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其顿王国是怎么兴起的
马其顿位于希腊本土的最北部,东以斯特律蒙河和色雷斯毗连,西以品多斯山脉与伊利里亚、伊庇鲁斯接壤。南以奥林帕斯山与帖萨利亚交界,北与帕伊奥尼亚为邻。马其顿的西部是森林茂密的山区,称为上马其顿。东部的沿海地区是适合于农牧的沃野平原,称为下马其顿。马其顿的居民是由色雷斯、伊利里亚和一些与希腊人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混合而组成的。
马其顿方阵马其顿人进入文明时代较大部分希腊人晚,公元前五世纪上半叶还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王位是世袭的,但王权受军事贵族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限制。这种军事贵族称之为“王友”,他们组成贵族会议。古老的民众会议仍然存在,战时召集。
希波战争期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前450年在位)曾依附于波斯国王薛西斯,但当普拉特亚战役前夕,他又将军事情报暗地告知希腊人,后来他就以这一功劳被允许参加奥林匹克赛会。
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马其顿国家逐渐形成。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马其顿与希腊各邦的往来日益频繁。公元前424年马其顿国王帕尔迪卡斯二世(约公元前450—前413年)曾联合斯巴达司令官布拉西达斯,从雅典手中夺占安姆菲波利斯。国王阿尔赫拉于斯(约公元前413—前399年)时代,马其顿国家初具规模。他文武兼修,改革军事,开辟道路,兴建城寨,发展教育,举办体育竞赛,大力提倡希腊学术文化,从希腊本土请来悲剧家幼里披底斯和画家泽于克西斯。他把国都从山城埃盖迁到近海的平原城市佩拉,结果马其顿大治。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忒拜与斯巴达争霸,希腊本土各邦无暇北顾,马其顿得以迅速壮大。
公元前4世纪中叶,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前336年)当政时,马其顿王权大大加强,国势两军交战时的情景也日益发展。腓力年轻时曾在忒拜做人质三年,处于埃帕米农达斯左右,学习到战争策略、战斗技术和政治权术。他深受希腊文化的熏陶,了解希腊城邦的弱点及其相互的矛盾。腓力雄才大略,即位后削除各部落首领的武装力量,限制贵族会议的权力,把军队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他还实行了货币改革,兼用金币银币,两种货币按固定价格兑换。当时希腊用银币,波斯用金币,马其顿金币银币并用,既便于通商,又可以和两种货币势力抗衡。货币改革促进了马其顿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力量。
最重要的是腓力实行了军事改革,建立了常备军。他仿效忒拜的军队阵法,加以改进,创制更为密集、纵深的作战队形——马其顿方阵。队形随着敌情和地形而变化。重装步兵构成方阵的核心,他们配备有盔甲、短剑、盾牌,手持名为“萨里萨”的长枪,这种长枪加强了步兵进攻的能力。方阵的外面呈现为一重防护的盾牌及密如刺猬的枪头。方阵配置有重装骑兵、轻装骑兵和轻装步兵作为前锋和护翼。重装步兵由农民组成,重装骑兵由贵族组成,轻装步兵、轻装骑兵从色雷斯和伊利里亚边远部落中征募。在腓力统治时期,马其顿开始采用各种围攻堡垒的设备(弩炮、破城槌、攻城塔等),同时还建立了海军。
关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的社会经济情况,传世的资料极少。但从腓力的货币改革中,可见商业已有发展。腓力于公元前348年征服奥林托斯时,曾将居民变卖为奴,可见奴隶制度和奴隶市场有所发展。在商业和奴隶制发展过程中,马其顿出现了新的富裕的奴隶主。他们对内要求统一,对外要求扩张,因而必然拥护王权的扩大,积极支持腓力的改革。而腓力的改革既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也壮大了马其顿国家的实力。与希腊各邦相比,马其顿是内部矛盾少、兵力强、财力足,而这时的雅典、斯巴达、忒拜等城邦,则恰恰与之相反。当时内外部条件都有利于马其顿的兴起。
B. 但丁一生简介
人物生平
但丁·阿利盖利(即但丁·阿利基埃里)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城市贵族家庭,生于1265年,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其父因家道中落,长期经商。
