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內地資源股票趨勢分析
擴展閱讀
華潤汽車股票行情 2025-09-13 15:06:27
講課買股票是騙人的嗎 2025-09-13 15:04:14

內地資源股票趨勢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6-27 19:03:05

① 為什麼A股H股同樣上市公司在A股中比較普遍的是資源股股價比H股高,金融股則相反

原因在於香港那一邊的市場比較看好國內的金融類股票,且投資這類股票的投資熱情高於內地,但如果扣除匯率的差異(按1港元兌0.9元人民幣算),金融股實際上H股比A股也不是貴很多,且大部分的金融股A、H股價相近。而國內的股票市場對於資源類的股票的投資熱情相當高,故此相關A股比H股貴很多,中國鋁業並不算很貴了,如果看一下江西銅業還要厲害得多。

② 本人要做一篇2009年股市走勢的論文,求高手的精闢分析。。。懸賞有限感激不盡!!!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中國具備龐大的內需市場開拓潛力。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國13億人口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即使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消費的倒退使得我國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一旦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啟動,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的。從投資的角度,中國龐大的城鎮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大量的項目需要資金,帶動經濟。無論是從資金的供應還是從項目的選擇上,都有較大的潛力。我們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能力是足夠的。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國際輿論普遍把中國當成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擔當新的領跑者,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站在一起來應對這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也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後的最佳投資地,他們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與此同時,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必然還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中國要從製造業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務業的高端轉型。

二、要異船相幫,不要同舟共濟

當前世界各國都希望我們能夠對美國出手相助,此時我們也應履行大國責任,展現我們和世界主要國家站在一起共渡難關的姿態,把握歷史機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雙贏模式。

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幾乎有一半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仍有一些人士認為,中國應該繼續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幫美國救市,和美國「同舟共濟」。

以中國現有的國力、財力和外匯儲備的實力而言,要想拉美國「走出泥潭」是不現實的,而且風險很大。希望通過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或者直接運用中投公司類的主權基金來讓中國「上船拯救美國的同舟共濟」模式將會使我們越陷越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的話,最終我們會從「局外」人變成同行者,陷入被動,無法脫身。

因此,我們應從戰略高度走出兩個誤區: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的次生災難,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誤區;二是「救美國就是要購買美國的債權和股權」的觀點。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應該選擇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異船相幫」,也就是我們在美國這條船之外,尋找幫助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從振興股市入手,幫外先安內

首先,美國的金融危機並不能否定以證券金融為主導,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如果說,美國這場危機起源於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創新和過度發展,那麼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現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所處的金融發展階段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必須大力發展。

其次,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實際上中國的機遇遠大於災難,但為什麼國人卻感覺身在其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股市一年來持續暴跌,且下跌幅度遠超美國。為什麼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災戶呢?

股市這種狀態,從長遠看危害極大。第一,將會連帶商業銀行,單腿支撐社會融資的重任,重蹈2005年銀行壞賬率過高、存在系統性風險的舊轍。第二,股市不振,對我們實體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陸續發生。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導致金融業和其他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掉入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災難之中。

顯然,無論是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角度,還是從中國自身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看,都應從振興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從資本市場入手,抓住機遇。只要找到我國股市下跌與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頹局。

四、走出中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

從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時間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們往往把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國的次貸危機連在一起,造成市場的恐慌。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細分析中國股市今年來持續的暴跌和美國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的下跌,是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連帶導致的。而中國股市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微觀業績面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都得到極大提升,近兩年業績持續以 50%的速度遞增,根本不具備美國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條件。

同時我國的股市也與美國的股市體系沒有直接相關,其風險並不能直接連帶到A股市場,盡管從表象上看,兩國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場自身規律所致。而中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則是由政策人為所致。在中國,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要比市場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得多。

一年來,中國股市不僅和美國股市一樣下跌,而且比美國跌得還厲害,無論美國股市是漲是跌,中國股市都是跌,美國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過下跌了30%,而中國股市的跌幅超過了65%,因此,必須走出我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國影響,而是有其特殊的內在原因。

五、導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大小非」產生於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招股書上說的是非流通股暫不流通,導致股民高價入市。鑒於非流通股要進入流通狀態,則將會帶動流通股的股價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過對價讓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的損失由非流通股股東給予補償。

在股改中,由於基本模式採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後,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考慮到非流通股股東一送完股就獲得流通權市場壓力大,於是監管部門又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個月後,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後,可流通10%,36個月後,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後即可100%流通)。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從2005年6月開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從進行股改公司的總體情況看,在送完股之後,由於「鎖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並不能立即賣出,因此,股市大盤表現為整體的上漲,甚至摸高到6000點。但隨著解禁期的到來,「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獲得了「自由身」,給市場造成極大的壓力。

