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技術分析常用指標有哪幾種
KDJ(隨機指標)
一.用途:
KD是在WM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KD就有WMS的一些特性。在反映股市價格變化時,WMS最快,K其次,D最慢。在使用KD指標時,往往稱K指標為快指標,D指標為慢指標。K指標反應敏捷,但容易出錯,D指標反應稍慢,但穩重可靠。
二、使用方法:
1.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KD超過80就應該考慮賣了,低於20就應該考慮買入了。
2.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金叉的位置應該比較低,是在超賣區的位置,越低越好。交叉的交數以2次為最少,越多越好。
3.KD指標的背離方面考慮
(1)當KD處在高位,並形成兩個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時股份還在一個勁地上漲,這叫頂背離,是賣出的信號。
(2)當KD處在低位,並形成一底比一底高,而股價還繼續下跌,這構成底背離,是買入信號。
4.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於0為超賣,並且,J值的訊號不會經常出現,一旦出現,則可靠度相當高。
使用心得:
1.股價短期波動劇烈或者瞬間行情幅度太大時,使用KD值交叉訊號買賣,經常發生買在高點、賣在低點的窘境,此時須放棄使用KD隨機指標,改用CCI、ROC、BOLLINGER BANDS···等指標。但是,如果波動的幅度夠大,買賣之間扣除手續費仍有利潤的話,此時將畫面轉變成五分鍾或十五分圖形,再以KD指標的交叉訊號買賣,還可以斬獲一點利潤。
2.極強或者極弱的行情,會造成指標在超買或超賣區內上下徘徊,K值也會發行這種情形,應該參考VR、ROC指標,觀察股價是否超出常態分布的范圍,一旦確定為極度強弱的走勢,則K值的超買賣功能將失去作用。
3.以D 值來代替K值,將可使超買超賣的功能更具效果,一般常態行情,D值大於80時,股價經常向下回跌;D值低於20時,股價容易向上回升。在極端行情中,D值大於90時,股價容易產生瞬間回檔;D值低於15時,股價容易產生瞬間反彈。
❷ 股市技術分析常用技術指標有哪些
有財務指標和技術指標。
財務指標是一三大報表為基礎,進行比率、比較、趨勢分析,分析股票的內在價值,比較准確
技術指標有OBV,KDJ等。
財務指標能在感受基本信息裡面看到,技術指標也能夠在各證券軟體上看到,如國元證券
❸ 股票技術指標分析,哪些技術指標是新手炒股需要學習的什麼網站有介紹常用的技術指標
一:技術分析的種類很多,大約兩百多個技術指標,全部都要熟悉基本不可能,常見的指標里,DMI,RSI,BOLL,MACD.KDJ等等這些,用熟悉了就足夠了,其它的一些做為輔助懂就行。
二:技術分析有很大的弱點:道氏理論有很經典的一句話,有效市場技術分析才有效,無效市場技術分析無效。(說白了就是無效市場用技術分析就是死路一條。)
三:技術分析的解釋在通用的看盤軟體里都有,只需按F1幫助菜單,會說明得很詳細。
四:建議多增加學術上的認識,比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公司財務狀況等等,這些是很有實用價值的。技術分析只是用來參考你選擇介入這些股票的時機,但真正好股票,還是需要從基本面去研究的。
❹ 股票技術指標如何看如何理解如何分析
我有詳細的培訓教程,也有免費的培訓課程,有時間的話找我要地址,網上的,每周都有三節免費課。
❺ 分析股票技術指標中哪幾種指標最准確最實用
我比較習慣使用下圖的通道指標
趨勢明顯
支撐壓力位明顯
❻ 股票技術指標分析 高手進來
不屬於小陰小陽 只看這圖後市無法分析
❼ 股票的各種技術指標分析
常用的趨勢KDJ MACD
買入點和賣出點 把握 看CCI
❽ 急求:魚躍醫療股票的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要詳細的
002223魚躍醫療,雖然上市時間較短,但由於該股只有2000多萬的流通盤,再加上一季報業績優良達到0.11元,所以該股的潛在優勢較為顯著,從K線看已經進入再次拉升的范圍,而MACD的DIF0.06、DEI0.06,雖然處於弱勢整理狀態,但已經超過中軸步入強勢。由於該股盤小極易受到游資的親昧,從當前的技術上上看,MACD的短期線即刻穿透長期線,KDJ指標形態很好,再加上當前抗震防疫的題材支撐,該股又是醫療器械的專業生產廠家,成交量的放大勢必存在短期搶購促使股價上揚的的潛在機遇,是完全可以考慮在16.5元左右適當建倉,利用難得出現的大盤反彈,以及該股潛在的股價攀升機會,來達到階段獲利的預期目標。
❾ 哪些是最有用的股票技術分析指標
說句實在話,所有指標包括kd macd均線,是根據已有價格計算得出,看指標落後於看價格分析,也就是k線。而價格是根據成交量變化,看k線分析落後看成交量分析,而成交量根據盤面結構變化,看成交量分析慢於看結構分析。
所以只用技術指標是無法正確分析判斷的
我這么說,可能你還不能理解,我從實際出發,給你說說為什麼這樣的內在邏輯。
均線是一段時間周期內收盤價格的平均數字。
但是,不同類型的主力操作的股票,和技術指標以及均線的關聯度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說以國家隊法人機構外資為主的主力操作的股票,在確立上漲趨勢以後,會沿著固定慣性回調的均線上漲,直到趨勢改變,陷入中段整理。比如之前的茅台,格力,海康威視等等。但是如果是私募,牛散,游資為主的主力操作的股票,根本就不管這一套。
就好像,你如果單純尋找大漲的股票,的確起漲之初都是均線密合然後向上發散。指標都如教課書一般出現金叉。但是若你統計所有均線密合然後發散,指標同時金叉的股票,後市卻只有不到35%上漲,大漲不到10%
所以你單純想找技術指標來判斷股票走勢 幾率很小 幾乎不可能
股票市場,不存在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