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中股票、現金和房地產走勢
20世紀全球有兩次規模最大的金融風暴。第一次是起源於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帶來的股票市場大崩盤;第二次發生在1973年到1974年間世界石油危機和隨後的股票市場的空頭走勢。和第一次金融風暴相比,第二次並非因單日股票市場崩跌造成,其對美國家庭財富的負面影響也沒有第一次那麼全面而深刻,所以不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日子的人都有相同的慘痛回憶。但是,對於金融專業人士來說,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那次金融風暴的影響絕對不會亞於第一次,因為它是一次慢性的摧殘過程,投資虧損面的擴大似乎永遠沒有停止。股票市場價格整體下跌超過60%,就連保守的公債投資人的財富也大幅蒸發;利率水平和通貨膨脹漲幅飆高到兩位數;油價高居不下;房屋分期貸款價格高得連中產階級都無法承受,而當時的股票市場行情壞到了甚至連基金經理人也開始懷疑自身的投資策略是否出了問題。這直接導致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的誕生,成為現代投資理財的理論奠基過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所以,回顧現代投資理論的發展過程,可以清楚地區分出兩種主要的理論流派,至於這兩派理論到底誰優誰劣,至今還在爭論不休,彼此的支持者雖然都傾心研究何者才是最佳投資方法,但最後的結論仍大不相同。我們並不想介入這樣的爭論之中,而是從巴菲特投資理論和一般投資人的投資理論這樣兩個方面來論述。
『貳』 怎麼分析第二天股票漲跌
有幾點可以參考:
一、有沒有重大消息,重大利好--高開;重大利空--低開。
二、頭一天是漲跌停板。通常第二天會延續趨勢,漲停--高開,跌停--低開(80%以上是,並非絕對)
三、看尾盤走勢,最後30分鍾穩步攀升,主力有計劃要推高股價,第二天常高開,但是如果是最後幾分鍾的急拉,有可能是騙線,第二天有可能會低開; 反之亦然。
看成交量:如果今天能量很大比如是昨天的3倍以上,大幅度收陽(沒有漲停),但不能有明顯的上影線,那麼第二天高開的概率將是相當大的。如果上影線在末期形成而且很長,那麼低開的可能比較大,如果低開更應該著手介入。
今天的量比開盤較低,到只到收盤時量比總體看是逐步增大趨勢的話,第二天低開的概率極底,高開的可能也很大,如果開盤量比較大,但能量不能持續,到收盤時候也沒能重新放量的話,注意明日低開。
尾盤突然爆量拉高,那要看拉高的成交情況,如果成交扎實,一般第二日不會低開,但如果是急速拉高,成交不扎實,那麼很可能是誘多……
這里只是簡單的敘述並沒有包含很多較復雜的情況。炒股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好一定的經驗和技巧,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新手在把握不準的情況下不防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去跟著裡面的牛人去操作,這樣要穩妥得多,希望可以幫助到你,祝投資愉快!
『叄』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3)第一聯邦金融股票走勢分析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肆』 如何分析股票未來一周的走勢
1:察看、回顧時點前3--6個月的走勢,通過成交量分析個股和大盤的資金流入的規模,確定個股和大盤是處在上升期還是下降期。
2:通過k線組合分析個股和大盤的運行區間,調整均線設置,通過分析日k線和多條均線的位置關系判斷時點處於的行情發展位置。
3:判斷行情今後的發展方向並進行相應的倉位布局
『伍』 美國金融風暴導致全球股市大跌,您認為美國這次救市是否會成功
