天然气的出口量、出口值、出口效益都在改善。中东地区尽管有迪拜媒体宣传引起大家注意的事件,但是我认为只要石油在75~80美元左右或以上,整个中东地区的自我保护和提升能力还是强的,迪拜占它地方的石油不是很多,在经济中比重不是很大,在900亿债务中只有256亿是要延期还债的。关键是中东地区的阿联酋、沙特阿拉伯、伊朗地区,石油在75%~80%以上,贸易、财政的盈收确实很好。
印度经济与中国去年4个季度差不多,一直在与中国比赛。印度不仅是新经济,其他方面也在发展。这是资源经济体。
其次是欧、美、日发达国家三个板块。三个板块占全球55万亿总GDP的比重非常大。美国自身就是15万亿。观察北欧、日本经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3季度总量已经上升,是去年上半年负增长后的首季正增长。我们关心的是今年1季度、2季度是否正增长。我的看法和理由是:
(1) 看美国的经济:企业已经活起来了,开始盈利。汽车制造业方面订单和资金流账款回收都在改善。
(2) 美国的生产活动恢复,创新在加快。比如汽车、新能源、生物制药都在改善。我注意到他们行业的生产率在提高。去年10月份3季度的生产率大概在8%左右。这是很重要的。看美国经济不能像中国一样,只看投资、看消费、看工业增加值。关键看他的生产率是否提高了。生产率提高是很重要的标志。
(3) 美国在2009年11月份前主要是出口增长,11月进口开始大幅增长,同比、环比都增长。说明美国自身购买进口品的需求增加了,说明收入改善了。尽管失业率还是很高,劳动收入不多,但是财富收入增加。比如股市,道琼斯指数3月份从6500点长到10800点。美国这个国家不管是国家机构还是家庭,都持有大量的债券、股票这些产权性收益。
(4) 美国现在新型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数(PRR),大都是靠制造业,美国达到55.9 % 。50以下是不景气,50以上是景气。美国现在接近56%,而且是连续好几个月。
(5) 美国资本市场包括期货都在往上走,我认为是牛市。这个观点我曾讲过。按数字测算标准,超过250周多少天进入拐点,通常是这样。最近工业生产和GDP都在加速,所以美国经济从这六、七个指标看是好的。
(6) 分析看长还要看短。看总体是否回升关键看短板。像水桶,短板在延长提升是好事,意味着水容量在增加。只有两个短板。哪两个短板?
第一个短板是房地产。美国在去年前3季度是差的。但是4季度尤其是11月份开始,二手房销售,旧房、新房及新户建设投资都是增加的。而且最近预期房地产的需求是增加的。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重要根源是房地产,热了之后泡沫破灭引起各种债务链条的中断,引起了金融危机。我想如果房地产在政府救市后开始在复苏的话,应当抓住这次由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大家要注意最近大陆的资本有些在往美国走的动向。
第二个短板是失业率。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很高。由危机前不到5%,已经提高到去年10月的10.2%。美国失业率是判断总量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我讲的是看动态,要看它是继续上升?还是走平?还是往下的趋势?我认为是第3条。因为去年11月、12月是10%,没有往上走。更重要的是,美国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每周指数在10月份最高是55万人,现在是43万、44万人。如果领取失业救济金申请人数在40万人左右,就意味着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这是历史资料界定的。这是两个短板。
短板向上提升,我认为2010年美国经济会出乎所有人意料,包括出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预料。GDP会出现明显增长。我认为会达到接近1978~2008年美国年均增长13.05%的水平。
GDP增长在3以上,上升趋势是一定成立的。欧元区15个国家有一些小经济体,但有两个最重要的经济体,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法国。德国经济环比增长0.5%,法国最近工业增长超过1.2%。德国、法国之所以增长是因为对中国设备的出口。包括汽车、包括化工产品、包括医疗器械。德国出口的增加,同时带动了零部件的生产。德国经济在欧元区15国和欧洲联盟27成员国中是很重要的国家。以前看英国,现在看德国和法国。法国对中国是空客订单和其他。金融危机对英国的影响比美国、欧洲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的影响都大。
最近英国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①从去年起房地产开始恢复好转;②CPI去年12月比2008年12月同比增长2.9%;③ 英国最近工业生产在恢复,主要是工业领域制造指标;非美经济主要是日本。日本去年9月不好,但对中国的出口包括建筑领域的机械、汽车、机床、电器出口都在大幅增长,凡是与中国紧密度高的资源经济体也好,发达经济制造体也好都在转身。
总之,全球经济都在转好,趋势是向上的。信心指标、新型指标、进出口指标、产值指标、需求指标都上来了,只有就业指标差些。我得出的结论是:全球经济在复苏而且复苏在加快。
二、复苏后各国政府的政策是怎么样的?
