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6年股市未来热点分析1000字
【5月29日独家评论】今日消息面有:1、新华社周四撰文对股市暴跌做出回应,新华社时评称,多重利空传闻致A股暴跌,但适度调整让市场走得更远。
2、2015年以来,腾讯、阿里、民生银行等多个巨头纷纷加码人脸识别产业,而国外巨头动手更早,比尔盖茨在博鳌演讲中指出“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将是IT界下一个大事件。Google于2014年收购了4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均涉及深度学习,其中3家涉及计算机视觉。市场人士指出,国内外巨头纷纷加码人脸识别技术,这可能直接助推产业的爆发性增长,脸识别产业即将迎来大规模商业化。
3、从负责起草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专家组获悉,近两个月国家能源局已经组织了4次相关的筹备座谈会。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被命名为《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计划》。这个由能源局牵头、工信部等参与制定的文件,将于6月提交给国务院。
4、新电改方案出台两个多月来,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注册成立售电公司。据统计,在山东、黑龙江、深圳和江苏等地已经成立了16家售电公司。业内认为,未来将有更多的售电公司成立,来争抢售电市场这块肥肉。据统计,若售电侧有10%的收益,则可贡献超过千亿元的利润蛋糕;若有20%的利润,则可贡献2200亿元左右的利润。但是,第一张售电牌照将花落谁家目前尚不确定。
周五开盘承接昨日跌势一度崩跌近200点,随后又直线飙升翻红,特别是昨日跌幅相对较少的创业板强势走高大涨3%。截止午间收盘,沪指报4626.00点,上涨5.73点,涨幅0.12%,成交5531.30亿;深成指报16091.58点,上涨178.64点,涨幅1.12%,成交5538.36亿。
午后题材股轮番上涨,创业板最大涨幅接近5%,沪指也有超过1%的升幅。但在13:45后上攻能量后继乏力,个股涨幅开始大面积收窄,沪指随即翻绿窄幅整理。14:30左右出现第二波跳水走势,沪指跌幅继续扩大,好在很快拉起,收盘微跌。盘面上,白糖、二维码识别、农业服务、国产软件等板块领涨,油改、基建、港口等跌幅居前。个股方面,浙能电力、栖霞建设、惠天热电等250只股票涨停,浙江富润、青岛碱业、普丽盛等跌幅居前。
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天最低下探至4431点,正好在30日线附近企稳回升。从分时走势上来看,短期大盘快速回落近500点,对形态构成有效破坏,预示着短期市场将以修复形态为主。今天市场大部分时间以多空分化格局为主,虽然绝大多数板块是上扬的状态,但两市个股表现却并不是很强,仅是上涨家数略多些,这说明各板块权重在支撑着指数。鉴于下周新股大量发行,短线或有震荡,但当年的“5.30”没有挡住牛市的步伐,今年的“5.28”也只能使疯牛变慢牛。疯牛和慢牛,都是牛!
A股极端巨震释重磅信号 四类股不应盲目杀跌
经过周四“530”式大暴跌后,周五A股早盘仅15分钟,股指便再次大幅度“水泻”近200点,直接把大盘打到20与30日均线,然后盘中才逐渐回升至红盘。其短时间高达4%之多的极端巨震,可谓让不少投资者心惊胆战,
而伴随着股指的极端巨震,两市筹码也出现了大松动,盘中杀跌个股仍十分凌厉。其中,前期领涨龙头高送转股继续“滑铁卢”直接挫伤了市场人气,从而导致近期涨幅巨大、业绩暗淡类个股杀跌不断,如顺荣三七、中房地产等强势股跌停后再暴跌7%以上,大杨创世、宝利沥青巨阴包阳后还有杀跌等;此外,金自天正的高位破位,也直接拖累了市盈率高企、业绩透支类个股的暴跌,如广东甘化、宁波精达的暴跌破位,罗莱家纺、海伦哲三大巨阴线等,可见主力逢反弹出逃是十分坚决的。因此对涨幅过大、筹码松动、技术破位、逆势下跌与主力出逃个股,我们应逢反弹立即调仓。
周四巨阴杀跌,确实给短期市场带来巨大的杀伤力,这也导致板块个股大幅分化的原因。我们广州万隆认为,中央汇金减持工行建行,下周IPO集中抽血多达8万亿的打新资金将被冻结,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央行正回购等一系列利空因素冲击,部分投资者恐高获利兑现强烈,这是周四暴跌与早盘巨震的内因。不过暴跌后,官媒火线刊文论股市称适度调整让市场走得更远,最近监管层表态和动作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控制慢牛。改革牛、资金牛逻辑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市场在非理性下跌后,部分抄底资金有望进场,这直接形成了早盘的探回升。
不过虽然管理层引导股市慢牛,但在周四巨量暴跌与早盘水泻下,前期普涨井喷式行情将不复存在,后市板块个股大分化不可避免。投资者对手中个股务必甄别开来对待,如符合下面四大类股票,我们不妨可坚定持股信心、并逢大盘回调适当抄底。
1,凡是周四暴跌中有主力护盘的股票,我们均可多持有一会,主力护盘意味着离主力成本价不远,等大盘回升时此类股飙涨往往最快;
2,处于上升通道,且在大盘跳水中能逆势抗跌的股票,所谓趋势的力量是强大的,此类股上涨趋势没坏就可耐心持股;
3,由于近期股指跳水幅度惊人且出乎意外,肯定有不少个股主力被套,所谓主力被套必自救,此类股我们可大胆持有并买入;
4,业绩符合高成长、且没有大幅拉升的股票,由于此类股主力采取的是稳打稳扎策略,往往能走出慢牛翻番走势。(广州万隆)
中国金融市场落入流动性陷阱?新股发行数量仍太少
近日,中国央行向部分金融机构进行定向正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对央妈态度的猜测。
此次正回购操作离上次降息不过20天,先放水,后收紧,央妈的态度到底几何?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正回购操作并非央妈主动出击,反而是金融机构提出要求,主动上缴流动性。
与此同时,央行本月发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4月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49%,较上月下行120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上月下行124个基点。
由此,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金融机构与其让资金趴在央行账上,不如通过正回购获得更高收益。
