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股票風險分析圖表
擴展閱讀
世界綜合國力排名 2025-07-26 13:47:11

股票風險分析圖表

發布時間: 2021-09-06 17:39:00

Ⅰ 股票的風險有哪些

1 股票投資風險 編輯本段
股票投資風險包括兩部分內容:
1、股票投資收益風險。投資的目的是使資本增值,取得投資收益。如果投資結果投資人可能獲取不到比存銀行或購買債券等其它有價證券更高的收益,甚至未能獲取收益,那麼對投資者來說意味著遭受了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投資收益風險。
2、股票投資資本風險。股票投資資本風險是指投資者在股票投資中面臨著投資資本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在股票投資中使投資者有可能蒙受損失的風險可歸納成兩大類:一是系統性風險;一是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指由於某種因素對市場上所有證券都會帶來損失的可能性。系統性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心理風險、技術風險等:
1)政治風險。政治風險是指足以影響股價變動的國內外政治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
2)經濟風險。經濟風險是指影響股價波動的各種經濟因素,包括:經濟增長情況、經濟景氣循環、利率、匯率變動、財政收支狀況、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
3)心理風險。心理風險是指投資者的心理變化對股價變動產生的影響。
4)技術風險。技術風險是指股票市場內部因技術性操作因素引起股價波動而產生的風險。技術風險因素包括投機者的投機性操作、股市的強弱變動趨勢、股價循環、信用交易和證券主管部門對股票市場的限制性規定。然而,各股票上市公司自身的情況不同,因此系統性風險對各種股票的影響程度又是不一樣的。這種不同程度可通過Beta系數來反映。
某種股票的預期報酬-該期報酬中的非風險部分
Beta系數=整個市場股票組合的預期報酬-該期報酬中的非風險部分
作為整體股票市場的Beta系數為1。如果某種股票的風險情況與整個股票市場的風險情況相一致,那麼這種股票的Beta系數也等於1,如果某種股票的 Beta系數大於1,說明其風險程度大於整個市場的風險水平。如果某種股票的Beta系數小於1,說明其風險程度小於整個市場水平。
非系統性風險是指某些對單個股票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這種風險既來之股票上市公司外部,如產品市場銷路變化,國家政策調整等,也來自股票上市公司內部,如由公司管理能力、促銷能力、技術能力、生產能力不佳等因素造成的風險。在一般情況下非系統性風險主要來自股票上市公司內部。非系統性風險的來源歸納起來主要是以下兩方面:
1)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因公司經營不善而來的風險。
2)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公司的資金困難引起的風險。
將上述幾種風險綜合起來,股票投資風險可分為可分散風險、不可分散風險和總風險三個范疇。
·可分散風險。由於非系統性風險只對個別公司或行業的股票發生影響,與股票市場總價格的變動不存在系統性、全局性的聯系,為分散此風險的發生,一般可採取股票組合投資的方法,因此非系統性風險也稱為可分散風險。
·不可分散風險。由於系統性風險是同時影響整個股票市場價格的,它無法通過任何技術處理的辦法來分散其風險性影響,因此系統性風險也稱為不可分散風險。
·總風險。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之和為總風險,它反映股票投資者的股票持有期收益的總變動性。
2 股票投資風險防範方法 編輯本段
股市有風險,那麼對風險如何防範,有下列方法:
1、分散系統風險
股市操作有句諺語:「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話道出了分散風險的哲理。
1)辦法之一是「分散投資資金單位」。60年代末一些研究者發現,如果把資金平均分散到數家乃至許多家任意選出的公司股票上,總的投資風險就會大大降低。他們發現,對任意選出的60種股票的「組合群」進行投資,其風險可將至11.9%左右,即如果把資金平均分散到許多家公司的股票上,總的投資收益率變動,在6個月內變動將達20.5%。如果你手中有一筆暫時不用的、金額又不算大的現金,你又能承受其投資可能帶來得損失,那你可選擇那些高收益的股票進行投資;如果你掌握的是一大筆損失不得的巨額現金,那你最好採取分散投資的方法來降低風險,即使有不測風雲,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至於「全軍覆沒」。
