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利豐集團的公司歷史
創建於1906年的香港利豐有限公司是香港具有悠久歷史的出口貿易商號,同時也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出口商之一,其業務分布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 利豐於1906年創立,初時只從事瓷器及絲綢生意;一年之後,增添了其它的貨品,包括竹器、藤器、玉石、象牙及其它手工藝品,包括煙花爆竹類別。
1937年12月28日,利豐(1937)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創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豐暫停貿易業務。1943年,隨著創辦人馮柏燎先生去世後,業務移交給馮氏家族第二代。之後,向來不參與業務管理的合夥人李道明先生宣布退休,將所擁有的利豐股權全部賣給馮氏家族。目前由哈佛馮家兩兄弟WilliamFung ,Victor Fung和CEOBruce Rockowitz管理。
截止到2012年,集團旗下有利亞﹝零售﹞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08052) 、利和集團(股票代號:02387)、利邦時裝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00891)、利越時裝有限公司、利豐貿易有限公司(股票代號:00494)。
利亞(零售)連鎖,業務包括大家所熟悉的:OK便利店、玩具〝反〞斗城和聖安娜餅屋;范圍包括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其它市場逾600多家店
利和集團,IDS以專業物流服務為根基,為客戶提供經銷,物流,製造服務領域內的一系列服務項目。業務網路覆蓋大中華區,東盟,美國及英國,經營著90多個經銷中心,在中國設有18個經銷公司,10,000家現代經銷門店。
利邦(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為大中華區其中一家大型男士服裝零售集團。現在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澳門收購經營11個包括Cerruti 1881,Gieves & Hawkes,Kent & curwen和D』urban 等中檔到高檔的男士服裝品牌,全國有超過350間門店設於各一線城市之高級商場及百貨公司。
利越(上海)服裝商貿有限公司隸屬於Branded Lifestyle,負責中國大陸地區LEO里奧(義大利)、GIBO捷寶(義大利)、UFFIZI古傑師(義大利)、OVVIO奧維路(義大利)、Roots綠適(加拿大,全球服裝排名第四)品牌銷售業務
利豐(貿易)1995年收購了英之傑采購服務,1999年收購太古貿易有限公司(Swire & Maclain) 和金巴莉有限公司(Camberley),2000年和2002年分別收購香港采購出口集團Colby Group及Janco Oversea Limited,大大擴張了在美國及歐洲的顧客群,自2008年經濟危機起一直到現在,收購多家歐、美、印、非等地區的時尚品牌,如英國品牌Visage,僅2011年上半年6個月就完成26個品牌的收購。
2004年利豐與Levi Strauss & Co.簽訂特許經營協議
2005年利豐伙拍Daymon Worldwide為全球供應私有品牌和特許品牌
2006年收購Rossetti手袋業務及Oxford Womenswear Group 強化美國批發業務
2007年收購Tommy Hilfiher全球采購業務,收購CGroup、Peter Black International LTD、Regetta USA LLC和American Marketing Enterprice
2008年收購Kent&Curwen全球特許經營權,收購Van Zeeland,Inc和Miles Fashion Group
2009年收購加拿大休閑品牌Roots ,收購Wear Me Appearl,LLC。與Hudson's Bay、Wolverine Worldwide Inc、Talbots、Liz Claiborne達成了采購協議
2010年收購Oxford apparel Visage Group LTD
2011年一月收購土耳其Modium、美國女性時尚Beyond Proctions,三月收購貿易公司Celissa 、玩具公司Techno Source USA, Inc.、卡通品牌產品TVMania和法國著名時裝一線品牌Cerruti 1881,五月收購Loyaltex Apparel Ltd.、女裝Hampshire Designers和英國彩妝Collection 2000,六月收購家私貿易Exim Designs Co., Ltd.,七月收購家庭旅行產業Union Rich USA, LLC和設計公司Lloyd Textile Fashion Company Limited,八月收購童裝Fishman & Tobin和Crimzon Rose,九月收購家私貿易True Innovations, LLC、日用品企業Midway Enterprises和Wonderful World。十二月與USPA – U.S. Polo Association簽署授權協議。 起源於廣州的華資貿易 (1906 - 1949)
利豐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出口貿易商號之一。
於1906年,馮柏燎先生和李道明先生在廣州創立了利豐貿易公司;是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貿易出口商。
初時,利豐只從事瓷器及絲綢生意。
在早期的對外貿易,中國南方內河港因水深不足不能行駛遠洋船,反之香港港口水深岸闊,占盡地利。因此,在香港成立分公司的責任,落在馮柏燎先生的三子馮漢柱先生身上。
