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好,我目前在找美國羅瑞特教育集團股票上市號碼,找到了它的ISIN編碼,請問這個代表什麼呢
http://www.laureate.net 到網站看看吧 我英文不好
❷ 求高手解答這道數學建模問題:投資組合問題,美國某三種股票(A,B,C)12年(1943—1954)的價格(已經包
從分析來看,a股票波動比較小,c股票比b票波動相對落後,b股票沒有明顯回落,c股還會上漲,建議建倉c股
❸ 美國教育有什麼優勢和弊端
美國的教育究竟有那些優勢呢?
首先,對於孩子在美國接受教育來講,可以鍛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在美國,不像在國內一樣,除了學習,自己什麼也不用干,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不用自己洗襪子,不用自己做家務,在美國生活,你要學會自食其力,學會做所有的事情。
另外,在美國可以鍛煉自己學習的能力,在美國的教育環境中,存在個性化的教育,針對孩子的特質,特點進行教育,根據他們的專長進行教育,他們會學習他們所喜歡的內容,對自己專研的事物專研學習。
其次,美國具有完善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這兒的老師基本上是碩士研究生或者博士以上的學歷,從事教育需要經過考試,測評以後才可以擔任老師,優秀的老師培養出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可以吸收到老師很多優良的學習習慣及學習特質。
再者,來到美國的話,可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受到專業的訓練。
美國教育的劣勢
以上,探討的都是美國教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那麼,美國教育就沒有毛病嗎?
當然不是。
美國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過高。
我的美國朋友曾經對我開玩笑說,人生就像在高速路上奔跑,你在美國奔跑,會遇到最大的兩座收費站,一座是稅收,一座是教育。
美國被稱為「萬稅之國」,稅務部門是許多人永遠逃不過的噩夢;
而美國教育的收費之高,也足以讓人咋舌。
❹ 美國有關教育的機構,最好是完整的詳細的介紹!
聯邦教育部(Department of Ecation)成立於1867年,1980年升格為內閣一級的教育部。現任教育部長(Secretary of Ecation)為阿恩·鄧肯(Arne Duncan)。目前,教育部還設有常務副部長(Deputy Secretary)一名,副部長(Under Secretary)一名,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八名。 美國教育部現有4700多雇員,其中大約3600人在首都華盛頓,分布在四個不同的辦公地點。另有1000多人在教育部十個地區辦事處辦公。 教育部全年總經費420億美元,管理200多個項目。教育部的行政運作費用占教育部總經費的1.9%。
全美有多種類型的公、私立大專院校,它們有不同的教學焦點。有些為職業訓練或理工技術為本,另一些則重視人文教育,也有很多是結合上述各類別的學術領域,為綜合型高校。
在美國,「學院」(Colleges)主要有三種。一是指隸屬於大學的本科教育機構(如:哈佛學院 Harvard College 及耶魯學院 Yale College);第二類為只重視本科教育的文理學院;而第三類則為社區學院。在上述學院中,大學本科學院與文理學院的課程主要為四年制,畢業生亦會獲賦予學士學位證明(Bachelor's degree),而社區學院的課程卻主要(但非一定)為兩年制,修讀的學生最終會獲副學士證明(Associate's degree)。這些都是美國主要的本科教育,惟副學士的學歷要比學士的低。[6] 另外在少數情況下,「College」一字亦指大學里的學術學院(如普渡大學的農業學院 College of Agriculture)。
美國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s)主要提供兩年制的課程。它們的學生通常也稱為副學士學生。學生需在校期間有良好成績,方可接駁轉上四年制的大學本科學院或文理學院的課程,多數只需再多花兩三年的時間修畢相關學士課程。其他的學生則會踏入職場。
聖安瑟倫學院,一所位於新英格蘭地區的文理學院。
