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巴菲特会买入哪家A股银行
作者:刘建位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美国以及欧洲的大银行出现重大危机,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银行股股价一落千丈。目前我国股市的银行股,尽管比欧美银行盈利高,经营更稳健,但多只股票市盈率仅为个位数。
危机,也谓危中有机。最近4年巴菲特增持富国银行24亿美元、买入美国银行50亿美元优先股。巴菲特正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才得以低价买入最好的银行股。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东的信中说:“美国银行业正在起死回生。”
重温1990年度巴菲特对他的第一大银行重仓股富国银行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巴菲特选择银行股的四个标准:业绩一流、管理一流、规模较大、股价便宜。
巴菲特说:“过去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总资产收益率为1.25%。”请注意,巴菲特除了净资产收益率以外,还使用总资产收益率评估银行业绩。
巴菲特重视银行管理,因为管理对银行业绩影响很大:“银行业并非我们偏爱的行业。如果资产是股东权益的20倍——这是银行业的普遍资产权益比率(资本充足率的倒数)。那么,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资产的错误就能够毁灭很大部分的股东权益。因此,在许多大型银行中,错误不是例外,而是已经成为惯例。大多数错误源自于一种管理上的失败,这就是去年年报中我们讨论过的‘机构盲从症’:管理层盲目模仿同行行为。”
由于资产与权益比率为20:1的财务杠杆,同时放大管理上的优势和劣势的影响,巴菲特对以“便宜的”的价格买进一家管理糟糕的银行的股票毫无兴趣。相反,他惟一的兴趣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管理良好的银行。
巴菲特1990年投资的富国银行是一家规模很大的银行,当时资产规模高达560亿美元。2011年巴菲特投资组合中四大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排名分别是,美国银行第1,富国银行第4,美国运通第19,合众银行第10,都是规模很大的银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资大银行,是因为银行业规模优势很重要,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股很难被收购,股价往往更加便宜。巴菲特说:“我们买进资产规模560亿美元的富国银行的股票,占其股权比例为10%,大致相当于100%整体收购一家具有相同的财务指标,而资产规模只有50亿美元的小银行。我们买入富国银行10%的股价花费2.9亿美元,但是如果整体收购这样一家小银行,我们就必须支付2倍的价格。”
巴菲特1990年买入富国银行时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们能够大规模买入富国银行,得益于当时一片混乱的银行股市场行情。这种混乱的市场行情是理所应当的:一个月接着一个月,一些过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银行被公开曝光做出愚蠢的贷款决策。随着巨大贷款损失被揭露出来,投资者情理之中自然会这样推论:没有一家银行披露的财务数据值得信赖。在投资者纷纷抛售逃离银行股的风潮中,我们才得以投资2.9亿美元买入富国银行10%的股份,买入的股价低于税后利润的5倍,低于税前利润的3倍
Ⅱ 银行摘要代码NBT什么意思
如果是招行卡,需要你致电客服查询。
Ⅲ 合众的股票是多少
000925
想入众合?
