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波特五力分析中國零售行業的競爭狀態
完善、政府導向的干預等,外部微觀有來自WTO引入具有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管理超前的外資「狼」,例如沃爾瑪、家樂福等,還有在地方零售企業發展較成熟的地區,競爭不斷加劇。
4、需求:進入2004年,國內零售行業市場需求總量呈現增加趨勢,人們消費水平的升級及上游原材料的不斷漲價,刺激著更旺盛的消費需求,同時也帶來新的消費熱點,如汽車、房產、通訊產品等。整個零售行業的商品需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也越來越復雜。
5、相關產業:零售行業與製造業、物流業等互相支持、彼此依賴,這是不爭的事實。零售行業是低利潤、高周轉的行業,製造業直接影響著零售行業的銷售成本,物流業則控制著零售行業商品的流通速度。
6、機會:中國政策的穩定代表著商業市場的穩定,同時也製造了商業市場巨大的潛在能力。2004年是中國政府對零售行業保護的最後一年,所以外資零售企業在明後年一定會迅速發展中國市場,國內零售行業將面臨激戰。
美國著名的戰略管理學者邁克爾.波特提出的五力(Five Forces)分析模型是當今世界上最流行的行業分析模型,如下圖:
該模型認為,在一個行業中,存在著五種基本的競爭力量,即買方的競價能力、供方的競價能力、業內競爭的強弱、新進入者的威脅以及替代者的威脅。在一個行業里,這五種基本競爭力的狀況及其綜合強度,引發行業內在經濟結構的變化,從而決定著行業內部競爭的激烈強度。下面採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分析全球化對中國零售企業的影響。
1、 買方競價能力分析。零售企業的買方直接是顧客,根據中國市場變化及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影響買方競價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質量及人們收入的穩定性。全球化對中國零售行業買方客戶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第一,全球化會促使中國零售行業的商品結構大同,銷售量有明顯的增長。全球化的一個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世界市場的進一步融合,區域經濟一體化有長足發展。國際間的投資、融資業務趨於頻繁。這意味著零售行業的銷售量迅速增長。第二,世界市場的融合以及零售行業的全球化戰略向中國零售企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在全球市場上進行戰略投資的選擇需要統一的、至少是可比的價格標准,而目前尚未形成一個完善的統一準則體系,全球化無疑會成為中國零售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從而符合中國銷費群體的心態,吸引顧客群,同時使買方具有很強的競價能力。
2、 供方競價能力分析。零售行業的供應商主要包括商品、信息、人才、資金以及必要的專業儀器和設備。全球化對中國零售行業的供方的影響也是十分明顯的。第一,零售行業需要大量的商品及市場信息作為競爭策略和經營狀況的分析基礎。目前,許多零售行業都設立了專門的信息情報收集部門及新商品引進工作組,全球化的零售行業必然導致零售行業的信息也全球化,盡管信息技術特別是國際互聯網技術及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使取得價格信息成本明顯降低。第二,零售行業的發展所需要的專業管理人才競爭越來越明顯,市場服務水平的提高,無論是人才數量或人才質量的需求都隨之提高,從而使行業中優秀人才的競價能力明顯增強。
3、 業內競爭的強弱。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市場對外企進入的條條框框逐漸被取消,國內零售行業與國外零售行業相比在規模、競爭能力、風險防範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國內目前市場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國家保護體制下形成的。全球化對中國零售行業在技術及管理上的沖擊很明顯。
4、 新進入者的威脅。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潛在的進入者或新加入者都會帶來新的生產能力,帶來新的物質資源,從而對已有的市場份額格局提出新的分配要求,潛在的進入者或新加入者是否能進入某行業,或者對某行業是否能造成威脅,取決於某行業所存在的進入障礙。經濟全球化對中國零售行業新進入者的威脅主要表現在:第一,隨著加入WTO後國民待遇原則的生效,行業進行障礙將隨之降低。第二,零售行業是商品知識高、管理水平專業的行業,只要擁有專業能力就可以從事這一行業,從這一點看業,零售行業的進入障礙也不高。第三、由於市場品牌效應,現有知名度的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形成初建伊始的企業的進入障礙。
5、 替代品的威脅。由於零售行業一般是連鎖性質,不管是國外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潮流,大部門零售企業都在努力朝不同業態、不同區域的方向發展,製造不可替代的經營模式。這對中國零售行業會構成一定的威脅。
