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股票泡沫怎麼用模型分析
擴展閱讀
z24 2025-08-20 10:50:09
股票貝塔哪裡看 2025-08-20 10:33:15
外交部 2025-08-20 10:21:46

股票泡沫怎麼用模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7-12 15:55:01

A. 如何用泡沫製作模型

簡單,不過想弄得金光閃閃的行不通,想金光閃閃你的用樹脂做。在用砂紙打磨,然後噴漆!你用一塊適當厚度的泡沫,在上面畫一個心形,然後用鋸下來,在找一個鐵刷慢慢的刷出心的形狀來。刷好後,用細砂紙慢慢的打磨,完後,用丙烯顏料塗上顏色,愛 什麼色用什麼色,,千萬不要用油漆,油漆化泡沫!

B. 對股市泡沫的模型有哪些

這種模型很少的,不過你可以通過一個指標:市盈率來衡量,一般總體的市盈率高了那就是泡沫高了,如果市盈率低了,那就泡沫少甚至沒有。像歐美國家一般就平均在10倍左右,中國這種新興國家一般在20-40左右。

C. 怎麼用泡沫做一個模型橋……

製作泡沫斜拉橋模型


逢山開路,逢水架橋。橋是一種交通建築,在世界各地有數不盡的形形色色的橋梁,這些橋梁越山跨水把人們連接到一起。


准備


泡沫板、吹塑紙、線繩、白膠、方便筷、剪刀、美工刀


製作過程


1、用方便筷、白膠粘製成梯形橋塔。

5、繼續用棉線穿過橋面底下增加橋面吊索,注意,每條橋索問的距離都要相等。


6、用泡沫板做幾個小汽車放在橋面上,做幾個船擺在橋底下。


原理


斜拉橋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組成。


橋主要承載的重量並非行駛在它上面的汽車或者火車,而是它本身,也是我們看的的路面。


這兩根斜拉索受到主梁的重力作用,對索塔產生兩個對稱的沿著斜拉索方向的拉力,根據受力分析,左邊的力可以分解為水平向向左的一個力和豎直向下的一個力,同樣的右邊的力可以分解為水平向右的一個力和豎直向下的一個力,由於這兩個力是對稱的,所以水平向左和水平向右的兩個力互相抵消了。


最終主梁的重力成為對索塔的豎直向下的兩個力,這樣,力又傳給索塔下面的橋墩了。

D. 可以製作模型的泡沫

可用一般的泡沫材料製作模型,但一般的泡沫容易破碎,可在電熱絲工具塑形加工完成後,用衛生紙沾上白乳膠和水一比一的膠水貼上幾層,待干後模型便堅固耐用。最後還可根據需要塗上丙烯顏料。

E. 股票的泡沫到底怎麼解釋

就是股票的價格高於市值,而且高的很多! 但是股票在中國作為一種投機,而不是投資的賺錢方式。正是泡沫的存在才讓股票有了它特殊的魅力!

F. 什麼叫股市泡沫怎麼理解

講一個故事給你聽,你就明白了

假設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假設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

假設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

假設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經濟模型都這樣,假設需要很多。

再假設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這樣他們很無聊地站了半天。

甲說好無聊。

乙說好無聊。

看故事的你們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叫做很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對乙說:要不我們玩個游戲?乙贊成。

於是,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於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麼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後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一個小時以後,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並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他叫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叫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甚至路人丙賺錢的示範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因為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後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銀行能有多少一點利息啊?哪比得上價格飛漲的燒餅啊?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於是出現了認購權證......

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看樣子是的。但這個世界就那麼奇怪,突然市場上來了一個叫李子的,李子曰:有虧錢的時候!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假設一: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

假設二: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

假設三: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發行)

假設四: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假設五:沒有人再願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麼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佔有資產——燒餅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的人們吧。這個市場的有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這樣?在ROE(注)高企,資產有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誰最少地佔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人,要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忽悠別人不要忽悠自己,尤其不要忽悠自己的錢!

