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析预测 » 中国太保股票诊断分析
扩展阅读
红河卷烟厂股票代码 2025-05-10 15:05:51
股票里的银行几点上班呢 2025-05-10 14:58:02
3oo695股票行情 2025-05-10 14:37:03

中国太保股票诊断分析

发布时间: 2022-06-17 07:23:34

㈠ 关于中国太保股票问题

做股票是炒预期、赢利能力和分红能力,与净资产有关系但不是全部。象中国石油在海外上市当时只募集29亿美元,它的净资产并不很高,而六七年的分红确高达119亿美元,所以股价开盘就开在48元,
而中国太保人们预计赢利和分红能力达不到理想的预期,或者基本面出现恶化,所以目前它不值30元。

㈡ 中国太保怎么样大小非如何

中国太保 的价值综合评估
综合投资建议:中国太保(601601)的综合评分表明该股投资价值很差(★★),运用综合估值该股的估值区间在23.71—26.08元之间,股价目前处于低估区,可以放心持有。

12步价值评估投资建议:综合12个步骤对该股的评估,该股投资价值很差(★★),建议您对该股采取回避的态度,等待更好的投资机会。

行业评级投资建议:中国太保(601601) 属证券及信托行业,该行业目前投资价值较好(★★★★),该行业的总排名为第4名。

成长质量评级投资建议:中国太保(601601) 成长能力很差(★),未来三年发展潜力很小(★),成长能力总排名1220名,行业排名第13名。

评级及盈利预测:中国太保(601601)预测2008年的每股收益为0.75元,2009年的每股收益为0.64元。当前的目标股价为23.71元。投资评级为强力买入。

中国太保(601601) 紧急作战计划:那些股票会连续涨停?那些股票将有大行情
牛股密码 评级 描述 详细
操作分析 ★★★★ 好 处于下跌趋势阶段 差
最新机构预测看涨 好
大盘处于短期低风险区 好
股价处于短期低压区 好
主力分析 ★★★☆ 好 控盘系数为-9.69,无控盘 差
主力持仓占流通盘比例增9.44% 一般
已查明主力46家 好
股东户数减10.32% 一般
价值分析 ★★★★ 好 主营业务增长40.38% 净利润增长44.18% 毛利率达到98.01% 好
预测2009年每股收益1.16,业绩涨幅100.00% 好
2009年合理估值29.00元,上涨空间53.93% 低估
30次机构评价得分45分 看涨

㈢ 601601中国太保的走势为何如此弱,长间都在发行价下运行

现在的情况,机构也套牢,它总要拉上来的。一旦机构出货,我建议立刻出走。除了机构之外,上面的套牢盘也不多,不影响上攻。如果你筹码不高的,建议不要动。
我朋友昨天还在问我,她也买的这个,成本30块,所以我还是关注着的。

