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医疗股票型基金的市场分析
扩展阅读
全通教育股票历史价格 2025-09-13 09:15:52
最近能不能买股票 2025-09-13 09:15:08

医疗股票型基金的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6-28 04:05:50

Ⅰ 富国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型基金怎么样,我在犹豫是否要买,谁能帮我分析下啊

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而这只基金投资该行业必定能搭上医疗保健行业高速增长的快车,比较靠谱。

Ⅱ 股票的投资分析报告,医药股最好~

仁和药业(000650)毛利率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推动公司利润大幅增长
2010年一季度业绩继续快速增长,符合预期。公司今日发布2010年一季度财务报告,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润总额6962万元,同比增长107%;净利润5306万元,同比增长122%;单季度每股收益达到0.19元,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毛利率提升和期间费用率下降推动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收入增长。公司一季度销售毛利率高达64%,同比09年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09年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康美药业和药都仁和两个子公司100%的股权后将赚取妇炎洁系列产品和胃康灵胶囊的全部生产和流通利润(之前只赚流通环节),所以两个产品收入增长虽然不快但是毛利率有较大的提升。此外公司今年加大费用控制和管理,销售费用一季度只有7987万元,同比下降26%,期间费用率为36.5%,同比09年一季度大幅度下降接近11个百分点,正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推动了公司净利润增长大幅度超过收入增长。

优卡丹和可立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胃康灵胶囊下降较多。不同市场定位的公司两大主打感冒药产品优卡丹和可立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两大产品一季度收入大约在1.3亿-1.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超过10%,预计全年收入将超过5.5亿元。胃康灵胶囊由于胃病市场竞争激励,同类产品较多导致一季度大约只有300-400万元的收入,同比下降较多。

未来关注闪亮制药的资产注入。其中江西闪亮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9月,是仁和集团所属的核心企业。公司主要以生产眼科药物为主,现有产品为萘敏维滴眼液和复方门冬维甘滴眼液,两大产品都属于化学药,都适用于缓解眼睛疲劳、结膜充血以及眼睛发痒等症状,如果这个子公司注入将会显著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盈利预测和估值。我们维持对公司的净利润预测值,预计公司2010年和2011年净利润将会达到2.2亿和2.7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78元和0.95元,目前动态PE为34倍和28倍,低于医药行业的整体估值水平,鉴于公司良好的成长性以及闪亮制药优质资产的注入预期,我们维持对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

Ⅲ 安信消费医药主题股票型基金怎么样

安信消费医药主题股票型基金专注于消费和医药板块,投资于消费、医药行业股票的资产占非现金基金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
安信基金认为,此时投资消费医药股票更可能获得估值和业绩双升的“戴维斯双击”机会:一是2014年的牛市行情中消费医药板块明显落后市场,存在估值修复可能;二是消费医药领域的一些细分子行业基本面已经明显筑底,有望迎来明显的业绩提升。

Ⅳ 市场中的医药主题基金怎么选

医药行业研究壁垒比较高,对基金经理要求挺高的,当然这里我说的是主动型的医药基金,那些指数型的就不赘述了,跟着指数走就行。我手里有一只主动型药基中欧医疗健康,葛兰管理的,以我的经验来看,建议你关注几点:
1、 看看基金公司综合实力、投研团队,像中欧基金的权益投资能力在业内是靠前的,旗下有很多像曹名长、周蔚文、周应波、王培、葛兰等等明星基金经理,并且公司受权威机构认可的,连续5年获“金牛基金公司”,实力可见一斑。
2、 看看基金经理的背景和过往业绩,比如中欧医疗健康基金的葛兰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在市场上医疗健康主题基金中唯一具有美国医学博士背景的基金经理,真正懂医疗。并且在中欧基金公司管理的中欧瑾源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和中欧瑾和灵活配置主题基金的业绩都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前百分之20。她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今年上半年更是排名同类第二。
所以我还是比较喜欢主动型的医药基金,虽然对于基金经理要求比较高,但大部分还是比指数型的能获取更多收益的。

Ⅳ 医药行业基金有什么有医药行业指数基金吗

医疗类型有:易方达医疗保健,汇添富医药保健, 华宝兴业医药生物优选,华夏医疗保健等。

新兴产业的有上投新兴动力, 泰达红利成长, 泰达宏利红利先锋, 中欧价值发现等。

想要选择做定投,指数型是定投的最佳类型基金,其次是股票型基金,其他基金不建议定投。

基金投资前需要确认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理财目标等,进而确定要投资的基金类型。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可通过资产配置去实现组合收益。基金按风险从高到低排列:指数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基金等(风险越大,可能获得的收益也越高)。

(5)医疗股票型基金的市场分析扩展阅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2)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Ⅵ 长城医疗保健股票型基金怎么样