Ⅳ 银行股大涨意味着什么
银行股大涨的原因和意义:
1、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处于全球第二,经济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但资本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A股市值占GDP的比重不足70%,发达国家则达到130%以上。
因此,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复苏,要助力实体经济扶持创新科技企业,需要资本市场走出“健康牛”,况且创业板指数已经创四年多新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上证综指需要带一带节奏,而目前启动银行股冲关会比较容易,毕竟银行股的权重非常大,牵一发而动全身。
2、银行股的估值低廉,容易成为新增资金关注的重点。目前A股的银行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大部分银行股破净。按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银行股的增长与货币投放的增长有比较密切的关系,5月M2(广义货币)增速已经达到11.1%了,银行股再不济也能达到货币增速的一半,也就是5%,优质中小银行的增速也许会更高。
3、金融安全的需要。金融大开放以后,国际金融巨头进入,一个比较快捷的方式就是收购,现在已经不限制持股比例了,如果银行股过于便宜,则对外资是天大的好事,一定要提高它们并购的成本。
4、在银行理财资金有20万亿元以上。这部分资金如果进入资本市场,银行可以从中拓展新业务,增加收入。
(4)nbt合众银行股票分析扩展阅读:
商业银行发行股票有两种情况,一为银行创立之初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金;二为发展扩大银行发行增资股票,或者为保持适度的清偿能力发行的股票。
世界上一些著名银行,如英国的英格兰银行、美国的合众银行等都是通过股份集资创办起来的。
投资者之所以愿意购买商业银行的股票,原因在于它有比较稳定的股息收入和股票市场价值的增值。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很少发行增资股票,因为这会削减股东的权益。
Ⅳ 巴菲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买入美国合众银行的
你的头像和名字很亮啊。。哈哈哈,你问的问题建议你问问股市牛人们吧,毕竟他们股市实战经验丰富,对这些东西了解的也多些。建议在手机应用市场里搜索“财来啊”,是我用过的一款股票社交app,有什么问题可以和里面的股市牛人交流学习吧,干货比较多。炒股还得靠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
Ⅵ 合众思创股票代码
002383,准确名称:合众思壮
Ⅶ 谁知道"股票"的来源啊
股票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16世纪作为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而进入远航贸易领域。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州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
伦又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
易和殖民地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组建
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是因为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著居民的袭击,要冒很
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没有一个投资者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且也没有谁甘愿冒这么大的风
险。为了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为保护这种股份制经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不但给予它们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
惠政策,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这些公
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
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
发展。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
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
便。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
组织形式。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
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17世纪初,为了促进
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
场所。
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二、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股票逐渐进入金融和工业领域。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机器工业生产
代替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迅猛崛起,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适应
了大工业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股票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出于生产对于扩大资金来源
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扩大市场的需要,银行、运输业急需大量筹集资金,而通过发行股
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资
本主义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及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
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价制银行既可发行银行券,又能吸收
社会资金来发放贷款,其盈利非常可观。而相对于远航贸易来说,银行股票是金融业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风险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导致了工业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的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业逐渐地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但纺织
业使用了大机器,且推广到轮船和机车,改变了整个工业的交通状况,大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这时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单个资本家的小规模投资所能适应,它不
但需要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还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巨大
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却不是少数资本家或当时政府的财力所能承担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条用资本社会化来集中资金的出路。
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利用股票集资这种形式共修建了长达2200英里
的运河系统和5000英里的铁路。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
00英里的铁路。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要求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生产技
术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独资或合伙办企业就难以适应。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采
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于是,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
票投资的兴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迅猛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且通过股票筹措的资本额越来越大。如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
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其相应的法规及手段日益完善。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数量的日益增多,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发展。
1773年,股票商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现伦敦证券
交易所的前身),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它最初经营政府债券,
其后是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到19世纪中叶,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证券市场也在
英国兴起。
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费城、纽约到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开始出现,逐步形成全国
范围的证券交易局面。这些证券市场开始经营政府债券,继而是各种公司股票。1790年
美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
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随
着股票交易的发展,在1884年,美国的道和琼斯发明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
数雏形——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股票在近代和现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断完备。
各个西方国家均通过制定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来维护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发展,以保护股东的权益。美国根据1929年经济危机的经验,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
主要规定了股票发行制度。1934年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用于解决股票交易问题,
并依该法成立了证券委员会作为股票市场的主管机关。1970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减少投资风险,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在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
格平均指数,是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价格指数。有关证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产生,促进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
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
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Ⅷ 股票大战华尔街
华尔街是一个从来不缺少流氓和混蛋的地方,是一个永不平息的是非之地,是人性贪婪与卑劣的展示台.接下来要给大家讲述的就是二十世纪初在华尔街上演的一次流氓之战,他给华尔街带来了一场劫难,使很多人在这场战争中被波及而倾家荡产.
