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計算市盈率呢有人幫我解答嗎
談到市盈率,這可真的是愛恨兼並呀,有人說它非常好用,有人說它非常的不好用。這個市盈率到底有沒有用,咋用?
在和大家分享我是怎麼使用市盈率買股票之前,先給大家介紹機構近期非常值得關注的三隻牛股名單,隨時會被刪,還是應該越快領取越好:【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市盈率是什麼意思?
股票的市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就是我們常說的市盈率,他能夠清晰的反映一筆投資需要多長時間能夠回本。
它的運算方式是:市盈率=每股價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凈利潤
好比說,一家上市公司有股價,比如20元,此時你買入成本便為20元,過往的一年時間里每股收益5元,這個時候市盈利率就等於20/5=4倍。公司要賺回你投入的錢,需要花費4年的時間。
這就表示了市盈率越低,表示越好,投資越有價值?不是的,市盈率是不可以這么用來衡量的,具體原因下面來分析分析~
二、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多少為合理?
因為不同行業的市盈率差別的比較大的,傳統的行業發展空間一般來說不是很大,一般情況下市盈率就會很低,但高新企業有很強的發展力度,這樣投資者就會給於很高的估值了 ,導致市盈率變高。
有的朋友又會有這樣的疑惑,並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們去抉擇?我熬夜准備了一份股票名單是各行業的龍頭股,選股選頭部的准沒錯,重新排名是自動的,領完了各位再談:【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那多少市盈率才合理?上面也說到每個行業每個公司的特性不同,因此市盈率到底多少這不好說。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運用市盈率,這對於股票投資有著很高的參考價值。
注意,買入不是一股腦的投入,這不是買股票的最佳選擇。分批買入是一種買股票的方法,接下來我們教大家怎樣做。
舉個例子,xx股票的價格是79元每股,你有8萬的本金,你可以買10手,不是一次性買十手,而是分四次來買。
經過看最近十年的市盈率,意識到8.17就是近十年裡市盈率的最低值,但是某某股票在現在市盈率為10.1。那就把8.17-10.1的市盈率大區間平均的分成五個小區間,每次買的時機就是降到一個區間的時候。
如果,市盈率10.1買入1手,第二次的買入是在市盈率到9.5的時候,買入2手,市盈率低到8.9的時候第三次就可以進行買入了,買入3手,在市盈率下降到8.3的時候買入4手。
入手之後就放心的持股,市盈率每次下跌到一個區間,便按計劃買入。
一樣的道理,如果這個股票的價格上升的話,可將高的估值區間放在一起,把自己手裡的股票依次賣出去。
應答時間:2021-08-2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㈡ 股票高手都有靈光一現的一刻,他們突然頓悟的是什麼
一方面,截斷虧損,控制被動。另一方面,盈利趨勢未走完,就不輕易出場,要讓利潤充分增長。多頭市場上,大多數交易可以不怕暫時被套。因為下一波上升會很快讓人解套,甚至獲利。這時候,買對了還要懂得安坐不動,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交易之道的關鍵,就是持續掌握優勢。快速認賠,是空頭市場交易中的一個重要原則。
當頭寸遭受損失時,切忌加碼再搏。在空頭市場中,不輸甚至少輸就是贏。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在一個明顯的空頭市場,如果因為害怕遭受小損失而拒絕出局,遲早會遭受大損失。比如一隻在中長期下降趨勢里掙扎的股票,任何時候賣出都是對的。哪怕是賣在了最低價上。被動持有等待它的底部,這種觀點很危險,因為它可能根本沒有底。
學會讓資金分批入場。一旦首次入場頭寸發生虧損,第一原則就是不能加碼。
最初的損失往往就是最小的損失,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直接出場。如果行情持續不利於首次進場頭寸,就是差勁的交易,不管成本多高,立即認賠。希望在底部或頭部一次搞定的人,總會拿到燙手山芋。熊市下跌途中,錢多也不能贏。機構常常比散戶死的難看。小資金沒有戰略建倉的必要,不需要為來年未知行情提前做准備。不需要和主力患難到底。明顯下跌趨勢中,20-30點的小反彈,根本不值得興奮和參與。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行動多並不一定就效果好。有時什麼也不做,就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不要擔心錯失機會,善獵者必善等待。在沒有大機會的時候,要安靜的如一塊石頭。交易之道在於,耐心等待機會,耐心等待最有利的風險/報酬比,耐心掌握機會。熊市裡,總有一些機構,拿著別人的錢,即使只有萬分之幾的希望,也拚命找機會掙扎,以求突圍解困。
我們拿著的是自己的錢,要格外珍惜才對。不要去盲目測底,更不要盲目炒底。要知道,底部和頂部,都是最容易賠大錢的區域。當你感到困惑時,不要作出任何交易決定。不需要勉強進行交易,如果沒有適當的行情。沒有勝算較高的機會,不要勉強進場。股市如戰場,資金就是你的士兵。在大方向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從容地投入戰斗。要先勝而後求戰,不能先戰而後求勝。投機的核心就是盡量迴避不確定走勢,只在明顯的漲勢中下注。並且在有相當把握的行動之前,再給自己買一份保險(止損位擺脫出局),以防自己的主觀錯誤。
做交易,必須要擁有二次重來的能力,包括資金上,信心上和機會上。你可以被市場打敗,但千萬不能被市場消滅。
我們來到這個市場是為了賺錢,但是這個市場卻不是全自動提款機。進入股市,就是要搶劫那些時刻准備搶劫你的人。
投機講究時機和技巧,機會不是天天有,即使有,也不是人人都能抓住。要學會分析自己擅長把握的機會,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有機會就撈一票,沒機會就觀望,離開。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擅長什麼,就不要輕舉妄動。與鱷共泳有風險,入市撈錢需謹慎。做交易,最忌諱使用壓力資金。資金一旦有了壓力,心態就會扭曲。你會因為市場上的正常波動而驚慌出局,以至事後才發現自己當初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你也會因為受制於資金的使用時間,在沒有機會的時候孤注一擲,最終滿盤皆輸。資金管理是戰略,買賣交易是戰術,具體價位是戰斗。在十次交易中,即使六次交易你失敗了,但只要把這六次交易的虧損,控制在整個交易本金20%的損失內,剩下的四次成功交易,哪怕用三次小賺,去填補整個交易本金20%的虧損,剩下一次大賺,也會令你的收益不低。你無法控制市場的走向,所以不需要在自己控制不了的形勢中浪費精力和情緒。
不要擔心市場將出現怎樣的變化,要擔心的是你將採取怎樣的對策回應市場的變化。判斷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你正確時,你獲得了多大的利潤,當你錯誤的時候,你能夠承受多少虧損。入場之前,靜下心來多想想,想想自己有多少專業技能支撐自己在市場中拼殺,想想自己的心態是否可以禁得住大風大浪的起伏跌宕,想想自己口袋中有限的資金是否應付得了無限的機會和損失。
交易如出海,避險才安全。海底的沉船都有一堆航海圖。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並不在於用的是哪一套規則,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時間決定一切。人生並不只是謀略之爭,某種程度上也是時間和生命的競爭。巴菲特多活10年,每年哪怕只有5%的持續盈利,其財富的總增長,也足以笑傲天下。
成功投資股票的五大原則
成功的股票投資依賴於個人的訓練,不依賴於別人是否贊同你。至關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穩固的、有充分依據的投資哲學。
1.做好你的功課
除非你清楚該公司的里里外外,否則不要買它的股票。在買股票之前,花時間調查這家公司有助於避免犯大錯誤。
–你需要確切知道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
投資有很多灰色區域,你不能僅憑某某人說這家公司很有吸引力就去投資,你要自己決策,因為某人所說的熱門成長股往往正是等待另一個人的災難。
–做研究之後產生的想法需要一個冷卻期。
當你聽到一個好的投資建議時,認為在股票行情啟動之前就立即行動的想法通常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是冷靜的判斷力總比沖動要好。很多時候,隨即進行的研究會讓你發現,其實這項投資缺少吸引力。
2.尋找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
競爭優勢有助於公司把競爭者擋在外面。如果你能識別一家公司能夠阻擋競爭者,並且能持續產生高於平均水平利潤的原因,你就已經鑒別出了公司競爭優勢的源頭。
–大多數高回報公司由於與其他公司競爭的緣故,利潤率將會逐漸降低。
–競爭優勢可以保護一小部分公司在很多年中保持平均水平之上的利潤率,這些公司常常是最好的長期投資對象。一般來說,保持超額利潤率的時間越長,股票長期投資的業績就越好。
3.擁有安全邊際
如果你支付了太高的價錢,你的投資收益率可能就會令你大失所望。任何一個投資者的目標都應當是在價格低於股票價值時買入。不幸的是,人們對股票價值的評估往往過於樂觀,這經常導致未來等待著我們的是一個令人苦惱的厄運。我們只有通過在股票價格充分低於我們對它的估值時進行交易的方式,來彌補這種過於情緒化的傾向。
–對於一家前景不確定的公司預留的安全邊際,應該大於對盈利可以預期、前景可靠的公司預留的安全邊際。例如,對於沃爾瑪這樣的穩定企業而言,20%的安全邊際是合適的,但是你應該給另外那些不穩定的公司預留更大的安全邊際。
–有人擔心如果今天不買,在這只股票上就永遠失去了搭上這條船的機會。當然有這種可能性,但是也有另一種可能——公司突遭財務沖擊並導致股價暴跌。未來是不確定的,畢竟,如果你等的時間足夠長,大多數股票會出現相對它們公平價值有較好折扣的價格機會。就像沒有股票年復一年地直線上漲一樣,我們可以說,不賺錢要比損失已擁有的金錢痛苦小得多。