从今年3月以来,银行间市场的资金就相当充裕,将短期资金价格压到了3年多来的新低。但乏力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制约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再加上近期证监会和银监会加强了对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监管,从而导致握有大量流动性的金融机构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因而只能把资金存放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上,获取可怜的0.72%的超额准备金利率。相比之下,把资金以2%以上的利率通过正回购交还给人民银行就很有吸引力。
徐高认为,此次的定向正回购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了“流动性陷阱”状态。
所谓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是说当利率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市场参与者就对利率的变化不再敏感。换言之,当市场中的流动性相当充裕的时候,流动性的增加就不再会引起支出的扩张,从而导致宽松货币政策失去效果。
不过,徐高称,我国目前的状况与凯恩斯所说的经典流动性陷阱状况有所差距。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仍然有较强融资需求,只是因为“融资难”的约束才增长低迷。但由于我们一些行政性的约束,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两个大户——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在获取融资方面面临不小困难。由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投放途径被人为阻塞,所以金融市场出现了资金没有去处,只能主动交还给央行的状况。我们可以将其称为“中国特色的流动性陷阱”。
❷ 跪求一篇关于股票的论文,至少1000字,题目如下,急急急!!!!
最近一份针对中国内地A股投资者的调查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正投资一个泡沫,这与多数外国观察人士的看法相符。
据称,按照一种标准计算,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市盈率高达70倍。更糟糕的是,据说30%的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即股票交易),实际上成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金字塔)骗局”(Ponzi scheme)。
上述问题加上中国内地“有问题”会计操作的名声,以及未来两年1.3万亿美元非流通股解禁带来的威胁,难怪内地A股市场目前从高点下跌了约36%。
那么,当前A股市场的调整是否只是大规模抛售的第一阶段呢?这种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根本就难以找到有关泡沫的证据。以估值为例:按照2008年的一致收益预期衡量,基准的沪深300指数(CSI 300)目前的市盈率为23倍。这不算便宜,但远不到我们所认为的泡沫估值,并且低于其30倍市盈率的10年平均水平。既然股价回调25%,70倍市盈率是怎样跌到23倍市盈率的呢?首先,看跌的股评人士关注的是规模较小、但价格更高的深圳股市,并回顾其过去12个月的表现。其次,2007年的业绩增幅为48%,而市场人士普遍预计今年业绩将增长32%。
尽管考虑到全球经济放缓,32%似乎是个雄心勃勃的数字,但其中7个百分点来自于一次性退税,而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5%左右,25%的税前利润增幅是可能实现的——当银行、石油和大宗商品成为主要驱动力时更是如此。
对那些投资收益又该如何看待呢(如今投资收益想必已成亏损)?事实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30%的数字带有误导性,因为“投资收益”包含所有来自合资公司和关联企业的营运收益。剔除这些收入,我们发现,仅有9%的非金融收入来自于某种形式的资产重新估值。
我们对于这些数据能有多大的信任度呢?占沪深300指数市值70%以上的成分股公司,目前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进行审计:中国内地的会计过失风险,目前并不高于其它新兴市场。
可能令A股市场面临厄运的最终问题,是非流通股的解禁,以及当前非流通股股东大举涌向市场所构成的威胁。
不过,迅速检视一下自2006年以来已经解禁的A股,结果表明仅10%的非流通股确实流入了市场。事实上,75%以上的解禁股属于政府。他们同时抛售这些股票的可能性非常小。一种可能性大得多的情形是政府本身提供的——即政府将控制股票发行供应量,以继续培育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
的确,增加股票供应量对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至关重要。A股历来估值水平颇高,因为中国内地流通股市值与GDP和储蓄的比率,仍远低于其它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的水平。
换言之,相对于来自储户的高“需求”,目前股票“供应量”并不充足(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实际利率为负的现状)。未来数年,股票的供求水平均可能迅速上升,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较高的波动性。
这些情况对于国际投资者有影响吗?鉴于占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72%市值的成分股公司已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该比例每月都在上升),答案是肯定的。香港投资者密切关注A股上市公司的价格走势,近来A股市场回调,是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其它新兴市场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
