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2008年經濟危機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股票行情查詢300194 2025-08-22 05:58:59
新三板是什麼意思 2025-08-22 05:47:52
如何買酒類股票 2025-08-22 05:47:13

2008年經濟危機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7-11 04:40:31

① 2008年股市大跌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世界金融的影響是必然的 紐約和倫敦的股市情況 直接會沖擊到我們的股市 操控就說不上了 因為操控的前提必須是這個股票 事實上有這樣的趨勢 否則是有很大風險的 目前的股市 是全體下跌的趨勢 和那些銀廣夏之類的不可同日而語 1,從長遠的角度看 跌是必然的 因為中國股市 太年輕 卻走的很刺眼 這好比一個菜鳥拳手 剛開始就節節勝利 有一天他一定會敗的很慘 。2,國際上很多 東西價格都是根據美圓定的 美圓的貶值 也必然會對金融市場 造成沖擊 。3,人民幣 在美圓貶值的時候 價位居高不下 對外增直 其實對內貶值 現在全國的物價上漲 已經不在是單純的豬肉問題 敏感的人都知道 這是一個經濟危機的強烈信號 4,國家的宏觀調空 中國銀行連續8次提高利率 按常理 股市必然下跌 去年去反漲的出奇 所以可以知道 下跌是必然的 5,其實最有發言權的是市場本身! 不要窩在房裡 看什麼股神的經驗 什麼經濟學家的 理論 放眼看市場 你會得出自己要的答案6,其實有很多股票在這個時候 表現了極強的抗跌能力 甚至持續上漲 比如黃金 為什麼呢 你自己去思考下吧 很有意思的 ~~~

② 08年金融危機股市那些股票漲

股票漲停是指為了減少股市交易的投機行為,規定每個股票每個交易日的漲跌幅度,達到上漲上限幅度的就叫漲停。就中國股市來說,每個交易日漲跌限幅為10%,達到10%漲幅的就是漲停,當天不能再漲了。
對特別處理的ST股票規定只能每天漲5%就漲停。 所有的價格升降都是由股票的市場價值(即股票的預期收益和相應的風險)大小決定,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漲跌停板制度源於國外早期證券市場,是證券市場中為了防止交易價格的暴漲暴跌,抑制過度投機現象,對每隻證券當天價格的漲跌幅度予以適當限制的一種交易制度,即規定交易價格在一個交易日中的最大波動幅度為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上下百分之幾,超過後停止交易。
我國證券市場現行的漲跌停板制度是1996年12月13日發布,1996年12月26日開始實施的,旨在保護廣大投資者利益,保持市場穩定,進一步推進市場的規范化。制度規定,除上市首日之外,股票(含A、B股)、基金類證券在一個交易日內的交易價格相對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格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超過漲跌限價的委託為無效委託。 [1]
我國的漲跌停板制度與國外製度的主要區別在於股價達到漲跌停板後,不是完全停止交易,在漲跌停價位或之內價格的交易仍可繼續進行,直到當日收市為止。漲停原因也有很多。

③ 2008年金融危機全過程

金融危機從2007年就開始了,直到2008年,中國的影響才明顯開來:

2007年2月13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
8月2日,德國工業銀行宣布盈利預警,後來更估計出現了82億歐元的虧損,因為旗下的一個規模為127億歐元為「萊茵蘭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銀行本身少量的參與了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業務而遭到巨大損失。德國央行召集全國銀行同業商討拯救德國工業銀行的籃子計劃。

8月8日,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宣布旗下兩支基金倒閉,原因同樣是由於次貸風暴。

8月9日,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宣布凍結旗下三支基金,同樣是因為投資了美國次貸債券而蒙受巨大損失。此舉導致歐洲股市重挫。

拓展資料: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

④ 2008年經濟危機具體過程和當時股市具體情況

你好,08年的經濟危機是之前一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
當然,中國經濟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尤其是剛經歷牛市的a股市場,
一瀉千里,斷崖式下跌,所有股票均有較大幅度下跌。