但丁的生平记载很少,但写作的人很多,有许多并不可靠,他可能并没有受过正式教育(也有人说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念书),从许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师那里学习不少东西,包括拉丁语、普罗旺斯语和音乐,年轻时可能做过骑士,参加过几次战争,20岁时结婚,他妻子为他生了6个孩子,有3子1女存活。
当时佛罗伦萨政界分为两派,一派是效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齐柏林党派,另一派是效忠教皇的盖尔非党派,1266年后,由于教皇势力强盛,盖尔非派取得胜利,将齐伯林派放逐。
盖尔非派掌权后1294年当选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想控制佛罗伦萨,一部分富裕市民希望城市的独立,不愿意受制于教皇,分化成“白党”,另一部分没落户,希望借助教皇的势力翻身,成为“黑党”。
两派重新争斗,但丁的家族原来属于盖尔非派,但丁热烈主张独立自由,因此成为白党的中坚,并被选为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委员会的六位委员之一。他有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Carlo di Valois)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
但没有结果,果然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旦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烧死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
1308年卢森堡的亨利七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预备入侵佛罗伦萨,但丁给他写信,指点需要进攻的地点,因此白党也开始痛恨但丁。1313年亨利去世,但丁的希望落空。
1315年,佛罗伦萨被军人掌权,宣布如果但丁肯付罚金,并于头上撒灰,颈下挂刀,游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国。
但丁回信说:“这种方法不是我返国的路!要是损害了我但丁的名誉,那么我决不再踏上佛罗伦萨的土地!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吗?难道我不向佛罗伦萨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触宝贵的真理吗?可以确定的是,我不愁没有面包吃!”
但丁在被放逐时,曾在几个意大利城市居住,有的记载他曾去过巴黎,他以著作排遣其乡愁,并将一生中的恩人仇人都写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对教皇揶揄嘲笑,他将自己一生单相思的恋人,一个叫Beatrice的女子,25岁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
但丁于1321年客死他乡,在意大利东北部腊万纳去世。
简介
但丁·阿利吉耶里(意大利语:Dante Alighieri,意大利语:[ˈdante aliˈɡjɛː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全名杜兰提·第·阿利吉耶罗·戴尔·阿利吉耶里,也就是著名的意大利中世纪诗人但丁。
他是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他的史诗《神曲》留名后世。他在意大利被称为至高诗人以及诗人,是意大利语之父。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星”,也称为“文坛三杰”。
(2)帕尔迪股票趋势分析扩展阅读:
一、作品
《神曲》(La Divina Commedia)描述但丁在地狱(Inferno)、炼狱 (Purgatorio)及天堂(Paradiso)游历的经过。
一开始是由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后来是由他的心上人贝缇丽彩·坡提纳里引导(贝缇丽彩·坡提纳里也是但丁的诗集《新生》的主题。)