❸ 求从宏观面分析股市的文章,1000字左右
目前的流行理论认为,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是存在着密切联系的。即从理论上看,宏观经济周期决定着股市波动周期;从实证上看,股市作为宏观经济的睛雨表,其波动周期要提前宏观经济周期约半年的时间。这是目前对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内在联系的一个非常简要和经典的结论。
然而近段时期以来,许多人根据近年来的股市波动情况,即股市波动常常与宏观经济周期相背离、从而显示出较强的独立性,由此得出结论,即宏观经济周期与股市波动之间,没有什么紧密的相关性。
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周期决定了股市波动周期;股市波动周期是以宏观经济周期为核心和依据,并依市场发育程度、及各时期的主导因素影响等,再作具体的轨迹波动,虽然期间股市波动不可避免的会常常偏离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
1、基本机理
对于宏观经济周期的描述,我们可以简单界定为:经济增速由最低点到最高点时,经济周期分别经历了复苏和高涨两个时期,其分界点是经济增速的中间值;经济增速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时,经济周期分别经历了衰退和萧条两个时期,其分界点也是经济增速的中间值。在经济周期开始步入高涨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是提高利息等以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这样在经济衰退时期利息仍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虽然期间政府必然开始考虑降息问题;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是降低利息等以刺激经济的增长,这样在经济复苏时期利息仍将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同时我们可以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比较完善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加快,将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从而带来企业业绩的增长;而经济增速的放慢,将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减少,从而造成企业业绩的下降。
在此条件下,我们就可以分析股票价格的涨跌趋势。即股票价格的涨跌主要取决于人们将它与储蓄的比较,哪种投资收益高人们就将增加哪方面的投资、同时减少另一方面的投资,这一动态过程将自动调整市场变量,并最终导致两者的收益相等。这一机理过程同时也就决定了股票价格的涨跌。即当利息较低而企业业绩提高时,投资股票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大量储蓄资金将会涌入股市,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从而导致投资股票的收益下降、并达到储蓄与股市收益相等的新的平衡,这一过程对应着经济周期的复苏时期;同理,当利息较高而企业业绩下降时,股票价格将会下跌,这对应的是经济周期的衰退时期。
因此在经济复苏时,股票价格将会上涨;在经济衰退时,股票价格将会下跌;在经济高涨和经济萧条时,根据前期政策力度、现期利率的调控步骤以及人们的预期变化等,股票价格将相应波动、并构造出具体的和各式各样的顶部和底部图形。
因此宏观经济周期决定股市波动周期,这从经济运作的基本机理上看,是有着充实的和肯定的理论依据和结论的。
2、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背离的若干起因
1996----2000年,我国经济增速基本持续下滑,然而股市却爆发了多次较大规模的行情,许多人藉此认为,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当明确地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在经济运行和市场体制比较完善、规范和稳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所必然呈现的经过理论和实践长期检验的、紧密的周期对应性。二是在证券市场创建初期乃至市场体制改革初期,这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因素会有很多,如政府干预、行政命令、大户炒作乃至盲目跟风等,其中部分因素在短期内可能上升为决定性因素,从而左右一定时期的证券市场走势,同时造成其与宏观经济走势相背离的状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甚至一定时期会是频繁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在成熟体制下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的周期对应性,或者说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必然会逐步呈现出越来越紧密和突出的周期对应性。
依据这一基本思路,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多次行情的历史成因。如1996年行情的成因,是10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规模还很小,人们对证券市场不了解、因此参与的人数与资金都还很少,同期我国经济乃至居民储蓄高速增长,这两方面的巨大反差就孕育着巨大的机会。因为在人们努力寻找投资机会、并对证券市场逐渐产生了解的情况下,股市中的马太效应就不可避免的会逐步产生,股价持续稳步上涨、间或伴随着爆发性的井喷行情;1999年行情的成因,是在1997、1998和1999年前期股市低迷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财富效应”拉动内需、以及扶持证券市场发展的目的,明确推出较大力度的推动股指上涨的政策和评论,从而导致股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强劲上扬65%左右,而且在其后的六个月里,股指回调幅度仅为20~30%,两个月后,股指再次迭创新高,显示出市场做多倾向的澎湃内力。
