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日本股票分析的三段論
擴展閱讀
傑瑞集團 2025-07-12 04:33:01
股票k線13日均線怎麼看 2025-07-12 04:33:00

日本股票分析的三段論

發布時間: 2021-08-26 11:46:28

證券市場「三段論」是什麼

(文章摘抄自大虎鯨智投)
第一段:把握大浪
第一要務是判定"大勢"---即匯市或股海中所謂的「大浪」,此宜從周線圖入手---圖表的周期愈長,就愈能使你的視野跳出繁枝縟節,從而提前預知,進而把握住大勢。
但是,面對同一張月圖----放眼於月間大勢者少,而只識眼前波動者多判別周趨勢有多條途徑:利用「趨勢線」和「通道」技術行之有效;運用「移動平均線」技術,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波形平滑而穩定----以「周」為計量單位使然。
「平滑移動平均線」(MACD),是同類技術中出類撥萃的分析指標,由傑拉德.阿貝爾首創。在與收盤數據相關的三大技術指標中,其可靠性已久經考驗。
在周線圖的下方,MACD圖與之同步並行,並與移動平均線和柱狀圖交相輝映。這些線顯示了快、慢速平均移動指數的交叉位置,而柱狀圖卻記錄了這兩條線的不同之處。
柱狀圖的攀升不息或下跌不止,真實地反映出牛市的亢奮和熊市的低靡;在行情反轉前,也常會伴有前期的徵兆。隨後,MACD線的交叉也會接踵而來,買(賣)信號便由此發出。
入市的第一階段(檢驗市場)。在進入一次交易之前,應潛心於尋找周MACD指標柱狀圖的運行方向。如果它是上升的(牛市),只能開立多頭部位。如果它是下降的(熊市),則只能做空。
記住,不要輕易逆著「大浪」弄潮。
第二:駕馭中浪
在發現周趨勢後,接著便轉入對日圖及其指標的研究,以判定中期趨勢,並在研究日運行規律的同時與周趨勢相對照。
對此階段的分析,宜充分利用日圖的振盪特性,而非趨向指標。掌握其上下界間快速波動的規律,會有助於准確捕捉超買、超賣的瞬間(此刻意味著市場向一方移動過量,有回調要求)。
在第一階段里,操盤的關鍵應是順大勢而為。當時若仍一味堅持「高拋低吸」,反有不合時宜之嫌,屬逆市操作,相當危險.
而現在,你卻可放心使用,因為買賣信號在日振盪中往往頗有規律。當大浪將至(周MACD指標上行),中途每一次短暫的調整或與大浪走勢相逆的一刻,都是介入的良機,周浪會再掀波瀾----贏利可期了。
但是,若僅依賴震盪去操作,亦不甚保險。多數的跌勢中,它們會進入超賣狀態,甚至僵持一周之久,很容易對初出茅廬的新手形成誤導,造成傷害。但是,當趨勢一旦轉而向上,你自可重操舊業----借日震盪之便,賣出空頭.
相對於周趨勢而言,判定中期日趨勢之另一利器為隨機指數,其創始人是喬治.雷恩。該指數的主要研究對象為日波動區間內的收盤價。
收盤價在由跌轉漲前趨於向上沿靠攏;而在自漲返跌前則趨於向下沿漸近。原始數據信息由兩條一快一慢的平滑曲線為代表。買賣信號基於兩點,即K線對D線是上穿還是下破。
行情預測之法雖各有神通,但下述方法亦行之有效:當圖表顯示5日隨機數的快線上穿慢線時買入信號發出;反之,則為明確的賣出信號。
第三階段:解讀「漣漪"
第三階段的主旨為:通過研究日趨勢判定入倉位:當周趨勢向上途中,在根據日圖逢低買入的同時,又要注意避免續跌的損失。
本階段的關鍵是:如何既減少小跌轉入大跌時的操盤風險,又能從中漁利;而在大勢真正轉跌後,又可在作空中二次獲利,同時有效控制大跌中出現小漲時所帶來的風險。
本階段使用「盤停下單」技術(區別於「止損」技術)。
其內容有兩方面:一為「跌停作多」技術,即在跌勢中對前一交易日盤價分析後,伺機於小勢反彈前的停頓點作多;二為「漲停作空」技術,即類似地,在漲勢中對前一交易日的盤價分析後,伺機於返跌前的停頓點作空。
當周趨勢向多,而周二的日震盪卻偏下時,可逢低買入----但只適用於周三行情,可較周二高位再看高一線。此後,若周趨勢一如預期又重新向上,則可尋一回調突破點介入,建立中期跌勢里搏反彈的短線倉位。
若盤價在周三續跌,就宜離場觀望,此時保住既得利潤為第一要務。如果買入信號持續存在,周四可再度下單,但只對當天價位有效,並可看高於周三高位。
「盤停下單」操作,可反復使用,直至周圖出現明顯的反轉信號時,方可取消。
與「跌停作多」技術同理,而可反其道用之的則是「漲停作空」技術,即當周趨勢向下,而日震盪卻向上時,可逢高作空。

