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摘要:
2012 年贵州茅台一季度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38.8%和 48.9%,每股收益2.00 元。公司经过几年的蛰伏后,重新实现高速增长。在销售量增长12-15%,销售价格增长24-28%的预期下,预计2011 年全年的销售收入增长39.0%-47.2%之间;同时根据营业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长35%左右,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5%的公司预算,预计净利润将同比增长53.2%。
未来五年的茅台,预计2015 年的销售收入和产量分别为2010 年的2.94 倍和1.23 倍。如果2011 年的收入增长保持在45%的水平,则2012 年-2015 年要实现19.4%的年复合增长才能实现销售目标。在2012 年和2013 年茅台酒销量增长18%和15%、产品价格年均增长10%的假设下,2012 年和2013 年的净利润分别增长30.5%和23.5%。
茅台的高速发展得到政府的支持,省里提出:未来10 年中国白酒看贵州,公司提出:贵州白酒看茅台。省里拟在茅台打造立体交通,建公路、火车站及申请建茅台机场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1-2012 年实现每股收益为8.21元和10.71 元,对应的市盈率为25.8 倍和19.7 倍,略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11 年27.1 倍、12 年20.4 倍)。公司近三年的PE 水平在21.8 倍和36.02 倍之间,目前估值也处于合理水平。考虑到公司未来经营业绩较为明确且其在存货、预收账款以及营业税金附加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高盈利或估值的改善空间,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一、历史沿革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贵州茅台,证券代码:600519,注册资本:39325万元,法人代表:袁仁国)前身是中国贵州茅台酒厂,1997年成功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11月20日,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主发起人集团公司将其经评估确认后的生产经营性净资产24,830.63万元投入股份公司,按67.658%的比例折为16,800万股国有法人股,其他七家发起人全部以现金2,511.82万元方式出资,按相同折股比例共折为1,700万股。
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发行7150万股股份,其中新发6500万股,国有股减持650万股。发行后,公司的股本结构为:普通股25000万股,其中发起人持有17850万股,占总股本的71.4%;社会公众股7150万股,占28.6%。2001年8月27日,贵州茅台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该公司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率先走向世界的代表,1915年荣获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是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近一个世纪以来,已先后14次荣获各种国际金奖,并蝉联历次国内名酒评比之冠,被公认为中国国酒。
母公司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持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64.68%的股份)总面积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近4000人,年生产茅台酒5000吨,拥有资产总值15亿多元,固定资产11亿元,年利税近3亿元,年创汇1000万美元,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国家一级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全国驰名商标第一名,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之一。
二、主业描述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与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本公司生产的贵州茅台酒是我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驰名中外。独特的风格、上乘的品质及国酒的地位,使茅台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赢得了信誉。作为国内白酒市场唯一获“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研究中心颁发)及"有机食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称号的天然优质白酒产品,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三、行业前景
茅台以产品稀缺性和国酒地位形成了强势高端酒品牌地位,今年重点推出的升级版"酱门经典"茅台王子酒,销售情况显著好于老版茅台王子酒。
预计茅台2011年营业收入将增长45%左右,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在2010年底茅台提价120元幅度24%超市场预期之后,今年市场环境具备显著超市场100元提价预期可能。作为高端白酒中基本面最好的公司,而且未来增长十分确定,给予300元作为其一年目标价(相比于15日收盘价203元,预期涨幅接近50%),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中价位酒和保健酒成为公司努力寻找的新增亮点。茅台以产品稀缺性和国酒地位形成了强势高端酒品牌地位,拍卖价迭创新高更是增加了茅台的投资属性和向奢侈品发展的可能性。由于公司高端价格持续拉升使得公司产品线在400-700元断档,为此重点打造己推出的水立方零售价600元,我们预计今年推出的汉酱零售价600元,将会丰富茅台的产品结构线。 低端产品结构升级,茅台王子酒领衔。由于茅台的低端产品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价位偏低,且包装和形象较为不统一,公司今年重点推出的升级版"酱门经典"茅台王子酒,从广告词和包装上重新打造,产品价格从100元档次提升至300元档次,定价低于竞品十年红花郎约25%,据终端了解销售情况显著好于老版茅台王子酒。
