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常用的指標有哪些
股票技術指標是相對於基本分析而言的,著重於對一般經濟情況以及各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行業動態等因素進行分析,衡量股價高低的指標。而技術分析則是透過圖表或技術指標的記錄,研究市場行為反應,以推測價格的變動趨勢。其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股價、成交量或漲跌指數等數據計算而來。指標類別有:隨機指標KDJ、ASI指標、布林指標BOLL、BRAR指標、KDJ判斷原則等。
溫馨提示: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3-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常用的股票分析軟體有哪些
常用的股票分析軟體有大智慧軟體 同花順軟體 弘歷軟體 樂股軟體等等,這四個軟體我都用過,感覺都還可以,用的次數比較多的是樂股軟體,喜歡它的界面與幾個指標。你如果不確定用哪一個,那你就一個一個的嘗試吧,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軟體。
Ⅲ 股票市場常用的技術分析工具有效的都是有什麼
股票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空中樓閣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投資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為他相信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至於股價的高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願以更高的價格向你購買。精明的投資者無須去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他所須做的只是搶在最大「笨蛋」之前成交,即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前買進股票,而在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後將其賣出。
股票技術分析建立在三個前提條件下,如果三個前提條件不存在的話,那麼技術分析沒有任何意義。 第一個條件是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 技術分析者認為,能夠影響某種證券價格的任何因素(不管是宏觀的或是微觀的)都反映在其證券的價格之中。研究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是經濟學家對市場的分析也是不確定的。因此,研究證券的價格就是間接的研究影響證券價格的經濟基礎。技術分析者通過研究價格圖表和大量的輔助技術指標,讓市場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勢。 第二個條件是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技術分析者通過經驗的總結,認為證券的價格運動是以趨勢方式演變的。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發展的早期,及時准確地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應趨勢交易的目的。正是因為有趨勢的存在,技術分析者通過對圖表、指標的研究,發現趨勢的即將發展的方向,從而確定買入和賣出股票的時機。 第三個條件歷史會重演。 技術分析者認為人類的本性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圖表表現了人們對於市場的看法,通過對於圖表的研究可以找到相似的形態從而找到未來價格運動的方向。
股票技術分析理論的主要的代表有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法則等。 主要分析方法有K線(日本線)理論、切線理論、形態理論、量價關系理論。 主要的分析指標包括:趨勢型指標、超買超賣型指標、人氣型指標、大勢型指標等內容。
Ⅳ 股票的各種技術指標分析
常用的趨勢KDJ MACD