您好!
网络知道基金分类知道名人,历史总分第16 大连的柠檬 为你解答。
这是一个新基金,个人意见,不建议认购。理由如下:1.长城基金的实力堪忧,这么多年,业绩一直平平,没有亮眼的表现。2.基金经理经验丰富,但是业绩实在太一般,中等水平,历任管理的基金都是一般般,能力不行。3.这是医药主题基金,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了,运作起来就能看出那些是好那些是坏,有好的为什么去选择这样未知的新基金呢?既然你看好医药行业的发展,老基金中,汇添富医药、融通医疗比较好。刚刚成立的南方医保也是明星研究员担任基金经理,比较靠谱。
但是整体上,我还是看好医药这个行业,建议还是可以选择已经成立的基金进行投资,更为稳健,推荐我说的汇添富或者融通,在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的网站购买更可以享受4折申购费优惠,比较认购费还要更省钱。
如有不懂之处,真诚欢迎追问;如果有幸帮助到你,请及时采纳!谢谢啦!

Ⅶ 为什么医药板块的基金表现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药将成为历史,政府集中采购导致药费暴跌

“医保局动真格了,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业的销售费用了。”一家中标的药企人士向记者感叹,还有一位药企人士向记者表示:“中标难受,不中标更难受。”
前几天,国家首次“4 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投标谈判在上海举行,集中采购的结果是药价暴跌,正大天晴药企的恩替卡韦降幅超90%。恩替卡韦被誉为乙肝用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降价75%。
这次参与集中采购试点的共有31种药品,7个品种降价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间的有12个,降幅0-40%之间的有8个。平均降幅高达52%,远远超过市场预期。
这次的试点大获成功,4 7总共11个城市的31种药品采购价直接被腰斩了,而采购价的降低,必然导致药品销售价的降低,而试点的开门红也会导致国家迅速大范围推进采购药品的范围,换句话说,困扰中国人很多年的高药价问题,有望得到彻底的根除。
中国药价有多虚
中国的药价不仅高,而且很虚,虚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药企,列支的营销费用,居然占到营收的60%,远远超过国际药企10%的标准。
换句话说,药厂卖出去100亿的药,销售成本就占了60亿,而国际通用标准大概是10亿左右,与此同时,中国药企的研发费用却是出了名的低,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重营销轻研发导致中国医药界回扣横行,而新药研发能力极低。
仅仅被央视公开报道点名的医药回扣乱象,包括但不限于:
2010年,药价虚高1300%的“芦笋片事件”,湖南湘雅医院医生回扣占到中标价43.5%;
2011年,虚高达2000%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丑闻,北京公立医院医生回扣占到中标价40%;
2013年,漳州医疗腐败案,全市公立医疗机构100%涉案,药价的50%用于回扣;
2013年,“葛兰素史克行贿门”,其副总裁梁宏在供述中称,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为打开销路投入的行贿费用占到药价的30%,每年的总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两地药价虚高近10倍,医生回扣占到药价40%
这动不动就10~20倍的利润,意味着成本价只有零售价的10%,甚至只有5%,中间的巨额利润,都被层层剥削了,最后让患者来买单,导致中国的药价高企,但是药厂实际利润并不高,研发能力薄弱且极其重视营销,不给回扣而重视研发的药厂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集中采购曾让药价暴涨
实际上,中国药价高是个老大难问题了,如何解决高药价问题成了政府的心头病,提出的解决方案千千万,通过政府集合公立医院的需求进行集中采购、集中招标,通过巨大的采购量来压低价格,让患者得到实惠。
听起来似乎没问题,政府手底下有那么多公立医院,全部听政府号令,而公立医院就诊患者的数量占到总就诊量的90%,换句话说消耗的药品,也是90%,把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来和药厂谈判,不可能拿不到好价格。而政府出面带量集中采购来降低价格,也是国际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关部门就开始推行以量换价”,让药物进行集中采购,带量招标,试图取得价格上的优惠,降低药价。在外国,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价格,虽然不多,但是考虑到外国市场竞争激烈,药价透明,本来就很低,在这个基础上还能降低实属难得。引入中国后,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药价。
中国医药部门不仅实行了集中采购,以量换价,还对医院药价进行行政限制,不允许医院以药养医,曾经只允许加价15%,后来干脆实行零差率,一分钱都不允许加价,什么价格采购的,就什么价格出售,最大程度让利给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购量集中起来进行招标获得最低价格,然后不加价卖给患者,药价一定很便宜了吧,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是实际上,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实行集中采购和零差率二个政策后,药品的采购价年年增高,高药价问题越演越烈。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震惊了,这怎么可能,这套方案怎么看都没问题啊,降低药费利国利民十拿九稳,怎么最后居然导致药费连年增高,这不科学啊。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外国行之有效的带量集中采购降低药价的办法,到了中国不仅无效,反而导致药价升高。
原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套方案里有一个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标是由政府集中组织的,但是采购量是由各大医院自行决定的,用哪个药,用多少,是由每个医院自己定,或者说,是由每个开处方的医生来决定。
所以这些药厂们想出了一个新点子,高中标价高回扣,把中标采购价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润空间做成回扣给开处方的医生,以及整个医药管理链条上的一系列人,瞬间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销量大增,所有的医生都在疯狂的开这家药厂的药。
而那些低价中标的药品则陷入了一个很窘迫的情况,医生不愿意开这个药,没有销量,下场和没中标是一样的。
