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LOF ETF和QDII這些與基金的股票混合債券型的有什麼區別,收益如何呢
1. LOF即上市開放式基金。與一般開放式基金不同的是,投資者既可通過基金公司直銷機構,或代銷銀行和券商進行基金申購、贖回,這稱為場外交易;也可通過交易所像買賣股票一樣交易LOF份額,即場內交易。所以,LOF基金是可以像股票一樣買賣的開放式基金。
總體來說,LOF的場內和場外兩種申購方式並不存在絕對的優劣差別。只是由於二級市場的買賣價格除了取決於其份額凈值外,還與市場供求關系有關,因此,LOF基金二級市場買賣價格會出現折價/溢價現象,也就存在套利空間。
2. ETF是Exchange Traded Fund的英文縮寫,即「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簡稱「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又稱「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是近年來在美國出現的一種新型的開放式基金。它是隨著組合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技術的發展、完善應運而生的。投資者可以通過下達一個單一的交易指令,一次性完成一個投資組合的交易。這種組合交易技術的出現,不僅為大額交易商節省了交易時間,減少了交易成本,而且為ETF的誕生和運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ETF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開放式指數基金,它集封閉式基金可以上市交易、開放式基金可以自由申購或贖回、指數基金高度透明的投資管理等優點於一身,克服了封閉式基金折價交易、開放式基金不能上市交易並且贖回壓力較大、主動性投資缺乏市場擇機和擇股能力等缺陷,同時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
具體來說,ETF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1)ETF的發行和贖回只面向機構投資者進行批發,而不面向個人投資者進行零售;(2)投資者申購和贖回ETF時,使用的通常不是現金,而是一籃子證券組合;(3)ETF的零售交易是在該ETF所掛牌的股票交易所的正常交易時間內以市價進行,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說,他們可以像買賣股票、封閉式基金那樣在二級市場隨時購買或出售ETF;(4)ETF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與其單位凈值非常接近,一般不會出現大的折價或溢價現象;(5)ETF是以某個市場指數為目標指數,採用完全復制或統計抽樣等方法跟蹤該目標指數,以其獲得與目標指數相近的投資收益率。
ETF與傳統的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方法有所不同。傳統的主動型股票投資基金主要依靠基金經理對股票的分析,來作出買賣決定。ETF的方法則全然不同,基金經理不按個人意向來作出買賣決定,而是根據指數成份股的構成被動地決定所投資的股票,投資股票的比重也跟指數的成份股權重保持一致。 每隻ETF均跟蹤某一個特定指數,所跟蹤的指數即為該只ETF的「標的指數」。一般,ETF的「標的指數」要求具有知名度、市場代表性、良好的流動性和編制的穩定、客觀與透明。比如,上證50指數符合ETF產品的有關要求,適合作為上證所首隻ETF產品的「標的指數」。ETF的凈值價格可以隨標的指數一道,由交易所行情揭示系統實時、動態地公布出來,普通投資者可以在交易時間內,根據指數的波動對其進行同步買賣,真正實現許多人心中「賺了指數馬上就賺錢」的指數化投資夢想。
ETF的交易與股票和封閉式基金的交易完全相同,基金份額是在投資者之間買賣的。投資者利用現有的上海證券賬戶或基金賬戶即可進行交易,而不需要開設任何新的賬戶。
當套利活動在交易所ETF市場上比較活躍時,ETF的折、溢價空間將會逐漸縮小;當ETF在交易所市場的報價與資產凈值趨於一致時,又會加強一般中小投資人投資ETF的意願,進而促使整體ETF市場更加彭勃發展,因此,此一套利機制是促使機構與中小投資人積極進場的非常關鍵因素,也是塑造一隻成功ETF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ETF是英文全稱Exchange Traded Fund的縮寫,字面翻譯為"交易所交易基金"(實際上,國內以前大都採用這一名稱),但為了突出ETF這一金融產品的內涵和本質特點,現在一般將ETF稱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從本質上講,ETF屬於開放式基金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綜合了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優點,投資者既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購或贖回基金份額,同時,又可以像封閉式基金一樣在證券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買賣ETF份額。