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中的頭肩底是什麼意思
大盤觸底探明底部:跌勢已經耗盡,節前企穩小幅走高;後市短線開始走強:強勢開始抬頭,節後積極樂觀看好】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小幅高開後全天指數在昨收盤價之上運行,振幅接近50個點,終盤以2779.43點報收,微漲24.89點,盤中的成交量再次出現新低,萎縮到前期平均水平的一半。由於承接意願恰強人意,指數上未能更多地上拓空間。前市來看,大盤已經構築了頭肩底的形態,點位已處短線低位。可以認為,股市繼續出現較大下跌的可能已經很小,節後企穩成為大概率事件。盡管十月份國有股減持份額很重,但只要不出現意外事件,而新股發行又能夠比較有序,那麼10月股市很可能出現反彈。在以往的八個年頭里,長假前後,分別各有四個上漲、四個下跌之情結背景下,以及假日期間近日的美股等外圍股市,再次有了很好的表現,這對國內股市,將會是一個心理上的推動。因此不必在低位恐慌,也不必過分看空。應該在看清市場態勢的情況下,堅定持股的信心,尤其不要在短線底部出讓手中的籌碼。從總體來看兩市成交量的急速萎縮表明,這種殺跌動能的持續性將十分有限,後市進一步大跌的概率不大,對於短線後市,不必盲看空,反而應該在盤中快速急跌形成的底部,適當布局一些潛力品種。前市來看,經過多日的陰跌,上證指數從3068點下滑到周一低點的2712點,跌幅已超過百分之十,因此可以認為短線低點已經探明,以此低點為支撐,大盤將會走出企穩反彈、走強回升的走勢,後市短線反彈的高點,將會在平行劃線的3180點。但在真正走強回升之前,底部的窄幅震盪和小幅反復,也應視作正常。上證指數前期的高點3478點,將會是年內的玻璃天花板,後市難有新高,而要創出指數新高的比率將會是0%.目前大盤面臨的局面,就是短線底部震盪後的、即將重新走強回升的走勢態。盤中90%以上的個股,是和大盤有著聯動的走勢,選擇股價處於低位的品種,還是較為容易。這也成為投資者調倉換股、汰弱留強、避高選低的機會,在基本回調到位的市場盤面中,選擇低位個股和布局業績成長股,或還可在底部區域,做些個回補、加倉的操作,等待後市走強回升時挽回損失。尤其今年再見新高的可能性只會是為零。 尤其是當前市場的環境較上半年已有所不同,不會再有那種單邊上揚的走勢,操作上仍宜謹慎,而在短線反彈高點之前,大盤的震盪將會加劇。另有,上半年的市場行情,是為資金推動型,而年內高點出現之後的市場行情,將會是業績支持型的,這不能不說是在炒作特點上的戰略性的轉移。再加上盤中個股也已經是百分之九十八的比例,先後有了年內高點,後市就將難有新高。建議在看清市場所處位置和後市走勢趨勢的情況下,及時或還可在短線觸底即將反彈的底部補倉,還可即時擇股介入做多。即使做多,也還要迴避正在回調的、短線反彈到位的品種,重點關注回調到位的、和大盤聯動的、短線底部蓄勢充分的個股。但要短線小幅看多,期望不宜太高。
② 股票形態:頭肩底、雙重底、三重底都是什麼啊
你好,頭肩底是一種典型的趨勢反轉形態,是在行情下跌尾聲中出現的看漲形態,圖形以左肩、底、右肩以及頸線組成。頭肩底形態的形成時間較長且形態較為平緩;總成交量比頭肩頂的總成交量要少等等。頸線不一定是平行的,也可以是上升或下滑的,有時會出現多種轉向形態。
雙重底是股市中最經典也最有效的築底形態之一,也是大部分投資者抄底時用來找尋買點的重要依據。正因為該形態是如此的高效,所以在判斷一個雙重底是否成立時所要遵循的條件也是比較嚴格的。
三重底與雙重底類似。