那些四年制、重視博雅教育(人文思想為本教育)亦不遞屬任何大學的本科教育機構,在美國稱之為「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這些學院以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為主,且亦沒有任何研究院及相關課程(此特點也是它們與研究型大學的最大分別),但會將一部分的資源投放在教育研究項目里。它們的班別規模也相對較小,因此有較高的住宿率及師生比。大多數文理院的課程均由院方教師自己親自教授,而絕少依賴高年級學生等助教。全美文理學院以私立為主,只有一小部分的為公立。
美國的綜合型大學」(Universities)則是泛指那些擁有本科生與研究生學院的研究型高校。不過,因歷史因素,某些美國「大學」仍保留了「學院」一詞作為其名字(如威廉與瑪麗學院);另一些採用了歐洲理工大學辦學模式的美國技術性大學則稱為「Institute」,在中文翻譯上也是「學院」(如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和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剩餘的大多都已經稱之為「大學」。它們除了學士課程,還會提供碩士及博士研究生課程。卡內基高等教育組織分類系統將碩士課程的提供列作「大學」的基本准則。[7] 大學的本科教育與文理院所提供的課程一樣,大致上都停留在文學及理學層面,這是因為美國很多專業學科(如大部分醫學院的課程)均只接受本科畢業生報讀。
不少大學也擁有專業學術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為想從事某專業領域的學生提供各類課程。典型例子包括醫學院、法學院等。美國不少的專業學院課程均只接受學士畢業生報讀,而非高中畢業生(故它們亦被稱之為研究生院 Graate Schools)。在美國,區分大學里的本科生部及這些專業學院的方法為命名方式:前者通常叫 Colleges 而後者則為 Schools,但它們在中文上的稱呼則都是「學院」(Colleges有時亦被譯作「書院」)。再者,美國的大學大多都以「School」來命名其學術學院,而很少採用其他國家的「Faculty」一字。
不過,正如上述曾提及,有一小部分的大學仍將這些學術學院命名為「Colleges」。例子包括前面提及的普渡大學。普渡的農業學院及工程學院均以「Colleges」為名。前者再細分多個部門(「Departments」)而後者卻分拆成不同的小學院(「Schools」),在這情況下,「Colleges」為一所大學術學院而「Schools」卻成為了遞屬於前者的一部分。
除此,某些仿照歐洲書院聯邦制模式的美國大學,也將「Colleges」作為其本科生住宿院的名稱。例子包括現有12所住宿書院(或叫住宿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s)的耶魯大學。
為公立的伯克萊加州大學的中央建築物——薩瑟塔鍾樓。
美國的大學採用權力分散制度。公立大學只遞屬於其所在的州份,該州份的學生所需要繳納的學費也較非本州生的要低。2002年本州生念公立大學的學費平均為每年 $4081 美元,而非本州生則為 $18,273 美元。[8] 除了某些官方學術成員,美國聯邦政府沒有權利直接管治公立大學,但可以給予聯邦補助。[9] 這些大學均為州際學校網路的一員,每個州至少開辦一所公立學校。如加州的公立學校就包括:共有11個校區的加州大學、23個校區的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及109個校區的加州社區學院。
美國的私立大學數量亦頗多。有些與某些宗教組織(如基督教、天主教)有聯系,故會向其學生提供該宗教課程。相反,有些則為宗教自由學府,不硬性要求學生修讀宗教課程。神學院則旨在為教會培訓新一代的聖職人員。
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均需它們的學生繳納學費。不過這里也有兩個例外:一是美國的五所聯邦補助國立軍校;二是某些學校自己將免費課程作其教學理念之一(如柯柏聯盟學院)。[10]公立大學的學費因有州政府及當地居民補助而一般比私立的少。大學生可以透過參加獎學金計劃來減輕學費的負擔。某些州政府也有設立州際獎學金計劃供學生選擇,例子有喬治亞州的希望獎學金資助及佛羅里達州的光明未來獎學金計劃。
許多美國大學每年均會收到捐款回贈。這些回贈大多都由該校的校友提供。一份由美國國家學院及大學經濟研究部於2007年所發表的報告顯示,在2006年全年收到的回贈金額位列首765位的院校,合共有三千四百億美元的資金。當中,哈佛大學所獲得的金額長期位列第一。[11]
