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消费者偏好为什么可以用效用函数分析
因为西方经济学中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消费者会选择购买那些对自己效用最大的商品,比如说某人相对于B偏好A,如果这人是理性的(说明他做的选择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A的效用必定大于B的效用
② 股票效用函数的意义
股票向阳的奥数万元,这样的东西是为了少见的
③ 风险偏好效用函数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微观经济学理论消费者理论:马歇尔需求函数求法,性质,Roy恒等式,间接效用函数;希克斯需求函数,性质,shepard引理,支出函数。注意常用的L型,完全替代型,C--D效用,拟线性效用。注意间接效用函数与支出函数互为反函数。斯拉斯基方程推导,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分析(分清斯拉斯基与希克斯),包括给定收入与给定禀赋两种形式的,还有在劳动供给,消费和储蓄中的分配中的分析。从价税,从量税,一次总付原则。显示偏好与拉氏,帕氏价格指数,与替代效应恒负的推导关系。替代品,互补品。消费者剩余。等价变动,补偿变动。组合商品。厂商理论:(注意长期与短期区别)要素需求函数(解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条件要素需求函数(解成本最小化),利润函数,成本函数,供给函数。注意与消费者理论对比,间接效用函数----利润函数,支出函数----成本函数,条件要素需求函数--希克斯需求函数。Hotelling引理,shepard引理。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互推的关系,比如在求规模报酬时用到,规模报酬的区间(注意是在一个点为分界的)。多工厂模型。生产者剩余。完全竞争理论:短期均衡以及条件,长期均衡(注意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有三种情况)一般的问法厂商个数,产量,价格。条件(可能涉及规模报酬不变,严格规模报酬递减,U型长期平均成本)。限制价格,支持价格,从量税,从价税的福利分析,配额,关税,贸易政策。要素理论:要素需求构造(是垄断厂商的需求大,还是完全竞争厂商需求大),要素供给构造,买方垄断,最低工资,经济租,上下游垄断与一体化分析。工会与厂商博弈。市场失灵:外部性(主要分析负外部性)及处理办法,pigou税,科斯定理,内部化,许可证市场。公共地悲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与萨缪尔森法则。兰姆赛规则与最优税制。不确定性:期望效用,一个决策是否值得。普拉特系数,确定性等值,在完全信息条件下,保险分析全额还是不全额投保。CAPM理论。比较静态分析事件概率以及收入变化的影响。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静态博弈,写法,最优反应函数,拍卖,hotelling模型,公共地悲剧,囚徒困境,古诺,勃兰特寡头。混合策略。子博弈纳什均衡,逆向归纳法(最关键是分析谁最后做决策),要挟诉讼,战略竞争中的价格博弈与产量博弈,谁领导谁跟从?进入退出博弈,不可置信的概念,鲁宾斯坦模型,讨价还价分一美元,工会与厂商的博弈,关税博弈,银行挤兑,连锁店博弈,串谋,有限与无限重复博弈,folk定理。委托代理理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在保险市场分析,是否有可分均衡,汇合均衡。逆向选择解决办法,信号理论。柠檬市场以及解决办法。隐藏行为数学模型,满足参与约束,激励相容约束。
④ 效用函数的公式是什么
以商品价格向量P、消费束(商品数量向量)X、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三者为自变量的效用函数形式有两类:一类是仅以消费束X为自变量的“直接效用函数”U(X);另一类是以商品价格向量P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两者为自变量的“间接效用函数”v(P,m)。
直接效用函数U(X)的思想是:只要消费者购买(消费)各种商品的数量一定(而不管其他相关的经济变量(如价格向量P)如何置定或变动),消费者的偏好或效用大小便唯一地确定。即,确定的消费束X对应确定的效用函数值U(X)。
间接效用函数v(P,m)是建立在仅以消费束X为自变量的直接效用函数U(X)的基础之上的。其思路是:只要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向量P和消费者预算约束m两者一定,消费者在PX=m约束下,最大化其直接效用函数U(X)的值,此时的最大U(X)值即是间接效用函数v(P,m)的函数值。
(4)效用函数分析股票扩展阅读
效用理论是领导者进行决策方案选择时采用的一种理论。决策往往受决策领导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领导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在公理科学中,把领导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
效用实际上反映了领导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高风险一般伴随着高收益。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领导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
运用心理测定方法,可以测量出领导者对于各种收益和损失的效用值,并画出相应的效用曲线:甲类型领导者对收益反应迟钝,对损失反应敏感,怕担风险,不求大利,谨慎小心。乙类型领导者对损失反应迟钝,对获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风险,大胆决策。
丙类型属于中间类型,完全以损益率的高低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⑤ 什么是 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通常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与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既定的商品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
"效用函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与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它被用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既定的商品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运用无差异曲线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组合,而运用效用函数则能分析更多种商品的组合。其表达式是:U=U(x, y, z, …)式中 x,y,z分别代表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公式左边的U为......