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G. 怎麼做股票模型

我也曾今也想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股票不可以用模型製作,我以前試過用指數模型和高斯分布做過,但後來去給一個博士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最終達成一致共識,股票不能建立模型。只能在股票和其他衍生工具之間建立交易模型,例如capm,b-s模型。如果是老師布置的作業,你就給她說,不能建立模型。

H. 除了市盈率外,怎樣從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國股市存在泡沫嗎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個股市整體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資價值,還有如下指標。
(1) 紅利支撐股價水平。有人舉香港上市的匯豐控股和長江實業的例子,認為沒有泡沫的股票價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紅、凈資產支撐的。然而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長性較差,炒作困難,分紅或每股凈資產確定了它的大致價格下限。
(2) 平均股價。2001年6月14日滬深市場(剔除了PT股)1089隻A股平均價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滬深市場1121隻A股平均價格為11.51元,有研究人員撰文認為,股票平均價格可以評估市場的投資價值或風險水平。平均股價在15元以上,風險很大,平均股價在10元以下,風險較小。這種經驗規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價指標的缺陷仍然存在,價格高低不能作為股票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送股、轉增股、配股、股票拆細時平均股價發生跳躍,但股票的內在價值沒有相應變化;平均股價沒有考慮實質經濟,經濟繁榮與經濟蕭條時,合理的平均股價水平自然不應相同。
(3) 平均市銷率。西方有些學者(肯尼斯.L.費希爾,1984)就提出市銷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場價格除以每股銷售收入。由於銷售收入的波動性要比凈利潤的波動性小得多,所以市銷率比較穩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計算平均市銷率時,幾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將所有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保證了計算的客觀性。費希爾對美國股市一百多年數據的檢驗表明,根據市銷率判斷個股和大盤,投資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費希爾看來,用市盈率定價是很不科學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卻太低」。([ 美]肯尼斯.L.費希爾,2000)
(4) 平均市凈率(托賓q).與費希爾不同,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愛平均市凈率指標,也叫托賓q指標(q ratio)。史密瑟斯認為,q值就像彈簧,將股市拉向它的內在價值位置。他還認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標大多數時候朝著相同的方向運動,但平均市盈率偶爾會給出災難性的價值數據。有一個事例顯示了托賓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華爾街價值投資》一書根據托賓q建議人們要拋空股票。
(5) 市場成本。市場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籌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後,市場上所有投資者持有某隻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市場成本在數值上恰好等於股票的內在價值。
用市場成本指標來衡量股市的投資價值,幾乎具有以上幾個指標的所有優點而沒有它們的不足。市場成本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如果市價遠高於市場成本,這種股票跳水只是遲早的事,反之,這種股票則值得關注。
市場成本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對不同時期的同一市場或不同的市場,都具有解釋力。NASDAQ指數漲得太高,就必然會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這是資金堆積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線上就會獲得較強的支撐,並不因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參見附表)而還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證指數的市場成本為1509.258點,根據市場運行的內在規律,如果跌破這一點,並不是股市沒有投資價值,而主要是投資者沒有信心。
2. 幾個悖論
(1) 經濟高成長與上市公司質量差。前一段時間,證券市場上一片打假之聲。很多投資者認為,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好的不能相信,業績差的也有操縱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國的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會計師事務所、交易所、證監會、新聞媒體等等層層監督,難道做假會比非上市公司厲害,難道中國上市公司的成長遠遠落後於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的證券市場是轉軌經濟中的證券市場,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標來裁剪。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國民的信心,難道證券市場的發展就不需要投資者的信心?
(2) 中國證券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與證券市場問題成堆。客觀地講,證券市場是中國市場體系比較公開、比較透明的市場,也是發展速度較快的市場之一。但給人的印象卻是中國證券問題成堆,必須來一次傷筋動骨的調整,甚至推倒重來。這將把中國證券市場引向何方?
(3) 按現金流量貼現計算未必有投資價值,但外資收購意願強烈。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並不完全是按購買力平價確定的,而按現行的匯率計算,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有很強的購買力。這導致在國內投資者看來很貴的股權,在境外投資者未必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華社深圳又傳出消息,美國艾默生公司花7.5億美元收購華為技術公司下屬的深圳市安聖電氣公司全部股權。安聖電氣尚且如此,大唐電信、中興通訊(2002年1月9日總市值分別為9.57億美元、12.44億美元)難道市場價格很高,對外資沒有吸引力嗎?不要以為中國的企業不值錢,有些東西並不反映在會計報表裡。當然,A股價格存在結構性不合理現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數漲了15倍,但投資者整體的平均投資收益率並不高。指數有時會誤導決策。乍看來,滬市11年漲了15倍,上證指數年增長率達27.9%,非常之快了,股市裡肯定積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細心的人應該發現,在1994年8月以前,市場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這少數幾家上市公司卻將上證指數市場成本抬高到757.519點。實際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籌成本1509.155點)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為9.74%,考慮到交易費用(含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中國的交易費用率較高,投資者的換手率也較高,所以總的交易費用數額可觀),中國投資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從長期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其股價指數總是在不斷上漲,原因在於經濟在增長、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總額在增長、市場成本曲線也在逐步抬高。長期來看指數總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數漲了多高就據此判斷股票市場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場上股價及其表現截然不同。有人喜歡將中石化在香港、紐約和上海市場的不同價格來說明中國市場里存在大量泡沫。這種比較是非常片面的。眾所周知,由於市場割裂,國內投資者到香港市場上購買股票受到限制,兩個市場上股票的供需關系完全不一樣,由此導致價格出現很大差別是很自然的。如果兩個市場是自由流動的,價格自然會相互接軌。另一方面,即使兩個市場自由流動了,也不能認為A股股價就一定要以香港股價為標准與之接軌。價格將根據新的市場供需關系重新決定。