2)辦法之二是「行業選擇分散」。證券投資、尤其是股票投資不僅要對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資,而且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業的或相鄰行業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業的,因為共同的經濟環境會對同行業的企業和相鄰行業的企業帶來相同的影響,如果投資選擇的是同行業或相鄰行業的不同企業,也達不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只有不同行業、不相關的企業才有可能次損彼益,從而能有效地分散風險。
3)辦法之三是「時間分散」。就股票而言,只要股份公司盈利,股票持有人就會定期收到公司發放的股息與紅利,例如香港、台灣的公司通常在每年3月份舉行一次股東大會,決定每股的派息數額和一些公司的發展方針和計劃,在4月間派息。而美國的企業則都是每半年派息一次。一般臨近發息前夕,股市得知公司得派息數後,相應得股票價格會有明顯地變動。短期投資宜在發息日之前大批購入該股票,在獲得股息和其他好處後,再將所持股票轉手;而長期投資者則不宜在這期間購買該股票。因而,證券投資者應根據投資得不同目的而分散自己的投資時間,以將風險分散在不同階段上。
4)辦法之四是「季節分散」。股票的價格,在股市的淡旺季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於股市淡季股價會下跌,將造成股票賣出者的額外損失;同樣,如果是在股市旺季與淡季交替期貿然一次性買入某股票,由於股市價格將由高位轉向低位,也會造成購買者的成本損失。因此,在不能預測股票淡旺程度的情況下,應把投資或收回投資的時間拉長,不急於向股市注入資本或抽回資金,用數月或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此項購入或賣出計劃,以降低風險程度。
2、迴避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來自各種因素,需要綜合運用迴避方法。
1)掌握趨勢。對每種股票價位變動的歷史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中了解其循環變動的規律,了解收益的持續增長能力。例如小汽車製造業,在社會經濟比較繁榮時,其公司利潤有保證,小汽車的消費者就會大為減少,這時期一般就不能輕易購買它的股票。
2)搭配周期股。有的企業受其自身的經營限制,一年裡總有那麼一段時間停工停產,其股價在這段時間里大多會下跌,為了避免因股價下跌而造成的損失,可策略性地購入另一些開工、停工剛好相反的股票進行組合,互相彌補股價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損失。
3)選擇買賣時機。以股價變化的歷史數據為基礎,算出標准誤差,並以此為選擇買賣時機的一般標准,當股價低於標准誤差下限時,可以購進股票,當股價高於標准誤差上限時,最好把手頭的股票賣掉。
4)注意投資期。企業的經營狀況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經濟氣候好時,股市交易活躍;經濟氣候不好時,股市交易必然凋零。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為大宗股票投資期。在西方國家,股市的變化對經濟氣候的反映更敏感,常常是在經濟出現衰退前6個月,股價已開始回落。比如1991年2月,美國經濟進入新的一個衰退期的前6個月,著名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已開始下跌,而在經濟開始復甦前半年,股價即已開始回彈。根據歷史資料分析,還可知道它的經濟繁榮期大多持續48個月。因此,有可能地正確地判定當時經濟狀況在興衰循環中所處的地位,把握好投資期限。
3、防範經營風險
在購買股票前,要認真分析有關投資對象,即某企業或公司的財務報告,研究它現在的經營情況以及在競爭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況趨勢。如果能保持收益持續增長、發展計劃切實可行的企業當作股票投資對象,而和那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資距離,就能較好地防範經營風險。如果能深入分析有關企業或公司的經營材料,並不為表面現象所動,看出它的破綻和隱患,並作出冷靜的判斷,則可完全迴避經營風險。
4、避開購買力風險
在通貨膨脹期內,應留意市場上價格上漲幅度高的商品,從生產該類商品的企業中挑選出獲利水平和能力高的企業來。當通貨膨脹率異常高時,應把保值作為首要因素,如果能購買到保值產品的股票(如黃金開采公司、金銀器製造公司等股票),則可避開通貨膨脹帶來的購買力風險。
5、避免利率風險
盡量了解企業營運資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時,會給借款較多的企業或公司造成較大困難,從而殃及股票價格,而利率的升降對那些借款較少、自有資金較多的企業或公司影響不大。因而,利率趨高時,一般要少買或不買借款較多的企業股票,利率波動變化難以捉摸時,應優先購買那些自有資金較多企業的股票,這樣就可基本上避免利率風險 。

