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案例分析
案例:大庆市市辖区农用地产能核算
(一)案例概况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理位置为北纬 45°23′~ 47°29′,东经 123°45′~ 125°48′,海拔在 126 ~ 165 米之间,地处北温带由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的松嫩平原偏西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 124 ~ 135 天,年均降水量 437 毫米左右,年平均≥ 10℃活动积温为2680℃~ 3100℃,位于第一及第二积温带上限,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787.9 小时,年平均风速3.8 米 / 秒,土壤类型主要为黑钙土、碳酸盐草甸、盐碱化草甸土、风沙土和盐碱土等。东南距哈尔滨市 159 千米,西北距齐齐哈尔市 139 千米。大庆市辖萨尔图、龙凤、让胡路、红岗、大同 5 个区,总面积 5107 平方千米。
(二)核算方案设计
采用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方法,即在农用地分等成果基础上,首先对农用地分等资料进行整理,并补充调查所需资料后,建立农用地产能核算数据库,采用一定的数理分析方法,分别核算农用地不同层次(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和不同区域(乡镇域、县域、省域)的产能。
为保持成果精度和现势性,黑龙江省将农用地产能核算基期年统一为 2006 年。
(三)农用地等别分析
根据国家《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选定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模型,计算出大庆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为 1217 ~ 1749,根据全省农用地分等指数间距为250 的统一规定,全市农用地共分为 5,6,7 三个等别,总面积 122088.5 公顷。其中,5 等地20333.51公顷,占总面积的16.65%;6等地68297.40 公顷,占总面积的55.94%;7等地33457.59公顷,占总面积的 27.41%。具体情况详见表 5-1。
表 5-1 2002 年大庆市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结果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根据计算结果,大庆市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为 1166 ~ 1749,根据全省农用地分等指数间距为250 的统一规定,全市农用地共分为 5,6,7 三个等别,总面积 122088.5 公顷。其中,5 等地24064.70公顷,占总面积的19.71%;6等地70299.67公顷,占总面积的57.58%;7等地27724.13公顷,占总面积的 22.71%。具体情况详见表 5-2。
表 5-2 2002 年大庆市农用地利用等别结果面积统计表单位:公顷
(四)外业调查与数据处理
1.外业调查内容
1)理论产能样本值
全市共抽样布置 50 个理论产能调查样点,占全市分等单元总数的 2.6%。自然质量等别为 5等的样点有 8 个,占抽样总数的 16%;自然质量等别为 6 等的有 21 个,占抽样总数的 42%;自然质量等别为 7 等的有 21 个,占抽样总数的 42%。v在合理布置调查样点的基础上,邀请大庆市农业生产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填写指定作物品种区试产量(理论产量)专家咨询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专家意见分歧较大、各样点产量数据偏差较大,则需开展多轮调查,直至专家意见趋于接近。
2)可实现产能样本值
全市共抽样布置 306 个可实现产能调查样点,占全市分等单元总数的 16.25%。
表 5-3 大庆市区可实现产能调查样点统计表
3)实际产能调查
根据黑龙江省农用地产能核算外业调查工作要求,调查2006年各乡(镇)指定作物平均产量。
4)2006 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经统计,2006 年参与大庆市农用地产能核算的大庆市 5 个区总面积为 129151.50 公顷,其中,包括11个乡镇总面积88586.06 公顷、5个牧场总面积15677.54 公顷,油田以及其他用地总面积 24887.88 公顷。
2. 数据整理
1)调整分等单元耕地面积
根据技术规范要求,将分等单元图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找到项目区位置,对于项目区范围涉及的每一个分等单元,如该分等单元内大部分耕地已被占用,则在图上初步量算该单元内剩余耕地面积,并在分等单元表及信息系统中修改更新该单元耕地面积;如果已经全部转为建设用地,应做详细说明,相关分等单元农用地面积修正为 0。在修正分等单元详查面积的基础上,以各乡镇 2006 年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数据为基准,平差各乡(镇)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具体平差公式如下: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Sij——第j镇第i个分等单元平差后面积;
Sij′——第j镇第i个分等单元平差面积;
Sj——第j镇水田、水浇地或旱地面积;
Sj′——第j镇水田、水浇地或旱地平差前面积。
2)明确分等单元的隶属关系
大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完成于2002年,目前,由于行政区调整导致分等单元的隶属关系发生变化,为了保证产能核算工作成果的运用,必须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调整各分等单元的行政隶属关系。
3)数据整理
整理出全部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以及相关的数据、图件。
4)更新部分地区农用地等别