天堂的描述对现代人而言相当的生动,而其他部分表露神学上的细微之处,需要读者有相当的耐心及知识才能理解。其中炼狱篇是三篇中最抒情的,其中也穿插著大量的诗,天堂篇的神学性最强,也有最美丽及最欣喜若狂的内容。
其中有些是但丁承认他无法表达(例如,当但丁看到神的脸时“当时的情景是他无法叙说的。”天堂篇 XXXIII, 142)
由于严肃的目的,文学地位及其范围,《神曲》成为意大利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但丁比其他早期的意大利作家更了解意大利方言,也知道需要有创造一个统一的文字及语言,超过当时拉丁文的的限制。
在这个层面上,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在平民文学上可以和早期的古典作家相比。但丁对古罗马的了解,以及他对古罗马一些异教层面的钦佩,也影响了十五世纪。讽刺的是,在他死后的几世纪后,《神曲》不再受到文人墨客的欢迎,太中古时期、太粗糙及悲惨,也不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家期待看到的文学。
但丁将他写作《神曲》用的语言称为“意大利文”,主要是以托斯卡尼的地区性方言为主,但也加上拉丁文和其他地区性的方言。他特意希望包括一般人、神职人员或是其他诗人都可以读他的史诗。为了创造史诗的结构及复杂的目的,但丁创作了意大利文。
在法国,意大利文有时会戏称为“但丁的语言”。但丁用平民语言出版《神曲》,和杰弗里·乔叟及乔万尼·薄伽丘一起成为早期不使用拉丁文出版的先驱之一。这项突破使得更多文学作品可以针对许多的读者出版。
不过和乔万尼·薄伽丘、约翰·密尔顿或阿里奥斯托不同,但丁在浪漫时期前不是全欧洲著名的作者。在浪漫时期时,但丁和莎士比亚一样,是标准的“原创天才”,设定自己的规则,创造有地位和深度的角色,超过以往的作家,也不是其他作家可以模仿的。
在十九世纪时但丁的名声越加稳固,在1865年时.他已成为西方世界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但丁其他的作品包括《飨宴》(Convivio),是他最长的诗及寓意评论的选集,政论文《帝制论》(Monarchia)是以拉丁文写作的政治哲学集。
在但丁死后被教廷大使Bertrando del Poggetto谴责及销毁拉丁文论文《俗语论》(De Vulgari Eloquentia)是平民文学的研究。
《新生》(La Vita Nuova)则是诉说他对贝缇丽彩·坡提纳里爱的故事,她也是神曲中最后的拯救。《新生》中包括许多但丁用托斯卡尼语写的情诗,这是当时的第一个。
二、评价
英国作家安德鲁·诺曼·威尔逊:“但丁是欧洲最伟大的诗人,还可以说他是中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但很多非意大利籍读者避开他的作品,由此他们失去了获得最伟大的美学、想象、情感和智力体验的机会。”,“首先,你只需要知道,他有两个志向,一是成为伟大的诗人,这一点他成功了。
其次,他有政治雄心。他12岁时按照13世纪的习俗,由父亲做主,与杰玛·窦那蒂订婚,但他在作品中对妻子只字未提。”
T·S·艾略特:"莎士比亚所展示的,是人类感情的至广;但丁所展示的,是人类感情的至高和至深。"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三、人物影响
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网络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抨击了旧世纪人物的种种恶行,歌颂了灵魂的美好与光明的引导,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除《神曲》外,但丁还写了诗集《新生》、语言诗学论著《论俗语》、哲学神学论著《飨宴》及政治学论著《帝制论》等著作。《新生》中包括三十一首抒情诗,主要抒发对贝雅特丽齐的眷恋之情,质朴清丽,优美动人,在“温柔的新体”这一诗派的诗歌中,它达到了最高的成就。
但丁是世界上的大文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人物。
C. 突然好想看书,有什么好推荐没有。☺☺
