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股盤後價會影響第二天開盤價嗎
過來人告訴你 不會有影響 但是 美股期貨走勢會影響第二天開盤價…美股期貨又被歐盤ftse影響 然後歐盤又被恆生影響………為什麼?因為……
② 高盛們唱空科技股的圖謀能否得逞
高盛在6月9日唱空科技股後,瞬間科技股包括中概股出現較大幅度下挫。6月12日(周一)開盤,香港市場科技股、華爾街科技股都再次下挫。美股科技龍頭股延續上周五跌勢,引領全球科技股重挫,早盤蘋果股價跌超4%,創去年4月末以來最大兩日跌幅;Facebook股價跌近2.6%;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跌逾3%;亞馬遜股價跌超3%,創2月3月來最大單日跌幅,成交量超過平時水平的三倍;Netflix股價 一度逼近5.5%。雖然收盤時都有所回升,但蘋果、亞馬遜仍然跌幅居前。
更加令人關注的是,出現了「牆倒眾人推」的情況。繼高盛之後,6月12日(周一)摩根大通報告提到了蘋果已經連續第二個交易日重挫,並警告,此前大批懶散的資金在跟風追捧美股科技股,經歷上周「黑色星期五」之後,科技股還會有更大的災難。瑞穗成為一周以來第二家下調了蘋果股票評級和目標價的券商。花旗則是下調了iPhone 8發布當月的iPhone銷量和蘋果的收益預期。
美銀美林較早也已發布報告警告美股估值。
科技股連續兩天下跌的導火索是高盛率先看空。高盛看空的理由無非是科技股估值過高,已經存在較大泡沫。這輪科技股確實出現了過快上漲,從技術指標看,大部分科技股企業的盈利水平已經很難支撐其股價,比如阿里巴巴市盈率在60倍左右,顯然高於30倍以下的合理水平幅度較大。
但是,全球科技股總體上沒有泡沫,而且業績都非常好,都是拿出高盈利的真金白銀支撐股價的,這是與本世紀初科技股泡沫破滅完全不一樣的。一方面股價回調兩天根本談不上破滅泡沫,另一方面回穩跡象已經顯現出來。
6月12日(周一)納指僅僅下跌0.5%,兩日累跌也只不過2.3%。周一,中概股出現企穩跡象。京東微漲0.56%,陌陌微漲0.4%;阿里巴巴微跌0.26%,新浪跌0.59%,網路跌0.56%。
當然,跌幅最大的是蘋果股價下跌2.39%,亞馬遜下跌1.38%。這兩只股票權重較大,下跌對納指影響較大。但是這兩只股票並不能代表科技股的全部。比如,亞馬遜股價確實過高,漲幅確實過大,回調是正常現象。亞馬遜與阿里巴巴業務同質化很強,但總體沒有阿里巴巴發展後勁大,但股價卻是阿里的幾倍。亞馬遜回調有市場動力的作用力。
蘋果公司被看空,股價較大幅度下挫也不是沒有道理。一方面股價也是漲幅過大過快。今年以來蘋果這只個股的走勢明顯強於大盤,而市場又擔心對iPhone 8的熱情已經充分體現在價格中,從現在起蘋果股價進一步上行會受限。另一方面經營策略發生一些問題,創新能力有所下降,大有江郎才盡的感覺。被幾家投行看空不無道理。
必須認識到蘋果股價是個性問題,不是科技股的全部,也不可能代表科技股走勢,僅僅是短暫影響而已。
中概股之所以很快企穩,總體看中概股股價普遍不高,況且遠走他鄉上市被投資者不了解或者存在或多或少欺負是存在的。好處在於,沒有被炒作的泡沫過大。
總體看,全球科技股泡沫是微乎其微的,短暫回調是正常合理的,後勁投資潛力仍然是巨大的。科技股不會重蹈本世紀初泡沫破滅的覆轍。高盛們對科技股是很難唱空的。關鍵在於科技股本來就不「空」。
到底高盛們突然唱空科技股意圖何在,需要仔細思量思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背後肯定有利益糾葛。經濟學上有一個說法是,聽到壞消息時買,聽到好消息時賣。如果科技股繼續下跌幾日,倒是一個「抄底「的好時機!
