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对于股票的分析文章
扩展阅读
光准文化股票行情 2025-08-21 09:50:36
特斯拉苹果股票价格 2025-08-21 09:48:52
只买固定一支股票 2025-08-21 09:42:05

对于股票的分析文章

发布时间: 2021-07-12 03:29:55

⑴ 股票分析论文 2000字左右

我才写没几天的。。。。。

推荐中国石化,理由如下:

1:中国石化最近半年净利润下滑严重,上半年年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为-237亿,国家财政补贴333亿,才得以盈利93亿元。中国石化在上半年亏损的原因很简单,因上半年CPI指数居高不下,发 改委没有根据原油价格来调整成品油价,只6月20日有一次调价,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在7月原油价格在147美圆/桶见顶后,一直回落到目前的60-70美圆/桶的区间内,中国石化的炼油业务已经能正常盈利。

2:中国石化上半年承担的是国家责任,但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股东利益也是中国石化需要考虑的,因此国家不可能一直让中国石化赔本卖油,然后财政补贴,保持不亏损略有盈利的状态。发 改委目前控制成品油价格可以说是走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路,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因此在原油价格猛涨而国内成品油不提价之际,国人经常会看到闹 油荒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好解释,因为炼油企业的炼油成本高于其销售价,所以以检修的名义停产,来对政府施压,从2006年开始,哪一次发 改委上调成品油价之前,没有闹过油荒?我相信时代是进步的,发 改委不可能长时间控制成品油价格,成品油市场价格迟早会市场化,这样中国石化的炼油垄断地位就会产生巨大的垄断利润。

3:费改税,燃油税的推出已经拖了数年,涉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导致一直难产。但2008年国家提出节能减排的口号,燃油税不推出,这个口号基本是空喊。燃油税推出的前提是,国内油价和国外油价接轨,怎么接轨?这是一个摆在决策部门面前的难题,2007年初原油在50-60美圆/桶的时候,决策部门犹豫了,错过一个接轨的最好时机,结果原油一路高涨,最高涨到147美圆/桶,决策部门已经没有接轨的大环境了,因为高油价的时候接轨,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将急剧增大。目前原油跌到60-70美圆/桶,国内已经有声音在呼吁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推出燃油税了!一旦决策部门拿出燃油税的时间表,那么成品油价格体系必然有所松动,可能以后每月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做一个调整,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这样的话,中国石化就不会出现亏本卖成品油的困境了。

4:中国石化作为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之首,当年营业收入1.2万亿元人民币。但其净利润才549亿元,比中国石油差了1345亿元净利润少了一半还多,而中国石油的营业收入为1万亿元人民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中国石油偏重于上游业务,也就是开采原油,在成品油价格受到发 改委管制的年代,中国石油的盈利能力比中国石化强很多。但中国石化有营业收入1.2万亿元人民币如此大的基数,只要稍微提高一下毛利率,其营业利润就能增加很多,相应的每股收益也会增厚,再传导至其股票价格。

5:个人预计中国石化2008年的每股收益有0.38元,而2009年的每股收益会有0.7元以上,如果发 改委理顺成品油定价机制,那中国石化的每股收益还可能更高,而且每年的每股收益会成几何级数增长。相对应的,如果10倍的市盈率在目前的环境下是合理的,那中国石化的股价从2008年的每股收益上来看,3.8元会是它的一个强力支撑,但2008年马上结束了,2009年的业绩将恢复增长,所以跌到3.8元的可能性极低,在2009年的每股收益上来看,7元会是一个弱支撑。如果把目光再放远一点,2010年以后,中国石化在弱市的环境下,A股价格不会低于3.8元,而在7元以上的可能性非常大,大盘一旦走好,市场就会给出更高的市盈率,股价也会上涨,因此我建议目前可以逢低建仓,在3.8元-7元这个区间内战略建仓,持有至2010年以后。