因此1996年以来我国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走向数次背离,不仅不能证明两者走势的不相关性,反而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宏观经济对股市波动的决定性影响,即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股市波动提供了最核心的基础和条件;而宏观经济周期对股市波动周期的明显对应性的决定影响,则有待于市场经济条件、环境和运作的更加成熟、完善和健全。
3、公司业绩与股市波动背离的若干起因
在认为宏观经济与股市波动之间缺乏紧密相关性的论点中,还有一条流行的论据是,股市波动常常独立于上市公司业绩的表现。例如我国近一、两年来,经济增速从持续下滑到开始出现复苏转机,这两个时期都对应了股市波动的两次较为可观的行情,而同时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持续保持低迷的状况。这似乎说明股市波动并不取决于上市公司业绩的好坏。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同样是比较偏颇的。因为我国初级阶段的证券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有一个深层的差别,即西方发达国家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本国经济中最优秀的企业,因为激励和摘牌机制等的作用,因此其整体表现良好,上市公司的业绩要明显优于宏观经济的增速,因为后者部分体现了全体企业的平均表现水平。而在我国,情况则有很大的差异。因为股份制试点以及重点扶持国有企业等的政策原因,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并不是我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或其全体,后者更多地是体现为高科技的民营企业群体。在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中,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仍占到总股本的65%左右,即占绝对控股的比重,因此其经营管理中的“国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其整体表现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落后于经济中的最佳企业群体,甚至要落后于平均企业群体,后者约等同于宏观经济增速。因此目前这些上市公司仍然是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初级阶段或迈出的第一步,其体制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和理顺。
由此我们可以再次提出问题,即在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情况下,其股价为什么还会持续上涨呢?
笔者认为,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答案的伏笔是,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不佳,但在我国经济中,存在着一支规模庞大、增长迅猛的民营高科技群体,它们在飞速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把注意的焦点更多地转向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这一是可以盘活上市公司的存量资产,二是可以疏通融资渠道,三是可以更便捷地树立品牌形象。这是一个多赢的举措,它将得到多方面的欢迎和支持,包括上市公司也将欢迎和期待这一并购。这也正是我国近年来企业重组并购持续不断的深层原因所在。因为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市公司的并购机会、压力和动力都在明显和同步的增长,因此其股价也必然持续和快速的增长。
因此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决定股市波动、宏观经济周期决定股市波动周期,这是证券市场千奇百变、繁花乱眼的真谛所在,而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运作的逐步完善和成熟,这一特征也将表现的更加明显和突出。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我国证券市场的精髓和核心。
❹ 求一篇分析某只股票的文章 1000字的。。要原创的。。麻烦大家了
呵,你这个东西应该到威客发,赏点钱,比如50元,100元的,才有人帮你写.1000字,太长了,没人写的.
❺ 分析一只股票,从基本面和技术两方面分析。要1000字
股票不要复杂化,要1000字太罗嗦了。想出1000字来那时为了稿费而写的。所以。写1000字不等于就分析到位。。
❻ 跪求一篇关于股票的文章,1000字左右
你上和讯网上找啊
一定有的!
❼ 求股票分析论文,1000字以上
切线我不懂啊,书呆子。具我所知,切线不是k线的技术,不知道是哪个股市教授命的名。而形态是纸上谈兵的技术,均线是价格优劣技术,属于支撑压力学的设置技术,k线是指柱形统计图的综合技术,是价格与成交量的科学统计。判断一个股票判断一个星期还是经常有办法的,判断一个月的走势就如守株待兔,是迂腐的,过早判断走势的发展是赌博的,你们学校的老师估计是书念多了,你不知道,老师对金融是有研究的,但是对k线的技术是懂点皮毛的,这些纸上谈兵的是老师的惯用,他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k线技术的含义。出这样的题目只会误导到学生的理性。
❽ 证券投资学作业:分析一只股票写1000字 求帮助
建议 你 找一只股票,从K线形态,公司市值,公司所属行业发展前景,公司盈利率 等等进行分析
❾ 现在的随便一支股票的分析评价论文,字数1000字左右,急求~谢谢
去财经网站上去找券商的个股研报 随4便选一个 然后 删减到你所要求的字数 不过要读的通哦
❿ 谁能给我一篇对某只股票的态势分析的1000字以上文文啊!!!急~~~~~~
到专业证券网站找找个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