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基本分析阿里巴巴股票
擴展閱讀
柳州醫葯股票價格 2025-08-05 14:23:12
伊股份股票價格是多少錢 2025-08-05 14:16:10

基本分析阿里巴巴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9-14 12:33:48

① 阿里巴巴案例分析

這個是專業級的一些問題 你一點獎分都沒有 不可能有人回答的

② 分析阿里巴巴公司成功的原因

1、阿里巴巴的B2B模式與外國不同:歐美的B2B多以為大企業省錢、省時間為訴求點,而阿里巴巴則服務於中小企業。馬雲說「全世界有錢的人沒有多少,從數量上講大企業最多佔到企業總數的10%左右,所以我們有一個蝦米和鯊魚理論:抓住了蝦米就有機會捕鯊魚,可抓住了鯊魚卻可能被咬死。」時間證明了馬雲是正確的。目前,阿里巴巴會員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阿里巴巴並不直接在網上做交易,而是信息發布的代理商。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做的是信息流。現在阿里巴巴網上有強大的信息流,無論你要買任何東西,到阿里巴巴來你都會查到。

2、阿里巴巴的夢幻團隊,尤其值得聚焦。太多的創業者、創業家無法打造一個合適的團隊,導致自己的事業遭遇瓶頸;面對這些遭遇瓶頸的案例,雖然我們可以找到十分完備的有關團隊的理論來療傷,可以在許多仁人學者的論述里感嘆省悟,可以在不斷的學習模仿中離真理越來越近,但,一旦事情真的臨頭,大多數人卻還是茫然如無本之木,空餘扼腕嘆息的份。阿里巴巴夢幻團隊給我們的啟示,可以讓我們警醒並檢討自己,直面團隊問題,激發方案靈感,從此無須尋找任何理由來搪塞自己,蒙騙自己,讓矛頭直指問題核心並找到解決方案。
3、戰略的重要對一個企業而言,從來沒有人敢忽視。建立一個有效強健的團隊也必須把清晰的戰略當成前提條件,實在意味深長。阿里巴巴認為,沒有清晰的戰略,便沒有明確的方向,沒有明確方向的團隊,充其量不過烏合之眾。戰略既是團隊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對團隊核心人物的最高要求標准。正是這一點,當創業之初馬雲站在長城上豪言,阿里巴巴要做中國、世界最好的電子商務網站開始,就為這個良好團隊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阿里巴巴認為的戰略目標里,嚴格地規劃著遠景目標和近期目標以及具體切實可行的戰術方案。所以,當1999年阿里巴巴在互聯網昏天暗地的熱浪中從北京抽身而隱進人間天堂杭州時,眾多創業者無一掉隊。許多人可能對此不大在意,因為確定一個豪言壯語的戰略目標也是許多人的長項和強項。然而,正因為如此,馬雲及阿里巴巴也會最先嗅到中國互聯網硝煙中的泡沫味道,進而開展被人稱道的整風瘦身等一系列運動,讓阿里巴巴在隨之而到的互聯網寒冬中,保持並提升了團隊的力量,為隨後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沒有自己文化的企業永遠形不成優秀的團隊。文化是企業大廈的軟體,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按圖索驥,也無法照搬照抄克隆。阿里巴巴的經驗告訴我們:創建文化的人,一定自己首先是擁有文化的人。這里的文化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文化,而是對企業精髓有了深刻了解後,對企業方向、使命、團隊共識的一種高度認同和演繹。阿里巴巴在互聯網低谷期間,每人只拿500元薪水。沒有這種文化的認同,500元不但留不住阿里巴巴團隊里任何人,阿里巴巴里的任何人單純身價也不可能用500元來表現。十分戲劇性的是,500元不但留住了原有的創業團隊,而且還吸引了年薪百萬美元的以投資人身份出現的蔡崇信,這種聽上去有些玄的情節真實地出現在阿里巴巴,可見阿里巴巴的文化魅力。

