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 美國 股票 美股 巴菲特
家居誠傢具家品
知道團隊誠意作答:
您好,
沒有人敢說短期有一定上漲一定下跌的股票。有也不會告訴你,即使告訴了你,您也不敢跟(當用真金白銀)。
影響股價不單止是政治經濟因素,即時盤口顯示的只是某一時間段買家賣家的力量對比。
即使巴菲特投資中石油,持有中石油4年,12元開始減持16元左右清倉,獲利7倍。但開始買入的時候又有何人拍掌?
建議可以藉此機會好好學習,不在乎本次輸贏,在乎的是我這次掌握到什麼?假如用的是我的真金白銀會自信地操作嗎?
抓緊學習吧,什麼時候都不遲!
JJC
祝您成功!
㈡ 墨西哥灣漏油如何堵現在是否已經解決對此引起的一系列後果如何善後
2010年5月5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很多國家向美國運送了設備及人員,以幫助美國盡快處理污染問題。伊朗雖然與美國在核能項目上存在嚴重沖突,也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的技術。2010年7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污染情況
海上原油漂浮帶長200公里,寬100公里,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排污行動可能會持續數月。為了幫助美國排除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美國伸出援手,墨西哥表示,將與美國緊密合 水面油污
作,避免這一地區生態環境遭到進一步破壞。挪威的一個石油公司許諾提供除油劑和設備,並派遣人員。伊朗將向美國提供打減壓井,防止原油繼續泄漏的技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菲利普·克勞利對各國的援助表示感謝。 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即約143萬立方米。「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英國石油公司(BP)利用「滅頂法」堵塞墨西哥灣油井失敗,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數百群眾冒雨示威抗議政府跟石油公司截油不力。[1] 2010年6月23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再次惡化:原本用來控制漏油點的水下裝置因發生故障而被拆下 水下漏油場面
修理,滾滾原油在被部分壓制了數周後,重新噴涌而出,繼續污染墨西哥灣廣大海域。[2]
編輯本段損失情況
截至目前,油污已經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於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有很多原油露出。並被沖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大衛·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消防隊員在撲滅大火
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科托克說,不管油井何時被封閉,都會導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墨西哥灣周邊相關企業的稅收卻會減少。「由於這次悲劇性的事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大了。」 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道說,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目前,這片污染區距離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從墨西哥灣來的船隻將被要求在進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誤的時間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3]
編輯本段補漏方式