大庆市农用地分等工作是2002年完成的,在全市共划分了1883个农用地分等单元。至今,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改变,相应的土地等别急需进行更新调整。但是,由于部分规模较小(几十亩至几百亩)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某一分等单元等别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整理农用地分等资料时,只考虑已竣工验收的大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分等单元的影响,并进行了部分地区的等别更新。
5)编绘产能核算工作底图
以大庆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图为基础,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进行叠加和对比,对原分等成果图进行更新,更新村级以上行政区划界线、重要的线状地物或明显地物点,保持原指标区、等别和分等单元界线不变,编制本次产能核算工作底图。
(五)农用地产能核算
1.农用地理论产能核算
遵照《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根据农用地标准粮理论单产和相应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将各三级指标区内所有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代入函数方程,可以获取各分等单元的年均标准粮理论单产。将各分等单元理论单产乘以分等单元耕地面积,可以获得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产能。
1)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单产的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理论单产;
X——每个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A,B——通过对实际标准粮产量与自然质量分等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A=12.276,B=-5512.3。
2)农用地分等单元理论产能的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Wi——第i个分等单元理论产能;
Yi——第i个分等单元理论单产;
Si——第i个分等单元耕地面积。
3)农用地乡(镇)域理论产能的计算在核算分等单元理论产能后,将乡(镇)域内各分等图斑的理论总产加和为乡(镇)域理论总产,乡(镇)域理论总产除以乡(镇)域耕地面积为乡(镇)域理论单产,计算结果详见表5-4。
表5-4 大庆市各乡(镇)农用地理论产能结果表
续表
2.农用地可实现产能的核算
根据农用地标准粮可实现单产和相应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的函数关系,将各三级指标区内所有农用地分等单元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代入函数方程,可以获取各分等单元的年均标准粮可实现单产。将各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乘以分等单元耕地面积,可以获得农用地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
1)农用地可实现单产的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Yi——第i个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单产);
X——每个分等单元的利用等指数;
A,B——通过对抽样单元的可实现单产和相应的农用地利用等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得到A=8.4631,B=-2309.5。
2)农用地可实现产能的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Wi——第i个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
Yi——第i个分等单元可实现单产;
Si——第i个分等单元耕地面积。
3)农用地乡(镇)域可实现产能的计算
在核算分等单元可实现产能后,将乡(镇)域内各分等图斑的可实现总产加和为乡(镇)域可实现总产,乡(镇)域可实现总产除以乡(镇)域耕地面积为乡(镇)域可实现单产,计算结果详见表5-5。
表5-5 大庆市各乡(镇)农用地可实现产能结果表
3.农用地实际产能核算
实际产能是指大庆市市辖区现有全部耕地作物换算成标准粮以后的实际生产能力。它包括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以全部耕地作为计算对象,二是将指定作物换算成标准粮以后进行计算。只要耕地数量不变,指定作物不变,则其实际产能是一个较为稳定的数值。
实际产量则是指2006年各指标区指定作物(玉米)产量的总和。实际产量仅仅考虑当年种植了指定作物的耕地上的产量,并且是各指定作物产量相加,不考虑标准粮转换问题。不同年份播种面积不同,实际产量的数值是不一样的。
实际产能是基于实际生产情况计算出来的,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本次实际产能核算是以国家确定的指定作物统计单产为基准,根据标准粮换算系数,把指定作物统计单产换算为标准粮实际单产;根据标准耕作制度核算乡(镇)域实际单产(Y0);实际单产乘以基期年乡(镇)耕地面积得到乡(镇)域实际产能(W0);各乡(镇)域实际产能相加得到县域实际产能。
1)农用地实际单产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Y0——标准耕作制度核算乡(镇)域实际单产;
Y——基准作物统计单产;
K——标准粮换算系数(大庆市玉米的标准粮换算系数为1.1)。
2)实际产能的计算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黑龙江卷)
式中:
W0——乡(镇)域实际产能;
Y0——标准耕作制度核算乡(镇)域实际单产;
S——2006年乡(镇)域耕地面积。
将各乡镇实际单产和标准粮换算系数代入公式(5-11),计算结果详见表5-6。
表5-6 大庆市各乡(镇)农用地实际产能计算表
(六)产能核算结果分析
1.产能核算结果汇总
大庆市农用地产能核算分乡(镇)、分指标区、分土地等别进行了成果汇总,详见表5-7。
表5-7 大庆市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汇总表
从表5-7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采用哪种汇总方法,按全市耕地总面积进行综合,所得理论产能单产和总产、可实现产能单产和总产及实际产能单产和总产都是一致的,呈现南高北低的规律,表明核算结果准确,各种汇总成果可针对性地提供应用。其中,产能较高的地区有太阳升镇、八井子乡、大同镇、高台子镇、东风农场、星火牧场,产能一般的地区有双榆树乡、老山头乡、祝三乡、萨尔图区(含春雷牧场),产能较低的地区有龙凤区(含龙凤镇)、红岗区(含杏树岗镇)、林源镇、银浪牧场、让胡路区(含喇嘛甸镇)、红骥牧场。