② 日本股市泡沫後的表現及對日本國內的影響這場危機過後什麼行業發展比較快

1989年5月,政府緊縮其貨幣政策以抑制諸如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的上漲。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東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萬億日元(摺合2.07萬億美元)股票市值瞬間消失,房地產價格從投機巔峰陡降下來,從而使日本經濟陷入了「泡沫經濟」破滅後的蕭條之中。

(1)銀行業受到嚴重打擊。在日本股市泡沫與房地產泡沫形成過程中,銀行始終是充滿激情,並推波助瀾,且從中大為受益。然而,雙泡沫破滅的同時,日本銀行業也遭受了滅頂之災的報復與打擊。股市暴跌,上市銀行再融資受阻;房地產泡沫破滅,不動產貸款成為呆帳;企業效益徒降,銀行不良資產劇增。80年代的泡沫經濟直接為90年代中期日本銀行赤字風暴與金融危機埋下了歷史隱患。

(2)證券業出現空前蕭條。隨著股市泡沫的破滅,日經225指數一路直線下跌,幾乎毫無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當歐美股市及新興股市均紛紛上漲至歷史新高時,而日經225指數卻低收至13785點。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經歷了長達10年之久的持續蕭條。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來的最低點7607點。2006年底,當大多數歐美及新興股市再次刷新歷史新高時,日經股市才終於緩過氣來,便勉強收在了近五年來的新高點17225點,與歷史最高點38916點相比,卻相去甚遠,大致相差約21700點。

(3)對企業與消費者的猛烈沖擊。虛假的繁榮背後,其實是由企業和消費者來承受這一切後果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直接打擊了本國企業和居民的信心,投資信心嚴重受挫,企業不良資產增加,銀行不良貸款劇增,個人消費萎縮,經濟增長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失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紀90年代,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實際年均增長率為1.1%,而且就連這1.1%的增長也是日本政府累計10次動用財政手段刺激景氣(「景氣對策」總規模高達136萬億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強獲得的。由此可見,日本人要想再次見到80年代中後期平均5%的經濟增長已是十分困難的了。

③ 日本除蠟燭圖外還有什麼經典股票技術分析方法

恐怕日本沒了,但全球通用的有很多,比如<艾略特波浪理論><江恩理論><以交易為生>等等,都是不同領域不同方式的股票分析方法.

④ 日本股市:1980年以來的走勢圖

日經指數1970年到去年的走勢圖
http://115.img.pp.sohu.com/images/blog/2007/6/12/14/12/113b72ebf14.jpg
美國百年走勢圖
http://bbs.jinku.com/attachments/r/2008-12/93101-1.jpg