–探索股票估值的一個簡單路徑就是看該股票的歷史市盈率——你為一元的收益所要支付的價格——要考慮過去10年或更長時間。
–要證明今天的價格是合理的,你必須對該公司的前景有足夠的信心——它要比過去10年好得多。有時候,當一家公司的估值相比過去高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提防。市場很可能高估了它的成長性,你也許會遇到一隻未來數年市場表現都欠佳的股票。
4.長期持有
頻繁交易的費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之後,會大大拖累投資組合的表現。對待買股票要像重大的采購,並且最好長期持有。
5.知道何時賣出
要持續不斷地關注你持有股票的那家公司,你對公司的關注要勝過對持有的那隻股票的關注。你花時間關注你所買入股票的那家公司的新聞和所處行業的信息,遠比你一天看20次股價要有用。
㈢ 我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小,CPI不斷創出新高,而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率在不斷減少,作為一個投資者,應該
我國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小,CPI不斷創出新高,而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率在不斷減少,作為一個投資者,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做好你的功課
這個說法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投資者所犯的大部分一般性錯誤,往往就是未能徹底調查他們所購買股票的公司。除非你知道這個公司里里外外的詳細情況,否則你就不應當購買這只股票。
這意味著,你必須發揮你對會計學的理解,以便於你自己決策時能確切知道一家公司所處的財務狀況。首先,你是把你自己的資金投資在風險中,因此你應當知道你正在買的是什麼。尤其是投資有很多灰色區域,你不能僅憑某某人說這家公司很有吸引力就去投資,你要自己決策,因為某人所說的熱門成長股往往正是等待另一個人的災難。在第四章至第七章,我將告訴你在會計方面你需要了解哪些東西,以及怎樣把分析過程歸結到便於管理的水平上。
一旦你掌握了這些工具,就要花時間使用這些工具,你要坐下來把年度報告從封面讀到封底,並且瀏覽過去的財務報表,檢驗行業內的競爭者。這是需要堅持的,特別是要擠出時間,因為花時間徹底調查研究一家公司有助於你避免不良投資。
你花費時間做研究產生的想法需要一個冷卻的階段。當你聽到一個好的投資建議時,認為在股票行情開始啟動之前就立即行動的想法通常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是冷靜的判斷力總比沖動要好。很多時候,隨即進行的研究會讓你發現,其實這項投資缺乏吸引力。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在你全面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冷卻階段能使你避免一些會導致惡果的投資行為。
■尋找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
是什麼把一家壞公司從好公司中或者把一家好公司從一堆大公司中挑出來的呢?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一家公司自身競爭優勢的大小。競爭優勢可以用來保護企業的利益免受侵害。
在任何一種競爭性經濟條件下,資本總在尋找高預期回報的領域,這使得利潤最豐厚的公司總是被競爭者包圍著。這就是大多數利潤好的公司,在經歷一段時間之後有趨向回歸平均水平的原因。也就是說,大多數高回報公司由於與其他公司競爭的緣故,利潤率將會逐漸降紙。
競爭優勢可以保護一小部分公司在很多年中保持平均水平之上的利潤率,這些公司常常是最好的長期投資對象。一般來說,保持超額利潤率的時間越長,股票長期投資的業績就越好。識別競爭優勢是投資過程一個相當關鍵的部分,我們要用整個第三章來闡述怎樣分析競爭優勢,這是投資准備工作的核心。識別較強競爭優勢的關鍵是能對一些具有迷惑性但其實很簡單的問題做出回答,比如:一個公司是怎樣設法使競爭者無路可走,從而使自己獲得豐厚利潤的?如果你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你就發現這家公司競爭優勢的源頭了。
■擁有安全邊際
發現好公司只完成投資過程的一半,另一半工作則是評估這家公司的價值。你不能不管這只股票在市場上是什麼價格都付錢去買,因為它在市場上或許正處於一個非常高的價位。如果你支付了太高的價錢,你的投資收益率可能就會令你大失所望。
任何一個投資者的目標都應當是在價格低於股票價值時買入。不幸的是,人們對股票價值的評估往往過於樂觀,這經常導致未來等待著我們的是一個令人苦惱的厄運。我們只有通過在股票價格充分低於我們對它的估值時進行交易的方式,來彌補這種過於情緒化的傾向。股票的市價與我們對股價估值的差值就是這只股票的安全邊際。
比如購買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該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具有強勁的競爭優勢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你有足夠的理由認為這種形勢還會持續下去。但是,如果要花50倍市盈率買入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那麼你可能要忍耐相當長時間才能看到像樣的投資回報,因為你忽視了選股過程的一個關鍵點:股票的安全邊際。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價位很高,而且即使你認為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值50倍市盈率,你付了全價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畢竟,那個使你認為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值那麼高價格的假設過於樂觀了。較好的做法是,在一個既定的安全邊際中付款購買,比如,以40倍市盈率就可以預防一些錯誤的發生。
你決定一隻股票合理的購買價格時,應注意包含一個安全邊際。即使你過後才意識到你對該公司前景的估計過於樂觀,你也已經為自己設置了一個緩沖帶,可以減輕你的投資損失。對於一家前景不確定的公司預留的安全邊際,應該大於對盈利可以預期、前景可靠的公司預留的安全邊際。例如,20%的安全邊際對於像沃爾瑪那樣的穩定企業是適合的,但是你應該給像A&F公司那樣被各種不定的時尚因素驅動的公司預留更大的安全邊際。
始終堅持估值原則對很多人來說是困難的,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今天不買,在這只股票上就永遠失去了搭上這條船的機會。當然有這種可能性,但是也有另一種可能----公司突遭財務沖擊並導致股價暴跌。未來是不確定的,畢竟,如果你等的時間足夠長,大多數股票會出現相對它們公平價值有較好折扣的價格機會。就像沒有股票年復一年地直線上漲一樣,我們可以說,不賺錢要比損失已擁有的金錢痛苦小得多。
探索股票價值的一個簡單路徑就是看該股票的歷史市盈率----你為該公司每一美元的收益所要支付的價格----要考察過去十年或更長時間。如果一隻股票現在的市盈率是30,而它過去10年的市盈率在15-33之間,很明顯它現在處在歷史的高位。
要證明今天的價格是合理的,你必須對該公司的前景有足夠的信心----它要比過去10年好得多。有時候,當一家公司的估值比過去高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提防。市場很可能高估了它的成長性,你也許會遇到一隻未來數年市場表現都欠佳的股票。
我們在第九至第十章談論的是股票。如果你想知道怎麼估值先不要關鍵,現在需要記住的關鍵事情是,如果你不使用保守的原則計算出你願意為一隻股票支付的價格,最終你會感到後悔。估植是一個投資過程最重要的部分。
■長期持有
永遠不要忘記,買股票是一個重大的購買行為,並且你要把它當做重要的投資行為對待。你應該不會一年買賣你的汽車、冰箱或者你的DVD機50次。投資應該是一項長期的承諾,因為短期的交易意味著你正在玩一種失敗者的游戲。短期交易的這些費用如果合計起來,包括稅收和傭金,會給你的投資業績造成幾乎不可逾越的障礙。
如果你頻繁交易,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斷支付的傭金和其他費用是復合增長的。你今天花費的每一美元,如果你用來投資20年期9%年息的話,將變成5.6美元。也就是說,今天花費500美元,意味著你放棄了20年後的2800美元。
但這只是故事的開始,因為頻繁的交易也意味著你支付的稅款在增長。並且無論你每年支付多少,這些錢都不能為你在下一年提供復合利益。
讓我們看兩個假想的投資者,以弄清楚傭金和交易稅收對於一個投資組合能起什麼作用。長期投資者露西是一個守舊的老古板,她只買很少幾種股票並長期持有;而投資者提姆是一個頻繁進行交易的快槍手。
露西在5種股票上投資一萬美元,共30年,年利益率9%,並且當賣出這筆投資時支付長期投資資本利得稅15%。在此期間,提姆以同樣的收益率、同樣數量的資金投資,但是他的投資組合一年周圍兩次,他的收益支付35%的短期資本利得稅,並且餘下部分用於再投資。我們假定他們暫時不用負擔任何傭金。
30年後,露西擁有11.4萬美元;與此同時,提姆還不到她數量的一半,只有大約5.4美元。由此你就能看到,你的資金在不用每年納稅的情況下,復合增長造成了巨大的差異,甚至可以不予理睬經紀人的傭金。
但是現在來看持有一隻股票30年也許是不現實的。讓我們再考慮一下,如果露西每5年賣出她的全部投資組合一次,每次都把投資收益再投資。在這個案例中,她投資結束時大約擁有9.6萬美元,這比11.4萬美元要少,但還是比提姆的5.4萬美元要多很多。
這個例子表現的僅僅是稅收對頻繁交易的影響----一旦我們加入傭金的因素,情況對短期投資者會更糟糕。如果我們設想提姆和露西每次交易支付15美元,提姆的凈利30後只有3.1美元,而露西的凈利則有9.3美元,假設她每5年交易一次。
真實世界的稅收花費和傭金要從你的投資組合中拿走一大塊。把你的持有期間由6個月擴大到5年,收益大約增加6.2萬美元。露西的耐心得到了豐富的報酬,你不這么認為嗎?