I. 請問什麼是股市泡沫,是如何形成的呢

股市泡沫,一般來說,指的是上市公司股價與它的價值的偏離程度。我們知道,股市是典型的虛擬經濟,而虛擬經濟的定價形式和實體經濟是不同的。虛擬經濟價格的形成,有賴於市場對其後市的預期。對後市,如果信心較強,則價格高於價值,從而產生泡沫。反之,則價格低於價值,泡沫也消失。
人們都知道,機構投資者的優勢是專業的深度、信息的超前性,以及資金的規模。因此,他們永遠是市場的主角,任何一輪行情的大漲與大跌,與機構投資者都脫離不了干係。當行情經過大漲之後,市場都會談到行情泡沫的問題,讓我們從機構對行情認識的過程與投資的過程,來見識一下行情的泡沫是怎樣形成的。

機構的最大優勢是專業化,機構投資於任何一隻股票都會經過深度研究,者進行過實地調研,然後據此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 行預測,並結合公司在行業中地位、所在行業的景氣度、國內外同類公司股價表現等因素進行估值,再以估值價和現有股價比較來得到投資評級。然而,在行情運行過程中,很多時候機構對股票進行估值的依據和標准會隨著行情的變化而變化的,行情的泡沫就是在這種變化中產生的,最常見的變化有三種:

一是,時間單位的移形換位。在行情處於起漲初期,機構估值的依據一般以當年的預估業績來作為估值依據的;當行情漲升到中段時期,機構估值又一般以明年的預估業績來作為估值依據的;當行情漲升到高位後,為了維護市場中高漲的投資熱情,機構估值又一般以後年的預估業績來作為估值依據的。

二是,估值市盈率隨行情水漲船高。許多專業分析師在選取估值市盈率時,往往會參考境外市場的標准,以及同類股票的標准。然而,無論是境外市場,還是同類股票的市盈率會隨著行情的上漲而逐步提高的。如果,失去了主觀依據,單憑客觀依據來進行估值,就一定會出現隨行情變化而被動估值的現象。