會失敗,因為美國救市資金在負債面前是小數字,杯水車薪. 熊市繼續著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機構出貨股評的鼓雜訊在熊掌下一片狼跡,所謂的反轉不過是機構再次給個人投資者編織的一幅美麗的夢而已,既然是編織的,當機構出貨目的真正實現後,夢就該醒了.我反復提醒的大跌還是來了,該來的還是要來這是客觀現實,一切固執的看多者反復的抄底行動帶來的只是機構的反復出貨熊市時間延長而已,機構的倉位越低,未來的走勢可能越不好看,這次印花稅行情機構出貨接近千億,散戶被套資金也是近1500億,血的教訓再次放在投資者面前,在導致大跌的大小非沒解決前憑主觀願望希望迎來反轉行情本來就是個不顧現實的夢,機構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選擇逃命的時候,個人投資者憑什麼去迎接反轉行情?現在大盤破位後呈現加速向下的趨勢,我在印花稅行情發動之初就一直在提醒要破1800反彈結束時逢高減倉或者出局,反彈減倉是熊市必須要執行的鐵律,今天1800瞬間就完蛋了(大小非還不解決,下個目標暫時是1500了,信不信是各位的事了),連個象樣的反抽都沒有,大跌就在預期中來到,那些一直喊散戶持倉不賣或者抄底的股評現在應該偷笑了吧,他們和機構的目的達到了,這次印花稅行情籌碼順利實現的轉移,機構籌碼轉移到個人投資者手裡了,之前有人曾經長期攻擊我罵我憑什麼一直看空股市誤導散戶賣出股票(我自認為曾經幫助很多人在4000點以上的高位跑掉了沒害他們,問心無愧,我只是在盡努力提醒股友風險而已,在反彈面前至少要有人保持清醒能夠提醒風險,就當我是苦葯吧不好吃),我不是憑的主觀意願,而是客觀存在的資金面崩潰狀態的現實來分析股市的,資金面、信心面長期處於崩潰狀態,政府全出些擦邊球政策忽悠個人投資者,當然不管是機構、股評還是媒體政府都大勢噴多,把一些垃圾政策說成實質性的政策,把散戶活活的吸進去當機構和大小非的靶子,政府用意多想想吧?真的是愛護個人投資者嗎?如果攻擊我的人有時間到處下些文章來攻擊我不如多想想怎麼多幫幾個散戶朋友分析下怎麼躲過大盤熊市的危機吧,已經被套的至少要幫他們減少傷害,而不是把時間放在怎麼攻擊我上,放在怎麼讓散戶違背客觀熊市的現實去抄底被套,都是散戶錢來得不容易。請多為股友們想想把,我在這里就先謝謝你們了。 在機構給散戶描繪美好未來時讓散戶去抄底時,機構在干嗎? 機構機構這么看好後市干嗎在鼓勵散戶大膽抄底的同時自己卻瘋狂減倉!之前一波波的拉高出貨再配合一個個新的利好謠傳(我反復給中小投資者提過,國家真的要出政策的時候是偷襲不是提前讓社會知道,有哪次不是這樣?回憶下吧!也就是說謠言可能和前期謠傳了利好一樣說不準全都是機構造出來配合出貨的而謠言的結果都這只有一個)7、8月份利好滿天飛了2個月都沒出來可能還記憶憂新吧謠言利好的時候可能就沒利好,當利好謠言破滅消失市場跌出恐慌來了沒人相信利好了,可能利好才會出來,永遠站在大多數瘋狂投資者的對面可能也是理智之舉!在大多數人瘋狂失去理智和判斷力的時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沒有壞處。稍微理智清醒的基金經理很清楚現在世面上的所謂利好都是可有可無的,不影響大局的所以出利好就是堅決減倉,不過他們做得絕的是把不影響大局的利好做得像實質性利好給了個人投資者太多希望。 大盤曾經在10月13日誘多,14日就破位了,之前破位後大盤已經連續在5日線下小幅度震盪走低了8個交易日了,請注意這種走法,在之前反復上演超過5次,已經成了熊市的典型走法了,如果連續很多個交易日被5日線壓制震盪走低,一旦無法選擇突破向上突5日線\10日線,那投資者還會在信心崩潰的情況下迎來再次大跌(這是我昨天說的),而不是很多股評所說的離底不遠大膽建倉或者不會大跌了。如果機構繼續維持減倉態勢,我不認為有機會迎來中級行情,大行情是機構做出來的不是散戶,關注後市的機構動作吧! 可交換債:穩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換債券與可轉換債券一樣,也具備贖回、回售的條款,以及向下修正轉換價的可能性。可交換債業務的推出,讓「大小非」股東多了一種市值管理、債務融資的工具。對投資者而言,則多了一種新的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從發行股東角度看,在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換期可以溢價出售,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可以獲得當前融資,解決迫在眉睫的資金困境。從投資者角度看,如果市場轉好上漲,投資者擁有的換股期權將轉化為實利,從而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但是該政策都是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作用,也就是市場逐步企穩轉好的前提下價格將比目前市場價高出20%至30%,但是現在是牛市嗎?誰願意去在下跌市中賭股市將長期上漲??又讓散戶去消化嗎?而且該政策還存在很多不好解決的問題,大規模發行也面臨一些障礙。一方面,換股價格難以確定;另一方面,大規模發行可能會影響到大股東的控股權,大股東會願意嗎? 對於「小非」而言,可交換債的發行門檻稍顯嚴格。證監會要求發行可交換債的股東最近一期末的凈資產額不少於3億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潤不少於公司債券一年的利息。