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恒生银行如何通过网银转账夏威夷银行
度娘是你最好的解释路径
⑵ 深圳有夏威夷银行吗在哪里
您好,深圳目前还没有夏威夷银行
⑶ 美国为什么要购买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群岛
阿拉斯加州是沙俄因财政危机主动要求卖给美国,具体内容如下:
1741年,俄罗斯探险家白令发现阿拉斯加,俄罗斯宣布拥有阿拉斯加主权。阿拉斯加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原居民有北部沿海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和南部的印第安人。
北冰洋沿岸及白令海沿岸苔原广布。因人烟稀少,纳入版图100多年来阿拉斯加没有为俄国带来任何金钱贡献,反倒要贴钱派驻军队。
1853年到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受到英法联军沉重打击,国库几乎被军费洗劫一空,使俄国“希望看到强大、统一的美国抗衡英国”。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俄国与英国完全相反,全力支持北方的林肯政府统一国家,并于1863年9月派两支舰队分别驶入纽约和旧金山,成功粉碎南方舰队的攻击计划。遭遇财政危机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把不挣钱的不毛之地阿拉斯加卖给盟友美国。
阿拉斯加是美国50个州之一(美国第49个州),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位于北美洲西北角,西隔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望,南临太平洋和阿拉斯加湾,北临北冰洋,东与加拿大育空地区分界,东南延伸的狭长地带包括大陆沿岸部分和亚历山大群岛,与加拿大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毗邻。
夏威夷群岛。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113.5万(1991)。是美国唯一白种人不过半数的州。白种人约占三分之一,其余为日本人、玻利尼西亚人、菲律宾人、中国人、朝鲜人。首府和最大城市火奴鲁鲁(檀香山)。约五世纪时,玻利尼西亚人从南太平洋移此。1795年大部岛屿被卡麦哈麦哈一世所征服,1810年建夏威夷王国。1893年王国被推翻,次年建共和国。1898年被美国吞并,1959年成为美国的一州。太平洋上海空交通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主要有8个大岛和120多个小岛,自东南向西北斜跨北回归线,延伸2,400多公里,即从东南端的夏威夷岛到西北端的库雷岛(不包括中途岛)。主要的8个岛屿在北回归线南侧,相当于狭义的夏威夷群岛,即夏威夷岛、毛伊岛、卡胡拉韦岛、拉奈岛、莫洛凯岛、瓦胡岛、考爱岛、尼豪岛。各岛是从洋底巨大裂隙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夏威夷岛上的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247米)都是活火山,常常从山顶火口和山腰裂隙溢出熔岩流。终年盛行东北信风,各岛迎风的东北坡降水丰富,多热带雨林;背风的西南坡干燥少雨,多热带草原。向以农业为主,以甘蔗、菠萝、花卉、畜牧等为重要。工业以制糖、菠萝罐头等食品加工为主。夏威夷是军事要地,有珍珠港等大的海空军基地。旅游业发达,是州经济的主要来源,来自美国本土、东亚、西欧等地的游客年可达300多万(1983)。
⑷ 美国夏威夷都有什么好玩的
夏威夷,是世界上旅游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之一。不过吸引观光游客的,并非名胜古迹,而是它得天独厚的美丽环境,以及夏威夷人传统的热情、友善、诚挚。夏威夷风光明媚,海滩迷人,日月星云变幻出五彩风光:晴空下,美丽的威尔基海滩,阳伞如花;晚霞中,岸边蕉林椰树为情侣们轻吟低唱;月光下,波利尼西亚人在草席上载歌载舞。夏威夷的花之音,海之韵,为游客们奏出一支优美的浪漫曲。
夏威夷人纯朴好客。当观光轮船接近夏威夷外海时,便有一大群热情如火的夏威夷女郎,驾着小舟靠近轮船,把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花环送给游客,且高喊着欢迎口号“阿罗哈”,充分表达她们最真挚的欢迎之忱。阿罗哈是土语,一般解释为欢迎,你好等等,表示友好和祝福,每个来到夏威夷的人都学会这句话。“阿罗哈”还表示“我爱你”。花环叫“蕾伊”,夏威夷人总是手拿花环,熟人相见,欢迎或欢送客人,都要送花环,就好像我们见面握手—样。所以在夏威夷,你常常看见有人戴着—二十个花环。