㈣ 中国太保基本面分析

我现在给你的分析就是不要买中国人寿,你让我给你买进的分析我找不到..呵呵
现在的中国人寿估值都是比较高的.....发几个最新的报告你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海通证券中国人寿(601628.SH):4月份保费收入点评
摘要事件:在中国新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人民币1260亿元,单月保费下降14.9%,而上月下降13.3%。前4个月累计保费同比下降1.6%。
点评:
保费收入延续下滑趋势,业务结构调整还将继续进行。中国人寿4月份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220亿元,同比负增长14.9%,而前5个月分别增长16.1%、16.0%、19.5%、5.3%和-13.3%。从环比来看,4月单月保费下降40%。可见,保费收入下滑趋势并未开始扭转,自去年4季度以来结构调整还将继续进行。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中国平安2009年前4个月继续维持保费高增长,4月单月同比增长43.6%;中国太保2009年前4个月保费虽然负增长,但下滑趋势明显改善,保费开始止跌回升,4月份单月保费仅微下降1.3%。
业务结构调整和去年同期较高基数是保费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寿自去年4季度开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但由于2008年前3季度银保保费增速过快,不大可能突然刹车,因此银保保费结构调整是渐进式调整,增速由高增长到缓慢增长再到负增长。而中国人寿去年底银保保费约占47%,接近一半,因此随着银保渐进式调整,总保费下滑趋势加大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由于去年前3季度银保保费均是高速增长,因此随着银保渠道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公司2009年前3季度总保费很可能继续维持负增长或小幅正增长。打破负增长一个关键因素是个险渠道保费能否有一个快速增长,但目前我们并未看到这一点。另外,公司收缩低利润率的团险渠道也是保费负增长一个原因。
我们期待公司2009年结构调整能取得较好成效,同时也提醒投资者不必关注总规模保费的增速,重点关注新业务价值的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基本面仍然相当稳健,浮盈储备上相对主要同业具备明显优势,且全年业绩高增长有较高保障,但目前公司在保险股中无论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都是最高的。我们维持公司2009-2011年每股收益至0.59元、0.69元和0.79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5.46元、6.55元和7.80元。目前公司股价23.90元,对应09年40.4倍PE、4.4倍PB。从绝对估值来看,在5.0%投资收益率(高于同业4.7%收益率假设)、25倍新业务倍数、11%贴现率下,公司基于09年估值为20.37元,维持“中性”的投资评级。
国泰君安中国人寿(601628.SH):保费连续2月下降,后续增长仍有压力
投资要点:
连续2个月保费出现下降,累计保费今年首现负增长。4月份,国寿实现寿险保费收入220亿元,同比下降14.76%,降幅大于上月的13.43%,这是国寿连续2个月保费出现下降。今年1-4月累计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260亿元,同比略降1.57%,这也是公司今年保费收入首次同比下降;
由于后续月份的保费增长基数越来越高,保费增长的压力还将继续。去年5月分的保费增长速度还在上升,高峰出现在7月和8月,增速分别达到99%和94%,直到第四季度增速才有所回落。因此,国寿后续月份的保费增长压力还有可能上升。
保费负增长压力下的结构调整能否坚持?虽然国寿的主打产品是分红险,但在去年投资收益不理想,今年分红预期不高的情况下,分红险的销售压力很大;并且,与太保类似,国寿2008年保费的高增长绝大部分是由银保渠道贡献的,银保渠道保费接近总保费的50%;因此,在银保渠道整体收缩的环境下,国寿面临不小的结构调整压力。在保费负增长的压力下,国寿能否坚持结构调整的力度,将直接影响到以后保费的增长情况。若坚持收缩银保渠道,则保费增速还有下降的趋势。
我们预计,近期国寿仍将执行结构调整政策,从而牺牲保费增速。一方而是由于公司去年的业务结构及投资收益储备导致本身确有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也难支持投资型保费的高增长,而保障型保费的基数比例及其发展规律导致短期内保费很难爆发性增长。
国寿仍有可能择机选择保费增长和结构调整这两种目标。由于国寿今年上半年仍有一定的浮盈和可以促进销售的资源,公司还是存在择机放弃结构调整目标而转为市场占有率目标的可能,从而保证保费增长。
维持中性评级。由于保费增速对当年的盈利影响较小,我们仍然维持2009年每股收益0.65元的预测,目标价19元。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㈤ 中国太保怎么样股票

这只股处于多头排列,回调到5 日均线10日均线 20日均线就买入,最近保险板块不错,处于上升通道 ,望采纳

㈥ 中国太保这种垃圾股为什么不退市


单纯就现在技术面客观分析而言,太保长线趋势没变今年进入一个中段整理而已,而这次反弹,三天前碰到下弯的季线,无量的情况下,自然是压力无疑,要突破还需要一段时间整理,等待季线走平上扬

㈦ 试述大小非解禁对于证券市场的影响。

对于经验丰富的老股民来讲,对“股票解禁”这一股市术语都了解。不过对那些刚入市的投资者来讲,就不太懂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股票解禁”这件事,相信不懂的投资者朋友,耐心读完会有所收获!开始之前送上一份机构精选的牛股清单:【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股票解禁是什么意思?
“股票解禁”有它的字面含义,意思是在一定期限内上市公司或者大股东持有的股票本来是无法售卖的,可是在一定的期限后过后就可以卖出了,我们把它叫做“股票解禁”。解禁股票还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售股”,另一种是“大小非”。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大小非是股改产生的,限售股的出现则是因为公司增发的股份。
(一)股票解禁要多久?
一般的,在上市一到两年后,很多股票都会迎来解禁期。新股限售解禁一般情况下就是分三次:
1、上市三个月后:新股网下申购的部分解禁
2、上市一年后: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东解禁
3、上市三年后:是股票大股东解禁
(二)怎么看解禁日
股票解禁日是在公司官网公告可以查到,但大部分的投资商都不会选择仅跟踪一家公司,把每个官网都点开去下载公告实在有些费事,因此更推荐你通过这个股市播报来查看,添加自选股票之后,可以帮助你智能筛选出比较重要的信息,不仅能了解解禁日还能详细了解解禁批次、时间线:【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解禁当日可以马上买卖吗?
在股票解禁后,解禁部分的股票当日不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还需要一段考察时间,个股的差异而决定了具体时间的不同。
二、股票解禁前后的股价变化
虽然解禁和股价表现并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但是针对股票解禁前后股价下跌的原因,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入手:
1、股东获利了结:一般来讲,限售解禁意味着更多的流通股进入市场,如果限售股东能够得到很多利润,那么就会由更大的动力来获得利润,于是二级市场的抛盘也会增加,于是公司的股价就会构成利空。
2、散户提前出逃:因为担心股东们抛售股票,很大概率很多中小投资者会在解禁到来之前出逃,造成股价提前下跌。
3、解禁股占比大:额外的是,解禁市场价值越高,解禁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就越高,股价的利空也会跟着变大。
三、股票解禁是好还是坏?可以买吗?
股票解禁实际上增加了二级市场中股票交易的供给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比说,解禁股的很多是小股东,在解禁之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手中股票,导致股价下跌;相反,假若大量的机构或者国有股东持有解禁股,他们为了使较高持股比例不下降,不会轻易的抛出手中股票,避免股价浮动。
综上所述,股票解禁于股价归根结底是利好还是利空,我们不可以随意判断,因为多方面的因素都会更改它的走势方向,我们得结合更多的技术指标深入分析。如果确实无法判断,诊断股票平台可以直接进入,输入你看中的股票代码或名称,获取最新状况:【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8-2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㈧ 601628与601601的两只股票的异同点

