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家上市公司,如何分析其財務狀況
主要是分析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
在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時,主要是分析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並綜合判斷公司財務健康與否,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但是對於一些短中期價值投資決策在綜合分析中不容易發現,然而這些短中期決策會在相應的時間段內明顯的影響股價,甚至能改變一貫的估值判斷。如何發現這些隱藏價值,因個人分析水平不同而不同。
(1)股票財務分析的書知乎擴展閱讀:
1、內外帳財務報表:民營企業因稅務及其他方面考慮多設置內外帳。內帳系公司真實財務狀況,通常根據收付實現制及現金流水等做賬,但是納稅情況及發票情況不合規,需要進行調整;外帳系公司為報稅報表,通常根據發票情況入賬,但是收入、成本、員工工資、社保、費用等計入不全。
2、合並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對於擁有子公司的企業,建議收集最近兩年一期的合並財務報表和母公司財務報表,若企業未編制合並報表,則需要收集母公司及重要子公司最近兩年一期的財務報表。
包括最近兩年一期的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及內帳財務報表。有的時候子公司尤其是海外子公司會有雷,所以盡調不能只關注母公司,還需要關注子公司尤其是稅務優惠地或者海外的公司情況。
2. 如何看懂財務報表書籍推薦 知乎
《3天輕松看懂財務報表》本著「一看就懂」的思想,從報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只圍繞如何閱讀和分析財務報表來展開,而將與此無關的報表的編制省略或一筆帶過,從而突出了實戰特點。《3天輕松看懂財務報表》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重點介紹了如何閱讀和分析財務報表,內容簡潔而實用,可以使讀者在閱讀後不僅能夠快速讀懂財務報表,而且還能夠利用報表提供的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做出分析和判斷。不少財務報表使用者都苦於財務報表的專業性太強、名詞術語太多、會計理論方法繁瑣,很難讀懂,更難以分析。因此,他們迫切需要一本能夠指導他們快速掌握企業財務報表的基本原理和閱讀技巧的圖書。
3. 如何使用財務數據分析固定資產的使用和管理狀況 知乎
固定資產的日常使用、管理和維護,重要的需要從兩方面著手。
1.
損耗及貼補費用。根據設備情況,以及其報廢處置、支出的修理費、花費的大修理費,來確定資產使用是否合規,是否存在不合理利用或者管理不當;
2.
正常使用情況下的空置機會成本。通過全符合使用設備,確定其產能,然後根據日常財務數據,查看其使用率,並研究改進和設備間的協調方案。
4. 介紹金融基本知識的書有哪些請舉例。
一、金融基本知識書籍——構建金融知識框架
1、首先是大多數行業人士都會為你推薦的格里高利-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很多人真正讀懂西方經濟學都是從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開始的,因為有趣、易懂,「十大經濟學原理」令人印象深刻,當年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時感覺經濟學像個嚴謹的老學究,讀曼昆的就不一樣了,像個會講故事的朋友,即使不從事金融行業,相信你也會喜歡上她的。這絕對是一本讓人拿得起,放不下的枕邊圖書。如果學金融,估計很少有不讀這本書的;
2、關於銀行:推薦銀行:米什金《貨幣金融學》幾個版本差別不大,中英文的都有,是金融專業本科生入門必學教材,在大學里一般課程設置為「貨幣銀行學」;
3、關於證券機構:《證券分析》可以一讀,機構里搞股票的較多,《股票作手回憶錄》和《股市趨勢技術分析》,重點是培養股票操作的思維,並不能作為什麼金科法寶;
4、 關於保險:保險《保險學原理》沒有特別推薦的,只要是重點高校像人大,上海財大等出的都可以看,保險學基礎主要是法律,保險中的基本經濟關系看一下都會懂的。
二、財經期刊
以下是不錯的期刊雜志:
1、《第一財經周刊》、《21世紀經濟報道》、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2、《財經》雜志和《財新周刊》,《財新》是由胡舒立離開財經團隊後創辦的(這兩個雜志是比較嚴肅的財經刊物, 報道的也都是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事件或對象);
Value價值》 《Money+》 《哈佛商業評論》模仿外媒思路,可以一讀;
3、三大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必不可少。
財經網站的分享:
1、國內財經新聞網站:
和訊、東方財富網、幾大門戶網站(騰訊 新浪 網易 鳳凰)財經頻道;
2、國外財經網站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路透財經、彭博財經等,英文不好的可以閱讀對應的中文網站;
3、財經論壇等