一、30年代大蕭條「吃掉」道指33年的「積累」
1896年5月26日,道指(djia)從40.94點艱難起步。經過30多年的風風雨雨,道指緩慢「成長」。1929年9月3日,道指收至歷史最高點位381點。其間,美國股市經歷了美國海外軍事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柯立芝繁榮三大「利好」階段,這一時期也是美國走向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美國股市一路順風,從40點到接近400點,道指走了33年時間。
否極泰來、樂極生悲。正當美國人民沉浸在繁榮與幸福之中不難自拔時,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大危機正在悄悄逼近美國人民。1929年10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上午開市不久,道指狂跌不止,當日收於260點,日跌幅達12.82%。這便是美國人聞風喪膽的「黑色星期一」。以此為導火索拉開了30年代世界性大蕭條序幕。
次日(10月29日),道指收盤再大跌11.73%,收於230點。隨後,道指伴隨1929——1933年的大蕭條一路下跌不止,一直跌到1932年6月30日43點收盤。
從40點出發,33年漲至400點附近,接著只用兩年半的時間便狂跌至「原點」。後人也稱之為「大股災」。大股災、大蕭條,讓富有的美國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淪為了「窮光蛋」。如今想來,依稀如夢。

二、重鑄基石:40年後道指首破1000點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美國人從「自由放任」的盲目自信中醒來,重新審視必要的法制與宏觀調控。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大蕭條永世難忘的「痛」讓美國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金融業實行最嚴厲的管制,包括加強金融立法、分業管理、利率管制、存款保險等舉措。這樣做的好處:對高風險的金融業,尤其是對證券市場嚴加管制,有利於抑制金融投機,抑制金融泡沫,有利於整固金融秩序,從而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羅斯福新政的成功施行,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從中「漁利」,使美國成為真正的、絕對的世界霸主,而且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同步增強。從5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完全走出了「大蕭條」的陰影,進而步入到了6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一段「黃金時期」。
隨著美國經濟的一路走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道指也一並向上。1956年5月12日,道指首破500點大關。從道指生日算起,從40點到500點,道指整整走了60年。這60年應該算是道指苦難的60年,其經歷坎坷曲折,它從生到死,再到重生。這一曲折的過程也教會了美國人如何看待投機、如何對自己的投機行為負責。當然,最主要的就是,它將美國股市引入了嚴厲的「法治」之道。
60年代的「黃金十年」將美國經濟帶上了一個新的高潮。這一高潮終結的標志是1972年11月14日,道指首破1000點。這是道指的第一個「千點」,若從大蕭條的43點算起,它整整花了40年來跨越它的首個「千點」關口;若從道指誕生時算起,它則花了76年的時間來攻克這1000點大關。由此可見,這一千點的基石的確是夠扎實的。
然而,經濟的周期性波動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規律。二戰結束後,美國經濟經過了長達20多年的快速增長,經濟泡沫及通貨膨脹已積聚到相當程度。到了該停下來喘息的時候了,於是,從70年代初開始,美國經濟又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滯脹」時期。高通貨膨脹伴隨高失業,經濟滯止不前,70年代中期,美國利率水平高達15%以上。為此,剛上千點不久的道指又面臨著巨大的大跌考驗。1974年末、1975年初,道指一度暴跌至550點上方,幾乎吃掉1956年以來的戰果。好在自大蕭條以來,美國股市一直處在嚴加管制的狀態,泡沫與風險才能較快的順利化解。
1976年末,道指重返千點之上。但由於美國經濟並未真正好轉,因此,道指很快又回到了千點的下方,從1977——1982年的5年間,道指一直800點之上、1000點之下作窄幅整理。從1972——1982年的10年間,除1974年與1975年之交有過短暫的下落外,其他時間均保持在800點以上運行,這應該再次證明了美國股市在嚴厲的「法治」下的有效性。
三、第二個「黑色星期一」考驗道指:有驚無險