除此,美國各地區的學院或大學也會組成不同的高校聯盟或建立共同的大學評核組織。高校聯盟的例子包括常春藤盟校,而評核組織則有新英格蘭學校聯會。聯盟組織旨在加強相關學校的學術及體育競賽交流,而評核組織的目的則為審核有關地區各學校的教育質素。
❺ 美國股市為什麼不流行技術分析而流行基本分析呢
有很多原因
首先,美國股市的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是中國A股市場無法相比的,相對來說,國內造假太嚴重。
其次,市場的成熟度,也可以說是市場的有效性,也就是股票價格反映信息的充分程度,誰高誰低一想就知道。
第三,想樓上說的,美國股市裡都是大型機構,普通居民買的則是這些機構發行的各類基金,所以,股市裡都是職業的,實力雄厚的炒家,少了散戶,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就會減輕許多
還有很多,可以寫一篇論文,不過樓主的分有點少,呵呵
❻ 美國歷史上十大牛股的特徵是什麼
顧大牛股的歷史特徵總結如下:
1 根據中美的歷史經驗看,大牛股一般產生在消費品,醫葯,連鎖零售行業里,因為他們同時具有大牛股的二個特點:
既可以保持高成長,同時有足夠深的護城河。
2 高成長的企業一般有這些特質:面對消費者,市場空間巨大,消費頻次高,有品牌知名度,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很強勁,而且沒有盡頭。
3 具有護城河的企業一般具有品牌效應,是行業龍頭,行業的核心驅動是非技術驅動的,而且優勢可以通過時間可以累積,如果是互聯網公司,網路效應加壟斷效應可以在相對長的時間內抵消掉技術創新帶來的顛覆。
中國天然的巨大市場,繁榮的經濟發展,而且現在連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都沒有達到,所以未來中國股市一定會出現非常多的大牛股,比過去的20多年要多的多,這些大牛股大部分就出現在消費品,醫葯,零售連鎖,互聯網等行業。巴菲特說:「投資如同滾雪球,最重要是要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山坡」。統計A股市場過去廿年漲幅最大的100隻股票,有個共同特徵就是:上市時間足夠長。統計顯示,這100隻牛股平均上市時長達14年,漲幅榜前20名的股票中18隻上市時間超過10年。其中上市滿20年的「老八股」有5個出線,「老八股」取得如此成績,既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了中國股市20年的財富積累效應。
特徵二:高增長%2B股本擴張。
牛股除了上市時間長之外,還有業績的高增長以及高分紅送轉特徵。在20年大牛股中,就有一批上市時間雖不足10年但漲幅驚人的個股,其中煙台萬華 (600309(萬華化學) )、曾經的 美的電器 (000527 )等多隻股票也是A股年化分紅價值榜前列的成員。
600795(國電電力)(行情,問診) 是股本擴張的代表。該公司1997年上市來經過9次送轉股,總股本擴大97倍,股價也累計上漲26倍。此外央企整體上市是「股市金元寶」。中航精機(行情,問診)上市6年股價上漲9倍是央企整體上市的威力。未來3年央企整合且將注入3萬億的資產,給證券市場帶來眾多機會。
特徵三:獨有的競爭力和資源優勢。
在20年大牛股中,600547(山東黃金) 、600489(中金黃金)(行情,問診) 和包鋼稀土(行情,問診) 600111(北方稀土)、鹽湖鉀肥 (000792(鹽湖股份) )等都屬於資源股;000538(雲南白葯) 、000423(東阿阿膠)(行情,問診) 、600085(同仁堂)(行情,問診) 等都擁有中國特色資源。
特徵四:主營契合經濟發展熱點。
從行業分布上看,過去廿年機械設備與生物醫葯行業涌現的牛股最多。如機械設備行業大牛股中的
❼ 在美國上市的第一支中國教育產業股
新東方作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的龍頭企業,於2006年9月7日登陸紐交所,成為第一家上市的中國教育公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東方赴美上市開啟了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的資本先河,給中國教育行業帶來的資本連鎖效應是比較明顯的,證明了像中國教育培訓這樣的領域作為一個公司運作是可行的,可以成為一家上市公司,而且是受到華爾街認可的。2004年投資新東方的老虎基金在新東方上市以後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在接下來的幾年,這種財富效應促使風投(VC)和私募(PE)開始湧入中國教育培訓市場,2006年9月到2009年,中國教育培訓界已經公開的就有不少於20起私募融資,資本的追逐對這個行業的高速增長起到很強的推動作用。在此期間,還有ATA、諾亞舟、弘成教育、正保遠程4家教育公司IPO,有雙威教育和中國教育集團借殼上市,這些上市的教育公司集中在遠程教育和教育產品類公司。
