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彼得林奇有哪些選股原則
彼得林奇的選股原則:
01、公司經營的必須是理想的簡單業務,這種業務名字起得越傻,公司越理想。
02、公司的業務屬於「乏味型」。
03、公司的業務屬於「讓人厭煩型」。
04、通過抽資擺脫做法獨立出來。
05、機構投資者不會購買它的股票,分析家也不會關注其股票的走勢。
06、關於公司的謠言很多,與有毒垃圾或黑手黨有關。
07、經營的業務讓人感到郁悶。
08、處於一個增長為零的行業中。
09、它有一個壁壘。
10、人們要不斷購買它的產品。
11、它是高技術產品的用戶。
12、公司的職員購買它。
13、它在回購自己的股票。
從具有上述特點的公司中選出最好的公司就是彼得林奇的選股原則。彼得林奇的選股原則是在該國特定的經濟背景下總結出來的,我們應用要把握其原理,不要照搬。
㈡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買入出現重大風險事件,人們恐慌中拋售的股票。」這話對么
關鍵是後句,因為恐慌拋售的股票
恐慌而錯拋的股票。
不過這種散戶不學也罷,是不是錯拋,散戶根本不知道。
散戶投資基本面,不可能。
㈢ 有誰能說出彼得林奇,格雷厄姆,巴菲特這些投資大師的投資風格的異同點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創始人,他主要通過公司的年報來分析公司,因為不重公司的質,所以他通常購買超過100隻以上的股票。購買市凈率在0.8或市盈率在3倍左右的股票在接近凈值或市盈率達到8倍左右時出逃。
巴菲特作為格雷厄姆得意弟子開始完全按照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後來在接觸到費雪的質量投資體系後建立了自己的質量投資方法。其實上他依然以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為基礎,但更看重質的因素,所以他的投資標的一般很少。
彼得林奇基本上是建立在公司的親自調查的基礎上選股。
㈣ 彼得林奇:股市下跌沒什麼好驚訝的,投資要關注更大
每當股市大跌,我對未來憂慮之時,我就會回憶過去歷史上發生過40次股市大跌這一事實,來安撫自己那顆有些恐懼的心,我告訴自己,股市大跌其實是好事,讓我們又有一次好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秀的公司股票。
也許未來還會有更大的股市暴跌,但是既然我根本無法預測何時會發生股市暴跌,而且據我所知,和我一起參加巴倫投資圓桌會議的其他投資專家們也無法預測,那麼何以幻想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提前做好准備免受暴跌之災呢?
在過去70多年歷史上發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預測到,而且在暴跌前賣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後也會後悔萬分的。因為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
股市下跌沒什麼好驚訝的,這種事情總是一次又一次發生,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寒冬一次又一次來臨一樣,只不過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已。如果你生活在氣候寒冷的地帶,你早就習以為常,事先早就預計到會有氣下降到能結冰的時候,那麼當室外度降到低於零度時,你肯定不會恐慌地認為下一個冰河時代就要來了。而你會穿上皮大衣,在人行道上撒些鹽,防止結冰,就一切搞定了,你會這樣安慰自己—冬天來了,夏季還會遠嗎?到那時天氣又會暖和起來的!