只是多一個底,可以看作是頭肩底的變形,三重底的三個低點位置相差不大。股票三重底,其形成過程大致如下:股價下跌一段時問後,一些大膽的投資者開始逢低吸納。加上一些在高位獲利拋出的投資者也在此回補。
於是股價出現第一次回升,形成第一個底;當升至某一水平時,前期的短線投機者及解套盤開始拋出。股價出現再一次下跌。 股票三重底,當股價落至前一低點附近時,一些短線投資者高拋後開始網補,股價再次回彈,形成第二個底;當回彈至前次回升的交點附近時,前次未能獲利而出的投資者則會在此處獲利拋出,令股價重新回落,但這次在前兩次反彈的起點處買盤活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跟進買人。
股價突破兩次轉折回調的高點(即頸線),三重底形態成立。
三重底突破頸線位後的理論漲報將大於或等於低點到頸線位的距離。所以,投資者即使在形態確立後介人,仍有較大的獲利空間。激進型的投資者可以在股價即將突破頸線位且成交址明顯放大時買人:穩他型的投資者可以在股價已經成功突破頸線位時買人。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③ 股票形態分析:反轉型態之頭肩底
1。型態分析
和頭肩頂的形狀一樣,只是整個形態倒轉過來而已,又稱「倒轉頭肩式」。形成左肩時,股價下跌,成交量相對增加,接著為一次成交量較小的次級上升。接著股價又再下跌且跌破上次的最低點,成交量再次隨著下跌而增加,較左肩反彈階段時的交投為多——形成頭部;從頭部最低點回升時,成交量有可能增加。整個頭部的成交量來說,較左肩為多。當股價回升到上次的反彈高點時,出現第三次的回落,這時的成交量很明顯少於左肩和頭部,股價在跌至左肩的水平,跌勢便穩定下來,形成右肩。最後,股價正式策動一次升勢,且伴隨成交大量增加,當其頸線阻力沖破時,成交更顯著上升,整個型態便告成立。
2。市場含義
頭肩底的分析意義和頭肩頂沒有兩樣,它告訴我們過去的長期性趨勢已扭轉過來,股價一次再一次的下跌,第二次的低點(頭部)顯然較先前的一個低點為低,但很快地掉頭彈升,接下來的一次下跌股價末跌到上次的低點水平已獲得支持而回升,反映出看好的力量正逐步改變市場過去向淡的形勢。當兩次反彈的高點阻力線(頸線)打破後,顯示看好的一方已完全把淡方擊倒,買方代替賣方完全控制整個市場。
3。要點提示
(1)頭肩頂和頭肩底的形狀差不多,主要的區別在於成交量方面。
(2)當頭肩底頸線突破時,就是一個真正的買入訊號,雖然股價和最低點比較,已上升一段幅度,但升勢只是剛剛開始,尚示買入的投資者應該繼續追入。其最少升幅的量度方法是從頭部的最低點畫一條垂直線相交於頸線,然後在右肩突破頸線的一點開始,向上量度出同樣的高度,所量出的價格就是該股將會上升的最小幅度。另外,當頸線阻力突破時,必須要有成交量激增的配合,否則這可能是一個錯誤的突破。不過,如果在突破後成交逐漸增加,型態也可
④ 股票基礎入門視頻:什麼是頭肩底形態
在頭肩底形態的形成過程中,為了確認形態的有效性和成功概率,在形態完成之前也能從指標上找到一些相互的配合。
比如圖4走勢,圖中紅色頸線之下形成了一個雙左肩,雙右肩的變體頭肩底形態,在這個形態形成之初,macd指標的日線圖底背離是一個初步的下跌動力減弱信號;
第二個相配合的信號則產生於右肩的形成過程:右肩向上形成突破之前,macd指標已經逐漸回到了零軸下方附近,為下一步向上突破作好了技術形態的准備。
⑤ 股票中,底部出現頭肩底,關注股價右肩起之含義
頭肩底特徵:
1.急速的下跌,隨後止跌反彈,形成第一個波谷,這就是通常說的左肩。形成左肩部分時,成交量在下跌過程中出現放大跡象,而在左肩最低點回升時則有減少的傾向。