601628是中国人寿,601601是中国太保,加上601318中国平安,请看下面的分析: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侧面比较

报告关键点:

我们期待太保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寿险公司和第二大财险公司。

报告摘要: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

而国寿、平安和太保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从销售渠道看,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与国寿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从险种结构看,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比国寿和平安高。从区域上看,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在保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55.49元。询价区间确定根据2007年预计EPS0.91元,结合按内含价值发计算的2007年目标价,再考虑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得到询价区间为23-27元。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1.效率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1.1.效率提升曲线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

平安上一轮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经过2004年上市之后的内部架构完善和产品结构调整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的进入又一轮的发展高峰。国寿的效率改善是从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开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结束了这一过程,今年以来开始进入调整期。人保是从年初开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综合成本率以及投资收益方面都开始有明显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由于和同业比较起来人均保费等指标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判断未来提升的空间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据上面的定性判断,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我们认为各公司所处的效率提升状态。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从目前来看,平安是唯一一家具备长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后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续改善还有待证明。

1.2.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

我们认为太保寿险业务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正如我们在效率提升曲线中所说的那样。

2006年,国寿个人代理人65万人,平安21万人、太保18万人、新华14万人、泰康13万人、太平2.4万人,六大公司合计132万人。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图2)。而2006年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计为512亿元,其中国寿、平安和太保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图3)。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贡献了9%的保费收入,人均月度新单保费收入(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代理人数量*12))同业界有较大差距(图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国寿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图5)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如果太保将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那也至少会有超越行业平均水平50%的增长。

1.3.国寿上市后效率大为改善

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够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寿上市之后的效率改善情况。

1.3.1.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上市之后,国寿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基本稳定,甚至在2006年的时候,市场份额还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后,国寿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鸿鑫"等产品,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1.3.3.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

由于个险渠道在新单保费收入占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后产品利润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标准保费利润率)从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项业务分析

2.1.寿险业务

2.1.1.增长情况

自从1996年以来,公司就一直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0%。

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378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24%。

2.1.2.渠道结构

静态的比较2006年各公司数据,平安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是最高的,达到了80%,其次是国寿的51%,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最低,是35%。个险渠道占比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银保渠道业务量相对较大。

动态的比较太保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占比从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银保渠道占比基本未变,个险侵占的主要是团险的占比。

2.1.3.产品结构

从总保费收入来看,国寿最大的险种是分红险,占比67%,其次是传统险,占比25%;平安最大的险种也是分红险,但占比仅为34%,意外和健康险的占比是23%,传统险占比15%;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的高,占比达到了42%,和分红险几乎平分秋色,这是各大公司中绝无仅有的。

从新单保费收入来看,国寿85%的保费来自于分红险,而平安来自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与分红险相当,太保新单保费收入中传统险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了21%。

2.1.4.区域结构

太保拥有仅次于国寿的分支机构,比平安更多。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在县域保险市场,几乎只有国寿和太保两家机构,国寿的市场份额大致是70%,而太保则享有剩余的市场。

从分省数据来看,江苏、山东、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居于太保系统内的首位,达到接近20%,其次是宁波、江苏、贵州和河南。而国寿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分别是江西、内蒙、广西、甘肃和河北,平安的是大连、宁夏、厦门、青岛、深圳。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太保与国寿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有较高的共同点,而平安作为一个城市公司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

