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看股票的估值
...你所说的按市价买卖,是把价格一报入就能成交的,而不需要配对,只是系统在报价时把买卖的第一价都变成了第二个价位的数字,所以成交才快,不过有时这样的报价,由于按价格优先的原则,所你能先于别人成交,有时甚至还可能按第一价格成交的,当别人比你还心急时。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易习惯!卖出的价格是按你委托的那个价钱来成交,但是买入的时候会比你委托那个价钱高1-2分钱,是因为要收取手续费等等的费用 2. 现价--首先建立估值体系,根据估值体系确定目标价,
然后决定相应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 相对价值法;
• 期权估值法。
在介绍基本的估值方法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企业价值?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根据资本市场信息或企业内部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用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进行折现所做的综合判断,就称为企业的价值。企业价值不是用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算出来的,算出来的只能是一种判断,随着在资本市场上,大家都提供一种判断,综合起来就大致确定出企业证券的价值,它是个波动的概念。因此,企业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及反映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
决定市场价值的要素,第一,要看投资者,即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机构和个人;第二,必须要有一个现代企业,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必须是投资者实现投资回报的社会组织和载体;第三,就是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第四,是基于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和资本市场信息而做出的综合判断。
基于不同的模型,现金流量有不同的定义。但无论用何种模型对企业进行估值,一方面要看生产经营: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等。另一方面要看资本经营,怎样把债务和权益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这就要用生产经营得到的利润,除以整个投资资本,得到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然后减去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因此,在估值时,既要考虑到生产经营成本,又要考虑到资本经营成本。综合起来,对于企业的价值,最后就形成一个判断。
在进行价值评估时,国内企业存在一个误区。国内企业常常用很多陈旧的会计方法来进行资产评估,其实这并不妥当。因为,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要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来判断。假如现在向投资者介绍一个投资机会:某企业有一套全新的生产线设备,生产20英寸黑白晶体管电视,准备发行1万股普通股股票,请各位投资者来投资,钱一到,立即到人才交流中心招人,一个星期以后投产,这些资产值不值钱?投资者愿不愿投资?投资者肯定不愿投资。但资产评估却根据设备、厂房、折旧等一系列指标,然后根据财务规定,得出值多少钱来(见图表1-1)。
现在换一种情况,某企业想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家电交易商,全国有2500万网民,只要上网点击,一周内就能把货送到,该企业有20个计算机软件专家,现在准备发行普通股股票融资,恐怕有人愿意投资有人不愿意投资,关键要看企业价值,即企业今后的发展能否带来利润。因此,对资产评估,有时可以参考,而有时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图表1-1 价值评估不同于资产评估
价值评估 资产评估
• 用折现现金流量方法
• 使用来自资产负债表
和损益表的信息 •对资产的现价进行估算
• 较长期的时间范畴
• 预测今后发展
• 使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DCF)
▲ 基本原理
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V=∑tCFt/(1+rt)n
其中:V = 资产的价值;
n = 资产的寿命;
CFt= 资产在时期t产生的现金流量
rt = 反映预期未来现金流量风险的折现率
▲ 现金流量折现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基于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价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被估价资产当前的现金流量为正,并且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发生时间,同时,根据现金流量的风险特性又能够确定出适当的折现率,那么就适合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但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实际情况与模型假设条件相差越大,现金流量折现法的运用就会变得越困难。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估值将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 陷入财务困境状态的公司
公司处于财务困境状态下,当前的收益和现金流量通常为负,并且无法预期公司未来何时会出现好转。对于此类公司,由于破产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就十分困难。对于预期将要破产的企业,使用该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即使对于那些预期会绝处逢生的企业而言,应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时也必须要预测未来现金流量何时为正,数额多少,因为仅计算负现金流量的现值将会导致公司整体价值或股权的价值为负。
• 周期性公司