写于11月6日

⑵ 求一篇关于股票的论文

证劵投资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以下是本人对证劵投资分析的浅见。
一、 风险的定义与衡量
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决策者(X)可能得到的利益(R)不仅取决于他自己选择行动(a),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一些条件或他人采取的行动(b)。设决策者X可能选择的行动集合为A:{a1,a2,...…a n},经济社会(Y)可能发生的状态或他人可能采取的行动为B: {b1,b2,...bi,…b n}。决策者的收益函数方表示为:R=f(a、b),a∈A,b∈B.这个函数表示,决策者X采取行动为a的利益和他的选择有关,也和经济社会发生的状态(或他人采取的行动)有关。Y采取的行动b相对于X的利益可以是“中性”的(不有意使X的处境更好,也不有意使X的处境更糟);如果X和Y的利益是冲突的, Y就可能倾向于采取减少X利益的行动;如果X和Y的利益是一致的,则Y就有可能采取增决于Y 的行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对于X而言Y的行动具有不确定性,从而X是在不确定的条件进行决策的。
当存在不确定时,决策者的决策就具有风险。风险就是不加X利益的行动。从决策论的角度看,X采取怎样的行动,作出怎样的决策,还要取确定性,源于不完全信息或者非对称信息。风险的必要条件是决策面临着不确定的条件。当一项决策者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时,具有的风险的含义是:从事前的角度看,决定所购买的资产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其变动幅度;从事后的角度,指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而造成的决策损失或相对损失 。在计量经济学中,风险通常用统计学上的标准差来衡量。

二、证券投资风险及其分类
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于证券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得高收益,而证券投资(尤其是股票交易)的收益受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收益稳定性明显不如银行存款高,这就产生了证券投资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与收益相伴而生的,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因此我们也可以把证券收益看成是对投资者承担风险的一种补偿。具体地说,证券投资风险是指证券的投资者不能获得预期报酬,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投资者投资于证券都希望获得预期收益,而真正得到的是实际收益,它有可能低于预期收益,这时风险就发生了,使投资者遭受到了损失。
不同的投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投资风险,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上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市场风险。这是金融投资中最普遍、最常见的风险。无论投资于有价证券,还是其他实体项目,几乎所有投资者多必须承受这种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买卖双方供求不平衡引起的价格波动,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影响到证券的市场价格,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偶然事件风险。这种突发性风险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必须承担的,且其剧烈程度和时效性因事而异。如自然灾害、战争危险、政府的货币政策、汇率的变化、专利申请等意外情况的出现,都是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无法预料的。
(4)贬值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或购买力风险。通常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测量通货膨胀率.
(5)企业经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的好坏而产生盈利能力的变化,造成投资者的收入或本金的损失。
(6)企业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而带来的风险。
证券除了上述几种风险外,还有其它一些风险,如: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等等。
三、 证券投资风险的计量方法分析
为了在证券投资中便于比较风险的大小,我们将风险划分为两类,即总风险和市场风险。总风险是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之和;市场风险是针对资产组合而言,研究各项资产收益率与组合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对单个证券来说,主要考虑其总风险,而对证券组合,主要考虑其市场风险。
1.总风险的计量
(1)由于收益率是投资的结果,对风险的分析也集中在这个随机变量上。常用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风险的大小。
(2)一般而论,只有在期望收益相差不大时,标准差不大时,标准差才能够对各项的风险程度予以度量。如果各项目期望收益相关较大时,则需运用差异系数来评价各项目的风险。差异系数实际上就是单位期望收益所承担的风险.
(3)若将风险看作股票价格可能的波动,价差率就是一个衡量股票风险的较好指标。
价差率=2(最高价-最低价)/(最高价+最低价)
价差率越大,意味着风险也越大,需要指出,为了克服短期因素的影响,应考察在一段时期内平均价差率,以了解全面的情况。
(4)以收益率作为尺度衡量证券投资风险也是一种度量风险的方法。可将证券投资的收益视为无风险收益与风险补偿收益两部分.一种证券收益率越高,说明其风险补偿收益越大,同时其风险程度越高。具体的方法是将在许多方面都相同而只在某一方面有显著不同的证券进行比较,这样便可以衡量出某种证券风险程度的高低。
(5)下面介绍另一种度量方法---风险补偿法。假定作为投资收益的随机变量R仅有两种可能的取值,即R1与R2,取值的概率分布为P1和P2=1-P1,该证券的期望收益为:
ER=P1R1+P2R2
其期望效用为:
EU(R)=P1*U(R1)+(1-P1)*U(R2)
2.组合资产的收益与风险
作为投资对象的各类证券的组合称为组合资产。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解决了组合资产的风险度量问题。概要而言,马柯维茨理论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投资者的证券组合选择可以简化为两个因素的权衡,即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及其方差。
如果把市场上所有可能选择的证券构成一个按它们的市场比重为权重的组合资产,就称之为市场组合资产.当投资者仅持有由风险资产组成的市场组合时,每一证券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关系就表现为每一证券收益率中与市场组合收益率无关的部分会由于持有市场组合而完全消失,也即每一证券的风险是根据与市场组合的协方差的大小来决定的。体现了单个证券收益与整个“市场组合”收益二者的关系,β I 描述了单个证券对于市场组合收益变化的敏感性。称为β I 证券I 的系统风险。由于β m =1,所以证券的系统风险可以划分为两类,对于β>1的证券,其风险大于平均系统风险;反之,其风险小于平均系统风险。所以β可以衡量证券的相对风险。
3.递增风险的三种等价定义
为了对两个证券或投资的风险进行比较,以下给出了递增风险的三个等价定义:
定义1 设有相同期望值的两项投资W1和W2,如果
E{U(W1)}≥E{U(W2)}
对每一个凹函数都成立,则称W1比W2的风险小。
定义2 若设W1和W2为二项投资,存在一个随机变量ξ, 使得W2= W1+ξ, ξ 为噪声且 E{ξ| W1}=0,则W1比W2的风险小。
定义3 设W1和W2的分布函数F和G被限制在区间[a ,b]内,且
T(Y)=∫ay[G(x)-F(x)]d x
如果T(y)≥0,且T(b)=0,则称W1比W2的风险小。
递增风险的界定对研究最优投资的性质是很有用的。
4.一种新的风险度量方法
设证券收益率为R,它的期望收益率为μ,R=μ +ξ。
其中,E{ξ}=0, μ=E{R}。定义随机变量,
ξ+=ξ(当ξ≥0),ξ+=0 (当ξ<0);
ξ-=0 (当ξ≥0),ξ-=ξ(当ξ<0)。
- E{ξ-}为证券的风险测度,称之为平均损失。
对于两个证券R1 、R2,相应地应有
R1= E{ R1}+ξ1
R2= E{ R2}+ξ2
如果- E{ξ1-}>- E{ξ2-},则我们说证券1的风险比证券2大。
进行证劵投资就是为了妥善的管理我们的财产,把证劵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是我们每一位投资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仅供参考。。。