❷ 如何用波特五力競爭模型進行行業競爭環境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由邁克爾·波特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它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
五種力量分別來自於競爭對手與產業鏈兩方面,即潛在競爭者的威脅、現有競爭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和購買者的議價能力。
分析從五個方面:
1, 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是行業競爭的一種重要力量,這些新進入者大都擁有新的生產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資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場地位。新進入者加入該行業,會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大,帶來對市場佔有率的要求,這必然引起與現有企業的激烈競爭,使產品價格下跌;另一方面,新加入者要獲得資源進行生產,從而可能使得行業生產成本升高,這兩方面都會導致行業的獲利能力下降。
2, 替代品的威脅:某一行業有時常會與另一行業的企業處於競爭的狀況,其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質。替代產品的價格如果比較低,它投入市場就會使本行業產品的價格上限只能處在較低的水平,這就限制了本行業的收益。本行業與生產替代產品的其它行業進行的競爭,常常需要本行業所有企業採取共同措施和集體行動。
3, 買方討價還價的能力:買方亦即顧客,買方的競爭力量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但主要由以下三個因素決定:買方所需產品的數量、買方轉而購買其他替代產品所需的成本、買方所各自追求的目標。買方可能要求降低購買價格,要求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多的優質服務,其結果是使得行業的競爭者們相互競爭殘殺,導致行業利潤下降。
4, 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對某一行業來說,供應商競爭力量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供應商行業的市場狀況以及他們所提供物品的重要性。供應商的威脅手段一是提高供應價格:二是降低相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從而使下遊行業利潤下降。
5, 現有競爭者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力量是企業所面隊的最強大的一種力量,這些競爭者根據自己的一整套規劃,運用各種手段(價格、質量、造型、服務、擔保、廣告、銷售網路、創新等)力圖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和爭奪更多的消費者,對行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其它利益相關者」是管理學家弗雷曼建議加到波特的競爭模型中去的。這些利益相關者是政府、工會、地方社區、借貸人、貿易組織、股東、特殊利益集團。其中,政府的作用力最大。
❸ 2019/9/12 5:51:01中國中車股票市盈率,怎麼樣,有沒有全面的分析
首先 市盈率和股票的收益幾乎沒有任何的聯系。要是非要較真的話是沒有意思。統計意義就是根本的意義。
❹ 中國中車業績這么好,股價為什麼一直在跌
企業的業績不是影響股價的唯一因素,股價還受到一些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的共同影響。
由於受資源約束、人們預期和外部因素影響,經濟運行不會是一直處於均衡狀態。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經濟處於不均衡狀態。就股市而言,概括地講,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個別因素和一般因素。
一、個別因素主要包括:
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其所處行業地位、收益、資產價值、收益變動、分紅變化、增資、減資、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供求關系、股東構成變化、主力機構(如基金公司、券商參股、QFⅡ等等)持股比例、未來三年業績預測、市盈率、合並與收購等等。
二、一般因素主要包括:
1、市場外因素:政治、社會形勢;社會大事件;突發性大事件;宏觀經濟景氣動向以及國際的經濟景氣動向;金融、財政政策;匯率、物價以及預期「消息」甚或是無中生有的「消息」等等。
2、市場內因素:市場供求關系;機構法人、個人投資者的動向;券商、外國投資者的動向;證券行政權的行使;股價政策;稅金等等。
(4)用波特五力分析中國中車股票擴展閱讀:
購買股票注意事項
1、選股性活的,迴避呆滯品種。一般來講,牛市裡要選β系數高的品種,調整市選β系數低的品種。前者是牛市裡以進攻為主的策略,意在更多更快獲取收益;後者是防禦策略,意在減少調整強度降低風險。
2、看底部量。有一種炒股技巧,就是看立樁量,這是怎麼選到賺錢股票的關鍵點。所謂量為價先,看量不能單純看能,更要看量比,看持續程度。
3、選籌碼集中洗盤徹底的品種。一隻個股,無論是在底部還是上漲趨勢中的回調,量能萎縮到極限,就容易快速上漲,籌碼集中才有利於快速拉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股價