⑤ 高分求2008年經濟危機以來的金融市場分析

你好:
中國的經濟總共有幾大熱點,或者說幾個獲利最豐厚、對GDP增長貢獻最大的幾個行業:1、金融市場(包括股市、債券、樓市等) 2、基礎建設(包括高速公路等) 3、實業(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出口國) 4、能源(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
關於金融市場與其他行業的比較,其實只要和其他三個熱點比較就行了。首先是金融市場的近況——比較動盪不安。滬指總在2800點左右徘徊,投資者看空情緒嚴重。而基礎建設無論何時都是中國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不二法門,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實業算是最蕭條的行業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的實業家經營慘淡,沿海大量工廠紛紛倒閉,不過近日隨著經濟回暖趨勢的加強,已經有了一定得復甦。能源行業近段時間是意氣風發,由於金融危機,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下跌,中國企業正抓住這一機遇大量收購國外的能源企業和購買能源(像前段時間中石油一下就在澳大利亞購買了500億美元的天然氣)。
金融業的廣告投放量倒沒有減少,銀行、保險、基金都在大范圍進行宣傳。主要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在金融危機見底,經濟即將回暖之時需要大量資金收購外國廉價資產,在國外進行投資。國內經濟回暖需要大量信貸也是重要原因。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⑥ 08經濟危機後08年結束前中國內地哪些股票升值了

大消費板塊,典型的就是「喝酒吃葯」

酒,茅台,五糧液……瘋長
葯,雲南白葯,片仔癀……瘋長

歷史會不會重復,呵呵,難說,也不一定簡單的重復,畢竟現在釀酒行業還在高位,醫葯行業也沒調整結束

⑦ 美國08年經濟危機採取什麼措施應對股價暴跌

到現在還是沒有消除危機,只能說有所緩解,他們大概措施如下
1、7000億美元將分階段由國會授權使用.首次授權的2500億美元在方案得到國會批准付諸實施時即可使用,另外1000億美元可以在總統認為必要的時候使用,其餘的3500億美元則必須經國會審批後才能使用.
2、符合條件的資產包括在2008年3月14日或這個日期之前發放或發行的住宅或商業抵押貸款及其相關金融工具,其他金融工具可在通報國會並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協商的前提下被包括進來.
3、財政部擁有自行決定購買資產方式的權力.
4、外國中央銀行或者外國政府所有的機構不能參與此方案.
5、政府將持有獲得政府救援金融公司的部分股份,以便納稅人能夠在這些公司重新站穩腳跟之後分享它們的利潤.政府所購買不良資產少於1億美元的公司除外.
6、如果獲得政府救援的金融公司最終倒閉,政府將是利益受到最大保護的投資者之一.
7、國會創建一個擁有監督權的小組,財政部部長將定期向國會議員報告方案的進展情況.
8、在財政部持有某家公司股份的情況下,該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水和福利水平將受到限制.
9、在政府購買某家公司超過3億美元不良資產之後,受雇擔任該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者不符合獲得「黃金降落傘」(在失去這份工作後獲得經濟上的豐厚保障)的條件.
10、允許美聯儲從10月1日開始支付銀行儲備金利息,為緩解信貸緊縮提供又一個手段.
11、要求就「按市場計價法會計標准」 的影響進行研究.
12、聯邦政府可以停止根據這份方案購買的住房貸款的喪失抵押品贖回權程序.
13、除這份方案以外,財政部將考慮實行替代的保險計劃,即為公司問題貸款提供保險,並獲得公司股份.
14、如果這份方案實施5年後政府仍然虧損,財政部將擬訂計劃,對獲得政府救援的公司征稅,以補償納稅人的損失.

⑧ 08年股市為什麼大跌

前段時間投機過度
今年全球經濟形勢還有中國國內的經濟形勢都不好

在市場缺少信心和良好的經濟支撐的時候 必然會出現過頭的暴跌

感覺目前已經跌過了頭!!!!

⑨ 08年金融危機中國股市什麼點

1 股市深調 最大跌幅近70%

2008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其18年成長史上的又一次深度下跌。

其中,上證綜指從最高點的5522.78點一度跌落至1664.93點,最大跌幅達到69.85%;而如果從去年十月的股市最高點6124點算起,中國股市本輪的最大跌幅則更加驚心動魄。07年英國媒體曾經稱贊中國股市為全球表現最好的股市,而今一年過去,中國股市360度反轉,成了全球最差的股市之一。

2 股票交易印花稅經歷兩次大調

為刺激股市交易,挽救股市一路單邊下跌的局面,管理層在08年兩度出手調整印花稅:4月24日起印花稅稅率由千分之三調整到千分之一,9月19日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印花稅的兩次大調曾一度令股市小幅回調,然而最終未能阻止市場繼續下跌,與此同時,鼓吹「印花稅為中國股市亂源」的人也似乎越來越少了。