周期性公司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往往随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繁荣时,公司收益上升,经济萧条时则下降。很多周期性公司在宏观经济极度萧条时,会与处于困境中的公司一样,具有负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如果对这些公司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估值,通常要对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平滑处理。对于此类公司,在估值前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预测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预测必然会导致分析人员的主观偏见,并且成为影响估值结果的一个因素。
• 拥有未被利用资产的公司
现金流量折现法反映了公司当前所有产生现金流量的经营性资产的价值。如果公司有尚未利用的经营性资产(当前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这些资产的价值就不会体现在公司总价值中。同样,当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产也会产生类似问题。通常可以从公司外部得到此类资产的价值,然后将其加到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出的价值之中。
• 有专利或产品选择权的公司
公司常常拥有尚未利用的专利或产品选择权,它们在当前并不产生任何现金流量,预计在近期内也不能产生现金流量,但它们是有价值的。对于这类公司,现金流量折现法会低估它们的真实价值。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加以克服。首先在公开市场上、或者运用期权定价模型对这些资产进行估价,然后将其加入到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出的价值之中。
• 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
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通常会出售它们的一些已有的资产,购买新的资产,并且改变它们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一些公司进行重组时还会改变其所有权结构和管理层的激励方案。每种变化都将使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变得更为困难,并且会影响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特征,并进而影响折现率。历史数据会对这类公司的估值产生误导作用。但是,即使是对于投资和融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如果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已经反映了这些变化的影响,并且折现率已经根据公司新的业务和财务风险进行了适当的调整,那么仍然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
• 涉及并购事项的公司
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对目标公司进行估值时,至少需要考虑与购并有关的两个棘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购并是否会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价值是否可以评估?在假设购并会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协同效应会影响公司现金流量的情况下,可以单独估计协同效应的价值。第二个问题是公司管理层的变动对公司现金流量及其风险的影响,这一点在敌意收购中尤为明显和重要。这些变化的影响可以而且应当体现在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及所选用的折现率中。
• 非上市公司
现金流量折现法要求根据被估值资产的历史价格来估算风险参数,因此,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对非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时,最大的问题是公司风险的度量。由于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所以这一要求无法满足。解决方法这一是考察可比上市公司的风险,另一个备选方法是根据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财务指标来估计其风险参数。
企业的价值等于以适当的折现率对该企业预期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所得到的现值,这里所产生的问题是:如何界定现金流量?什么是适当的折现率?虽然解决这些问题的许多备选框架都能得出同样准确的结果,但本文只推荐其中的两种,分别称为“自由现金流量(FCF)折现模型”和“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又称经济利润模型)”,并建议对非金融公司估值时采用这两种模型。其他一些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各有特点,使用起来受到限制,本文不再详细提及。
1、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对企业权益估值,是将企业的经营价值(可向所有投资者提供的实体价值)减去债务价值以及其它优于普通股的投资者要求(如优先股)。经营价值和债务价值等于各自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选择的折现率一定要反映各自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
经营价值
经营价值等于预期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现值。自由现金流量(FCF)等于企业的税后净经营利润加上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需求的变化、资本支出以及其它资产方面的投资。它未纳入任何与筹资有关的现金流量(如利息费用和股息等)。对于这一估值模型来说,自由现金流量是正确的现金流量,因为它可以反映企业经营业务所产生的能够向公司所有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供应者提供的现金流量。