泄漏的原油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清除,但是目前這些方法並不能完全清除泄漏的原油。盡管如此,還是需要用盡所有辦法最大限度地清除泄漏的原油。目前,盡管BP公司已經連續嘗試多種緊急補漏方式,但均以失敗告終。 5月7日,BP的工程師將一個重達125噸的大型鋼筋水泥控油罩沉入海底,希望用它罩住漏油點,將原油疏導到海面的油輪。但由於泄漏點噴出的天然氣遇到冷水形成甲烷結晶,堵住了控油罩頂部的開口,使得這一裝置無法發揮作用。隨後登場的「大禮帽」雖然比鋼筋水泥罩小一號,可減少甲烷結晶的形成,但這個方法同樣以失敗收場。 5月14日,工程師將一根4英寸的吸油管插入發生泄漏的21英寸油管,3天後,這根管道發揮了一定作用,共吸走了2.2萬桶原油,將其輸送到停泊在海面的一艘油輪里。不過這一數量只佔漏油量的一小部分,為著手徹底的堵漏工程,這根吸油管隨後被撤走。 5月25日,美國海岸警衛隊批准BP採用「滅頂法」控制漏油。次日,幾艘遠程操控的潛水艇將5000桶鑽井液注入油井。工程師希望,在強大的壓力下鑽井液會進入油井的防噴器,直至油井底部。這將使得井內失去壓力,停止漏油。如果能實現初步的堵漏,BP還將向井內注入水泥,徹底堵住泄漏點。雖然最開始略有成效,但BP在5月29日宣布,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噴出油井的壓力太強,「滅頂法」徹底宣告失敗。 遭遇了連續失敗後,BP拿出一個新的控漏計劃——「蓋帽法」,工程師將遙控深海機器人,將漏油處受損的油管剪斷、蓋上防堵裝置,防堵裝置與油管相連,以把漏出的石油和天然氣吸至油管內,再將原油送至海面上的油輪。安裝這項防堵裝置約需4—7天,如果成功可以抑制大部分漏油,但不是全部。此外,永久性解決漏油的最佳方法是鑽減壓井,工程人員分別於5月2日和5月23日開始鑽兩口減壓井,每口井需耗資1億美元,但是這種方式需要至少2—3個月才能見效。
編輯本段泄漏清理
石油持續從海下流出;天然石油很容易跟海水融在一起;產生的粘稠混合物很難燃燒,甚至很難清理;這個季節的這片海域是非常脆弱的新生命的誕生地;海岸線上有大量很難清理的沼澤。 美國海岸警衛隊正在清除浮油
大風和海浪促使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區: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澤地和周圍各州。這里有三種類型的海灘:沙質海灘、岩石海灘和沼澤海灘。例如佛羅里達州的沙質海灘上的浮油最容易清除。 最難清除的是沼澤地上的浮油,這里是深水地平線泄漏的石油最先流向的地方。肯尼爾表示,沼澤非常脆弱,清理浮油的嘗試會對它造成嚴重破壞。浮油一旦滲入,必須砍掉沼澤上的草才行。不過它還能滲透到土壤下面,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清除石油。 吃石油的正常細菌必須有氧氣才能產生作用,在沼澤地的土壤里,它們沒有足夠氧氣進行這一過程。此時正值墨西哥灣一年一度的魚類產卵和浮游生物繁盛期,也是這個脆弱的生態系統最易遭受破壞的階段。颶風季6月即將到來,專家相信到時浮油麵積會進一步擴大。盡管這聽起來似乎與直覺不符,但是一場大風暴將有助於驅散和沖淡浮油。歐文頓說:「颶風是一台天然真空吸塵器。」它經常會把一切清理干凈。但是對於持續不斷的石油泄漏事故來說,颶風起不到徹底清理的作用。[4]
編輯本段設立賠償基金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6月16日證實,英國石油公司BP同意設立200億美元基金,賠償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生計受損的民眾。[5] 此次漏油事件已發展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根據15日公布的最新估計,目前每天的漏油量在3.5萬桶至6萬桶之間。這場災難令奧巴馬政府陷於「輿論風暴」,頗有釀成政治災難的趨勢。15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目前奧巴馬政府對英國石油公司過於「手軟」,53%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在應對漏油事件中表現「不好」或「非常不好」。 [6]
編輯本段封住漏油
2010年7月15日,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近3個月後,英國石油公司15日宣布,新的控油裝置已成功罩住水下漏油點,「再無原油流入墨西哥灣」。 英國石油公司高級副總裁肯特·韋爾斯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工程人員當天下午2時半左右關閉了新控油罩三個閥門中的最後一個,再沒發現原油泄漏的跡象。他說:「我很高興,現在再沒有原油流入墨西哥灣。事實上,我非常激動。」 英國石油公司是在對漏油油井進行「油井完整性測試」後宣布這一結果的。該公司於10日卸除了舊的控制漏油裝置,換上了目前的控油罩。 英國石油公司宣布成功封住墨西哥灣漏油