同一款药品,有人出低价,高价怎么可能中标,当然不可能啦,竞标的规则就是价低者得。要规避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不是同一款药品就可以了,同样的药灌装到另外一个包装里,取另外一个名字,上报给药监局拿一个批号,当新药卖,既然是刚“研发”出来的“新药”,那自然拥有自主定价权,你报多高,也没有竞争者,因为这款药全国只有你这一家有。
例如,传统的青霉素,价格极低,不过你们已经基本看不到了,因为按照集中采购制度,根本赚不到钱,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药厂自行“研发”的XX霉素,号称改良版的青霉素,实质上还是青霉素,不过中标价立刻暴涨十倍甚至几十倍,然后就有利润空间给回扣了。
所以,新药的审批权立刻火了,医生的处方权也立刻火了,带来的问题是药监局这些年被国家查处了一大批贪官,基本都是有审批权的那些人,而基层的医生吃医药代表的回扣,已经从密布新闻,变成不算什么新闻了。
所以,在央视曝光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丑闻丑闻中,药价虚高2000%,出厂价0.6元,北京市中标价高达11元,医生的回扣为每支4.4元,而山东一个街头小诊所,进货价为0.64元,卖给患者为2元。所谓的集中采购降低药价,完全形同虚设,整个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进行采购,不仅没有压低价格,反而疯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购导致药价大降
看完了中国药价的历史,只能感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这次的新集中采购导致中标价暴跌这么厉害呢,他们双方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肯定是有的,否则中标价依然丝毫不会变,这次的新规最大的改变在于收回了公立医院自定采购量的权利。
现行的集中采购制度,缺乏明确的用量要求,中标未必代表有销量,医院仍然具有极大的自主选择权,因为药企需要对医院进行二次公关,医院则进行二次议价,导致中标结果形同虚设。
为了堵住这个漏洞,新的采购制度实行招采统一,什么意思呢,就是招标会上要明确采购量,由这些城市下属的公立医院,提前确认未来一段时间的某药品的需求量,汇总给医保局之后,由医保局统一采购,然后下发给公立医院,实现真正的带量采购。
这个创新之举,等于没收了医生的处方权,因为医院失去了采购权,院里就这么多存货,你开完了就没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报备,医保局帮你买,你还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医院,没有特殊的疾病大爆发,对各项药品的需求是非常稳定的,不会有大的波动。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长詹积富在公开场合表示,医保局的主要任务是让医务人员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机会,让医务人员不敢再去拿回扣。通过这个制度,他们完全有希望做到这一点,废除高药价存在的基础。
正是因为废除了中间的回扣环节,让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销量,所以各药企报出的中标价格立刻断崖式下滑,中标平均价直接来了个腰斩,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药企迎来长期利好
这次集中招标,让药企的中标价大幅度下降,导致医药股大幅暴跌,没中标的几个甚至跌停,市场看到价格降了,就解读为利空。
按正常的思维来看,价格降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么,但是如果深究这件事可以发现,价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钱,对药企本身的利润没有太大的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一直重回扣,轻研发,是否能研发出新药不重要,砸钱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给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药换新瓶,也能躺着赚大钱。
这种风气是典型劣币驱逐良币,缺乏研发能力会直接断掉中国医药进步的根基,广大基层患者还饱受其害,苦不堪言。
药企喜欢给回扣吗?不喜欢,但是如果别人都给自己不给,自己就被市场消灭了,有关部门从制度上杜绝给回扣的空间,不仅仅是对患者好,也是对药企好,这样才能让药企脚踏实地,把心思都放在研发上,消除市场竞争乱象,正本清源,我认为对药企来说,是构成长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国家医保局下发《4 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按照这11个城市所有公立医院2017年同品种采购量以60-70%核算,承诺用量进行集中采购,在12月6日进行了首批公开采购,导致了中标价格腰斩式暴跌。
目前只有11个城市作为试点,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进行采购的,也仅仅只有31种药品。
但是鉴于首次试点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新办法会迅速推广到全国所有城市,而且会覆盖到所有的药品,那个时候,全国所有的患者会看到一个奇观,所有药品的平均价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药将成为历史。
这一天不会太久,高价药将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我们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受益人,很快你们就会看到这一天的。
望采纳

Ⅷ 基金投资医药股的有哪几只

1、基金投资医药股的有易方达医疗保健行业股票基金、汇添富医药保健股票型基金、华宝兴业医药生物优选股票基金。
2、所谓股票型基金,是指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基金。目前我国市面上除股票型基金外,还有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是指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在国内,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该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短期货币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单、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同业存款等短期有价证券。这三种基金的收益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但从风险系数看,股票型基金远高于其他两种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