如果要與露西的投資組合價值匹配,提姆需要每年大約14%的收益率來替代年9%的收益率。這就是本例中頻繁交易的代價----一年大約5個額外的百分點。所以,如果你真的認為攪動你的投資組合可以得到每年5個擴大的百分點,那麼就可以賣掉舊的換進新的。否則,像我們中的其他人一樣,在經過熊市的時候你應當謙卑一些,保持耐心,因為這將帶來利潤。
■知道何時賣出
最理想情況是我們應當永遠持有投資,但事實是,幾乎沒有公司值得持有幾十年----並且很少有投資者只買入了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知道何時賣出一隻股票,比知道何時買入股票重要。但是我們時常是賣出盈利的股票太高,持有賠錢的股票太久。
關鍵是,要持續不斷地關注你持有股票的那家公司,你對公司的關注要勝過對持有的那隻股票的關注。你花時間關注你所買入股票的那家公司的新聞和所處行業的信息,遠比你一天看20次股價要有用。
在我討論何時你應當賣出股票之前,我先告訴你什麼情況下不能賣。
●股票已經回落。
單看股票,股價運動傳達的是無用信息。尤其是短期內,完全不可預測的原因能導致股價向各種方向運動。股票長期運行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未來現金流的變化----這和股價過去兩周或一個月的表現沒有什麼關系。
你要牢記,當你買了股票以後,股票走勢怎樣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改變過去,市場也不關心你在股票上是賺了還是賠了。調整股票價格的是該公司的未來,而且那才是當你決定是否要賣一隻股票的依據。
●股票已經猛漲。
再強調一次,股票過去怎樣關系不大,真正重要的是你預期公司未來會怎樣。沒有什麼可以預示股票從上升的形態轉而向下,就像沒有什麼可以說股票走出箱形,最終還會回來。如果我們能拋棄掉股票過去走勢的所有圖表,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會成為好的投資者。
那麼,你應該在何時賣出呢?不管什麼時候,當你考慮要賣出一隻股票時,仔細考慮下面五個問題,你將進入好的投資狀態。
●你是否犯了某個錯誤。
你在第一次評估這家公司時遺漏了某些事情嗎?也許你認為,公司的經營管理經過努力會有一個好轉,但是取得好轉比你預想的難度大很多。或許你低估了公司競爭的激烈程度,或高估了公司發現新增長點的能力。無論是什麼把事情搞糟了,你買入這只股票的理由已經不存在了,股票就不值得再持有了。如果你最初的分析是錯的,賣掉損失的股票,支付一點稅之後繼續前進。
●基本面已經惡化了嗎?
經歷幾年的成功後,你投資的瘋狂成長的公司的發展速度已經開始慢下來。公司需要積累現金,發掘有利可圖的、新的投資機會還要經歷一段艱苦的時光,競爭正蠶食著利潤。各種跡象表明,到了重新評價公司未來前景的時候了。如果公司相對過去的一貫表現已實質性地變壞,就到了該賣出股票的時候了。
●股份是否已高出它的內在價值太多?
當市場在一種十分樂觀的情緒下振作起來,投資人在這個時期沒有理由不投入進來,但這時我們通常要支付遠遠超過股票真實價值的價格。問問你自己:股票的市價比你對這只股票的估值多多少?你對股票的估值經過一段時間後是否增加了?你不應該僅僅因為股票價格有點高了,就賣出優秀的公司----你要支付資本利得稅,而且還不能得到復合增長的利益。但如果是在異乎尋常的高價,那麼即使最好的公司也應當賣出。
●你這些錢有更好的投向嗎?
作為一個投資者,你應該不斷地尋找相對於風險有更高回報的機會,來分配你的資金。為了購買前景更好的股票,賣出一個稍微有點低估的股票,即使你虧了錢,也沒有什麼可惜的。
在2003年以前,當我發現家得寶公司股票看起來十分便宜的時候,我自己就是這么做的。當時,這只股票已經低迷了差不多三年,我想這只股票的市價只相當於它價值的50%多。我的賬戶里沒有現金,如果我想買這只股票就不得不賣出一些股票。經過對我手中的股票進行評價之後,我賣出了花旗集團的股票,雖然當時該股票低於我的買價15%左右。為什麼呢?因為我對花旗集團的第一次估值太樂觀了,我不認為這只股票能有更多的利潤。所以,我賣出一隻價值合理的股票,是為了買入一隻我認為價值嚴重低估的股票。
給我帶來損失的花旗集團後來怎樣呢?就像水在橋下一樣,沒有改變。要緊的是,我有了一個投資機會,我的資金從一個預期回報很適度的投資,挪到一個預期回報相當高的投資----這是一個很站得住腳的賣出理由。
● 你在一隻股票上有太多的投資了嗎?
這是最好的賣出理由,因為它意味著你做對了,並選擇了賺錢的股票。關鍵是不要讓貪婪影響了投資組合的管理。一項投資在你的投資組合中超過10%至15%,也許該公司未來的前景是可靠的,但不管怎樣還是就應該把它所佔的投資比例調下來。簡單地說:「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沒有意義的。
㈣ 什麼樣的股票可以長期持有
價值投資在股票市場是一個被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公認的價值投資第一人應該是美國的巴菲特,他可以持有一支股票長達幾十年之久,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樣卻很難做到,中國A股市場的散戶,絕大多數不具備巴菲特那般的遠見與智慧,因此熱衷於短線操作,吃了幾波盈利後就賣出股票,而大部分玩短線的散戶,時間一長,就成了被割的韭菜,那麼不玩短線專注價值投資,普通人可以做到么,什麼樣的股票值得長期持有呢?
