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股票分析师王俊
扩展阅读
江苏专科学校排名 2025-07-04 05:43:12
股票看盘软件好吗 2025-07-04 05:42:35
股票软件右侧留空 2025-07-04 05:42:35

股票分析师王俊

发布时间: 2021-08-23 14:57:45

㈠ 王俊的职位介绍

王俊,男,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晋升讲师、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美国农业工程师学会会员、中国农工学会理事、中国农机学会青委会副主任、中国农机学会收获加工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常务委员;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American Journal of Foo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等SCI收录和国际学术刊物编委;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农机化研究、包装与食品机械、农业工程技术等EI收录和国内刊物编委。

㈡ 王俊的个人履历

2009.7-2010.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高级访问学者 2006.1- 2009.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 2004.9-2005.6 意大利Salento大学景观生态学实验室 进修 2003.6-今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环境科学系 教师 2000.9-2003.6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理学博士(生态学) 1997.9-2000.6 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硕士(生态学) 1992.9-1996.7 兰州大学生物系 理学学士(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 1. Wang Jun, Liu Wen-Zhao, Dang Ting-Hui. Responses of soil water balance and precipitation storage efficiency to increase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in winter wheat. Plant and Soil, 2011 DOI: 10.1007/s11104-011-0764-4 2. Wang Jun, Liu Wen-Zhao, Mu Han-Feng and Dang Ting-Hui.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and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a calcareous soil receiving 21-years superphosphate application. Pedosphere, 2010, 20(3): 304-310 doi:10.1016/ S1002-0160 (10) 60018-5 3. Liu Wenzhao, X.-C. Zhang, Tinghui Dang, Zhu Ouyang, Zhi Li, Jun Wang, Rui Wang, Changqing Gao. Soil water dynamics and deep soil recharge in a record wet year in the souther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2010, 97: 1133-1138 doi:10.1016/j.agwat.2010.01.001 4. 王 俊, 杨新军, 刘文兆. 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干旱恢复力的定量化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2010,29(11):1385-1390 5. 杨小慧,王俊*,刘康,张向龙. 半干旱区农户对干旱恢复力的定量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4): 101-106(*通讯作者) 6. 官情,王俊*. 农田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10,40:1-5(*通讯作者) 7. 罗隆诚,王俊*. 青藏高原未来气温变化趋势的R/S分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4):93-99(*通讯作者) 8. 张益望,刘文兆,王俊. 补充灌溉及氮磷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2010,29(7):1307-1313 9. 张益望,刘文兆,王俊,杨玉玲. 轮作及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 124-128 10. 王 俊,孙 晶,杨新军,刘文兆,N. Zacarrelli, 张向龙, 汪兴玉. 基于NDVI的社会-生态系统多尺度干扰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 生态学报,2009,29(4):1621-1627 11. 王俊,张向龙,杨新军,汪兴玉,孙晶. 半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未来情景分析——以甘肃省榆中县北部山区为例. 2009, 28(6): 1143-1148 12. 王俊,刘文兆,钟良平,李玉山. 长期连续种植苜蓿草地地上部分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差异性. 草业学报, 2009, 18(4): 41-46

㈢ 王俊的作品贡献

1、专著《苗族、侗族传统音乐研究》,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4;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1、关于歌曲创作与民族睦邻的思考,《人民音乐》2001(7)
2、关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人民音乐》2004(4)
3、民族音乐旋律二题,《中国音乐》2001(3)
4、一个民族两种不同的音乐文化现象探源___侗族南、北两大方言区民歌比较研究,《中国音乐》2003(3)
5、苗族曲艺—嗄百福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浅析《中国音乐》1999(1);
6、民族音乐学刍议,《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2);
7、苗族民间音乐鸟瞰(之一),《北市国乐》(台湾 )2000(164)
8、苗族民间音乐鸟瞰(之二),《北市国乐》(台湾 )2000(165)
9、一朵绚丽的“山花“__《贵州创作歌曲导读》简评,音乐周报2001年7月26日
10、侗族民间音乐论要,《云梦学刊》2002年(5)
11、苗族飞歌与侗族大歌旋律形态的比较研究,《旋律研究论集》2000年月
12、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音乐,《校园歌声》2002年(3、4、5、6)及2003年(1、2、3期)连载
13、蜚声海内外的侗族民间音乐,《校园歌声》2003年(3、4、5、6期) 连载
14、浅谈原生态民歌及其深远影响,《音乐教育与创作》2006年(11)
15、侗族鼓楼的社会功能和美学内涵,《云梦学刊》2007年(6)
16、民族音乐学者群中的“本土乐派” 《民族乐坛》2009(1) 1、声乐艺术的两重属性与声乐实践,《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1),
2、论唱歌与歌唱—兼谈声乐训练中的“音乐感觉”培养,《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4)
3、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云梦学刊》2004(4)
4、论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2003(6)
5、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的隐性课程建设《云梦学刊》2001(6)
6、从“原生态唱法”看高校专业声乐教学,《云梦学刊》2006年(6)
7、高校普适性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美学选择与目标实现,《中国音乐》2009(2)
8、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国音乐》1999(4)
9、析“纯艺术”观,《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9(1);
歌曲作品
1、风调雨顺的中国, 《湘江歌声》2000(4)
2、黄河谣,《湘江歌声》2001(2)