[7] 據美國媒體報道,接下來需要觀察新控油罩封住漏油後,是否造成油井其他地方出現漏油點。 英國石油公司管理人員此前曾表示,即使新裝置能完全控制漏油,英國石油公司將繼續打減壓井,因為這是永久性封住漏油油井的最可靠方法。 英國石油公司租賃的「深水地平線」海上石油鑽井平台4月20日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灣水域發生爆炸並沉沒,導致了這場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故。[8]
編輯本段原油泄漏事件內部調查報告出爐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內部調查報告,在歷時4個多月之後,終於出爐。英國石油公司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鑽探公司,以及負責油井加固的美國哈利伯頓公司。而對自己的責任,報告的總結只有簡單一句:沒有正確解讀油井的安全測試結果,沒能「防患於未然」。 被潑了臟水的越洋鑽探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指責英石油在油井的設計、施工過程中,作出一系列節省成本的決定,增大事故風險。 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證物——失效的防噴閥,在本月4號出水後,至今沒有接受檢測分析。 另據報道,美國海洋能源公司位於墨西哥灣的一座鑽井平台昨天發生火災,這是一周內,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台發生火災。目前火已被撲滅。
㈢ 請問安然丑聞/安然事件對布希政府及布希本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的權錢交易、美國的官商勾結很普遍。
比如此次漏油事件波及美國5個州:路易斯安那、得克薩斯、亞拉巴馬、密西西比和佛羅里達,所涉公司主要為英國石油公司、瑞士越洋鑽探公司、美國哈利伯頓能源服務公司。在已收到的150多起訴訟案中,這3家公司均為被告。一位長期跟蹤美國能源業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哈利伯頓公司還有著美國前副總統切尼的背景。
司法調查尚未開始,美聯社便在一則報道中透露說,根據2008年法官財產申報材料,上述5州67名聯邦法官中有37人與包括前面3家公司在內的多家能源公司有利益瓜葛。他們或持有這些公司股票,或從這些公司支取名目繁多的各類收入。這無疑令人對這些司法人員能否做到「司法公正」產生極大疑慮。
再比如,美國非黨派研究團體「責任政治中心」2008年曾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在美國國會兩院中共有151位議員在大型軍工企業中投資, 僅2004~2006年間就給議員們帶來了6200萬美元的利潤。
以世界第一大軍火商洛-馬公司為例,小布希政府中,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曾擔任過洛-馬公司的智囊團——蘭德公司的董事長;副總統切尼的夫人、空軍副部長史密斯都曾是洛-馬公司的領導層人物。從1994年~2008年,在美國每兩年一次的中期選舉前的政治捐款中,洛-馬每次都將50%以上的捐款給了共和黨。但當民主黨的奧巴馬上台後,深諳應變的洛-馬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史蒂文斯把該公司的112萬美元的政治捐款的55%給了民主黨。而民主黨政府也投桃報李,2010第一餐軍火盛宴,大快朵頤的正是洛馬公司。
去年奧巴馬選擇五角大樓常務副部長的過程中,曾擔任美國另一家軍火巨頭——雷神公司的副總裁威廉·林恩拔得頭籌。美國媒體評論就指出,林恩最終當選表明他本人在國會擁有龐大的人脈關系,居然使眾議員多名民主黨與共和黨議員跨黨派聯名向奧巴馬推薦他出任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同時其提名在參議院以壓倒性優勢獲得批准。這也說明奧巴馬政府很難擺脫大型軍工企業對美國政治的「遙控」。
當上國防部常務副部長,林恩的主要職責是負責五角大樓的日常事務,審查重大武器項目,並確定國防預算的優先事項,此人的任命,也讓去年年底雷神公司贏得對台軍售大單水到渠成。這些與軍工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國會議員或政府高官,自然就會為軍售搖旗吶喊。
㈣ 墨西哥漏油事件現在怎麼樣了