Ⅱ 股票投資風險的涵義及特徵

股票投資風險的控制

股票投資風險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即它的存在是客觀的、絕對的,又是主觀的、相對的;它既是不可完全避免的,又是可以控制的。投資者對股票風險的控制就是針對風險的這兩重性,運用一系列投資策略和技術手段把承受風險的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1)風險控制的基本原則
風險控制的目標包括確定風險控制的具體對象(基本因素風險、行業風險、企業風險、市場風險等)和風險控制的程度兩層涵義。投資者如何確定自己的目標取決於自己的主觀投資動機,也決定於股票的客觀屬性。在對風險控制的目標作出選擇之後,接下來要做的是確定風險控制的原則。根據人們多年積累的經驗,控制風險可以遵循四大原則,即迴避風險、減少風險、留置風險和共擔(分散)風險。
① 迴避風險原則。所謂迴避風險是指事先預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分析和判斷風險產生的條件和因素,在經濟活動中設法避開它或改變行為的方向。在股票投資中的具體做法是:放棄對風險性較大的股票的投資,轉而投資其他金融資產或不動產,或改變直接參與股票投資的做法,求助於共同基金,間接進入市場等等。相對來說,迴避風險原則是一種比較消極和保守的控制風險的原則。
② 減少風險原則。減少風險原則是指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的過程中,不因風險的存在而放棄既定的目標,而是採取各種措施和手段設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減輕可能承受的經濟損失。在股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在已經了解到投資於股票有風險的前提下,一方面,不放棄股票投資動機;另一方面,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努力抑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削弱風險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獲得較豐厚的風險投資收益。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這是一種進取性的、積極的風險控制原則。
③ 留置風險原則。這是指在風險已經發生或已經知道風險無法避免和轉移的情況下,正視現實,從長遠利益和總體利益出發,將風險承受下來,並設法把風險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確定承受風險的度,在股價下跌,自己已經虧損的情況下,果斷"割肉斬倉"、"停損",自我調整。
④ 共擔(分散)風險原則。在股票投資中,投資者藉助於各種形式的投資群體合夥參與股票投資,以共同分擔投資風險。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風險控制原則。它使投資者承受風險的壓力減弱了,但獲得高收益的機會也少了,遵循這種原則的投資者一般只能得到平均收益。
(2)風險控制計劃
投資者確定了風險控制的目標與風險控制原則後,就應當依據既定的原則制定一套具體的風險控制計劃以便減少行為的盲目性,確保控制風險的目標得以實現。風險控制計劃與投資計劃通常是合並在一起的。有了如何更多地賺取收益的計劃,就有了如何更少地承受風險的方案。投資計劃是落實風險控制原則和實現風險控制目標的必要條件,同時,它又受後兩者制約。現有的投資計劃具體形式雖然很多,但大體上可以歸為三類:一類是趨勢投資計劃;一類為公式投資計劃;一類為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
① 趨勢投資計劃。這是一種長期的投資計劃,適用於長期投資者。這種投資計劃主要以道氏理論為基礎,認為投資者在一種市場趨勢形成時,應保持自己的投資地位,待主要趨勢逆轉的訊號出現時,再改變投資地位,市場主要趨勢不斷變動,投資者可以順勢而動,以取得長期投資收益。
趨勢投資計劃的另一個典型代表是哈奇計劃,又稱"百分之十投資計劃",它是由美國著名投資家哈奇先生發明的。
其基本內容是:投資者對某段時期(通常以月為單位)股票價格平均值與上段時期的最高值或最低值進行比較,平均值高於最高值10%時賣出,低於最低值10%時買進,其中月平均值採用周平均值之和的算術平均數計算。
② 公式投資計劃。這是一種按照定式投資的計劃。它遵循減少風險、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等風險控制原則,利用不同種類股票的短期市場價格波動控制風險,獲取收益。具體有等級投資計劃、平均成本投資計劃、固定金額投資計劃、固定比率投資計劃、可變比率投資計劃等。這些計劃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基本原理基本相同,主要特點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各種方式都把資金分為兩部分,即進取性投資和保護性投資。前者投資於價格波動比較大的股票,其收益率一般比較高,風險也比較大;後者投資於股價比較穩定的股票或投資基金,收益平穩,風險也比較低。
第二,在兩種資金之間確定一個恰當的比率,並隨著股價的變化,按照定式對兩者的比率進行調整,使兩者的搭配能滿足預期的收益水平和風險控制目標。
第三,投資者根據市場價格水平的變化,機械地進行股票買賣活動。