1937年12月28日,利豐(1937)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創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豐暫停貿易業務。1943年,隨著創辦人馮柏燎先生去世後。業務移交給馮氏家族第二代。之後,向來不參與業務管理的合夥人李道明先生宣布退休,將所擁有的利豐股權全部賣給馮氏家族。 植根香港的出口貿易商 (1949 - 1979)
馮漢柱先生將利豐業務帶領到一個新時代。1949 年以後,難民潮湧入香港,勞動人口突然增加,有助香港發展成為以製造生產主導的勞工密集市場經濟,利豐最初的出口產品類別包括服裝、玩具、電子及塑料花。塑料、煙花及紡織品這罕見的組合,讓利豐成為香港以現金計算的最大出口商之一。
在1970年代初,馮氏家族第三代傳人,馮國經先生和馮國綸先生自美國留學回港,加入利豐家族業務。兄弟兩人隨即與父親合力策劃公司的業務架構重組,實施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經營策略,首次以專業管理方式,統籌利豐業務。
1973年,利豐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正式成為香港上市公司,招股時獲超額認購113倍。這驚人記錄一直保持了14年。 建立區域業務網路(1979 - 1995)
於1979年,隨著中國採取開放政策,香港製造商北上,將工廠先後逐漸調遷往南中國。其它發展較為落後的亞洲國家亦都急起直追,加速工業化的步履,提供更多貨品供應的選擇,利豐占盡先機,很快便掌握了這些新辟的采購資源。
在這幾年間,利豐在建立區域性采購業務網路投入巨大資源,成為服務環球客戶的穩健基礎。
利豐﹝零售﹞ 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 年,為利豐﹝1973﹞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零售連鎖業務包括:OK便利店及玩具〝反〞斗城;范圍包括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其它市場。
在1989年,為重整家族股權架構及專注核心業務發展,利豐有限公司進行私有化,由管理層收購全部股權,將公司業務集中在兩個主要范疇,出口貿易及零售。
於1992年,利豐出口貿易業務以「利豐有限公司」名稱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變成為跨國集團 (自1995年起)
在1995年,利豐有限公司收購了當時在香港之最大競爭對手 ─ 英之傑采購服務﹝亦名「天祥」﹞。這項收購使利豐的規模擴大了一倍,而且得以進一步拓展在歐洲的客戶群,與已具規模的美國業務相輔相成。
與此同時,利豐也將采購網路擴展至東南亞以外,包括印度次大陸、加勒比海及地中海一帶。這些地區已成為北美及歐洲市場的高效率生產基地。
在1999年12月,利豐收購了太古集團旗下的太古貿易有限公司(Swire & Maclain) 和金巴莉有限公司(Camberley) ﹝利豐當時的兩個最大競爭對手﹞大大擴張了在美國及歐洲的顧客群。之後在2000年和2002年分別收購香港采購出口集團Colby Group及Janco Oversea Limited,為集團引進更多人才及客路。
利豐在1999年,透過私營的利和經銷集團引入多元化的經銷業務,通過收購英之傑集團的亞太區品牌推廣業務,得以為跨國客戶提供一站式經銷服務,包括三大核心業務:生產製造,市務推廣及物流配送,在亞洲區為業務夥伴提供全面性綜合分銷服務,核心業務覆蓋三個范疇:營銷、物流及製造。
經過100年及三代管理層的刻意經營,利豐集團已經演變成為國際性大型跨國商貿集團;經營出口貿易、零售和經銷批發三大核心業務。 利豐集團在中國從事出口貿易歷史悠久,隨著近年來中國在製造、分銷和零售方面都採取對外開放政策,中國大陸經濟增長強勁,消費力突飛猛進,放眼未來, 中國大陸對利豐來說不僅是采購中心,而且還是一個有待發展的龐大消費市場。
由於國內市場跟全球經濟日漸接軌,中國大陸不但將成為全球的主要製造生產基地,還將很快成為最龐大的消費市場。利豐將盡量配合中國大陸日益增長的消費市場,突飛猛進的製造業水準及與時並進的物流基建設施,充份利用供應鏈管理的優勢,溶入集團現有的環球供應鏈網路。
在可預見將來,中國大陸出口貿易的擴展和國內消費市場潛力將為利豐集團提供史無前例的無限商機;覆蓋出口貿易、經銷和零售三大業務范圍。
⑵ 利豐集團理財靠譜嗎
我個人覺得,利豐集團是香港的,還是山東的那個啊。像他們這類集團作為普通人,要買股票還是其他都不容易買到的。還是選擇些上市時間長的基金更好點。收益沒有那麼高,但風險也小啊。賺錢都高興,賠了,可不好過啊,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賠得起啊。
⑶ 農業銀行匯利豐理財產品怎麼樣
可以通過農行門戶網站首頁頂部導航欄「個人服務-投資理財」菜單,進入理財e站頻道,篩選搜索匯利豐理財產品信息。
⑷ 新疆利豐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新疆利豐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為獨山子天利高科技開發公司,是原獨山子石化總廠天利實業總公司下屬的一家計算機專業公司,1998年9月經過企業改制組建成高科技民營企業。公司堅持「專注、創新、拼搏、學習」的經營理念,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擁有近百名員工,公司下設運營中心、IT運維部、工程技術部、大客戶業務部、財務部、行政及人力資源部等多個部門。公司連續3年銷售產值超億元,現已形成以IT信息系統集成、軟體開發、IT產品代理、運維服務、互聯網經營為一體的高科技信息化企業,並在克拉瑪依、烏魯木齊、北京擁有銷售網點。
「每一天、每一年我們都在進步」,面對日新月異的IT經濟大潮,利豐人每天都以嶄新的面孔迎接挑戰。堅持 「以信譽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的宗旨一如既往地發揚不懈進取的敬業精神,服務於廣大客戶。
利豐,為您提供沒有天花板的舞台!