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為發行主體。 既然小非不具備資格,大非又會因為股權受損,大非會主動伸脖子挨宰嗎?那該政策真的能夠解決大小非問題嗎?文字游戲是政府最喜歡玩的,其實把字眼看清楚了什麼也不是。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次貸危機涉及的負債額超過3萬億美圓,後續陸續有企業破產累加負債值無法避免)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9月「大非」減持數量為1.47億股,小非」9月的解禁數量為1.58億元,但減持數量卻高達3.05億股,說明此前解禁未賣出的「大小非」紛紛選擇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機.對比這幾個月的股市走勢,能清晰得出一個規律:行情好,走勢穩,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則減持少。 如果導致這次熊市的大小非問題真的如國家通過新華社評論所暗示的讓時間來解決,那解禁高峰期後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調整到位.主力出貨的行情沒底.底是機構大規模建倉抄出來的不是散戶建議穩健對安全要求較高的投資者不介入,持幣為主輕倉觀望. 導致大跌的大小非問題直接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而在這個長期趨勢中資金面被空方占據,行情自然是長期震盪走低.這就是股票為什麼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麻煩採納,謝謝!
『陸』 隨便找一個股票分析,如分析上證指數,大致分析下它一直以來的走向,再找最近的動態分析一下,十多頁就好
從歷史漲跌看大盤:
回顧21年,才能看清來龍,才能摸准去脈;才能在牛市中獲得更大的收益。根據對21年的股市漲跌分段回顧,總體來看,21年來股市經歷了8段大漲,8段大跌。
統計顯示,這21年裡,大漲的平均周期為44.8周,最後一段大漲也就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上證指數從1664點漲至3478點,漲幅達109%,上漲周期為40周,隨後就出現了下跌整理至今。
目前上證指數仍處於對之前的上漲的整理過程中,我們對歷年上證指數的整理周期也進行過數據統計,整理期一般為60-70周,目前這段整理已經持續了44周,從時間調整上來看也遠遠沒有達到,所以我們認為上證指數目前仍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整理調整時期。
從上證指數周K線圖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指數大的形態是一個三角形,根據目前的形態我們估算,這個三角形的完成還需15-20周左右的時間,形態的時間和整理周期的時間基本吻合。由此,我們認為,上證指數仍會整理15-20周左右的時間,隨後會出現一波較大的上漲波段。
8 段上漲統計數據
時間 區間 上漲區間 上漲點數 上漲幅度 上漲持續時間 周平均上漲點數
第一輪暴漲 1990 年12 月-1992 年5 月 100-1429 1329 1329% 72.8 周 18.25
第二輪暴漲 1992 年11 月-1993 年2 月 393-1558 1165 296% 17 周 68.53
第三輪暴漲 1994 年7 月-1994 年 9 月 333-1052 719 215% 12.8 周 56.17
第四輪暴漲 1996 年1 月-1997 年 5 月 512-1258 746 143% 68.6 周 10.87
第五輪暴漲 1999 年5 月-1999 年 6 月 1059-1756 697 65.70% 6 周 116.17
第六輪暴漲 2000 年1 月-2001 年 6 月 1341-2245 904 67% 72.8 周 12.42
第七輪暴漲 2005 年6 月-2007 年 10 月 998-6124 5126 513.60% 68.6 周 74.72
第八輪暴漲 2008 年10 月-2009 年8 月 1664-3478 1814 109% 40 周 45.35
平均值 1562.5 44.8 周
8 段下跌統計數據
時間 區間 下跌區間 下跌點數 下跌幅度 下跌持續時間 周平均下跌點數
第一輪暴跌 1992 年 5 月-1992 年 11 月 1429-400 1029 72% 25.7 周 40.04
第二輪暴跌 1993 年 2 月-1994 年 7 月 1553-325 1228 79% 72.9 周 16.84