三是,以未來帶有不可預測性風險的公司投資項目來作為估值的依據。當許多上市公司還處在項目投資立項的時候,甚至只有投資意向的時候,許多分析師就會立即對該項目展開理論上的剖析,來預期該項目未來能給公司帶來多少收益,並冠以某某題材者行情的概念來提升估值的空間。這里的問題是:許多公司的投資項目是會受到國家產業政策影響的,有時候會半途而廢,甚至死於胎腹;上市公司隨意更改投資意向的案例比比皆是;即使項目投入了,其有到達產期期間的行業景氣度和經營環境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用對未知項目的預期來作為估值的依據是非常不嚴謹的,當行情出現以投資項目的題材來作為估值依據的時候,意味著行情的泡沫也因此而產生了。

四是,以某些境外資產定價模型來機械化地進行估值。大家知道,境外的資產定價模型所對應的資產,是具有高度市場屬性、較高流通性等特點的。而國內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其下屬資產具有行政控制、地方利益、產業保護、民生等屬性,即使未來全流通後,這些屬性在相當長時間內也難以根除。因此,當某個股價只有5、6元價格的股票,因分析師套用某些境外資產定價模型進行估值,得出估值價30元,行情因此而大幅度上漲的時候,也就預示著行情的泡沫就此形成了。

J. 股市泡沫用經濟學怎麼解釋 如果透過經濟學來看清 謝謝

股市短期瘋漲,市盈利急劇攀升,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即產生股市泡沫。
何為泡沫:泡沫在詞典中的本意是聚集在液體中的氣泡。亦用來比喻人事的空虛或幻想。經濟學里的泡沫是指因投機交易極度活躍,金融證券、房地產等的市場價格脫離實際價值大幅上漲,造成表面繁榮的經濟現象。一般的看法是,一種或一系列資產在一個連續過程中陡然漲價,開始的價格上漲會使人們產生還要漲價的預期,於是又吸引了新的買主。這些人一般只是想通過買賣牟取利潤,而對這些資產本身的使用和產生贏利的能力不感興趣。漲價之後便是預期的逆轉,接著就是價格的暴跌,最後以金融危機告終。對泡沫的定義,理論界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對它是否可能發生,也沒有一致的看法。何為泡沫,目前來說還沒有較為明確的數量化標准
經濟學家認為股票是有其內在價值的,股票價值由以下三因素構成:持有股票獲得的回報(股利);在期限終了時股票的終值;用於把未來回報轉換為現值的貼現率。正是在這種「收益資本化」的理念指導下,得出了許多經典的股票估價模型。而由此使一些經濟學家認為,買賣股票和買賣商品一樣,在理性預期條件下不會發生「泡沫」。其分析的論據是:
(1)從投資者逐利行為來考察。股票將按持有者所獲得的回報來定價,假設經濟中最終的交易時期為T,那麼在T-1期經濟主體不會以高於在T期股票收益貼現值的價格來購買股票,因為如果他這樣做就會遭受損失。因此在T一三期泡沫不可能存在,類似地,通過後向送推(backwardinction)會得出泡沫不可能在整個時期的任何一個時點存在;
(2)一時期的股票價格上升可能會使投資者心動,可是考慮到經濟社會中,財富是有限的,從而總有一個時點,在那時為了支持泡沫所必須的股票實際價格將會超過經濟的總財富,無疑在哪個時刻,泡沫必將破滅,從而在那個時點以前的時點,沒有一個交易者願意去購買股票,再次通過後向遞推判定泡沫不可能出現;
(3)參與股票買賣的交易者的數量終究是有限的,盡管會有高風險可以由高回報來補償的誘惑,可是只要其中有著「風險厭惡型」的參與者,那就會產生連鎖影響。使得這種「游戲」進行不下去,從而有限交易數量條件下作後向遞推分析也得出「泡沫」不會產生的判斷。顯然,這些分析的前提條件是股市投資者由理性投資主體所組成,當股票市場上的投資主體中有一部分乃至大部分是非理性的時候,出現股價泡沫就又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