法定代表人:張宇暉
成立日期:1998-09-03
注冊資本:2147.5998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650202710758326H
經營狀態:開業
所屬行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人員規模:100-499人
企業地址: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大慶東路8號
經營范圍: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電子與智能化工程、安防工程;機械設備及電子產品、家用電器銷售;計算機和辦公設備維修;房屋租賃;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業務。
⑸ 證劵投資學結業作業: 關於XXX股票的分析
涉足飛信以外的自主互聯網業務。神州泰岳分析
積極布局飛信以外市場:1、雖然目前飛信業務對公司的收入貢獻仍然接近60%,但是整體上已經呈現出佔比下降的趨勢。這主要是公司自上市以來,積極布局飛信以外的市場。如參股大連華信,收購北京友聯創新系統集成公司,收購物聯網領域的奇點新源,收購網路優化的寧波普天,設立香港子公司進行海外市場開拓。2、此前的這一系列收購基本圍繞電信運維管理業務的技術和市場展開,而本次計劃投資的項目則有向互聯網領域拓展的更加深遠的意義。神州泰岳是一家優秀的電信行業軟體公司,同時經過多年飛信開發、運營、推廣的錘煉,公司也具備互聯網企業的能力。而本次投資的項目則是公司在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的重要嘗試,有助於公司將自身的互聯網企業能力轉化為未來的實際盈利能力。3、在飛信業務未來可能以固定人員維護單價為主要結算方式的情形下,公司布局的物聯網、網路優化以及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有望成為公司未來的主要增長點。
合資公司參與面向餐飲的電子商務平台的優勢:1、該合資公司由神州泰岳、奇點新源、中利豐和中秀明天共同出資設立。奇點新源的物聯網射頻識別、無線自組網路、紅外感應、移動定位、互聯網融合、數據處理、數據交換、語音處理等相關核心技術儲備,對於新公司物流體系建設、餐飲企業信息流的有效傳輸有著較好的積累;中利豐與大型的糧油企業和知名餐飲企業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中秀明天在務工市場信息服務與培訓業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這些合作夥伴都有助於公司在面向餐飲的電子商務領域取得競爭優勢。2、神州泰岳自身具備優秀的互聯網平台開發、運營和推廣能力。雖然神州泰岳不能使用飛信的任何資源發展自己的互聯網業務,但是長期運營飛信給公司帶來的渠道能力、營銷能力、產品設計能力,是公司的寶貴財富。神州泰岳有望在新的互聯網業務上,發揮這些能力的杠桿效應,取得快速的進展。
互聯網業務用戶量比盈利重要:互聯網業務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期,因此預計未來兩年合資公司對神州泰岳的利潤貢獻並不高,預計二年後產生明顯的業績貢獻。但是互聯網的業務模式本就是用戶數量和用戶粘性高於當前盈利狀況。因此雖然我們暫不調整盈利預測,但是仍看好公司進軍電子商務領域的前景。
投資建議
在考慮飛信續約後結算方式的悲觀情形,我們預測公司 2011-2013 年EPS 為1.08 元、1.30 元和1.55 元。重申其「買入」評級,維持32.50 元的目標價。
⑹ 上海利豐證券投資公司是不是騙人的
這是一個典型的騙子公司,流程為交會費、簽貌似嚴禁的合同、推薦股票讓你賺點錢消除你的戒心、在以驗資為由把你的空倉資金全部騙走、最後電話關機網址更換,受騙的你欲哭無淚。炒股一定要靠自己!