㈣ 王俊的个人成就

王俊教授在肺癌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很高的造诣。他在我国首先开展并积极倡导肺癌术前的纵隔镜病理分期和规范化治疗,使之与国际接轨,从而显著提高了肺癌的治疗效果。
在积累了丰富手术经验的基础上,他撰写30余篇有关胸腔镜的文章,主编了国内第1部胸腔镜专著,参与编写数部书籍的有关章节,编辑了第1套电视胸腔镜教学录象带和第1套胸腔镜多媒体光盘(5张),完成了我国第1个胸腔镜手术的国家远程教育项目,举办了7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学习班和6届全国电视胸腔镜外科研讨会,培养了全国75%以上的胸腔镜医师。其成果获得了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围手术期肺功能的研究领域,王俊教授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显著的地位。他建立了中国术前定量预测肺切除术后肺功能的核素检查方法,显著提高了胸外科手术安全性评估的水平,大大缩短了我国在该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在国际上首先证明DLCO较MVO2能更准确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DLCO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关,而与长期生存率无关。他的新观点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后,被近年出版的国外胸外科教科书和专著广泛引用。他也因此荣获了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华医学会中青年外科奖。
王俊教授的重要成就还包括开创了我国的肺气肿外科手术新领域。1996年,他成功地完成了我国第1例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在卫生部科研基金的资助下,他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牛新包垫片并规模应用于临床,为肺减容手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主编了国内第一部肺气肿外科专著,撰写了多篇文章。为规范肺减容手术方法,他还成功地主办了4届全国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学习班,组织成立了由多家全国著名大医院参加的全国肺气肿肺减容手术协作组。
电视纵隔镜是近年在国外刚开展的一项新技术。2001年,王俊首先将该技术引进我国,并成功的应用于临床,为诊断不明的纵隔占位和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微创的诊断和分期手段,并完成了国内第1例纵隔镜下纵隔囊肿摘除术等高难手术。另外,王俊教授在胸部小切口手术,食管狭窄的扩张等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翻开十余年来中国胸外科领域的文献,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所有的学科重大进展都与王俊这个名字有关。
目前,王俊教授还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北京科委及北京大学等多项研究课题,从事着肺癌和食管癌基因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新的手术方法、技术和器械的临床应用研究。并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柯阳主任合作承担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中国肺癌研究最大资助基金)--中国肺癌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建立和推广。

㈤ 王俊的简介

职称: 讲师 专业: 财政学
学位: 博士 担任职务: 教授
学历: 研究生 所属科室:
毕业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㈥ 王俊的主要成就

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要开展植物学教学和特色植物资源的的形态解剖学、分类学、胚胎学、植物多样性等研究。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的《植物学》、《生物显微技术》、《淡水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础与分类》和研究生的《植物资源学》、《植物学研究概述》、《植物分类学》、《植物胚胎学》等多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工作,每年教学工作量达到120学时以上,先后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20余人次,指导研究生完成硕士论文16人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师德修养,教书育人,规范教学,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教学工作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通过多年对教学、科研的潜心研究,逐渐探索出提高高等院校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宁夏大学“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奖;2007年获宁夏大学“优秀教师”; 2007年指导研究生生科技创新项目一项,该项目获宁夏大学“挑战杯”三等奖;2008年获自治区“优秀硕士论文”奖;
在科学研究实践中,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点开展宁夏经济植物源中药材植物资源如春小麦、大麻、发菜、枸杞、甘草、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优势植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和应用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科技支撑和自治区的有关中药材资源开发的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编出版《植物学》、《生物学技术》、《植物学实验》、《六盘山药用植物原色图谱》等教材、著作多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2006年-2008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研究开发”子课题“铁棒锤规范化种植及关键技术研究”,2006-2008主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六盘山重点药用植物秦艽规范化种植技术中试示范》研究项目;2009年-2011年,主持宁夏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六盘山地区特色、优势药用植物资源种子、种苗快速繁育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2010年-2012年承担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六盘山地区退耕还林地林药间作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2010年-2013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宁夏枸杞质量标准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完成的国家科技部西部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六盘山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修复、再生技术开发与示范”研究,获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㈦ 王俊的基本情况

1973年3月出生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副教授,
法学博士,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曾荣获商务部和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奖

㈧ 广州电台FM96.2每天下午王俊老师的股市点评,你听了吗

股市是体现自己的智慧的。市场经济没有 没有免费的。唯一的出路是合作

㈨ 王俊的介绍

王俊,男,1983年生,毕业于湖南师大体育系。崆峒派第十二代传人,崆峒隐踪门第五代传人,崆峒兵家武术传人,擅长崆峒派福拳、先天十八罗汉手、虎翼鞭和七星式等。现为平凉崆峒光武堂培训中心总教练,中华崆峒武道联盟平凉分会会长、总教练,国家一级武术散打裁判员、教练员,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委员,中国武术六段,中级保健按摩师。

㈩ 王俊的个人简介

责任副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得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至今从事海洋生态学和浮游植物生态学研究。曾承担了农业部重点科研资助项目“黄海深水贝类(魁蚶)资源增殖的研究”;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渤海规模化养殖技术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滤食性贝类对浮游藻类群落作用的研究”;国家126专项“浮游植物调查与研究”和“渤海近岸生物资源调查与研究”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科研项目浮游植物生态学和贝类能量学研究。
目前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及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和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渤海黄河口邻近水域资源与环境观测站建设”,承担贝类和甲壳类动物能量学研究以及贝类生物沉积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中“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生态系结构对水文特性与生源要素变化的响应”专题和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胶州湾潮间带底栖微藻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研究”2个课题。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水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获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重大成果奖1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