那么,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来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审视一下突然好想看书。乔·斯威夫特说过一句著名的话,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这句话像一盏指引我进步的航标灯,处处照亮着我人生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要解决突然好想看书,歌德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阴郁不禁让人深思。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谚语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一个成功者所知道的,除了勤奋,便是谦逊。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克罗齐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真理的发见,或道德责任的完成,都引起我们的欢欣,使我们整个生命震颤……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其中的阴郁不禁让人深思。莱奥帕尔迪曾经说过,每一代人都是一方面相信古人比今人更好,另一方面又相信要类在不断进步和改善。我希望诸位也能好好地体会这句话。这种事实对本人来说意义重大,相信对这个世界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在面对这种问题时,我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讨论。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生活中,若突然好想看书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我希望大家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进行讨论。佚名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常绿的爱情三角洲,是在真诚和信任的土地上冲刷而成的。这似乎解答了我的疑惑。查·丘克尔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这句话像刺青一样,深深地刺在了我的心底。总结的来说,查理德菲尔曾经提到过,所谓以礼待人,即用你喜欢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遇别人。这句话像一张鼓满风的帆,时时为我加油鼓劲。林语堂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带着这句话,我们还要更加慎重的审视这个问题。
D. 帮忙译了 流畅哦 不胜感激
66%管制时已在生产率迪400多迪不同的部门。
E. 非声名狼藉的马泽平为什么会被哈斯车队视若珍宝
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爸爸力量,哈斯屈服了。
哈斯官方发表声明,下赛季车手阵容依然是米克-舒马赫以及饱受争议的尼基塔-马泽平。原本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结果这位不守规矩的富二代硬生生的给自己加码,一石激起千层浪,将马泽平驱逐出F1响彻赛车圈。
另外从使用的角度讲,就以哈斯赛车的实力,即使再优秀的车手也无法取得好的成绩,本赛季是这样的,下赛季依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因为厂商车队法拉利不会有太大的改观),成绩糟糕是必然,在结局已经注定的情况下,当然得选一个能够为车队带来利益的车手,这或许就是付费车手存在的价值吧。
F. 莱奥帕尔迪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莱奥帕尔迪,1798年6月29日出生在教皇辖地一个偏僻落后的城镇雷卡纳蒂。父母都是没落贵族。他10岁开始利用父亲丰富的藏书,刻苦自学,积累了广博的知识,精通希腊、拉丁文和英、法、西班牙等现代语言,17岁就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1815~1816年,莱奥帕尔迪从学术研究转到文学写作方面,翻译了摩斯科斯的田园诗、荷马的《奥德修纪》第1章、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第2章以及传为荷马作品的《蛙鼠之战》,创作了《海神颂》。7年书斋生活使他经常患病。《死的临近》写于1816年,是他的第一首抒情诗。抒发了他当时的思想情绪,艺术上受但丁和彼特拉克的影响。1817年底,写出第一首有独创性的诗《初恋》,表达对已婚的表亲杰尔特鲁德·卡西的没有表露的爱情,对她的离开深感悲哀。