3 汶川大地震 股市停市3分鍾致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自建國以來有記錄最大的地震。為表達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於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起,臨時停市3分鍾。地震的發生使得川渝地區上市公司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公司緊急停牌。與此同時,一行三會展開了緊急地震救援行動,積極支持災區公司重建。而股民也自發「滿倉鎖倉,為救災出力」,一時間,團結戰勝一切,地震激發出「愛國市」。

4 國家推出4萬億救市計劃,五次下調利率,救經濟保股市

9月份,隨著雷曼兄弟的轟然倒下,全球金融危機的幽靈迅速蔓延到了全世界。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了保增長促發展,國家高層迅速決策,批准了總額4萬億的投資計劃,並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在百日內連續5次下調利率。國辦則於12月15日「金融30條」,明確提出要採取有效措施穩定股市運行。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措施抑制了股市的下跌速度,在10月份跌至最低點1664之後,A股逐漸回調,到12月份滬指一度回暖至2000以上。

5 維穩未奏效,奧運行情成空

盡管郎咸平一再提醒我們「不要有幻想」,但是前有積蓄已久的奧運概念沖動,後有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奧運之前多次維穩講話,輿論普遍仍對奧運行情充滿想像。然而事實卻殘酷的告訴我們,所謂奧運行情,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虛空一場。整個8月,上證指數從最高的2830點跌至最低的2284點,跌幅達到了14%。

6 股市大跌引發「救市」之爭

3月27日,上證綜指跌破3500點,距逾6100點的高位跌幅近半。股市的急跌讓不少專家學者頻繁發出要求政府救市的呼籲,但以胡舒立為代表的學者人士則加入到了反救市的陣營。在《何必諱言不救市》一文中,胡舒立強調「股市自有沉浮,政府不應救,不能救,亦不必救」,一時間引來板磚無數,也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論爭隊伍。自此,「救市」在整個08年成為一直延續的重要話題。「救市」之爭實際上反映的是各方在股市制度建設上的不同觀點,是對中國股市道路選擇的一次理論大比武。

7 證監會開出史上個人最大罰單 懲治股價操縱在行動

還投資者一個「干凈」的市場,已經成為更多人的呼聲和共識。08年,證監會在打擊股價操縱等問題上的力度有了更大的增加。11月,證監會對北京首放法人代表汪建中開出1.25億元個人最大單筆處罰。隨後幾日,國美老總黃光裕也被警方調查,據稱調查原因也與股市操縱有關。對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的查處已經成為中國證券監管的重頭戲之一,但數量有限的證監會罰單,掀起的仍只是股市違法行為的「冰山一角」。

8 千億股出籠 大小非成千夫所指

08年共有千億股大小非解禁,巨量的限售股解禁被眾多市場人士一致認定為A股下跌重要因素,部分人甚至將大小非稱為股市下跌的罪魁禍首。

對於大小非的爭論一直伴隨股市的下跌過程。不少市場人士都為大小非的解決支招獻策,比如龔方雄建議設立封閉基金解決大小非問題,金岩石則主張設立平準基金鎖定大小非,就連《人民日報》也曾刊登對發改委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琨的訪談,要求對"大小非"開征暴利稅。然而,證監會則回應說:對於大小非的政策不會改變。

9 匯金出手增持銀行股 成就熊市「919」行情

2008年9月18日,中央匯金公司宣布將在二級市場自主購入工、中、建三行股票,並從即日起開始有關市場操作。加上同日的印花稅調整以及國資委表態,不期而至的三大利好促使9月19日A股大盤近乎漲停,而甫一開盤,工行、中行、建行三家銀行的股票就牢牢封在漲停板上,全天下來一刻都沒打開。此謂記錄A股歷史的「919」行情。

據統計,自9月至11月,匯金分別增持工行和中行7.63億元和1.77億元。與其它「救市」措施相比,匯金入市全靠真金白銀,因此,市場上普遍認為其對市場的意義最為重大,有人甚至直接稱其為股市的平準基金。

10 中石油破發,中石油董事長深感對不起中小股民

2008年4月18日,中石油跌破發行價。

雖然中石油的破發在當時看來就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事情,但其破發的象徵性意義仍然不可忽略:中石油在2007年是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如今卻跌破發行價,至少從某種意義上表明整個市場所面臨的潛在危機;而後來的股指繼續下行,則更印證了中石油在市場上的標桿作用。

對於中小股民來說,「死了都不賣」的中石油破發則更稱得上是一種標志性的打擊。就連中石油的董事長也不得不對中小股民表示歉意:「深感對不起大家」。

⑩ 2008金融危機的評析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形勢簡析

⑴這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生主要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桿造成的,其原因如下:

1、 美聯儲長期的低利率政策,造成固定資產投資的泡沫及經濟的虛假繁榮;

2、 美國衍生工具和信用評級的金融監管不力,致使類似網路泡沫的經濟重現,使世界各國深受其累;

3、 美國對次貸危機的危害性估計不足,沒能在早期及時糾正和提供必要的***支持,造成現在難以收拾的局面;

⑵美國金融危機的後果:

1、 造成美國及全球實體經濟的衰退,很多貌似強大的國家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

2、 此次金融危機的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較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要大,因為現在的全球經濟一體化放大了危機影響的深度和廣度;

⑶美國及全球經濟趨勢預測:

1、 雖然全球各國都已經信誓旦旦的聯合起來救市,為此出台了天文數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後幾個月的觀察。而且救市產生的金融國有化問題、救市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及其後續影響、救市單單只針對金融的流動性手段是否合適問題、今後實體經濟也面臨「救市」問題(如汽車行業)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2、 即使此次全球聯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時間也很漫長,經濟的中長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

二、2008年中國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分析

1、 由於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資產證券化的規模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有大量外匯儲備,這些因素是中國免於受到此次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

2、 但是,中國金融資產在美國的實際損失預計也是巨大的,具體數字有待今後的時間來檢驗和消化;(如中投對大摩、黑石、貨幣基金的投資損失慘重,各大銀行持有的次貸及雷曼債券損失也將是巨大的,這從平安90%的巨大投資損失可以看到)

3、 中國雖然沒有在金融上遭受嚴重危機的沖擊,但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影響對中國的沖擊和考驗也是嚴峻的。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分工高度化、中國長期以來用外需來支持經濟的發展模式等,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再一枝獨秀。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 世界巨頭的危機靠他們自己是無法消化的,例如美國7000億美金的救市資金肯定不會自己全部買單,中國勢必會成為最終的買單一族,只是買單多少的問題而已;

5、 中國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用啟動強大的內需來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經濟影響,但為時太晚,長期的外需拉動型經濟豈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而且中國面臨著通脹、通縮、滯脹的三重威脅,勢必使中國的政策制定較為艱難,只能兩權相害取其輕。但是,現在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即使連續降息也難以在短期拉動內需,經濟發展速度的放緩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三、全球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1、 全球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是針對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這部分損失目前還無法完全預計,最終的損失數字也將是個天文數字。並且,出口型企業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將在此次合駿集團的倒下後展開,更多的外向型企業死掉將是必然的;

2、 銀行業雖然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但由於我國金融管制較嚴,致使損失相對較小,涉水不深。中長期看中國有持續降息的預期,但是由於消費者的心理預期變更,將在短期內有更多的資金暫時迴流到銀行,後續就看各家銀行如何應對了。

3、 房地產業的冬天現在還是剛剛開始,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4、 鋼鐵行業受危機的影響開始顯現,表現在鋼鐵價格持續下跌,產能縮減。但是,就中國鋼鐵業來說,由於中國拉動內需的預期,勢必將提供更多公共品,即時冒著再次陷入通脹的危險,***也將放鬆固定資產投資。對於鋼鐵及機械製造業來說中期看好,至少不會嚴重下跌;

5、 石油、煤炭等能源業的影響將是長期的,表現在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由於需求降低),未來風險處於中等水平。也可能由於中國內需的快速啟動致使能源價格不致下降過快,而且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冬季取暖期,對能源的需求將在未來半年內是穩定和持續的。

6、 黃金等貴金屬、奢侈品行業中期不看好。原因是黃金價格已經在過去持續升高中透支了其保值性,對於黃金及其奢侈品行業來說冬天即將到來。更多的資金將撤出這個市場,消費者對實物的購買也將直線下降;

四、關於救市

1、 房地產業:現在針對房地產業的救市論甚囂塵下,本人認為此時救市是可笑的、是浪費納稅人錢的變相利益輸送。

⑴ 從此次房地產冬天的形成因素來看,是上文提到的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在此次泡沫形成過程中房地產業的暴利是眾所周知的,這部分利潤必須在市場的調節下回吐;

⑵ 現在房價相對消費者的工資來說還是太高,特別是中小城市後期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未明顯下降,應該由市場來決定房地產業的未來;

⑶ 房地產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主要體現在需求的不足,但這正是房價過高造成的。中國百姓有嚴重的「買房情節」,潛在購買力是巨大的,只是因為房價過高,一旦房價回歸合理水平,大量的購買力將使房地產業自然復甦,所以無需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