第四,在合適的估值投資,前三條選出來的是好公司,但價值投資並不是買入並持有好公司就能賺錢,還要有好價格,而估值就是一個標尺。將估值與行業均值對比,與自身歷史估值對比,處於中值以下可以投資,中值以上不投資。
如果能按照這四點去踐行價值投資,大概率是能賺錢的。特別是在A股更容易賺錢,因為相信價值投資的人很少,而投機的人很多;用投資企業的角度對待投資的很少,而用「賭大小」的想法投資的很多。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市場長期處於價格發現的低效率狀態,使得不少優秀的公司因不受待見而出現低估,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綜上所述:股票是可以長期持有的,但需要限定條件,不是所有股票都適合長期持有,只有一部分優秀的公司適合長期持有,需要依循特定的原則,才能真正踐行價值投資。
㈤ 那本書記錄了股票所需要的所有計算公式和案例
看過一點書,但只能是看個大概,主要自己要在市場上收集案列,我有幾個可以給你
太多了,刪掉很多,超過最大字數了,你湊合看看吧。
投資模型3—福耀玻璃
時至今日,$福耀玻璃(SH600660)$ 雖然已經蛻化為分紅股,但在當年可是典型的大牛啊!福耀獨占國內汽車玻璃70%的市場份額,競爭力超級強大,假以時日,成為全球汽車玻璃老大是大概率事件。福耀玻璃獨特的競爭優勢其實就是一點:低成本。這是一種超級強大的競爭優勢,巴菲特投資的蓋可保險、內布拉斯加傢具店、波仙珠寶店都是具有低成本基因的企業,構建了超級強大的商業護城河,所以這絕對屬於一個強大的投資模型,需要認真匯總分析,總結出某些共同特點。
一、結合福耀玻璃的一些特徵總結一下這種投資模型的特點:
(1)低成本優勢,企業的商業模式就是圍繞著低成本來構建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無堅不摧,超級強大
(2)精細化管理是基本前提,要想在成本上比競爭對手低,那就需要比別人做更多更細的工作。
(3)獨特的商業模式可以構建另一種低成本優勢,蓋可保險的電話直銷,沃爾瑪的大賣場模式就是對原有商業模式的顛覆,重塑行業的盈利模式,對顛覆性創新應該足夠的重視。
(4)強大的企業家精神是保障,無論是傳統企業的精細化管控,還是新興企業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都離不開強大的企業家精神。
二、對具備這種模型的一些企業的分析:
1、海螺水泥:全方位符合這種模型,2015年年報顯示利潤佔全行業利潤的31%,行業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不利點在於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經濟下行周期里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呀!
2、中國神華:企業構建的產業鏈一體化低成本優勢,行業內成本最低有爭議嗎?不利點同樣是行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化才剛剛開始,任重道遠!
3、中國平安:平安大力推廣的相關產品和業務的協同效應,本質上就是低成本獲取客戶的能力,顯然也是一種低成本優勢,保險業內綜合競爭力第一,還有誰可以打敗它嗎?
4、招商銀行:招行最大的優勢其實是低成本獲取存款的能力,只要存款成本是業內最低的,管理層就不會做太多蠢事,在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周期內,按照常識來判斷,招行應該是風險較低的。
5、萬華化學:萬花雖然競爭優勢突出,但本質上是構建了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在MDI領域內低成本無出其右者,隨著煙台八角工業園的建成,全方位的構建了產業鏈一體化的低成本優勢,業內誰與爭鋒?當然化學品的周期性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投資沒那麼簡單,需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的問題,而不僅僅是單方面就可以搞定的。
6、金風科技:金風科技除了在技術上領先之外,它的低成本優勢更強大,率先在全國范圍內布局生產,運輸成本大幅降低,率先在行業內構建了低成本的優勢,隨著風口的到來,加上搶裝潮效應,一下就飛上天了。
7、國投/川投:水電是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所以不管能源供給方式如何發生變化,水電的市場份額都是穩步增加的,低成本永遠處在不敗之地。
8、海工/油服:低成本優勢極其明顯,在國內一股獨大,在國際上低成本優勢明顯,在高油價時代高歌猛進,向全球市場穩步推進,但在低油價時代,當油公司都自身難保時,還有心思增加資本開支嗎?所以油田服務類企業全面殺跌在所難免,短期內看不到行業復甦的力量。
9、電商:曾經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大賣場全方位的絞殺了百貨業,現在更低價格的業態電商的崛起,將大賣場推向了無比尷尬的境地,這就是商業的力量,低成本商業模式的力量!
三、福耀玻璃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特點:
1、全方位的構建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傳統企業體現在精細化的企業管控,新興企業體現在顛覆舊模式,創造新模式。
2、超級強大的企業家,尤其是在重構商業模式方面,企業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時勢造英雄,英雄可雄霸天下!
投資模型2—貴州茅台
投資模型1裡面重點說了類$伊利股份(SH600887)$ 模式,這種模型裡面產生了很多大牛股,值得認真思考合總結,從而找出牛股基因,找出未來的大牛股。今天我重點談一下另一種投資模型,那就是$貴州茅台(SH600519)$ ,貴州茅台從上市至今,一直是價值投資者的一面旗幟,許多著名投資者都投資其中,賺的盆滿缽滿,絕對屬於一個強大的投資模型,需要認真匯總分析,總結出某些共同特點。
一、結合貴州茅台的一些特徵總結一下這種投資模型的特點:
(1)品牌,只能是品牌,具有超級強大的品牌效應,品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品牌溢價,賺取超額利潤,高毛利率是基本特徵。
(2)有歷史和文化做品牌背書,品牌的後面必須有精彩的故事。品牌內涵具有濃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3)基本合格的企業管理者
(4)產品價格逐步提升是最明顯的特徵,量價齊升是最佳組合,量不變而價提升也不錯。
二、對具備這種模型的一些企業的分析:
1、五糧液:基本符合這種模型,濃香型老大,品牌內涵強大,唯一的遺憾是管理存在短板,否則老大的位置也不會被茅台輕易取代呀!五糧液管理的改善程度決定了價值提高的程度。
2、片仔癀:基本符合這種模型,遺憾的是量無法放大,只能在價格上做文章,投資價值是受限制的。
3、同仁堂: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國葯第一品牌,品牌內涵超級強大,遺憾的是平庸的管理層嚴重製約了企業的價值釋放,短期內看不到改善的可能,可為什麼市場給那麼高的估值呢?
4、東阿阿膠: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品牌內涵豐富,但有兩點不足:(1)價升量縮,這種模式可以持久嗎?貌似提價已經到了天花板了,再提價估計真的流失主流市場,被邊緣化了。(2)本質上屬於滋補食品類,需要長期服用的,缺少炫耀性基因,所以價格是有天花板的。
5、上海家化:有一部分產品是符合這種模型的,比如佰草集系列和高夫系列,家化的品牌內涵還是可以的,但品牌強度明顯不足,背靠草本之國,中葯文化之魂,草本和葯妝兩個重要的定位怎麼被韓妝和日妝給拿走了呢!看著韓妝攻城拔寨,家化該作何感想啊?
6、周大福: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品牌溢價還是很明顯的,問題是黃金消費類企業與黃金價格周期共振,在黃金上漲周期里屬於典型的大牛,在黃金下行周期里一地雞毛,判斷黃金周期很關鍵,問題是沒法判斷,這的確是個問題!
7、譚木匠:基本符合這種模型,品牌的文化內涵做的不錯,但低頻消費加上價升量縮,前景不明朗啊!
三、貴州茅台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特點:
1、品牌強度就是一切,品牌+歷史+文化+故事=成功
這種投資模型最大的問題是可選企業太少了,絞盡腦汁就想到了上面這7家企業,這一點以前真沒想到,國窖的1573也算,但並不是瀘州老窖的主流產品,所以不能入選。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文化,但高端品牌真是極其稀少,跟貴族一樣稀缺。都說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要升級,升級的需求沒法滿足呀,所以錢都讓老外給賺走了,身邊大部分高端品牌都是歐美的,真是可悲呀!
這種模型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價格,由於大部分人都看好這些企業,所以股價一般都是高高在上,很少有買入點出現,以茅台為例,最近10年就出現了兩個好的買入點,一個是2008年的大熊市,一個是2013年底塑化劑+限制三公消費導致的低價格,在兩次買入點買入的都是大贏家,所以說好股容易發現,好價格難找啊!下一次一旦有好價格出現,你還會猶豫嗎?