2、關於「大小限」。「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發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鎖定期,即從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方可流通。這種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內以增資擴股方式認購的股份,則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即可流通,鎖定期僅為一年。

目前市場上被大家所稱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產生的。所謂新老劃斷是以2006年5月18日為限,在此之後,新上市的公司屬於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也就是說,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鎖定期結束,這些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因此,股民購買這類股票時,就應考慮這種風險。

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發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間,價格相對較低。然而,我國股市在股改新老劃斷後,發行的298隻股票,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最高為99倍的中國遠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權分置時期股票發行的市盈率還高。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新老劃斷」這一重要的時點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告訴股民從2006年5月18日起買的股票已經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須在購買時就考慮到它一年或三年後將自動流出的風險,不要再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但由於這一宣傳幾乎就沒有進行,導致可憐的股民在不知不覺中仍在按股權分置時的思維購買股票

3、「大小非」和「大小限」現實與未來的巨大壓力,在2005年6月股改時,我國1300多家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約為4600億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新發的298隻股票中,由於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盤股較多,「大小限」竟高達8000億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兩者合計竟高達1.26萬億股,比18年來兩市所形成的6000多億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錢左右的成本作價入股的,這和股民在市場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IPO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點,「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潤空間。

迄今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億股,實際賣出的僅有213億股。那麼後面還有1.18萬億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市場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壓力。而「小限」也開始流出,加上對2009年下半年「大限」開始流出的預期,對市場壓力極大。所以這是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最主要原因。

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風險時就是這樣的思維,因為現實中存在著它們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況下簡單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會流出,並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們就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對策,

六、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化解限售股壓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得出當前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那麼,再反思我們解救中國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國式救市政策就會發現,無論是減稅、融資融券,還是注資回購,都沒有對症下葯。中國股市缺的不是由於錢導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導致的信心缺失。所以,當前穩定中國股市的關鍵,在於正視「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

當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識,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離解決這一難題也就不遠了。因為從主觀上看,目前中國股市的有關各方,無論是監管者還是股民,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都期盼股市實現上漲中的多贏。而從客觀上看,無論是從中國國民經濟的宏觀面,還是從上市公司業績的微觀面,都具備股市上漲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

具體做法是:通過大股東對限售股解禁後的可流通底價進行自願基礎上的鎖定,把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後,調整到用價格鎖定徹底化解。

1、何謂大股東減持價格自鎖。所謂自願的價格鎖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願將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預設的可流通底價上。這一價格是指由大股東自己預設一個可流通的最低價格,其所持股票的價格只有高於這個價位才能售出,而低於這個價格,其所持股份將自動鎖定,不再賣出。這個價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實情,並參照大盤在3000-5000點時本公司的股價來確定。假設某一公司的大股東自鎖的可流通底價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賣出。如果由於其售出,該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則會自動鎖定。

2、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的程序
(1)大股東提出自鎖可流通底價的議案。從公司法律上說,任何一個超過5%的股東都可以提出議案,並按關聯交易的法律程序進行表決,而這項議案是對提案人的自我約束,它符合中小股東和整個公司的利益,並無被否決之憂,且在法律上無任何障礙。

(2)該項議案在通過後,要在媒體上公開披露,把大股東自願鎖定的可流通底價公之於眾,該項議案和股東大會的其他議案一樣,一旦通過,即應被遵守。同時由滬深兩個交易所來把關執行。

(3)若公司未來發生送股和轉股,其可流通底價也相應除權下移。

這一議案應是由大股東啟動的、自願為實現股市多贏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東自願的價格鎖定。

3、相應的配套措施

具體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近860家國有上市公司可由國資委倡導,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而另 80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則可由證券業協會來統一倡導和協調。中國證監會只需在這一過程中對那些通過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議案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的優先安排。

4、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當前中國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僅股市的功能喪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增值功能也都無法實現。這是一種多輸的局面。從筆者和十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接觸看,他們願意通過可流通底價的自鎖向市場投資人明確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隨時會流通出來的疑慮,實現其股價的上漲。同樣,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是對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盤點位下,什麼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導,有關各方就能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因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價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頒布了類似的信息,但由於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在大盤的整體下跌中,聲音微弱,沒有發揮出作用。

5、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進這樣的改革措施需做兩個說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價的自鎖絕不是二次股改。首先,這一措施是大股東自願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關部門強制推行的問題。其次,可流通底價的確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據自身的情況在3000點到5000點之間自願做出的,並無一個外部強加的、千篇一律的價格規定。可流通底價定得低,其股價也會低;可流通底價定得高,其股價則會高。因為不到那個點位,股民就無對該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疑慮。第二,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是一種價格約束,而不是像「鎖一爬二」那樣的時間約束,風險滯後。