2.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分析
1)三种产能核算结果对比分析
图5-4 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实际单产对比分析图
图5-5 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对比分析图
从图5-4,图5-5中可以看出,各乡镇的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结果存在如下变化规律:
(1)各乡镇(农牧场)的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实际单产,而同时,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这与3种产能的定义逻辑上相符。
(2)各乡镇(农牧场)3个层次单产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其变化幅度却不一致,其变化幅度实际单产>可实现单产>理论单产,且从线型来看,波动幅度实际单产>可实现单产>理论单产。说明实际单产所受到的制约最多,可实现单产次之,理论单产受到制约最少。
(3)各乡镇(农牧场)3个层次单产受到土地质量影响明显,其变化趋势反映了各乡镇(农牧场)土地质量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大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态势,与全市农用地质量分布规律相一致。全市各乡镇(农牧场)理论单产集中分布于低等区、高等区,中等区域较少。
(4)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分布、种植模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别镇(农牧场)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实际单产在全市分序列上出现不一致现象。
2)三种产能与统计产量的对比分析
表5-8 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标准粮实际单产与统计单产的对比分析表单位:千克/公顷
图5-6 理论单产、可实现单产、标准粮实际单产与统计单产对比分析图
根据表5-8和图5-6可以看出,理论单产为11872.42千克/公顷,可实现单产为9439.71千克 / 公顷,标准粮实际单产为 7790.92 千克 / 公顷,大庆统计年鉴中 2006 年统计单产为 6860.00千克 / 公顷。理论单产与统计单产差值为 5002.42 千克 / 公顷,可实现单产与统计单产差值为2579.71 千克 / 公顷,标准粮实际单产与统计单产的差值为 930.92 千克 / 公顷。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理论单产与统计单产的差值和可实现单产与统计单产的差值较大,说明大庆市现有的农用地产能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与农用地分等结果的对比分析
分别从自然质量等别-理论产能、利用等别-可实现产能分析农用地产能与农用地质量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见表 5-9。
表 5-9 大庆市农用地产能与农用地分等结果对比分析表单位:公顷,千克/公顷
图5-7 大庆市农用地产能与农用地分等结果对比分析图
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最优土地利用水平和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评价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可能产量水平,即理论产能。
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当地最有利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实现的最大可能产量水平,即可实现产能。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经济分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这个产量指数也可以解释为是在当前的农业技术经济条件下,该分等单元内的农用地所能实现的最大经济产量水平,即实际产能。所以,它们的关系为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等指数>经济等指数。从表 5-9 和图 5-7 中可以看出,农用地产能与农用地分等成果之间的关系与上述结论一致,因此,大庆市农用地产能测算结果是客观、合理的。
2. 采购师十佳模型模拟分析七巧板案例分析
采购师十佳模型模拟分析七巧板案例分析,可以查找网上资源如截图
3. 股票价值分析案例
楼主是和我一样选了苦逼的财管公选课么……
查了一下没有人解答,我就自己做了下,虽然你现在肯定不需要这份答案了,但希望以后搜到的同学可以省心吧,哈哈……
路过的点个赞哈……
(1)股票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果,不一定反映该股票的真正价值,而股票的价值应该在股份公司持续经营中体现。因此,公司股票的价值是由公司逐年发放的股利所决定的。而股利多少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说到底,股票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业绩决定的。通过研究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而指导投资决策,这就是股利贴现模型的现实意义了。
(2) 1.如果公司增加股利的话,就意味着他存有的现金会减少,将来如果那些投资需要钱的话,就必须通过融资解决,比如贷款、股票增发等但是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2.如果公司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大量现金的项目的话,那还是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们比较好,这样毕竟是反馈给了股东们,而如果不发掉很有可能则放在公司吃银行利息也是浪费。