投資模型1—伊利股份
$伊利股份(SH600887)$ 股價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後到2015年的高點計算,市值增長23倍左右;從2007年牛市最高峰計算,市值增長也在5倍左右,不折不扣的大牛股,企業的發展力量何其強大!絕對屬於一個強大的投資模型,需要認真匯總分析,總結出某些共同特點。
一、結合伊利股份的一些特徵總結一下這種投資模型的特點:
(1)行業屬於大眾消費市場,具備高頻多次消費的特點。行業發展的最終結果是寡頭壟斷模式,強者恆強,其他企業最終變為區域性企業或者細分子行業的小龍頭。
(2)行業龍頭,必須是行業龍頭,必須是行業老大或者老二,行業老三都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3)品牌知名度高,品牌曝光度強,品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客戶的購買數量而不是品牌溢價,品牌需要每時每刻維護,品牌曝光無處不在。
(4)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強大的企業家精神。
(5)強大的渠道推廣能力和渠道管控能力,精細化的渠道深耕能力是這種模式的顯著特點。
(6)綜合競爭優勢超級強大,企業的競爭優勢不是單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行業內占據壓倒性優勢。
二、對具備這種模型的一些企業的分析:
1、海天味業: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行業老大位置超級穩固,其他的就不多說了。
2、雙匯發展:本質上和伊利股份是一個類型的股票,除了所處的行業不同,兩者還有其他區別嗎?
3、洋河股份:白酒行業老三,但確是中端酒的老大,更具備大眾消費品的特點,產品的市場容量也更大。
4、青島啤酒:行業老二,品牌美譽度是超過行業老大的,行業的集中度也不錯,唯一的缺憾是國企管理體制,談不上強大的管理,管理上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吧,所以這些年來企業發展也缺乏明顯的亮點,但勉強也算一個不錯的投資標的。
5、華潤啤酒:行業老大,管理上明顯優於青啤,但品牌美譽度上要差一些,但在渠道能力和營銷能力上全面強於青啤,老大和老二之爭還未見輸贏,拭目以待。
6、張裕A:行業老大位置超級穩固,全方位符合這種模型,最大的不利因素是進口紅酒的替代效應,在客戶心目中進口酒可是有很深的認知優勢和心智優勢的,所以張裕還得加把勁,希望向當年的煙草行業和白酒行業一樣,全方位的擊潰洋品牌。
7、康師傅控股:曾經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但統一超強的產品研發和產品創新能力成功的瓦解了康師傅的競爭優勢,目前處處被動,雖然還是行業老大,但行業老二英姿勃發,咄咄逼人,前景不妙。
8、加多寶: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拿著王炸的王老吉把一手好牌給打殘了,管理的重要性彰顯無疑,競爭的天平已經傾向於加多寶。
9、華潤三九:OTC第一品牌,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本質上類似於日常消費品
10、雲南白葯:白葯已經類似於一家日常消費品公司,白葯牙膏市佔率行業第二,高端品牌行業第一,當年成功的從牙膏行業的低價競爭中脫穎而出,獨創高價品牌,占據了行業最大的利潤空間,統一企業目前的戰略何其相似?康師傅不是一個合格的行業老大。
三、形似而神不似的企業匯總分析:
1、匯源果汁:大部分都符合這種模型,但管理的短板太明顯了,活脫脫的將一個好企業給拖累了,如果當年賣給了可口可樂,今天會怎樣?
2、承德露露:類似於匯源果汁,行業地位超然,品牌美譽度也不錯,但管理上太平庸,坐看六個核桃做大而無能為力,還有比這更差的管理層嗎?
3、蒙牛乳業:曾經全方位的符合這種模型,但中糧收購以後就變味了,發生了什麼?管理還是管理,管理變差了,這種模型就全方位崩塌了。
4、三全食品:曾經認為是細分行業的伊利股份,但有兩點因素導致差異巨大:(1)速凍食品替代品眾多,盡管行業基本進入寡頭壟斷階段,但還是不能有效提價,提價以後客戶就會流失,本質上速凍食品還是非主流市場,限制多多。(2)管理上還是存在短板的,三全鮮食有前途嗎?
5、煌上煌:細分子行業,管理上存在問題,手握上市以後的巨資而無所作為,這算是一種犯罪嗎?有些企業天生就是長不大的。
6、雨潤食品:曾經的行業老二,可惜大股東的貪婪和無節制的多元化擴張把一個好企業給害死了。
7、中國食品:手裡一堆行業老二,問題是管理太平庸,與老大的距離越來越遠,品牌走向平庸化的的典範。
8、貝因美:曾經國產奶粉市佔率第一,占據很好的行業地位,但外國奶粉的沖擊+國內巨頭的全面發力+戰略層面的失誤+管理層的頻繁變動導致行業地位一落千丈,企業還可以東山再起嗎?奶粉行業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改變,回不到以前了。
9、好想你:不成熟的商業模式註定沒有未來,大眾消費品不是這么玩的呀!
四、伊利股份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特點:
1、品牌是這種企業的生命線,一切競爭是基於品牌展開的,品牌維護是每時每刻都要做的功課。
2、精細化管理是這種企業的靈魂,管理平庸化註定企業會走向衰落,蒙牛就是一個及其典型的案例。識別這種投資模型的最大抓手就是管理,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具備企業家精神的管理者=成功。
3、精細化的渠道深耕能力是這種模式的顯著特徵,也是體現管理層水準的最佳視角。
家電業的三國演義
記得2003年的時候,張瑞敏曾經說過一句:「家電行業的利潤向刀片一樣薄。」那的確是事實,當時青島海爾還是家電行業的龍頭老大,但ROE多年徘徊在5-7%的水平,的確夠苦逼,但格力從2003年開始,海爾從2004年開始營收和利潤均開始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行業發生了什麼事情讓企業的利潤飛速增長呢?個人認為有兩方面的積極因素。
1、2000年以後房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
家電與房地產是息息相關的,房地產市場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終於在2003年前後傳導到了家電行業,尤其是家用空調行業,隨著大量新房的裝修入住開始爆發性增長,格力也是在這一年營收開始高速增長。隨著每年新裝修房子的入住,家電行業進入爆發期,行業容量逐年增加,行業進入發展的黃金十年,行業巨頭賺的盆滿缽滿,與張瑞敏的說法背道而馳呀,看來大勢不可違呀!
2、家電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
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如果行業集中度不高,競爭激烈大家照樣賺不到錢,但家電行業巨頭抓住機會開始快速擴張,大量中小企業被擠出了市場,快速形成了海爾、格力、美的的三巨頭市場格局,行業進入有序競爭階段,行業利潤開始快速提升,巨頭們享受了雙重紅利,賺取了巨額利潤。
一方面行業高速增長,一方面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沒有比這個更好的市場環境了,這就是我對家電行業過去10年黃金時代的解釋。中國房地產的尖峰時刻應該是2012年(或許是2013年,記不太清了),當年的開工量達到了歷史峰值,雖然之後房子的價格還在進一步上漲,但每年的開工量都是遞減的,意味著每年的新入住房屋開始小幅下跌,並在2015年前後傳導至家電行業,可以說家電行業的總容量大概率是到頂了,雖然還有二手家電的置換效應,但家電屬於耐用消費品,除非裝修新房子,一般人是很少換新家電的,中國人還沒有養成將舊家電直接扔掉買入新家電的習慣,所以二手家電置換沒有想像的樂觀,能夠消納房地產市場萎縮的那部分量就不錯了。所以個人判斷家電市場的總容量基本到頂,樂觀點看,保持個位數的增長態勢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所以說,行業的紅利階段已經結束了。
單獨看看家用空調行業,由於一套房子一般都需要3個空調,屬於一帶三的效應,所以在房地產的黃金十年期里空調業最具有爆發性,成長為家電業中最大容量的子行業,從而成就了格力和美的,海爾則有戰略判斷失誤的嫌疑,在空調上發力不夠,所以從行業老大掉到了老三的位置上。目前房地產周期逆轉以後,空調行業受到的影響也是最大的,2015年年報顯示行業大佬在空調上都是雙位數衰退的,其他家電相對好很多,所以空調行業的不確定性要相對大一些。
上面是對行業的簡單概括,下面重點分析家電三傑的表現吧。
一、$美的集團(SZ000333)$
1、2015年報:
(1)營收1384.41億元,減少2.28%,利潤127.07億元,增長21%,合2.99元/股, 扣非後109.11億元,增長15.14%。股息1.2元/股。10送5股
(2)總資產1288.42億元,凈資產492億元,總權益560.32億元,負債率56.5%, ROE=29.06%,減少0.43%。
(3)大家電 營收878.32億元,減少4.84%,毛利率27.57%,增長0.76%
其中空調類 營收644.92億元,減少11.3%,毛利率28.25%,增加1.3%
小家電 營收354.46億元,增長8.36%,毛利率25.03%,增加0.29%
國內 營收791.47億元,減少2.62%,毛利率30.17%,增加2.28%
國外 營收494.17億元,減少0.74%,毛利率20.24%,減少2.06%
(4)綜合毛利率25.92%,增加0.46%,空調市佔率25.2%,上升0.5%;洗衣機市佔