筆者認為,如果這種自願鎖定的提案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話,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統風險,振奮市場信心的。

6、推出這一措施的時間是關鍵

長達一年的股市下跌,盡管其負作用已開始在上市公司顯現出來,但由於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微觀業績面還沒有走壞,我們通過調整和實施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自鎖的措施,還能發揮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場和上市公司之間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將回天無術。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們通過政策措施扭轉股市大盤持續低迷的關鍵。

七、異船相幫,首選之戰在香港

我們要履行大國責任,也承諾和發達國家共渡難關,一個創新性的思維,就是要先在世界資本市場普遍下跌的過程中,尋找一個有利的亮點。讓它能夠擔負起資本市場抬頭復甦的使命。而這一點,就中國來說,首選之戰,最合適的地點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場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來自內地的H股公司和紅籌公司,香港的經濟也主要由內地支撐,但是在金融體系、貨幣體繫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國貨幣、金融體系一體化的。如果說在內地市場相對較為獨立的背景下,次貸危機仍然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的話,那主要是從香港傳遞過來的。所以,搞活了香港這個棋子,對外可以帶動美國等國家的資本市場,對內可以和A股產生良性的互動,而不是通過這個管涌,把境外的風險傳遞到境內來。

具體做法可以讓中投公司把戰略重點從美國轉到香港,守住香港這一前沿陣地,用過量的外匯儲備在香港吸納H股,起圍魏救趙之目的。現在中國只要能夠在國際資本市場任何地點進行投入,就會產生巴菲特效應,中國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佔領香港橋頭堡,我們既承擔了大國的責任,答應美國出手相幫,又可實現了一箭四雕之目的:
第一,購買H股,化解外匯儲備過高的風險。
第二,此時購買已極具投資價值的H股股票,拋出美元,買回本國基礎產業的股權即可保值又可增值。
第三,香港市場外聯美國,內聯中國內地。我們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帶動起來,就等於從外部對美國進行幫助。第四,香港H股對A股產生正面的拉動作用,守住了這個橋頭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機導入到中國內地的恐慌性的、會導致信心喪失的渠道。

購買H股從香港資本市場上傳遞對海外資本市場出手相幫的舉措。對外,可以拉動其他海外市場的復甦,畢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資本市場中有一個場所 ———香港,已經出現希望。對內不僅不再向A股市場傳遞負面的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而且H股的復甦還能夠帶動A股的上漲。打好香港這一戰,就邁出了盤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總之,把握這次重大的能讓中國歷史性崛起機遇的關鍵是激活內地的A股市場和回購香港「橋頭堡」的H股。

預計未來三年中國宏觀經濟將由2002至2007年的加速增長期向平穩增長期轉變∶一是GDP增速將有所回落,但仍將保持較快增速;二是內需在需求結構中的佔比進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顯著增強;三是經濟和金融結構的轉型步伐加快,融資結構進一步優化,直接融資比例將明顯提高;四是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的力度將不斷加大。

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稍緩,內需漸成拉動中國經濟的主力,金融改革加快,產業升級加大。因此,買股要買內需股,能靈活配合金融改革之金融股,有創新、拓大市場能力之製造業股。

2009至2011年,社會層面流動性整體保持充裕,M2維持較高增速,但階段性流動性緊張的可能性加大。未來三年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體充裕,但階段性資金吃緊頻率明顯加大;
境外短期資金輸入壓力總體加大,但「階段性資金大出」的可能性在迅速上升,這將成為影響未來三年中國經濟金融能否實現穩定運行的一個重要的外生變數。
資金明年或大量流出,留心「階段性資金大出」一詞,即是熱錢或者突然流走,會對人民幣匯價產生沖擊,故不要嘲笑那個謂人民幣可以貶值的分析報告。阿爺已經對汝作出警告,只不過這個「階段」何時出現,就只有問熱錢的金主才知。如果阿爺在未來六個月仍沒有刺激經濟之舉,而外圍經濟反見好時。筆者看在2009年上半年或會見「資金大出」。

未來三年資產價格可能在波動中逐步上行。其中,房價在漲勢大幅放緩後總體可望呈現小幅、穩步上漲態勢,但短期內普跌的可能性較大;2009年股市仍將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震盪有可能加劇,2010和2011年則可望維持在較小震盪中逐步上漲勢頭。

2010至2011年可望否極泰來,各國政府但如能如願提早刺激經濟,而美國新總統又在新上任後立即生生性性,趁2009年4月前後,美國次按要重訂利率的合約數量較少時,搞好美國經濟則可捱三年期望改為捱到2009年中,2009至2011年宏觀