2.第一次反彈受阻,股價再次下跌,並跌破了前一低點,之後股價再次止跌反彈形成了第二個波谷,這就是通常說的頭部。形成頭部時,成交會有所增加。
3.第三次反彈再次在第一次反彈高點處受阻,股價又開始第三次下跌,但股價到與第一個波谷相近的位置後就不下去了,成交量出現極度萎縮,此後股價再次反彈形成了第三個波谷,這就是通常說的右肩;。第三次反彈時,成交量顯著增加。
4.第一次反彈高點和第二次反彈高點,用直線連起來就是一根阻礙股價上漲的頸線,但當第三次反彈時會在成交量配合下,將這根頸線沖破,使股價站在其上方。
投資者見到頭肩底形態,應該想到這是個底部回升信號,此時不能再繼續看空,而要隨時做好進場搶籌准備。一旦股價放量沖破頸線時就可考慮買進一些股票。這通常稱為第一買點。
如果股價沖破頸線回抽,並在頸線附近止跌回升再度上揚時可加碼買進,這通常稱為第二買點。如果在上沖時買入,雖然風險很大,但收益卻很可觀。
股票「做右肩」是指K線圖形中的右肩,就是股市進入調整期後的一個反彈,樣子就像一個平台。如果從整體的圖形來看在最高點就是頭,調整反彈形成的一個平台就像是人的肩膀,它也剛好在右邊,所以叫右肩。
「做右肩」是根據股票走勢形態的技術分析用語,在技術分析中有兩種重要的反轉形態,一種頭部形態就是「頭肩頂」,一種底部形態就是「頭肩底」。
做完右肩,股票就開始漲了。
⑥ 有沒有頭肩底形態的具體股票例子
這樣的例子很多,這里就給你送上一隻吧,供你參考。
600266的北京城建就是一個。
請看下圖。
⑦ 如何能快速找到股票中的頭肩底形態
頭也好肩也好
只要你設定一段周期行情去判斷的
沒絕對的頭和底部
都是相對的
一般看技術線就夠了
圖形不懂的人都明白
⑧ 什麼是頭肩底的形態
簡單地說,頭肩底就是「先下跌再上來」,這個「V」形就是「左肩」;然後繼續下跌,跌得比第一個「V」形還深,再漲上來,這就形成了「底」;然後又一次下跌,但這次跌得沒第二個「V」形深,和第一個「V」形差不多在同樣的位置,這就形成了「右肩」……。一旦形成這樣的「頭肩底」形態,也就形成了反轉,向上的攻擊能力相當大!
⑨ 股票頭肩頂圖形是什麼形態其代表意思
. 頭肩頂,是最為常見的倒轉形態圖表之一。頭肩頂是在上漲行情接近尾聲時的看跌形態,圖形以左肩、頭部、右肩及頸線構成。在頭肩頂形成過程中,左肩的成交量最大,頭部的成交量略小些,右肩的成交量最小,成交量呈遞減現象。
頭肩頂形態為典型的趨勢反轉形態,是在上漲行情接近尾聲時的看跌形態,圖形以左肩、頭部、右肩及頸線形成。股價連續上漲,成交量大幅放大後回落整理,形成第一個峰谷,錯過上升行情的投資者買入推升股價,並突破第一個峰谷位置創出新高,但成交量未見連續放大,股價遭遇獲利盤打壓再度回調形成第二個峰谷(頭部),之後回落至第一次下跌低點附近再度受低位買盤刺激上漲,但反彈至第一個峰谷附近就掉頭向下,並跌穿第一次和第二次回落低點連線形成的頸線支撐,第三個峰谷形成,頭肩頂形態形成。當形態形成之後,股價下跌幅度為最高點與頸線之間的垂直高度。
頭肩頂形態的特徵:在上升途中出現了3個峰頂,這3個峰頂分別稱為左肩、頭部和右肩。從圖形上看左肩、右肩的最高點基本相同,而頭部最高點比左肩、右肩最高點要高。另外股價在上沖失敗向下回落時形成的兩個低點又基本上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這同一水平線,就是通常說的頸線,當股價第三次上沖失敗回落時,這根頸線就會被擊破。於是頭肩頂正式宣告成立。在頭肩須形成過程中,左肩的成交量最大,頭部的成交量略小些,右肩的成交量最小。成交量呈遞減現象,說明股價上升時追漲力量越來越弱,股價有漲到頭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