率21.3%,上升2.9%,冰箱市佔率9.6%,上升1.4%。海外營收佔比36%。網上
銷售160億元,行業第一,線下旗艦店2200家
(5)研發人員8672人,研發資金52.63億元,佔比3.8%,高瓴資本為流通股十大股
東之一。
2、2016一季報:
(1)營收383.42億元,減少9.63%,利潤39.08億元,增長16.91%,合0.92元/股,
扣非後37.45億元,增長24.02%。
3、最終結論:
(1)隨著行業集中度的逐年提升,家電行業利潤由刀片薄的利潤率提升到如今相當
不錯的利潤水平,目前行業格局相對穩定,強者恆強,多寡頭壟斷市場特徵明
顯,行業利潤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2)家電行業的大發展是伴隨著房地產的黃金期而來的,房地產建設的高峰期已
過,新建住宅總量在逐年降低,這制約了家電行業的發展空間,對空調行業影響 最大,負增長成為常態,對冰箱影響次之,洗衣機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對小家電 市場基本無影響。
(3)在空調行業,美的上升勢頭明顯,格力疲態盡顯,美的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在
冰箱領域,海爾的優勢太明顯,美的機會不大,發展前景一般;在洗衣機行業, 美的上升勢頭強勁,可以與海爾掰掰手腕,發展前景看好;在小家電領域,美的 一股獨大,發展前景看好。綜合而言,在家電行業成長空間有限的前提下,美的 尚可依靠市佔率的逐年提升增加其成長性,隨著行業利潤率的進一步提升,其利 潤增長會持續超過營收的增長。
(4)作為較為典型的分紅股來看待,在成長性尚可的情況下,10倍PE以內買入算
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二、$格力電器(SZ000651)$
1、2015年報分析
(1)營收977.45億元,減少29.04%,利潤125.32億元,減少11.46%,合2.08元/
股,扣非後123.14億元,減少12.95%。股息1.5元/股。
(2)總資產1616.98億元,凈資產475.21億元,總權益485.67億元,負債率70%,
ROE=27.31%,減少7.92%。
(3)家電製造 營收879.31億元,減少28.36%,毛利率34.72%,減少4.38%
空調 營收837.18億元,減少29.48%,毛利率36%,減少3.8%
國內 營收745.96億元,減少31.52%,毛利率37.96%,減少3.61%
外銷 營收133.35億元,減少3.44%,毛利率16.62%,減少3.09%
(4)凈利潤率12.55%(10.18%),提升2.37%。
(5)2015 年國內生產家用空調10,385 萬台,同比下降12%;累計銷售 10,660 萬台,
同比下降 8.6%。家用空調中,變頻能效一級總銷量 73 萬台(套),同比增長 623.1%,這得益於 2015 年國家出台的近十項關於節能環保的產業政策。2015 年
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整體容量約為 660 億元,同比2014 年下滑 9.6%。其中家用
中央空調雖然在增長率上較往年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 13.3%的年增長率。從品
牌集中度來看,2015 年權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在「中美日」三足鼎立
的格局下,以格力為代表的民族品牌在中國中央空調市場佔比強勢。
2、2016一季報:
(1)營收246.41億元,增長0.56%,利潤31.6億元,增長13.85%,合0.53元/股,增
長15.22%,扣非後31.33億元,增長18.01%。高瓴資本位列十大股東之列
3、最終結論:
(1)空調行業天花板如期而至,調整剛剛開始,對格力的影響是最大的,美的空調
競爭力大幅提升,空調營收佔比是格力的77%,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行業發 展明顯放緩,競爭對手步步緊逼,在兩個方面對格力形成壓制,格力不妙呀!
(2)格力的多元化戰略跨界太遠,作為一個專家品牌,做產業鏈延伸尚可理解,跨
界做手機就是腦殘的行為,註定會失敗,小家電市場美的一股獨大,格力機會不
大,唯一的機會就是產業鏈延伸,但容量有限,對格力的價值提升很有限。
(3)董小姐太高調了,作為一個企業家低調一點好,董現在有點娛樂明星的味道,
精力太分散了,對企業發展不利,一個高調的企業家對企業的發展是有負面影響 的。
(4)格力的估值並不高,作為分紅型投資標的也不錯,但需要提防價值陷阱的存
在。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很牛的高瓴資本位列格力和美的的十大股東之列,市
值都是接近10個億,兩邊押注,有點意思。
三、$青島海爾(SH600690)$
1、2015年年報
(1)營收897.48億元,減少7.41%,利潤43億元,減少19.42%,合0.71元/股,減
少24.44%,扣非後36.75億元,減少15.01%,合0.6元/股,減少20.03%,
(2)在國內市場,公司冰箱、冷櫃、洗衣機、熱水器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一,家
用空調市場佔有率位居行業第三,具體來看冰箱市佔率24.08%,冷櫃35.67%,
洗衣機25.84%,熱水器17.64%,空調11.46%。
2、2016一季報:
(1)營收222.37億元,減少8.35%,利潤15.97億元,增長48.12%,合0.26元/股,
扣非後9.68億元,增長3.09%。
3、最終結論:
(1)行業老大和老二吃肉,行業老三隻有喝湯了,雖然營收水平在一個量級上,但
利潤水平差距太大,看來只能是喝湯的命了。
(2)在產品競爭力方面來看:空調產品競爭力嚴重不足,競爭對手太強大,繼續當
老三吧;洗衣機貴為老大,但競爭對手美的很強大,步步緊逼,日子不會太好
過,被超越也未可知;冰箱和冷櫃是公司的傳統強項,競爭力和品牌力都很強
大,也是客戶心智中的認知點,競爭對手機會不大,這才是海爾產品的最強項。
(3)行業老三相對都比較苦逼一點,海爾也不例外,接著當好老三吧,挑戰老大和
老二的機會不大。
四、一點題外話
最後說一點感性方面的認識,沒有任何依據,就當是題外話吧:
1、海爾的目光是向內部看的,管理創新很多,研發創新也不少,最新提倡的的「人
單合一 2.0——共創共贏生態圈模式」,讓每一個員工成為「自己的 CEO」,。在
管理創新上很牛,但市場並沒有買賬,原因何在?個人理解就是產品信息沒法有
效的傳遞到客戶心智中,與客戶的心智定位產生偏差,在營銷定位上存在重大問
題,所以只能當老三了。
2、美的的目光是向外看的,就是產品定位做得比較好,能夠將產品信息最有效的傳
遞給客戶,比如他家的變頻空調宣傳是「每晚一度電」,一下就抓住了客戶的關注
點,占據了變頻空調的老大位置,或許格力和海爾的變頻空調質量更好,但客戶
不知道也是枉然,所以說美的的定位做的更好,更會講故事,所以他可以當老大
呀!
㈥ 求關於<企業價值評估>的讀書筆記、加急、六千字以上、謝謝
《價值評估——公司價值的衡量與管理》 讀書筆記
最為重要的讀書收獲是:1、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事情;2、如何做好重要的事情。
現金流和價值驅動因素:
短期的現金流不是好的績效衡量指標。1、一年的現金流衡量指標是沒有意義的,而且易被人為操縱。公司可以延遲資本支出或削減廣告或研發費用,以改善短期現金流。2、大額負現金流不一定是壞事,只要公司將投資用於產生未來更大的現金流。
我們真正關心的是現金流的驅動因素。現金流和最終形成的價值有兩個關鍵驅動因素:公司收入和利潤的增長速度和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相對於資本成本WACC)。
企業金融的禪:
價值=NOPLAT(1-g/ROIC)/(WACC-g)
市盈率是既由增長g又由ROIC驅動的。 (對高增長和高回報的公司可以給予高的PE)
股票市場由基本面決定:1 較高回報和較高增長率(在ROIC>WACC的前提下)的公司在股市上有較高的價值。2 市場關注長期而不是短期的經濟基本面。股價取決於長期回報,而不是短期的每股收益。3 情緒可使市場失控,但不會持續很長。 (我們關注的只能是公司的基本面)
不同的會計准則不會帶來不同的價值
價值評估體系:公司的價值的首要驅動因素是公司的ROIC(>WACC),第二重要的驅動因素是公司的成長能力g。高回報和高增長導致高的現金流,而高的現金流反過來又驅動了價值的增長。
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可以從2個方面衡量:
1、ROIC峰值水平(ROIC-WACC)
2、ROIC高於WACC的持續能力
1、考查ROIC峰值:
當公司不能再保護自己的競爭地位時,該公司的ROIC將回歸到WACC水平,此時公司的價值等於投入資本的賬面價值。這里引進一個關鍵要素價值公式:
ROIC=(1-T)[(單位價格-單位成本)×數量]/投入資本(T:稅率)
由此公式可以得出影響價值創造的幾個重要因素。
——價格溢價。(定價力):
在大宗商品市場上,公司是價格的接受者。價格的接受者必須按照市場價格銷售才能做成生意。另一種可能是企業成為價格制定者,控制價格的制定權,此時企業就不能銷售常規化的產品,它必須設法實現產品差異化,才能限制潛在的競爭對手。
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就是一個價格的制定者。(茅台也是)
——成本競爭力。
實現高ROIC的第二個推動要素,是公司以低於競爭對手的成本出售產品和服務的能力。沃爾瑪是低成本經營者,它以通過大采購降低成本和迫使供應商給予更好的供貨條款而著稱。沃爾瑪還在計算技術和其他技術方面大力投入,以不斷鞏固其成本優勢。 (蘇寧會成為這種企業嗎?)