战争发生在当时美国最为显赫的两大银行巨头之间,J.P.摩根(摩根银行的创始人)和雅各布.谢佛。首先出场的是E.H.哈里曼。哈里曼是当时著名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请容许我对他做一些简要的介绍.1862年14岁的哈里曼从华尔街传递员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20多岁的时候靠借来的3000美元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买得一个交易席位,后来很快投身与铁路。他的岳父是两家铁路公司的总裁,利用这层关系他在1881年获的了美国安大略湖南部铁路的控制权。他接手和整顿过多条铁路,并使这些铁路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1898年他接手了濒临破产的联合太平洋铁路,经过分析他把赌注压在该铁路会带动中西部农场的繁荣上,他赢了,联合太平洋铁路成了一棵摇钱树。随着事业的兴旺,他的野心再次增大,把目光放到了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北太平洋公司的控股权上。1901年,哈里曼在谋求北太平洋公司控制的一小段对他能够造成威胁的铁路的控制权时遭到了拒绝,于是哈里曼决定通过收购北太平洋公司来永远的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引发了两大银行巨头之间的战争---
与哈里曼合作的银行家是雅各布·谢弗,而北太平洋公司的控制人希尔是摩根银行的重要客户,因此对希尔的北太平洋公司进行攻击就是对摩根银行进行攻击。面对强敌雅各布·谢弗没有丝毫的畏惧,他很快悄悄的把北太平洋公司的大部分优先股收购到手,他是还持有了相当数量的普通股票,这使哈里曼控制了绝对多数的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而对普通股票的收购还在继续。而此时摩根还在欧洲,他对此一无所知。
摩根银行最终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的计划并立刻致电摩根,要求他授权银行在5月6日(星期一)开盘购买15万股北太平洋公司的普通股票(总股票数是80万股)。留给希尔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是获的大多数的普通股票,然后让公司做出决定,回购优先股(法律赋予了公司这个权利),这样希尔就能够重新获的公司的控制权。而要实施这个计划要花费1500万美元,摩根同意了。于是摩根和谢弗之间的战争开始了。
星期一早上一开盘,股票抢购战就开始了,这时两个人总共持有北太平洋公司80万普通股古中的63万股,而到了星期二收盘的时候他们掌控的数字就变成了75.4万,市场上就剩下了区区4.6万股在流通。
双方就像两群彪悍的野狗在疯狂的争食一只小羊羔,他们猛烈的撕咬,随意的践踏,使其他很多无辜的小动物都成了受害者。当然也会因为一些小动物因为捡到了掉到地上的血渍或碎肉而获益的。股票空头们都在盼望股价的下跌,然后从谢弗介入这支股票那一刻起,就是注定了股价要飙升。当空头们意识到这是摩根和谢弗两个人的较量时,一切都太晚了。他们只能抛出自己手中的其他股票,然后以高价购买北太平洋股票来履行合约。对北太平洋股票的需求量如此之巨大,空头之间也展开了疯狂得争夺,以至于一个经纪人为了将500股北太平洋股票运到纽约,甚至不惜专门雇了一列火车。还有一位刚从郊区返回的场内经纪人,由于不太知情很冒失的承认自己有1万股北太平洋股票,结果被扯着他的衣服要买他股票的空头剥了一个精光。这场浩劫中很多空头已经倾家荡产了,股票价格还在上扬,空头们的恐慌在加剧。
这种恐慌不仅仅只在北太平洋股票的空头中传播,也在其他股票的多头中迅速蔓延。由于北太平洋股票的价格不断增长,空头们不的不大量抛售其他公司的股票来高价购买北太平洋股票以履行合约。在巨大的卖压下,其他股票的价格也出现了雪崩。例如合众国钢铁公司的股票短短几天内就从54.75美元直降到26美元。
两个银行巨头之间的争斗把很多人变成了危险的野兽,整个华尔街在被恐慌所吞噬着,人们都陷入疯狂的境地,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自杀、抢劫等等,即便发生了也不会觉的奇怪。
到周四下午,这两个不顾他人死活的流氓也感到害怕了,“伟大的”银行家J·P·摩根和雅各布·谢弗签订了紧急停战协定。两家银行宣布不再购买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同时允许所有的空头以150美元的价格(当时北太平洋的股价在1000多美元)平仓,把很多人又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战争结束了。