5、獨特的經營模式和收益模式。阿里巴巴獨特的B2B商業模式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在三家交付價值中位居前三位。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擺脫了傳統的向買家收費的形式,全球首創向賣家收取會員費。阿里巴巴非常注重服務,服務型公司的成分重於互聯網公司。其獨特的商業模式幫助許多中小型企業找到了走出困境的途徑。隨著B2B市場的穩定,馬雲地盤有拓展到C2C市場。淘寶的得意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他們的免費戰略,這一點無疑對收費者形成了足夠威脅。

③ 阿里巴巴股票價格是如何制定的這個價格合理嗎

公司的發行價格估值涉及到很多因素,簡單講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對阿里巴巴公司所處行業內部的其他公司進行比較,然後看看其他公司的交易定價是多少,也就是同行業橫向定價比較。
其次,需要依靠所謂的貼現現金流分析。基本上,加上對未來公司現金流量的預測,可以確定公司目前的價值。而在預測之前,阿里巴巴公司的現金流量已然是非常高了。「阿里巴巴公司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佔到了收入的59%,在其所處的行業內部是最高的。
其他,就是機構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的認同和追捧等。

股票公式專家團為你解答,希望能幫到你,祝投資順利。

④ 阿里巴巴贏利點分析

淘寶的盈利主要依靠各種形式的廣告,而天貓主要是向賣家直接收租,賣家需要為通過支付寶交易成功的訂單,支付一定比例的傭金,不過天貓的賣家也會購買營銷產品吸引流量,包括直通車產品和展示廣告。只可惜這三個平台的獨立運營數據在IPO招股書中並沒披露,只是籠統的將B2C和C2C業務打包算成「批發」業務,進行了整體的財務數據披露。

⑤ 阿里巴巴的優勢和劣勢分析

1.零售業的霸主。GMV比排名第二的電商亞馬遜高出一倍多(亞馬遜的數據按2018年報批露的第三方銷售1600億美元,佔比58%推算,總額約2700多億美元,人民幣大概2萬億)。電商的雙向規模壁壘~供應商越多,消費者越想去逛,消費者逛得越多,供應商越想去開店。

我眼中阿里巴巴的優缺點
2.在電商的大規模運用中磨練出先進的技術,向雲計算延申。按Gartner的數據公有雲國內排名第一,全球第三。增迅超過亞馬遜。

我眼中阿里巴巴的優缺點
再說缺點:

1.電商的雙向規模壁壘,可靠性不如IM和社交那樣高。參見阿里過去在中國,東南亞,包括目前正在歐洲發起的對亞馬遜的挑戰。以及拼多多對阿里的挑戰。。。

我眼中阿里巴巴的優缺點
2.雲計算到後面有可能成為企業間的社交關系,潛力巨大,但現在持續虧錢,最新毛利還是負數。也面對國內其它增速更快對手的競爭。

3.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地面生鮮新零售,商業模式上還有不少存疑之處,需要時間來觀察。但現實燒錢厲害。

4.在外賣,文娛,健康等等方面多點出擊,而且都是控股,自己投入其中直接參與競爭。目前也都虧損。重要的還不是一時的虧損問題,而是這種模式讓人有一種:一個公司的聰明人,想要與全天下的聰明人競爭的感覺。

最後,阿里好像從不派息。我個人理解這是他們相信自己把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用於再投資,會比股東自己做更好。結合前面提到的,他們獨有的多點出擊,全面參與各個領域競爭的模式,估計這種做法會長期持續下去。

放在以前,我會斷然認定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而今天,我已經學會了用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
世界本身是失控的,不應該給任何事物限定邊界。自己不懂的東西,不一定是錯的,也有可能成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真正懂阿里的朋友出來講講不同意見,給我學習的機會。