——資本效率。
即使單位利潤(或單次交易利潤)較小,公司也可以靠每美元投入資本比競爭對手銷售更多的產品來創造豐厚利潤。如美國西南航空
2、——持續能力
為了創造價值,公司必須不僅在定價力、成本競爭力或資本效率上有過人之處,而且必須能在長時間內維持這樣的競爭優勢。如果公司不能防範競爭對手復制其做法,高ROIC將是短暫的,公司的價值也將走低。
一家公司只有保持防止模仿(針對現有競爭對手)或進入(來自新競爭對手)的壁壘,才能維持定價力或成本優勢。
對ROIC的任何預測都必須符合公司的核心能力、競爭優勢和行業盈利狀況。
ROIC中位數是9%,半數ROIC在5%到15%之間。
ROIC中位數因行業和增長而不同,不因規模而不同。依靠專利和品牌等持續性優秀的行業,ROIC中位數一般較高(11%到18%)。運輸和公用事業等基礎性行業企業的ROIC較低(6%到8%)。
單個企業的ROIC隨時間逐漸回歸到中位數,且具有持久性。在1994年ROIC超過20%的公司中,有50%的公司的ROIC在10年後仍為至少20%。 (具有老巴所說的護城河的公司ROIC具有持久性)
GDP每增長100個基點會導致ROIC中位數增加20個基點。 (在GDP高增長的中國應該會出現更多高ROIC的公司)
對公司增長的實證分析
增長的衰減率很快;高增長普遍是無法長期持續的。ROIC有持久性,增長則沒有持久性。
為什麼維持增長的難度大?因為在高回報的強勢增長會引來競爭對手,更為重要的是,規模、滲透和增長本身就是原因。
沒有公司能維持超常的收入增長。
總結:公司的價值是由ROIC和增長決定的。估值的關鍵,是要評估ROIC和增長預測與行業效益之間的關系,以及預測結果與公司歷史績效的比較關系。
價值創造要素:價格溢價、成本競爭力、資本效率和持續能力。要確保公司的競爭優勢所在,而且還要確保預測結果(ROIC和增長G)要在一個合理的歷史范圍內。不能做出不切實際的估值,並身陷投機泡沫。
巴菲特怎麼對一個企業進行價值評估:
一、選股
1、你能談談你的選股方法嗎?
選股的原則前面已經提到,就是你必須理性地投資。如果你不熟悉,就不要做它。我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以下是選股方法:第一步,在你了解的企業上畫個圈,然後剔除那些價值,管理和應變能力達不到標準的企業。第二步,選定一個企業進行評估。不要隨便採納別人對企業的評估,要自己分析它。比如,你將怎樣經營它?競爭對手是誰?客戶是誰?走出門去並和他們交談,分析你想投資的公司和其它公司相比,優勢和弱點在哪裡?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可能比公司的管理層更了解這家企業。這一原則也適用於技術類股票。我相信比爾·蓋茨也會用這些原則。他對技術的了解程度和我對可口可樂和吉列的了解程度差不多。如果有人說他能估出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的價值,他一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如果你集中精力去研究某些行業,你能學會許多和估價有關的東西。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范圍有多廣,而是你的能力有多強。如果你知道你的能力的界限在哪裡,你就比那些能力范圍比你大五倍而不清楚界限在哪裡的人強多了。
2、你特別看重一個公司的節儉?
每當我聽說又有一個公司進行成本削減計劃時,就知道這又是一個不了解什麼是成本的公司了。短期突擊解決不了問題。真正優秀的經理不會在某個早晨醒過來以後說:「今天我要削減成本。」對一個績優公司的老闆來說,節儉要從自身做起。
3、你迄今購買的理想股票是什麼?
我花了很多時間去研究沃爾特·迪斯尼公司。我最喜歡的公司是這樣的:美麗的城堡,周圍是一條又深又險的護城河,裡面住著一位誠實而高貴的首領。護城河就像一個強大的威懾,使得敵人不敢進攻。首領不斷創造財富,但不獨占它。換句話說,我們喜歡那種具有市場**地位,別人難以模仿,耐久可靠的大公司。你的企業要有一定的保護能力,使得對手難以進入並以低價與你競爭。當我買股票時,我就認為是買下了整個公司,就像在街邊買了家商店。如果買下了商店,我就要了解它的一切。1966年上半年迪斯尼的每股價格為53美元,看起來不太便宜,但以這個價格你能以8000萬美元買下整個迪斯尼公司,等於你有了白雪公主和其他一引起卡通人物,有了迪斯尼樂園,還有沃爾特·迪斯尼這個天才當合夥人。
4、你最看重企業的什麼方面呢?