成功的選股者和股市下跌的關系,就像明尼蘇達州的居民和寒冷天氣的關系一樣。你知道股市大跌總會發生,也為安然度過股市大跌事前做好了准備。如果你看好的隨其他股票一起大跌了,你就會迅速抓住機會趁低更多地買入。
1987年股市暴跌之後,道瓊斯指數曾經一天之內下跌了508點,那些投資專家們異口同聲地預測股市要崩潰了,但是事後證明,盡管道瓊斯指數暴跌1000點之多(從8月份指數最高點計算跌幅高達33%),也沒有像人們預料的那樣股市末日來臨。這只不過是一次正常的股市調整而已,盡管調整幅度非常大,但也只不過是20世紀13次跌幅超過33%的股市調整中的最近一次而已。
從此之後,雖然又發生過一次跌幅超過10%的股市大跌,也不過是歷史上第41次而已,或者這樣說,即使這次是一次跌幅超過33%的股市大跌,也不過是歷史上第14次而已,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在麥哲倫基金年報中,我經常提醒投資者,這種股市回調不可避免,總會發生的,千萬不要恐慌。
㈤ 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是價值投資
股神巴菲特與彼得林奇是被投資者廣為熟知的,前者被稱為美國股神,五十幾年平均年復利率20%左右,後者被稱為傳奇基金經理,13年平均年復利率29%。
巴菲特沒有開宗立著是投資者的損失,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從巴菲特歷年致股東的信中,挖掘到投資的真諦。
如果不喜歡文字,那麼2017年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是非常好的選擇。
巴菲特的投資收益率周期更長,也更為穩健;在這期節目中,將揭露巴菲特的普通生活與專注的復利投資。
彼得林奇提前退休,否則,與股神將會是非常激烈與精彩的收益比較。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林奇,那麼《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教你理財》。
第一本系統性自述自己的投資理論,第二本繼續深化,第三本是封筆之作,曾被巴菲特力薦,稱這或許是送給孫子最好的禮物。錯過任意一本,都是投資者的損失。
雖然巴菲特與彼得林奇都是價值投資的代表,不過,卻是截然相反的投資方式。
1、股神的復利
投資,並非是巴菲特最喜歡的事,其實他最喜歡的是復利。這是他小時候就發現的有趣游戲,為此痴迷了一輩子,通過投資,可是理想的實現復利,所以巴菲特喜歡投資。這也被他稱為,幸運的人生,跳著什麼舞去工作。
復利,也被愛因斯坦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巴菲特一生中99%的財富,都是他50歲之後獲得的。
從1900年1 月1 日到1999年12 月31日,道瓊斯指數從65.73 點漲到了11497.12 點,足足增長了176倍,是不是非常可觀?那它的年復合增長是多少?只有5.3%。
這個增長率意味著,你有一萬塊錢,每年才新增530塊錢。不用巴菲特,每個普通人都能做到這個增長,但這個世界只有一個巴菲特,因為只有他能持續數十年地堅持。
所以巴菲特會說: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彼得林奇所言:投資越早越好。
2、股神買入的不是股票
巴菲特熊市很忙,是在忙著買股票;牛市相對悠閑,往往捨不得賣股票。
1998年,可口可樂約48倍估值,對於業績穩定的大盤藍籌股,這明顯是高估了;或許是因為董事會席位的原因,或許是因為現金流的原因,巴菲特沒捨得賣。
在此後十多年的時間中,可口可樂回落到了18倍低估值。
相比於普通投資者,巴菲特整日閱讀,並不悠閑,這也是他的樂趣。相比於彼得林奇,那是無比悠閑。
並且,巴菲特的投資真諦,是普通投資者學不來的。
因為他買入的不是股票,而是自由現金流。
受到了黃金搭檔芒格與費雪的影響,巴菲特拋棄了導師格老的煙蒂股投資法;轉而開始買入優質企業。其實隨著資金量的增長與美國經濟的復甦,巴菲特遲早會走上這條路;同樣,按照他所言,如果沒有芒格,會比現在窮的多......
此後喜詩糖果是買入優質企業的第一次試水,很成功,股神嘗到了甜頭,再也收不住手。
當年巴菲特收購喜詩糖果,只給留下了1800萬美元的利潤,維持生產使用。此後喜詩糖果大約20年的時間中,為伯克希爾上繳了4億元左右的利潤,通通被巴菲特拿來買股票。
喜詩糖果的成功,令巴菲特欲罷不能。從此,他主張,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上市公司。
有兩點原因:
1、優秀的上市公司股價很難被打倒低估值。
2、巴菲特賺取利潤的方式已經改變,並非股價的波動,而是收購上市公司,掌握背後的現金流,拿來繼續投資,等同於獲取了沒有代價的資金。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說,股市關門也沒事。他掌握的已經不是股票,而是背後的公司,以及所能提供的自由現金流。無論牛熊,都賺錢......