1817年初,莱奥帕尔迪在和爱国文学家彼特罗·乔尔达尼通信中诉说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生活在家乡的苦闷。乔尔达尼发现了他的天才,经常指导他,促进了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发展,1818年9月还曾来雷卡纳蒂访问他。
在这位爱国文学家的影响下,莱奥帕尔迪的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在乔尔达尼离开雷卡纳蒂后,他写了两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致意大利》(1818)和《但丁纪念碑》(1818)。前者歌颂祖国过去的光荣,对意大利人为外国作战,不为祖国争取自由的行径给予有力地抨击,并通过描写斯巴达克健儿抗击波斯侵略、在温泉关为国捐躯的壮烈场面,从而衬托意大利人的卑小、怯懦;后者描写卑小、怯懦意大利在法国统治下所受的摧残和意大利人随拿破仑远征俄国葬身冰天雪地中的惨状,呼吁人们不再为侵略战争流血,并以爱国诗人但丁的崇高形象,激励他们为拯救祖国而奋斗。这两首诗崇高的爱国情操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当时最优秀的政治抒情诗,深深地激励了民族复兴运动时战士的斗志。
莱奥帕尔迪在偏僻的家乡感到孤独,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渴望得到爱情,又因貌丑多病,无法实现。他急欲想离开家乡,施展自己的才华,但遭到父亲的阻拦。1819年7月,他逃走失败,又加上患眼病9个月不能读书,因而感到世间一切虚无空幻,人生没有幸福可言。最后抛弃了宗教和灵魂不灭的信仰,形成了他的唯物主义的悲观哲学思想。
1819~1821年间,他所写的《无限》、《节日的夜晚》、《致月亮》、《孤独的生活》等最初的田园诗,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思想和情感。例如,《无限》(1819)在寥寥15行诗中,写出诗人独坐在小山上,思考宇宙的无穷和永恒,心凝神释,与万物冥合的意境;《节日的夜晚》(1820)写诗人在寂静的月夜,以小山和篱笆以及月光下的屋顶和菜园想到自己爱情上的不幸,伟大的罗马帝国已成陈迹,内心充满悲怆情绪的情景。
这个时期,莱奥帕尔迪还写了一些哲理抒情诗,其中有的还贯穿着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精神。《致安杰罗·玛伊》(1819),赞美玛伊发现了西塞罗《论共和国》的抄本,要求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和成就作为光复祖国的精神武器;《为保丽娜妹的婚礼而作》(1821),呼吁意大利妇女克尽鼓舞丈夫、养育健壮的后代的责任,不辜负祖国的厚望;《致球赛胜利者》(1821),号召青年锻炼体魄,拯救祖国。但是,《小布鲁图斯》(1821)和《萨福的最后之歌》(1822),则充满颓丧忧伤的情调。前者叙述古罗马政治家布鲁图斯兵败自杀,哀叹美德与宗教是欺骗,后者写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由于生来貌丑,因得不到爱情和幸福而绝望自杀,这些都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真实情况,有自传性质。
1822年11月,他终于得到父亲许可,前往罗马。但他把罗马社会看作“文学和风俗的粪堆”,只有在诗人塔索墓前,感动得落泪。由于教廷对他的政治和宗教观点很怀疑,他在罗马未能找到工作。次年4月返回家乡。1825年7月,他应聘去米兰主编《西塞罗文集》,先后寓居米兰、博洛尼亚、佛罗伦萨和比萨。在佛罗伦萨参加过自由派集会,但不同意别对国家前途的乐观看法。1828年11月,因健康情况恶化而返回雷卡纳蒂。
从1822年秋~1828年最初的几个月,莱奥帕尔迪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散文《道德小品集》,其中的作品绝大部分是1824年在家乡写成,1827年在米兰出版。1834年再版时,总共26篇。文章大多采取论说或对话形式,讲话者几乎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的人物,内容主要是阐明作者的悲观哲学观点,诗的内容具有很好的注释,文笔朴素凝练,是标准的意大利古典散文。