❺ 高分!!!課程作業:運用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對我國轎車行業進行分析。字數不限。
運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對我國轎車行業進行分析
1.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轎車行業的進入壁壘較高不僅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技術上、規模經濟上等方面的制約。以下幾方面構成我國轎車進入壁壘的各種潛在的來源:
(1)規模經濟。轎車行業是典型的規模報酬遞增行業。其固定成本投資比較大。一般認為單個企業整車產量在40萬~60萬輛、零部件100萬~200萬件,才能達到最小經濟規模的要求,所以市場只能維持少量企業的生存。但在中國,由於市場容量較大且增長迅速,大量未達到起始規模經濟的企業可以獲得較高水平的利潤,從而抵消了規模經濟所造成的壁壘。
(2)技術優勢。目前,中國大量的汽車整車項目均由跨國公司主導,跨國公司以其豐富的設計、製造經驗和雄厚的產品開發能力,對於缺乏轎車工業背景的新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
(3)資本壁壘。轎車是一個資本密集程度很高的行業,一般整車項目資金規模都在100億元以上,除了注冊資本外,對外部融資的依賴性很大。新進入者往往由於知名度較低或信用程度不好,籌資和融資較為困難。
(4)進入遏制。目前中國轎車企業普遍處於強勁需求拉動下的生產擴張時期,由於汽車整車數量較多,在位企業對新進入者對市場影響的敏感性較低,所以很少採取策略性進入遏制行為。
(5)行政限制。我國政府對於轎車實施了嚴格的行政性進入限制:一是嚴格的投資審批制度,轎車項目一律由國家審批立項,這對新進入者形成了幾乎難以逾越的進入壁壘;二是嚴格的目錄管理制度,只有政府有關部門認可的特定企業和特定產品才能開工生產和銷售,同時生產企業開發新產品也受到嚴格限制。
此外,轎車行業還存在著一些行業技術政策限制,如國家要求重點發展符合國家安全、節能、排放法規及私人用車要求的經濟型轎車;汽油發動機需要達到歐洲第三階段或第四階段排放控制水平;適度發展轎車柴油機發動機、單燃料燃氣發動機及混合動力系統等,都可能對潛在進入者形成巨大的進入壁壘。
2.替代品的威脅
在乘用車中,主要有轎車、SUV、MPV。MPV即多用途汽車,集轎車、旅行車和廂式貨車的功能於一身,而SUV皮卡車具有轎車和貨車的雙重功能。2007年我國SUV全年銷售增長近60%;而MPV也同比增長23%。這兩種乘用車作為轎車的替代品有一定的競爭力,但是目前中國對於這兩種車的生產能力還不強。
隨著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進行,中國政府關於碳減排的承諾,將推動我國「低碳」汽車的加速發展。與之緊密相關的新能源汽車戰略無疑成為行業競爭的制高點。2009年底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由13個擴大到20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示範規模和作用都將得到擴大。尤其是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將對電動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更多、更快地進入尋常百姓家起到推動作用。現在面臨的困難是電動汽車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的技術標准和配套設施仍然缺失。特別是電動汽車充電站如何建設,怎麼發展,更是關繫到未來電動汽車能不能順利走進千家萬戶。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開發和上市將對現有燃油汽車形成極大威脅,進一步加劇汽車行業的競爭。
3.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在轎車行業中,上游企業主要是林業、黑色金屬采選業、有色金屬采選業、紡織業、皮革毛坯羽絨及其製品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普通機械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機械製造業、電氣蒸汽熱水生產供應業等。在這些行業中,供應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術開發方面,中國轎車企業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當強的開發能力;在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技術開發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甚大。中國整體轎車開發能力,而且在合資企業的供應鏈中外方占著主動地位,行業本身的特點決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術,因而供應商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4.購買者的的議價能力
購買者數量決定了其議價能力。在全國大約3億家庭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佔1%,3萬~10萬元的富裕型家庭佔6%,1萬~3萬的小康型家庭佔55%。家庭購車潛能不言而喻。