調控取向及結構性改革預測:
(一) 穩步加快資源價格體制改革的進程
資源價格體制改革的總體原則是在充分考慮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況下,逐步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環境成本等因素的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

一是繼續加快推進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改革,減少對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的行政化控制;
二是繼續加強煤電聯動,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做到發電和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和配電價格由政府監管;
三是加快供熱、供水等公用資源價格改革進程;
四是健全煤炭等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到2011年,內地資源價格可望與國際價格基本接軌,假如2011年時中國的資源價格能與國際價格基本接軌時,不知美國股神巴菲特會否在2010年時再買入中過石油,再推而廣之買江西銅業、中煤集體等資源股票。

(二) 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
首先,逐步將Shibor和國債收益率培育為我國短期和中長期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疏通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與信貸市場的利率傳導渠道;
其次,進一步放寬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浮動范圍,存貸款上下限逐步向同期Shibor利率靠攏;
第三,在推出利率掉期、遠期利率協定和利率互換等衍生品交易後,利率期貨、利率期權等產品有望推出;最後,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為確保銀行體系的穩定發展,相關措施將穩步跟進,其中,預計存款保險制度最早將於2008年底或2009年初正式建立。

③ 中國大陸目前的藍籌股有那些

(⊙﹏⊙)b
藍籌股是指穩定的現金股利政策對公司現金流管理有較高的要求,通常將那些經營業績較好,具有穩定且較高的現金股利支付的公司股票稱為「藍籌股」。藍籌股多指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
藍籌股有很多,可以分為:一線藍籌股,二線藍籌股,績優藍籌股,大盤藍籌股;還有藍籌股基金。
一線藍籌股
一、二線,並沒有明確的界定,而且有些人認為的一線藍籌股,在另一些人眼中卻屬於二線。一般來講,公認的一線藍籌,是指業績穩定,流股盤和總股本較大,也就是權重較大的個股,這類股一般來講,價位不是太高,但群眾基礎好。這類股票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這類個股主要有:工商銀行、中國石化、貴州茅台、民生銀行、萬科、平安銀行、五糧液、浦發銀行、保利地產、山東黃金、大秦鐵路等。
二線藍籌股
A股市場中一般所說的二線藍籌,是指在市值、行業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遜於以上所指的一線藍籌公司,是相對於幾只一線藍籌而言的。比如海螺水泥、煙台萬華、三一重工、葛洲壩、廣匯股份、中聯重科、格力電器、青島海爾、美的電器、蘇寧電器、雲南白葯、張裕、中興通訊等等,其實這公司也是行業內部響當當的龍頭企業(如果單從行業內部來看,它又是各自行業的一線藍籌)。
績優藍籌股
績優藍籌股是從藍籌股中因對比而衍生出的詞,是以往業內已經公認業績優良、紅利優厚、保持穩定增長的公司股票,而「績優」是從業績表現排行的角度,優中選優的個股。
大盤藍籌股
藍籌股是指股本和市值較大的上市公司,但又不是所有大盤股都能夠被稱為藍籌股,因此要為藍籌股定一個確切的標准比較困難。從各國的經驗來看,那些市值較大、業績穩定、在行業內居於龍頭地位並能對所在證券市場起到相當大影響的公司——比如香港的長實、和黃;美國的IBM;英國的勞合社等,才能擔當「藍籌股」的美譽。市值大的就是藍籌。中國大盤藍籌也有一些,如:工商銀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
一、鋼鐵行業:業績增長價值重估
寶鋼股份為代表的中國鋼鐵股,理應獲得市場合理定價。給予了過高的貼現率或風險溢價,主要鋼鐵上市的價值都被明顯低估。作為一個產業鏈的上下游,不可能永遠存在估值「窪地」,鋼鐵股達到15倍的市盈率才是國際水平。
低於20倍市盈率的重點鋼鐵股:寶鋼股份、鞍鋼股份、馬鋼股份。
二、港口業:投資主線:低估+資產注入
雖然板塊估值已經到位,但是板塊中個股估值差異較為明顯,上海港、南京港、重慶港的估值較營口港、深赤灣、鹽田港高出一倍以上,在板塊估值已經到位的情況下,安全性是我們給出07年投資策略時需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在整體行業具有20%增長幅度的市場環境下,能夠擁有更多的港口資源,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占據更主動的市場地位,因此存在資產收購可能的公司也是我們關注的對象。
低於20倍市盈率的重點港口股:鹽田港、深赤灣、營口港。
三、煤炭行業:外延擴張帶來機會
從投資標的的選擇而言,建議優先投資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更加註重「自下而上」的策略。邏輯主線為:價格維持高位——產能增量可充分釋放——運輸寬松——成本影響不大的企業最值得投資。預期資產價值注入、整體上市將是07~08年整個煤炭行業面臨的重要投資主題及機會。
低於20倍市盈率的重點煤炭股:蘭花科創、西山煤電、開灤股份、國陽新能、恆源煤電、金牛能源、兗州煤業、潞安環能、平煤天安、神火股份
四、公路行業:長期穩定增長 關注價值重估
我國高速公路行業在07年乃至今後相當長時期內都將保持平穩增長的趨勢。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路網建設的逐步完善所帶來的網路化效應、油價回落和海外投資帶來的車流量增長都為整個行業的的穩定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機遇。
低於20倍市盈率的重點公路股:四川成渝、贛粵高速、皖通高速、中原高速、現代投資。