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內部調查報告,在歷時4個多月之後,終於出爐。英國石油公司將大部分責任,推給了油井的所有者、瑞士越洋鑽探公司,以及負責油井加固的美國哈利伯頓公司。而對自己的責任,報告的總結只有簡單一句:沒有正確解讀油井的安全測試結果,沒能「防患於未然」。 被潑了臟水的越洋鑽探公司隨即發表聲明,指責英石油在油井的設計、施工過程中,作出一系列節省成本的決定,增大事故風險。 此外,事件中最重要的證物——失效的防噴閥,在本月4號出水後,至今沒有接受檢測分析。 另據報道,美國海洋能源公司位於墨西哥灣的一座鑽井平台昨天發生火災,這是一周內,這家公司第二座在墨西哥灣的鑽井平台發生火災。目前火已被撲滅。[9]
㈤ 近期地理熱點要詳細的答案
1. 西南乾旱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今年的亞洲低壓(印度低壓)較往年弱,導致南亞的海洋水汽難於輸送進入,因此造成南亞次大陸與我國西南地區普遍乾旱。
2. 玉樹是屬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交界擠壓新生地帶,板塊交界是地殼活動頻繁的地方,今年的玉樹是劇烈運動的表現。而智利與秘魯則屬於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消亡地帶,今年的兩國地震也是某一突發性劇烈地殼運動的表現,至於傷亡人數的不同,這個就要首先從自然因素去分析:地震震級是否存在差異,其次從社會因素去分析:地方的人口密度差異、房屋建築與居住密度的差異、房屋構造與建築質量的差異等等,最後關於防止的問題,地震至今無法准確預測,所以根本沒法防止,只能從社會條件去考慮盡量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3. 冰島火山爆發也是出於亞歐板塊與美洲版塊生長邊界上,因此冰島全國大小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0多座,火山多意味著地熱與溫泉資源也相應豐富,又因為其地處北極圈附近,故形成很多冰川,冰島因此而得名。今年冰島的火山劇烈爆發的火山灰被北海的盛行西風帶到了歐洲大陸,導致幾乎整個西歐的機場因為能見度不足而停飛,直接損失每天都按千萬歐為計算單位,這也令到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冰火小國一躍成為全球焦點...
4. 估計你說的應該是東南洪澇災害吧?以前上高中地理課的時候,就記得老師說過南澇就會北旱,北澇就會南旱,其實這個是由於亞低壓(印度低壓)這兩個氣壓團的強弱為主導的,亞洲低壓相對較弱時,沿海東南信風因此沒有足夠力度把海洋水汽輸送到我國華北地區,造成北方地區較為乾旱,也因此過多的水汽停留在東南地區,最後形成強降雨,短時間內,江河道水位暴漲就造成了洪澇災害。
5. 至於新疆雪災,則是北方的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高壓)產生非正常年份異常的勢力過強所致
6.金融危機的影響這個問題,不好意思,我不是金融專業的學生,實在很難全面地回答你,我只是選修課上聽老師講過是由美國次級債等一系列因素引發的....具體建議你去下載幾個「郎咸平」的財經節目或者網路評論來看看吧,我覺得分析得挺好的....
PS:這么多都是我個人獨立思考回答的,LZ給我加分吧,呵呵....
㈥ 求近年全球自然災害事例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洪澇 它是因降雨過多或強度過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決堤、山洪暴發、淹沒田地、毀壞建築、人員傷亡的水災。在我國洪澇頻發,強度大,長江中下游、黃淮海、遼河下游和華南地區尤為嚴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時期,國家要花大量的資金於防洪措施。近30年來,我國最嚴重的洪澇災害是1975年8月5~7日發生在河南省駐馬店地區,3天最大降雨量達1605毫米(該地區年均降水總量為800毫米),暴雨引起山洪暴發,使兩座水庫的土壩漫水潰決,淹沒農田113萬公頃,沖毀京廣鐵路線100公里,死亡數萬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多億元。1991年夏,江淮地區大面積的洪澇災害,成為國內外關注的大災,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億元。
乾旱 乾旱是久晴。高溫、持續少雨或不雨的氣象災害。在其出現初期,人們並不能感到它的到來,但時間愈長受旱面積擴大,嚴重程度與日俱增。在我國,一年四季均會發生旱災,大部分地區春旱發生機會多、程度重、持續時間長。乾旱發生不僅在時間序列上具有相對集中性,如1470—1949年間北京地區出現的170次乾旱中,有115次是連年發生;而且在空間上具有群發性,如1950年春,內蒙古大部、甘肅河西走廊、冀北、陝北出現乾旱,7~9月長江、淮河、黃河、漢水流域廣大面積出現乾旱的年份,自1950年至1980年就有11次。