美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救市,花两个7000多亿,美国联邦储蓄银行最近赚了好几百亿。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3~5年上升周期,金融恢复比预期的要快,2010年下半年或者更早的时候,通过适当收缩流动性资金,提高利率等方法进行调整。现在是全世界有史以来基准利率最低的。美国是0.25%、英国0.5%、欧洲0.5%、日本0.11%、澳大利亚加了3次息,每次加0.25%,越南加一次、挪威加一次、以色列加一次、印度加一次、中国18号正式上调从13.5%调到14%。结论是:2010年和今后几年,是以货币收紧为主要标志信号的政策的推出,这是必然的。每到经济上升时期的前一段要收缩。这种收缩不是退,而是什么时候到可能的边际效应的收缩。边际效应之时的投资安排要谨慎。
三、中国的经济走势
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分析是2010年上半年触底,下半年回升。全年增长在8.3%左右。回升加快主要有两股力量:
一股力量是政府推动。4万亿的拉动,对能源投资1.9万亿,还有对民生的投资,包括改善养老院、学校,还有水利工程、大江河治理等;
第二股力量是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资。今年市场有效需求的增加比如对机床的需求会比去年大幅增加。像汽车、飞机、航空、铁轨、交通运输设备高铁、电气化设备、信息化设备、纺织机械的升级,石油设备、农机设备、建筑机械、环保器械设备、医疗设备等母机制造都有大的需求。这里还要讲信息化中要高度注意的四个化,即:消费生产化、生产服务化、服务信息化、信息全民(程)化。
制造业领域内需的需求在扩大,在大幅度增加。有企业自身升级的需求,还有出口需求中原有的出口不再是一般粗加工出口,而是整套装备和零部件装备的出口。讲今年的经济,是要给大家信心,不要太多的犹豫,要利用经济上升的周期,工贸投资和社会资本的投资,在未来15~20年是最好的时候,要做好我们的投资安排。我认为没有过热,也不可能过剩。
今年国内的经济增长有几个特点:
(1)出现了新的周期性趋势转折。经过7年的调整,政府的措施力度是超强的。经过金融危机、经济的下滑、回升、回升的加快,现在旧的已经结束,新的趋势已经开始。按照常规,会有3~5年以上的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的增长:
①出口需求的增长。今年出口需求比2009年好。我注意到珠三角的订单,长三角的订单,服装、化工产品的订单及10月份的广交会都比上半年好的多,订单签约率提高。今年出口经过去年3季度的大幅下降,凡是经过调整结构,有竞争力的企业都会上升。要把握好出口订单。
②投资品与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汽车下乡补贴、家电更新的支持、财政收入接近两位数的增长、企业盈收、税收50%出现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业劳动岗位的增加,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今年都会有改善。2009年是千方百计保增长,2010年不是保的问题而是要稳定市场、稳定经济。
③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我们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是大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没有资本市场。要推动实体资本的发展,利用资本杠杆发展我们的经济。用金融资本润滑实体资本,这是第二次革命。
2010年的政策与2009年不一样,是有条件的双向调整。去年是单向放松。今年主要是调税,扩大企业生产能力,通过税率调整。现在GDP财政收入太多,企业自身财力不够,动力在调税。有些资源税、环保税要提高,但是有利于自主创新、有利于制造高档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民生改善的要减,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减在提升发展能力上。今年加息是必然的,一看CPI走势,二看美国政策动向。从市场角度和利率成本动向周期看,是前半年低,后半年高。要根据融资成本上升趋势,来决定上升周期不同年份投资组合的比重和布局投资。今年的政策变化会多些,不用担心,都是有条件的双向微调。
❾ 中国股市近十年出现过哪些重要的事件
你说这个问题其实你自己心里有答案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