④ 內地低碳指哪些股票

低碳經濟延伸到股市,就是低碳概念股。低碳經濟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築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新能源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低碳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築節能、工業節能與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
主要股票
目前,兩市涉足上述領域的公司眾多,無法詳細論述,只簡單提及一些。
(一)風電領域:
主要有金風科技(002202)、湘電股份(600416)、東方電氣(600875)、中材科技(002080);華銳鑄鋼(002204)等;核電領域主要有上海電氣(601727)、哈空調(600202)、中核科技(000777)、自儀股份(600848)、華銀電力(600744)等;光伏發電領域有天威保變(600550)、南玻A(000012)、拓日新能(002218)、孚日股份(002083)、金晶科技(600586)等;生物質發電領域有華光股份(600475)、泰達股份(000652)等;氫能領域有同濟科技(600846)、中炬高新(600872)、科力遠(600478)等。
(二)節能減排:
而節能減排板塊中,涉及智能電網的有國電南瑞(600406)、特變電工(600089)、長城開發(000021)、思源電氣(002028)等;涉足新能源汽車的中信國安(000839)、中國寶安(000009)等;涉足建築節能的有泰豪科技(600590)、雙良股份(600481)等;涉足半導體照明的有方大A(000055)、聯創光電(600363)、浙江陽光(600261)、佛山照明(000541);涉足CDM的三愛富(600636)、巨化股份(600160)、天富熱電(600509)等等
低碳經濟主要板塊
環保產業
主要包括污水處理、固定廢棄物的處理等。目前環境壓力較大,為了支持綠色革命,環保產業必須得到迅速的發展,其中固定廢棄物的處理已成為一個迅速成長的產業,合加資源將此產業作為奮斗方向。涉及的重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龍凈環保、華光股份、海陸重工。
節能產業
包括工業節能,比如說余熱回收發電、工藝改進以及節能材料,也包括建築節能,智能建築、節能家電、節能材料與節能照明均可歸結為這一產業路線。另外,汽車節能也可包括在節能產業中,比如說混合動力汽車。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混合動力汽車並不是節能產業,只是能源的替代產業。涉及的重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泰豪科技、煙台萬華、北新建材、南玻A、智光電氣、榮信股份、置信電氣、中科三環、思源電氣;其四,照明節能。涉及的重點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浙江陽光、佛山照明、雪萊特、三安光電。
減排
這其實也包括余熱余收、余熱循環與余熱發電,但為了表述的方便以及考慮到提升傳統能源的效率和碳減排的重要性,故單列一個產業路線,其涉及到清潔燃煤、IGCC、CCS、農業減排增匯等。
四是清潔能源。包括新能源的風能、太陽能、地熱、潮汐、生物質能等,也包括清潔能源的水電、核電等。更包括能源的傳輸方式,比如高壓、超高壓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智能電網業務。相關個股包括:平高電氣、特變電工、天威保變、孚日股份、湘電股份、東方電氣、中信國安和豐原生化。(南方財富網個股頻道)

⑤ 你對未來1-2年內中國股市如何預測,基本走向分析

在2009年如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

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

⑥ 在股市一般炒股個人有經驗,拿出來曬一下,分享下你們的成果,謝謝!

做這行要面對很多問題:比如心態、紀律、交易系統啊等等,一個一個徹底解決了才可能賺錢。
自己的方法,不妨交流交流:
先說系統和心態:分牛市、熊市、震盪市三種操作策略。心態的變化與倉位有關,在買賣中作好資金的管理可以讓心態放鬆。 具體方法是:
1、控制好自己的倉位,才能從容面對震盪,如果你的倉位過重,大盤一有風吹草動就玩完,你心理緊張,頻繁買賣,失手就會多;2、客觀明了的交易方法。這個方法經得起檢驗,能夠從容應對震盪,即使看錯了,由於你及時止損,虧損也是可控的。有了這兩個基礎,好心態會逐漸建立。
選股和選時也很重要,但大盤趨勢我認為最重要。選股次之。如果大方向都不對,遲早玩完。
再說說紀律:從2009年10月自己的方法形成後,總體勝率還不錯。但今年8、10月操作失誤較多,倉位沒有控制好,感覺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總結。失誤主要在於倉位及熊市快進快出這個特點,自己還沒有很好掌握。