③ 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保本或停損投資計劃是投資者在股市前途莫測、股價動盪不定時,為了避免或減輕投資本金損失,遵循留置風險的原則所採取的一類投資計劃。主要有兩種具體形式:一是保本投資計劃;另一是攤平投資計劃。
(3)風險控制的基本措施
在確定了風險控制的原則和計劃之後,採取什麼樣的具體控制措施,就成了投資者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① 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幾乎所有的投資者在投資股市之前,總是認為自己會取得成功,然而,事實卻往往並不遂人願,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投資者自我認識和評價上出現了偏差。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關鍵是要客觀地分析自己以下幾方面的准確情況:一是投資動機;二是資金實力;三是股票投資知識和閱歷;四是心理素質。這四個因素綜合在一起,決定了投資者是否該參與投資活動以及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投資者必須按照自己對風險的承受力來決定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投資組合,才能避免虧本給自己造成的嚴重打擊,不再出現前幾年上海某股民購買延中股票後因帳面虧損3000元而自殺身亡的悲劇。
② 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信息對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氣對於人一般,充分及時掌握各種股票信息是投資成功的法寶。掌握信息的關鍵在於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涉及到股市的信息范圍很廣,有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宏觀信息(如總體社會政治、經濟、金融狀況信息)和反映系統性風險的微觀信息(如上市公司經營狀況信息、股市交易與價格信息、證券管理信息等)。投資者可以針對自己的投資目的或風險控制目標,有選擇地收集各種信息,收集的途徑主要有:新聞媒體、企業正式發布的各種資料、交易所信息網路、證券投資咨詢公司、專業書籍等;收集到各種信息以後,投資者還應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判斷信息的准確性以及可能對股市產生的影響;最後,利用已掌握的信息,作出自己的投資決策。在這過程中,信息的准確與否十分重要,否則不僅不能規避風險,反而會加大風險,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上海股市中出現過的"廣華事件"就是由於我國一家權威證券報紙刊登不準確消息,誤導投資者造成的。
③ 培養市場感覺。所謂"市場感覺"是指投資者對股票市場上影響價格和投資收益的不確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確判斷這些因素變動方向的"靈感"。市場感覺好的人,善於抓住戰機,從市場上每一細小的變化中揣摩價格趨勢變動的信號,或盈利,或停損;市場感覺不好的人,機會擺在眼前,也可能熟視無睹,任其溜掉,甚至於因此而蒙受經濟損失。要培養良好的市場感覺。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逐步積累經驗並加以靈活運用,同時要有耐心,經常進行投資模擬試驗,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
(4)風險控制的技巧
① 技術分析法。所謂技術分析,是指投資者根據股票的市場價格和交易量變動的趨勢及兩者之間的聯系,對市場未來行情作出預測,擇機買賣股票以期免受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並謀取投資收益,這種技能的主要依據是統計數據和圖表。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道氏理論,主要工具有價格走勢圖表、移動平均線、乖離率、相對強弱指標(RSI)、騰落線(ADL)、成交量分析(OBV)、價量經驗法則等。
② 投資組合法。這是最能體現分散風險原則的投資技巧。投資組合又稱資產組合或資產搭配,是指投資者將資金同時投入收益、風險、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種資產上,藉助資產多樣化效應,分散單個資產風險進而減少所承受的投資總風險。有效的投資組合應當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即所選擇的各類資產,其風險可以部分地互相沖抵;在投資總額一定的前提下,其預期收益與其他組合相同,但可能承受的風險比其他投資組合小;投資總額一定,其風險程度與其他投資組合相同,但預期的收益較其他投資組合高。為了使自己所進行的投資組合滿足這三個條件,投資者應當使投資多元化。
投資多元化包括股票品種多元化、投資區域多元化和購買時間多元化。
期貨、期權交易。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是一種新的金融交易品種,運用股票指數期貨進行保值交易的話,可以為投資者大大地減少投資風險。