當然,投資者要密切注意空頭頭寸的變化,以預防短期個股風險。這里需要注意,金融分析公司S3 Partners的一份報告:目前蘋果(AAPL)的空頭倉位是91億美元,五月末時一度達到年內峰值97億美元。過去兩個交易日,蘋果股價暴跌讓空頭大賺超過5億美元。蘋果只是空頭倉位第三高的美股,阿里巴巴(BABA)當前的空頭倉位達167億美元,特斯拉(TSLA)的空頭倉位也達到105億美元。
③ 什麼是NETFLIX
NETFLIX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主要提供Netflix超大數量的DVD並免費遞送,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斯蓋圖。
Netflix等付費視頻網站對比傳統電視台的優勢是它的「非線性節目排播」體系。即用戶可以隨時觀看自己想觀看的內容,而無需根據電視台的線性排播,在固定時間收看。甚至用戶可以選擇一次性看完一部劇的所有集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煲劇」(Binge Viewing)。
(3)netflix股票價格走勢擴展閱讀:
Netflix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觀看習慣和喜好,並直接將數據服務於內容的製作當中。比起那些每年花費巨資僱傭咨詢調研公司收集用戶觀影數據的製作公司,Netflix等視頻網站通過常年的用戶信息累積搭建起了一座巨大的數據金庫。
Netflix不僅會記錄用戶看了什麼,而且會記錄在什麼時候,通過什麼設備,看了多久,它甚至比觀眾自身更了解自己的觀看習慣。
Netflix高端自製劇在節奏和整體性上會與傳統電視台的美劇有所不同。而隨著未來 「煲劇觀看」的普及,網路用戶喜愛的情節節奏和故事結構可能明顯區別與傳統用戶,也就迫使網路自製的創作特點更加獨特並超越傳統,充分結合自身的運營模式和用戶行為,打造更適合平台和自我用戶的內容。
④ Netflix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創新模式,消除關鍵制約因素
在Netflix出現之前,美國有一個公司叫做Blockbuster,當年在美國風靡一時,曾經在全美有9000多家門店與接近6萬的雇員,專門提供給碟片租賃服務。Netflix的創始人Hasting當時經常在那裡租碟,有一次租碟之後,由於超過了歸還時間,交了約40美元的逾期費用。這件事情引起了Hasting的反思,如果有一家沒有逾期費用的租賃商,是不是給用戶的感官體驗會更好呢?
其實早期的Blockbuster也不僅僅只是一個單純租借音像製品的店,它也有它很鮮明的特點,不然也不能風靡全美。其最主要的特點是運用數據分析幹掉了一大批零散的競爭者,通過數據分析周圍用戶的人口特徵、喜好,以此來決定開店的位置以及藏碟的種類。
Netflix創始人看到了Blockbuster的優勢與不足,在商業模式上借鑒了Blockbuster優秀的數據分析模式,並且運用更高技術的分析方式。而與之不同的是,首先,Netflix採用網上租賃的形式,說白了就是O2O的方式,只要客戶在網上下單,隔夜之後就可以將光碟郵寄到用戶手中,用戶完全不用出門就可以拿到想看的碟片,看完之後,再將碟片郵寄回公司。其次,Netflix完全採用輕資產的形式,擺脫了重資產的束縛,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1999年開始,Netflix上租借光碟只需要按照時間繳納會員費用,就可以租碟,並不存在逾期費用,當然,租碟的次數是有限制的。Netflix風靡之後,以絕對優勢將Blockbuster打垮,很快便占據了光碟租賃市場的霸主地位。
抓住偶然的機會,勇於顛覆自我
在2005年Netflix已經擁有了450萬的用戶群體,這對當時的流媒體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用戶量了。2006年開始,由於寬頻業務的普及,用戶逐漸從電視轉向網路。Netflix嗅到了一絲危機,但同時,這也是巨大的商機,網路化用戶的急劇增長開始加大對流媒體的需求。於是,Netflix轉身進入了流媒體行業。與租賃業務相比,流媒體業務不僅能夠保證內容的實時性,而且換了平台仍舊能夠靠用戶記憶點播。這樣,就可以降低用戶每月的費用,且能夠更加精準大量的拿到用戶數據,以此將更精準的內容推給用戶。與此同時,Netflix開始發展內容產品,內容上的創新依靠內部員工。
依靠技術更加貼近用戶
如果讓您給Netflix定義,那麼您會認為它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呢?答案可能是娛樂公司,其實不然,Netflix是一家依賴技術的公司。上面我們講過,Netflix的創始人吸取了Blockbuster利用數據達到的優勢,並將其不斷擴大,時至今日,其仍然為優秀IT工程師開著業內最高的薪水。其技術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通過技術手段更加貼近用戶口味;二是提高用戶感官體驗。通過技術手段貼近用戶的主要方式是依賴大數據,依賴用戶每日的觀看內容與操作方式得出數據,給與觀眾最適合的推薦。提高用戶體驗主要是利用壓縮其視頻的技術達到用戶在較慢網速下仍能得到較好的清晰度效果。
Netflix的商業邏輯,不僅僅是由於其消除了一些關鍵因素,也在於其前瞻性的眼界和不斷顛覆自身的勇氣。
⑤ 今日頭條會成為中國的Netflix嗎
不會!今日頭條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的內容,都是一些不入流、下三濫的封建迷信東西。