1982年,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的陰影,國民經濟景氣指數開始上升。當年底,道指再次穩穩地站上1000點關口。1985年底,道指首次突破1500點。從1000點跨越至1500點,道指花了13年的時間。隨後一路繼續飆升,1987年1月8日,道指首破2000點大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個「黑色星期一」,道指當天狂跌508點,日跌幅達22.61%,道指從前日收市的2246.74點跌至1738.74點收盤。這一日跌幅排道指有史以來的第二高。美國爆發的這一「股災」,也引發了全球股市的同步暴跌。但當年年底,道指又重拾2000點。
這一次股災的有驚無險,應該主要歸功於三大因素:
一是美國經濟的快速恢復與增長,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
二是美國股市前期管制的功效;道指花了76年的時間始終在1000點以下「築底」,牢牢夯實的基石,是美國股市大廈後來不倒的重要原因之一。道指首破1000點後,僅有兩次回探的記錄;1500點更是一次性通過,沒有出現過任何反復;2000點也僅在1987年和1988年有過兩次短暫的反復。這是美國股市「成熟」的標志,同時,也是美國股市低風險的表現。
三是美國股市的上市公司(包括來自全球一流的企業)實力已是今非昔比,一流的上市公司,必須具備一流的投資價值。因此,大批世界一流的上市公司,是美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它們優良的投資價值足以化解股市泡沫與投機風險。
80年代末,道指繼續保持了向上的趨勢。應該說,道指與美國股市的一同成長並不斷長大,這除了歸因於成功的市場監管外,主要原因是一流的上市公司、一流的投資價值,讓投資者與股市共享國民經濟的繁榮與成長。
四、持續增長的「新經濟」將道指送入向上通道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隨著「網路時代+知識經濟」的驅動,美國經濟進入了一個長達100多個月的持續增長,這是歷史上罕見的一個「長周期」經濟增長。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節節攀升,道指承接80年代末的慣性繼續發力、不斷通關。
1991年4月17日,道指首破3000點;
1995年2月23日,道指首破4000點;
1995年11月21日,道指首破5000點;
1996年10月14日,道指首破6000點;
1997年2月13日,道指首破7000點;
1997年7月16日,道指首破8000點;
1998年4月6日,道指首破9000點;
1999年3月29日,道指首破10000點大關。
2000年1月14日,道指創下歷史最高記錄,11723點。
截止2001年「911」發生前,道指從3000點一路上漲至10000點之上,其間的各個「千點」整數關口,均為一次性通過,幾乎沒有出現反復。這正如我們搭蓋房子,如果基石不穩、不牢,房子就蓋不高、蓋不穩,弄不好會「推倒重來」,弄不好會搞出一個「豆腐渣」工程。相反,只要基石夯實扎穩,則大廈搭蓋起來就越快,而且樓房也會越有質量。
盡管美國股市隨經濟持續了100多個的月的上漲,泡沫也似乎感覺出來,但它的上漲已有些過份。於是,正常的技術回調隨之開始。道指連續下穿11000點和10000點關口,並且於2001年3月20日直抵9721點。正當美國股市技術性回調至關鍵點位時,讓美國人最不信的大事件發生了,這就是2001年9月11日在美國發生的「911」恐怖襲擊事件。「911」不僅讓美國人意外,更讓世界為之震驚。全球股市也為之恐慌。
在這一特殊背景下,美國股市從「技術回調」轉換為「恐慌下跌」。「911」後道指很快首次下穿9000點,並直逼8000點關口。2001年9月21日,道指跌至8236點。
2001年底,隨著美國對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發動的戰爭取得徹底的勝利,股市人氣開始重新聚集,道指於2002年3月19日再上萬點,達10635點。但由於美國經濟開始出現明顯衰退,尤其是2002年第二季度經濟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因此,導致道指從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初之間曾三次下穿8000點。但隨著美國經濟逐漸回暖,2003年底,道指很快重上10000點,2005年底再次逼向11000點。2006年5月9日,收於11640點,離歷史最高點位11723點僅一步之遙。
這就是美國股市,一個世界性的、全球性的股市!它的成長是200多年的經歷,它的成長絕不是「急來的」,更不是「一夜成名」的,也正因如此,道指也才能隨它一步步長大,顯而易見,道指能從40點「長大」成今天的10000點之上,它絕非一日之功、一步到位。因此,股市的成長,不能急功見利,應一步一個腳印,做實它,就是對後人負責。

---

要對數坐標和百分比的圖好象很困難,因為即便是文華財經期貨軟體上的K線圖,日經指數好象也只保留了1990年,道瓊斯指數大概是1989年的樣子。

⑤ 曾經在鳳凰衛視播出的日本電視劇,關於股市的,男主角是一個股市天才,

日劇《Big Money》,又名《股壇小子》,一部以股市為藍本劇集講述社會上人吃人角力和斗爭刻劃出人性善惡與貪婪。故事從一個平凡年輕人(長瀨智也飾)開始說起偶然認識了一位神秘老紳士受雇協助打理股票買賣從而認識了證券交易竅門劇中展現股票和人生亦夾雜許多歡笑讓觀眾一起感受股票起落。

