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投行案例分析詳解
(1)IPO前,股東權益就是凈資產18000萬元,由於完全折為股本,所以資本公積為0元。IPO後,股東權益為18000萬+6000萬*15.56元=111360萬元。資本公積為(15.56元-1元)*6000萬=87360萬元。
(2)流通股東投入的凈資產是非流通股東凈資產的5.19倍,15.56*6000萬/18000萬=5.19.
流通股東獲得的股權是發起人股權的1/3,6000萬/18000萬=1/3。
(3)首先企業上市,除了聘請投資銀行作為保薦人和主承銷人外,還需要聘請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其實律師就企業的歷史沿革合規性及重大合同、商標、專利等的真實性、有效性發表書面意見,出具《法律意見書》和《律師工作報告》,會計師主要對公司的財務情況出具《審計報告》。政府部門主要要通過證監會的審核,才能夠發行上市,而在上市的過程中需要向當地證監局也就是證監會的派出機構備案,進行輔導、驗收。在企業上市的過程中,還會和一些政府部門打交道,比如稅務部門、工商部門、環保部門、法院、發改委等等。
㈡ 中國IPO過程中承銷商的具體作用,請舉例分析。謝謝!
承銷商由證券公司擔任,在整個IPO過程中,證券公司的角色有1)保薦人2)承銷商。保薦人是推薦企業上市的角色,主要職責是在申報過程中了解企業(盡職調查),與會計師、律師配合幫助企業解決法律和財務上的問題,比如歷史上股權是否清晰,公司治理結構是否符合上市公司要求,財務制度是否健全,財務政策使用是否合理符合規定等等。在上市成功後要進行持續督導。保薦人承擔企業上市的一大部分風險。在發行時,證券公司擔任承銷商角色,幫助企業發售股票。分為代銷和包銷,包銷下承銷商對未能售出的股票要自行買下。
㈢ 有沒有像建行上市的經典ipo上市案例
IPO征途危與機共存,成則步入發展超車道,甩開對手;敗則錯失新一波財富盛宴,延誤發展大計。資本市場不相信一廂情願,怎樣掌控資本游戲話語權?如何降低上市犯錯率?全面反思IPO失敗十大經典模式,縝密梳理沖刺上市八大戰略扭曲。
IPO 十大典型敗因:細節決定成敗,糾紛導致出局
在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做出的決策中,否決發行上市申請、取消已發行申請的審核、撤銷已經通過的核准,這三項對企業來說均屬於上市失敗。由於公司上市並不僅僅只為 IPO這一次的融資機會,其必將經歷多次二次增發再融資,所以上市公司因為作假欺詐、業績無法滿足上市標准被證交所退市,也可視為上市失敗。
應該注意到,企業IPO被證監會否決,並不僅僅是某一個重大問題或者單一原因,能夠上會的企業基本已經按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了重新梳理。在大問題已經明顯好轉的情況下,往往因為或多或少的細節問題,導致IPO失敗。
IPO失敗將對擬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造成重大打擊,延誤企業上市進程、打亂企業發展計劃和經營管理活動、外界的負面關注甚至會影響公司形象和商譽。因此對失敗教訓的借鑒,在企業准備發行上市階段顯得相當重要。
敗因一:被舉報存在問題
證監會發審委往往以「補充公告」的方式宣布取消對該公司發行文件的審核,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多半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落實」,但是並不對外公布詳情,往往引發坊間對當事公司的種種猜測。
據分析,上會前數小時被取消上會資格的同花順,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同花順涉嫌「推薦的炒股軟體屬虛假宣傳,誘騙股民投入升級軟體」而被舉報,存在影響發行的問題。作為監管部門的證監會,如果有舉報就要盡量核實。
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發生糾紛在所難免,主要是企業處理糾紛的應對能力。而且,取消這次上會資格,並不意味著企業不能再次上會。待企業補齊材料後將重新上會,並可能順利通過。如同花順在 2009年9月24日被取消上會資格後,於11月2日再次上會並通過發行申請,並於12月25日在創業板掛牌交易。
敗因二:權屬糾紛的不確定性