目前,消費者比較關注的是汽車的經濟性,包括購買的經濟性和使用中的經濟性。同時消費者也更趨於理性,先進的技術、人性化的設計、較高的經濟型這三點會被理性的消費者所考慮並直接影響其購買行為。而隨著需求層次的提高,他們也會逐漸注意產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在這樣一個以顧客服務為導向的行業中,購買者至少可以影響製造商的服務水平。
5.行業內企業的競爭
許多因素傾向於增強行業中的競爭。一般來說,行業中的公司越多,競爭性就越強。目前轎車行業的競爭主要表現在:
(1)競爭者的數量。隨著2010年廠家產銷目標的大幅提升和產能的加速擴張,短暫的賣方市場特徵不會持續很久。從國內汽車產能分析,長遠看供大於求的局面將處於穩定。例如,2009年下半年以來,宣布投資建設第二、第三工廠的企業接二連三,東風日產、神龍、華晨寶馬、北京現代等都宣布了要擴大產能的計劃,還有廣汽菲亞特長沙的50萬輛新建項目。後進入中國市場的大跨國公司急於追趕與擴張,許多汽車巨頭加大了中國市場戰略部署,例如:福特汽車公司未來在中國將不斷加強投入與合作力度,爭取取得轎車市場10%的佔有率,生產能力將實現從原有的4萬輛達到40萬輛的巨大轉變,並實現大部分車輛生產本地化。豐田汽車公司全球生產布局顯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區(特別是美國)和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是豐田在海外投資最大的地區。美國和中國已經成為豐田在海外主要的生產基地,豐田公司的總體市場目標是到2010年~2012年在中國擁有10%的市場份額。
目前局勢來看,我國汽車市場不僅成為大眾、通用、本田、現代等在中國已經具有重大影響的跨國公司的戰略市場,現代汽車公司已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計劃到2010年乘用車在華產能達到100萬輛,使中國成為其四大海外工廠中僅次於印度的第二大海外工廠;同時,以汽車生產銷售為中心,通過製造、服務、金融等汽車相關產業的擴大,來達到2010年20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此外,現代還計劃進軍中國的商用車市場,有可能與江淮攜手建立商用車生產基地,計劃在2010年前形成年產五萬台小型商用車發動機、一萬輛客車和九萬輛貨車的生產能力。世界各汽車零配件行業巨頭,也紛紛做出了增資中國的計劃,美國固特異輪胎橡膠有限公司將其亞太總部遷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國追加投資。
(2)價格競爭。降價是廠商促銷最常用的武器。2007年,汽車價格繼續大幅下降。有25個主要品牌的汽車降價幅度超過10%,其中通用凱越的降價幅度最高,達到20.37%。此外,從2006年開始越來越多的高檔車也加入了價格大戰,2007年奧迪A4最高降幅達到5.6萬元。
(3)新產品集中上市。2005年,我國新車上市達到109款(包括SUV、MPV)。而到了2006年,我國新車上市數量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17款。由於新車上市過於集中,不少新款車的年銷量只有數千台。2007年,許多廠商不得不改變策略,紛紛推出各種改款車,而新車上市則寥寥無幾。新車型的開發或引進往往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所以大量新車型集中上市對我國的中小規模轎車製造企業產生了極大的負擔。
(4)綜合實力競爭。汽車企業要明確產品定位,適時推出切合市場需求的車型,而且還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包括採用各種促銷手段等。這樣一種全方位的競爭歸根到底將體現為綜合實力的競爭,既要資金,又要產品和技術,更要市場。
❻ 如何用波特"五力"模型對行業競爭態勢進行分析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由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提出,是區別於宏觀環境分析的微觀環境(行業環境)分析工具,該模型的主要思想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是企業所處行業的盈利能力(行業吸引力)和企業在行業內的相對競爭地位。因此,企業戰略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分析供應商(賣方)、購買者(買方)、當前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和潛在進入者等五種因素,選擇具有潛在高利潤的行業。選定行業後,企業應根據自身力量與五種力量的對比情況來選擇低成本、差異化、或集中化等三種戰略之一作為自己的競爭戰略。
❼ 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中國的汽車產業 急用!謝謝了!
供應商能力:優質鋼材,橡膠等材料來自進口。受制於供應商。
購買者能力:汽車並非生活必需品,購買者可以選擇買或者不買。受制於購買者。
出口限制:價格低廉,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樂於進口。有利於國產車生產企業。
替代品威脅:新型汽車的出現,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使得汽車有大量替代品。
內在威脅:品牌不成熟。
還有很多,自己加上去吧。
參考:http://www.quickmba.com/strategy/porte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