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些国家争夺北极
寂静的北极原本是北极熊和海豹的天下,现在也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
各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始于16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国际常设法院把格陵兰岛判给丹麦后,北极地区的绝大多数陆地和岛屿的归属已经尘埃落定。目前,北极陆地已经全部归属于8个环北极国家,有关国家的争夺主要集中在被公认为国际海域的北极点周边区域。
早在20世纪50年代,加拿大就曾宣布拥有北极,但后来国际法庭裁定,如果此后100年内,没有其他国对此提出异议,北极才属于加拿大领土。根据国际法,北极点及附近地区不属于任何国家。国际海底管理局认为,北极点周边为冰盖所覆盖的北冰洋属于国际海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挪威和丹麦5个北冰洋周边国家只拥有领海外围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没有哪个国家的大陆架延伸到北极点。
进人21世纪之后,环北极各国围绕北极地区的争议日益加剧,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和丹麦等周边国家都卷入了这场纷争当中。丹麦将国旗插上汉斯岛于1973年国界划定,条约中故意忽略汉斯岛,2003年6月,丹麦宣布对一个叫汉斯的北极小岛拥有主权,并在岛上插上丹麦国旗,此举遭到加拿大的抗议,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北极之争。汉斯岛,长约3千米,宽约1千米,位于北纬80。加拿大与格陵兰岛之间的内尔斯海峡,距北极点只有1000千米。
两国对该岛主权的争执缘但后来双方都声称拥有对汉斯岛的主权。1984年,丹麦格陵兰岛事务大臣汤姆·哈耶姆乘直升机上岛,并在岛上升起了丹麦国旗。此后,丹麦先后5次到该岛插旗宣示主权。由于加拿大没有可破冰的军舰,20多年来只能口头抗议。加拿大人认为,加拿大不仅应发出维护领土主权的声音,还应能够切实采取行动保卫“领土”。于是,加拿大开始努力强化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2004·年8月,加拿大在北极的争议地区举行了名为“独角兽行动”的军事演习,以强调自己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直到2005年,当时的加拿大国防大臣比尔·格雷厄姆才踏上汉斯岛,丹麦随即向加政府寄出了一封措辞严厉的抗议信。此后,作为反击,丹麦再次派出武装护渔船前往汉斯岛确认主权。
2004年9月,丹麦又宣布北极海底山脉是格陵兰岛海脊的自然延伸,宣称对北极资源享有权益。丹麦科研大臣桑德说:“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让北极为丹麦所有,这能让我们得到石油和天然气”。为了抓住这个机遇,丹麦已发起一项针对罗蒙诺索夫山的远程科学考察,并正式宣布对北极的所有权。对于丹麦的动作,一度宣布过拥有北极主权的加拿大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加拿大外交部发言人说:“丹麦人的挑战是全新的,但不会改变任何事情”。2007年4月,加拿大为了宣示对北极的主权,首次派兵对北极进行巡逻,并进行大规模反恐军事演习。
北极地区另一大国俄罗斯对北极也是图谋已久。早在2001年12月21日,俄罗斯就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了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申请,涉及俄罗斯在北冰洋中部、巴伦支海和鄂霍次克海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外部界限。但委员会认为俄罗斯提供的调查材料和数据不足,要求其重新科考,补充证据。之后,俄罗斯在北极进行了一系列科考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再次寻找科学依据,以证明其对北冰洋洋底的俄罗斯国旗北冰洋的权利要求。