知乎、天涯、豆瓣等知名論壇的財經話題區;
4、政府網站類
銀監會:監管信託,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
證監會:監管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一些關鍵的消息
統計局:發布統計數據
協會類:銀行業協會,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信託業協會等;
財經網站很多,要將碎片新聞整理出有效信息,首先得注意量的積累。新聞不需要細嚼慢咽,只需了解重要資訊,所以首先你閱讀的量得上去,否則別談理解運用。
5. 如何從市盈率看財務造假 知乎
市盈率僅僅是一個指標,反映市價是每股收益的多少倍。
通常,用單個財務指標去分析是否存在財務造假是不準確的,必須要結合其他財務信息才能更好判斷。
6. 有沒有關於個人資產配置好一點的書 知乎
如果你一點財務基礎都沒有的話,你可以先看一下會計基礎。如果會計基礎你能接受,可以看一下財務會計。如果想了解關於登帳的問題,我建議你買一本登帳方面的實務書籍,這些對你或許會有幫助。至於應收應付那隻是其中一部分,不難。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是入門基礎_要掌的財務知識
每一個企業管理者無不希望企業蓬勃發展經濟的發展將是企業發展的最基本前提。作為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了解一些常用的財務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傳統會計中使用的資金來源和資金佔用式的分類已被現行的、適用的資產、負債等六大會計對象式的分類所取代,此六大要素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此六者構成了企業財務的全部,如想知道這些財務方面知識,首先要明白這六者的組成和相互關系。
具體如下:
資產由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組成;
負債由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組成;
所有者權益由實收資本、盈餘公積等組成;收入由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組成;費用由製造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組成;利潤由營業利潤扣除各項開支後的項目等組成;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資本+利潤;利潤=收入-費用;資產+費用(成本)=負債+資本+收入;資產類科目余額+成本類科目余額 =負債類科目余額+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余額 +損益類科目余額。
看懂財務報表
財務信息的主要來源是企業的年度財務報告(由社會公眾擁有的公司,即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要按照法律的要求編制這些報告;而私人擁有的公司勿需如此)。這些文件包括資產負債表、收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在年度財務報告中,會發現,題為管理討論與分析的部分。這是企業管理者發現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機會。
財務報表附註雖然是以腳注的形式對財務報表所提供的信息進行的解釋,但實際上,這與財務報表本身同樣重要。這些附註可能會揭示企業的一些重要事項,例如重要的法律訴訟案、會計方法的變更、高級職員組成結構的變化、以及各商業分部的買賣和重組等。如何合理地減少納稅減稅同增加收入和營業利潤一樣,增加了其凈利潤或稱「底線」。通常,企業可以用許多種方法達到合理地減稅目的。
一、企業的結構
即使一個經濟實體是公司,而非合夥或獨資企業,不同種類的公司都有不同的所得稅稅率。在經濟實體從一種類型轉變為另一種類型時,也會引起納稅款狀況的變化,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收益情況。此外,公司注冊地所在的地區稅收政策或法律,也會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
二、購買的時機
大多數會計活動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基礎之上的。運用這種方法,經營活動所帶來的收入,在其實際發生的會計年度予以確認;反之,如果收入在其實際取得的會計年度予以確認,那麼其會計核算便遵循現收現付制。有時,將業務僅僅推遲一天,就會引起收入的確認挪至下一個年度的問題。如果在某一年度獲利較多,企業可通過在同一年度沖銷各種可扣除的開支而獲益,即有效降低其應稅收入;反之,如果獲利很少,或企業已經在本年度沖銷了許多支出,那就可以將購買行為推遲至下一年度,即將其在下一年度扣減。
三、壞帳沖銷的時機
那些實際已經過期而尚未收回的應收帳款,有時可能收不回。與上述購買的時機完全相似,企業可將沖銷壞帳的時間,定在這種扣減能夠帶來很大好處時候。
四、折舊
政府允許企業確認因設備和不動產的磨損或過時所引起的價值減少,進而減少其應繳稅金。一般來說,政府可以通過折舊政策的變更,來試圖刺激某一特定行業或經濟的增長。
如何看懂報表?