這也是普通投資者所做不到的,也是彼得林奇不得不嘔心瀝血的原因。
3、勤奮的兔子
如果說股神巴菲特是一隻永不停歇的烏龜,那麼彼得林奇就是一隻勤奮的兔子。
有這樣一組數據:他一年的行程10萬英里,也就是一個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早晨6:15他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15才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閱讀。
每天午餐他都跟一家公司洽談。
他大約要聽取200個經紀人的意見,通常一天他要接到幾打經紀人的電話,每10個電話中他大約要回一個,但一般只交談90秒鍾,而且還好幾次提示一點關鍵性的問題。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個月要對將近2000個公司檢查一遍,假定每個電話5分鍾,這就需要每周花上40個小時。
4、彼得林奇的無奈
相比於股神巴菲特,彼得林奇簡直忙到「死去活來」,這也是為了追求業績沒有辦法的事情。 他退休後,可以擔任其他公司的基金經理,不用工作就可以獲取大概四千萬左右的年薪(1991年),為了名譽,他拒絕了。
彼得林奇退休的年齡是46歲,正直壯年,事業的巔峰時刻。原因在於,陪伴家人,以及受夠了高強度的工作。
的確,彼得林奇13年29%的年化復合增長,是嘔心瀝血換來了;在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
賺再多的錢,搞再多的慈善,也要有命去進行......
他有著無奈的,號稱無股不買的稱號;據統計,他每天大約賣出一百隻股票,買進一百隻股票,換手率在300%+。
由此,很多投資者認為彼得林奇是做短線的;其實,林奇是做中長線的,只不過操作更加靈活。
熱點,不追;
題材,不買;
無業績;不買;
林奇玩轉了六類上市公司的股票,看重的還是業績。
這種操作,有風格原因,也有行業原因,存在無奈。
與巴菲特不同,基金買股票,有著倉位限制;對於房利美的投資,林奇買到了基金的資產的5%,這已經是所能購買的上限了。
否則,他還想買更多。
反觀股神,可以隨便買,看好之後,直接買下來......
受到行業的限制,這就是彼得林奇的無奈。
5、截然相反的價值投資
縱然彼得林奇不會買入沒有業績的題材垃圾股,可從頻繁的交易可以看出,他賺取的其實是股價的波動,也就是短線投資者口中的差價。
有些股票甚至因為怕錯過,買入後在觀察......
畢竟,他最多投資過上千家股票,不可能將每一隻股票的商業邏輯都看的透徹。
這點與股神巴菲特不同,他買入的每一隻股票,都是完全明確其中的商業邏輯,所以買入就是重倉。
也有很多投資者說,巴菲特是分散投資,這種說法很扯淡。
的確,巴菲特買過幾十隻甚至上百隻股票,畢竟資金量龐大,且買入就是大手筆。看好後要麼買下來,要麼買成大股東......賺取的是更多的自由現金流(免費投資資金)。
這就是巴菲特與彼得林奇的截然不同,前者重倉買入,真正目的是掌控公司,獲取自由現金流;後者分散投資,賺取的是價值投資的差價。
㈥ 彼得林奇股票有什麼理論
1、股價已經下跌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
2、抄底買入,你總能知道什麼時候一隻股票跌到底了。
3、股價已經這么高了,怎麼可能再漲呢。
4、股價只有3美元。我能虧多少呢。
5、最終股價會漲回來的。
6、黎明前總是最黑暗的。
7、等股價反彈到10美元時我才會賣出。
8、我有什麼可擔心的,保守型股票不會波動太大。
9、等的時間太長了,不可能上漲了。
10、看看我損失了多少錢,我竟然沒買這只大牛股。
11、我已經錯過了一隻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隻。
12、股市上漲,所以我一定是對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錯的。
㈦ 拜求!!電子版的三本書《巴菲特股票投資策略》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如何利用圖表在股市中獲利》
流通市場的構成要素主要有:(1)股票持有人, 在此為賣方;(2)投資者,在此為買方;(3)為股票交易提供流通、轉讓便利條件的信用中介操作機構,如證券公司或股票交易所(習慣稱之為證券交易所)。經與身體的戰或逃反應有關。而交感神經調螳螂黃雀
㈧ 彼得林奇點評版股票作手回憶錄的名家推薦
不管是經濟繁榮還是經濟危機,都成為一小部分人暴富的舞台,利弗莫爾就是其中一個。——索羅斯
度過了數次的破產和崛起之後,傑西利弗莫爾總結出一套持續獲利的策略。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他沒有絲毫隱瞞。他坦誠相見。——格雷厄姆
每次重讀都有新的收獲。——巴菲特
㈨ 彼得林奇說過:林奇高升,股市下跌。林奇是什麼意思
林奇在職期間,每次陞官,美國股市都以大跌歡迎,所以有人稱作林奇現象,當然林奇用此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