不過,ETF的申購贖回必須以一籃子股票換取基金份額或者以基金份額換回一籃子股票,這是ETF有別於其它開放式基金的主要特徵之一。 ETF是一種跟蹤"標的指數"變化,且在交易所上市的開放式基金,投資者可以象買賣股票那樣,通過買賣 ETF,從而實現對指數的買賣。因此,ETF可以理解為"股票化的指數投資產品"。二級市場交易和一級市場申購贖回機制的同時存在,為投資者在ETF市場價格與基金單位凈值之間存在差價時進行套利交易提供了渠道和可能。而正是套利機制的存在,使得ETF避免了封閉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價問題。
3.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 (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的首字縮寫,是指在人民幣資本項下不可兌換、資本市場未開放條件下,有控制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的一項制度安排。對老百姓來說,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可以實現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投資者將手上的人民幣或是美元直接交給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讓他們代為投資到國外的資本市場上去。QDII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拓寬了境內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使投資者能夠真正實現自己的資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配置,在分散風險的同時充分享受全球資本市場的成果。
基金公司與QDII 目前,國內獲得QDII資格的機構投資者有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基金公司在內的幾十家機構。商業銀行已經推出一些人民幣理財產品及QDII產品、保險公司也通過境外投資機構進行海外資產的投資管理運作。2007年6月20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符合規定條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可在境內募集資金進行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華夏基金等兩家基金公司成為第一批獲得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標志著以國內投資機構為主體參與海外投資的開始,使得具有專業投資管理經驗和投資管理能力的基金公司得以參與全球市場投資,同時也為投資者通過QDII參與海外投資提供了更多選擇。
QDII基金的特點 基金公司開展QDII業務,主要是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不同風險層次的產品。與此前銀行同類產品主要投資單一市場或結構性產品以及多數實施投資外包不同,基金公司的QDII產品投向更為廣泛,把目標鎖定全球股票市場,具有專業性強、投資更為積極主動的特點。與第二代銀行QDII允許直接投資海外股市的比例達50%相比,基金QDII產品投資比例理論上可達到100%。在投資管理過程中,除了藉助境外投資顧問的力量外,國內基金公司組成專門的投資團隊參與境外投資的整個過程,享有完全的主動決策權。此外,基金QDII產品的門檻較低,適合更為廣泛的投資者參與。大部分銀行QDII產品認購門檻為幾萬甚至幾十萬人民幣,基金QDII產品起點僅為1000元人民幣。
4. 債券基金是指將基金資產投資於債券,通過對債券進行組合投資,尋求較為穩定的收益。由於債券收益穩定,風險也較小,因而債券基金的風險性較低,適於不願過多冒險的穩健型投資者。但債券基金的價格也受到市場利率、匯率、債券本身等因素影響,其波動程度比股票基金低。
與股票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有何不同