熱帶氣旋 一種源於熱帶洋面的低氣壓大氣渦旋。按其中心附近風力大小分成四級:風力6~7級為熱帶低壓,8~9級為熱帶風暴,10~11級為強熱帶風暴,12級及其以上為台風。在熱帶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 30個台風生成(佔全球 38%),7~8月是台風活動盛期,在熱帶洋面生成後,便向西北方向移動,每年平均有7個台風在我國沿海登陸。台風帶來的是狂風、暴雨(我國近海15個省最高雨量記錄中,80%是台風造成的)、巨浪和潮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前面所說的1975年8月河南特大洪澇災害,就是由於7503號台風登陸,深人內陸移速減慢、停滯、低壓維持不消而帶來的特大暴雨。台風登陸先後在台、浙。閩、粵、湘愕、贛、冀、豫等10省出現暴雨。其中河南最為嚴重,暴雨面積佔全省三分之一,最大降雨量1/小時為189.5毫米,24/小時1061.8毫米,造成了百年來罕見的洪澇災害。
所謂潮災 是指在強風暴作用下,引起近海風暴潮和巨浪疊加於大潮汛天文高潮上,海潮超過當地警戒水位,摧毀防禦設施,導致洪水泛濫,形成潮災。我國潮災主要是由台風和寒潮引起的。東南沿海倍受台風襲擊,是潮災多發重發區。渤海和黃北部,冬春季節寒潮冷鋒過境,造成渤海7級以上東北大風導致渤海南岸的潮災。
低溫冷害 是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強寒潮引起急劇降溫。包括我國東北地區夏季氣溫過低,南方冬季的凍雨和寒露季節前後的低溫冷害。長江中下游和華南地區秋季晚稻抽穗揚花,遇上這種天氣造成稻穀空殼、癟粒而減產。1969年1月26日至30比寒潮到達長江流域,降溫14~20℃,冬小麥、油菜和果樹遭受嚴重凍害。1977年10月25~29民強寒潮使內蒙古、新疆積雪深0.5米,草場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
地震 由於地球內動力作用引起地殼的現代活動而產生,一般分為構造地震(占 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我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地震最嚴重的地區,與我國地處環太平洋構造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構造帶交匯部位,地殼現代活動劇烈有關。除浙江、貴州兩省外,各省都發生過6級以上地震。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8級地震,「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雞犬鳴吠……或裂泉涌,或城廊房屋陷人地中,或平地突出山阜……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八十二萬……」(《嘉靖實錄》)是我國歷史上最大地震之一。1976年7月28日唐山7.8地震,上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頃刻間成為一片廢墟,是本世紀全球10次破壞性最大的地震之首。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地震預報尚屬世界難題。我國在中、長期預測領域取得長足進展,但能作準確預報的還只佔少數,對這個具高難度的臨震預報還需做出艱苦的努力。
滑坡 它是斜坡上大量岩體和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動面整體下滑,造成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築物的破壞或被掩埋以及人員傷亡。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和人為因素的不同影響,滑坡類型是多樣的。我國是多山和多地震國家,有史以來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頻繁發生,隨著建設事業的發展,又不斷出現水庫。礦山、路塹和山城等的滑坡。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汶縣迭溪地震時,周圍30里山陵崩、滑,迭溪城與龍池山二個巨型高速滑坡相對而下,堵塞渦江,形成堰壩高160多米;45天後壅塞之水泛溢潰決,沿江數百公里皆受重災。湖北遠安縣鹽池河磷礦,由於地下采空,山體開裂,雨後位移驟增,1980年6月3日凌晨,100多萬立方米的山體突然崩滑,坑口建築物被毀,辦公樓、宿舍、大量礦山機械和280多名員工瞬間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泥石流 常在雨季突然暴發,山谷雷鳴、挾帶泥砂石塊的渾浩洪流席捲而下,掃盪著前進途中的一切。泥石流災害波及我國23個省、市、自治區,影響山區城鎮工礦、交通運輸(鐵路、公路、水路)、農田村寨、水利和各種設施。據鐵路部門資料,我國山區鐵路有1386條泥石流溝,威脅著3000多公里線路的安全運行。