2007年6月25日,俄罗斯地质学家宣布,他们找到证据证明北冰洋水下绵延近2000千米的罗蒙诺索夫海岭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地区大陆的自然延伸。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的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架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到大陆边缘外界不到200海里,陆架宽度可扩展到200海里;如果到大陆边缘超过200海里,则最多可扩展到350海里。”如果俄方上述主张成立,将意味着新增加12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架,相当于法国、德国与意大利三国领土之和。
不过,很快就有人对此提出异议。2007年6月27日,一些科学家对俄罗斯地质队的考察结果表示了质疑,他们表示,一个国家要扩张大陆架的范围,必须证明该区域与其陆地领土的地质结构相似。而位于圣彼得堡的北冰洋与大西洋研究所的国际合作处处长普里亚米科夫表示:“说实话,我也觉得这有些奇怪,加拿大也能提出完全相同的主张,他们可以说罗蒙诺索夫海岭与北美大陆相连,这是不是意味着俄罗斯加上整个欧亚大陆都属于加拿大管辖范围了?”事情并没有到此完结,进入8月,北极之争再度升温。8月2日,俄罗斯海洋学家和极地工作者首次潜入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当然,一国在北冰洋洋底插上国旗,不意味着北极就是该国领土,即便证明本国大陆架延伸到北极,也只有开发海底资源的专属权利,而不是主权。但此举颇具震撼力。
对俄罗斯这次耗资400万美元的行动,美国、加拿大等国不仅公开表示不满,而且也纷纷采取新的抗衡举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8月6日,美国海岸警卫队“希利”号重型破冰船从西雅图港出发到北极进行科考,加拿大声称将于近期在北极举行一个多兵种军事演习。8月10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北极圈内的战略要地雷索卢特湾宣布了3项旨在增强加拿大对北极主权的决定:更新雷索卢特湾的一处军事设施,使其成为加拿大驻北极地区部队的训练中心;扩充那里的武装巡逻部队并改善装备;在巴芬岛的南尼斯维克镇建立主要为军用的北极深水港。
哈珀强调,此举意在向全世界宣示:“加拿大在北极的存在是真实的、不断增强的和长期的。”8月12日,丹麦探险队也从挪威北部出发前往北极,探险队队长马尔库森表示:“我们会收集那些有利于国家主权的数据。”
时隔一年后,俄罗斯再次挥出重拳。2008年9月,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批准了有关俄罗斯在北极地区2020年前的国家政策框架及远景规划。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这一地区具有战略意义,它的发展关系到解决国家长远发展的任务以及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009年3月,加拿大科学家再度前往北极地区搜集数据,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测量海底山脊,从而确定哪个极地国家拥有这块海床。借助于测量地球引力场微妙变化的仪器和工具,研究人员能够描绘出迄今为止这一地区海底容貌的最清晰图片,因为山脉或海底山脊这样的宏观地质结构会使地球引力场产生波动效应。加拿大希望能够借此判定哪个国家对该地区拥有主权。此举意味着加拿大迈出了宣示北极主权的实质性一步。面对“北极遍插大王旗”的状况,有媒体形容“新的冷战”已经开始,担心相关国家任何一项涉及北极主权的动作都可能引发不小的国际风波。而目前北极问题的症结是,国际上还没有一部法律明确规定北极的归属。
⑵ 英国在北极问题争端的优势是什么 详细回答,不知道别乱说
楼主,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
觉得满意的话请采纳!
无态可表,一是英国不是毗邻北极的直接关系国家,二是英国已非昔日大英帝国,没有实力在北极争端中谋一杯羹。唯一可做的就是跟在美国后面,还有可能分一点残羹剩饭