1828~1830年他在家乡滞留的一年半时间,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1830年4月,终于接受托斯康纳不具名的朋友们募集的救济金,永远离开了他早已厌倦的家乡。这一时期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1828年4月,他在比萨已经写出优秀的田园诗《致席尔维娅》,怀念他所爱慕的、10年前死去的少女(他父亲车夫家的女儿),表达了对流逝的青春与希望的惋惜;席尔维娅在他的笔下成为意大利抒情诗中最动人的少女形象。
回到家乡后,莱奥柏尔迪又陆续写成一系列出色的田园诗《孤独的麻雀》(1829),通过写一只在春天独自唱歌飞翔的麻雀,来表达自己孤寂地度过青春;《回忆》(1829),咏叹青春是“枯寂人生的唯一花朵”,叹息自己在“鄙野的家乡小城镇”里虚度了这个美好的时代,回忆自己爱慕的少女奈丽娜;《暴风雨后的平静》(1829),描写雨过天晴、人们欣喜的情景,表明“人生的欢乐只是痛苦的间歇”;《乡村的星期六》(1829),描写星期六晚上都沉浸在各自的生活乐趣中的人,因为明天将会有孤独与烦恼;《一个亚洲游牧人的夜歌》(1830),通过孤独的游牧人对月亮和羊群发问的形式,说明人生只是走向死的历程没有任何幸福。这些诗以传神的笔触,勾画人物形象,描绘自然景色,感情细腻,文笔凝练朴素,格律自由多变,是优秀之作。
1830年离开家乡后,莱奥帕尔迪在佛罗伦萨住了大约两年,和那不勒斯青年安东尼奥·拉涅里结下深厚友谊。1831年2月,烧炭党在摩德纳和博洛尼亚发动起义,推举他为博洛尼亚议会代表,他不相信起义能够成功,便拒绝了。同年11月,他的《歌集》出版,使他成为欧洲诗人的优秀代表。
1833年10月,他和拉涅里一起在那不勒斯定居,并写下了他的晚期作品《翻案诗》(1834),作品讽刺当时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关系,揭露资本主义国家的种种罪恶,但对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进步持怀疑态度;在抒情诗《金雀花》(1836)里,作者明确提出“自然是人类的生母,就其意志来说,则是人类的继母”,人类如同维苏威火山上的金雀花,永远处于被自然毁灭的危险中,号召人类消除争端,对共同的敌人自然作斗争,这是诗人从悲观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所得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结论;政治讽刺诗《蛙鼠之战续篇》(1837)以1820年那不勒斯革命为背景,主要嘲讽奥地利统治者和意大利自由派,认为前者倒行逆施,后者软弱无能。诗中用青蛙代表僧侣,用老鼠代表那不勒斯人,还用象征性的译名影射奥地利皇帝弗兰契斯科一世、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四世和奥地利首相梅特涅,赋予他们动物的形象,进行了尖刻的讥讽。
1837年6月14日,莱奥帕尔迪病逝在那不勒斯。他去世前两小时完成了《月落》一诗。1898~1900年陆续出版了他1817~1832年随时写成的《杂记》,《杂记》和《书信集》成为研究他的思想和作品的重要文献。
G. 莱奥帕尔迪的社会评价
莱奥帕尔迪的诗歌继承文艺复兴抒情诗的传统,语言洗炼朴素,格律自由多变,善于通过饱满的情感、鲜明的形象、生动的写景来抒发细微的心理活动,对意大利近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莱奥帕尔迪也是一位散文家。他的《道德小品集》借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来阐发哲学观点,《杂记》是他1817~1832年间信手写下的笔记。
H. 春天萨巴意大利赏析
萨巴
翁贝尔托·萨巴(1883-1957)
意大利诗人.
很早开始写作诗歌,
受到莱奥帕尔迪、
微暗派和隐秘派的影响.
他的诗歌倾注了
诗人对家乡和生活的挚爱,
他用诗人敏锐的感觉,
努力在和他一样饱经忧
患的普通人身上和周围的事物中,
开挖出真和美.
他的语言摒斥雕琢和怪僻,
或清丽优雅,或凄丽沉婉,
抒情诗曲中常常蕴含悲壮雄浑的力量.
萨巴的诗作甚多,
全部收入他的全集《歌集》(1961).
萨巴所在的“里雅斯特”,
是意大利东北部边境城市,
位于亚得里亚海北岸,
伊斯特拉半岛西北侧,
斯洛文尼亚高原西缘丘陵平原上.
它的历史极为复杂:先为古罗马控制,
后属奥匈帝国,
二战中先被割让给德国,
后又被铁托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占领了,
后迫于丘吉尔等的压力下,
又重归意大利怀抱.
春天我不喜欢,
我多么想告诉你
第一缕春光
拐过街道的墙角,
像利刃一样将我刺伤.
光裸的枝桠
在光裸的大地
投下的暗淡身影
叫我意乱心烦,
我也仿佛可能
理应
获得新生.
你的来临
似使坟墓也不再安全.
古老的春天
你比任何时令都更加残忍
万物因你复苏
又因你毁灭.