森林火災 它是由或自然或因人員不慎引發的火災現象。特大森林火災多因乾旱。高溫、大風或雷擊等特殊氣象條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計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時遏制。我國森林火災損失率隨科技進步和林火管理的加強在不斷降低。但對於林地覆蓋率僅為 13%和人均森林蓄積量不及10立方米的我國,減少損失與提高覆蓋率是同樣重要的。因為森林火災不僅造我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而且給生態和自然景觀帶來嚴重的破壞。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火災。過火林地 114萬公頃,佔全國林地的1%。
農林病蟲蟲草鼠害 它是指農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蟲害。惡性雜草以及鼠害。就農作物而言,病、蟲、草、鼠會從全國每個人的口中,每年奪走50公斤的糧食和其他食物。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有1200餘種,還有猖撅的鼠害和惡性雜草,如果病蟲大發生並成災的話,對我國的基礎產業一農業將產生重大影響。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始末
2010年4月20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沿岸的一座石油鑽井平台爆炸起火,11人死亡。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每天5000桶,到後來達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油污大災難
美鑽井爆炸火難熄至少11人失蹤
或成數十年來最嚴重事故,新快報訊據《休斯敦紀事報》22日報道,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一個石油鑽井平台當地時間20日晚10點左右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傷、至少11人失蹤,當局已派出船隻和飛機在墨西哥灣展開搜索行動,希望能發現救生船或倖存者的蹤跡。
大火仍然未撲滅事故發生後,爆炸發生後,平台上126名工作人員大部分安全逃生,其中一些被爆炸和大火嚇壞了的工人紛紛跳下30米高的鑽塔逃生,另有一些人則選擇了救生船。
這一鑽井平台建於2001年,由越洋鑽探公司擁有,眼下與英國石油公司簽有生產合同。平台爆炸原因目前仍在調查中。
越洋鑽探公司周三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正在使用不同方法來稀釋可能是引起爆炸的氫氣,並對鑽井平台進行持續監測。海岸警衛隊也對可能升級的事擬定了應對方案。」
海岸警衛隊官員邁克•奧博里說,爆炸引發的大火直到21日早晨仍在燃燒,眼下不清楚大火什麼時候能撲滅。
或是最嚴重事故美國聯邦政府表示,雖然每天都有3.5萬名美國人在墨西哥灣工作,但是每年死亡的人數不足8人。故此,此次爆炸或是數十年以來美國在墨西哥灣發生的最嚴重事故。據美國礦物資源管理服務中心(MMS)統計的數據顯示,自2006年以來,墨西哥灣記錄在案的火災事故高達509起,相關企業一共為此向MMS繳納了高達850萬美元(合人民幣逾5800萬元)的罰款。
這口油井位於海面下1525米處。海下探測器探查顯示,鑽井隔水導管和鑽探管開始漏油,估計漏油量為每天1000桶左右。
「我們認為這是一起嚴重的溢出事故,」海岸警衛隊軍官康尼-特雷爾說,「我們正竭力協助清理浮油。」租用鑽井平台的英國石油公司出動飛機和船隻清理海面浮油,但因天氣狀況惡劣,清理工作受阻。油井當天繼續漏油,工程人員又發現一處漏油點。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美國救災部門「圈油」焚燒,燒掉數千升原油。
新發現漏油點