買入點和賣出點 把握 看CCI
Ⅳ 常用股票分析軟體排名前十的是哪些
常用股票分析軟體排名前十(個人理解):
第一:錢龍軟體 第一代,老牌股票分析軟體;
第二:同花順軟體 老牌股票分析軟體,主要是宣傳做的好,其實也沒啥;
第三:操盤手軟體 BS買賣功能「自動修正」,過後買賣點和當時的買賣點不同,過後的總是那麼准!;
第四,大智慧軟體 老牌軟體;
第五 樂股軟體 目前唯一的有二元技術分析法的股票軟體,小道消息:據說要推出樂股軟體機構版,包含預測大師
第六 弘歷軟體 全國唯一的靜態股票分析軟體,適合於股票分析以及中場線的把握,後期服務好;
第七 東方財富通 憑借的是東方財富網的平台效應
第八 盛世贏家軟體 指標比較豐富,准確度比較高
第九 通達信 後期服務較少
第十 指南針 適合07年的行情,現在已經落伍
從中選擇使用即可,這些軟體我都使用過 ,不過現在還在用的就只有同花順 弘歷軟體 和樂股軟體了,其他的都被我淘汰了。
Ⅵ 股票技術分析常用指標有哪幾種
KDJ(隨機指標)
一.用途:
KD是在WM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KD就有WMS的一些特性。在反映股市價格變化時,WMS最快,K其次,D最慢。在使用KD指標時,往往稱K指標為快指標,D指標為慢指標。K指標反應敏捷,但容易出錯,D指標反應稍慢,但穩重可靠。
二、使用方法:
1.從KD的取值方面考慮,80以上為超買區,20以下為超賣區,KD超過80就應該考慮賣了,低於20就應該考慮買入了。
2.KD指標的交叉方面考慮,K上穿D是金叉,為買入信號,金叉的位置應該比較低,是在超賣區的位置,越低越好。交叉的交數以2次為最少,越多越好。
3.KD指標的背離方面考慮
(1)當KD處在高位,並形成兩個依次向下的峰,而此時股份還在一個勁地上漲,這叫頂背離,是賣出的信號。
(2)當KD處在低位,並形成一底比一底高,而股價還繼續下跌,這構成底背離,是買入信號。
4.J指標取值超過100和低於0,都屬於價格的非正常區域,大於100為超買,小於0為超賣,並且,J值的訊號不會經常出現,一旦出現,則可靠度相當高。
使用心得:
1.股價短期波動劇烈或者瞬間行情幅度太大時,使用KD值交叉訊號買賣,經常發生買在高點、賣在低點的窘境,此時須放棄使用KD隨機指標,改用CCI、ROC、BOLLINGER BANDS···等指標。但是,如果波動的幅度夠大,買賣之間扣除手續費仍有利潤的話,此時將畫面轉變成五分鍾或十五分圖形,再以KD指標的交叉訊號買賣,還可以斬獲一點利潤。
2.極強或者極弱的行情,會造成指標在超買或超賣區內上下徘徊,K值也會發行這種情形,應該參考VR、ROC指標,觀察股價是否超出常態分布的范圍,一旦確定為極度強弱的走勢,則K值的超買賣功能將失去作用。
3.以D 值來代替K值,將可使超買超賣的功能更具效果,一般常態行情,D值大於80時,股價經常向下回跌;D值低於20時,股價容易向上回升。在極端行情中,D值大於90時,股價容易產生瞬間回檔;D值低於15時,股價容易產生瞬間反彈。
Ⅶ 股票有哪些分析
1、股票基本面
基本面主要是看這只票的業績及盈利狀況,反映到數據上看有兩個概念比較重要:市盈率和每股收益!市盈率越低,每股收益越高,這支股票的基本面就越好!此外,你打開行情分析軟體後選擇你所需要看的股票,按F10,最上面可以看到詳細的財務分析、經營分析(上市公司的報表都要公開的),你還可以點擊百家爭鳴,仔細閱讀各方面對這家公司及這只股票的評價!從中可以得出一些基本面好壞的結論!
2 邊際效應
邊際效應,有時也稱為邊際貢獻,是指消費者在逐次增加一個單位消費品的時候,帶來的單位效用是逐漸遞減的(雖然帶來的總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比較通俗的解釋是:我們嚮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以此發展,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這效應,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同樣有效,在經濟學中叫「邊際效益遞減率」,在社會學中叫「剝奪與滿足命題」,是由霍曼斯提出來的,用標準的學術語言說就是:「某人在近期內重復獲得相同報酬的次數越多,那麼,這一報酬的追加部分對他的價值就越小。」