草裙舞是最让观光者念念不忘的。草裙舞又名“呼拉舞”,是一种注重手脚和腰部动作的舞曲。月光如水之夜,凉风习习的椰林中,穿夏威夷衫的青年,抱着吉他,弹着优美的乐曲,用低沉的歌声,倾诉心中的恋情。跳舞的女郎,挂着花环,穿着金色的草裙,配合音乐旋律和节奏、表现出优美的姿态。纯洁的感情,如待的气氛,如画的情调,令人陶醉,叫人流连忘返。赞颂“火山女神”的舞蹈,也是游客所喜欢观赏的。火山爆发给夏威夷土著人带来震惊,他们是心有余悸的。于是冥冥之中,认为他们的世界,乃火山女神所掌管。于是他们编了一个舞蹈,来赞颂“火山女神”的伟大,在疯狂的原始呼号中,一群脸上涂着色彩的土著人,围着熊熊的篝火狂舞着。
瓦胡岛上的波利尼亚文化中心,依山傍水,热带植物繁茂,人工湖将中心分为夏威夷、萨摩亚,斐济、汤加、塔西堤、马克萨斯、毛利等7个村落,代表波利尼亚7种不同文化,各村落建筑均保持几百年前的传统风貌,从不同侧面反映民族文化特色,是吸引游人拳头项目。
夏威夷岛上居民的大部分劳动就业、个人收入以及州政府的税收都依靠每年络绎不绝到夏威夷游览观光的700万国内外游客。据夏威夷银行计算,游客在那里旅游支出的波及效应为2,即游客每支出 l美元,将使当地的总产值增加2美元。旅游收入占当地总产值的60%,使夏威夷的经济增长率始终高于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
据199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字,来自亚洲或太平洋各岛上的人占夏威夷110万人口的62%。日本人是夏威夷最大的亚洲少数民族,其次是菲律宾人、土著人、中国人、朝鲜人、越南人、老挝人和泰国人。各民族通婚现象已司空见惯。据说,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混血儿”。通婚淡化了种族界限,使各民族能和睦相处。游客从一道快餐上便能看到夏威夷被誉为“种族乐园”的真实含义。它可能是日本的糖烤牛肉,也可能是爱尔兰风味炖牛肉,或者是维也纳香肠,中国的花卷和朝鲜的打糕。各国游客在这里的风味小吃店,可以品尝到适合自己口味的各种小吃。
夏威夷是地球上最宜人的度假胜地。带错了衣服,在最近的海滩商场花上几美元就能令你焕然一新。不会说英语?一个微笑及友好的举止就能帮助你得到你所需的。(提示:如果你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也是有用的噢!)当然,一些小贴士还能帮你在度假天堂里更应付自如。
夏威夷全年气候宜人,因为我们正处于热带的边缘所以这里只有两个季节。在“夏季”白天的平均最高温度是华氏85度;“冬季”为华氏78度。海洋温度则终年温暖。来自不同方位的风向将岛屿的温度及湿度保持在理想的状态。如果你喜欢干爽及阳光充沛的地方,可选择每个岛屿顺风处。(那是上风处的背阴面——通常是西面及南面)。 如果你向往的是热带的葱郁及湿润,可选择岛屿的迎风处 (那是上风处—— 通常是东面及北面). 即使是在岛屿的顺风处雨水也不时造访,而后留下它那令人称奇的绚烂的彩虹。如果没有了它们夏威夷也就不成为夏威夷了。
让游客感兴趣的还有夏威夷“没有规范”的服饰。与欧美人士穿衣讲究场合相反,夏威夷人无论场合时间,一套以夏威夷布裁制的夏威夷衫通行各处。男人穿的叫阿罗哈衫(Aloha Shirts),女性的花衫有长短之分,白天穿的略短,叫“慕”,晚上穿的长衫叫“慕慕”,以衣服长短命名名字,是当地人发明的科学。游客到此,都不忘带回几件“慕”或“慕慕”。
夏威夷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年四季,各种奇花异卉无不满山遍野绽放着,令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美丽的风光,友善的邻居,到处飘扬着和谐悦耳的歌声,是赋予观光者生活充实的地方。戴上当地人赠予的沉香扑鼻的花环,会使你疲劳顿消。海上活动有风帆、滑水等项目,既富有刺激性,又无太大危险。在海滩裕场一头设有潜艇旅行,花上几十美元,乘客便可在150米深的水下观赏鱼类及其他海洋动物及海底废墟。
夏威夷有着独特的旖旎风光,富有阳光、水、风以及由于活跃的火山运动而产生的地热资源,其洁净的空气和高耸的火山使夏威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体观测站和天文研究中心之一。夏威夷已成为著名的世界水上体育运动中心,许多世界级的大型水上运动比赛都在这里举行。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体育比赛也在这里举行,如火奴鲁鲁马拉松比赛、职业高尔夫球锦标赛、建伍杯赛等等。粗略的估计表明,在夏威夷举行的全部体育比赛带来了2.4亿美元的收入。
⑸ 我在夏威夷银行办了张checking卡 (有卡号在这张银行卡上—)我让家里人汇钱, 如果只告诉sw
可以吧
⑹ 哪里有夏威夷银行
国内目前尚无夏威夷银行的网点!