"效用函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效用函数的定义是:设f是定义在消费集合X上的偏好关系,如果对于X中任何的x,y,xfy当且仅当u(x)≥u(y),则称函数u:X→R是表示偏好关系f的效用函数
2、F(X)称为效用函数.加权P范数法的关键是权系数的确定.有2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学习法[1,2],该方法依据目标函数的相对重要性来选取权系数
3、一个人的效用应是财富x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效用函数,从理论上来讲,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来逼近得到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的决策者应有不同的效用函数.首先我们寻求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或某些特殊类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
4、这是一种理论假设,他们运用的数学函数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效用函数”.按照这类模型,人都能被假设成为可以决定在每一种可能的时间分配中产生一定的利益水平,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5、—第i种运输方式的费用,有时也称为效用函数,u=ao+alx一+灸xC.丁—第i种运输方式的出行时间.C—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
6、为了对控制做出评价,需要一套函数作为评价指标: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对每步控制进行评价,称为效用函数.J(t)函数表示了从此刻开始的每步效用函数值的累积,称为费用函数。
⑥ 完全替代品效用函数中ax1,ax2分别代表什么,效用水平为什么是最小的一项决定
您好,您的提问存在问题。
首先,经济学中函数有很多种形式,您可以把你遇到的函数整个列出。而非单个因子。
其次,“效用水平由最小的一项决定”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因为如果,您提到的是“木桶原理”的话,那的确没错。因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但在经济学中,假设任何东西都存在一定的正效用的话。总效用水平也并非由最小的一项决定。举个例子,墙上有几个钉子,由一条橡皮筋依次连接成一条折线,折线的平均高度代表效用水平。其中,所处位置最低的一个钉子不能移动,其他都能上下移动。当您将其他任何一个钉子向上移动后,折线的平均高度都会提高。并不由其中位置最低的钉子所决定。
⑦ 效用评价函数
效用评价函数
effectiveness function; utility function; utility function used"效用函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与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它被用以衡量消费者从消费既定的商品组合中所获得满足的程度。运用无差异曲线只能分析两种商品的组合,而运用效用函数则能分析更多种商品的组合。其表达式是:U=U(x, y, z, …)式中 x, y, z分别代表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各种商品的数量,公式左边的U为......[编辑本段]"效用函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效用函数的定义是:设f是定义在消费集合X上的偏好关系,如果对于X中任何的x,y,xfy当且仅当u(x)u(y),则称函数u:XnR+R是表示偏好关系f的效用函数
2、F(X)称为效用函数.加权P范数法的关键是权系数的确定.有2种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学习法[1,2],该方法依据目标函数的相对重要性来选取权系数
3、一个人的效用应是财富x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效用函数,从理论上来讲,它可以通过一系列心理测试来逼近得到每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的决策者应有不同的效用函数.首先我们寻求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或某些特殊类效用函数所满足的性质
4、这是一种理论假设,他们运用的数学函数式所建立的模型称为“效用函数”.按照这类模型,人都能被假设成为可以决定在每一种可能的时间分配中产生一定的利益水平,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5、—第i种运输方式的费用,有时也称为效用函数,u=ao+alx一+灸xC.丁—第i种运输方式的出行时间.C—第i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费用
6、为了对控制做出评价,需要一套函数作为评价指标: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对每步控制进行评价,称为效用函数.J(t)函数表示了从此刻开始的每步效用函数值的累积,称为费用函数
⑧ 为何股票跌你很伤心,而上涨却没有很开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政策层定下股市长期“慢牛”的基调以后,A股从去年开始一路飘红,终于迎来了5月28日的暴跌,一时间哀鸿遍野,憋哭了段子手,“没有两只跌停的股票,你还好意思说自己炒股?”随后大盘又迎来了6月1日报复性反弹,但这并没有太多人表露欢喜。那么问题在哪?