1909年4月23日,罗伯特-培利(Robert Peary)在日记中得意洋洋地记载了他备受争议的经历。他声称自己是第一位抵达北极的西方探险家,经过了二十载“奋斗与拼搏,迷惘与艰辛,煎熬和磨难”他的毕生事业已经“满载而归”。
“我已经给北极探险画上句号,”他写道,“我已然赢得了最后一座伟大的地理学奖杯……为了我所效忠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荣誉,也为了我自己和家人的荣誉。”
但将近一个世纪以后,这座伟大的地理学奖杯却因为牵连了商业、外交和环境因素,仍然受人觊觎。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当气候变化触发北极冰盖消融的时候,世界强国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争夺航行权和北冰洋海床上自恐龙时期便已完好保存至今的自然资源。
过去数周内,由俄罗斯、加拿大和其他国家所引发的一阵疾风骤雨已经突显了开发北极问题上的两股趋势。其中之一是北极正经历始料未及的快速变化,部分表现为冰盖以超乎人们预料的速度在溶化;而另一项则表现为大量危险的政治、法律和技术分歧尚存,威胁到地球上这块最脆弱却维持生命的地区的未来秩序。
“这场竞赛表明,是资源而不是智慧主宰了当今世界,”俄罗斯隶属国防部战略技术分析中心的军事专家安德烈-约宁(Andrei Ionin)如是说,“虽然在20甚至40年内仍然看不到回报,但是争夺已经开始。”
骚动是本月初发生的,当时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副主席、北极探险家阿尔图尔-奇林加罗夫(Artur Chilingarov)大张旗鼓地在北极冰下四千米的海床插下俄罗斯国旗。瞬间俄罗斯对北极主权的声张又重新出现在地图上;此举被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称许为一项“十分有趣、可靠而重要的举动”。奇林加罗夫先生自己则宣称:“北极是我们的领土,我们必须表明自己的存在。”
对此次出其不意的公然行动,加拿大立刻回以颜色。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宣布将在巴芬岛北端的纳尼斯维克矿场建造一个深水港,预计于2012年投入使用。此项计划估计耗资一亿加元(合4760万英镑,9400万美元,7000万欧元),它是加拿大保守党政府在此区域的第二大军事投入,另一笔则是在努那福特的雷索卢特湾建立军事训练中心。
哈珀总理称这些项目向世界证明了加拿大“在北极拥有实质、长期且不断巩固的存在性。”他说:“加拿大新一届政府在北极主权问题上的首要原则是‘要么开发,要么放弃'。”
上周,丹麦也涉足北极圈。虽然哥本哈根回避了花言巧语,其仍宣称计划在2004到2010年间花费2000万丹麦克朗(合180万英镑,360万美元,270万欧元)用于收集证据,在国际上声张合法的北极领土。
丹麦外交部法律处主任彼得-塔克苏-詹森(Peter Taksoe-Jensen)说:“如果依据当下的规则,你有扩张本国领土的可能性,那你就应该去发掘这种可能性。”
这些争锋相对的言论凸显出北极边界问题的错综复杂。北冰洋外围五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挪威、丹麦和加拿大对部分边界存在争议。这些国家先前都无意解决这片不可逾越大洋上的争端,但现在全球变暖把过去难以染指的财富送到了他们眼前。
石油是让这些国家突然显得如此鲁莽的原因之一。伍德麦肯锡(Wood Mackenzie)咨询公司估计,包括已投产的阿拉斯加普鲁度湾油田,该地区拥有相当于2330亿桶石油的储量,此计算方法折算了原油和天然气。伍德麦肯锡估计另有1660亿桶储量为被探明。
虽然这些石油在短期内的意义不应被夸大,但它们仍然闯进了人们的梦想。俄罗斯和加拿大在靠近自身国土的北极地区已探明可观的碳氢化合物储量,而且都位于可以靠现有技术廉价开采的区域。加拿大更是在太平洋沿岸坐享额外的选择,石油业巨头已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里近海石油开采的禁令被废止。
在北极所发现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成分,却令该地区的深层开采不如乍看之下那么有吸引力。探明储量的85%为天然气,未探明储量的75%亦有可能是天然气。这一成分造成了运输上的难题,因为气体需要经由管道传输,或者需要兴建复杂而昂贵的液化厂;任何一种举措都不是易事。