⑶ 求一篇股票分析论文

300070)碧水源公司总股本14700万,流通股本3700万。发行价69元,09年 PE 94.5。

水在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需求日增供应却有限,且用水污染却日益严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要么扩大供应,这个受自然条件限制,要么就是将污水取出污染后重新使用,污水资源化达到城市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原有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可以满足一般的污水处理需求,但在现代社会污水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的各种因素影响之下,对回收的水质的要求严格,使得MBR这种原来显得昂贵的技术进入了大规模推广期,在出水水质和占地,电耗,污泥等综合指标较优的背景下,投资成本比传统工艺高10%的缺点变得无足轻重,而且随着技术发展,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都趋于下降,MBR取代传统工艺的潜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再生水这一块,几乎将是必然选择。

行业趋势向好,谁会是受益者?碧水源08年全国市场占比60%,关键是建立了一批示范工程,这些是巨大的先行优势的,其他参与者有GE,SIMENS.都是半路收购技术型公司进入这个行业。在公用行业,本土公司是有本土优势的,在成本性价比,服务上都会优于国外竞争对手。产业链结构与原有的工艺路线不同,MBR产业链是一体化的,尚未分解,碧水源掌握着从膜到膜组器再到工艺路线设计的全套核心技术,能够从源头控制成本,建立行业未来标准。得到全产业链的利润,增强了公司对市场的掌控力。