⑺ Bank Of Hawaii是哪里
夏威夷银行
⑻ 夏威夷银行如何查询汇款信息
我也有类似问题!我的也一直没到!你的汇款单是什么样的
⑼ 金融危机前,美国3大银行,5大投行的强项
金融债券银行都是他们的强项哈,这些都是资本世界的寡头,他们是做很多业务哈,所以都是强项哈,以下是这些公司的网址:
华旗http://www.citibank.com.cn/homepage/cn/cn_homepage.htm(大中华地区的)
摩根大通http://www.jpmorgan.com/
boa,https://www.bankofamerica.com/
高盛集团官方网站: http://www2.goldmansachs.com/ 英文
高盛集团中国网站: http://www2.goldmansachs.com/hkchina/ 中文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是控股和被控股的关系:组成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于1860年,以J·皮尔庞特·摩根名字命名。创建之初,该公司只是一家个人经营的办事处,专门买卖外汇。尔后业务不断发展。1864年更名达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称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1895年改为J·P·摩根公司。该公司从早期开始,就同美国金融界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包揽美国对西欧的金融业务,大发其财。根据1933年银行法,摩根公司改为商业银行,把原来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交付给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后,摩根公司由合伙公司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经营信托业务。
美林:http://www.ml.com/index.asp?id=7695_15125_17454
其他的不清楚哈。
具体说下高盛,这几年和中国政府合作密切,以下是简介和发展历程:高盛集团简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21日晚间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1]
2008年09月24日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计划对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资50亿美元。[2]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
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其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发现和抓住投资的机会
高盛公司的创立
高盛公司成立于1869年,在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投资银行业务开始形成,但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分。高盛公司在此阶段最初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创业时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创始人马可斯·戈德门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然后在某个约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差额便是马可斯的收入。
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成为真正的投资银行,公司从迅速膨胀到濒临倒闭
后来高盛增加贷款、外汇兑换及新兴的股票包销业务,规模虽小,却是已具雏形。而股票包销业务使高盛变成了真正的投资银行。
