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股票近年走势
扩展阅读
泰科电子的股票价格 2025-07-28 04:35:42
能不能买越南股票 2025-07-28 04:10:22

股票近年走势

发布时间: 2021-09-04 13:48:03

Ⅰ 历年中国股市K线趋势图

至今为止仍是上涨趋势

具体参见大智慧6.0 通达信 等行情软件

Ⅱ 中国股票市场近几年的走势(好心人帮帮忙)

从图中可以看出:之前股票市场流动性较低,且不能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与经济走势可以说毫无联系,而股改之后,股指与经济走势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对资源的配置也就更加科学了。

有关股改: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Ⅲ 最近股票的走向趋势是什么

大盘虽在昨日暴跌下顺势低开,但在个股大面积上涨带动下迅速拉高,沪指一度突破4800关口,但随着工行、中行、人寿的回落而再次向下调整,深成指率先翻绿。昨日调整较大的权重股有回暧迹象,部分中小盘股活跃度有所加强。成交量亦同比持平,仍然不能有效放大,市场观望气氛浓重。分析人士认为指数能否走高,关键看是否有有效的量能补充。目前仍处于昨日收盘价下方做蓄势整理。

Ⅳ 大盘近几年来的走势

大波段一:100点—1429点—386点。(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11月17日)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但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投资者第一次接受了真切实在的风险教育。 大波段二:386点—1558点—325点。(1992年11月17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下跌之后,A股神奇的迎来了快速回升,投资者从紧缩眉头到再度喜上眉稍,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3个月时间里大盘涨幅高达303%,将跌幅悉数收回。这段神奇的上涨,一直为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但在快速牛市瞬间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在失守777点这个关键点位后,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累计跌幅达到79.13%,重新回到起点,这次牛熊转换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大波段三:325点—1052点—512点。(1994年7月29日至1996年1月19日) 随着股指的垂直坠落,市场投资者的信心也跌至谷底,关键时刻,政府再度举起政策大旗,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投资者也纷纷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但1995年5月18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开始全面暴涨,短短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但政策救市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短暂的暴涨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跌幅达到51.33%,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 大波段四: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1月19日至1999年5月18日) 绩优股股价的超跌引发市场的见底信号,同时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600839 )、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从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涨幅达5倍以上的股票超过百只。随着市场风险的积聚,政府开始再度出手,从10月起,管理层一道道“金牌”发出,直到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12道金牌”宣告发出。随后股市出现连续短线急跌,但是急跌后股指仍继续上冲直至1510点。直到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股指才开始扭头向下,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投资者经历了两年的漫长熊市,累计跌幅达到30.84%。 大波段五:1047点—1756—1361—2245点—998点。(1999年5月18日至2005年6月6日) 随着A股迎来具有纪念意义的“5.19”行情,市场的牛蹄再度飞扬,在1999年5月18日至6月底的短短一个半月时间,沪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突破此前高点1588点。但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跌至1361点。随后受到外围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指数的“至高点”2245点,伴随这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但"5.19"行情过后,市场开始关注股权分置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累计跌幅达到55%,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再度重回起点。 大波段六:998点—6124点—1664(2005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 998点以后,牛市重新归来,推动市场上涨的核心因素主要在于: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升值,资产价值重估及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此轮牛市从998到6124,几乎没有大的调整,期间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直伴随着股市的上涨。即使530上调印花税,那也只是此轮牛市上升途中的一个驿站。但是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当一切正悄然发生变化时,那些对此轮牛市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却成为快速下跌的隐患。股改初步完成的同时,大小非解禁的高潮却不断临近,恐怖的解禁压力,和大小非极低的成本成为股市下跌的一大原因。人民币升值的同时,热钱不断涌入,加上股市快速上涨的泡沫,通胀形势越发严峻,央行不得不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加速了股市的下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出口政策的变化,投资收益的大幅缩水,企业业绩高增长的预期成为泡影,中国股市迎来的短时间的快速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从6124到1664已跌去70%多。

Ⅳ 如何查股票历年走势图

在紫禁城的东华门、西华门、神武门等处,人,拿破仑之妹婿,帝政时

Ⅵ 今年中国股市走势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疯狂。

久违的神话故事在中国股市重演。上证指数在上周二突破1500点后,三天后就一跃上了1600点。
同样是在上周,国际黄金价格轻松地突破了每盎司700美元大关,完成这一跳跃也只用了17个交易日。

在北京,一位拿着定金去买房的购房人遭到了开发商的拒绝。理由很简单——不卖了,等着涨价呢。

汇市,人民币对美元价格距离8.0的心理关口只有咫尺之遥;一年期央票利率甚至已逼近2.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问题在于,这一切可以持续多久?