股票型基金是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基金。通過專家管理和組合多樣化投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股票型基金的風險在所有基金產品中是最高的,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的需要;貨幣市場基金僅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份額凈值始終維持在1元,具有低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低費用等特徵。貨幣市場基金有準儲蓄之稱,可作為銀行存款的良好替代品和現金管理工具;債券基金主要以各類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風險高於貨幣市場基金,低於股票型基金。債券基金通過國債、企業債等債券的投資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具有低風險和穩定收益的特徵,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穩健型投資者。
B. 對股票型ETF基金如何進行分析他適不適合購買
股票型ETF最好是定投。希望採納。
C. ETF基金為什麼持倉股票跌股價反漲
ETF基金跟蹤對應指數所包含持倉股票是一個組合,受這個組合所包含的股票影響。
D. 買ETF指數和買股票哪個好
很多投資者在面對ETF指數基金和股票不知道如何選擇,總覺得自己直接買股票,水平有限很擔心的買入後被套的情況,並且的上市公司的情況也不是特別了解,哪些是行業龍頭,哪些個股業績較差很難區分,但買ETF基金
只需要我們看好相對應的板塊和相關指數後,買入相對應的ETF指數就行,不需要自己再去選擇個股,所以在比較的ETF指數基金和股票哪個具備優勢,我們需要了解的到底的什麼是ETF指數基金,並且的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產品進行投資,下面我們重點圍繞這兩點來進行分析。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E. 做ETF和股票,那個套利比較好
如果你對大盤的走勢有很大的把握的話,etf絕對是一個很好的套利產品,建議買180ETF較好,股票多失真的情況較少,可以通過主圖疊加的方式會發現180ETF基本就是大盤的走勢,可以多運用指標來進行技術性的操作,指標用在大盤上還是比較準的,股票經常會出現超買超賣的情況,但是大盤就比較少,所以還是很好掌握的
F. 什麼是α,β收益,量化投資的策略創建與分析
α收益:一攬子可以自定義低估、同質化並且有波動的股票,不斷買入更便宜的,賣出更貴的,從而獲得的收益。
例如:幾個跟著滬深300的ETF,你發現手中持有的滬深300ETF溢價2%了,而市場上同時存在一個折價1%的ETF,那麼就賣出溢價高的滬深300ETF,去買折價的,這樣雖然始終持有滬深300ETF,但獲得了超越滬深300指數本身的收益,就是α收益。
解釋一下同質化:明顯所有的滬深300ETF是同質化的,也可以認為最小市值20個股票是同質化的,所有銀行股是同質化的,分級A是同質化的。下文中有解釋自定義低估。
β收益:基本面本身上漲是β收益。
例如,自定義最小市值的10個股票為一個指數,這些最小市值從5億漲到20億,這就是β收益。自定義最低股價10個為一個指數,從牛市的5元跌到2元,那麼β收益就是負的
量化策略創建三個步驟:
策略的理論基礎
歷史回測
找到策略黑天鵝。
(一)策略的理論基礎:(大致分為三類):
基本面理論
按基本面又可以分為:1.價值型;2.成長型;3.品質型;按中國特色A股基本面又可以添加;4.小市值型;5.股價型
技術面理論
按技術面又可以分為:1.趨勢型,2.趨勢反轉型,3.縮量反彈,4.指數輪動,5.擇時
風險套利
風險套利(或者稱輪動):不斷買入更便宜的,賣出更貴的。
注意:
有些理論基礎並不牢固,並且不能很好解釋(這也導致了各種投資流派互相不服)
有些量化跳過了理論基礎,直接根據歷史統計進行量化(本文不討論),例如,統計兩會前後漲跌,一季度歷史表現最好板塊
對策略理論的解釋:
基本面策略可以定義什麼是低估,比如低PE是低估,低市值是低估,低股價是低估,高ROE是低估,高成長是低估;也可以自定義低估,PB*PE是低估,總市值*流通市值小是低估
基本面理論提供了一攬子同質化並且有波動的股票。有些基本面策略的股票間波動較小,例如最低PE股,一段時期內總是那麼幾個銀行股;有些波動較大,比如小市值型
技術面理論有些很難定義什麼是低估,比如趨勢型;有些則看似可以定義低估,例如,BIAS最小,20日跌幅最大,其實也不是
能自定義低估的策略是風險套利,不能自定義低估的策略是統計
基本面本身能上漲,就獲得了β收益
我得出的結論是:風險套利策略的核心是對自定義低估的輪動,即不斷獲得α收益!!
