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發行和上市案例分析(案例隨便)
97年7月,A國有企業(以下稱「A企業」)經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擬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股票與上市。其擬定的有關方案部分要點為:
A企業擬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其他3家國有企業共同以發起設立方式於1999年9月前設立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B公司」)。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資產總額擬定為人民幣16500萬元。其中:負債為人民幣12200萬元,凈資產為人民幣4300萬元。B公司成立時的股本總額擬定為2750萬元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下同)。B公司成立1年後,即2000年底之前,擬申請發行6000萬社會公眾股,新股發行後,B公司股本總額為8750萬股。
如果上述方案未獲批准,A企業將以協議收購方式收購C上市公司(以下稱「C公司」)具體做法為:A企業與C公司的發起人股東D國有企業(以下稱「D企業」)訂立協議,受讓D企業持有的C公司51%股份。在收購協議訂立之前,C公司必須召開股東大會通過此事項。在收購協議訂立之後,D企業必須在3日內將該收購協議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審核批准。收購協議在未獲得上述機構批准前不得履行。在收購行為完成之後,A企業應當在30日內將收購情況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並予以公告。為了減少A企業控制C公司的成本,A企業在收購行為完成3個月後,將所持C公司的股份部分轉讓給E公司。
①A企業擬定由4家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B公司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在5人以上,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5人,但應當以募集方式設立,而不能以發起方式設立。
②B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票發行前一年末的凈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不得低於30%,而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凈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僅達26.06%。
③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凈資產的折股比率不符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該折股比率不得低於65%,而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凈資產為人民幣4300萬元,折成2750萬股,該折股比率僅為63.95%。
④各發起人在B公司的持股數額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在上市公司的股份總額中,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額不得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而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僅為2750萬股。
⑤按B公司申請發行社會公眾*股的額度,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比例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發起人認購擬上*市公司的股份數不得少於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的35%,如果B公司申請發行6000萬社會公眾股,那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則僅達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的31.43%。
(2)A企業收購C公司的做法存在以下不當之處:
①安排C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A企業收購C公司股權事宜有不當之處。因為,A企業收購C公司是受讓C公司股東的股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股權轉讓無須經過股東大會批准。
②由D企業履行報告義務和將收購協議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審核批准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規定,收購協議簽訂之後,應由收購人,即A企業履行報告義務,而非D企業。此外,收購協議無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批准,僅向其作出書面報告即可。
③收購協議在未獲批准之前不得履行的表述不當。根據有關規定,收購協議在未作出公告前不得履行。
④收*購行為完成後,A企業應當在15日內將收購情況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並予公告,而非30日。
⑤A企業擬在收購行為完成3個月後轉讓所持C公司股份不符合法*律之規定。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收購人在收購行為完成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
❷ 關於股票融資增發的問題
股票融資增發是該股票股本擴大,但分二種情況:
1、公開是所以股票持有者都可以按增發價買入股票(也可放棄),對現有股價有大的影響,漲幅後股價按總市值除以總股本計算;
2、定向是對機構的,與散戶無關,對現有股價沖擊不大;
3、增發的股票是按照原股東持有的份額進行配售的;所以認購增發的股票後,大股東的持股比例不變。
❸ 股票增發是如何增發的,通俗的理解是怎麼回事呢
1、實施股票增發的公司在股票增發完成後並沒有顯著地改善業績,有些甚至在實施增發後業績有很大的下降;由於股本擴大,因此導致了每股收益的下降,損害了長期持股老股東的利益。從1998年以後增發案例的結果來看,增發這種再融資行為並非提高上市公司業績的有效手段。
2、從增發對股價的影響來看,增發的確是對股票價格的「利空」消息:在增發意向書公告日前的超額收益率顯著為負,顯示市場提前就對這一利空消息作出反映,投資者通過用腳投票來表示對增發行為的否定。
3、增發價格折扣率對公告日前後11個交易日累積超額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並且不同年份對該累積超額收益率的影響也有差異。這顯示出市場對股票增發的看法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價格的下降程度。
4、1999年和2000年實施增發股票在增發新股上市後股價的累積超額收益率曾經出現了上升的趨勢,所以參與增發的投資者在增發前後可以獲得了較大的價格差,存在著明顯的套利機會。但是從2001年開始,在增發後的超額收益率沒有顯著為正,即這種套利機會開始逐步消失。
5、關於增發公司存量資金的分析表明,增發公司擁有的平均貨幣資金沒有明顯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即上市公司並不是因為缺乏貨幣資金才要進行增發。實際上由於增發條件的限制,往往可以進行增發的公司其業績和財務狀況都比較好,所以增發公司的平均閑置資金高於市場平均水平也是必然的。分析其增發動機,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為了公司業務和規模的擴張,通過增發募集資金投入新項目;二是由於增發融資的門檻越來越高,成功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不「浪費」寶貴的增發機會而進行增發。
6、有關實施股票增發和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公司的流通股比例的分析表明,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和實施增發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要小於沒有實施增發或沒有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公司,說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結構會影響到上市公司進行股票增發的傾向性。雖然流通股比例較小的公司通過增發來改善股權結構無可厚非,但要注意在這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流通股東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大股東的利益,增發應以提高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為主要目的。尤其在增發過程中,股票價格的市場風險完全由流通股東承擔,因此流通股東應在增發決策中擁有較大的發言權。
7、有關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傾向性的二元選擇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提出股票增發預案傾向性在不同行業有差異:信息技術行業更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而且重要的三個指標,凈資產收益率、資產負債率和流通股比例會影響上市公司提出股票增發預案的概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產負債率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越傾向於提出股票增發預案。
8、股票增發預案獲批准情況的二元選擇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每股收益高的公司所提出的股票增發預案更容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這說明盈利能力較高公司的股票增發預案更能夠得到發行審核部門的認可。
❹ 關於股票增發的問題
樓上的朋友肯定是不懂經濟學(財務)基礎知識的。增發未必一定會「稀釋」每股價值。如果一定會稀釋每股價值,則等於說稀釋了整個公司的價值。1000是由1000個1組成的呀!每個1都被稀釋了,為什麼還要增發?