为了与定义相一致,用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应反映所有资本供应者按照各自对企业总资本的相对贡献而加权的机会成本,这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某类投资者的机会成本等于投资者从同等风险的其它投资中得到的期望回报率。
企业估值的一个新问题是企业寿命的无限期性,解决的方法是将企业寿命分为两个时期,即明确的预测期及其后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可作如下表示:
企业价值(FV)= 明确的预测期期间的现金流量现值+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现金流量现值
明确的预测期之后的价值系指持续经营价值(CV),可以用简单的公式估算持续经营价值,而无须详细预测在无限期内的现金流量。
债务价值
企业的债务价值等于对债权人的现金流量按能反映其风险的折现率折现的现值。折现率应等于具有可比条件的类似风险的债务的现行市场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估值当日尚未偿还的企业债务须估算价值。对于未来借款可假定其净现值为零,因为由这些借款得来的现金流入与未来偿付现金流量的现值完全相等,是以债务的机会成本折现的。
权益价值
企业的权益价值等于其经营价值减去债务价值以及其它优于普通股的投资者要求(如优先股),并对任何非经营性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2、经济增加值(EVA)模型(又称经济利润模型)
经济增加值模型说明,企业的价值等于投资资本额加上预期未来每年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即:
企业价值(FV)= 投资资本 + 预期未来每年产生的经济增加值的现值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利润(EP),它不同于传统的会计利润。传统的会计利润扣除了债务利息,但是完全没有考虑权益资本的成本。经济增加值(EVA)不仅扣除了债务利息,而且也扣除了权益资本的成本,因而是一种真正的利润度量指标。从公式的角度讲,经济增加值(EVA)等于税后净经营利润(NOPAT)减去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成本。
经济增加值模型优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因为,经济增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任何单一时期内所创造的价值,而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却做不到。经济增加值(EVA)定义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 税后净经营利润 - 资本费用
= 税后净经营利润 -(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营运资本需求 + 固定资产净值 + 其它经营性资产净额
二、相对价值法
▲ 基本原理
在相对价值法中,公司的价值通过参考“可比”公司的价值与某一变量,如收益、现金流量或销售收入等的比率而得到。相对价值法基于经济理论和常识都认同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类似的资产应该有类似的交易价格。按照这一原则,评估一项资产价值的一个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由消息灵通的买者和卖者刚刚进行完交易的、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可比资产。这一原则也意味着被评估资产的价值等于可比资产的交易价格。
然而,由于结构、规模、风险等方面的差异,实践中找到一项直接可比的资产相当困难。处理的方法是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涉及到两个数值,一个是价值指标,另一个是与价值有关的可观测变量。运用相对价值法评估公司价值,需要得到可比公司的价值指标数据和可观测变量数据以及目标公司的可观测变量数据。
用数学语言表示相对价值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熟悉这种方法。以V表示价值指标数据,以X表示可观测变量数据。相对价值法所依赖的关键假设前提是目标公司的V/X比率与可比公司的V/X比率相同,如下式所示:
V(目标公司)/X(目标公司)=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变形可得:
V(目标公司)= X(目标公司)× [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只要V/X比率在各个公司之间保持常数,上式对于所有的可观测变量X都成立。为此,在应用相对价值法时,一个关键的步骤是挑选可观测变量X,要使得这样一个变量与价值指标有着确定的关系。
▲ 相对价值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对价值法的优点在于简单且易于使用。使用该方法可以迅速获得被估值公司的价值,尤其是当金融市场上有大量“可比”资产进行交易、并且市场在平均水平上对这些资产的定价是正确的时候。但相对价值法也容易被误用和操纵。因为,现实中绝对没有在风险和成长性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公司或两种资产,“可比”公司或资产的定义是一个主观概念。因此,在选择“可比”公司或资产时容易出现偏见。尽管这种潜在的偏见也存在于现金流量折现法之中,但在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必须说明决定最终价值的前提假设,而在相对价值法中,这种前提假设往往不必提及。
相对价值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它会将市场对“可比”公司或资产定价的错误(高估或低估)引入估值之中。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基于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长率和预期未来现金流量,它不会被市场的错误所影响。
尽管在实际操作中还使用其它一些比率,但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四种比率:
• 市盈率(P/E);
• 公司价值/自由现金流量(EV/FCF);
• 公司价值/销售收入(EV/S);
• 公司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收益(EV/EBITDA)。
自己打的,蛮辛苦,望LZ采纳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_^ 也希望你能采纳为最佳答案!