財務報表是企業向管理者和外界提供和公布企業經營情況的正式文件,因此正確編制會計報表對於企業來說十分重要。財務報表分為月報表和年報表兩種,各行業的會計報表如下:行業編報期報表名稱1工業月報 1資產負債表 2商品月報 1資產負債表企業月報 2損益表流通月報 2損益表年報 3財務狀況變動表企業年報 3財務狀況變表年報 4利潤分配表年報 4利潤分配表年報 5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年報 5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3旅遊、月報 1資產負債表 4運輸月報 1資產負債表飲食、月報 2損益表企業月報 2損益表服務年報 3財務狀況變動表年報 3財務狀況變動表企業年報 4利潤分配表年報 4利潤分配表年報 5營業收支明細表年報 5主營業務收支明細表5施工月報 1資產負債表 6房地月報 1資產負債表企業月報 2損益表產開月報 2損益表年報 3財務狀況變動表發企年報 3財務狀況變動表年報 4利潤分配表業年報 4利潤分配表會計報表中,除財務狀況變動表中有些數據來自於分析外,其餘各表都來自於帳本。基本報表為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資產總數等於負債總數,並且要求數字正確,期期相關;損益表實際上是一張結轉利潤的會計憑證,通過收入與各項費用的相互抵減可以體現出企業本期的凈利潤;利潤分配表是分配企業凈利潤去向的會計報表,通過凈利潤與各項目的抵減,可結算出未分配利潤的數額;財務狀況變動表是反映企業年度內營運資金增減變化的報表(營運資金就是流動資金減去流動負債後的差額,流動資金是用於企業日常經營的資產,流動負債是企業在一年要償還的債務)。財務狀況變動表可以幫助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了解企業資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資金來源的渠道是不是順暢,企業資金融通有沒有困難,進而了解企業的財務政策,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各種經濟業務上所發生的現金流量的一張動態報表,現金流量的最後結果是計算出本期新增加的凈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表可以反映凈收益與現金余額的關系,現金余額與企業盈虧並不一定成正向變化,一般認為有現金流量支持的凈收益是高質量的,否則反之,現金流量表報告過去一年中的現金流量,可以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評價企業取得和運用現金的能力,確定企業支付利息、股利和到期債務的能力,再者可以表明企業生產性資產組合的變化情況。
各報表的作用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
1.資產負債表是反映某一時刻的財務狀況。
2.損益表是反映某一時刻的經營成果,該表的最後一個數字「凈利潤「將列入利潤分配表。
3.利潤分配表反映某一時期的利潤分配情況,將期初未分配利潤調整為期末未分配利潤,並列入資產負債表。
4.現金流量表反映現金變化的結果和財務狀況變化的原因。
一、資產負債表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關於會計的兩個重要公式。
公式1借方=貸方
會計的基礎課程始於借方和貸方。借方在帳簿的左側,貸方在帳簿的右側。在這里,要牢記一條不變的定律:「借方=貸方」,換句話說,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須同時登記到帳簿的左右兩側,其原則如下:(1)資產增加時,記入左側;資產減少時,記入右側。
(2)負債增加時,記入右側;負責減少時,記入左側。
公式2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會計學上最重要的概念是「平衡」,它的主體就是剛才提過的借方與貸方,簡言之,資產增加是借方;負債或股東權益增加是貸方,雙方相抵即所謂的「平衡」。
