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确定对标补涨股票
股票补涨具体要看个股所处的位置和大盘环境的好坏,才有补涨的可能性!
⑵ 股票价值是估值,说明了企业哪些问题
当然,一级市场估值模型有时也会失灵。2017年一级市场投资疯狂,一度出现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一个企业什么都没有,但估值非常高,还摆出“爱要不要,爱进不进,爱投不投”的架势,估值方法一点用都没有。
估值之术
一级市场的VC、PE,归根结底是一门为风险定价的生意。张磊说:“谁能掌握更全面的信息,谁的研究更深刻,谁就能赚到风险的溢价。”
研究什么呢?
以医药企业估值为例,有望上科创板的医药公司主要有以下四类:
1、创新药产业链公司,如尚未盈利的,但已有产品处于临床一二三期的, 1.1类新药;或CRO,CDMO 等;2.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如医疗高值耗材、新生物材料的公司;3.基因检测类,如基因筛查;4.涉及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等新医疗经济模式的公司。
这些企业先研究判断标的的发展阶段,是否适用PE、PS等传统估值方法,市场法的核心是对比,如无法对比,一般就用收益法,收益法的核心是折现。
医药企业常采用的管线估值法,就是风险调整后的现金流折现法(DCF)。采用管线估值法(Pipeline),对生物医药企业每个研究管线用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模型)估值,最终把所有在研究进程中的管线的价值和现有产品估值相加,就能得到公司的总估值。
美国医药公司常用基于成本的分析法、基于市场的分析法、 预期收益分析法、现金流折现法和实物期权模型五大类估值方法,最广泛使用的估值方法FCFF/DCF是目前最为公允的估值方法。
在这个模型中,现金流假设则需要根据考虑对应患者情况,峰值市占率等多因素,采用研发管道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计算。
由于创新药项目处于不同阶段面临的失败率不一样,因此对于创新药项目,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税后贴现率反应风险的存在。同时还考虑企业销售能力、临床研究水平、药政关系等影响药品销售额的变量,以及药品的临床试验成功率等因素,其中研发过程中的新药价值较难估算,因此还结合使用实物期权法。
每个管线的市场空间、患者数量、治愈周期,相当于看互联网企业的日活、月活、注册用户量,是类似的道理。拿到这个数据以后,我们还要考虑上市的成功概率,上市后的可增长空间,要对标美国哪些公司,和我们是不是处在一个阶段。
估值之道——人的胜利
如果掌握所有估值模型就能赚钱,那天下的人都会把估值模型算的滚瓜烂熟,这是典型的学院派。所以估值“术”的层面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说现金流折现的准确估值,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分析师经常把EPS估计到几毛几分,具体股票的估值也是经常精确到分,显然这是一个“精确的错误”。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
估值就是毛估,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他看的是价值和成长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而估值最根本的方法是彻底了解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所以投资最重要的是看人,看人就变成千人千面。没有任何工具能够帮助分析,比如同样一个好的产品,在不同人手里,得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同样的产品管线,换一个人管就不行;即使同样的人管,在不同的时期也不一样。所以科创板企业的不确定性太大了。
尽管说,投资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但不确定性太大,心里没底就没法做价值投资,投资在“道”层面的理念被全部推翻。
反观现实,确实也有很多人成功了,尤其是很多天使和VC。他们的“道”和“术”不是计算出来的。所以徐小平等天使投资就很关注管理团队的人的方面,人决定了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机制,机制决定一切。
所以一切都是价值观、机制的胜利,归根结底都是人的胜利。这个很重要,任正非、马云不懂技术,但他们可以带来好的技术和好的管理。
我们看到很多老科学家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实际上,不是他们的技术不好,很多时候是价值观和机制掣肘,导致做不起来或者做不大。
不是滴滴还是今日头条,其创始人都是80后,科创板很多创始人也越来越多是80后。
从年龄和阅历来看,80后老板的资源都处在鼎盛时期。投资科创板,要上升到“道”的层面来看人的各个方面,包括年龄、性格等多个维度。
如果各种模型、算法等“术”的东西,大家都掌握了,在“道”的层面有一定的感悟和认知,就一定成功吗?答案可能也不是。
概率与博弈
超越“道”的层面,再上一层还有“博弈”。
“道”是一个人的道,但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就像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很牛,但同时,索罗斯反身理论也很牛,达利欧也有自己的原则。投资是在不确定性当中寻找确定性。
说到底是概率问题。量子投资理论认为,这个概率是动态的概率,是变化的概率,这个变化又是人影响的,而人与人之间就是博弈关系。
股市上更多是零和博弈,一级市场更多是正和博弈,巴菲特博弈的就是你动他不动,索罗斯博弈的就是他动你不动。
一个企业的估值是两方面,一个方面是企业的价值增长(鱼大),另一方面是整体市场经济增长(水大)。
大环境趋势会导致估值是上升还是下降。前有新三板,很多人在第一波赚了钱,后面被套住了。如今再看新三板,我们仍然觉得要看价值。
2015年以后市场的钱少了,市场没有钱,估值肯定下来,甚至没估值了。科创板也是同样道理,市场钱多时,估值会很高。但泡沫一定是在市场没钱时破灭的。康美疯涨十年,中间节点出来或是高点没出来,这考验的都是价值投资判断。有经验的投资人会坚信自己的判断,涨再高也和自己没关系。
所以,建议企业准备上科创板之前,尽量要把估值打下来。市场在被低估时,往往是有效市场,估值压下来后,上市曲线会涨得特别漂亮。港股此前上市的企业中,百济神州、歌礼药业等企业的估值很高,上市之后一直下降;而康希诺上市时估值压得很低,市场反应被低估,一上市就疯涨,是很漂亮的上扬曲线。
而对于投资科创板的个人,有句老话说得好:“选个好的做个老的”。
做个老的就是要坚守长期价值的投资理念。假如当时有十万块钱,拆分成一万块钱买一支股票,10只股票,全都挑白马股随便买,股票放10年,现在基本都赚十倍了。没有最贵只有更贵,最怕追涨杀跌。
⑶ 企业价值评估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综合性的资产、权益评估,是对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的过程。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分为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三大类。
收益法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至某特定日期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原理中的贴现理论,即一项资产的价值是利用它所能获取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其折现率反映了投资该项资产并获得收益的风险的回报率。收益法的主要方法包括贴现现金流量法(dcf)、内部收益率法(irr)、capm模型和eva估价法等。