白戶則道(長瀨智也)原本是個找不到工作,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某日在無意間遇見了財力雄厚的股票大戶小冢先生,小冢先生決定僱用白戶為他做事,首先是讓白戶到松葉銀行領出兩億送去給黑道老大辰美,雖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白戶還是順利完成了任務,於是他通過了第一關的考驗接著要進行第二關買賣股票的考驗,白戶又陰錯陽差地賺進400萬圓,讓小冢先生更加確信他是個值得投資的徒弟……

http://video..com/v?word=%B9%C9%CC%B3%D0%A1%D7%D3&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⑥ 股票中日K線解析

K線圖:

這種圖表源處於日本,被當時日本米市的商人用來記錄米市的行情與價格波動,後因其細膩獨到的標畫方式而被引入到股市及期貨市場。目前,這種圖表分析法在我國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均尤為流行。由於用這種方法繪制出來的圖表形狀頗似一根根蠟燭,加上這些蠟燭有黑白之分,因而也叫陰陽線圖表。通過K線圖,我們能夠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況表現完全記錄下來,

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檔後,在圖上即形成一種特殊區域或形態,不同的形態顯示出不同意義。我們可以從這些形態的變化中摸索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出來。K線圖形態可分為反轉形態、整理形態及缺口和趨向線等,從本章的第三節開始,我們將逐一地對這些形態進行具體分析。

一、繪制方法
首先我們找到該日或某一周期的最高和最低價,垂直地連成一條直線;然後再找出當日或某

一周期的開市和收市價,把這二個價位連接成一條狹長的長方柱體。假如當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價較開市價為高(即低開高收),我們便以紅色來表示,或是在柱體上留白,這種柱體就稱之為「陽線」。如果當日或某一周期的收市價較開市價為低(即高開低收),我們則以藍色表示,又或是在住柱上塗黑色,這柱體就是「陰線」了。

二、優點
能夠全面透徹地觀察到市場的真正變化。我們從K線圖中,既可看到股價(或大市)的趨勢,也同時可以了解到每日市況的波動情形。

三、缺點
(1)繪制方法十分繁復,是眾多走勢圖中最難製作的一種。
(2)陰線與陽線的變化繁多,對初學者來說,在掌握分析方面會有相當的困難,不及柱線圖那樣簡單易明。
四、分析意義
由於「陰陽線」變化繁多,「陰線」與「陽線」里包涵著許多大小不同的變化,因此其分析的意義,有特別提出一談的必要。
在討論「陰陽線」的分析意義之前,先讓我們知道陽線每一個部分的名稱。
我們以陽線為例,最高與收市價之間的部分稱之為「上影」,開市價與收市價之間稱為「實體」,開市價與最低價之間就稱作「下影」。