爱上涨,但更讨厌下跌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
5月28日早盘,沪指高开高走,再创7年新高,十点半左右沪指高位跳水,权重股走低,题材股冲高回落;午后开盘沪指再度跳水,权重股砸盘,题材股暴跌;截止收盘沪指报4620.27点,跌321.45点,跌幅6.50%,深成指报15912.95点,跌1050.58点,跌幅6.19%,创业板报3432.98点,跌195.69点,跌幅5.39%。两市近百股涨停,超500股跌停。
大盘又迎来了6月1日报复性反弹,沪深两市大盘强势上攻,上证指数飙升4.71%,收报4828.74点,强势重返4800点,喜迎6月开门红。
从市场反应看,比起反弹,暴跌更戳心窝。经常炒股的人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心理体验:同样是1000元,炒股赔1000元的伤心程度大于赚1000元的开心程度。这种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的期望理论来解释。
期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对收益的效用函数是凹函数,而对损失的效用函数是凸函数,表现为投资者在投资帐面值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投资帐面值盈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速度减缓。
对于股市,5.28之前已经有分析认为股价太高需要调整,好多股民也坐等调整好捡便宜货,等大跌真的到来,你却感到厌恶。正如上面理论所述,这个阶段,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当5.28当天大市开始调整的时候,会有很多获利盘出现,但是反而如果您是刚刚才入市的话,赌5000点以后的行情,5.28当天的下跌,你也许反而愿意承受下跌,因为相信之后A股还会去6000点,你成了风险的承担者。
买与卖时机不对,都后悔
在投资判断和决策上出现错误是常事,但这种判断失误却平添了许多不幸福感。在牛市中,没有及时买入,过早的卖出获利股票,会后悔。在熊市中,没有及时止损出局,获点小利马上被套,会后悔。在平衡市场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涨不跌,别人推荐的股票上涨,自己会后悔,但是当卖出自己本身看好的股票去追别人的股票,却发现自己原本的股票涨却又涨起来了,追的别人的股票反而被套,这时候会更后悔。
在后悔理论中,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而且出现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以后,人会变得异常的难过和悲哀。市场投资者极度亢奋,但当资金乏力的时候,股市大跳水,这个
时候投资者无疑只能用“悲壮”来形容了。不管怎么样,害怕后悔总是一种难以避免的投资状态,股市这么大变脸,你后悔的经历,都是怎么样的?
那么,买了股票大跌或者没买的股票大涨后,我们通常会干什么?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各大网站上寻找能够“预测未来”的信息,下一步,到底是卖还是买?股票已经跌了这么多,会反弹吗?股价已经这么高,要追高买入吗?这些所谓对未来的预测和分析,找朋友分析,对于股民来说,无疑是一颗“安慰剂”,而这种四处寻找安慰现象也被称为“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一个概念来源是医学上的一个现象:当病人介绍了化学上无效的药物或者无针对性的治疗好,他或她的身体康复了。但我们还是需要真正的药,而不是安慰剂。回忆下5.28暴跌,很多文章都把这个和5.30股灾联系在一起,并宣称是历史的重复。其实,这是心理学的一个规律,人在做了一件事情之后,总要给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和借口来说服自己,让自己的行动有“理论依据”,以消除内心的不适感。因此,当股市上出现和自己预期不同的行情时候,很多人就开始网上找新闻,找某些所谓的专家,所谓的分析师的文章,当发现和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时候,即使亏损,心情也会好很多,看,基本面支持我的观点。
就像很多人喜欢讨论国内国际大事,爱吹牛的会说,看,某某专家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找到观点相同的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
不过当真正暴跌之后,哪怕吃了这么多的“安慰剂”,也难以抚平很多人受伤的心灵吧。玩股票,在某些时候玩的是心跳,此言极是。再回到股市上,暴跌之后,应该做的是及时止损,而不是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找自我安慰。
⑨ 什么是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用函数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期望效用函数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 冯·纽曼 和 摩根斯坦 ( Vo 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 )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 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 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
⑩ 边际效用函数公式MU=dTU/dQ中 d代表什么
边际效用函数公式MU=dTU/dQ中d代表微分符号,符号D又叫微分算子。
微分符号d取英文differential,differentiation的首个字母(difference有差距,差额的意思),其中与微分概念及符号d相关的英文单词有divide,decrease,delta等。
在偏导的微分计算中多数使用∂,不用d 以免出现混淆。
(10)效用函数分析股票扩展阅读
1854年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提出人类满足需求的三条定理:
①欲望或效用递减定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递减。
②边际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
③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发现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