况且,位于该地区心脏地带的石油也难以开采。分析家们警告,一些让该产业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技术,譬如让石油远离冰面喷涌的技术仍然有待研发。据美国国家石油委员会的报告,部分生产技术可能迟至2050年方可成型。
如果说争夺石油是长期斗争的话,那么有潜在利益可图的海运权可能是一幅更直接的商业和战略蓝图。冰面不断融化,会出现更多的水域服务于航行和军事用途。这一前景已经引发了加拿大同别国间关于西北航道(从戴维斯海峡沿着加拿大北岸到阿拉斯加的极区航道)通行权的争议,该航道岛屿密布,是有诸多争议的地区之一。
正是这些冲突极可能引发诸多国际紧张局势,并严重阻碍北极开发。法学家们预计,今后的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在各个委员会、法庭和仲裁听证会上会发生为争夺该地区领土权利的唇枪舌剑。直到那以后,北极地区的政治地形才能足够清晰到满足各国需求;企业才能寻求安全的投资预期。
这出戏中戏的重要角色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联合国机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Limit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简称Unclos)——这一国际海洋领土法律最重要的基础——各国可以向该委员会申请往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区域扩张海底开发权。申领国必须提出有科学依据的论据,证明其大陆架在海面下绵延数百英里,因而产生了领土的自然扩张。当前一轮如火如荼的争论与罗蒙诺索夫海岭(Lomonosov Ridge)相关,它是一座蛇形的海底山脉,呈弧形环绕在地球的顶端,一头指向俄罗斯,另一头指向加拿大以及丹麦的格陵兰岛自治区。
对于解释为什么环北冰洋国家突然对这片区域显得如此眼红,该委员会的申领规则给出了另一项提示。因为这些国家必须在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十年内提出申领,否则就会面临永久失去扩张领土的权利。就如同英国水文局海洋法部门长官克里斯多佛-卡尔顿(Christopher Carleton)所说:“这是相关国家申领该区域权利的一次性机会。”
在这场事关北极的公关战役中,俄罗斯已经先行一步。2001年,该委员会收到了来自俄罗斯的第一份申请,并要求莫斯科收集更完整的数据之后再回来继续申领程序。挪威也在去年递交了申请,而加拿大和丹麦则分别须在2013和2014年以前递交。
该委员会的期限貌似慷慨,但相关国家可能需要花去期限前的所有时间。因为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俄罗斯和其他近期有所举动的国家所面临的关键事项,即收集地质资料不但代价高昂,且异常耗时。上周,美国耗资100万美元派出了一支历时四周的考察队,而上一轮大陆架测绘考察活动则要追溯到1999年。
无论委员会的审议结果如何,北极法定权利更深远的不确定性已经若隐若现。该区域已然布满了相互重叠的领土声明,例如挪威与俄罗斯之间关于巴伦支海的分歧。当各国通过成功的大陆架申领得到更多地域的使用权时,这类冲突的数量还将增加。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再一次作为公平的力量,用以阻止这些争议升级为北极圈内的混战。该公约认可包括仲裁和联合国国际法院(UN's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在内的多种法律途径,相关国家在那里可以解决申领问题的分歧。这些机构仍在不断进步,它们受理世界范围内各类相关讼案,从西非几内亚的产油海湾,到加勒比海巴巴多斯与特米尼达和多巴哥周围丰饶的渔场。
即使这些争议都已解决,更深层的北极圈法律问题仍有待探讨。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的权威性亦可能引发争议,这个设在牙买加的机构负责管理未被任何国家申领的土地。法学家和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周边国家完成了海床的申领,该组织对北极中心剩余的甜甜圈洞状海域具有管辖权;从而使该管理局成为深海资源的看守者,这些资源诸如从“热洞”中喷涌而出的一种含有锰、铂、金等贵金属的超高温卤水柱。
