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的涨跌与什么有关
一、股票涨跌因素
股票涨幅=(现价-昨天收盘价)\昨天收盘价。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这几点:
1、供求关系:股票买的人多了,股票自然就涨了。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相关的上市公司业绩好的话,股价就涨得快。
3、庄家人为操纵:庄家收齐筹码后开始拉升股票,股价上涨。
4、大众投资者信心:投资者们都都认为以后会涨,市场信心足,股价就会涨。
5、周边市场或宏观形势影响:周边国家的股价如果都涨了,那我们的股价涨也会随之上涨。
6、公众对未来政策、形势等发展趋势的判断:如果市场上大家都认为以后一段时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股价就会涨。
7、其他投资品种的收益高低:存款、其他投资收益率太低,不如作股票,股价也会涨。
8、老百姓或机构手上闲置资金量规模:大量闲置资金需要投资项目,股票会涨。
二、股涨跌原理
1、股票涨跌原理就是:一般情况下,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股票的供求关系。在股票市场上,当股票供不应求时,其股票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股票供过于求时,其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2、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就是,这个供求关系中庄家、大户和机构是可以进行操纵的,所以供求关系只能是在买卖交易方面来解释股票涨跌原理,但是它又不等同与上皮你,所以股票涨跌原理上还会受到其他因素(上市公司基本面原因还有投资者心理因素等等)的影响。所以一般来说股票的涨跌是由多重因素所决定的。
(1)股票市场与经济走势的关扩展阅读:
股票价格的涨跌,长期来说是由上市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利润决定的,而短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则包括人们对该公司的盈利预期、大户的人为炒作、市场资金的多少、政策性因素等。价值投资取决于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是被低估或高估,或者整个市场是被低估或高估。
祝您生活愉快!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回答不易,帮助到您了就点下采纳!谢谢
『贰』 股市走势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之间有何关系
股市的走势和国家的经济是息息相关的,股市能够更好的活跃国家的经济,而国家的经济正是股市经济的基础。所以说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两个是相辅相成。
1、股市能够活跃国家经济,使国民收入进一步的增长。如果股市的事态良好,就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使国家的税收进一步的增加,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一个国家的股市经营的特别好,就能够使国家发展的更加繁荣,使国民经济总值也能够进一步的得到提升。
从上所述,股市的走向能够进一步地反映国家经济的状况,而国家经济的状况又能够决定股市是否繁荣。因此股市是市场经济的催化剂,而市场经济是股市的基础保障。只有股市更加繁荣的增长,才能够带动国家经济整体的繁荣。
『叁』 股市走势与国家整体经济形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看到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起一句话,一百多年前,查尔斯·H·道的道氏理论对股市有个十分经典的归纳:“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几乎从来没有人会从根本上去否认这句话;在其他国家或许这个归纳是适合的,但在中国,二者之间虽然也有一定关联性,却并不那么明显。
我们以美国为例,从长期看,美国股市几十年来的快速成长,离不开美国经济的支持。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长了近26倍,从5000多亿美元(名义GDP)增长到13万亿多美元(见下图1),同期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也上涨了26倍多,从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点,上涨到2006年的14000多点(见下图2)。其间尽管几经波折,但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支撑了美国股市顽强的成长之路,而美国股市的迅猛发展,也为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1960年-2006年美国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走势
观察美国股市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是美国股市不断增长的基础所在,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又是股市强劲增长的坚实基础,二者之间血肉相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股市和经济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时候里,股市和经济基本上是完全背离的,几乎没有关联性,原因是中国股市总市值和中国经济总量不成正比,所以关联性小。
中国股市严格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小、质量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盘子小的个股更容易被资金大户所控制。在其他相对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涨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但在我国一波行情能在数天之内走完全部历程,时间快得连人们使用技术分析的工夫都没有,股价波动也没有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当股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也只有当股市的变化与当时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时候,股市才能起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从股市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来分析:
近10多年间,我国GDP的实际增长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从1993年开始,连续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达低谷。但在这7年中,我国股票市场以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来算,有5年上涨。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长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达30%以上,股票市场却连续4年上涨,涨幅达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间,GDP的增长率连续提高,股票市场却连跌了4年。由此看来,股市对经济的反应并不那么机械地对等。
从股市与公司利润之间关系来分析:
从两方面来看:
1、是上证指数与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1994年平均17.77%的净资产收益率开始,到1998年9.17%,我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连续4年下降,降幅高达48.4%。而这4年的股票市场有两个为强势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两个为显著上涨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证指数的年平均数4年间上升了78.76%。
2、是指数与利润增长率,为更准确地反应客观状况,扣除新股贡献后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从1994年以来,上市公司可比利润增长率有5年为负,分别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两个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两个强势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这一结果依然叫人气馁,号称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竟然连公司利润增减都无法提前反应。
由此可见,经济好,只是股市上涨的一个积极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负面因素,经济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续熊市。以中国股市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结束的一年,全球经济也开始回升,中国在这一年开始,经济自大概1995年前后第一次GDP增速重新达到了10%,并且一直持续了5年。但中国股市2003年只反弹了10%,2004和2005年继续下跌创新低。什么原因?因为2001年中国股市积累的泡沫太大,虽然经济增长减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灭。
当然,也并不是说股市和中国经济之间一点关系也没有,起码也反映了三点:
1、股市从总量趋势上反映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总量的长期趋升推动股价指数的长期趋升。这种反映同样也不是机械的,即宏观经济总量的上升并不一定会推动股市上涨,股市只是围绕宏观经济总量在上下波动而已。这种波动也不是无规则的:每当股价指数到达一个高点,股市就会由升转跌,到达一个低点,就会由跌转升。而促使这一转折的因素很多,有时是公司利润的增减,有时是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有时是利率变动等。