⑦ 以前內地的資源被港台韓流把持的時代是什麼樣的

韓流,是指韓國音樂、大舉登陸中國後人們的一種形象說法,它諧音於「寒流」,暗指中國的音樂和處於被動地位。進入21世紀以來,「韓流」這


韓流兩個漢字頻頻出現在韓國的媒體上。一些報刊甚至刊登連載文章,介紹「韓流」在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的流行情況,並且認為「韓國經濟的出路就在韓流之中」。「韓流」現象已經引起韓國的高度重視。韓國最近表示,要借「韓流」現象更多更廣泛地進軍中國文化商品市場,使「韓流」成為促進出口的橋梁。「韓流」最初從韓國電視連續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播放涌現的。隨著韓國歌手在中國舞台的出現,「HOT」、「NRG」等韓國流行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國傳播開來,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對韓國影視明星和歌手的興趣和關注,形成了一股韓國流行歌曲、以及韓國影視明星的「熱潮」。中國一些報刊把這一現象稱為「韓流」,韓國媒介則把這一叫法接了過去。目前,這股「韓流」似乎越涌越急,並向越南、蒙古和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擴散。「韓流」滾滾,其內容也在不斷擴大,日趨多樣,一些青少年從喜歡看韓國,聽韓國勁歌,「追星」,進而發展到追求韓國的商品,如韓國的、結婚禮服、韓國比薩餅屋、韓劇服裝,以至韓國的二手車、幼兒英語教材和教育玩具等。與此同時,一部《大長今》也將韓國飲食帶到我們身邊,韓式烤肉,韓國泡菜等漸漸走進我們的餐桌.一些青少年為了「追星」,甚至專程到韓國旅遊,體驗「韓流」發源地的文化氛圍和情趣,拜見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過,韓國文化界和經濟界的一些人士對「韓流」能持續多久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韓流」現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現的一種現象,而青少年沒有收入來源,他們的經濟能力很有限。此外,他們還擔心中國會對韓國大眾文化過多地進入採取限制措施,並憂慮韓國文化界拿不出更多的吸引力的精品而使「韓流」失去後勁,最終導致曇花一現。


分析韓國文化「韓流」為何會在中國發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內容:

  1. 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有著很多歷史上的相同之處,兩國都在東亞文化圈內,有著儒家的文化傳統,這也是韓國文化相比歐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國觀眾接受的原因.但是因為韓國文化深受儒家傳統的影響,也限制住韓流文化的繁榮局限於東亞圈范圍之內.

  2. 2.韓國的文化發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韓國一向重視發展本國的民族文化,重視文化事業的發展與本土文化的輸出,韓流文化的興起之後,在韓國的許多名牌大學開設了韓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專業,用於發展輸出韓國文化.

  3. 3.韓國的經濟發展,韓劇中的情景,使我們看到人均年收入2萬美元的人們的生活,這是我們一些年輕人所嚮往的追求.

  4. 4.韓國的歌曲中,和大陸,港台的歌曲中許多單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許多強調青年人個性發展,以及對未來嚮往的有益內容.

  5. 自2005年下半年以來,韓流文化開始出現蕭條.很多方面沒有了2005年之前的韓流文化的火暴.其原因,分析有以下內容:

  6. 1.韓國本國國內娛樂事業的蕭條.和韓國經濟近幾年的蕭條一樣,韓國本土娛樂事業也發展緩慢,固定的套路使韓流文化變得十分單一.歌曲上除了多人伴舞的舞曲和長相迷人的俊男美女的慢曲演唱之外沒有更多的發展,上,觀眾也疲軟於青年男女的糾纏的愛情故事,韓國電影中模仿中國香港,好萊塢痕跡過重,劇本單一,場面不夠宏偉,難得與美國電影進行持久戰的對抗.

  7. 2.中國本地有部分電視台等地方媒體開始限制韓流文化.