网络搜索:【麦拍拍
『贰』 跨越大西洋底的电报电缆铺设成功是在哪一年
1866年7月27日,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报电缆敷设成功。
1866年7月,跨越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从此实现了欧美大陆一线牵。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大西洋海底电缆标本、设施、制造工艺和铺设过程。评委会把金奖授予“大西洋电缆之父”菲尔德,他13年“屡败屡战”的传奇在世博会上广为传颂。
菲尔德原本是美国的造纸业批发商,但却能深刻洞见电报的价值和意义,加拿大铺设纽芬兰到新思科舍海底电缆的小打小闹唤起了菲尔德铺设大西洋电缆的雄心。从世界地图上一望而知,英国的爱尔兰和加拿大的纽芬兰是欧、美大陆距离最近的地方,相隔3200公里。
1853年美国军舰道芬号测量出这片水域之下是一个海底高原,最深处不到3.2公里,海床舒缓平坦,大西洋中再难找到这样天造地设的海底电缆通道。马来亚古塔橡胶的问世则为水下电缆提供了最佳绝缘材料。菲尔德曾比喻说,“我的越洋电报是一条狗,从伦敦踩着它的尾巴,会在纽约发出叫声”。
1857年,菲尔德定制了电缆2500海里,内芯7根铜线传递信号,中间有3层古塔橡胶包裹绝缘,外层是18根钢缆扭结成的“盔甲”,重量超过4000余吨,当年世界上没有任何船只能承载得了这根“万里长缨”。
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分别派出最大的5200吨尼亚加拉号军舰和3100吨阿伽门农号军舰各装一半电缆,8月5日在盛大欢送仪式中相率驶出爱尔兰的瓦蓝提亚湾向纽芬兰进发,但仅铺设了410公里便突然断裂,首次出师无功而返。
1858年6月,菲尔德重整旗鼓并且改变方案,让两船先在北纬52度、西经33.8度的大洋中点会合并接好电缆,再“背道而驰”同时铺设,直至返回各自港湾。不料遇到特大风暴,阿伽门农号几乎沉没,从会合点分手仅两天后电缆便又一次断裂丢失。
菲尔德不屈不挠,一个月后组织了第三次出征。
1858年8月4日终于传来大功告成的消息,8月16日,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通过海底电缆向美国总统布坎南发去祝贺。纽约鸣炮100响,全城张灯结彩、焰火齐放,尼亚加拉号上剩余的电缆被裁成小段销售一空。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星期后大西洋电缆信号便日渐微弱以致完全中断。世界舆论顿时大哗,菲尔德一夜之间从英雄变成了“骗子”,他只能无力地辩解,“我的电缆没有死,她只是睡了”。
英国成立了由7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经过两年极其严谨求实的分析,写出了一份“比《圣经》还厚的报告”,除了指出菲尔德急于求成、试验不够,主要责任在于首席电子专家惠斯通的设计错误。3200公里海缆在莫尔斯电码发送中的巨大阻抗使信号严重衰减和延迟,英国女王致美国总统的贺电99个词就发了16个半小时。惠斯通的解决方案是拼命提高电压,直到2000伏以上,结果击穿了电缆绝缘。“调查委员会制”从此成为处理一切科学事故的通则。
期间,菲尔德遭遇美国内战爆发、世界经济萧条、自己的公司濒临倒闭,最困难的时候,他将自己在教堂的席位都做了抵押,菲尔德一天也没停止为大西洋电缆奔忙。
当排水量超过尼亚加拉号4倍的大东方号开始建造时菲尔德曾到船坞参观,设计师布鲁奈尔戏言道:“将来为你铺设电缆的莫非此船?”不想日后果然应验。而科学家汤姆逊发明的镜式检流计能通过导线上小镜片细微转动的光学放大功能,读出衰减1000倍的信号。1865年7月30日,一个顶俩的大东方号独自装载着4400公里电缆从爱尔兰拔锚起航,开始了新一轮壮行。然而在距离终点纽芬兰只有965公里的地方电缆因质量问题再次断裂,两个星期的“大海捞针”一无所获,使这次出征功败垂成。
1866年7月13日,大东方号装载着经过改良的电缆再次发起冲击,这回终于一举架设成功。7月27日电缆开通,随后一年前丢失的电缆被捞起的消息,使大西洋电缆成为双线,传输速度比1858年快50倍。
最后成功的时刻,菲尔德钻进自己的船舱里号啕大哭。有媒体将菲尔德称为“当代哥伦布”,他曾经4年未回家,先后跨越大西洋30多次。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则称,大西洋海底电缆不亚于将人送上月球。
『叁』 分析摩尔曼斯克的航运价值
北冰洋沿岸的唯一一个不冻港口,冬季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港口不会结冰,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航运价值.