2.1.5.关于利差损

太保与平安一样,均没有将高利率保单进行剥离。由于平安在利差损形成时期,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其利差损保单规模要更大。从准备金余额占比上来看,2006年平安的占比是37%,太保是24%。从有效业务价值来看,2007年中期,利差损保单的有效业务价值为-164亿元,而太保这一数据为-28.73亿元。与平安一样的是,在近年利润比较好的时候,公司均花费了一些力量来消化利差损,具体方式是调低利差损保单的评估利率。经过几次调整,目前太保利差损保单的负债成本已下调至了6.53%,与平安相当。预计两家公司在今年底都会继续下调评估利率。总体来讲,两家公司均具备消化利差损的能力。

2.2.财险业务

2.2.1.增长情况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181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16%。

2.2.2.险种结构

由于车险发展速度快于其它险种发展速度,太保的车险比重与市场一样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56%提升至68%。

与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车险比例在历史上较低,但由于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车险占比较为接近,甚至还略为高了一些。

2.2.3.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且有望下降

虽然车险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还保持了稳定。其中赔付率呈下降趋势,而费用率的提升抵销了赔付率的下降,使得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正像我们在《中国财险:承保业务处于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图23),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2.3.投资业务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同期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是7,663亿元,中国平安的投资资产是3,318亿元,中国财险是770亿元,太保的投资资产在行业中排名第三。

2.3.1.投资资产构成

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定期存款与债券相比,优势在于其主要形式协议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条款,在加息时段更为有利;劣势在于其流动性较差,而且期限最长5年。与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相比,协议存款收益率并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个月协议存款加权利率为5.28%,而同期国债收益率一般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权益类资产中42%是股票投资,30%是开放式基金,28%是封闭式基金。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从金融工具分类来看,太保的交易性资产比例最低,只有8%,而国寿、平安和人保分别为18%、28%和40%。

2.3.2.投资收益率

2007年中期,国寿的总投资收益率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别为15.81%和15.2%。投资收益率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人寿收益率是包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会计政策对投资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可供出售类资产浮盈兑现比例以及交易性资产的占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标只能作为一项参考而已,并不一定代表实际的投资业绩。我们认为10大重仓股是一个很好的跟踪标的,因为其表现不受管理层态度的影响,能公允地反映其权益类资产的表现。遗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仓股。

中国人寿中期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是因为在债券市场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公司提取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3.估值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

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业务价值21.76亿元(12%的贴现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业务价值29.18亿元,同时在内含价值变动表中还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8.42亿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1亿元。今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至少会有50%的增长,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公司由于效率的提高,新业务价值仍将会有快速的发展,未来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会有30%和20%。同时考虑明年H股发行9亿股。

按照以上假设,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总的目标价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历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险业务部。经过3年的运作,1991年交行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过两轮增资,太保的注册资本达到了20亿元。由于太保的业务最初主要来自交行信贷相关的财产保险业务,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视财险业务,财险业务的相关经验积累也较为丰富。直到后来随着平安凭借个人营销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太保才开始跟随性的发展寿险业务。

1999年,由于监管的要求,交行将其股份转让给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随后逐步转让给其下属企业,太保的控制人随即也从交行转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独立之后,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寿险业务的"利差损"问题,而同时财险业务盈利能力却要好很多,这也在公司内部引发了究竟要不要发展寿险业务的争论,市场份额也因此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平安借"投联险"继续攻城拔寨。

2001年,同样也是由于监管的要求,太保发起成立了寿险和产险公司。由于寿险公司独立经营,有了自己独立的财务资源,因此寿险开始快速发展,个人代理人数量由2001年底的14万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万人。由于大规模发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计亏损,而同时业务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资本金,两方面因素导致公司寿险业务在2004年存在115亿元的偿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机构的开设和业务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太保集团与凯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资66亿元(其中凯雷出资4.1亿美元)对寿险进行注资。在这一阶段的2002年,公司还进行了一次增资,引进了宝钢集团和大连实德作为股东,管理层对公司的话语权加大。

2007年4月份,为了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经与凯雷磋商,将凯雷对太平洋人寿的股权转为对太保集团的股权,为上市铺平了道路。

4.2.组织架构

公司发行前的最大股东为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占比20%,是由宝钢集团及下属企业合并股份转让给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是其第二大股东,占比19%。凯雷通过两个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权。

太保同平安一样也是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对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寿险、财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别是97.83%、98.14%和90%。同时还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权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权。估值基本相同下买保险还是买平安 。

㈨ 中国太保股票以后走势将会如何!!~

还会跌,但是短期内会有一次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