1.長紅線或大陽線
此種圖表示最高價與收盤價相同,最低價與開盤價一樣。上下沒有影線。從一開盤,買方就積極進攻,中間也可能出現買方與賣方的斗爭,但買方發揮最大力量,一直到收盤。買方始終占優勢,使價格一路上揚,直至收盤。表示強烈的漲勢,股市呈現高潮,買方瘋狂涌進,不限價買進。握有股票者,因看到買氣的旺盛,不願拋售,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
2.長黑線或大陰線
此種圖表示最高價與開盤價相同,最低價與收盤價一樣。上下沒有影線。從一開始,賣方就占優勢。股市處於低潮。握有股票者不限價瘋狂拋出,造成恐慌心理。市場呈一面倒,直到收盤、價格始終下跌,表示強烈的跌勢。
3.先跌後漲型
這是一種帶下影線的紅實體。最高價與收盤價相同,開盤後,賣氣較足,價格下跌。但在低價位上得到買方的支撐,賣方受挫,價格向上推過開盤價,一路上揚,直至收盤,收在最高價上。總體來講,出現先跌後漲型,買方力量較大,但實體部分與下影線長短不同,買方與賣方力量對比不同。
實體部分比下影線長。價位下跌不多,即受到買方支撐,價格上推。破了開盤價之後,還大幅度推進,買方實力很大。
實體部分與下影線相等,買賣雙方交戰激烈,但大體上,買方佔主導地位,對買方有利。
實體部分比下影線短。買賣雙方在低價位上發生激戰。遇買方支撐逐步將價位上推。但從圖中可發現,上面實體部分較小,說明買方所佔據的優勢不太大,如賣方次日全力反攻,則買方的實體很容易被攻佔。
4.下跌抵抗型
這是一種帶下影線的黑實體,開盤價是最高價。一開盤賣方力量就特別大,價位一種下跌,但在低價位上遇到買方的支撐。後市可能會反彈。實體部分與下影線的長短不同也可分為三種情況:
(1)實體部分比影線長賣壓比較大,一開盤,大幅度下壓,在低點遇到買方抵抗,買方與賣方發生激戰,影線部分較短,說明買方把價位上推不多,從總體上看,賣方佔了比較大的優勢。
(2)實體部分與影線同長表示賣方把價位下壓後,買方的抵抗也在增加,但可以看出,賣方仍占優勢。
(3)實體部分比影線短賣方把價位一路壓低,在低價位上,遇到買方頑強抵抗並組織反擊,逐漸把價位上推,最後雖以黑棒收盤,但可以看出賣方只佔極少的優勢。後市很可能買方會全力反攻,把小黑實體全部吃掉。
5.上升阻力
這是一種帶上影線的紅實體。開盤價即最低價。一開盤買方強盛,價位一路上推,但在高價位遇賣方壓力,使股價上升受阻。賣方與買方交戰結果為買方略勝一籌。具體情況仍應觀察實體與影線的長短。
紅實體比影線長,表示買方在高價位是遇到阻力,部分多頭獲利回吐。但買方仍是市場的主導力量,後市繼續看漲。
實體與影線同長,買方把價位上推,但賣方壓力也在增加。二者交戰結果,賣方把價位壓回一半,買方雖占優勢。但顯然不如其優勢大。
實體比影線短。在高價位遇賣方的壓力、賣方全面反擊,買方受到嚴重考驗。大多短線投資者紛紛獲利回吐,在當日交戰結束後,賣方已收回大部分失地。買方一塊小小的堡壘(實體部分)將很快被消滅,這種K線如出現在高價區,則後市看跌。
6.先漲後跌型
這是一種帶上影線的黑實體。收盤價即是最低價。一開盤,買方與賣方進行交戰。買方占上風,價格一路上升。但在高價位遇賣壓阻力,賣方組織力量反攻,買方節節敗退,最後在最低價收盤,賣方占優勢,並充分發揮力量,使買方陷入「套牢」的困境。
具體情況仍有以下三種:
(1)黑實體比影線長表示買方把價位上推不多,立即遇到賣方強有力的反擊,把價位壓破開盤價後乘勝追擊,再把價位下推很大的一段。賣方力量特別強大,局勢對賣方有利。
(2)黑實體與影線相等買方把價位上推;但賣方力量更強,占據主動地位。賣方具有優勢。
(3)黑實體比影線短賣方雖將價格下壓,但優勢較少,明日入市,買方力量可能再次反攻,黑實體很可能被攻佔。
7.反轉試探型
這是一種上下都帶影線的紅實體。開盤後價位下跌,遇買方支撐,雙方爭斗之後,買方增強,價格一路上推,臨收盤前,部分買者獲利回吐,在最高價之下收盤。這是一種反轉信號。如在大漲之後出現,表示高檔震盪,如成交量大增,後市可能會下跌。如在大跌後出現,後市可能會反彈。這里上下影線及實體的不同又可分為多種情況:
(1)上影線長於下影線之紅實體:又分為:影線部分長於紅實體表示買方力量受挫折。紅實體長於影線部分表示買方雖受挫折,但仍占優勢。
(2)下影線長於上影線之紅實體:亦可分為:紅實體長於影線部分表示買方雖受挫折,仍居於主動地位。影線部分長於紅實體表示買方尚需接受考驗。
8.彈升試探型
這是一種上下都帶影線的黑實體,在交易過程中,股價在開盤後,有時會力爭上游,隨著賣方力量的增加,買方不願追逐高價,賣方漸居主動,股價逆轉,在開盤價下交易,股價下跌。在 低價位遇買方支撐,買氣轉強,不至於以最低價收盤。有時股價在上半場以低於開盤價成交,下半場買意增強,股價回至高於開盤價成交,臨收盤前賣方又占優勢,而以低於開盤價之價格收盤。這也是一種反轉試探。如在大跌之後出現,表示低檔承接,行情可能反彈。如大漲之後出現,後市可能下跌。
9.十字線型
這是一種只有上下影線,沒有實體的圖形。開盤價即是收盤價,表示在交易中,股價出現高於或低於開盤價成交,但收盤價與開盤價相等。買方與賣方幾乎勢均力敵。
其中:上影線越長,表示賣壓越重。下影線越長,表示買方旺盛。上下影線看似等長的十字線,可稱為轉機線,在高價位或低價位,意味著出現反轉。