在1929年,高盛公司还是一个很保守的家族企业,当时公司领袖威迪奥·凯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单一的票据业务发展成一个全面的投资银行。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股票业务,成立了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热的推动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并迅速扩张类似今天互助基金的业务,股票发行量短期膨胀1亿美元。公司一度发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几美元,快速涨到100多美元,最后涨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长,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使得股价一落千丈,跌到一块多钱,使公司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公司的声誉也在华尔街一落千丈,成为华尔街的笑柄、错误的代名词,公司濒临倒闭。这之后,继任者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着保守、稳健的经营作风,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机”惨败的高盛恢复了元气。60年代,增加大宗股票交易更是带来的新的增长。
反恶意收购业务使高盛真正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
70年代,高盛抓住一个大商机,从而在投资银行界异军突起。当时资本市场上兴起“恶意收购”,恶意收购的出现使投资行业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格局,催发了新的行业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购顾问”的旗帜,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请来友好竞价者参与竞价、抬高收购价格或采取反托拉斯诉讼,用以狙击恶意收购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恶意收购者的天使。
1976年,在高盛的高级合伙人莱文去世后,公司管理委员会决定由文伯格和怀特黑特两人共同作为高盛产业的继承者。刚开始,华尔街的人们都怀疑这种两人共掌大权的领导结构会引发公司内部的混乱,很快他们发现他们错了,因为两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迈进了世界最顶尖级的投资银行的行列。
文伯格和怀特黑特早就认为公司管理混乱,表现为责权界定不清晰,缺乏纪律约束,支出费用巨大。比如多年来,每天下午4:30,都会有一辆高级轿车专门负责接送合伙人。新领导人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贴出了一条简明的公告:“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惯例——4:30由轿车接送——将不再继续,即日生效。” 自此以后,合伙人的等级特权将不复存在,费用支出也受到监控,每天下午4:30也不再是一天工作的终结,而是下午工作的中段时间。尽管起步缓慢,文伯格和怀特黑特公司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兼并和收购业务的发展。以前,一家公司如果有意向收购另一家公司,它很可能会尽量吸引或说服对方同意,绝不会公开地强行兼并。但到了70年代,一向文明规范的投资银行业在突然间走到了尽头,一些主要的美国公司和投资银行抛弃了这个行业传统。1974年7月投资银行界信誉最好的摩根斯坦利首先参与了恶意收购活动。当时摩根斯坦利代表其加拿大客户国际镍铬公司(INCO)参与了企图恶意收购当时世界最大的电池制造商电储电池公司(ESB)的行动。ESB在得知摩根斯坦利的敌对意图后,打电话给当时掌管高盛公司兼并收购部的弗里曼德,请求帮忙。第二天上午9点,弗里曼德便坐在位于费城的ESB公司老板的办公室。
当他得知竞购价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涨9美元)时,建议ESB用“白衣骑士”(受恶意收购的公司请来友好的竞价者参与竞价,以抬高收购价格)的办法对付INCO,或进行反托拉斯诉讼,在高盛公司和“白衣骑士”联合飞机制造公司的协助下,INCO最终付出了41美元的高价,ESB 的股东们手中的股票则上涨了100%。从这件事开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购与反收购斗争中,首先是摩根斯坦利,然后是第一波士顿都充当了收购者的角色,而高盛公司则是反恶意收购的支柱。
INCO和ESB之间的斗争给了高盛公司在这一方面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是好运来临的良好征兆。人们认为高盛公司是具备实力的,呈上升状态的和小型、中型公司以及进入《财富》500强的大公司并肩战斗的企业。因为突然之间,美国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对恶意并购恐惧到了极点,除了一些最大的公司,其他公司都觉得难以抵挡恶意并购,于是高盛成为了他们的合作伙伴。当然,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高盛经常要几度登门拜访,对方才愿意接受高盛的服务。 1976年7月,阿兹克石油公司受到了敌对性攻击,但是他们对高盛的服务丝毫不感兴趣,他们请来了律师,并初步控制了事态。弗里德曼建议重新考虑一下自已的决定,并告诉对方高盛的工作小组正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几个小时以后就可以和他们进行私下协商。弗里德曼后来说:“我们火速赶到机场,直飞达拉斯,但对方仍然不愿会见我们,于是我们就在他们公司附近住了下来,然后进去告诉对方一些他们没有考虑透彻的事情,但是得到的回答是‘我们不需要你们的服务’。我们说:‘明天我们还会回来’。以后我们每天到附近的商店买一些东西,让他们知道我们坚持留下来等待消息。”最后阿兹合克公司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感到了高盛公司的执着精神,同意高盛公司为其提供服务。