海岸警衛隊官員瑪麗•蘭德里28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租用「深水地平線」的英國石油公司工程人員發現第三處漏油點。
蘭德里說:「英國石油公司方面通報,在海底油井處又發現一處漏油點。」
蘭德里沒有說明這處漏油點的具體位置。先前發現的兩處漏油點分別位於油井的隔水導管和鑽探管。
「深水地平線」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大約82公里處的海域,為全球最大海上鑽井承包商越洋鑽探公司所有,由英國石油公司租用。
鑽井平台20日夜間爆炸,引發大火,大約36小時後沉入墨西哥海灣,11名工作人員死亡。鑽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
海岸警衛隊和救災部門提供的圖表顯示,浮油覆蓋面積長160公里,最寬處72公里。從空中看,浮油稠密區像一隻只觸手,伸向海岸線。
遠超先前估計
蘭德里介紹,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估計,油井漏油量每天5000桶左右,是先前估計數量的5倍。英國石油公司不認同這一數量。營業部經理道格•薩特爾說,先前日漏油大約1000桶的估計應該是准確的。
薩特爾說,新發現的漏油點位於另外兩處漏油點的上游,「依照這處漏油點所處位置判斷,我們不認為油井的日漏油量會有變動」。
蘭德里說,海岸警衛隊已向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通報最新情況,「我們敦促英國石油公司投入更多資源」,美國國防部或將介入救災。
為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救災人員28日著手試驗燒油。救災人員把數千升泄漏原油圈在欄柵內,移至距離海岸更遠海域,以「可控方式」點燃。
海岸警衛隊發言人謝里•本—伊埃紹說,如果當天「燒油」效果良好,救災人員可能實施更大規模「燒油」行動。
嚴防浮油「入侵」
當地時間28日下午前,浮油「觸角」已伸至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37公里處海域。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專家查理•亨利預計,浮油可能將於30日晚些時候漂至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博比•金德爾呼籲聯邦政府提供更多援助。金德爾說,路易斯安那州一處沿海野生動物保護區或將首當其沖,受到浮油破壞。
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和阿拉巴馬州已在海岸附近設置數萬米充氣式欄柵,圍成一道防線,防禦浮油「進犯」。
堵漏作業仍在繼續。英國石油公司先前嘗試用水下機器人啟動止漏閘門,未能成功。工程人員定於29日打一口減壓井,以遏制原油泄漏,預計耗資上億美元,工期長達數月。
工程人員還考慮建造一個罩式裝置,把浮油罩起來,而後用泵把浮油抽上輪船,這項工程如果動工,可能持續數周。
據《南方日報》30日報道,在墨西哥灣沉沒的石油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底部油井28日繼續漏油。美國救災部門當天決定在墨西哥灣海面上點燃部分泄漏原油,避免浮油漂至美國海岸。
「燒油」行動於當地時間28日17時(北京時間29日6時)開始。美國海岸警衛隊與租用「深水地平線」的英國石油公司派遣數艘船舶在浮油最稠密海域作業,將泄漏原油圈在長約150米的水柵中。
「這些油隨後將被移往(距美國海岸)更遠海域並在那裡以一種可控方式點燃,」美國海岸警衛隊與英國石油公司聯合救災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說,首次「燒油」將持續大約1小時,可消耗數千升原油。
「今天只是觀察這種試驗性燃燒能否完成,」海岸警衛隊發言人謝里•本-伊埃紹說:「他們(救災人員)會使用一種促進劑點燃石油,不可能扔根火柴就行。」得克薩斯州國土事務辦公室石油泄漏部門負責人格雷格•波洛克認為,救災人員很可能使用膠狀汽油及浸過油的布條點燃浮油。浮油燃燒後,會在海面上留下一種硬化的「焦油球」,易於打撈。
按照本-伊埃紹的說法,如果當天「燒油」效果良好,救災人員可能實施更大規模「燒油」行動。
「深水地平線」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東南大約82公里處的海域,20日夜間爆炸,引發大火,大約36小時後沉沒。鑽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持續漏油,每天大約15萬升原油流入墨西哥灣。英國石油公司先前嘗試用水下機器人啟動止漏裝置,但未能成功。眼下浮油麵積已達7.4萬平方公里,浮油邊緣周長約970公里。
分析「燒油」無損環境?