即使面临这些诱惑,未来几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国际法律界将在北极问题上摇摆不定。悲观论者指出,俄罗斯和加拿大边境居民戾气正盛;美国迟迟不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即使布什总统已敦促参议院予以批准。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计划九月就此事举行听证会,作为投票表决的前奏;但是诸如俄克拉何马州的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英夫霍夫(James Infhofe)等批评者已经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此项决议。
其他较小的北极周边国家或许已经察觉到他们在自由混战中的弱势,开始寻求调解而非对抗。挪威外交部副部长利芙-莫尼卡-斯塔豪特(Liv Monica Stubholt)称:“在北极问题上需要各国合作,而不是对立。这关系到一个超乎国内需求和国家利益以外的问题。”
一些法律专家指出,俄罗斯和美国的介入将会引发冷战式的僵局。如果这片区域不再受法律约束,那么这两个国家及其他北冰洋国家将蒙受巨大的政治和商业损失。幸而这一地区的国家已经通过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等论坛进行私人和政府间对话;同时各国科学家也定期会晤,在论文中发表相关的关键数据。其礼律师事务所(Clyde& Co)的赫耳墨斯-吗兰戈斯(Hermes Marangos)律师认为各国可能让出其有争议边界的权利,以换取大陆架申领问题上的支持。
早在1909年,罗伯特-培利如此赞扬他的北极探险任务是“由世界各文明国家最优秀的人组成,经过三百年奋斗,花费数百万财产,牺牲了许多的生命,最终征服了冰盖和极点”。他率先抵达北极点的申明自那时起便备受挪威人和俄罗斯人的争议和反驳。现在,当他们曾经踏足的冰层以惊人速度消融的时候,北极引发了远远超乎探险和商业领域的问题,这一问题关乎我们的未来生存。
挪威的斯塔豪特女士提出:“相关问题已经严重到不能再在争吵中浪费时间。我们需要做一个深呼吸,并做好一切准备。”
冰层的消融改变了地理环境
在格陵兰的Tasiilaq镇,春天来得比以往更早。这个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的小镇,冰雪提前数周便开始融化,这还仅仅是对比了十年前的状况,当时临近山坡上终年不化的冰雪,在现今的短暂夏季不断退却。
提前来到的春天给村庄周围的山谷带来遍野花朵,同时却给捕猎海豹和鱼类的猎人造成麻烦,因为他们需要在坚冰上才能驾驶狗拉雪橇。
Tasiilaq镇的现象是整个北极地区气温骤升的鲜明写照。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US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的监测,今年北极海冰萎缩至历史新低。六月的研究数据显示,冰层的消融速度比预期快了三倍。这意味着到2020年,该地区夏季的海冰会全部消失,比预计早了整整三十年。
这一令人震惊的修正数据令北极周边国家更加迫不及待地掠夺该地区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同时突出了这场斗争是一台事关气候变化的巨大赌局,因为正是气候变化使迄今终年不化的冰层变得适于航行。
在过去一个世纪,北极的气温升高速度比地球上其它地区快了一倍,导致过去五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2摄氏度。由联合国召集的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曾指出,以现在的消融速度,到本世纪中后期,北极冰盖在夏季将不复存在。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和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六月的研究报告则更为悲观。因纽特人间流传的消息得到卫星数据证实,这一发现也震惊了气象学家和各国政府。突然间,北极的融化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如果该研究报告是正确的(事实上单一的研究可能受到质疑)那全球海运路线可能在短短五到十年内改变。假使2020年北极冰块会在夏天消失,那在未来十年内,北极的部分地区至少在一年中的几个月内可以通航。