邏輯上,增發價必定大於現有每股凈資產。所以增發後,總股本的每股的凈資產值必定高於增發前的。
增發,從本質上來講,是公司為了獲得不但「免息」而且是「不用還」的資金。是出於新開項目或擴大生產規模或是補充流動資金的資金總需求。應用的好,產生的總體效益必定是好於增發之前的公司效益。將增發資金搞歪門邪道則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籌到的資金從投入到產生效益當然需要過程和時間,但不能就此簡單地說就是稀釋了效益。你喂雞了飼料到產蛋還有個過程呢,你能說,給雞吃了飼料是稀釋了養雞的效益或價值?
提問者的問題提得不專業。每股收益在增發後會如何變動,如同問你,你吃了這頓飯身體會如何變動?結果有兩種:一是吃壞了身體,還不如不吃呢;二是吃對了增強了體質,比不吃要好。 道理是一樣的。
❺ 你們誰能舉幾個近幾年股票定向增發的例子我想關注下他們的走勢。
你去看看中遠航運這支股
去年的1月份有幾億的限售股解禁..
這些限售籌碼都是定向增發而來的.
現在一般的規律是解禁之後要發動一點行情的,,不過你也得分析它增發時拿的籌碼價位是多少.和參與定向增發的機構都是些什麼機構,如果是些實力不強的機構,解禁後也沒多少作用,往往也隨著大盤殺跌殺下來了...
還有就是要看定增鎖定期間大盤走勢和你所關注的個股是有極強的關聯度,如果區間稍微強勢與大盤,增發機構實力又不雄厚.那麼參與增發的虧的少的話,可能會考慮先減持的..
如果解禁前期突然出現量價齊飛,那可能成為大牛股.....
以上僅供參考!!!懸賞給不給就看你心情了.呵呵
❻ 關於股票增發的問題。
上市公司按比例增發是好事,你應該繼續持有並按增發價買入增發的股票,因為增發的股票股價遠低於時價,你可以借機調低持有的股票成本啊。
❼ 關於股票增發的問題
增發價格僅僅是那個准備買進的大集團認為的合適價格,對於它來說,一般是准備長期投資的,短期市場上的波動影響不大,也就是說那個大集團認為公司的價值不低於12元。
它判斷的對不對,准不準,誰也不能保證,大集團投資失手的事也經常發生。只能說通常情況下,大集團有專業的人員團隊進行調研,對公司的內部情況了解的比市場的散戶更深入,所以大家還是認為大集團判斷對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只是這里還是需要注意一些事,增發的錢用來干什麼?要是就是用來買這個大集團的資產的話,需要認真分析。特別是需要關注准備買的資產是怎麼估值的?是不是市場上的公允價值。如果估值過高,那麼增發價格裡面就可能水分很大了,大家都把價格提高,大集團是沒吃虧,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很可能產生誤判。
另外,由於市場波動,短期跌破增發價格是很有可能的。熊市的時候,市場上甚至大面積出現跌破凈資產的股票。
❽ 關於 股票增發的問題
你是不是覺得你的買貴了?哈哈。如果只增發100股,的確是真的可以無風險套利了,但是有規模限制的原因,所以你20塊的成本比起機構18塊的成本來說,還是低的,能理解吧?
傳說中的無風險套利,利潤很低,種類不同,比如國債之類的,基本上沒有規模就沒有操作性。你就別去糾結了無風險套利了,那技術含量都不是一般的機構能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