資產負債表以這兩個重要公式為依據,它反映了企業在某一定時間的財務狀況,它揭示了公司擁有什麼,即公司的資產;公司欠什麼人的債,即公司的負債;以及公司凈資產價值,即股東的權益。資產負債表上的各帳戶在每一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不能被結清而使其餘額為零。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是按流動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而負債則是按債務到期日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
二、收益表
收益表反映企業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獲利情況。它與資產負債表的一個顯著區別是每一新的會計年度開始時,收益表上的各帳戶都會被結平,其餘額為零。
該報表的一般關系式可表示為:
毛收入-總費用=凈利潤(損失)
這一表達式可派生出下列表達式:
營業利潤(損失)=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合計上式中,成本費用合計包括:①銷貨成本②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③折舊稅前利潤=營業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損失)=稅前利潤-稅金凈利潤或凈損失代表企業的凈盈利狀況。其通常被稱之為「底線」(俗稱凈利,一般位於收益表的末行)。作為經營者,重要的是要時刻意識到你所真正賺得的是凈利潤,而不是營業利潤。此表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銷售成本應該考慮以下各方面的問題:1.可以通過與供貨商重新協商或尋找新的、較便宜的供貨商來降低銷貨成本嗎?2.可以大批量購進存貨,以期有效地降低銷貨成本嗎?3.可以用其他的物品、材料和產品,代替目前采購的嗎?4.可以提高自己產品的銷價嗎? (2)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一般來說,當費用急劇下降時,多是周密計劃管理的結果(反過來說,費用的明顯上升,可能是各項開支慢慢地小幅度上升的結果,即管理者通常對支出小幅度緩慢增加不夠敏感,而實際上,這種小幅度增加往往最終會累積成一個很大的數目)。可以考慮如下的問題: 1.費用的降低是由裁員引起的嗎?換句話說,有職員被解僱或者公司規模縮小了嗎?如果是這樣,與裁員和縮小規模等相關的直接、間接費用是多少? 2.費用的降低是否由薪水的降低引起的?是否是由企業銷售人員或獨立的銷售代理部門的傭金降低所引起的? 3.費用的降低是否是通過有關雇員費用和雇員福利的開支緊縮引起的? 4.費用的降低是否是象辦公室租賃費、公用設施(例如:電話等)和保險這一領域的支出減少所引起的?如果是這樣,這么做是否值得? 5.費用的降低是否源自研究和開發的縮減?如果是這樣,其可能對企業將來的盈利情況產生什麼影響? (3)成本與費用合計應考慮下列問題: 1.這一比例與同行業水平相比如何? 2.這一費用項目是否能在不產生不利影響的前提下得到進一步的降低? (4)折舊基於折舊費用反映了企業因設備等不動產的損耗或自然淘汰引起的稅收抵減的潛力,我們可以考慮以下這個問題:折舊費用的增加是由購買新的機器設備或其它不動產引起的,還是由所使用的折舊方法的變更引起的? (5)營業利潤與凈利潤的比較企業用其所獲豐厚利潤進行投資以獲得國家的稅收減免優惠或者企業凈利潤的增加僅是由於利率和利息費用下降而僥幸所得?需要注意的是:就絕對數來說,利息費用明顯降低,其降低百分比為50%。並且,雖然所得稅的課稅對象是稅前利潤(其增加了50%),但所得稅的增長只有20%,遠低於營業利潤、稅前利潤和凈利潤的增長。
(三)現金流量表
這一報表揭示了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現金的來源與運用,集中反映了企業所獲得的收益和現有的債務。
現金流量可以分為三類: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流量和籌資活動所帶來的現金流量。
利用現金流量表,可以進一步得出你的公司的一些基本結論。有些活動引起企業現金流入而有些活動卻沒有,其最終的結果是企業收入的現金更高於支出。
如何充分使用資金?