如何獲得α收益:大部分基本面策略的收益是因為風險套利獲得的;也就是不斷買入更低估的,賣出更貴的;也就是因為調倉周期內因不同股票的波動而產生收益,因此適當縮短周期有利於提高收益;所以在一年內交易次數越多,alpha收益越大(投資大師說的減少交易次數,並不適用於套利)
理論本身獲得的β收益並不多,甚至為負(價值型由於近幾年市場估值不斷降低,不調倉的話,收益是負的)
我們應當尋找的是:基本面理論本身能上漲,且能提供同質化,波動較大的策略(即獲得α,又獲得β)
統計策略其內在邏輯說服力小,是過去的概率來預測未來
(二)歷史回測:回測中最重要一點是:不要欺騙自己
歷史回測中要用到一個哲學思想,叫做奧卡姆剃刀:較簡單的理論比復雜的理論更好,因為它們更加可檢驗
改變測試起始時間。調倉周期超過2天的策略,應該試遍每個起始時間,取平均收益,這才最接近策略真實歷史回測,因為理論上起始時間變化一兩天對策略收益影響是不大的,如果變化很大就說明過度優化。
不要創建靜態股票池。歷史上每個階段都有大牛股,完全可以收集大牛股作為股票池,算好調倉周期,每個階段買最牛的,收益可以美到不敢想像
不要用PE.PB等指標精確逃頂抄底,最多用來確定一個大致范圍。每次大頂點位都是不同的,這樣的擇時毫無意義。
先用25個以上股票測試,確定策略有效性,再減少數量做策略,如果25個測試無效,那麼一兩個即使收益很好,也該放棄。
改變條件權重。如果稍微改變權重,收益變化很大,那麼就降低策略未來預期收益,別指望策略以後會表現這么好。
盡量從07年開始測試。除非你能確定每個時間市場的風格,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同一套擇時系統,如果用在策略1上回撤是30%,用在策略2上回撤是15%,你肯定會選擇策略2,如果策略1和2本質上是差不多的策略,別太高興,在未來,策略1和2表現誰好誰壞也是難說的
(三)找到黑天鵝:每個策略都有黑天鵝
價值型,成長型,品質型策略,黑天鵝是過一個季度,可能財務數據完全變了,因此持倉個數不能太少,行業要分開
小市值,低價,低交易額策略,黑天鵝是出現仙股
統計類,技術類策略,黑天鵝是理論本身就不完美
G. ETF基金 我做股票虧本。據說做ETF基金好掌握。誰能告訴我當前做哪知好呢
ETF 就是指數基金,它是追蹤指數的投資,由於指也是隨市場波動而變化的,所以並不存在是否好掌握的說法。只不過投資ETF不用自己選擇個股,但擇時還是需要的。但從目前的形式看,今年的行情似乎並不適合做指數基金,因為經濟大環境處於結構調整過程中,指數可能表現並不會太好,相反,某些行業個股的機會可能會多一些。是否考慮選擇做一些股票型基金?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指數基金在市場低點進入也是可以有所收獲的。
H. Etf除了重倉幾只股票外,還買入什麼
啥都不買的,ETF是被動的傻瓜基金,跟蹤指數的,指數的成分股如何組成,它就按樣子買就完了,其他的多1股都不買。
ETF只建議大指數的基金,創業板ETF的,這個指數關注度,屬於核心指數,誰家的無所謂,只要交易方便資費低就行。
I. ETF聯接基金收益率為什麼低於目標ETF
因為聯接基金投資的是目標ETF,本質是一個FOF的指數基金,得預備資金應付贖回,所以不能和ETF一樣滿倉,所以收益率會低於目標ETF。而且隨著市場變化,基金規模會不斷變化,也會影響到基金倉位,所以收益率不會跟目標ETF完全擬合。
你提到的5%的現金是法規的硬性規定,不是說是用就用的。
然後你還提到的ETF聯接的申購贖回費用比ETF基金高,其實這是比較錯誤了,屬於拿不同類型的基金費用比較。聯接基金的本質是FOF的指數基金,所以申購費用就按照市場一般的指數基金水平來定申購費,也就是1.2%,你可以查詢所有的開放式指數基金的申購費用,都是1.2%。而ETF的申購費是按照證券公司自行規定,都是不高於0.5%,這是作為套利交易的時候證券公司提取的傭金和繳納給交易所的規費。
所以收益率差距得看具體某個公司的聯接基金的具體操作。你大可收集一段時間的收益率差距,自己做一個回歸出來,就可以大致看出差距是多少咯。
J. 如果放2萬元在etf股票上三年不拿出來的話大概能賺多少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
如果買相關股票2萬恐怕不夠,真買了還要看行情好壞,真說不上來能賺還是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