“钱太多了。所有的资金都在寻找出路。” 法国巴黎百富勤高级经济学家陈兴动说。市场传言,4月份贷款增量又创下了新高,决策部门有可能出台宏观调控“组合拳”。

似乎风暴欲来,已经感觉得到空气中的微微震颤。

中国式“大牛市”?

5月12日,1600点。一周之内,超过3000亿元的成交量,11%的涨幅,堆砌着这样一个“大场面”。

大牛市似乎已经到来,那些基金公司见证了奇迹的发生。前段时间,上投摩根在10天之内发行了60个亿,最近,广发基金4天之内发行了125亿元。

资金似乎还在源源不绝地涌入股市。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老总透露,他旗下的基金资产规模增长非常迅速,最近几乎每天都有大批资金进来。

长江证券研究部研究员刘振华估算,2006 年资本市场看得见的增量资金供给将超过1500 亿元。其中境外资金(不考虑战略投资者)约300 亿元,境内增量资金约700 亿元,保险与社保资金等合计450 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6万亿元人民币,已达央行全年新增贷款2.5万亿元调控目标的50%,远高于历史水平。市场人士预计,有大量银行资金通过票据贴现的方式进入了股市。

从去年年底股市复苏至今,已经上扬了50%。

根据历史经验,股市狂飙,大量资金会自房地产市场和债市涌入股市,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和债市失血。但是,这一次,历史经验似乎失灵了。2006年一季度,北京房价同比上涨14.8%,深圳涨了20.62%,广州上涨14%,即使是去年因宏观调控而一度低迷的上海房市,今年3月份房价也比2月份上涨了18.3%。

债市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14%。据央行统计,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6.01万亿元,是2004年的2.4倍。2006年5月8、9日两天,累计约17亿元的资金流向非跨市场国债,并且拉动上证国债指数重返110点关口。

而且,资金还在向债市聚拢。今年,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债额度预计将达到8000亿元。商业银行也将在近日讨论重新返回交易所债市。

即使如此,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向金市和汇市。今年以来,差不多每天都有10亿的资金进入上海黄金交易所。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5金每克收于175.58元,比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涨11.13元/克;单日金价涨幅之大,是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5月11日国内夜市中,Au9999和Au9995两个现货交易品种盘中最高分别达到186.2元/克和186.5元/克,继续刷新国内市场历史新高。

一个资产市场的中国式“大牛市”似乎正在全线铺开。

汇市同样聚集着大批资金。5月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8.0082,向着8.0的关口又迈进了一步。交易员称,几大做市商汇兑业务都亏损,人民币升值越快,幅度越大,大银行损失越多,因此大银行都持有大量外汇头寸,有动机托市。

5月,美元兑欧元一直在近一年来的低点徘徊,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不过一些交易员认为,人民币可能在中国银行6月上市之后,冲击8.0的关口。

而同样令人称奇的是,在各个市场资金流不断的情况下,居民储蓄存款继续攀高。今年一季度,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1.2万亿元。

“现在从供应上来说,根本就不缺乏资金。从目前来看,各个市场的资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好几个蓄水池,只有那么一点水,要倒来倒去。”国元证券的一位人士说。

钱太多了

“钱太多了。所有的资金都在寻找出路,所以多个市场而不是某个市场出现繁荣。”巴黎百富勤中国经济学家陈兴动说,“钱多了总得有出路。消费相对于货币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慢的。钱如果不能表现在消费物价指数上,必须找到投资渠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当前货币运行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流动性的泛滥。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一季度总体流动性增加了9286亿元,增加幅度高达93.4%;在增加的9286亿元中,贷款增加同比为45.6%。而2005年第一季度与2004年第一季度同比,总体流动性是减少8.4%。