当然将来市场技术成熟后,产业链分工,有独立的膜厂商,膜组器厂商和接单环保公司的组合,行业毛利会趋于下降,但目前是产业发展初期,技术专利垄断,厂商都是一体化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进入分工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毛利率高,产业链通吃,碧水源毛利率48%,而且还会上升。

行业预测:

MBR从示范推广期进入到爆发期,我国2005年开始MBR项目的建设,MBR是最先进的污水资源化技术,这里引用行业数据,MBR技术2010年处理能力360万吨,100亿元容量,占污水处理市场的8%,2015年300亿元容量污水处理市场的27%。行业年增长24.5%。

公司特点:

1 掌握核心技术,从膜生产到膜组器再到工艺路线设计,示范工程实施各个环节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处理工程容量从小到大都已成熟。

2 需求强烈,示范效应形成,在水资源有限污染加重的背景之下,技术优势在于出水质量高,工艺流程短,耗电少,占地省,关键是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改造较为容易,施工期仅半年,完工速度快。

3 市场庞大,不光是新建水厂,还有一大批改造项目,全国有4000余座水厂,如果将来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下降到传统工艺相同,那么将会出现加速替代。

4 市场拓展现在是生活污水处理,将来还可以运用到工业污水处理例如石化,食品,冶金,电子电力等行业市场。

5 资产财务指标优良,经营现金流充沛,不像有的明星公司利润不断增长,现金却不断流出,要靠圈钱发展,公司预收款比08年大幅增加,公司09年收入3亿元,已经签署但未实施的项目有5亿元,今年新签一亿以上,收入大幅增长有保障。对应将来市场空间,公司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

6募集资金建设项目今年7月就可以完成,将会大幅降低用膜成本,膜的生产能力大幅增加,膜成本比外购的会下降63%。公司的毛利率会呈现上升趋势。将来可以让利于客户,增加对手的竞争压力,有充足的竞争空间。

总结:巨大的市场容量,顺应时代的要求,极少数的玩家,大市场份额领先,高技术壁垒,占有核心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结论:前景可期。

风险:行业快速成熟,技术扩散,行业出现分工,出现众多参与者(不过这个市场不是大众消费市场,只会缓慢出现)膜的生产供应商增多和膜组器的标准化系列化,工艺路线的成熟都是必然趋势,不过这有待于技术和市场的成熟,对应的表象就是行业毛利率的不断下降,参与公司的激增。现在还没有发现这种迹象。随着行业发展应该可以逐渐观察到行业的演变。

⑷ 分析一支股票的文章

更重要的是,回落至最低点19.4开始延伸的上升趋势线后,马上继续上涨,这和过去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相信当震荡完全消化完五月至七月的套牢筹码之后,温氏股份将会有不错的走势

而当前,以图中蓝色的上升趋势线为观察就好。

⑸ 求一篇股票分析文章

你丫真是懒得抽筋了!
你连自己在网上搜都省了 脑子不用会秀逗的

⑹ 求某股票走势分析文章

紫金矿业半个月内强于指数1.22%;从目前盘面来看,今明可能下跌或低位震荡。未来几天反弹将到来;该股近期的主力成本为9.11元一线,价格处成本以下,弱势状态明显;周线仍为下跌趋势,如不突破“10.68元”不能确认趋势扭转;该股前期资金介入迹象还是清晰可见的,一旦等到整个市场的阶段性风险得以充分释放,将有能力挑战前期高位平台。基本面上,对于黄金价格的预期不改,预计年内升至 1500 美元/盎司;一年内,黄金价格或冲击 2000 美元/盎司,两年内或达到3000~5000 美元/盎司高位。未来金价上涨,黄金股的内在价值增长将是普遍现象。公司是储量最大、产品结构最丰富的黄金上市公司、中国最大的矿产金生产企业、中国第三大矿产铜和第六大锌生产企业之一,根据公司2009年公布的储量数据,黄金储量714.65吨,铜1062.68万吨,铅锌523万吨,矿产储量丰富。公司产品结构丰富,以金为主,铜、铅锌、钨、铁等基本金属并举,是同类矿产公司中产品最为丰富的公司。黄金股中PE最低,估值优势显现,公司相对估值低于其他黄金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估值优势。