  8. 3.韓國明星來中國演出有許多耍大牌事件,韓國以及韓國的娛樂節目中許多民族主義過重,傷害中國觀眾心理的台詞,影響著中國觀眾的收視心理。

⑧ 中國大陸的上市公司股票有哪些

上證有二千餘家,深證,有幾千家。 如果你想要知道每一家名字,請登陸股票交易軟體,點各板塊名稱,會顯示出來。由於數量太多,就不能在此列出。 如果你想查詢某一支股,請直接在交易軟體里拼出名字首個字母

⑨ 我的的股市都有哪些指數

代碼 名稱 現價
SH1A0001 上證指數 3193.7
SH1A0002 A股指數 3349.66
SH1A0003 B股指數 250.29
SH1B0001 工業指數 2653.43
SH1B0002 商業指數 3872.5
SH1B0004 地產指數 4545.05
SH1B0005 公用指數 5795.36
SH1B0006 綜合指數 2723.99
SH1B0007 上證180 7533.52
SH1B0008 基金指數 4621.64
SH1B0012 國債指數 122.63
SH1B0013 企債指數 133.45
SH1B0015 紅利指數 2769.61
SH1B0016 上證50 2456.05
SH1B0017 新 綜 指 2705.11
SH1B0018 180金融 4161.93
SH1B0019 治理指數 925.8
SH1B0020 中型綜指 891.42
SH1B0021 180治理 885.23
SH1B0022 滬公司債 117.06
SH1B0023 滬分離債 119.19
SH1B0025 180基建 1786.85
SH1B0026 180資源 5111.42
SH1B0027 180運輸 1710.87
SH1B0028 180成長 2819.72
SH1B0029 180價值 3245.1
SH1B0030 180R成長 2040.17
SH1B0031 180R價值 --
SH1B0032 上證能源 --
SH1B0033 上證材料 --
SH1B0034 上證工業 --
SH1B0035 上證可選 --
SH1B0036 上證消費 --
SH1B0037 上證醫葯 --
SH1B0038 上證金融 --
SH1B0039 上證信息 --
SH1B0040 上證電信 --
SH1B0041 上證公用 --
SH1B0042 上證央企 --
SH1B0043 超 大 盤 --
SH1B0044 上證中盤 --
SH1B0045 上證小盤 --
SH1B0046 上證中小 --
SH1B0047 上證全指 --
SH1B0048 責任指數 --
SH1B0049 上證民企 --
SH1B0054 上證海外 --
SH1B0055 上證地企 --
SH1B0056 上證國企 --
SH1B0057 全指成長 --
SH1B0058 全指價值 --
SH1B0059 全R成長 --
SH1B0060 全R價值 --
SH1B0061 滬企債30 --
SH1B0062 上證滬企 --
SH1B0300 滬深300 --
SH1B0901 小康指數 --
SH1B0902 中證流通 --
SH1B0903 中證100 --
SH1B0904 中證200 --
SH1B0905 中證500 --
SH1B0906 中證800 --
SH1B0907 中證700 --
SH1B0908 300能源 --
SH1B0909 300材料 --
SH1B0910 300工業 --
SH1B0911 300可選 --
SH1B0912 300消費 --
SH1B0913 300醫葯 --
SH1B0914 300金融 --
SH1B0915 300信息 --
SH1B0916 300電信 --
SH1B0917 300公用 --
SH1B0918 300成長 --
SH1B0919 300價值 --
SH1B0920 300R成長 --
SH1B0921 300R價值 --
SH1B0922 中證紅利 --
SH1B0923 公司債 --
SH1B0924 分離債 --
SH1B0925 基本面50 --
SH1B0926 中證央企 --
SH1B0927 央企100 --
SH1B0928 中證能源 --
SH1B0929 中證材料 --
SH1B0930 中證工業 --
SH1B0931 中證可選 --
SH1B0932 中證消費 --
SH1B0933 中證醫葯 --
SH1B0934 中證金融 --
SH1B0935 中證信息 --
SH1B0936 中證電信 --
SH1B0937 中證公用 --
SH1B0938 中證民企 --
SH1B0939 民企200 --
SH1B0940 財富大盤 --
SH1B0941 新能源 --
SH1B0942 內地消費 --
SH1B0943 內地基建 --
SH1B0944 內地資源 --
SH1B0945 內地運輸 --
SH1B0946 內地金融 --
SH1B0947 內地銀行 --
SH1B0948 內地地產 --
SH1B0949 內地農業 --
SH1B0950 300基建 --
SH1B0951 300銀行 --
SH1B0952 300地產 --
SH1C0001 權證成交 1
SH1C0002 領先指標 --
SZ399001 深證成指 13482.08
SZ399002 成份A指 14472.98
SZ399003 成份B指 4445.43
SZ399004 深證100R 4623.61
SZ399005 中小板指 --
SZ399007 深證300P --
SZ399100 新 指 數 --
SZ399101 中小板綜 --
SZ399106 深證綜指 1184.76
SZ399107 深證A指 --
SZ399108 深證B指 --
SZ399110 農林指數 --
SZ399120 採掘指數 --
SZ399130 製造指數 --
SZ399131 食品指數 --
SZ399132 紡織指數 683.11