⑥ netflix是什麼運營模式
商業模式有以下具體方式:
一,店鋪模式
一般地說,服務業的商業模式要比製造業和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更復雜。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就是「店鋪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體點說,就是在具有潛在消費者群的地方開設店鋪並展示其產品或服務。
一個商業模式,是對一個組織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對其主要活動的提綱挈領的概括。它定義了公司的客戶、產品和服務。它還提供了有關公司如何組織以及創收和盈利的信息。商業模式與(公司)戰略一起,主導了公司的主要決策。商業模式還描述了公司的產品、服務、客戶市場以及業務流程。
大多數的商業模式都要依賴於技術。互聯網上的創業者們發明了許多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完全依賴於現有的和新興的技術。利用技術,企業們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
二,「餌與鉤」模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商業模式也變得越來越精巧。「餌與鉤(Bait and Hook)」模式——也稱為「剃刀與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cts)模式——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年代。在這種模式里,基本產品的出售價格極低,通常處於虧損狀態;而與之相關的消耗品或是服務的價格則十分昂貴。比如說,剃須刀(餌)和刀片(鉤),手機(餌)和通話時間(鉤),列印機(餌)和墨盒(鉤),相機(餌)和照片(鉤),等等。這個模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變形:軟體開發者們免費發放他們的文本閱讀器,但是對其文本編輯器的定價卻高達幾百美金。
三,硬體+軟體模式
蘋果以其獨到的iPod + iTunes商業模式創新,將硬體製造和軟體開發進行結合,以軟體使用增加用戶對硬體使用的粘性,並以獨到的iOS系統在手機端承載這些軟體,此時消費者在硬體升級時不得不考慮軟體使用習慣的因素。
四,其他模式
在5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是由麥當勞(McDonald』s)和豐田汽車(Toyota)創造的;60年代的創新者則是沃爾瑪(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倉儲式銷售合二為一的超級商場);到了7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則出現在FedEx快遞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經營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則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商業模式則是許多dot -com的一個嚴重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商業模式也有了多樣化趨勢,互聯網的免費模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由於新興商業模式太多故不一一列舉。
每一次商業模式的革新都能給公司帶來一定時間內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公司必須不斷地重新思考它的商業設計。隨著(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從一個工業轉移到另一個工業,公司必須不斷改變它們的商業模式。一個公司的成敗與否最終取決於它的商業設計是否符合了消費者的優先需求。
有一些學者和專家曾嘗試過對商業模式進行系統的分類。最早進行這一嘗試的人里有Timmers和Rappa。
⑦ Netflix一年花了65億拍美劇,高成本的劇都是哪些
說起Netflix,也就是網飛,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出的許多精品劇,甚至有很出名的劇集剛出就一次播完的“網飛行為”梗。不過縱使網飛製作美劇成本高、產量大,但人家相比起中國的某些電視劇來說,可以算是精品高產似母豬了。
為什麼網飛的劇這么受歡迎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有做大數據分析,知道做什麼樣的原創劇集可以吸引到大批的流量。就比如改編自經典名著《綠山牆的安妮》的《小小安妮》,雖然也是一部青春片,但相比國產劇給人以更多的真實感,即使主角是個加拿大的小女孩,她在成長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是非常能引起我們的回憶和共鳴的。而這種共鳴,也是網飛的劇除了投入成本大之外,受歡迎又賺錢的原因了。
那麼,網飛一年花了65億拍美劇,高成本的劇都有哪些呢?小編就帶大家去觀看一下!