I. 帕尔迪模式指的是什么
帕尔迪是一种地产的盈利模式
J. 在公元前433年末,麦加拉贸易做出了什么样的举动
在公元前433年末,麦加拉贸易已实行限制,和歧视性措施。
公元前433年8月或9月,一支90艘科林斯船和60艘盟邦船的舰队(这些提供船只的盟邦包括麦加拉、伊利斯、琉卡斯、安布拉西亚和安那克托利昂),和110艘船的科尔西拉舰队在夕波塔附近海面交战,有70艘船被毁。
可能在公元前433年年末对麦加拉贸易已实行了一些限制和歧视性措施,但现在它进一步从雅典和雅典帝国的每一港口和市场上被排斥了。第二个法令是对科林斯的殖民城邦波蒂代亚的一个最后通牒。波蒂代亚根据长期形成的传统,一直每年一度接受从其母邦科林斯派来的行政长官。
雅典的这个通牒要求波蒂代亚在公元前433—前432年的冬天拆毁其滨海一面的防御工事,向雅典提交人质,斥免科林斯的行政长官并在以后不再接受。波蒂代亚人遣使到雅典请求再议有关事项,讨论一再延长。到当年夏天,雅典便秘密命令其派往马其顿的海军部队的司令官阿尔齐斯特拉图斯在波蒂代亚搜捕人质,夷平城市南面的防御工事。
与此同时,对雅典人的计划已有所臆测的波蒂代亚人也派了使节到伯罗奔尼撒,他们在科林斯使节的支持下和斯巴达的吉罗西亚议事会和监察官达成了一个秘密协定:假若雅典进攻波蒂代亚,斯巴达就侵入阿提卡。
在这些谈判进行期间,波蒂代亚内陆却风云骤变,马其顿王帕尔狄卡斯已由于雅典支持与他争夺王位的两位对手腓力普和德尔达斯而与雅典疏远了。他的密谋牵涉更广:他力促斯巴达用斯巴达同盟反对雅典,要求科林斯煽动波蒂代亚起义,并促使卡尔西狄斯和波提亚艾的人民联合波蒂代亚掀起大规模的起义。
在公元前432年夏天,当阿尔齐斯特拉图斯到达德尔马湾时,他发现波蒂代亚人、波提亚艾人和卡尔西狄斯人已经造反叛乱,卡尔西狄斯人已从沿海城镇疏散而移居靠近波蒂代亚的奥林修斯。只有30艘船和1000名重装步兵的阿尔齐斯特拉图斯和腓力普、德尔达斯的部队会合,共同进攻帕尔狄卡斯,在得到第二支雅典部队增援后,就迫使帕尔迪卡斯跟雅典签订了盟约。
同时,有2000名"志愿人员"进入了波蒂代亚,其中部分是科林斯人、部分是伯罗奔尼撒雇佣兵。他们的司令官阿里斯提乌斯代表科林斯和波提亚艾、卡尔西狄斯各城邦缔结了一个秘密同盟。他随后被任命负责波蒂代亚和奥林修斯的联合防务。
在公元前432年9月底,他的军队在这两城之间的地峡上被从北面围攻波蒂代亚的雅典军打败。波蒂代亚后来又在南面被雅典人筑墙围困,并被从海上封锁了。一旦科林斯人知道了波蒂代亚的失败之后,他们便和他们的盟友在斯巴达掀起活动,谴责雅典侵略和由此而破坏了三十年条约,埃伊纳人同样派了秘密使节到斯巴达,控诉雅典没有尊重条约保证给予他们的自治权。
斯巴达当局于是邀请所有城邦,无论和它结盟与否,来控诉雅典的所作所为。他们在斯巴达人民大会上召开了一次会议,科林斯、麦加拉和其他城邦的代表向与会公众发表谈话,谴责雅典的侵略,希望能激起斯巴达人投入行动。大会上也有一些雅典使节发言,他们来斯巴达是为了别的事情,但得到斯巴达当局允许前来参加会议。
他们强调了雅典的反应力和实力,要求斯巴达不要用宣战撕毁条约,而应对通过调停解决任何纠纷抱有信心。代表和使节们退席后,斯巴达人民大会讨论了这一问题,特别在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是富有经验的斯巴达王阿尔齐达姆斯和强有力的监察官斯弟奈赖达斯。
前者劝说民众把纠纷先诉之于停处,同时却要积极备战,因为如果打了起来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后者则认为雅典已明显地进行侵略和破坏了条约,诸神将站在斯巴达一方,因斯巴达是恪尽对盟邦的义务和反击侵略者的。
斯弟奈赖达斯于是把问题付诸表决,这次没用以"是"或"否"的呼声表决的惯例,而是让公民分站会场的两边。斯巴达公民绝大多数投票决定条约受到破坏、雅典犯有侵略之罪。
表决结果告诉了各盟邦代表,并通知说斯巴达将召开全体盟邦大会。它的第一个行动依然是请示德尔斐神谕。神回答说:如果他们以全力作战则将得胜,无论他们是否向神请示,神将站在他们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