10.「┴」圖形
又稱空勝線,開盤價與收盤價相同。當日交易都在開盤價以上之價位成交,並以當日最低價(即開盤價)收盤,表示買方雖強,但賣方更強,買方無力再挺升,總體看賣方稍占優勢,如在高價區,行情可能會下跌。
「T」圖形又稱多勝線,開盤價與收盤價相同,當日交易以開盤價以下之價位成交,又以當日最高價(即開盤價)收盤。賣方雖強,但買方實力更大,局勢對買方有利,如在低價區,行情將會回升。
11.「一」圖形
此較形不常見,即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在同一價位。只出現於交易非常冷清,全日交易只有一檔價位成交。冷門股此類情形較易發生。

⑦ 誰能給推薦幾個日本股票選股的網站或者操作日盤的技巧

日本雅虎可以看 google股票也能看日盤 操作日盤和操作任何股市包括期貨都沒太大差別。你能開日戶 那為何不看看美股 或者港股 因為有很多中國企業或者國際知名企業 比如騰訊 網路 谷歌 蘋果。。。你自己也熟悉和好選?

⑧ 在日本如何日本的炒股票

為什麼是舍近求遠,我國的A股就不錯嗎.A股的成長性要遠高於日本,只要你對中國有信心,就應該投資A股

⑨ 求,日本股票介紹,交易技巧

日本股票市場(Japanese stock market)

[編輯]日本股票市場概述
在日本股票市場上,根據發行目的可以將新股發行分為兩種,一種是為籌措資金的發行(普通的新股發行),一種是為其他目的的發行(特殊的新股發行)。新股發行方式將在下文中介紹。

與其他國家一樣,日本的股票流通市場也分交易所市場和店頭市場兩部分。戰後,日本為了形成公正的證券價格,原則上禁止上市股票在場外交易,於是形成了以證券交易所為中心的股票流通市場。

日本目前有8 家證券交易所,分別位於東京、大販、名古屋、京都、廣島、福岡、新瀉。札幌。其中東京、大販分別是全國和關西地區的中心性市場,二者的交易額合計佔全國交易所的90%以上。為了盡可能地將股票交易集中到交易所, 1961 年10 月東京、大坂和名古屋三個證券交易所分別設立了市場第二部。市場第二部的上市條件比第一部略低。原則上新股票先在市場第二部交易,一年後如果滿足第一部上市條件才進入第一部進行交易。同時在第一部上市的股票如果其條件降至一定水平以下,且在一年寬限期內仍未滿足第一部的條件,就要被重新指定在第二部交易。目前除了市場第一部250 種大宗股票仍採用公開喊價方式成交外,市場第一部其餘股票和第二部的全部股票都採用電子計算機交易,東京證交所還將上市股票分為3 類:1類和2 類為國內股票,其中1 類股票的掛牌條件高於2 類;3 類為外國股票。

交易所內的交易方式按交割日可劃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普通交易,占總交易量的99%,又分為現貨交易和信用交易兩種形式;第二種是指定日期結算交易,但最長不得超過15 天;第三種是發行日結算交易,即在新股票發行後再辦理實際交割,一般在公司向原股東配股或實行股票分割時採用。店頭市場主要用於新發行股票和不滿足交易所上市條件的股票的交易。由於三大證券交易所開辦了市場第二部,使得店頭市場的交易發展緩慢。