这种变化既会对碳氢化合物的开采,也会对商用船运都造成剧烈影响。一艘往返鹿特丹和横滨的运输船可以采用北冰洋航线取代苏伊士运河,以节省三分之一路程。船只航行也更自由,不必再依赖现在所使用的麻烦而贵重的破冰船。
虽然所有开发活动都必须遵守国际防止海洋污染的规范,环保主义者对于未来在北极开辟十字型商业航线仍感战栗。法学家们估计该地区将成为抗议活动和法律纠纷的焦点。抗议者越来越多地利用发达国家的法院控诉涉嫌破坏环境的行为。例如上周,英国的两个民间组织提出起诉,旨在中断英国政府对俄罗斯库页岛油田开采项目的暂时性支持。
抗议人士也许并不是北极周边国家面临的唯一问题。数年后,当事关领土申领的判决尘埃落定时,由于海平面升高,海岸退却,届时科学的测量方法可能已经失效了。事情的结局可能如同卡夫卡式的迷局一般,因为战线的频繁变化而永远得不到解决。
⑶ 极夜属于那个国家的特色
在南北极圈内均有极夜现相.开展旅游业的著名的有挪威,瑞典,芬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挪威峡湾中观赏极夜现象
⑷ 加拿大的 北极地区 都有哪些城市
北极圈以内的没有大城市,只有小镇:
赫舍尔
麦克弗森堡
北极红河村
斯坦顿
波拉图克
科尔维尔莱克
科珀曼
巴瑟斯特因莱特
佩里艾兰
约阿港
佩利贝
霍尔比奇
帕德洛平艾兰
克莱德
汤姆贝
庞德因莱特
北极湾城
剑桥湾镇
里德艾兰
霍尔曼
科林森堡
阿克斯港
雷索卢特
艾萨克森
格赖斯菲约德
尤里
阿勒特
⑸ 北极熊对于加拿大有什么重要性重大新闻
自8月6日开始的“纳努克(因纽特语中指北极熊)行动”军演围绕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雷索卢特展开,此次为期20天的演习自2007年首创以来到达了最北位置。加拿大军队共有900多人参加演习,加方还邀请了美国和丹麦海军的一些舰只参加。哈珀在视察军事演习时说,随着一些国家对北极地区所蕴藏资源的兴趣与日俱增,而且新的贸易通道正在开辟,加拿大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加拿大必须继续加强行使主权并保卫其高纬度北极地区的安全,因而“纳努克行动”的重要性也不断增加。哈珀表示,加拿大政府将继续增加国防投入,包括在2014年至2015年发射3颗遥感卫星,为军队提供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实时图像。
⑹ 波音737-200的重大事故
2005年5月23日一架秘鲁国营航空公司波音737-200客机在秘鲁中部普兰尔帕城附近坠毁。据当地电台报道,警方透露至少40人死亡。
秘鲁运输部长说,飞机上有93名乘客和7名机组人员,其中多数人逃生。但是一名警官称,目前救援人员已经发现至少40具尸体,估计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到约60人。 2011年8月20日,加拿大一架客运包机当地时间8月20日下午在北极地区坠毁,造成12人死亡、3人受伤。
当地警方表示,这架隶属于加拿大第一航空公司的波音737-200客机当天正在执行从西北地区耶洛奈夫飞往努纳武特地区雷索卢特湾的客运包机任务,不料在雷索卢特小镇以西约1.9公里处坠毁。当时机上共搭载了15人,其中4名是机组成员。加拿大皇家骑警警员康斯特布尔·迪格纳德表示,机上12人当场死亡,幸存的两名成人和一名儿童被立即送往努纳武特地区地区首府伊卡卢伊特的医院,其中一人伤势严重。 2012年7月20日一架载有127人的波音737-200客机20日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国际机场附近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巴基斯坦民航部门官员认为恶劣天气为坠机主要原因。
⑺ resolutey 汉语是什么意思
坚决
详细释义
adj.
坚决的,刚毅的;不动摇的
网络
刚毅;果断;毅;果敢的;雷索卢特
形近词:disolutedissolute
⑻ 世界上十个你最想去的城市。