俗話說,「借錢難,用錢更難」。企業要用好錢就要「把錢花在點子上」。這就要求現代企業的經營者在運用資金時,隨時注意根據各種資金的性質、結構和營運的需要,合理分配,使之能周轉如流,避免風險,達到盈利的目的。資金運用是事關企業存亡的十分重要的問題。
首先,在資金運用上,凡屬資本性的開支,必須獲得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這是因為資本性的佔用,如固定資產的投資,屬於長期佔用,應選擇成本費用最低的資金來源,應以內部自有資金為主。因此,投資之始,籌足穩定可靠的自有資金,是運用好資金的重要條件。即使在自有資金不足、需要依賴借入資金的情況下,在使用時,也要注意資金成本、歸還來源以及歸還期限的搭配,充分估計風險的可能性,採取避免風險的預防措施等。這是掌握資金運用的要領。
其次,在企業營運過程中,要注意固定資產與長期債務保持合理的比率。固定資產使用期限長、價值補償分散、周轉慢,其變現(即轉變為貨幣資金)的能力差。因此,企業在獲得長期債務來源時要充分考慮抵償債務的能力。一般說,要使自己的固定資產規模高於長期債務規模,即長期負債的比率不宜高於固定資產的價值;其結構比率應視企業投資結構而定。最後,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要保持適當比率。流動資產的運用,就其性質而言,具有周轉快、變現力強、有自償能力(銷售後回籠)的性質。但也不能忽視其有遭受市場風險,違約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可能,即遭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的銷售損失,企業的債務人不能按時履約歸還欠款,由於財務收支、分配安排上可能出現的時差、盈虧不平衡,致使企業出現現金調度失靈、遭致償還流動負債的困難等等。這就要求在運用流動負債的同時要考慮到它對流動資金的比率與配合。在一般情況下,也應做到流動資產高於流動負債的比率,並應隨經營狀況隨時加以適當調整。
總之,企業運用資金的結構和比率,是通過企業健全的供、產、銷計劃和財力收支的綜合平衡,並隨時注意調節資金營運行為來實現的。
企業在籌集與運用資金問題上,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企業和它的組織經營者必須熟悉和精通金融業務,隨時掌握金融市場的變化,充分運用金融市場來為企業獲得廣泛的資金融通服務;二是現代企業家必須樹立起商品經濟的投資意識,實行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你的財務狀況如何?
財務狀況分析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及其它附表、財務情況說明書等為依據,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作出財務評價,為投資者、債權人、國家有關政府部門,以及其他與企業有關的單位,提供財務報告。
一、企業償還能力分析
企業償債能力的大小,是衡量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標志之一,是衡量企業運轉是否正常,是否能吸引外來資金的重要方法。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流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總額和流動負債比例關系的指標。企業流動資產大於流動負債,一般表明企業償還短期債務能力強。流動比率以2∶1較為理想,最少要1∶1。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100%速動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項目中容易變現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比例關系的指標。該指標還可以衡量流動比率的真實性。速動比率一般以1∶1為理想,越大,償債能力越強,但不可低於0.5∶1。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現金類流動資產/流動資產總額×100%現金比率是反映企業流動資產中有多少現金能用於償債。現金比率越大,流動資產變現損失的風險越小,企業短期償債的可能性越大。
(4)變現比率
變現比率=現金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變現比率反映企業短期的償債能力,又具有補充現金比率的功能。
(5)負債流動率
負債流動率=流動資產/負債總額× 100%它是衡量企業在不變賣固定資產的情況下,償還全部債務的能力。該比率越大,償還能力越高。
(6)資產負債率(負債比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凈值×100%資產凈值是指扣除累計折舊後的資產總額。它反映企業單位資產總額中負債所佔的比重,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風險程度和企業對債權的保障程度。該比率越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承擔的風險也越校二、周轉能力分析周轉能力反映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在獲利條件下的周轉速度。考核的主要指標有:1.應收帳款周轉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帳款余額×100%應收帳款周轉天數=日歷天數/應收帳款周轉率應收帳款周轉率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銷售債權(即應收帳款的累計發生額)與期末應收帳款平均余額之比。用來驗測企業利用信用環節展銷貨業務的松緊程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狀況。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額=銷售成本額/存貨平均佔用額×100%存貨周轉天數=日歷天數/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是反映企業存貨在一定時期內使用和利用的程度,它可以衡量企業的商品推銷水平和銷貨能力,驗證現行存貨水平是否適當。