第三輪暴跌 1994 年 9 月-1996 年 1 月 1053-512 541 51% 68.6 周 7.89
第四輪暴跌 1997 年 5 月-1999 年 5 月 1510-1047 463 30% 104.3 周 4.44
第五輪暴跌 1999 年 6 月-2000 年 1 月 1756-1361 395 22% 30 周 13.17
第六輪暴跌 2001 年 6 月-2005 年 6 月 2245-998 1247 55% 208.6 周 5.98
第七輪暴跌 2007 年 10 月-2008 年10 月 6124-1664 4460 73% 52.1 周 85.6
第八輪暴跌 2009 年 8 月-2010 年 7 月 3478-2319 1159 33.30% 47 周 24.66
平均值 1315.25 76.15 周
----------------------------
華山論劍:反轉時機或在6月 迴避兩大風險
3000點附近A股屢遭「定點停車」,近期大盤的連續調整更令投資者揪心。5月大盤會不會否極泰來?大小盤風格轉換能否繼續?哪些股票已進入投資區間。本期邀請匯豐環球投資管理股票投資董事陳淑敏、平安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王韌和世紀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萬文宇三位嘉賓,共同探討這些熱點問題。
銀行股攻守兼備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第一年,中國經濟正在從外需拉動朝內需拉動轉型。在房地產調控和緊縮政策作用下,PMI已經出現一定回落,但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全年GDP增速可達9%至9.5%,下半年不會出現所謂的「硬著陸」。
通脹方面,CPI走勢通常比貨幣供應增速走勢滯後6-9個月,由於國內貨幣供應量增速已在去年年底見頂,相信國內CPI漲幅將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見頂,全年通脹水平可能會維持在4%-4﹒5%,相對9%-9.5%的GDP增速來說,其實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並非不能接受。因此,我們預計調控政策將集中於上半年,政策出現超調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國股市的估值已經低於過去十年的中位數,處於比較有吸引力的水平,尤其是銀行股板塊,估值已經非常誘人。但近期市場仍然處於低迷,對於不少股票來說,其實已經出現了買點。
從行業看,十分看好銀行股,因為目前國內銀行股的業績仍處於高增長期,但估值卻十分便宜,市盈率僅六七倍。在政策緊縮期內,國內流動性偏緊,銀行對於貸款的議價能力較強,銀行業的息差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有利於業績增長。而如果緊縮政策放鬆,流動性又會出現寬裕,市場整體的估值也會隨之上升,推動銀行股上漲。可以說,銀行股是攻守兼備的品種。盡管一季度銀行股已經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但目前仍被低估,仍然值得買入。
除銀行外,我們也看好水泥行業。今年全國計劃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是1000萬套,這將大大拉動水泥需求,而在政府始終限制水泥行業產能增長的背景下,國內水泥價格將保持高位,令水泥股受惠。
在消費類股票方面,我們十分看好高端品牌以及在二三線城市有良好分銷渠道和滲透力的品牌,主要是因為未來幾年二三線城市將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主力,二三線城市消費的增長將會明顯快過一線城市。我們比較不看好食品飲料和項目集中在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公司,因為成本上漲和貨幣政策緊縮給它們帶來的壓力最大。
市場重拾升勢需待六月
近期市場大幅下跌,調整態勢明顯。表面看,市場調整主要來自一系列政策傳聞和事件沖擊。但從實質看,資金面短期逆轉和基本面階段性擔憂是調整主因。
從流動性角度看,4月底和5月底各有一次財政存款積累,規模為單次3000-4000億元,效果相當於上調兩次存款准備金。受全年信貸投放節奏和銀行監管政策趨嚴影響,2季度前半段信貸控制依然偏緊,歐美貨幣緊縮預期又減緩外部資金流入速度。從基本面看,4月PMI指數下滑預示二季度經濟可能出現「旺季不旺」局面。
