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非典发生的股票走势
扩展阅读
股票可以让人帮忙买吗 2025-09-16 16:26:25
买1000万股票 2025-09-16 16:24:14
2016年3月17日 2025-09-16 16:21:33

非典发生的股票走势

发布时间: 2021-09-29 14:13:13

A. 03年非典那段时间股市什么情况

整体大跌 生物制药类 和医疗器械类

B. 2003年非典后乳制品股票怎么样

走势良好,从2003年到现在持有伊利股份获利可观。

C. 为什么非典令股市大跌

股市对经济的反应有提前性,如果经济预期良好,则股市上涨,反之下跌。
非典时期,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导致经济预期变坏,因此股市下跌。

D. 2003年非典时沪指走势

2003年沪市股票走势并不好,只有医药类股票走出一波上涨行情,当时天坛生物几乎翻翻。

E. 非典时沪深股市表现怎么样

2003年非典的时候沪深股市表现非常的差,但是正因为差,也是买进的时机,过了以后那个股市就蹭蹭的往上涨。

F. “非典”为什么对股市不足为虑

站着说话不腰疼。
非典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怎么可能对股市没有影响?

G. 非典时期科华生物股涨了多少

非人之家,科华生物涨3到5倍

H. 2003年的非典什么股票最受益

任何一次流行病爆发,当然是医药类股票最受益,当时非典期间涨得最好的股票有海王生物、天坛生物、白云山等。

I. 疫情对股市的走势有什么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增长,一些人在目前的岗位上赚取的薪水已经无法支撑日常生活,为了让全家能有更好的生活,许多人还是另辟新路,炒股就是许多人选择的致富之法。许多人通过炒股确实赚到了钱,但是也有很多人赔了很多钱,股市的行情风云变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国家的政策、自然灾害、企业的变化等,其中疫情对股市的走势影响深刻。

虽然疫情会给股市带来动荡,但是我们也要抓住有利时机,在疫情期间,购买一些特需类的股票,这样不仅不会赔钱,还会大赚一笔。

J. 上证指数重大记事

1994年7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宣布三项“救市”措施:1、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2、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3、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范围。这就是著名的“三大政策”。

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1996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股市应声下跌,随后出现巨幅震荡。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7月2日泰国发生金融危机,随后长达两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全面爆发。

1999年5月9日发生美军“误炸”事件,上证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点,十天后5·19行情启动;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5·19行情进入高潮;7月1日《证券法》实施,指数冲高回落。

1999年9月9日 证监会发文允许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股票投资;12月29日上证股指探底1341点,次年牛市行情再度启动。

2000年11月2日,吴敬琏针对10月“基金黑幕”事件发表文章《证券市场不能黑》,引发“股市大辩论”;2001年02月09日 新华社发布通稿《风物长宜放眼量》;2001年2月20日中国证监会决定B股市场向境内开放,随后股市开始运行牛市最后一个上行的衰竭浪。

2001年06月14日,国有股减持筹建社保资金办法出台,采用存量发行方式,原则上采用市场定价方式,随后牛市结束,股指见顶回落。

2001年10月22日,暂停国有股减持,股指企稳反弹。

2001年12月4日,退市制度正式推出,短线反弹结束。

2002年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召开市场分析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证股指脱离1339点开始启动。

2002年6月23日,停止国有股减持,引发6·24井喷,股指随后见顶回落。

2003年1月6日,上证股指探底1311点,上市以来饱受争议的超级大盘股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同时在历史最低价启动,股市波段行情开始启动。这也预示着“机构博弈”的时代开始到来。

2003年4月,“非典”流行,行情回落。

2003年11月13日,上证股指探底1307点;11月18长江电力上市,随即连续上攻,两市基金重仓大盘股联袂出击,波段行情再度启动。

2004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股指越过2003年高点1650点继续上行。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八只股票上市,这是落实“国九条”的首项具体措施。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6月9日,股权分置改革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三一重工股改方案首家获通过。

☆2005年6月至今,中国证监会发布及相关部门相继颁发“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等文件,以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5年下半年,新《证券法》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出台,权证重返市场。

☆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漫漫“熊”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其间,上证综指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之后几乎是以单边上行之势稳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两类对象进行战略投资,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定向发行和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

☆2006年3月23日,《国务院2006年工作要点》要求年内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2006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新老划断”全面启动。

☆2006年6月8日,沪深股市单边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5.33%和4.64%,均创下200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标志着“全流通”大幕正式拉开,“股权分置”“一股独大”这一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顽疾,从此成为历史。

☆2006年7月5日,国内资本市场的“航母”级公司———中国银行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6年9月18日,受A、B股并轨传闻的影响,沪深B股暴涨。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收盘报2017.28,为2001年7月27日以来的收盘新高。人民币升值和股改实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转牛的两大重要因素。

☆截至2007年5月,沪深两市约50家上市公司没有完成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