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周K線圖和成交量圖來,深振業已經有效跌破5元的長期支撐價格,今後行情應該繼續尋找新的有效支撐點;
2)MACD指標整體還是處於空頭市場,沒有明顯的見底或反轉信號;
3)從均線系統看5周和10周均線(5.8元—6.2元),將成為下次反彈的強阻力。
從宏觀分析看,世界金融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繼續惡化,暫時應該不會有大行情,除非是突然的利好出現。
投資建議:忍為上!少動多分析!尋找市凈率較低、經營穩定、抗風險能力強的個股。本人選擇了金融街(此股僅是個人舉例,不對任何人進行投資建議,風險自負)。
Ⅱ 請高手分析下這幾只股票當時走勢的原因(可以從技術分析,基本面,庄散心理.....)
這行情應該不會有莊家啦了,有應該跟風盤也比較少
2013-08中旬601288和601988的離譜大漲下跌最後證監會的解釋是光大證券的烏龍事件影響,也就是光大證券的交易員交易錯誤,誤買入很多大盤股,導致上漲又下跌。。。
個評:但是其中的黑幕誰知道呢,後面的9月9日漲停,在一定意義上說明光大證券可能是替罪
羊。
60688 6月開始大漲是因為5月31日公布的股改方案。
8月二十號開始下跌是因為公告十股支付5股低於預期
公司大事記:今日對價支付股份上市日,不設漲跌幅限制S上石化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實施公告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對價為:全體流通A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A股將獲得非流通股股東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支付的5股上海石化A股股票。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實施股權登記日為:2013年8月16日。公司A股股票復牌日及對價股票上市流通日:2013年8月20日。當日不計算除權參考價,不設漲跌停板,不納入指數計算。600871也是一樣股改,也是一樣對價支付股份。。都是10股支付5股。
股改前大漲是因為有股改的炒作,股改後大跌是因為股改只是10股送5股,低於預測10股送10股。
600653大漲是因為之後准備重組了,這個重組公告之前大漲應該是有泄密了,後續下跌是因為重組低於預期,高價接盤的人不多
下面是分析錯的,暈,看錯問題了。。不刪了。。。
基本面分析吧。
這些股票的特性都是盤子比較大。再加上這些年盤子大的股票不是夕陽產業,就是產能過剩,不然就是被宏觀調控所制約。周期性很大。所以在現在股市股市講完,今年IPO停止後的各大炒作後,在面臨現在資金比較緊張,IPO即將重啟的情況下,主力都會拋棄這些讓他們忍受很久不怎麼漲的大盤股。最近股市行情不好,特別是以一些夕陽產業,產能過剩,被政策影響的大盤股都是很萎靡,所以這三隻股票算是跟著大勢在跌,畢竟他們都是流通盤子大的股票。
個人預測這些股票的短時間內還是會波動向下吧,畢竟現在在傳統行業里沒什麼概念,資金也炒作不起上海概念這個已經抄過的大概念。除非創業板大跌,市場人氣渙散,主力會借一些大盤股來拉拉穩定下股市和所謂的28現象來控制下風險。但是只要市場人氣起來後,主力還是會拋棄這些大盤股的去買小盤股的,畢竟盤子不活躍,加上啦漲需要的資金大,真的讓主力很不喜歡。
所以我覺得未來投資方向在以創業板為主的一些傳媒,互聯網,新金融,環保等股票。不過現在炒得比較高,耐心等待的創業板這些年的波動,去年到今年最高漲了將近3倍,這才是炒股的爽之處。
炒股記住
流通。。物以稀為貴
概念,股市。。未來趨勢的股票才有炒作故事,概念可講。
耐心。只有耐心的空倉等待調整,只有耐心的滿倉裝死享受上漲才可以賺錢。
Ⅲ 很多證券公司分析員都預測每年的股票走勢行情股票請問這些年來哪家預測比較靠譜的
沒有一家靠譜的去年的預測全部不準確
Ⅳ 如何預測股票走勢
股票走勢的預測是個概率的問題~
首要的是看成交量,有量了說明有資金在裡面,沒量很有可能無量陰跌,讓你很不是滋味,而且看股票走勢之前要看整體大盤的走勢,畢竟還有系統性風險的存在。其次看均線,均線多頭排列的趨勢就是漲勢,均線空頭排列就是下跌,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指標,股票要結合的東西太多,簡單而言是個綜合體,走勢也是,有資金介入,有題材概念的炒作,有經濟復甦的上升,各種情況各種影響,建議多看看書然後再買股票吧。
Ⅳ 如何根據條件來預測股票的走勢
平時最多用日K線圖,裡面有5日、10日、20日、30日、60日等均線,分別用白、黃、紫、綠、藍等顏色在圖中顯示,其各線參數和顏色可以改變的,那些均線在不同情況下可成為支撐線或阻力線,從各均線可看出股票的運行趨勢。在股票市場所講的趨勢,就是股票K線連續組合的總體運行方向。比如日K線在5、10、20、30日均線的上方,且各均線是向上,雖然其中有升有跌(均線在K線下方時都起著一定的支撐作用),這時的趨勢是向上沒有改變。相反日K線在各均線的下方,且各均線是向下的時候,其中同樣有升有跌(均線在K線上方時都起著一定的阻力作用),這時的趨勢是向下沒有改變。如果均線由向上改變成向下,或由向下改變成向上,這時就有可能改變原來的趨勢。可根據其運行變化來選擇股票的買賣點。5、10、20日線顯示出較短時間的趨勢,30、60、120、250日線則顯示中、長時間的趨勢。