Ⅲ 股票風險分析

建議15萬不超過您資產的30%

Ⅳ 如何分析一個股票的風險因素

股市風險是指買入股票後在預定的時間內不能以高於買入價將股票賣出,發生帳面損失或以低於買入代價賣出股票,造成實際損失。
股市有風險,那麼對風險如何防範,有下列方法:
1.迴避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來自各種因素,需要綜合運用迴避方法。一是要掌握趨勢。對每種股票價位變動的歷史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從中了解其循環變動的規律,了解收益的持續增長能力。例如小汽車製造業,在社會經濟比較繁榮時,其公司利潤有保證,小汽車的消費者就會大為減少,這時期一般就不能輕易購買它的股票。二是搭配周期股。有的企業受其自身的經營限制,一年裡總有那麼一段時間停工停產,其股價在這段時間里大多會下跌,為了避免因股價下跌而造成的損失,可策略性低地購入另一些開工、停工剛好相反的股票進行組合,互相彌補股價可能下跌所造成的損失。三是選擇買賣時機。以股價變化的歷史數據為基礎,算出標准誤差,並以此為選則買賣時機的一般標准,當股價低於標准誤差下限時,可以購進股票,當股價高於標准誤差上限時,最好把手頭的股票賣掉。四是注意投資期。企業的經營狀況往往呈一定的周期性,經濟氣候好時,股市交易活躍;經濟氣候不好時,股市交易必然凋零。要注意不要把股市淡季作為大宗股票投資期。在西方國家,股市得變化對經濟氣候的反映更敏感,常常是在經濟出現衰退前6個月,股價已開始回落。比如1991年2月,美國經濟進入新的一個衰退期的前6個月,著名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已開始下跌,而在經濟開始復甦前半年,股價即已開始回彈。根據歷史資料分析,還可知道它的經濟繁榮期大多持續48個月。因此,有可能正確地判定當時經濟狀況在興衰循環中所處的地位,把握好投資期限。
2.分散系統風險 股市操作有句諺語:「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話道出了分散風險的哲理。辦法之一是「分散投資資金單位」。60年代末一些研究這發現,如果把資金平均分散到數家乃至許多家任意選出的公司股票上,總的投資風險就會大大降低。他們發現,對任意選出的60種股票的「組合群」進行投資,其風險可將至11.9%左右,即如果把資金平均分散到許多家公司的股票上,總的投資收益率變動,在6個月內變動將達20.5%。如果你手中有一筆暫時不用的、金額又不算大的現金,你又能承受其投資可能帶來得損失,那你可選擇那些會又高收益的股票進行投資;如果你掌握的是一大筆損失不得的巨額現金,那你最好採取分散投資的方法來降低風險,即使有不測風雲,也會「東方不亮西方亮」,不至於「全軍覆沒」。辦法之二是「行業選擇分散」。證券投資、尤其是股票投資不僅要對不同的公司分散投資,而且這些不同的公司也不宜都是同行業的或相鄰行業的,最好是有一部分或都是不同行業的,因為共同的經濟環境會對同行業的企業和相鄰行業的企業帶來相同的影響,如果投資選擇的是同行業或相鄰行業的不同企業,也達不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只有不同行業、不相關的企業才有可能次損彼益,從而能有效地分散風險。