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快速增加。据悉,2005年,工行存款增加了6242亿元,农行增加了5712亿元,建行增加了5100亿元。相对应的是,这三家银行的贷款分别增加了2050亿元、2225亿元和2217亿元,贷款增速远远低于存款增速,整个银行业面临着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困境。银行为了保证利润、解决资金过剩的问题,纷纷将资金贷出去。

陈兴动指出,国内钱太多了。所有的资金都在寻找出路。转来转去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汇率上,中国现在的汇率变成刚性了,不能大规模升值,导致中国出口很强劲,贸易盈余不能得到调整,给国际社会送去一个信号,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没有减弱,国际上保持压力。

“这导致经常和资本项下钱都进来,外汇占款成为中国基础货币增长的惟一渠道。外汇进来后结汇成人民币。银行现在又面临压力,由于银行即将或者已经上市,当银行的流动性很高的时候,就要提高存贷率,这样就有大量的资金走向市场,经济就活跃起来。”他说。

银河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表示,全世界的钱都太多了,在此情况下,一进入中国就会兑换成人民币,从而导致中国钱多了。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经济的流动性指标——二、三月份的M1/M2比甚至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低。一季度贷币供应量M2的增长,并不是主要来自信贷,而是主要来自于外汇占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财金证券处处长王远鸿说,贸易顺差不是一个短期趋势,流动性过剩也不是一个短期问题。这个趋势将长期存在。“伴随着人民币升值过程,资产价格会有一个不断上涨的过程。”

他说,全球资金富裕,是全球经济这几年保持比较平稳发展,大量初始部门的投资机会比较少一些,大量的资金都转移到亚洲不发达国家。

低CPI下的调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主任余维斌警告说,高度的流动性和实体经济投资机会的相对缺乏容易使资金涌向投机领域,容易产生泡沫。

流动性过剩是对中国的利率结构、债券市场、金融体系的扭曲,大量外汇占款,央行大量发行票据,导致利率处在低水平。

在这样的情势下,贷款增加势成必然。而放款太多、货币投放过快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今年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仅同比上涨1.2%,比上年同期回落1.6%,3月份仅为0.8%的增幅,是2003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似乎中国经济正在一条“高增长,低通胀”的黄金发展之路上。

在我国加息 “风向标”中,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直作为重要衡量指标。但是4月份的加息却是在消费物价指数走低的情况下作出的。当资金大量涌入资产市场,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再次泛起,消费物价指数对于通货膨胀的判断“失灵”。

有消息称,实际上在央行当初上报的方案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被列入首选,但是最终,出台的却是力度最轻的加息。

左小蕾说,房地产扭曲得不得了,空置率那么高,一般人却买不起。因为投资、投机需求和居住需求是两个不同的市场,现在满足的是投资需求,在那个市场上,商品房空置得很多,价格还很高,而一般人的实际需求得不到满足。但是满足投资的房地产市场会把整个房地产价格拉上去。这是一个危险的苗头。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指出,消费物价指数未出现上涨,过量供应的货币就转向了资产市场,使得房地产为首的资产市场过热。目前,股市、债市、房市等资产市场受到热捧,出现井喷行情,似乎宏观经济正在面临这样“没有温度的高烧”。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泡沫幽灵”似乎正在中国徘徊。日元升值以后,日本出口发生了困难,于是就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大量超发,之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繁荣状态,物价指数未有变化,但是房地产、股票和期货等资产价格急剧上升,这最终导致1990年日本经济崩盘。此后日本经历了一个失去的10年。

中国经济似乎正处在一个谁也看不懂的迷局中。一位国家统计局的人士说, 4、5月份的经济数据很关键。因为1、2月份的数据是合并统计的,其中还有春节因素,同时,由于一季度占全年投资的比重比较低,单纯看一季度,很难看出趋势。

根据惯例,国家发改委每季度向国务院提交一份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市场传言,4月份的宏观数据仍不乐观,信贷增量及投资等关键数据都超过了3月份。因而,决策层有可能出台宏观调控的“组合拳”。

实际上,央行加息之后,投行分析师就曾预测,根据未来几个月的经济数据,不排除出台提高存款准备金等进一步的紧缩政策。一些投行的分析师相信,人民币汇率调整步幅或许也将进一步加快。

无论如何,市场人士相信,在这样一个时刻,央行或许不得不作出选择和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