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0.2%,净利润同比增长40.1%,EPS为0.186元1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6亿元,同比增长3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40.1%。其中第二单季,公司受益于黄金、铜等产品价格的上涨,实现营业收入71.5亿元,同比增长52.9%,环比增长13.3%;实现净利润亿14.3元,同比增长40.1%,环比增长11.9%。上半年,公司每股收益0.186元(去年同期0.133元)。上述业绩总体符合我们的预期。
上半年黄金价格上涨是公司业绩较好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公司产品价格均呈现上涨,其中黄金(占公司主营利润57.4%)价格的上涨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10年上半年,公司矿产金锭销售均价为255.1元/克,较上年同期增长25.2%;铜精矿销售均价(4.24万元/吨)较上年同期增长74.8%;锌均价(1.5万元/吨)较去年同期46.8%。产量方面,公司上半年生产矿产金15.8吨,同比增长5.1%;铜精矿4.01万吨,同比增长24.2%;锌锭产量(9.1万吨)同比增长69.8%,锌精矿产量同比增长30.6%。锌锭及锌精矿产量增幅较大主要源于巴彦淖尔锌冶炼厂二期开工、新疆阿舍勒及青海德尔尼铜矿产能扩张。
公司未来有如下看点:(1) 未来金价仍将维持缓慢上涨态势从目前的经济形式来看,全球主要国家为防止经济出现二次探底均维持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未来通货膨胀预期将为未来黄金价格提供支撑。我们总体认为未来金价将缓慢上涨。
铜、锌价格方面,我们认为,下半年铜价仍维持高位震荡走势,其表现要好于其他基本金属;锌价格受高压库存影响(目前全球锌报告库存创15 年新高),预计价格弱势震荡。
(2) 公司总体资源储量优势明显目前公司总体资源储量较大。截止2009 年,公司黄金权益储量714.7 吨,居A 股上市公司首位;金属铜权益储量1063 万吨,仅次于江西铜业。另外,公司资源种类也较为丰富,涵盖金、银、铜等10 多种金属及煤等资源。目前,公司正计划收购刚果金两个铜钴矿部分矿权,若进展顺利,有望增加公司铜、钴资源储量。(4)公司未来产量增长趋缓目前,公司募投项目均已建成投产,未来基本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我们预计公司未来产量迅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但考虑到7.3 事件影响,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已停产整改,且复产期限不明;另外,为配合湿法厂整改,紫金山金矿也已采取限产措施。我们预计今年紫金山铜矿将减少铜产量6500 吨(占公司10 年原计划产量的6.5%),紫金山矿产金产量减少1 吨左右(占公司10 年原计划产量的3.22%)。总体上,我们认为公司今年黄金、铜产量将低于预期。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预计公司2010 年、2011 年矿产金产量为30.1 吨、32.5 吨;矿产铜产量为9.25 万吨、12万吨;矿产锌产量3.42 万吨、3.8 万吨。
(3)公司未来看点在于收购刚果金铜钴矿目前公司拟与中非发展基金共同出资收购Copperbelt,收购金额合计19.36 亿元(公司按60%股权出资)。本次收购的看点在于,Copperbelt 间接拥有刚果(金)Deziwa 铜钴矿及Ecaille C 铜钴矿(68%股权),其铜钴资源丰富。其中,铜合计保有储量(控制+探明)454 万吨,钴保有储量38 万吨。若收购成功,将增加公司权益铜储量185 万吨、钴权益储量15.5 万吨。凭借公司充足的资本金及在低品位铜矿开发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开发刚果金的低品位矿床将不存在技术和资金问题。目前收购的关键在于获得刚果(金)政府批准(刚果金政府持有Deziwa 矿及Ecaille C 矿的剩余股权)。我们认为此次收购对公司资源储量增加及推进海外收购进程将有积极影响,但仍存在收购再次受挫的风险。

⑺ 求 一篇 股票 分析的 文章 (采纳的另加100分)