1983 年11 月,店頭市場的自律組織——證券交易商協會公布了一系列新的規章制度,並於1984 年7 月建立了店頭市場自動報價系統。1991 年,日本建立了日本證券商自動報價系統(JASDAQ),旨在提高店頭市場的效率。經過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店頭市場的交易開始趨於活躍,交易量也開始增加。

日本的股價指數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日經股價平均數,包括日經225種股價平均數和日經500種股價平均數兩種。都是以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股票為基礎編制。另一個是東證股價指數,以東京證交所第一部所有股票和第二部的300種股票為基礎編制。 1993 年10 月,日本經濟新聞以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部上市的300 家代表各行業的股票市價總額加權平均計算,創設了日經300股指;日經300的變動性在日經股價平均數和東證股價指數之間,成為日本股市的第三種股價指數。

[編輯]股票的發行方式
根據股票發行時是否要求繳納股金,可將新股發行(增資)分為有償發行(有償增資)和無償發行(無償增資)兩大類。以前還存在一種有償無償混合發行,但1973 年末因有關法律條文失效,這一方式不能再使用。

1.有償增資。有償增資指向新股認購者收取繳納金的股票發行方式,又分以下幾種:

(1)向原股東分配新股。即將新股的認購權只分配給原有股東,新股的發行價格為面值,市價與面值之間的差額作為盈利由股東獲得。

(2)第三者配購。即將新股認股權交給本公司客戶或關系銀行等與公司有特定關系的第三者。這一方式有利於加強與特定客戶的關系

(3)公募。即廣泛向社會徵募資本,一般以流通市場上的股票時價作為發行價格,故也稱時價發行,但實際發行價通常低於時價。

(4)中間價發行。即以時價與面值的中間值為新股發行價格向原股東分配新股。時價與面值之差為公司和股東分享。這一方式在日本採用較少。

2.無償增資。指公司的內部留存或利潤納入資本時,須發行相應的新股並分配給股東。根據納入資本的資金來源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1)無償交付。在將資本准備金或利潤准備金納入資本時,採用這種增資方式。

(2)股份派息。即不以現金支付股息,而是先將股息納入資本,然後發行相應股份交付給股東作為股息。股份派息必須在可能分配的利潤金額范圍內進行。

以前,日本歷來是通過向原股東配購這種面額發行方式進行有償增資。但1969 年以後,這種發行方式有所減少,而公募發行逐漸增多。以後雖有所反復,但到80 年代,公募發行已佔企業股票籌資的70—80%。可見,公募發行已成為企業籌資的主要方式。

不過我想這些估計是幫不了你,你如果在日本的話,在那裡開戶應該有介紹材料,你不懂的可以到那裡的證券公司咨詢吧。不過炒股票應該都一樣吧,買賣唄。
http://www.i918.cn/book/這個網站上有書籍可以下載,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

⑩ 日本股神川銀藏,他為何告誡世人不要靠股票致富

日本股神川銀藏確實是股市奇才,正因為他對未來的預判非常准,就憑借他這一點優勢,足以讓他成為股市奇才,就連巴菲特和索羅斯等投資成功人士都認可川銀藏的投資能力。

川銀藏一生總結的五大投資原則:


1.選股票不要靠人推薦,要自己下功夫研究後選擇

2.自己要能預測一二年後的經濟變化

3.每隻股票都有其適當價位,股價超越其應有水準,切忌追高

4.股價最後還是得由其業績決定,作手硬做的股票千萬碰不得

5.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股票永遠有風險。




(4)因為股市的水太深了,而且是深不見底,深不可測的。盡管一個人研究股票一輩子,花一輩子去研究股票也無法摸清股市的水有多深,讓世人盡早知道股市的水深,讓世人清醒認識股市的水,認知風險。

總之日本股神川銀藏雖然是股市成功人士,但他對股市的風險認知度很高,把這些有用的價值觀念告誡世人,讓世人盡早放棄靠炒股致富的偉大夢想,勇敢面對股市的真實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