3.如果是发放股利的话,在发放日当然股票账面价值会下降。
以上是我自己搜的
(3)这道计算题是在假设公司将全部盈余都用来发放股利的情况下做的,也就是净收益的增长率等于股利增长率,而且此公司的增长率很大,所以最终结果的股票价值较大,应该是对的吧
闲话不说,上过程
k=4%+1.5×﹙8%-4%﹚=10%
d1=2×(1+15%)=2.3
d2=2.3×(1+15%)=2.645
v1=2.3×pvif(10%,1)(括号里的是下标,字母用大写,后面的也是)+2.645×pvif(10%,2)
=4.27547
v2=2.645×(1+8%)/(10%-8%)
现值:142.83×pvif(10%,2)=117.97758
v=v1+v2=122.25(元)
~\(≧▽≦)/~啦啦啦解答完毕。
4. PESTEL分析模型的案例分析
按照PESTEL的框架模型,围绕啤酒酿制行业,对以下六大宏观因素逐一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影响该行业的结构性驱动因素以及这些宏观因素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的根本性联系。
政治因素
从政治因素来分析,目前及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及世界的政治形势基本趋于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围绕着这一时代主题,大力发展同其他国家的贸易伙伴关系,随着WTO世贸组织的加入,中国的关税壁垒逐一取消,国外的产品随即进入中国,这样据不完全 统计,有近40个外国品牌的啤酒在国内生产,产量占到全国的4.3%,这样原来国家对啤酒行业的保护和鼓励政策,如今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面临着国外 品牌的啤酒的挑战,从而,对我国啤酒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有利因素,进口关税的降低,使得啤酒行业可以扩大啤酒原料及先进设备的选择余 地,例如进口的大麦通常质量好,工艺容易控制,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装备,有利于提高啤酒的酿制水平,此外,也有利于我国的啤酒产品 走向和进入国际市场。
经济因素
经济周期是一个反应经济由繁荣-缓慢(衰落)-低潮-恢复(高涨)的往复变化的过程。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三个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于中国2001~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 2001~2010年,中国的GDP增长率达到7.9%,因此,可以预测中国在未来若干年内继续有稳定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大环境的良好发展态 势,预示了啤酒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自20世纪90年代初,受国有企业经营不景气的影响,国有企业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但从每年啤酒销量逐 年递增的态势来看,失业并没能影响到啤酒行业的发展,相反,啤酒因其作为廉价的消费品,从而成为人们愁烦时发泄的工具,快乐时的兴奋剂,交际场合及倾诉衷 肠时的有效媒介。因而,因其啤酒兼容并包(快乐与忧愁的分享及保健的功效)的独特功效,决定了消费群体受经济影响的状况不是十分明显,可见,对大众消费群 体的啤酒兴趣的建立和培养并加以正确引导、宣传是至关重要且极具有恒久魅力的。
社会文化因素
(1) 生活方式的变化
啤酒最早出现于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地区,其制作方法由埃及经北非、伊比利亚半岛、法国传入德国,在德国南部,啤酒制造业空前发展,并由德国 的啤酒技术人员将啤酒工艺传播到全世界。改革开放后,受欧洲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饮食文化开始向西方靠拢,啤酒随之进入了中国,人们对啤酒经历了从不了 解→试着尝试→如今的餐饮娱乐时的不可或缺,可见啤酒文化的深厚魅力。随着人们对啤酒功效的深入探索,得知啤酒非但含有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并且还含有丰 富的维生素B2、烟酸和矿物质,故而得名“液体面包”。此外,啤酒在校园内广泛得到兴起,已成为校园交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啤酒的适龄消费人群逐 渐在向前延伸,现已扩大为18至60岁的人群,可见,啤酒行业其强大的消费群体。
(2) 人口增长进程及分布的影响
首先,从我国人口的增长进程及趋势来看,自70年代初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已显著下降, 但历史积淀下的巨大的人口规模所决定的人口增量仍相当可观,据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中国18~60岁人口规模已达8.16亿,是1964年的 2.15倍,在未来的近30年内,这一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都将保持在60%以上。介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持续保持的势头,从啤 酒的适龄消费群体来看,其前景仍是十分乐观的。
其次,纵观全球人口出生率、生育率的变动过程,总体趋势都是由高到低。发达国家出生率、生育率的下降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即已开始,到上世纪末人口生育率已降 至更替水平以下,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因而,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重点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000年,世界人口的80.66%分布于发展中地区, (如尼日尔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87.33%,人口负担加重,因而,从未来世界人口分布趋势以及啤酒的廉价、保健及时尚的特 点来看,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向发展中国家挺进。
科技因素