(1)《王冠》
《王冠》是Netflix製作的一部歷史劇,劇情是關於現在還在為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生平故事。
這部劇的第一季單價就創下了當時的最高紀錄1.3億美元,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的話,那麼算下來也就是說這部劇差不多每小時一集耗資高達650萬到1300萬美元了!
那麼錢都花在哪了呢?光是為各個角色,就准備了將近7000套服裝,如果這筆開支還不夠大的花,就要好好看看那個接近1:1比例的白金漢宮復製品拍攝地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網飛的劇受歡迎不是沒有原因的,人家除了劇本不錯之外,在各方面的細節上也做的非常到位,經費也用在了正確的地方上去了。
以上就是我推薦的三部網飛比較燒錢的劇了,雖然網飛出品的劇大部分質量都很好,但是也是有失手的時候。不過網飛看樣子似乎並不太在意花了這么多錢,畢竟他們很多的劇大部分時候的回報都很高。
⑧ 你有購買過股票嗎針對長期持有的股票談談感受
「買入並持有」——這是一句經典的投資格言,也很有道理。許多巨大的財富都是通過買進優秀的股票,然後一直持有——幾十年。那些從Netflix (NASDAQ:NFLX)或亞馬遜(Amazon.com, NASDAQ:AMZN)等股票上獲得超過1000%甚至1000%收益的人,是通過多年來在漲跌中堅守而做到這一點的。
不過,在購買並持有之間,有一個有用的區別。因為有些公司的股票根本就不適合永遠買入和持有。乍一看可能是很好的股票,但命運是會改變的。很多曾經偉大的公司最終都被塵封在歷史的垃圾堆里。因此,買入時要有長期持有的意圖,但要定期跟蹤你的股票,以確保它們仍在軌道上,看起來仍有希望。
這里有三家可靠的公司值得你更多地了解和考慮購買持有的投資組合。
⑨ 美股暴跌800點,恐慌指數飆升!致此的「元兇」是什麼
應該是特朗普吧,他整天說瞎話,美國民眾都慌了,所以股價暴跌。
⑩ 谷歌股價是多少
截止至2020/03/17日之前谷歌股價是1119.80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作為市場上曾經最受歡迎的成長型股票組合,FANG股票最近面臨著巨大壓力,但Alphabet似乎卻能獨善其身。具體而言,Facebook、亞馬遜和Netflix股價都相對於自己2019年高點下跌了15%或更多,但與此同時Alphabet的股價僅比自己2019年的最高點下跌了6%
那麼,為什麼在FANG股價紛紛遭遇滑鐵盧之際,Alphabet能夠屹立不倒?分析指出,放眼所有FANG股票,谷歌為投資者提供了最劃算的回報。因此,隨著股票上行動能在過去一個月里遭受明顯阻力,谷歌股票則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考慮到谷歌未來幾年的強勁增長前景,其股價相較於其他大盤股、成長型科技同行而言已經相當便宜。因此,雖然投資者最近一直在質疑許多其他成長型科技股的估值,但他們並沒有質疑谷歌(Alphabet)估值是否存在水分,這一現象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谷歌股價的相對穩定。
美國知名投資媒體《InvestorPlace》甚至指出,該股如此便宜、增長前景如此健康,因此預測其到2024年股價應沖至2000美元,即在未來五年內上漲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