『肆』 怎么样才知道一支股票的历史价格
回答这个问题我的时候我满脑子的在想,你这分出的有点可惜了。
在你电脑的行情分析软件里面。比如说大智慧啊。同花顺啊一类的行情分析软件里只要你一打个股的K线图,方向键或是鼠标控制移动,可以看到你想看的任何一天的行情,
『伍』 bid 和ask分别哪个是卖价和买价
bid price是买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还有很多价格,不过都低于这个最高价位。
ask price是卖家出的最低价格,还有其他报价,但都高于这个价格。
『陆』 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长800多公里,除海峡沿岸国两岸享有12海里领海和海峡内小岛至少也享有12海里领海外,其余为专属经济区;海峡沿岸国对海峡领海水域享有主权,对海峡专属经济区水域享有主权。马六甲是亚洲联系欧洲和中东洲地区的重要海运通道,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海运贸易。按照统计,每年都有5万艘商船经此到达新加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轮都途经马六甲海峡。
海盗“天堂”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首的一批华盛顿官员曾于2004年6月与部分亚洲国家高层就马六甲海峡局势展开对策商讨,准备把海军陆战队送到海峡内。
依照美国和新加坡的一份监测研究报告,在每年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中,大约有5万艘商业船只没有能力抵御来自恐怖分子和海盗的联合攻击。
自19世纪初,马六甲885公里狭长的海域就成为海盗的天堂。仅去年一年,马六甲海盗就成功作案189起,占全球海盗事件的40%,使这里成为全球海盗事件的中心。
大国争夺目标
马六甲海峡由于其战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是国际势力竞争的焦点。目前,马六甲海峡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但美国、日本,甚至印度都在试图控制这一重要海上通道。
按照美国的全球战略,马六甲海峡作为连接其在东北亚和西南亚两个重要战略地区的中心环节,是必须控制的全球16个海上咽喉之一。如果掌握了马六甲海峡,就可以影响和控制有关国家的海上运输航道,确保美国在国际竞争和潜在的国际冲突中的优势地位。
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大量原料,特别是其90%的石油都要经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印度对马六甲海峡的神往主要源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印度一旦获得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就能构筑起一道海上安全屏障。
日本想掌控马六甲海峡
据印尼媒体报道,日本“非常关心”马六甲海峡的安全。
马六甲海峡是东南亚战略要地,是连通印度洋与南中国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担着全球1/3货运量和约50%的石油运输量,也是中日韩三国海上石油进口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海盗在马六甲海峡的活动日益猖獗。
早在2000年,日本海岸警备队就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海域参加了一次反海盗联合演习。另据报道,日本开发出了一种叫“虎之门”的系统,可以在海盗登船之前触发警报器;“海上劫持警报与船舶追踪系统”更为先进,它每天6次发送信号,报告船只所处位置等情况;若船只被劫,海盗开始干扰或破坏这套系统,它会通过电子邮件和移动电话及时发出警示。这种对付海盗的技术,引起了东南亚国家的兴趣。专家认为,日本正是通过这种无形和有形的影响,慢慢向马六甲海峡“进发”。
马六甲海峡堪称日本的“石油运输命脉”,日本90%的原油运输都要从这里经过。1999年,日本一艘运载价值13亿日元铝块的货船在马六甲海峡被劫持,17名船员全部被绑。日本的商船几乎从未受过海盗的袭击,但就是这一次,日本找到了借口,多次要求派武装舰只赴东南亚打击海盗,想要日本自卫队踏到东南亚。与此同时,日本还以打击海盗为借口,要将军事打击力量覆盖到马六甲。今年,它通过了“有事法制”七法案,假设了“周边地区出现的紧急事态”。这个“周边”不仅包括台湾海峡,也包括马六甲海峡。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是想借防海盗之名发展军力。
专家指出,日本的最终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控制马六甲海峡,保护日本的石油运输线路。二是通过控制马六甲海峡,推动日本的军事扩张。香港《信报》曾发表一篇文章,题为《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借海盗之尸还魂》。文章说,日本借打击海盗,扩充军力、复活军国主义等,不是一种偶然行为,它是日本对外扩张战略的一部分。
马六甲海峡与中国
自1996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关注。美国兰德公司《中国寻求能源安全》研究报告所得出的一个结论是,中国石油安全与否仍依赖于美国海军庇护的马六甲海峡。而马六甲海峡又实在是太“拥挤”了,也的确是太不安全了。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省每年约需进口的近4.5亿吨原油,都要途经马六甲海峡。巴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煤等大宗矿产品运往东亚市场,也要走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也是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国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进口原油运输有80%左右要通过马六甲海峡。据测算,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成是中国船只。
『柒』 亚马孙河航运价值低的原因
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人烟稀少,无航运价值,且稀有物种多,所以亚马孙河航运价值低。
亚马孙河流域内大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上游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亚马逊河沉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亚马孙河在有些地方河宽达6-10公里,有的地方,河水分为两股,中间形成复杂的自然河网,形成许多大小岛屿,比河面高出不到5米,在最窄的地方,如离河口600公里的奥比多斯,河流只有1.6公里宽,但有600米深,这时河水流速达到每小时6-8公里。
(7)大西洋股票价值分析扩展阅读:
亚马孙河被誉为“河流之王”,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秘鲁的科罗普纳山东侧的米斯米雪峰之颠。其正源——乌卡利亚河,不断地接纳雪峰上的淙淙冰水,一路汇集百川之水,进入著名的亚马孙平原。