要善於識別、分折上市公司基本面,在股市中基本面好和有一定的技術面支撐才是好股票。就是說要買入趨勢向上的股票,因為趨勢是股票運行的方向,當趨勢向上就是股價運行在上升通道,或有可能受消息面影響、主力莊家洗盤,另股價出現波動回落調整,總體趨勢還是向上。若股價運行趨勢已向下時,就算有利好消息,股價會有所回升,但一時也難改向下趨勢,還會繼續下跌,因為趨勢決定它的方向。一般流通盤小的較為活躍,而且容易炒作。
對於做短線不追漲就很難買到強勢股,那就要尋找那些股票價格處於同板塊低價位,漲幅靠前的個股。漲幅靠前就說明該股有庄在裡面,進入上升階段後不斷拉高股價以完成做莊目標。或是在不斷收集籌碼,以達到建倉目的。當日成交量放大,該股的上升得到了成交量的支持。
在低價位,漲幅靠前,成交量放大就說明主力的真實意圖在於拉高股價,而不是意在誘多。若在高價位出現漲幅靠前、而成交量放大的個股,其中可能存在陷阱,買入這些個股風險就較大。
觀察換手率
換手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是反映股票流通性強弱的指標。
計算方法:換手率=(某一時間內的成交量/發行總股數)×100%
換手率低表明多空雙方看法基本一致,股價一般會由於成交低迷而出現橫盤整理或小幅下跌。換手率高則表明多空雙方的分歧較大,但只要成交能持續活躍,股價一般會呈小幅上升走勢。換手率越高,也表示該股票的交易越活躍,流通性越好。
做短線看資金流向
1、選擇近日底部放出天量的個股(日換手率連續大於5%—10%)跟蹤觀察。
2、(5、10、20)MA出現多頭排列。
3、60分鍾MACD高位死叉後縮量回調,15分鍾OBV穩定上升,股價在20MA上走穩。
4、在60分鍾MACD再度金叉的第二小時逄低分批介入。
資金流入就是投資者看好這只股票,上漲機會就較大,若是資金流出相對來說投資者不看好該股票的未來走勢,或是已有一定漲幅有獲利回吐出現。再結合看股票的運行趨勢,中線看趨勢。
再看成交量(內盤+外盤就是成交量)
內盤,外盤這兩個數據
大體可以用來判斷買賣力量的強弱,若外盤數量大於內盤,則表現買方力量較強,若內盤數量大於外盤則說明賣方力量較強。
通過外盤、內盤數量的大小和比例,投資者通常可能發現主動性的買盤多還是主動性的拋盤多,並在很多時候可以發現莊家動向,是一個較有效的短線指標。
1、成交量有助研判趨勢何時反轉,價穩量縮才是底。
2、個股日成交量持續5%以上,是主力活躍其中的標志。
3、個股經放量拉升橫盤整理後無量上升,是主力籌碼高度集中控盤拉升的標志。
4、如遇突發性高位巨量長陰線,情況不明時要立即出局,以防重大利空導致崩潰性下跌。
Ⅵ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介紹
株式會社三菱日聯金融集團(日文:株式會社三菱UFJフィナンシャル・グループ,英文: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Inc.,中文多譯為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簡稱MUFG)。由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和日聯控股(UFJ Holding)合並而來,在200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Ⅶ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集團簡介
合並以後的集團資產達到1.64萬億美元,超過了此前世界最大的美國花旗集團。該項合並還將日本主要的銀行集團減少為3家,除了三菱UFJ金融集團,另外的兩家是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合並後,新銀行的分行系統一舉成為全日本最大,業務分布更為均衡的分行網路。在海外業務上,三菱東京在全球各地有86家分行;UFJ銀行有26家分行。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簡稱MUFG)是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綜合性大型金融機構,由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和日聯控股於2005年合並而來,總部設在日本東京。
Ⅷ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的合並案啟示
此次的「UFJ合並劇」,與以往日本大型銀行之間的合並截然不同。在一般的大企業合並中,由於企業對行業的影響力比較大,而且企業內部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因此,談判多是在少數當事人之間秘密地進行,待准備就緒,才對外公布合並一事。這種「密室」里的約定,當然要最優先考慮談判當事人,即經營領導階層的得失,約定的方式也不能不帶有一種建立在相互間信賴關系之上的默契。但是,此次的 「UFJ合並劇」卻出現了司法部門的裁決、三井住友的插足,從而將合並的談判、操作過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它的合並過程自然也會和以往的情況大相徑庭。