1、巴黎 (La Paris) 毫无争议的,每个去过巴黎的人都不禁称赞它的精细和华美,如果你没有去过巴黎,那么我想说,是真的,巴黎的确可以说是欧洲最美的城市。但是,有一句话也是真的,paris is designed for couples。单身的孩子,除非是三三两两的backpacker,难免会品位盛放的孤独。巴黎的细节我就不说了,几乎是每个人都耳目能详的,Effie tower, Louvre, Notre-Dame, La Seine River, Versaille, pink cheery trees and café in the street。相比起来巴黎的消费其实不算高,尤其是交通,哪怕是4-course French dinner一个人只要50euros左右。
维也纳
2、维也纳 (Wien) 处于东欧的维也纳,是一个完美结合了人文和自然,历史和时尚的都市。整个城市都给了我一个很完美的感觉就是-优雅,无论是穿着高贵皮草大衣的白发苍苍的耄耋或是穿上古代黑色大袍的街上宣传音乐会的人员。没有一个广场能真正同时给我艳丽精巧而又庄严宏伟的感觉,Belvedere是第一个。走出歌剧院之前,你觉得自己活在中世纪,出来之后modern的街道又让你知道,这只不过是一个错觉。
罗马
3、罗马 (Rome) Rome wasn’t built in one day, while I finished visiting it in one day。罗马是一个又太多东西可以看的地方-Colosseo, Castel Sant’ Angelo, Trinta’ Dei Monti, Saint Pietro, Fontana Di Trevi…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博物馆,沈淀了几千年来的艺术、哲学、文化、历史和时尚。南欧的物价低廉更是让罗马成为度假不得不去的地方。
布拉格
4、布拉格 (Praha) 被称为“东欧巴黎”的布拉格,是一个编织了久远时代童话和末代皇家气息的城市。来回走在Charles Bridge上,遥看隔岸山顶上的城堡,聆听街头艺人在雕塑下陶醉地演奏着各种捷克的民间乐器,细数着桥下悠然游动着的天鹅。或者是坐在布拉格广场上,喝着捷克特有的1 litre beer,看着明媚的捷克少女的舞蹈,也许会觉得时光会因此而停留。加上随着经济起飞而发达的交通系统,布拉格也是一个must-go。
CK
5、 CK (?esky Krumlov) CK是一个连中文名称都没有的捷克南部小镇,从布拉格坐巴士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任何图片都不能表达出它的美的1/10,因为这个地方是需要去感觉的。古老的木屋,黄昏时渺渺的炊烟,红彤彤的屋顶随着S型的河流错落有致的绘成一幅中欧小镇的和睦景色。已经废弃的城堡和仍然流传的公主和王子的童话,让CK成为我list上第一个非首都的城市。
布达佩斯
6、 布达佩斯(Budapest) Buda和Pest是分隔在多瑙河两岸的小岛,组成了这个城市。1984年她在巴黎被评为名国首都中最安静的城市,是不无道理的。静谧的河水慢慢地流淌,左岸是充满童话色彩的渔人塔(Halaszbastya)和古老城堡,深夜从城堡区走下来,华灯初上的Chain bridge让人不得不联想翩翩。可惜的是,这个城市美则美已,经济发达程度则并不乐观。
SINTRA
7、 Sintra 一个离里斯本不过半个小时的小镇,也是古代皇帝的行宫。郁郁葱葱的青山上,雄踞着的是城堡和皇宫,从上至下,随步景移,心旷神怡。匠心独到的私家花园更是营造了一种扑簌迷离的神奇感觉。坐在阳光满布的街上,享受着Sintra独有的美味甜点和味道醇厚的红酒,的确让人乐不思蜀。
伦敦
8、 伦敦(London)怎么可以忘记我们亲爱的“大不列颠”呢?:D英国,已经被华人占领了,伦敦更是如此-满眼皆是华人。现在伦敦对华人的态度好了很多,许多公司更是积极采取各种对华的政策-比起十几年以前,街上还有“No dogs & Chinese”餐厅的情况,已是彻底两样。所以说,用殖民地心态做小狗一味奉迎的奴才心态,哪怕家财万贯,也不会获得“英格兰绅士”们的认同的,还是只有整个中国的强大才会换来别人的另眼相看吧-似乎有一点点走题。恩,伦敦,是museum goers的天堂,还有辉煌的皇宫和令人疯狂的购物,让这个城市成为华人的栖息地。
阿姆斯特丹
9、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说到这个城市,很多男生都在心里窃喜-著名的red strict,show, space cake, mushroom,阿姆斯特丹这个名字已经代表了,自由,开放和多元化,在欧洲也是非常现代化的城市。除了让人迷幻的灯红酒绿,还有大家都熟悉的tulip, wind mills, cow和boat house。韩国电影Daisy更是把这个城市赋予了巴黎一样的浪漫情仇。
布鲁塞尔