5月市場何去何從?市場驅動力來自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三個層面。目前的情況是:雖有調控慣性,但政策「由緊及穩」趨勢明顯;二季度經濟基本面略有下滑,但幅度應屬可控;這兩者對短期市場趨勢性影響有限。關鍵因素在於市場資金面變化,二季度資金面將呈「U」型變化,受財政繳款、政府流動性投放偏緊、外部資金流入波動等因素影響,二季度中間段市場資金面壓力最大,也是指數最難熬的階段,市場可能繼續偏弱,並在2800-2900點價值底附近尋求支撐,等待6月基本面企穩、政策預期改善、資金面重回寬裕後再重拾升勢。
短期來看,市場或有技術性反彈,但再次趨勢性上行的時機至少需等到6月,原因在於調控並未終結,調控頻率需到二季度末才有望出現明顯下降,進而明確政策「由緊及穩」的趨勢;經濟基本面的階段性下滑目前僅是開始,現有庫存的有效消化和新增需求的重新顯現均需等到二季度末;市場資金面仍在二季度「U」型變化中最難熬的階段,下一公開市場到期高峰、其他領域投資資金轉移和外部資金推力再次上升所驅動的反轉時機在6-7月。
近期中小市值個股跌幅巨大,但系統性買入的時機仍未到來。去年底以來,推動周期股和成長股估值差擴大的因素已趨弱化,這是周期股修復和成長股調整的中長期動因。短期看,創業板指33倍的估值依然偏高,且還存在未來盈利預測下調可能。中小板指估值則已回落到25倍以下,因此即使要抓反彈,重點也應是流動性較好、估值相對合理的中小板個股,創業板個股則應繼續堅持「反彈減倉」策略。
因此,當前投資應迴避兩個潛在風險:一是中上游生產性板塊的短期壓力;二是高估值的成長性股票。二季度繼續推薦「金融+消費」組合,前者受低估值和政策拐點顯現的雙重支撐;後者受成長性、市場環境、政策題材的三重催化。即使面臨短期補跌風險,其在二季度市場的「U」變化中獲取超額收益仍是確定性事件。推薦行業為保險、銀行、零售、白酒、白色家電、地產。
二季度或現全年最佳買點
近期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放緩、PMI環比回落、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低於預期,使市場對經濟增速放緩、企業盈利增速下滑產生擔憂,在A股市場上則表現為價值中樞下移。
我們對全年國內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仍有信心,但在物價水平仍高於全年調控目標、經濟增速呈現放緩跡象的背景下,國內宏觀調控的難度將有所加大,後續政策的出台將更多地關注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繼4月加息後,觀察5月、6月貨幣政策實施效果更為重要,這將成為下半年政策確定的主要依據。
從貨幣供應量來看,根據對M1及M1-M2差值變化的分析,我們認為自去年4月以來市場開始對貨幣增速的放緩逐漸有所反應,到年初M1-M2出現逆差,2月有所收斂,3月略有擴大,後期如該逆差值進一步擴大,市場短期內難以形成轉折性拐點,而該逆差值由底部回升時可密切關注市場的拐點性機會。由於市場的拐點往往較差值拐點提前出現,因此不排除二季度出現全年最佳買點的可能,我們認為市場將會在二季度尋找這一積極信號。
展望5月,在市場短期對以上因素有所消化、本月到期流動性低於4月的情況下,我們對5月行情並不過分悲觀,但值得關注的是6月CPI翹尾因素較高、到期流動性較大,不排除屆時央行繼續通過價格手段收縮流動性的可能。
投資方面,建議關注以下三方面:一、年報公布後市場風格的變化。若市場擔憂經濟增速放緩,周期性行業的上行動力將有所減弱,而中小盤股在經過前期泥沙俱下的調整後,走勢可能呈現分化,市場整體風格特徵需要在5月進一步觀察;二、人民幣升值。近月人民幣升值有所加速,造紙、航空等受益較為明顯的行業近期表現堅挺,在升值趨勢中以上品種仍可進一步關注;三、對於食品飲料、醫葯生物、新興產業等可在市場回調中進行中長線布局。
『柒』 請大家分析談談金融街這個股票本周走勢將會如何
最近股市總體行情還是不錯的,你可以去股神配資看看,那裡信息挺豐富的!
『捌』 牛市第一輪金融行情臨近尾聲,下一波該漲哪個板塊
馬克.吐溫曾說過,一個人的一生有兩種情況不應該去投機,當他輸不起的時候和當他輸得起的時候。
當小白親戚家以及周圍同事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在詢問股市行情和准備開戶入市、啟動休眠資金的時候,牛市可能確實要慢慢走來了。小白總結時曾經分析牛市啟動給我們留下的時間可能越來越短了,當時分析是不到,現在判斷依然如此,這波牛市很可能是改變很多人家庭財富的大機會(比2015年還要給力)。本文做個預案,對牛市突然啟動的板塊行情做一簡要分析。
大致情況就是這樣,板塊啟動順序往往交替進行,此起彼伏,下注未來,算好賠率做出合理的投資決策就行,不執著,不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