2、股市从平均数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出一个数据:12.41%。然后我们以1995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数661点为起点,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个年份的上证指数的理论值,最后再将实际的指数与之比较,显示两种趋势高度重合,只是当市场乐观时,指数就在它的理论值上方运行,当市场悲观时,指数就在它理论值的下方运行。
3、股市与利率的关系比股市与宏观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
特别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间,以1年、3年、5年3种基准利率平均数计算的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从12.36%下降到2.61%,这可以完全解释这7年的牛市历程。2001年,由于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应,大盘开始调整。2002-2003年,伴随利率小幅下降,股市进入相对平稳阶段。2004-2005年,利率重续升势,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间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润出现53.61%的巨大升幅,推动股市大幅上涨。2007年,虽然平均基准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润达到63.88%,推动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股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比如二三十年内,和经济可能是基本对应的,不过大多数投资人不可能像投资房产一样中长期持有股票,而对于一两年的股市行情,资金因素是股市涨跌的关系。因为最近10多年,社会主流的投资渠道是买房;最近一两年,信托业的兴起又导致较多的股市资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而股市的话,中国的股票消费者虽然普遍比较“小白”,但毕竟不是傻,决策层长期把股市消费者当成了“备用小金库”,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股市就会越来越被抛弃。
『肆』 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家对股市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性总结。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不完全是经济的晴雨表。
1、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达到能明显影响宏观经济的程度。
2、中国股市至今仍是一个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场,无论从市场体系建设、管理还是从市场买卖双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伍』 股市走势与经济形势的关系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家对股市与经济关系的一个规律性总结.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1.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还没有达到能明显影响宏观经济的程度。
2.中国股市至今仍是一个不完全或不健全的市场,无论从市场体系建设、管理还是从市场买卖双方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1)经济过热,股市下跌(反向);
(2)经济收缩,股市继续下跌(同向);
(3)经济触底,股市上涨(反向);
(4)经济回升,股市继续上涨(同向)。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市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同时股市的运行状况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陆』 炒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政治跟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炒股要关注的信息有很多,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行业趋势以及具体公司的运作情况。股票市场的出现是人类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商业化、货币化、信用化、证券化深入发展的重要产物。同时,股票市场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股票市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经济社会信息和资本的重要集散地,形成了一套服从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资本资源配置机制和调控机制。一个整体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股票市场对现代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周期是国家经济扩张和收缩的循环。从统计上看,是宏观经济变量偏离长期趋势的波动过程。一个完整的宏观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衰退萧条复苏繁荣。以上四个阶段也可以简化为两个主要阶段:繁荣和萧条。衰退和复苏分别是萧条和繁荣的过渡阶段。以繁荣和萧条为基本特征,宏观经济周期可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复苏繁荣阶段为扩张期,衰退萧条阶段为收缩期。宏观经济周期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的普遍现象和基本特征。
『柒』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吗上证指数与深证成指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理论上来讲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可以超前的反应经济预期,但在实际当中并不是这样的,中国的股市还不完善,中国十几年来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股市的走势和经济的走势并不一样,比如说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但是中国股市却大跌了60%,从这点上来说中国经济和股市股指并没有直接联系,股指的涨跌对经济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长期影响是一定有的,只有当中国股市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后,股指对经济的反映意义才比较深远。
『捌』 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决定和影响股票市场。
一是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的货币供应状况影响股市。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时货币供应适度宽松,股市资金相对宽裕,股市需求就会增加,交投随之活跃,股价就呈上升态势。二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制约。当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社会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旺盛,企业销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价值提高,其股价必然上涨;三是在宏观经济向好情况下,经济景气上升,就业面扩大,员工收入增加,对金融资产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投资者人数增多,股市人气兴旺,就会呈现强势特征。四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需求旺盛,外来投资就会增加,其中一部分外来资金将通过各种形式介入股市,参与投资。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绝不可能长期低迷;宏观经济不佳,股市也绝不可能持续上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样如此。
『玖』 宏观经济是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
任何企业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整个社会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其中的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如何关注宏观经济是一个问题。关注宏观经济就意味着总是看CPI、PPI、M1M2、PMI等经济指标,并以此来指导决策?这不一定。我们必须承认,对于整个市场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盲人。
试想一下,如果未来5年和10年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与你投资和长期持有所需要的发展环境完全一致,结果会怎样?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关注需要一种意识形态的穿透力,需要对未来5-1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有前瞻性的认识,而不是每个季度都试图去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