茅台快速发展的"十二五"值得期待。我们预计茅台2011年营业收入将增长45%左右,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而且收入预计在2015年完成至少400亿,相对于2010年116亿增长近240%。鉴于茅台的销售紧俏,以及未来五年的销量来自于前五年的产量,我们判断公司未来5年的增速维持在15%水平,并预计在2015年产能将突破4万吨。
出厂价在2011年底具备强烈提价预期。2011年初茅台提高出厂价120元至619元,团购价至779元,目前广东等部分地区茅台零售价已经开始从春节附近1398元向1800-2000元靠拢,我们预计在今年9月至明年春节期间,全国主要地区茅台零售价将向此区间靠拢,进而零售价与出厂价价差再创历史新高达190%-220%。在2010年底茅台提价120元幅度24%超市场预期之后,今年市场环境具备显著超市场100元提价预期可能。
四、技术分析
· 移动平均线(MA)
Moving Average是以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统计学中"移动平均"的原理,将一段时期内的股票价格平均值连成曲线,用来显示股价的历史波动情况,进而反映股价指数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
如图所示白色的5日均线将上穿黄色的10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10日、20日60日移动平均线从上而下依次顺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动,即为多头排列。预示股价将大幅上涨。
上升行情中,股价出现盘整,5日移动平均线与10日移动平均线纠缠在一起,当股价突破盘整区,5日、10日、20日60日移动平均线再次呈多头排列时为买入时机。
· 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
MACD是Geral Appel 于1979年提出的,它是一项利用短期(常用为12日)移动平均线与长期(常用为26日)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聚合与分离状况,对买进、卖出时机作出研判的技术指标。
6月7日至13日当股价指数逐波下行,而DIF及MACD不是同步下降,而是逐波上升,与股价走势形成底背离,预示着股价即将上涨。
· 随机指标(KDJ)
KDJ由 George C.Lane 创制。它综合了动量观念、强弱指标及移动平均线的优点,用来度量股价脱离价格正常范围的变异程度。
白色的K值在50的水平,并且K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D值,股价会产生较大的涨幅。
4.相对强弱指标(RSI)
RSI是由 Wells Wider 创制的一种通过特定时期内股价的变动情况计算市场买卖力量对比,来判断股票价格内部本质强弱、推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的技术指标。
白色的短期RSI值由下向上交叉黄色的长期RSI值,为买入信号;RSI的两个连续峰顶连成一条直线,RSI已向上突破这条线,即为买入信号。
5.累积能量线(OBV)
OBV又称能量潮,是美国投资分析家 Joe.Granville 于1981年创立的,它的理论基础是"能量是因,股价是果",即股价的上升要依靠资金能量源源不断的输入才能完成,是从成交量变动趋势来分析股价转势的技术指标。
如上图,该股价格上升OBV也相应地上升,我们可以更相信当前的上升趋势。
五、投资建议
从公司财务状况来看,从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茅台具有很强的资金调配能力,各财务指标都显示出公司的财务环境可以给公司未来经营提供充足和稳健的资金支持。这有利于贵州茅台公司扩大战略选择的范围和战略实施良好完成,有利于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❷ 急~~投资组合理论选择三只股票进行分析
予滨江集团 "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6.53元
广发证券9日发布投资报告,给予滨江集团(002244.sz) "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6.53元,具体分析如下:
杭州楼市销售火爆、5月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在中央政府和杭州市政府新政的刺激下,杭州楼市自今年2月份开始逐渐回暖。5月杭州楼市成交量达到87万平米,创历史新高。今年1月至5月的成交量达到226万平米,超过2008年全年212万平米的成交量,超出比例为6.8%。
杭州房地产市场龙头企业,深耕杭州市场
公司是杭州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一致致力于杭州市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2005年至今,公司在杭州主城区房地产市场份额均在头三甲之列。
丰富而优质的土地储备,足够公司4-5年开发
公司目前权益土地储备约248 万平方米,其中90%位于杭州市。在杭州的A股上市公司中,公司在杭州主城区的土地储备位居第一。公司的土地储备大多集中在杭州的市中心、次中心或风景区畔,而且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平均楼面地价仅为3982元/平方米。低成本及地段优势使得这些土地储备具备良好的盈利前景。
项目销售顺利、手握大量预售账款,09年业绩90%锁定
公司08年第四季度开盘的金色蓝庭和阳光海岸项目已经基本售罄,新城时代广场项目也已销售近50%。2008年年末,公司的预收账款约为42.6亿元,主要是万家花城项目、阳光海岸项目和金色蓝庭项目的预收账款。这些预售账款使得公司2009年的业绩已90%锁定。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约10亿元,随着8月城市之星项目的开盘,实现今年30亿元销售目标的难度已不大。
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杭州市场良好的销售情况,公司在杭州市场的龙头地位以及丰富而优质土地储备,广发证券给予公司"买入"评级,目标价为16.53元。
风险提示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市场集中风险和土地增值税清缴风险。
字太多了,简单说几只吧,都是资产高的,有补涨动力的,你关注吧:
鞍钢股份000898,中国铝业601600,金马股份000980。
❸ 股票~!~问题
股票就是赌博
❹ 求一篇股票分析的论文,任选一只股票,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中期和短期走势分析时间2019年1月2号
我不相信什么技术面,基本面,中国股票多少是带假面具?