成本法是在目标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从而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理论基础在于任何一个理性人对某项资产的支付价格将不会高于重置或者购买相同用途替代品的价格。主要方法为重置成本(成本加和)法。
市场法是将评估对象与可参考企业或者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对比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其应用前提是假设在一个完全市场上相似的资产一定会有相似的价格。市场法中常用的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并购案例比较法和市盈率法。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评估的目的主要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以确定标的企业的股东权益价值,成本法和收益法是评估中常用的两种方法,较少使用市场法。这是因为市场法需要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交易案例,然而我国市场上的交易案例相对较少,缺乏统一的数据平台,获取交易案例的成本较高。更重要的是,很难找到与待评估企业相类似的可比企业,两者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无法消除。从理论上讲,收益法具有成熟的模型和理论基础,更适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但是在评估中收益法又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未来收益的预测以及相关参数的选择上,这些都限制了收益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故在实际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师们偏向选择成本法。但是从以下方面来看,收益法具有成本法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是企业的整体资产,整体资产的价值并不是单项资产的简单相加,应当注意到各项资产之间协同效应产生的价值,资产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产生不同效率。成本法在估值时没有将资产之间的协同效应考虑进去,是其缺陷之一。二是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商标、口碑等,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效益,在评估时应当考虑在内。收益法可以很好的衡量这些资产带来的企业价值,而成本法则无能为力。
⑷ 什么是科创板对标股
你好,科创板对标股是指科创板主营业务对标的股票。在主板市场上,有一些业务模式与科创板上市公司有所重合的公司,这些公司被称为对标公司,对标公司的股票即为科创板对标股。
科创板对标股龙头股有:诺德股份、三超新材、和佳股份、联合光电、赛腾股份等。
科创板对标股是指科创板主营业务对标的股票。在主板市场上,有一些业务模式与科创板上市公司有所重合的公司,这些公司被称为对标公司,对标公司的股票即为科创板对标股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⑸ 早期项目关于估值怎么做
要知道,VC都是职业投资人,估值自有他们的假设和方法,如果VC的估值并不能使你满意,你应该讲出充分理由来提升的你价值,切忌无厘头式的、不讲理性地瞎侃价。 多接触多聊,我在秒见上的体验 ,聊了几个专家,给的建议都是很有实际意义,后续融资很有帮助,感谢秒见对接。
⑹ 股票基本面分析清单
对标的上市公司做CANSLM分析:
C: 半年每股收益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0%以上。
A: 前三年平均收益达到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N: 公司有新的东西出现.比如新产品,新的销售渠道,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管理方法,新的成本控制等。
S: 供给与需求.股票价格是有供需双方决定的,所以超级大盘股的供给量远远大于中小盘股,也就决定了中小盘股票是最活跃,涨跌幅度最大的股票。
L: 领涨股.一般是行业龙头,从品牌知名度,公司实力,市场占有率,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和公司技术优势等方面评价。
M: 股市走向.决策的时间是在熊市还是牛市 。
从5个途径分析公司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1:通过出众的技术特色创真实的产品差别化。
2:通过一个信任的品牌或声誉创造可感知的产品差异化 。
3:降低成本并以更低的价格提供相似的产品和服务 。
4:通过创造高的转换成本锁定消费者。
5:通过高的进入壁垒把竞争者阻挡在外
从以下15个要点判断公司管理层的优良:
1:这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否大幅成长 。
2:为了进一步提高总体销售水平,发现了新的产品增长点,管理层是不是决心继续开发新产品或新工艺(看管理层的兴趣和态度)?管理能力和方向 。
3: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4:和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究发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研发的开支与销售相比,以及人员分配的情况,研发成本的计算方法,工程费用计为研发或实验费用计人生产成本。
5:这家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与同行业相比处于什么位置 。
6:这家公司做了什么事,以使该公司维持或改善其利润率
7:这家公司的工资和人事关系是不是很好。
8:这家公司的高层主管的关系是不是很好。
9:这家公司管理层的深度够吗 。
10: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是否合理,公司发布的会计报表记录是否真实。
11:公司是不是在所处的领域有独到之处,它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重要的线索,以了解此公司相对于竞争者是不是很突出 。
12这家公司有没有什么项目能使公司出现长期或短期的盈余展望 。
13:将来公司是否需要发行大量的股票来获得资金,以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现持有人是否因预期的成长性受损 。
14:管理层是否存在报喜不报忧。
15:管理层的诚信态度。
⑺ 融资余额大融券余额小对标的股票好坏
融资融券中的融资即是借钱买股票了,一般是1块钱能借1块钱。
在实际的情况里,融资余额比融券余额大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就好比你融资余额为1000万,融券余额为100万,你说这对这股票有什么影响呢?几乎是没影响的。
所以你要看融资融券对一个股票的影响你要这样看,如果一直股票的融资余额在不断上升,也就是市场在不断借钱买这个股票;而融券余额在不断下降,,也就说市场不想做空这只股票,那这只股票可以说是被市场所看好的,后期上涨的可能性也很大;反之就是不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