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三井住友插足對UFJ的收購,對UFJ與東京三菱的合並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三井住友於8月上旬向UFJ提交了合並建議書,內容包括可以提供超過5000億日元的資本金,以及按照「對等的精神」進行合並。這樣一來,UFJ方面不得不對一直以來被拒之門外的三井住友的提案進行研究。其原因在於,無視該提案是違背股東利益的,有可能遭到股東代表訴訟。此外,東京三菱方面如果考慮UFJ股東利益的話,就需要盡快提出超過三井住友的條件。因此,他們比原定計劃提前簽署和發表了基本協議,約定最多出資7000億日元。三井住友一方則針鋒相對,也將出資額提高到7000億日元,同時提出了「以 1比1的比例進行合並」的提案,向UFJ的股東提出了20%以上的溢價。
三井住友這個競爭者的登場是很有意義的,它使得業務合並不能單純地按照經營領導者們獨斷的邏輯進行下去,並明確指出了與合並相關的經營領導者們要考慮到股東的利益———盡管這是理所應當的。三井住友可能也有另外一種想法,覺得即使最終不能收購UFJ,也能通過參加合並來抬高競爭對手的合並成本,使自己的競爭條件變得稍微有利一些。只是,如果三井住友向UFJ提出了過於有利的條件,那麼三井住友的股東也不會保持沉默,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於三井住友來說,對自己股東利益的考慮也十分重要。 從另一個角度講,針對此次圍繞UFJ的收購戰,日本金融當局並沒有充當「演員」介入其中,表面上一直是作為「觀眾」靜觀事態的發展。「護送船隊方式」時期,安排、勸說銀行合並是金融當局的「看家本領」。可能正因為如此,當局才擔心過分地干預合資、合並問題,會遭到大家的指責,說「自主行政時期連一點點小事也要插手。」如果銀行行政的目的只是穩定金融體系的話,那麼無論哪家大型銀行和UFJ合並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大型銀行的合並勢必會給其客戶,即借款人及存款人帶來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將會由於UFJ到底和哪家銀行合並以及採取何種合並方式而不同。因此,作為當局來說,與其介入合並事件當中去,不如事先設想一下合並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問題,同時嚴密注意合並過程,努力預防問題的發生,作好政策方面的准備。
關於東京三菱和UFJ的業務合並,主要有以下兩點令人擔憂。首先,從東京三菱對UFJ進行「救濟合並」的初衷來看,在三井住友的影響下,如果「對等合並」的色彩進一步加強,那麼有可能出現我們在瑞穗金融集團的合並中曾見到的企業文化的沖突以及對於面子的顧慮,從而在人事及機構的重組方面產生脫離預定方向的危險。這時,轉嫁到最終顧客身上的成本也是不會少的。因此,要使合並順利進行,東京三菱方面的主動必不可少。
另一個問題是,業務合並後,UFJ原有的優勢能保持多少。人們一般認為,對UFJ來說,從營業地區、業務面、財務面等來看,與東京三菱合並要比與三井住友合並獲得的相乘效果更高。這是因為,東京三菱在東京周邊地區和大企業客戶方面實力較強,而UFJ則在日本近畿、中部地區擁有廣泛的營業網點,在個人和中小企業業務方面優勢較大,二者具有互補性。但合並後,這種互補性卻未必一定能得以實現。在對美國銀行的實證分析中發現,合並後的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很容易體現出收購方銀行的特點。此外,對歐洲銀行最近的合並情況所進行的實證分析也表明,以往從被收購銀行接受貸款的中小企業,不太可能從合並後的銀行接受貸款。合並消息一旦被公布出來,其結果是股票市場往往會對被收購方銀行的借款人進行負面評價,對收購方銀行的借款人則進行正面評價。因此,如果東京三菱在合並過程中掌握了主動權,那麼盡管有可能會促進業務合並順利進行,卻有可能很難在合並後繼續保持UFJ的特點,即面向中小企業及個人提供貸款、服務等。 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哪家銀行,不能只考慮自身(經營管理層)的生存,而是要有說服力地說明合資、合並對股東利益是有好處的(即使是與其他潛在的合並對象相比)。此外,為了迴避反被比自己規模大出很多的競爭對手合並、收購的風險,有時會對合並中的一些問題視而不見,倉促啟動合並。重要的是,政府當局應對業務合並中產生的行政方面的問題進行估計,並盡早做好防範。
Ⅸ 某股票一周內的股價情況如下表,請畫出該股票的K線圖,並對股票未來走勢做簡單的分析預測
光有價沒有量是不行的,很難預測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