2010年則是中國教育培訓公司赴美上市的一個高潮,8月到11月,先後有安博教育、環球天下、學而思、學大IPO。其中,安博、學而思、學大在上市初期均近10億美元,使得教育培訓的財富故事繼新東方之後再度上演。
此外,接下來教育行業有可能上市的公司還有:巨人教育、卓越教育、萬學教育、中公、華圖、聚成培訓等。根據相關報道,中公、華圖、聚成有可能在A股上市,如果教育培訓公司成功登陸國內股市,中國的教育培訓市場將會吸引資本更多的關注。
❽ 很多人都羨慕美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到底屬於哪個層次
很多人都羨慕美國的教育,美國的教育到底屬於哪個層次?
首先,美國本科教育是符合人類認知過程的教育階段。美國本科生大一選擇的專業不一定是這個學生最終要學的專業。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以及他們對自己的不斷認知,很可能他們會因為不了解而對自己選擇的專業不感興趣。學經濟的精算,學金融的電子科學都會發生,但最重要的是,大多數美國學生畢業時都拿到了自己熱衷的領域的學位證書。想必這個結果會讓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領域,在少走彎路的同時更容易取得成功。
這一代中國人技術過硬,為人隨和,樂於與人合作,但整體心態普遍像孩子,有主人翁意識的人太少。
中國一個城市好學區和差學區的區別,只是考試分數高或低,重點中學錄取學生多或少,是「量」的差異,而美國不同學區的教育是「質」的差異。
❾ 美國教育的缺點
美國的教育制度是高度自由和有選擇性的,但它可以非常依賴它。它不僅培養了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為社會產生了大量的廢品和次品。諾貝爾,著名美籍華人物理學家、陳寧洋獎獲得者,最近提到,中國最需要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平均質量。他還說,美國的教育哲學給創造性的學生帶來了許多好處,但也浪費了許多人才,造成了許多悲劇。
據統計,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接受國。在美國學習的必要性不僅表明了它是一個教育出口大國,而且美國需要世界各地的科學和工程人才。由於移民法規的限制,美國大學很難直接大量引進外國人才。因此,以研究生名義招收外國人才是一種傳統做法。美國教育制度的失敗在於,它讓成千上萬的納稅人或家長耗費了錢財,卻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在高科技的就業市場上,美國的自產人才無法與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的人才相匹敵。
❿ 美國的教育模式是怎樣的
美國的教育模式
美國的教育,可謂世界之一大怪。如果你只看一流大學,看學術界的表現、拿諾貝爾獎的數量,美國的教育無疑是世界第一。但若看基礎教育,看那些不會讀不會寫、只知道打籃球的高中生,你又覺得美國的教育至少在發達國家中是最糟的。但即使在哈佛、耶魯這類名校,大部分學生和教授還是美國人,說明其基礎教育還是在大量培養人才,其高等教育並非僅靠金錢和外國的精英來維持。
美國的民主教育體制
在美國,選民是上帝,政治家把老百姓奉為衣食父母。每次總統競選,挑戰現任總統的人不管來自哪個黨,說的話都是一個模式:我們是美國人,所以應生活得比現在更好;現在的種種問題,全是因為這個現任總統把事情搞壞了。美國的政治話語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有問題不怪你們(老百姓)自己,而是別人(政府)的原因。主權在民,責任卻不在民。
此一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不承認上面的權威。老百姓聽慣了奉承,聽不得批評,更不用說教訓了。
美國高中的經費是老百姓納稅提供的,誰敢說納稅人一句不是?