例一:600849上海医药,你5.4元买入的,今天的收盘价与你的成本相近,该股今天的跌幅是4.24%,但整体势态好于大盘的5.23%,股票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今天是随大盘低开后走势是平稳的,没有太大的起伏,成交量的较大萎缩,可以认为是惜售现象;另外上海医药作为区域龙头受益于医改政策,医药流通业区域龙头股票的前景看好;
该股全天的主买量:695963股 主卖量:614970股 中性量:43000股 ,从数据看主力仍在做护盘的,所以一旦大盘回暖,该股就会快速上涨的,建议不要为一时的波动而动摇持股决心,拿好自己的筹码等待上涨为宜。

例二:601919.中国远洋在10月6日开盘后就一路下跌,最低跌至10.19元,创出了又一个新底;该股的基本面就不说了,但就有关问题阐述如下:
今天中国远洋在大盘反弹的带动下,也是放量上涨,从盘面看近期的压力在13.10元左右,这正是你的成本价,短期压力是15.30元左右;技术扥系目前不管用的,所以也就没必要分析走势了,顺势而为是目前最好的炒作办法;
建议你密切注意大盘的走势,特别是领涨的银行股、券商股、房地产股,这些股票一旦出现回落走势,就是反弹即将结束的信号,所以不管你能否解套你都要出中国远洋的,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例三:000687的保定天鹅股票的每股收益0.031元,实际流通A股3.3325亿股,限售流通A股3.0834亿股,从基本面看是很一般的股票,这种股票一般作为关起炒作是可以的,但不适合长期持有的。
从目前的盘面信息来看,000687的交易活跃成交量很好,股价符合短期快速上涨的基本条件,机构资金10日尽流入约4100万元,而且散户大量流出,保定天鹅是长江证券的大股东,在国家即将推出融资融券会给券商带来大的收益,为此保定天鹅的收益也就会很不错的;
鉴于此信息,我认为保定天鹅在节后会在大盘向好的的带动下,有效突破5日均线压制,股价在短期内上攀到5元左右,此时如果大盘仍然看好的话,就继续持有待涨,不出现放量下跌的情况就不出股票;倘若大盘向下运行就坚决做清仓处理,毕竟该股不是可以长期持有的绩优股。