邊際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經濟學上的需求法則就是以此為依據,即:用戶購買或使用商品數量越多,則其願為單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為後購買的商品對其帶來的效用降低了)。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情況,例如嗜酒如命的人,越喝越高興,或者集郵愛好者收藏一套文革郵票,那麼這一套郵票中最後收集到的那張郵票的邊際效應是最大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可能就比較生動地能夠理解了。比如說我們在餓了的時候,給你拿了一盤包子,你在吃的時候,第一個,乃至第五個非常香,最後吃飽了,剩下幾個包子還想吃,覺得不太好,一點好的感覺都沒有。就是這個,物質消費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開始對這種狀況的消費會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產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倒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得其最終趨於峰值,並有可能衰退。 在主力機構強力控盤的市場中,大家都知道「有人做」的股票會比較有苗頭。有主力關照的股票漲升幅度很大,連拉多個漲停板的情況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如「古井貢」耍酒瘋似地連拉十幾個漲停);行情不好時,有主力關照的股票,抗跌性會很強。
大多數中小散戶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只是跟隨主力機構進出,不過,跟隨主力機構進出並不一定能夠穩操勝券,除非是主力機構的至親好友,一般人很難獲得真實的交易情報,所以,對主力機構的進出動向判斷正確的話,或許可以搭上車,分得些利潤;如果判斷錯了,往往會大虧其本。
對於主力機構的進出動向,中小散戶不能僅憑道聽途說就盲目相信,必須以各種交易資料、技術指標綜合研究並加以驗證,才不至於陷於泥潭而不知。如能判斷哪些股票有主力關照並進而掌握這些股票的動向,必然對自己的操作有所助益。
哪些股票有主力介入呢?依據經驗和指標,有主力參與的股票可以從價、量的變化上觀察出來,主力開始買入階段的現象是:
1、平時成交量不多,忽然大幅增加,這時可能有主力開始吃進。
2、股價雖然偏低,每天卻以最低價收盤,也可能是主力在壓低吸籌。
主力開始操作時,以下跡象可以作為判斷的信號:
1、成交量開始有所活躍,且買盤較集中,往往集中於少數幾家。
2、股價迅速沖刺而上,往往出乎投資者的意料之外。
3、有些主力喜歡在收盤時做價,以此作為做盤的手段之一。
4、抵檔掛進支托的數量較大。
按照常識判斷,主力有意吃進時,不可能到處張揚,導致自己吸不到足夠的籌碼、增加壓力,只有在買足後希望抬價時或者在獲利已有希望時,主力才會主動設法讓出一些,散戶才有可能跟進。因此,判斷主力何時買進固然重要,而判斷主力何時賣出,更是中小投資者不可稍有疏忽。主力是否賣出相當難判斷,因為誰也不會大張旗鼓地出貨,除非手中持股已經快賣光了。盡管如此,投資者只要細心觀察,還是可以從各種現象中發現主力的出貨跡象。比如:1、是否利多消息出現時成交量突然大增?2、是否股價漲得相當高時成交量大增?3、主力是否頻頻大單掛出而不是大單掛進?4、主力是否(包括庄托)接二連三地宣揚某種股票上漲潛力如何如何?主力進出動態的有關消息可以作為一般投資者買賣股票的「決策依據」,這是因為:1、主力對於股票的選擇必然花費了相當多的研究時間;2、主力的資金雄厚,足以影響股票價格的變動。但是,如何獲得主力進出的消息呢?一般人恐怕很難了解,即使從市場中聽到主力的消息,如「揭秘」「據傳」之類,多半是不準確的或是「事後的先見之明」。所以,只有從股市的交易資料和技術指標中尋找主力動態的蛛絲馬跡,只有這些才是真實、不會騙人的。問題在於如何以有效的工具從資料中吸取可靠的「消息」?
研究表明,以簡單的計算或統計方法探究主力動態,必須細心、耐心地逐日統計,才能獲得較為明確的信息,簡單的計算及統計方式最常見也是最有用的是:1、股票交易的換手率。2、平均每筆成交量。3、密集成交區價位,等等。綜上所述,看似非常簡單,甚至是被市場中人熟視無睹的「小兒科」常識,本來無須筆者介紹,但正因在這簡單的數字統計中能透視主力的動向,我特意介紹為的是提醒熱衷於打探主力進出消息的投資者,與其輕信他人,不如自己動手,找到可以以資借鑒的有價值的信息。
筆者只是拋磚引玉,功課還得你自己做,這樣,你就會比別人更早地知道哪些股票有主力介入,及時跟進「搭車」,日後必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