参与恶意并购使摩根斯坦利获得了破纪录的收入,但是高盛公司采取了与其截然不同的政策,拒绝为恶意收购者提供服务,相反,高盛会保护受害者。许多同行竞争对手认为高盛这一举动是伪善行为,目的是引人注目以及笼络人心,而高盛却认为他们是公司对自己和客户的长期利益负责。反恶意收购业务给高盛投资银行部带来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在1966年并购部门的业务收入是60万美元,到了1980年并购部门的收入已升至大约9000万美元。1989年,并购部门的年收入是3.5亿美元,仅仅8年之后,这一指标再度上升至10亿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为投资银行界的世界级“选手”。
高盛公司推陈出新,把“先起一步”与“率先模仿”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
1981年,高盛公司收购J·阿朗公司,进入外汇交易、咖啡交易、贵金属交易的新领域,标志着高盛多元化开始,超越传统的投资银行代理、顾问范围,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亿美元的总利润中,阿朗公司贡献了30%。
90年代,高盛高层意识到只靠做代理人和咨询顾问,公司不会持久繁荣。于是他们又开设资本投资业务,成立GS资本合作投资基金,依靠股权包销、债券包销或公司自身基金,进行5年至7年的长期投资,然后出售获利。高盛在1994年投资13.5亿美元换取一家从事服装业的拉夫·劳伦公司28%的股份,并自派总裁。三年后,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现到4.87亿美元。其余股份升值到53亿多美元。短短三年内,高盛的资本投资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业务投资银行部只翻了两番。
投资银行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一项业务创新并敢冒风险,能使一家公司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首推垃圾债券使德雷塞尔公司迅速发迹,而抵押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大量家庭贷款的打包及转信业务的出现,使罗门兄弟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盛公司尝到推陈出新的甜头后,把“先起一步”与“率先模仿”作为自己的重要发展战略。高盛的公开发行风波
华尔街最后一家大型合伙人公司股票公开发行的搁浅,给我们一次难得的机会去洞悉盈利颇丰又十分神秘的高盛世界。
一、公开发行的夭折使高盛元气大伤。
1998年10月19日的下午,高盛189位合伙人聚首在公司纽约总部举行神圣的仪式----两年一度的华尔街最高成就:高盛合伙人授勋典礼。今年的聚会也许是高盛129年历史中最奇特的,这是因为:该年的聚会本不该举行。两个月前,已不会再有人能成为高盛合伙人----因为高盛本打算近期公开发行,这意味着有50至60位本来即将任命的合伙人,相反却仅成为另一家新公司的薪禄不菲的雇员。
但是6月份由合伙人表决同意的高盛首次公开发行,于9月末搁浅,并正式“撤回”。此项首次公开发行,本应成为牛蹄声声90年代的里程碑,却不幸沦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牺牲品。高盛推迟发行是由于一旦股市下跌(华尔街大型证券公司的股价下跌更大),股价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若如以往所料,高盛股价在4倍帐面值左右,那么公开发行会将高盛定价为280亿美元。9月之后,高盛股票仅较帐面值有少许溢价,将公司估价为70亿美元,远远达不到将公司财富分配给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及其他员工的公开发行的目的。
据公司的行政总裁柯赛和保罗森说,推迟首次公开发行是实用主义的决定。柯赛说:“适当的时候我们会重新考虑公开发行,但目前我们只能往前走。”但据高盛的合伙人、员工、客户及华尔街人士透露,高盛就公开发行而进行的大辩论及发行的夭折,对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它使高盛的资本结构及业务组合曝光并公诸于众。它挑起了公司一般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矛盾,并证实了华尔街上盛传的谣言----高盛投资银行家与交易员的竞争关系及两位行政总裁柯赛和保罗森之间的不和。