⑻ 求从宏观面分析股市的文章,1000字左右

目前的流行理论认为,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即从理论上看,宏观经济周期决定着股市波动周期;从实证上看,股市作为宏观经济的睛雨表,其波动周期要提前宏观经济周期约半年的时间。这是目前对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内在联系的一个非常简要和经典的结论。
然而近段时期以来,许多人根据近年来的股市波动情况,即股市波动常常与宏观经济周期相背离、从而显示出较强的独立性,由此得出结论,即宏观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之间,没有什么紧密的相关性。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周期决定了股市波动周期;股市波动周期是以宏观经济周期为核心和依据,并依市场发育程度、及各时期的主导因素影响等,再作具体的轨迹波动,虽然期间股市波动不可避免的会常常偏离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1、基本机理
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的描述,我们可以简单界定为:经济增速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时,经济周期分别经历了复苏和高涨两个时期,其分界点是经济增速的中间值;经济增速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时,经济周期分别经历了衰退和萧条两个时期,其分界点也是经济增速的中间值。在经济周期开始步入高涨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是提高利息等以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这样在经济衰退时期利息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虽然期间政府必然开始考虑降息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是降低利息等以刺激经济的增长,这样在经济复苏时期利息仍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同时我们可以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比较完善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加快,将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从而带来企业业绩的增长;而经济增速的放慢,将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减少,从而造成企业业绩的下降。
在此条件下,我们就可以分析股票价格的涨跌趋势。即股票价格的涨跌主要取决于人们将它与储蓄的比较,哪种投资收益高人们就将增加哪方面的投资、同时减少另一方面的投资,这一动态过程将自动调整市场变量,并最终导致两者的收益相等。这一机理过程同时也就决定了股票价格的涨跌。即当利息较低而企业业绩提高时,投资股票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大量储蓄资金将会涌入股市,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从而导致投资股票的收益下降、并达到储蓄与股市收益相等的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对应着经济周期的复苏时期;同理,当利息较高而企业业绩下降时,股票价格将会下跌,这对应的是经济周期的衰退时期。
因此在经济复苏时,股票价格将会上涨;在经济衰退时,股票价格将会下跌;在经济高涨和经济萧条时,根据前期政策力度、现期利率的调控步骤以及人们的预期变化等,股票价格将相应波动、并构造出具体的和各式各样的顶部和底部图形。
因此宏观经济周期决定股市波动周期,这从经济运作的基本机理上看,是有着充实的和肯定的理论依据和结论的。
2、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背离的若干起因
1996----2000年,我国经济增速基本持续下滑,然而股市却爆发了多次较大规模的行情,许多人藉此认为,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明确地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在经济运行和市场体制比较完善、规范和稳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所必然呈现的经过理论和实践长期检验的、紧密的周期对应性。二是在证券市场创建初期乃至市场体制改革初期,这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因素会有很多,如政府干预、行政命令、大户炒作乃至盲目跟风等,其中部分因素在短期内可能上升为决定性因素,从而左右一定时期的证券市场走势,同时造成其与宏观经济走势相背离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甚至一定时期会是频繁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在成熟体制下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的周期对应性,或者说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必然会逐步呈现出越来越紧密和突出的周期对应性。
依据这一基本思路,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多次行情的历史成因。如1996年行情的成因,是10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规模还很小,人们对证券市场不了解、因此参与的人数与资金都还很少,同期我国经济乃至居民储蓄高速增长,这两方面的巨大反差就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因为在人们努力寻找投资机会、并对证券市场逐渐产生了解的情况下,股市中的马太效应就不可避免的会逐步产生,股价持续稳步上涨、间或伴随着爆发性的井喷行情;1999年行情的成因,是在1997、1998和1999年前期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财富效应”拉动内需、以及扶持证券市场发展的目的,明确推出较大力度的推动股指上涨的政策和评论,从而导致股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强劲上扬65%左右,而且在其后的六个月里,股指回调幅度仅为20~30%,两个月后,股指再次迭创新高,显示出市场做多倾向的澎湃内力。
因此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走向数次背离,不仅不能证明两者走势的不相关性,反而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宏观经济对股市波动的决定性影响,即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股市波动提供了最核心的基础和条件;而宏观经济周期对股市波动周期的明显对应性的决定影响,则有待于市场经济条件、环境和运作的更加成熟、完善和健全。
3、公司业绩与股市波动背离的若干起因
在认为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缺乏紧密相关性的论点中,还有一条流行的论据是,股市波动常常独立于上市公司业绩的表现。例如我国近一、两年来,经济增速从持续下滑到开始出现复苏转机,这两个时期都对应了股市波动的两次较为可观的行情,而同时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持续保持低迷的状况。这似乎说明股市波动并不取决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同样是比较偏颇的。因为我国初级阶段的证券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有一个深层的差别,即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本国经济中最优秀的企业,因为激励和摘牌机制等的作用,因此其整体表现良好,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明显优于宏观经济的增速,因为后者部分体现了全体企业的平均表现水平。而在我国,情况则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股份制试点以及重点扶持国有企业等的政策原因,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并不是我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或其全体,后者更多地是体现为高科技的民营企业群体。在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占到总股本的65%左右,即占绝对控股的比重,因此其经营管理中的“国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整体表现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落后于经济中的最佳企业群体,甚至要落后于平均企业群体,后者约等同于宏观经济增速。因此目前这些上市公司仍然是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初级阶段或迈出的第一步,其体制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和理顺。
由此我们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即在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其股价为什么还会持续上涨呢?
笔者认为,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答案的伏笔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不佳,但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一支规模庞大、增长迅猛的民营高科技群体,它们在飞速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把注意的焦点更多地转向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这一是可以盘活上市公司的存量资产,二是可以疏通融资渠道,三是可以更便捷地树立品牌形象。这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它将得到多方面的欢迎和支持,包括上市公司也将欢迎和期待这一并购。这也正是我国近年来企业重组并购持续不断的深层原因所在。因为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市公司的并购机会、压力和动力都在明显和同步的增长,因此其股价也必然持续和快速的增长。
因此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决定股市波动、宏观经济周期决定股市波动周期,这是证券市场千奇百变、繁花乱眼的真谛所在,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运作的逐步完善和成熟,这一特征也将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我国证券市场的精髓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