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英國南海公司股票走勢圖
擴展閱讀
長安汽車個人股股票行情 2025-07-04 20:54:32
4000元買股票能掙多少 2025-07-04 20:48:18
股票看公司的利潤表 2025-07-04 20:42:47

英國南海公司股票走勢圖

發布時間: 2021-08-15 09:26:49

Ⅰ 那裡能看上市公司的近一年來的股票走勢

下載一個行情軟體就可以了

Ⅱ 滬倫通!哪裡可以看到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股票走勢圖!謝謝

現在國內能看到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走勢的渠道還是比較少的。國內各大財經網站上也都還沒有。一般只會有富時100指數的行情走勢。
如果英文水平過關,可以直接到倫敦證交所的官網查看:www.londonstockexchange.com
另外,比如付費軟體萬得,也有提供。

Ⅲ 英國南海公司的審計案例是怎麼回事

基本案情英國「南海公司」始創於1710年主要從事海外貿易業務。公司經營十年業績極其一般。1719年至1720年之間該公司趁股份投機熱在英國方興未艾之際發行巨額股票同時公司董事對外散布公司利好消息,致使公眾對股價上揚增加了信心帶動了公司股價上升。1719年南海公司股價114英鎊到1720年3月股價升至300英鎊,該公司股票價格最高飆升至1050英鎊公司老闆決定以高於面值數倍的價格發行新股。一時間南海公司股價扶搖直上一場股票投機浪潮席捲全國。
一些經濟學家已意識到這種投機行為將給國家經濟帶來的嚴重危害,呼籲政府盡快採取措施。英國議會會制止國內「泡沫公司」的膨脹於1720年6月通過了《泡沫公司取締法》,一些公司隨之被解散。許多投資者開始清醒,並拋售手中所持股票。股票投資熱的降溫,致使「南海公司」股價一路下滑,到1720年12月「南海公司」股價跌至124英鎊。年底英國政府對「南海公司」資產
進行清理,發現其實際資本所剩無幾。而後「南海公司」宣告破產。

Ⅳ 同學們從英國南海公司破產案例中了解到什麼,發現了哪些問題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國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一次經濟泡沫,它與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鬱金香狂熱並稱歐洲早期的三大經濟泡沫,經濟泡沫一語即源於南海泡沫事件。
在調查南海泡沫事件中,國會秘密委員會委任了查爾斯·斯奈爾(Charles Snell)為南海查賬,這是國會歷史上首次委託民間第三方獨立會計師進行核數調查,結果成功查得南海公司犯下嚴重的詐騙及做假賬等等的舞弊行為。委任第三方專業會計師的做法在後世被加以採納,成功減低了企業舞弊的風險,在日後大大促進了特許會計師及核數行業的長足發展。

Ⅳ 關於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你自己去搜一下,了解一下事件的來龍去脈。這個跟中國的傳銷其實很相象的,都是編造利潤,引誘下家上鉤,最終泡沫破裂,廣大上鉤者血本無歸。

Ⅵ 英國南海公司破產審計案例的歷史意義

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實。
股份公司作為公眾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與公眾進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價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實信息的基礎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虛假,故意誇大公司的業績或者經營狀況,就會造成投資者盲目投資,股票價格發生異常波動,以致不能真實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南海泡沫事件」就是南海公司為了達到圈錢的目的,故意編制公司的虛假信息,給投資者描繪了一幅金燦燦的通往「黃金寶殿」之圖,其實這幅承載著投資者狂熱希翼的致富之圖,不過如水中月、鏡中花般虛無縹緲,最終只能因公司經營的真相被揭穿而成為南柯一夢。許多效仿南海公司的其他股份公司,也沒能逃出幻滅的結局。
原因之二:英國政府的態度不理智。
雖然證券市場自身對股票價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調節能力,但政府的監管依然不可少。英國政府在對待南海泡沫事件的態度上並不理智,從事件發生前「過度放縱」到事件發生後「一下管死」,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前,英國政府過度地縱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為日後高額發行股票的圈錢活動創造了「信譽」,也給公眾投資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寵兒」的印象,此其一。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認購了政府高達1000萬英鎊的債券,從而取得了英國在南美洲海岸的貿易壟斷權,此時,英國政府應當預見到象南海公司這樣漸有影響的股份公司應當真實對外公告其經營信息,否則,一旦公司形成氣候,股票發行規模擴大,虛假的信息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害將不堪設想。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盡到這樣的監管職責,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對外吹噓,吊足了投資者的胃口。而且,當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價發行股票時,英國政府並沒有根據南海公司的實際盈利能力及時地予以制止,反而,讓人瞠目的是議會的議員甚至連國王都爭相購買了南海的股票,以致當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現在短短十個月時間由100多英鎊暴漲到1000英鎊又狂跌到100多英鎊的動盪局面時,英國政府束手無策,只得通過「泡沫法案」對股份公司進行強行壓制。
南海泡沫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通過了「泡沫法案」,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現,但卻對股份公司實行封殺,嚴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發展,此其二。泡沫法案規定任何未經合法授權而組建的公司,及擅自發行股票均屬非法,股份公司一般不具有法人資格;嚴懲非法的證券交易,從而保護股東及社會利益。但實際通過的法案卻故意使法人形式難以採用,從而走上了另一極端。該法案一直持續到1825年,在一百年的時間里,公眾對股份公司聞之色變,對股票交易避而遠之,「泡沫法案」對英國股份公司發展的消極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原因之三:公眾對股票投資的極端不理性。
在對巨大財富的憧憬中,公眾的理性防線徹底崩潰,完全任由股份公司發布的消息牽引,迷失了方向。當公眾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別股份公司的經營范圍,只為股價的一時上漲而買入股票時,他們的投資行為已經演變為一種投機性行為,無論股票的價格多高,無論它是否已經偏離了公司的基本價值,只要相信它還會繼續漲下去,公眾就會不顧一切地買進。在這種慾望的支配下,公眾已經談不上對股市基本行情的認識,已經不能客觀預期投資所帶來的後果。他們的行為只會使股價越來越高,泡沫越來越大,等待他們的也只能是非理性泡沫的破滅。

Ⅶ 滬倫通!哪裡可以看到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股票走勢圖!哪個證券公司的軟體可以看倫敦的股票走勢圖!謝謝!

有的外匯軟體,能看到部分。英國的MT4應該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