辦法之三是「時間分散」。就股票而言,只要股份公司盈利,股票持有人就會定期收到公司發放的股息與紅利,例如香港、台灣的公司通常在每年3月份舉行一次股東大會,決定每股的派息數額和一些公司的發展方針和計劃,在4月間派息。而美國的企業則都是每半年派息一次。一般臨近發息前夕,股市得知公司得派息數後,相應得股票價格會有明顯得變動。短期投資宜在發息日之前大批購入該股票,在獲得股息和其他好處後,再將所持股票轉手;而長期投資者則不宜在這期間購買該股票。因而,證券投資者應根據投資得不同目的而分散自己得投資時間,以將風險分散在不同階段上。辦法之四是「季節分散」。股票的價格,在股市的淡旺季會有較大的差異。由於股市淡季股價會下跌,將造成股票賣出者的額外損失;同樣,如果是在股市旺季與淡季交替期貿然一次性買入某股票,由於股市價格將由高位轉向低位,也會造成購買者的成本損失。因此,在不能預測股票淡旺程度的情況下,應把投資或收回投資的時間拉長,不急於向股市注入資本或抽回資金,用數月或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此項購入或賣出計劃,以降低風險程度。
3.防範經營風險 在購買股票前,要認真分析有關投資對象,即某企業或公司的財務報告,研究它現在的經營情況以及在競爭中的地位和以往的盈利情況趨勢。如果能保持收益持續增長、發展計劃切實可行的企業當作股票投資對象,而和那些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或公司保持一定的投資距離,就能較好地防範經營風險。如果能深入分析有關企業或公司的經營材料,並不為表面現象所動,看出它的破綻和隱患,並作出冷靜的判斷,則可完全迴避經營風險。
4.避免利率風險 盡量了解企業營運資金中自有成份的比例,利率升高時,會給借款較多的企業或公司造成較大困難,從而殃及股票價格,而利率的升降對那些借款較少、自有資金較多的企業獲公司影響不大。因而,利率趨高時,一般要少買或不買借款較多的企業股票,利率波動變化難以捉摸時,應優先購買那些自有資金較多企業的股票,這樣就可基本上避免利率風險。
5.避開購買力風險 在通貨膨脹期內,應留意市場上價格上漲幅度高的商品,從生產該類商品的企業中挑選出獲利水平和能力高的企業來。當通貨膨脹率異常高時,應把保值作為首要因素,如果能購買到保值產品的股票(如黃金開采公司、金銀器製造公司等股票),則可避開通貨膨脹帶來的購買力風險。

Ⅳ 如何用excel做股票圖表!

EXCEL底下面不是有一排的畫圖工具嗎,你點下面的「自選圖形」,然後選擇你想要畫的線條或者圖形就行了,自己慢慢畫吧。

Ⅵ 股票風險分析的實例

這個問題太復雜,一萬個字可能不夠.通常包括技術面和基本面的.技術面又包括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也就是大盤技術走勢和個股技術走勢.基本面主要是對公司的財務分析,包括過去的和未來的.還有就是對其行業的分析以及整個宏觀經濟的分析.到網上隨便搜索一下就知道了.但這些所謂的分析究竟水平如何就很難說了,大師級的人物有時也會出錯,就不要說一般的分析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