二、公开发行的最初目的。
高盛公开发行的正式原因之一是“使资本结构与公司使命相契合”。但不可否认,许多合伙人,尤其年轻人,与其说是关心高盛的未来,不如说更关心自己资本帐户上储蓄的惊人数目。资本的问题依然存在。实际上,高盛的股本基础比摩根士丹利及美林都小(1998年中期为66亿,摩根士丹利为138亿,美林为117亿)。但目前的行政总裁柯赛和前行政总裁怀特德都说较少的资本只会使公司能更好地决策,竞争对手也认为高盛并没有由于资本缺乏而受到限制。 DLJ证券公司的行政总裁莱比说:“我希望能找到由于资本不足而使高盛不利的业务。”
实际上,问题不在于高盛资本的数额,而在于资本结构和资本的稳定性。当合伙人变为有限合伙人,他们可以抽回资本;若大批的合伙人变为有限合伙人,可撤回大量资本。这就是为什么1994年是公司十分可怕的恶梦的原因。当时债券市场的波动损毁了高盛的盈利,合伙人纷纷逃之夭夭。 (而公开发行的主要倡导者柯赛,于1994年成为行政总裁,并不是巧合)。目前对于这方面的限制更为严厉:当合伙人变为有限合伙人时,他们仅仅能撤走一部分资本,其余的可在至少5年后撤回。但资本还是可以逃离。
另一问题是高盛资本的成本。有两家外部机构,日本的住友银行和夏威夷的毕舍普地产公司,在高盛投资了相当大的数目----1998年中期为 15亿美元,占总资本的23%。由于高盛税前利润的一大部分为这些外部股东占有,因此很难从留存收益中扩大资本,尤其是当股市不好时。以帐面值几倍的价格公开发行筹集的股本本应使高盛能以更低成本建立股本基础。”
三、公开发行所暴露出的高盛的弱点:
1、业务组合过分依赖交易运作,导致盈利不稳定。
甚至连高盛为准备公开发行而进行的最小限度的财务披露,也能揭示出高盛的业务组合并不理想。有一些报表甚至显示出高盛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加脆弱。在华尔街最能赢利的收购兼并业务方面,高盛一直比主要的对手盈利强。去年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高盛做的项目金额几乎相同,但高盛比美林的盈利多50%,比摩根多30%。但令人担心的是高盛的收入组合比对手更不稳定,因为它更依赖交易运作。1998年前两季度中,高盛43%的收入来自交易,美林为23%,摩根士丹利为28%。年中,高盛的总资产是公司股权的36倍,比对手负债率高。如果将高盛比作一家钢厂的话,若以100%的生产能力计,可赚大笔钱;若以 60%的生产能力计,就会亏大笔钱。这些事实使华尔街人士将高盛比作对冲基金。因此,一些人认为高盛可能不得不将其公开发行定价为较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低,其股票可能持续以折扣价格交易。
高盛对交易的依赖性在1994年已成为问题,在今天仍为问题。虽然高盛最初的招股书不遗余力地指出公司的风险管理自1994年以来改进了许多,但也不可能改进到足以抵抗前几个月波及全球市场的动荡的地步。显然很少投资银行能为这样的惨淡市况作好准备。高盛和华尔街的其他投资银行一样,在最近的业绩数据报告中,体现出不利市况的影响。直至今年夏天,高盛的业绩还非常显著。净收入从1995年的45亿美元升至去年的74亿美元。税前利润(由于高盛是合伙人制,税项由合伙人支付)从14亿增至30亿。今年前两季度,收入增长50%,公司的盈利很快超过40亿美元。但目前每况愈下。在截至8月28日的季度里,税前盈利从前一季度降低27%。9月份更差,有传说公司可能损失高达9亿美元。毫无疑问,公司对于交易的依赖是高盛的利润象单摆一样波动的主要原因。
当然,高盛的管理层根本不必担心,因为高盛仍是私有的,它有办法淡化亏损程度。一些有限合伙人认为这是坚持私有制的主要原因。而公开发行则需要高盛放弃目前拥有的多报或少报盈利的灵活性。
2、资产管理业务的不足。
高盛业务组合中的另一弱点是其提供抵挡市场波动缓冲的资产管理业务。虽然资产管理增长很快,但却并不象其他对手那样盈利。1997年末,高盛是美林管理资产的1/3。高盛4.58亿美元的资产管理收入比摩根4亿的资产管理净收入高不了多少。
资产管理可能不象声势浩大的成千上万亿金额的投资银行交易那么惊心动魄和有利可图,但它能产生理论上比交易利润更稳定的以费用为基础的收入。高盛的资产管理业务起步较晚,为赢得业务而收费低廉,由于定位不明和人员流动而出师不利。1995年末,高盛只有520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其中40%来自低费用的货币市场基金。
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关于资产管理是“丑陋的义子”的看法正在改变。在过去的两年半中,资产增长了3倍多,高达1650亿美元,其中只有 20%是货币市场基金。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态度已改变。高盛的资产管理公司如今雇有1000名员工,而几年前仅有250人,高盛不仅向聘用的外来人才许诺他们会成为合伙人(在高盛很少有),而且高盛内部其他部门的明星也转至资产管理公司。美国金融研究公司说“高盛是呼之欲出的巨人”。但外部仍然批评高盛在营销方面远胜于投资方面,高盛要成为巨人还长路漫漫。没有公开交易的股票作为货币用来收购,通往巨人之路更加崎岖。