⑺ 股票是怎麼止損的
你好,止損降低風險的關鍵。請牢記以下兩點:
(1)必須設定止損點
永遠不要沒有設定止損就開始一筆交易。沒有隻賺不賠的股票,投資股市要時刻提高風險意識。最起碼的風險意識就是買入前確定自己可以賠多少——設定止損點。
(2)堅持預設的止損點
能夠嚴格自律地做到這一點的投資者很少。因為在止損點賣出股票就是要坦白地承認自己錯了,而大多數散戶對持有的股票往往過於自信,面對判斷失誤,依然心存僥幸。
2.選擇割肉賣出的8個要素
止損的最終目的是保存實力,提高資金利用率,避免小錯鑄成大錯甚至導致全軍覆沒。沒有止損意識就等於沒有正視錯誤的勇氣,也就失去了探索成功之途的可能。止損是股市交易中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但又要靈活掌握。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被套後,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必須在賣還是留之間做出選擇,這時投資者可根據以下8個要素來考慮:
第一,資金管理的硬性規定,即交易損失總金額不能大到持有本金的某個百分比(比如10%至20%)以及每筆交易所允許的最大損失額度。這是投資者必須要考慮和遵循而與市場狀況無關的最基本因素,也是設定止損的基本標准和最後底線。
第二,根據投資者購買該股票時事先計劃的風險與回報的比例所設定的止損點來判斷。
第三,迅速判斷該股票的買入行為是投機性買入還是投資性買入。如果是投資性買入,只要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壞,可以不必關心股價一時的漲跌起伏而繼續持有。
第四,迅速判斷該股票的買入操作是屬於抄底型買入還是追漲型買入。如果是追漲型的買入,一旦發現判斷失誤,要果斷地止損。
第五,迅速判斷這次買進是屬於短線操作還是中長線操作;認清自己是屬於穩健型投資者,還是屬於激進型投資者。做短線最大的失敗不是一時盈虧多少,而是因為一點失誤就把短線做成中線,甚至做成長線。不會止損的人是不適合短線操作的。
第六,迅速判斷買入時大盤指數是否處於較高位置。大盤指數較高時,特別是市場中獲利盤較多時要考慮止損。
第七,迅速判斷個股的後市下跌空間大小。下跌空間大的要堅決止損。
第八,分清主力是在洗盤還是在出貨,如果是主力出貨,要堅決止損。
3.定額止損法
定額止損法是指將虧損額設置為一個固定的比例,一旦虧損大於該比例就及時買出。它一般適用於兩類投資者:一是剛入市的投資者;二是風險較大市場中的投資者。定額止損的強製作用比較明顯,投資者無需過分依賴對行情的判斷。
止損比例的設定是定額止損的關鍵,通常由兩個因素確定:一是投資者能夠承受的最大虧損。這一比例與投資者心態、經濟承受能力、盈利預期有關。二是股價的隨機波動。這是指在沒有外界因素影響時,股價自然波動的幅度。定額止損比例的設定是在這兩個因素里尋找一個平衡點,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投資者應根據經驗來設定這個比例。一旦止損比例設定,投資者可以避免被無謂的市場波動震出局。
4.技術止損法
技術止損法是將止損設置與技術分析相結合,剔除市場隨機波動後,在關鍵技術位設定止損位,從而避免虧損進一步擴大。這一方法要求投資者有較強的技術分析能力和自製力。實戰中設定技術止損可參考以下幾點:①股價跌破前一個交易日的中間價;②股價跌破前一個交易日的最低價;③股價跌破5日成本均線(反映市場平均持股成本的一種技術指標,代碼CYC);④股價跌破上升趨勢線;⑤股價跌破前期橫向整理的支撐位;⑥股價跌破前期震盪收斂形成的底部支撐價位。
5.無條件止損法
無條件止損是指不計成本,奪路而逃的止損。當市場的基本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時,投資者應摒棄任何幻想,不計成本地拋出,以求保存實力,擇機再戰。
6.趨勢形態止損法
這種方法是隨時分析股價運行形態,一旦發現股價出現破位形態,則堅決止損。具體形態包括:①股價跌穿上升趨勢線或下降支撐線;②股價跌破頂部附近的最低價位;③股價跌穿上升通道的下軌;④股價跌穿上漲過程中形成的跳空缺口(即開盤價超過上一日最高價的空間)。
7.止平法
止平法指的是絕不讓自己已經贏利的股票變成被套的股票,而是當股價滑落到保本價時堅決賣出的一種操作技巧。這種方法與止損或止盈的不同之處在於,股民把自己的保本價設置為堅決賣出價。這是一種可以有效防止手中所持有的股票由盈轉虧,避免被套的投資止損技巧。
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