亚马孙河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和巴西等国。最终在巴西的马腊若岛附近流入大西洋。
亚马孙河全长6400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条,与干流共同组成了总长度达6万余公里的亚马孙河水系,其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巴西境内。
『捌』 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方面说下)
国内石油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的汽油是按每加仑多少钱出售的,换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号油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有一个朋友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
法报分析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未引起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
新华社信息北京5月23日电法国《费加罗报》5日刊登伊夫·德凯德雷尔的一篇文章,题为《石油价格上涨并未影响投资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来,石油价格上涨了将近20%。最近4年来,油价上涨了250%。其它原材料价格2005年上涨了29%,今年以来又平均上涨了12%。通常,这些变化将足以引起全球经济不稳,减少企业利润,破坏投资者信心。这正是第一次石油冲击和第二次石油冲击时曾发生的情况。
这次,情况完全不同。金融市场运转良好,这很少见。最近4个月,法国股市CAC指数涨幅超过了10%。在大西洋彼岸,纳斯达克指数上升了5%,道琼斯指数上升了6%。今年以来,日本股市和英国股市也上涨了7%。德国股票价格指数上涨了11%。这些变化似乎反常,首先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无法预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资者放心,其次因为这些不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一些金融家离开股市转向原材料市场进行投资。
然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既有经济结构上的原因,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已寻求减少对石油价格变化的依赖。如今,要创造等量的国家财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减少2/3。上个世纪80年代初,石油消费开支约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如今,它只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让—马克·让科维奇和阿兰·格朗让在他们合著的《请加满油!》一书中指出,“1979年,买1升汽油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的最低工资。2005年,买1升汽油却只需要花费10分钟的最低工资”。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对石油价格变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1/4世纪以来人们在节约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利用石油和天然气以外的其它能源,发挥核能在电力生产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重视通过发展服务业来创造财富,服务业在国家财富中所占比重已接近3/4,而服务业消耗的石油则明显低于工业乃至农业。
此外,也有经济形势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国和印度的带动下,全球经济3年来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增长。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就会对全球经济产生0.5%的负面影响。但是,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动机一直处于高速运转,从而使能源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得以被吸收。
对西方金融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数中处于强有力地位。在巴黎,道达尔公司在CAC40指数中所占比重超过13%。油价越涨,对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从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强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这进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导性指数,同样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欧洲STOXX50指数中所占比重已达到16%。
除此之外,还有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强调的“全球储蓄过剩”因素。这些剩余资金约达14万亿美元,并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场。这有助于使金融市场免受原材料价格变化的影响。
最后,还有回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价上涨可能使石油生产国获得了8000多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些资金中有一部分用于向西方国家订购设备,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资本市场。由于美国货币存在结构性缺陷,这部分资金主要投在欧洲市场。因此,尽管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这些资金仍流入欧洲市场,造成少许泡沫影响。
当然,全球经济、金融和股市的这种美满结合并不意味着目前的乐观主义将延续。一旦伊朗危机爆发,油价就会达到甚至超过100美元,并将严重破坏经济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增长受影响的程度将可能达到1.5%乃至更多,这相当于今年预期经济增长率的1/3。特别是在此情况下,金融市场将不再能演奏同样的乐章。与“泰坦尼克”号邮轮的管弦乐队(它曾在邮轮失事时尽量长时间地演奏以安抚遇难者)不同,金融市场应提前打开救生艇,防患风险,以免为时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