SZ399133 木材指數 248.04
SZ399134 造紙指數 752.9
SZ399135 石化指數 1234.57
SZ399136 電子指數 443.7
SZ399137 金屬指數 1452.34
SZ399138 機械指數 1382.7
SZ399139 醫葯指數 1190.7
SZ399140 水電指數 808.64
SZ399150 建築指數 989.09
SZ399160 運輸指數 1130.49
SZ399170 IT指數 857.49
SZ399180 批零指數 1439.7
SZ399190 金融指數 1061.57
SZ399200 地產指數 1808.82
SZ399210 服務指數 937.99
SZ399220 傳播指數 523.67
SZ399230 綜企指數 650.75
SZ399300 滬深300 3484.68
SZ399305 基金指數 4591.62
SZ399310 巨潮40 4176.29
SZ399311 巨潮1000 3254.01
SZ399312 巨潮300 3665.35
SZ399313 巨潮100 3635.89
SZ399314 巨潮大盤 3337.76
SZ399315 巨潮中盤 3606.03
SZ399316 巨潮小盤 3378.49
SZ399317 巨潮A指 --
SZ399318 巨潮B指 --
SZ399319 資源優勢 --
SZ399320 巨潮服務 --
SZ399321 巨潮紅利 --
SZ399322 巨潮治理 --
SZ399323 深證紅利 --
SZ399324 深紅利P --
SZ399325 成長40R --
SZ399326 成長40P --
SZ399327 深證治理 --
SZ399328 深治理P --
SZ399329 中小板指 --
SZ399330 深證100P --
SZ399331 深證創新 --
SZ399332 深創新P --
SZ399333 中小板R --
SZ399334 深證央企 --
SZ399335 深央企P --
SZ399336 深證民營 --
SZ399337 深民營P --
SZ399338 深證科技 --
SZ399339 深科技P --
SZ399340 深證責任 --
SZ399341 深責任P --
SZ399344 深證300R --
SZ399345 深證成長 --
SZ399346 深成長P --
SZ399347 深證價值 --
SZ399348 深價值P --
SZ399351 深報指數 --
SZ399352 深報綜指 --
SZ399353 鹽田港指 --
SZ399355 CBN 長江 --
SZ399356 CBN 珠江 --
SZ399357 CBN 渤海 --
SZ399358 泰達指數 --
SZ399359 巨潮基建 --
SZ399360 巨潮裝備 --
SZ399361 巨潮商業 --
SZ399362 巨潮民營 --
SZ399363 巨潮科技 --
SZ399364 中金消費 --
SZ399365 巨潮農業 --
SZ399366 巨潮大宗 --
SZ399367 巨潮地產 --
SZ399368 航天軍工 --
SZ399369 CBN-興業 --
SZ399481 企債指數 --
SZ399901 小康指數 --
SZ399902 中證流通 --
SZ399903 中證100 --
SZ399904 中證 200 --
SZ399905 中證 500 --
SZ399906 中證 800 --
SZ399907 中證 700 --
SZ399908 300 能源 --
SZ399909 300 材料 3377.42
SZ399910 300 工業 2796.94
SZ399911 300 可選 4125.79
SZ399912 300 消費 5862.4
SZ399913 300 醫葯 5193.04
SZ399914 300 金融 4972.68
SZ399915 300 信息 1593.27
SZ399916 300 電信 3096.58
SZ399917 300 公用 2070.91
SZ399918 300 成長 3711.77
SZ399919 300 價值 3635.97
SZ399920 300R成長 3512.49
SZ399921 300R價值 3319.73
SZ399922 中證紅利 3506.5
SZ399923 公司債指 116.78
SZ399924 分離債指 119.33
SZ399925 基本面50 3130.19
SZ399926 中證央企 1740.48
SZ399927 央企100 1718.46
SZ399928 中證能源 4578.51
SZ399929 中證材料 3637.86
SZ399930 中證工業 3223.21
SZ399931 中證可選 4123.87
SZ399932 中證消費 5831.91
SZ399933 中證醫葯 5459.6
SZ399934 中證金融 4837.56
SZ399935 中證信息 2219.67
SZ399936 中證電信 --
SZ399937 中證公用 --
SZ399938 中證民企 --
SZ399939 民企200 --
SZ399940 財富大盤 --
SZ399941 新能源 --
SZ399942 內地消費 --
SZ399943 內地基建 --
SZ399944 內地資源 --
SZ399945 內地運輸 --
SZ399946 內地金融 --
SZ399947 內地銀行 --
SZ399948 內地地產 --
SZ399949 內地農業 --
SZ399950 300基建 --
SZ399951 300銀行 --
SZ399952 300地產 --
SZ3C0001 權證成交 1
SZ3C0002 領先指標 --
SZ3C0003 創業成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