从科技因素方面分析,“改变人类命运最戏剧化的因素之一是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和产品创新,就没有企业的成长与进步,就没有企业的未 来。“燕京”之所以敢在市场上向世界啤酒大鳄叫板,正因为他们有技术、产品创新做依托,可见,啤酒行业同科技的关系绝不逊色于IT业同科技的关系,然而, 从我国的啤酒厂的整体现状看来看,仍是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物耗较高、效益较低,每生产1吨啤酒用水量在8~40立方米,相应的排水量为7~35立方米之 间,而发达国家的吨啤酒用水量仅为5~10立方米,说明我国啤酒厂与国外发达国家啤酒厂的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技术进步、节约 有限资源、强化环保是啤酒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环保因素
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破坏自然环境的质量,而如今从联合国到世界各国政府都对环境的污染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制定了相 关的法律予以制止,这既是保护地球环境的客观需要,同时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势所趋,对啤酒酿制行业来说,其与环境的因素是极为相关,不容忽视 的。目前,考核啤酒工业废水水质采用的国家排放标准是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并未对啤酒工业单独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污染控制 和治理力度的加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针对啤酒行业废水排放量大、有机污染浓度高、对环境污染严重、排放因子相对较少的特点,联合发布了 符合啤酒工业废水排污特点的行业性废水排放标准——《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环保是世界性关注的时代主题,任何行业都必须做好有关环保的善后处理才是长久经营之道,啤酒行业更是如此,基于此,天湖公司在 2000年投资650万兴建了污水处理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污水排放的问题。
法律因素
从法律因素分析,法律对行业的规范和发展起到了保障、监督和限制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商业往来频繁,所处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随之面临各种显在和潜在的法律问题,如果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不能够得以及时 察觉,就会“积患成疾”,一旦爆发,企业可能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说法,《食品安全法》今年底即将出台,这就要求行业应从发展高科技入 手,采用先进工艺与检测手段,去年的“啤酒甲醛事件”就反映出了啤酒行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忽视,进而给国内整个啤酒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政治的稳定性及其所采取的政治主张及行为,将直接对整体的经济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正、负面影响,经济水平所处的不同阶段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速度又对其 所属的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同时,技术革新又推动了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就要新 增刚涉足领域的相关立法以及完善和健全已知领域中相关法律法规,而环保是人类及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5. 如何进行案例分析
1、分析案例的基本方法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出发:
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的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
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
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
2、案例分析的具体技巧。
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第一方面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生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第二方面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过程包括五个主要步骤:
确定本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找出此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确定是否还有与已找出的关键问题有关。
选定适合分析此案例所需采取的一般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一般可采用三种具体的分析方法:
系统法。就是把所分析的组织看成是处于不断地把各种投入因素转化成产出因素的一个系统。
行为法。这种方法,在分析时看眼于组织中各种人员的行为与人际关系。
决策法。就是要使用各种规范化、程序化的模型和工具评价并确定各种备选方案。
明确分析的系统与主次关系,并找出构成自己分析逻辑的依据。
将分析转化为口头发言的有效形式。
3、分析案例应注意的问题。
在案例分析中要做好学习记录;
对撰写案例的方面分析报告要简明扼要,一针见血,开门见山,一般不超过2500字。要用一句话把案例分析的主要成果概括出来,并成为报告的主题。
6. 分析股票价值分析,求给几个论点
这个有很多的呢。具体您可以多查找下。这类型的公司。
到你拉着我手时润心的温暖;江南的风如此越高,说明这种食材(和其它食材一起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