❺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发生的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如下: (1)1月3日,向证券公
利润影响额=-1.25-20+120-5.38=93.37(万元)
买入时的增值税不计入企业相关,卖出时的增值税要。所以那个不计入
❻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❼ 2009年2月3日,华丽公司按每股3.5元的价格购入A公司股票1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税费250元。
(1)购入时每股3.5元,但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每股0.1元,所以这0.1元要从3.5元中先剔除出去,不计入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3.5-0.1)*10000=34000,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2)6月30日股票的公允价值=4*10000=4000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000-34000=6000
❽ 统一企业有没有日资股份
统一企业是日资企业是一种常见的谣言。
统一企业中国的大股东是Cayman President Holdings Ltd(开曼统一),股权持有70%以上,是台湾统一集团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
其实作为上市公司,股份始终处于流动之中,钱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来获得投资收益。重要的是企业的控制权,台湾统一集团始终保持着对统一企业中国的绝对控制。统一创始人和董事长是林苍生。
1967年7月1日,统一企业正式成立于台南市永康区,本着“嘉惠地方”的创业精神,以员工82人,资本额3200万元,为日后的食品王国奠定基础。统一企业是台湾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在东亚、东南亚均有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台湾规模最大的食品业者之一。其总部位于台南市永康区。公司产品主要有饮料和方便面。
❾ 4月CPI上涨3.4% 环比下降0.1% 请问这个对股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我们认为2008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1、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指数屡创新低。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投机行为盛行,致使石油、农产品、有色金属等能源和基础产品价格暴涨,屡创新高。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 事实上,由于国际市场上能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07年前10个月全球通货膨胀普遍呈上升趋势。10月份,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3.5%;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1%,同比上升6.1%,均创近两年来的新高。如果国际油价维持90-100美元/桶的水平,预计年底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将达到同期16年来最高的5%。俄罗斯至10月中旬通胀率已达到8.5%,已超过俄政府原计划将2007年通胀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预计全年通胀率将超过10%。欧元区10月份的通胀率升至2.6%,为2005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拉美地区物价上涨问题比较突出,1至10月,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3.6%,玻利维亚前10个月的通胀率达9.7%,乌拉圭和巴拉圭的通胀率分别为8.4%和7%。亚洲国家的物价也全面走高,印度尼西亚10月CPI年增率达6.88%,高居亚洲国家之冠;韩国10月份 CPI年增率达3%,是两年半来的新高;我国香港地区10月份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升3.2%,是九年多以来的高位;泰国10月CPI年增率也是八个月来最高的,为2.5%。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半左右的原油、铁矿石、铜精矿等资源产品和基础产品需要依靠进口,煤炭也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受此影响,2007年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占整个工业品近77%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总体呈现“先稳、后升、回落、再升”的态势,前10个月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7%,涨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10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7%。预计2008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将居高不下,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2、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而且企业效益显著改善。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劲,2007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5%,创1995年以来的新高。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全面升温,预计2008年我国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虽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面临调控压力,但要注意到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科学的调控之后,经济增长将更加健康和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显示:10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17.3,已连续三个月进入代表偏热的黄灯区,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强劲态势。具体来看,主要是工业生产指数、居民价格消费指数、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指标涨幅较大,直接对宏观经济起到加温的作用,也预示着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上行趋势。本轮宏观经济增长与微观企业效益实现了良性互动,2007年前8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632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9个百分点。企业效益良好能够给居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使广大群众分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3、失业率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近几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了通过发展经济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前九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20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102%。2007年三季度末登记失业率降至4%,为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实际失业率也进入近五年来的最低时期,出现劳动力短缺的苗头。此外,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渐增多,覆盖面继续扩大。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3.2个百分点。另外,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32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20.2%和19.8%,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4、以股市、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持续上涨。2007年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平均同比上涨8.2%,涨幅比二季度高出1.9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再创2006年以来的新高。本轮房价上涨呈现面广、加速的特点,部分地区出现了泡沫化迹象。虽然根据国际惯例,房价不直接计入CPI,但购房是中国老百姓最大的支出项目,房价持续上涨必然加大居民通胀预期,并将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材料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在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币中长期升值预期、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行情,沪深股指震荡盘升,屡创新高,目前仍在5000点之上进行高位震荡,财富效应显著,大多数投资者获得丰厚的收益,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到快速提升。研究显示,美国人的股票财富每增长1美元,能促进消费4.5美分;房地产资产每增值1美元,能促进消费达7美分。通常来说,CPI反映的主要是即期和现实的物价水平,而资产价格波动则预示了未来和潜在的物价走势,因此要高度重视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可能造成的影响。5、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反弹的压力较大。2007年1-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而且同比增幅一直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受房价大幅上涨的刺激,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1-10月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1.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7.2个百分点,也高于今年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投资回报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预计2008年投资反弹的压力依然较大。1)明年是政府换届年,各地党政领导上任之初往往把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基建规模作为出“政绩”的主要举措,各地投资热情很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1993、1998、2003年等政府换届年的投资增速均比前后几年要高,预计2008年也将重复这个轨迹。2)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投资规模,自2007年2月份触底以来,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不断上升,表明一大批新开工项目将逐步建成投产,投资反弹的势头非常强劲。3)2008年8月份我国将举办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加快进度,争取在上半年竣工,增大了投资压力。4)次级债危机导致的美国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可能对明年中国出口造成显著冲击,为了刺激内需,政府可能放松对投资的调控力度。投资快速增长会拉动上游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的上涨,上游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到末端消费品,进而带动CPI上升。(上)(作者单位:宏源证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