聯合救災中心在聲明中說:「燒油行動不會影響到任何有人口居住的區域,預計對海洋哺乳動物和海龜也沒有影響。」按照波洛克的觀點,石油燃燒後的殘渣不會附著在動物體表,「燒油」對環境影響微小。
本-伊埃紹說,「燒油」海域距海岸遙遠,「我們不希望任何人位於(燒油所產生)煙霧的下風處」。
不過,法新社評論,「燒油」雖旨在避免泄漏燃油污染海岸,但這種做法會產生大量有毒黑煙及污濁殘渣,本身已對環境造成污染。
美國環境保護署將在「燒油」行動期間監測空氣質量。聯合救災中心說,一旦空氣質量超標,將立即停止「燒油」。救災工作眼下耗資巨大,很可能突破10億美元。英國石油公司說,為遏制原油泄漏,公司每天需花費600萬美元,而打減壓井則需再花1億美元。美國海岸警衛隊尚未公開救災花銷。
中新網30日消息,美國政府29日把墨西哥灣鑽油台漏油危機列為國家級災害,總統奧巴馬表示,將傾盡全力,清理即將漂浮到美國岸外的油污。
據報道,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說:「我們將動用所有可動用的資源,可能包括國防部的資源。」
白宮也表示,英國石油公司必須對墨西哥灣漏油危機負責,並要求該公司採取最大的反應行動。
國土安全部長納波利塔諾說,把油污列為國家級災害將允許政府動用全國各地的清理設備和資源。
海岸衛隊司令奧哈拉說,目前正漂向美國的油污將在星期五晚抵達美國密西西比三角洲的海岸。
據報道,美國環境保護局已做好准備,在油污登陸時展開清理和監督環境變化。
不過,國家海洋和大氣局的預測顯示,墨西哥灣一帶在未來幾天天氣不佳,可能會出現強風和4米高的巨浪,而且持續好幾天。這將給清理油污的工作帶來不便。
此外,密西西比州帕斯克里斯琴市的漁民和旅遊業者擔心油污會嚴重影響他們的生計。目前正值當地開始捕撈小蝦的季節。當地有大約100艘船准備出海捕撈小蝦。
當地一家牡蠣和小蝦加工廠老闆詹金斯說:「現在正是我們捕撈小蝦的時候,但油污會殺死所有小動物。」
漂向美國的油污比原本估計的規模要大五倍,將威脅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亞拉巴馬州和佛羅里達州海岸。
中國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貴州等西南一帶的乾旱
俄羅災情概況
事件:2010年7月下旬 起因:持續高溫天氣 大火現場
地點:俄羅斯沃羅涅日州 面積:過火面積達19.6萬公頃 預警:520處火點7地區進緊急狀態 死亡:至少53人 受傷:至少500人 損失:65億盧布(約合2.1779億美元) 影響:近2000房屋被毀,逾3500人無家可歸 俄羅斯2010年夏季出現罕見高溫和乾旱天氣。首都莫斯科7月29日氣溫創歷史新高,達到39℃,使2010年7月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當地最熱月份。首都莫斯科已被煙霧籠罩。 受持續高溫和乾旱天氣影響,俄羅斯9萬平方公里的農作物被毀,據估計今年俄國糧食產量不足1000萬噸。為抑制國內糧食價格上漲以及保證明年的糧食儲備,俄羅斯將從今年8月15日至12月31日將停止糧食出口,因而全球糧食供應將縮減。而俄糧食出口禁令推高了國際糧價。該國穀物聯合會稱,這是13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俄糧食出口至少銳減30%。從7月30日起,俄境內森林火災形勢更加嚴峻,起火點超過7000個,2.1萬人參與滅火。根據8月9日的數據,森林大火目前已導致53人死亡,2000餘棟房屋被燒毀,3000多人無家可歸。斯森林大火始末(http://ke..com/view/4074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