3、公司内部矛盾公诸于众。
公开发行的举措加剧并揭露了公司内部的分歧,并将高盛的业务前所未有地公诸于媒体。矛盾之一是公司一般合伙人---是真正的有控制权的所有者 ---及有限合伙人之间的矛盾。虽然高盛管理层喜欢用“一边倒”来形容高盛人对公开发行的支持,但这种说法可能有些过头。这一举动使高盛的一些当今合伙人和108位有限合伙人愤愤不平或持有异见。
有限合伙人中的异见最甚,这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对于合伙制的信念及对交易条件的不满。最初,他们本将接受超过其股权帐面值25%的溢价,但一般合伙人期望得到将近300%的溢价。发行重组就如何处理有限合伙人的资本这一问题给予他们几种选择,其中之一是他们将得到目前股票股权的55%的溢价。若公开发行达到300%溢价,目前的合伙人将得到绝大部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导致发行搁浅的是当市场下跌,300%的溢价下降,乃至有限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的所得基本相同---甚至更多。
即使早在发行依然继续进行时,已有关于高盛两位行政总裁保罗森和柯赛的传言。1997年末的营运总监保罗森,本已否决公开发行但却最终同意,条件是要坐上行政总裁的交椅。甚至传言公开发行的支持者柯赛,由于公开发行搁浅而受到攻击。
高盛尝试的公开发行使“公平”这一词和公司中层员工的薪酬成为焦点问题。高盛并不一定给中流砥柱的初级行政官支付高额薪酬,虽然这些人埋头苦干,并为能加入合伙人以及可能有8位数收入的机会所吸引。凭借公开发行,高盛着重保证将薪酬向中下层员工倾斜。但公开发行的搁浅,令高盛高级合伙人必须马上重整合伙人制度。这可以解释为何高盛今年比1996年多吸收十几位合伙人。即便如此,更多的成千上万中层员工可能希望高盛能完成公开发行 ,并问自己高盛是否依然是唯一的理想工作。摩根的一位高级官员说摩根比以前接到更多的高盛员工寻找工作的电话。
高盛一贯是其他人乐于憎恨的公司,这多半是由于高盛如此出色。那么为何该公司与其他华尔街公司不同呢?高盛出众之处多半在于华尔街上广为流传却少有公司真正拥有的一种概念:即公司文化。自新聘员工步入曼哈顿下区布罗德大街 85号那一刻起,高盛的优越及其对手的平庸即给人以刻骨铭心的印象。高盛警诫新员工永不能让公司蒙辱或出现在媒体中。他们一天工作14、16、18小时,明显是为了获得加入合伙人这诱人的独一无二的奖赏而奋斗。
首要问题依然存在。第一:高盛没有进行公开发行,是否错过了黄金机会,抑或幸免于难?也许答案是后者。若去年春天它出售股票,其股价现在会大大低于发行价---这对于华尔街的头号公司来说是耻辱的开端。其实,许多合伙人认为公司躲过了子弹。另一问题:高盛在不远的将来是否会上市?公司高层依然坚持发行上市的路线。但许多其他人,包括长期的华尔街人士以及现在和以前的合伙人,都认为不可能。目前不仅有一大群新的合伙人----星期一会议后有 25%的新合伙人-----需要被说服,但公开发行搁浅后,那些上次投“赞成”票的人会重新考虑。华尔街极度投机的最近一轮之后,可能需要新的一批投资者再次相信这些股票会卖成4倍帐面值。
⑽ 夏威夷距离中国多远
夏威夷距离中国8000公里航程。
1、夏威夷州(Hawaii State)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首府位于瓦胡岛上的火奴鲁鲁(檀香山)。
2、最早的居民是波利尼西亚人,1778年后欧、亚移民陆续移来。1795年建夏威夷王国。1898年被美国吞并。1900年归属美国。1959年成为美国的第50个州。今居民以欧、美白人和日本人居多,其次是混血种人、菲律宾人和华人。
3、夏威夷州是美国唯一的群岛州,由太平洋中部的132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1.67万平方千米。夏威夷属于海岛型气候,终年有季风调节,每年温度约在摄26℃-31℃。
4、位居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亚、美和大洋洲间海、空运输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中火奴鲁鲁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继线和重要港口。瓦胡岛是工农业生产集中区,火奴鲁鲁位于该岛东南岸,是全州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有夏威夷大学等。
(10)夏威夷银行股票趋势分析扩展阅读
夏威夷州主要产业包括旅游业、国防工业和农业。欧胡岛南岸的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内最大军港;州府檀香山是夏州工商业中心。
据夏威夷银行计算,游客在夏威夷旅游支出的波及效应为2,即游客每支出1美元,将使当地的总产值增加2美元。旅游收入占当地生产总值的60%,使夏威夷的经济增长率始终高于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