3.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流動資產平均佔用額×100%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生產產品是否適銷對路,存貨定額是否適當,應收帳款回籠的快慢。
4.固定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固定資產平均佔用額×100%該指標表明固定資產的價值轉移和回收速度,比率越大,固定資產的利用率越高,效果越好。
三、獲利能力分析
企業獲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在於觀察企業在一定時期實現企業總目標的收益及獲利能力。衡量企業獲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 1.資本金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企業利潤總額/注冊資本總額×100%該指標是衡量企業經營成果,反映企業獲利水平高低的指標。它越大,說明企業獲利能力越大。
2.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收入×100%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實現的利潤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比重。比重越大,表明企業獲利能力越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3.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產品銷售後的獲利能力,表明企業在成本降低方面取得的經濟效益如何。
4.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稅後凈收益+利息費用)/平均資產總額×100%該指標是用來衡量企業對所有經濟資源的運用效率。
四、成長能力分析
企業成長能力分析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企業的長遠擴展能力,企業未來生產經營實力。評價企業成長能力的主要指標有:1.股本比重。
股本比重=股本(注冊資金)/股東權益總額該指標用來反映企業擴展能力的大校2.固定資產比重。
固定資產比重=固定資產總額/資產總額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生產能力,體現企業存在增產的潛能。
3.利潤保留率。
利潤保留率=(稅後利潤-應發股利)/稅後利潤該指標說明企業稅後利潤的留存程度,反映企業的擴展能力和補虧能力。該比率越大,企業擴展能力越大。
4.再投資率。
再投資率=(稅後利潤-應付利潤)/股東權益該指標是反映企業在一個經營周期後的成長能力。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在本期獲利大,今後的擴展能力強。
必須指出,上述各指標是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反映和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因此要充分理解各種指標的內涵及作用,並考慮各指標之間的關聯性,才能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作出正確合理的判斷。
這是我搜到的,希望對你有點幫助吧。
7. 會計、財務入門書籍有哪些
1、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書籍
2、初級會計考試書籍
3、中級會計考試書籍
4、注冊會計師考試書籍
5、高級會計師考試書籍
相關用書每年考試前書店都有很多,關注一下即可。而且這些書是最新版的,其他的書往往會計處理是過時的。
8. 關於金融學的書推薦幾本。
樓主你好,這方面的書很多,我給樓主介紹幾本國外教材吧,國外教材比國內的簡明易懂,比較適合樓主學習,不過樓主也不用學太多,因為大學里都是會學的~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肯定是要的,樓主也知道了,另外就是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這個建議樓主看上冊國際經濟部分,下冊國際金融部分有點小難,可以以後再看;還有一本博迪/凱恩/馬科斯(這是三個人合著的)的《投資學精要》,這個要前看完前面兩本才能看懂,也很適合樓主。這幾個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書都是寫得很不錯的,建議樓主精讀。還有就是普通的教材,戴國強的《商業銀行經營學》、王萍的《財務報表分析》這兩個都是簡單的應懂科目,推薦樓主看看。此外推薦樓主額外閱讀一本本傑明的《心理學導論》,這個書通俗易懂,對金融學尤其是經濟現象的分析有幫助。
9. 推薦幾本金融學方面的暢銷書
作者:老王理財經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060672/answer/5276022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門口的野蠻人》 豆瓣評分:8.2
對於那些不懷好意的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華爾街商戰紀實經典,深度接觸資本世界,金融大鱷、國際巨頭悉數登場——KKR、DBL、美林、高盛、雷曼、拉札德、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貝爾斯登、大通曼哈頓、花旗、摩根士丹利、巴菲特、米爾肯、納貝斯克、菲利普·莫里斯、美國運通、百事可樂、寶潔、卡夫、麥肯錫……有史以來最推薦的商界與金融界實戰經典案例!