立立電子早在2007年就向證監會遞交了IPO申請材料,於2008年3月5日通過發審會審核,5月6日獲得IPO核准批文並完成資金募集。但是,立立電子的上市一直倍受社會質疑,被認為掏空另一公司浙大海納資產並二次上市。證監會在接受舉報以後,調查發現立立電子在2002年部分股權交易程序上有瑕疵,存在權屬糾紛的不確定性。
2009年4月3日,證監會發審委在會後事項發審委會議撤銷其IPO核准批復,並要求將全部募集資金連本帶利退還投資者,開了證券市場IPO申請先批後撤的先例。
敗因三:信息披露質量差
指擬上市企業的申請材料未按規定做好相關事項的信息披露。申請文件以及招股說明書准則是對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作為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企業高管應當保證所披露的信息內容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公平。由於投資者更看重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上市企業在信息披露時,應當坦誠相待,對於對投資決策有重大影響的信息,無論准則是否有明確規定,申請人公司均應披露。否則,如果在發審委會議上被發審委委員當面指出問題要害,對上市過程的危害性反而更大。
如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神州泰岳曾在2008年沖擊中小板未果,在2009年9月24日的網上路演中,神州泰岳董事長王寧對投資者表示,中小板未通過是因為「對審核所關心的問題理解不充分,回答陳述不夠清楚,信息披露不夠完整,導致委員有不同意見。但是公司本身不存在持續盈利能力及規范運作方面的問題」。
此外,因為信息披露質量差而被否決的案例,還包括某申請企業在成立之初設計一套「動態的股權結構體系」,把內部員工股東分為三檔,股東每退一個檔次,折讓50%的股份給公司,作為公司的共有股權。為此公司出現過股份待持和多次內部股權轉讓,但申請材料中對歷次股權轉讓的原因披露不準確、不完整,且未披露股東代持股的情形。
就是這樣,請採納
㈣ 我要寫篇關於中國IPO市場的論文,有以下幾點不知道,求高手解答:
1、你的這些問題,答案可簡單可復雜,看你需要寫到什麼層次;
2、論文的題目需要進一步明確,現在這個題目太大太空泛;
3、建議網上下載一本書《證券發行上市審核工作手冊》,找最新版本,網路文檔上就有,你上面羅列的問題答案都有;
㈤ 求IPO(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公司並購中因國有資產產權交易存在暇疵的不成功案例
一般由於國有產權交易存在瑕疵的話事後有重新確認權利等方法可以補求,如果補求不成功該項目不會正式申報.
㈥ 中國股市IPO到底有什麼問題
中國股市IPO沒有任何問題,嚴格按照準入標准來審核上市公司,
只是投資者方面存在太大問題,專業素質太差,投機心理太強,導致新股上市後便會瘋狂炒作。
㈦ 農行ipo案例有什麼創新,後續走勢
由於農行(601288)的A股和H股綠鞋全部執行,農行IPO由此成為史上最大IPO。
分析人士認為,農行股價在13日最終報收於發行價之上,顯示農行後市仍有表現空間。
成為最大IPO
「綠鞋」是「超額配售選擇權」的簡稱,即發行人給予承銷商權利,可以在市場好的時候在原定發行股數基礎上增加發行一定數量的股票。農行A股聯席主承銷商於7月9日按農行IPO發行價格向A股投資者超額配售33.35億股股票,占農行A股IPO初始發行規模的15%。之後農行A股主承銷商在8月13日全額行使了A股超額配售選擇權。A股超額配售後總配售規模約為255.71億股,融資額最終達685.29億元。H股方面,農行H股主承銷商在7月29日全額行使了38.12億股H股超額配售選擇權,使得農行H股的融資額最終確定為921.15億港元。農行IPO自此成為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農行A股後市穩定期間股價表現良好,並未動用綠鞋資金。自農行IPO的A股上市交易日7月15日至穩定後市期結束日8月13日,農行股價始終平穩運行在發行價格及以上,截至8月13日收盤於2.69元,較發行價格2.68元上漲0.37%。在此期間內,農行聯席主承銷商並未利用農行A股IPO發行超額配售所獲得的資金從A股二級市場買入農行A股IPO發行的股票,因此農行超額配售選擇權得到了全額行使。
值得注意的是,農行執行綠鞋機制時還引入了一項新的制度創新———刷新制度,即主承銷商利用綠鞋資金買入股票後還可以在高於2.68元的價格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