我最看重企業商譽的價值。商譽就像企業之城的護城河。可口可樂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商譽價值。如果你送給我1000億美元,讓我打敗可口可樂在軟飲料市場的霸主地位,我會還給你,告訴你這是不可能的。除了商譽價值外,一個好企業還應具有價格的靈活性和調價能力。
二、「價值」和「成長性」
大多數分析師認為他們必須在兩種相對立的投資方法中做出選擇:「價值」和「成長性」。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模糊的概念,因為這兩個方法的關鍵點緊密相連:成長總是價值評估的一部分,它是一個變數,其重要性可以小到忽略不計,也可能大到無限;其作用可以是負面的,也可以是正面的。
另外,我認為「價值投資」這種說法是多餘的。如果投資不是尋找足以證明投入的資金是正確的價值的行為,那麼什麼是投資?如果你選擇為一隻股票支付高於其價值的錢,希望馬上能以更高的價格賣出,那麼你是在投機。
公司的成長性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的確,成長性對價值常常產生積極的作用,其程度有時非常驚人,但這種影響很難確定。只有在合適的公司以有誘惑力的增值回報率進行投資的時候,成長性才能使投資者受益。
我們通常的做法是:第一,我們努力固守那些我們相信能夠了解的公司;第二,同樣重要的是,我們強調在買入價格上留有安全的餘地。如果我們計算出一隻普通股的價值僅僅略高於它的價格,我們就不會有興趣。
三、聰明的投資
你僅僅需要以合理的價格,收購有出色的經濟狀況和能幹、誠實的管理人員的公司。之後,你只需要監控這些特質是否得到保護。
採用這種投資策略的人常常發現,自己的投資組合中佔主要地位的只有少數幾個品種。這就像是一位投資者購買了以大學籃球明星為未來收益的證券,占組合中的20%。後來有少數大學明星發展為NBA明星,這位投資者從這些人身上獲得的收益很快成為組合中的大頭。如果你因為最成功的投資佔了組合中的絕大部分,就賣掉了一些,這無異於芝加哥公牛隊賣掉喬丹,理由是他在球隊中太重要了。
你還會看到,我們偏愛那些不太可能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和行業。原因很簡單:我們尋找的是未來10年或20年有利可圖的買賣。迅速變化的行業環境可能會提供巨大的機會,但也會帶來不確定性。
作為公民,我們歡迎變化。新穎的創意、新奇的產品和全新的流程等等會提高國家的生活標准。但作為投資者,我們對於潛在的變化,與我們對於太空探索的態度類似:我們鼓掌歡迎,但我們寧願不參與。
我們尋找的是可預測性。比如,一個世紀以來,可口可樂公司的基本面就一直保持穩定。相對於投資壽命而言,可口可樂將繼續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事實上,這種主導地位很可能會增強。10年來,這家公司已經大大擴展了已經非常大的市場份額,而且有跡象表明將在未來的10年中保持這一勢頭。
顯然,許多技術領域或是新行業的公司,註定會比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發展得快很多。但我寧願相信可靠的結果,也不願意企盼偉大的結果。所以我們永遠也抓不到「漂亮50」這樣的熱門股,「漂亮20」也沒戲。
當然,即使是好公司,你也有可能出價過高。在一個過熱的市場中的投資者應該認識到,好公司的價值也可能要等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與他們支付的錢相當。
聰明的投資並不復雜,盡管也絕非易事。注意我用的「你所選擇的」這個詞。換句話說,你不必成為所有公司或者許多公司的專家,你只要學會對處於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公司進行估價,而范圍的大小並不重要。
作為投資者,你不需要了解B值、有效市場理論、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期權定價或是新興市場。事實上,你最好對此一無所知。當然,這不是大多數商學院的觀點。我認為投資專業的學生只需要學習兩門講授得當的課─如何評估一家公司,以及如果考慮市場價格。
作為投資者,你的目標應當就是以合理的價格買入一家你了解的公司的部分股權。在未來的5年、10年或20年裡,這家公司的收益幾乎可以肯定將大幅增長。在時間的長河中,你會發現這樣的公司並不多,所以一旦發現,就應當大量買進。你還必須拒絕會偏離這一投資策略的任何誘惑。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隻股票10年,那麼你就不要考慮持有它,哪怕是10分鍾。這正是為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帶來了無數利潤的方法。
四、教訓
1.我的第一個錯誤是購買了那家紡織廠。盡管我知道它的業務幾乎沒有前景,但我沒有經得起股價低廉的誘惑。事實上,除非你是不良資產經紀人,否則僅僅因為價格低就購買的做法很可笑。首先,你買便宜貨的結果很可能並不便宜。在一家問題一大堆的公司,老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來了─廚房裡不會就一隻蟑螂。其次,你剛開始占的便宜很快會被公司的低回報所抵消。時間是優秀公司的朋友、平庸公司的敵人。
2.在買進時,一定要尋找有一流管理人員的一流公司。一位好的騎手會在一匹好馬而不是劣馬上,充分展示技能。紡織廠的經理誠實而且能幹。假如他是被一家經濟特性好的公司僱傭,會取得優異的成績。但當他在流沙中奔跑時,卻永遠不會取得進步。
3.慢慢來。我購買並管理了大量不同的企業25年之後,還是沒有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問題,但學會了如何避開這些公司。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已經非常成功。
4.只與我喜歡、信任並欽佩的人做生意。這個策略本身並不能保證投資成功:不入流的紡織廠絕不可能成功,即便它的經理是那種你想把女兒許配給他的那種人。但我們不希望與缺乏值得敬佩品質的經理合作,無論他們的業務前景多麼動人。我們從未與一個壞人做成過一筆好買賣。
5項投資邏輯
1.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經營者,所以我成為優秀的投資人;因為我把自己當成投資人,所以我成為優秀的企業經營者。
2.好的企業比好的價格更重要。
3.一生追求消費壟斷企業。
4.最終決定公司股價的是公司的實質價值。
5.沒有任何時間適合將最優秀的企業脫手。
12項投資要點
1.利用市場的愚蠢,進行有規律的投資。
2.買價決定報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長線投資也是如此。
3.利潤的復合增長與交易費用和稅負的避免使投資人受益無窮。
4.不在意一家公司來年可賺多少,僅有意未來5至10年能賺多少。
5.只投資未來收益確定性高的企業。
6.通貨膨脹是投資者的最大敵人。
7.價值型與成長型的投資理念是相通的;價值是一項投資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而成長只是用來決定價值的預測過程。
8.投資人財務上的成功與他對投資企業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邊際」從兩個方面協助你的投資:首先是緩沖可能的價格風險;其次是可獲得相對高的權益報酬率。
10.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星期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11.就算聯儲主席偷偷告訴我未來兩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12.不理會股市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的變化,不相信任何預測,不接受任何內幕消息,只注意兩點:A.買什麼股票;B.買入價格。
8項投資標准
1.必須是消費壟斷企業。
2.產品簡單、易了解、前景看好。
3.有穩定的經營史。
4.經營者理性、忠誠,始終以股東利益為先。
5.財務穩鍵。
6.經營效率高、收益好。
7.資本支出少、**現金流量充裕。
8.價格合理。
2項投資方式
1.卡片打洞、終生持有,每年檢查一次以下數字:A.初始的權益報酬率;B.營運毛利;C.負債水準;D.資本支出;E.現金流量。
2.當市場過於高估持有股票的價格時,也可考慮進行短期套利。
㈦ 《股市真規則》讀後感
[《股市真規則》讀後感]《股市真規則》The Five Rules for Successful Stock Investing by Pat Dorsey 1.2011年02月02日,青島家中,讀"簡介",《股市真規則》讀後感。挑選好股票是艱難的:成功的投資是簡單的,但實現起來並不容易。(做簡單,不做復雜···)成功的投資依賴於個人的訓練,不依賴於別人是否贊同你。(啊,高啊,經常的錯誤啊,跟別人的評論沒關系啊)避免把好公司和好股票兩個概念相混淆的錯誤。(例如:思科在2000年100倍PE,是一家好公司,確實槽糕的股票,例如:雲南白葯,好公司,60PE,糟糕的股票)你要努力的目標是發現優秀公司的股票並在合理的價格買入。·重要的是公司;·長期路徑;·要有確信的勇氣;·核心5個原則:1做好你的功課;(沖動是魔鬼)2尋找有強大競爭優勢的公司;(為什麼能有競爭優勢?有哪些?)3有一個安全邊際;(不幸的是人們對估值往往樂觀,導致厄運;決定股票的購買價格時,應包括安全邊際,例如20%折扣對沃爾瑪合適;探索股票估值的簡單路徑是查看歷史市盈率,要考察過去十年或更長時間)4長期持有;5知道何時賣出;(幾乎沒有公司值得持有幾十年,買入靠機會,賣出真本事)a)股票已回落/猛漲不是賣出股票的理由(市場是瘋狂的,最賺錢的是10天而已)b)你是否犯了個錯誤?(買入股票的理由不存在了,不應繼續持有!)c)基本面已惡化了嗎?(通常指那些觀測指標?)d)股價是否已高出它的內在價值太多?(異乎尋常的高價,已超出它的內在價值太多,最好的公司也應賣出)e)你這些錢有更好的投向嘛?(賣出一隻價格合理的股票,是為買入一隻我認為價值低估的股票)f)你在一隻股票上有太多的投資嘛?(股票在你的投資組合中占太大的比例,多大是?)·7個應當避免的錯誤:a)虛幻的目標(要彌補大的損失是困難的,股價下跌50%,股價翻倍才能掙回來,所以應止損!切切,所謂"下一個微軟,下一個沃爾瑪,不要試圖通過發現下一個公司獲得巨額利益,應該關注於發現股價已低於估值的可靠的公司)b)相信這次與以往不同(華爾街最昂貴的教訓是"這次與以往不同",歷史不斷重演,泡沫還是要破裂,不了解市場歷史是一個重要的障礙)c)陷入對公司產品的偏愛("一個好產品將創造一個高質量公司"是偽命題,好產品,不一定是好公司,更不一定是好股票,讀後感《《股市真規則》讀後感》。)d)在市場下跌時驚慌失措e)試圖選擇市場時機(是一個傻瓜游戲!)f)忽視估值(你買入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你認為這個公司現在的股價比賣出時的價格更有投資價值)g)依賴盈利數據做分析(公司財務績效的真實是現金流,不是每股盈利)〔《股市真規則》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㈧ 沃爾瑪進駐中國20年,為什麼到了2015年銷售下跌
造成A股這場危機的原因是什麼?其實就一句話:有毒資產加杠桿。
有毒資產就是極高估值的股票,縱觀全世界金融危機都是這個原因概莫能外。那麼危機怎麼化解?看看金融史,也只有一個辦法,去杠桿,資產消毒(就這次A股而言,股票價格跌到合理甚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