2、《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豆瓣評分:8.4
巴菲特沒有撰寫過什麼專業著作,唯一的作品是每年寫給伯克夏哈撒維公司股東的信。從一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巴菲特的偉大——在目錄中,排在最前面的是「公司治理」,其次才是「公司財務」。人們往往把巴菲特視為財務和稅務專家,但他在鑒別公司經理人方面的才能無人能及。其實他的每一句話都可以歸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真理,只是用一種非常簡潔朴實的方式來表達而已。
3、《說謊者的撲克牌》 豆瓣評分:8.2
「說謊者的撲克牌」是華爾街上金融家們玩的一種休閑游戲,以最善於瞞騙他人而實行心理欺詐者為勝。邁克爾·劉易斯將其用為隱喻,描述了自己在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的所羅門兄弟公司里四年的工作經歷——從意外受雇、接受培訓直到成長為只憑一個電話即可以調動數百萬美元資金的明星交易員。
4、《日本蠟燭圖技術》 豆瓣評分:9.0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是一項傑出的探索、研究、翻譯成就……他不僅全面周詳、內容豐富,而且文筆流暢、引人入勝。史蒂夫的工作幹得實在漂亮,他將日本的蠟燭圖技術與傳統的西方技術工具結合起來,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並且用大量的優秀圖例把這個概念清晰地作了說明……我敢擔保,《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將成為有關內容的標准教材。
5、《大而不倒》 豆瓣評分:8.4
《大而不倒》是數十年來最扣人心弦的金融紀實巨著之一。在本書中,身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以及本世紀最受尊崇的金融記者之一的安德魯·羅斯·索爾金用極其詳盡的、具有權威性的第一手資料為讀者講述了這場將世界逼向崩潰邊緣的經濟危機。
憑借著與金融危機中重要人物的接觸,索爾金再現了這些動盪日子的戲劇性和混亂性,揭露了從未曝光的細節以及詳盡地描述了這些金融界和政界最有權勢的,貪婪且恐懼、損人利己的人,如何決定了世界經濟的命運。
6、《聰明的投資者》 豆瓣評分:9.0
20世紀最偉大的投資顧問本傑明·格雷厄姆給予世界的知識和靈感,教你如何成為《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在本書里所提出的「價值投資」這一理念,使許多投資者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進而教導他們發展長遠的戰略。自1949年初次出版以來,這本書就一直是股票市場的《聖經》。
7、《行動的勇氣》 豆瓣評分:8.8
美聯儲及美國財政部的同事們,與兩任美國總統一起,頂住了來自難以取悅的國會以及被華爾街所激怒的群眾的批評與壓力,成功地使美國國內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穩定了下來。憑借著創造力和決斷力,他們阻止了一場規模大到難以想像的經濟崩潰的出現,並接著制定出非常規的項目以幫助美國經濟復興,同時也希望這些項目能成為他國學習的模範。
《行動的勇氣》一書詳盡地介紹了白宮的決策過程,對這場危機里的重要參與者的刻畫也入木三分,它詳述並解釋了這場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並從局內人的角度闡述了政府的政策回應。
8、《漫步華爾街》 豆瓣評分:8.4
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地讀者更加渴望利用伯頓·G·馬爾基爾這本書指導他們進行投資——既撫慰人心又極富權威,干貨滿滿又是暢銷書排行榜常青樹。
該書被認為是建立投資組合時要購買學習的第一本書,目前銷量已達150萬冊。除了談及各種投資機會外,還包括了對經濟大蕭條和全球信貸危機的探討,以及對新興市場長期潛力的進一步關注。
該書除了其經典的生命周期投資指南,新增的部分則教會讀者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衍生工具。
最後,讀書只是一方面,也要接觸一些金融的圈子,比如關注雪球這種產出優質內容的公眾號,以及「今融道」這種專門做金融圈社交的APP,打開自己在金融圈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