在對付學生時,也要十分小心。一位華裔女老師在耶魯當助教給學生的期中考試判分,近一半的學生都拿了90分以上,可有一位實在不像話,怎麼高抬貴手,也只能給他62分。在他卷子後面的批語中,老師這樣寫道:「你似乎並不理解你所討論的問題,你需要稍微用功一些。」
不想教授看後立即把老師叫到辦公室,說老師的批語完全無法讓人接受。他告誡這位華裔女老師:「這是美國,這種批語是在侮辱學生。你可以說他哪裡錯了,你的打分也無可非議。但你不能說人家不懂、不用功。」 (對事不對人)
美國高素質人才從何來?
不過,無法維持基本水準的美國教育,卻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道理很簡單,好學生不用督促也會用功,而且美國給他們提供了無與倫比的學習條件。
更重要的是,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給優異之士提供了最充分的發展空間,使他們能夠掌握卓越的技能來應付異常復雜的社會。美國大學錄取學生,注意學生在種族、文化、經濟等背景上的多元搭配,並不僅僅盯著分數。這一政策,也不僅僅是照顧黑人、窮人的問題,而確實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 教育要培養有自主意識的公民,而非「順民」
美國的大學生一般在頭兩年不用決定自己的專業,甚至高年級時的專業也與自己未來的事業無直接關系。我當年的一個同班同學本科讀的是歷史,畢業後卻上了醫學院。這樣的例子,在校園里司空見慣,沒有人會感到一點驚異。一次,妻子去看病。醫生見面先自我介紹,聊聊家常,當知道她是一個中國人在這里學日本文學時,馬上和她討論起南京大屠殺的問題,讓你感到雙方有許多共同語言,病人與醫生之間,一下子就有了信賴感。
再看看東亞又如何呢?中國的大夫不用說了。即使在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你去醫院從來別指望醫生會主動和你握手,更不用說聊家常了。日本的醫生,常常讓人想起電影里的憲兵隊長,你不過是他權威之下的一個有問題的東西,而不是人。我兩歲的女兒,在美國一路過醫院就喊著要進去看看她的醫生;可是在日本,她一見醫生就哭,乃至有了些心理問題。以美國的標准看,你若是連這么小的一個孩子的信賴都無法贏得,還當什麼大夫!
美國社會是由公民所組成,而非「順民」所組成,而非由社會工程的「零件」、「螺絲釘」所構築。教育要先塑造人,懂得什麼是人權的人,懂得什麼是人人平等,人人機會均等的人,然後再談專業,再談知識,否則你不知道如何把專業技能用到人身上。所以,學生從一開始就要培養如何對自己的生活作出選擇,而不是在一種高度專業化的權威主義教育體制和哲學下,掌握別人需要他們掌握的技能。
教育與訓練的最大不同就在於,教育不僅傳授著知識,更孕育著一種源源不絕的人文資源。布希2002年在清華大學講演時說「大學不僅是培養技術人員,更要培養公民」,這話表達了美國教育的基本理念,同時對受著前蘇聯「順民」式的高度專業化訓練的清華學生乃至中國學生講,應該是有教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