10、布鲁塞尔/根特(Brussels/Gent)让我对着Brussels说什么好呢。一个最典型的欧洲城市,并不整洁,并不漂亮,并不发达也并不著名。除了欧盟总部(离我家1分锺)和Grand Place,根本没有什么可以看的地方。
⑼ 耶洛奈夫的旅游
耶洛奈夫,加拿大北部西北地区首府,位于北纬63度,人口18000人。耶洛奈夫介于大熊湖和大奴湖之间,紧靠大奴湖北岸,大奴湖以南有著名的野牛国家公园,这里是加拿大最大的美洲野牛生长区,这些野牛最大的天敌就是狼群,为了抵抗狼群的袭击,保护小牛的安全,经常是许多公牛排成一行,甚至是围成一个圈,头朝外以抵御狼群,往往狼群会在公牛的威严下知难而退。 耶洛奈夫虽然只有1万多人,但是它是一个高楼林立,生动活泼的城市,即使到深夜12点,大街上还是灯火通明,人流不息,酒吧、餐厅、饭店到处熙熙攘攘,俨然一派都市夜景,丝毫感觉不到已经到了北极。 耶洛奈夫水上飞机十分发达,据说发现这个地方的不是汽车,也不是轮船,而是飞机,人们为了纪念第一架飞抵耶洛奈夫的飞机,还专门建立了一个高大的纪念架,直到现在这架飞机还耸立在耶洛奈夫郊外的那座高架上,供游客参观。 在这里你可以每人花几十元加币乘水上飞机在这个城市的上空和周边转上一个小时,它会让你进入一个梦幻的国度,你也可以乘飞机到周边的各个岛屿。雷索卢特村是因纽特人定居地,这里距北极点只有320公里,这里的居民遵循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在苔原和北冰洋上打猎,在这里你可以随当地人外出打北极熊,打到的猎物肉是当地人的,皮可以送给你,当然你是要支付一大笔钱的,雷索卢特村虽然没有酒店、宾馆,但是这里有舒适的住宿设备,到了这里你还可到附近去看大白鲸,独角鲸,或者到附近的富兰克林和船员的墓碑前去追思他们的探险之旅。 耶洛奈夫充满了幻奇,在这里你经常能看到一座人形的巨大石雕矗立在你的眼前,那是因为大地没有路标,所以古时候,这里的居民便竖立了这种因纽苏特(Inuksuit)雕像以指引方向,而就在这雕像的身后往往就是现代的摩天大楼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耶洛奈夫是北部加拿大的旅游中心,尤其是当地的节庆之日,更是游客如云,在3月,有为期3天的狗拉雪橇比赛,竞赛长度是150英里(约240公里),比赛奖金全国最高。同一时间,还有“驯鹿狂欢节”(Caribou Carnival),包括冰雕、招待员舞会及宴会等。 7、8月份的北极圈内是几乎没有黑夜的,尽管已是深夜1点但是天还是亮的,就象那种阴的很重的白天。这时有为期一周的“子夜太阳节”(Festival of the Midnight sun),以北国文化为主。这里也是看北极光的最好位子,每逢冬季这里都是黑夜,而这个季节的游客几乎挤满了所有的酒店、客栈达数千人之多。 ◆伊努维克(Inuvik) 从洛奈夫到伊努维克没有公路,只能乘耶飞机前往,飞行了一小时零五十分钟,平稳地降落在这个北纬68.21°地球最北部的大型机场,来到了世界最北部的这个城市。 伊努维克,并不象想象的那样荒凉,加拿大直到北极还是那么方便。24小时的时间不但走遍伊努维克小镇,而且走遍了这个城市方圆50公里内的所有道路。 小镇不大,但设施齐全,小镇有3000多人,但小镇的房子足有5000幢,小镇主要居住的是三种人,部分因纽特人,部分印第安人,还有一部分白人,听说是丹麦人的后裔,小镇到处都可以看到被拴养的犬,它们从春天开始被豢养,到了冬天就是主人的交通工具了。 小镇再向北已经无路可通了,但是再往北不远处还有两个小村子。伊努维克小镇,堪称极地西部的旅游中心,小镇的郊外有几座国家公园,它充分地展示了极地的生态,小镇内旅馆、酒店到处可见,在小镇不远北面的班克斯岛(Banks Lslana)上有拉弗克国家公园(Aulavik National Park),尽管那里已经是北纬70o了,但是仍然生长着绿草、芦苇和石南属植物及小柳树,上千头麝香牛以此为食,这个公园还是极地鸟类生长地。此外伊努维克东边的派瑞角(Cape parry)也是著名的鸟类保护区,邻近的图克图特国家公园(Tuktut Nogait National Park),是最晚落成的极地动物保护区。在公园南侧,皮尔河和北极红河(Arctic Red River)间,常见野大白羊、北美驯鹿、大灰熊及神秘矛隼畅游其间。邻近图克托亚图克(Tuktoyaktuk)的波弗特海岸(Beaufort Coast)上,有许多冰核丘,这是因为底下冰层挤压,造成砂砾或土壤向上隆起,而形成圆锥状地形。马更些三角洲上的冰核丘,有些高达130英尺,直径几乎达1000英尺,是极地一处壮观的天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