战争的肇事者哈里曼,虽然没有获的北太平洋公司的控制权,但他却如愿以偿的获得了那一小段铁路的控制权,让我们记住那一小段让很多人经历生死的铁路--伯灵顿铁路。
战争虽然发生在20世纪初,而且在地球的另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巨额的财富如果被不负责任的流氓所掌控,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就会陷于被愚弄和践踏的危险之中。想一想目前各大城市的房价,想一想庞大的炒房团,想一想“房子就是给富人住的”无耻言论,让人不寒而栗···
Ⅸ 最近银行股走势如何,想考虑投资银行股。投资银行股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啊
金融危机总是伴随着银行业的大危机,在欧美各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我国虽然政府对银行支持很强,但是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下,我国银行业也难免被人看衰唱空的悲剧命运。银行股市盈率仅为个位数,银行股一跌再跌。到底银行股有没有投资价值,如何选择银行股,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巴菲特选银行股的4个原则。 危机,也谓危中有机。最近4年巴菲特增持富国银行24亿美元、买入美国银行50亿美元优先股。巴菲特正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才得以低价买入最好的银行股。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东的信中说:“美国银行业正在起死回生。” 重温1990年度巴菲特对他的第一大银行重仓股富国银行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巴菲特选择银行股的四个标准:业绩一流、管理一流、规模较大、股价便宜。 巴菲特说:“过去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总资产收益率为1.25%。”请注意,巴菲特除了净资产收益率以外,还使用总资产收益率评估银行业绩。 巴菲特重视银行管理,因为管理对银行业绩影响很大:“银行业并非我们偏爱的行业。如果资产是股东权益的20倍——这是银行业的普遍资产权益比率(资本充足率的倒数)。那么,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资产的错误就能够毁灭很大部分的股东权益。因此,在许多大型银行中,错误不是例外,而是已经成为惯例。大多数错误源自于一种管理上的失败,这就是去年年报中我们讨论过的”机构盲从症“:管理层盲目模仿同行行为。” 由于资产与权益比率为20:1的财务杠杆,同时放大管理上的优势和劣势的影响,巴菲特对以“便宜的”的价格买进一家管理糟糕的银行的股票毫无兴趣。相反,他惟一的兴趣是以合理的价格买进管理良好的银行。 巴菲特1990年投资的富国银行是一家规模很大的银行,当时资产规模高达560亿美元。2011年巴菲特投资组合中四大银行资产规模在美国排名分别是,美国银行第1,富国银行第4,美国运通第19,合众银行第10,都是规模很大的银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资大银行,是因为银行业规模优势很重要,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股很难被收购,股价往往更加便宜。巴菲特说:“我们买进资产规模560亿美元的富国银行的股票,占其股权比例为10%,大致相当于100%整体收购一家具有相同的财务指标,而资产规模只有50亿美元的小银行。我们买入富国银行10%的股价花费2.9亿美元,但是如果整体收购这样一家小银行,我们就必须支付2倍的价格。” 巴菲特1990年买入富国银行时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们能够大规模买入富国银行,得益于当时一片混乱的银行股市场行情 。这种混乱的市场行情是理所应当的:一个月接着一个月,一些过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银行被公开曝光做出愚蠢的贷款决策。随着巨大贷款损失被揭露出来,投资者情理之中自然会这样推论:没有一家银行披露的财务数据值得信赖。在投资者纷纷抛售逃离银行股的风潮中,我们才得以投资2.9亿美元买入富国银行10%的股份,买入的股价低于税后利润的5倍,低于税前利润的3倍。” (文章来源: www.cfcy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