但自己不懂,至少自己不能投,這個基本原則不能變。

⑥ 解析阿里巴巴為什麼選擇赴美上市

很多人會發出「阿里巴巴為什麼要選擇在美國上市而不是香港甚至中國內地上市、阿里上市後創始人還具備公司掌控權嗎」等等疑問,並且會孜孜不倦的追求答案,就此筆者此前做了一個視頻節目,把阿里巴巴上市最受關注的13個問題羅列出來,給大家做了詳細的解答,當然回答的內容僅代表我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見解。
一、關於止步港交所的原因:獨創的「合夥人制度」
1.阿里巴巴提出的上市公司的「合夥人制度」是什麼?跟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有什麼區別?
答: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很現實,看的就是你是否能創造直接的效益,能給律所帶來創收的基本就可以成為合夥人。 而阿里的這個合夥人制度是馬雲首創的,這個合夥人需要在阿里工作夠一定時間,高度認同阿里文化,並且為公司發展做出貢獻的人。當然,其實說白了, 馬雲搞這么一個合夥人制度無非就是想找一批他可以控制的人,關鍵時刻在投票的時候能站在他這邊。
2.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不同於現有上市公司治理結構,是馬雲獨創的,他提出這樣一個嶄新的制度是想達到什麼目的?現有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跟阿里「合夥人制度」相比都存在哪些不同?
答: 阿里的合夥人制度目的在於取得公司的控制權。這要分開來看, 在中國的A股和H股當然是同股同權了,而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允許AB股同時存在,B股擁有比A股更大的投票權。
3.馬雲的「合夥人制度」對於上市公司到底是好是壞?(非企業靈魂團隊的大股東是否能引領公司繼續創造輝煌?比如柳傳志的例子,靈魂人物離開了,企業狀態馬上下降。)
答:合夥人制度對阿里公司的穩定來說利大於弊,但對廣大投資人來說不公平,因為有股票但沒有參與公司決策的權利。
至於柳傳志這個案例要區別對待,柳傳志第一次離開的時候公司走下坡路,但現在楊元慶具備了足夠的威望和掌控力,沒有柳傳志聯想照樣快速發展。
二、香港上市和美國上市的比較
2.1、港交所現行的規則是什麼,為什麼不能接受阿里的「合夥人制度」。
答:香港甚至倫敦交易所的規則都是同股同權,不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如果接受了阿里的「合夥人制度」,意味著香港交易額放棄了自己原則,這樣會失信於民,港交所不會這樣做。
2.2、如果阿里巴巴以現有條件在香港上市,港交所需要在哪些方面妥協、經歷哪些步驟?港交所有可能妥協嗎?
答:如果港交所要批准阿里的上市要求,就必須修改上市規則條例,需要香港政府,香港交易所,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等機構通過,而且時間歷時會比較久,往往一項法規的通過從調研到下發,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香港交易所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妥協。
2.3、美國股市AB股的制度能滿足阿里巴巴的要求嗎?
答:可以,美國本來就允許AB股,谷歌和臉譜等都是前車之鑒。
2.4、2011年的「支付寶風波」至今,雅虎和軟銀還有追訴阿里巴巴不當得利的可能性,這一隱患會成為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重要阻力嗎?
答:2011年的支付寶風波各方已經達成了協議,總體來說在支付寶事件上阿里團隊得到控制權,軟銀和雅虎得到資金。而且阿里和雅虎的協議中允許阿里去美國上市,所以這次不會有太大的阻力。
2.5、如果在美國上市,其定價機制跟香港相比有何不同?會影響阿里融資額嗎?
答:不會。美國的紐交所和港交所每年的IPO都是一個體量,大概都是300億美元左右,區別就是一個港幣一個美元了,但不太會影響阿里巴巴集團的整體估值,而且這兩個都是非常開放的市場,融資額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當然,由於美國有股民集體訴訟的機制,很多電商類的企業都有上市後股票暴跌的前科,或許會稍微影響到阿里的估值。
2.6、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為什麼大批優秀中國企業在美國尋求資本支持?這些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有什麼特點?
答: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以科技類企業居多,這類型企業體量不大,但擁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而且還有一個原因是大部分互聯網類的公司注冊地都在開曼群島,利用vie機制來控制內地的公司,規避了法律政策的監管。這類型公司性質算中國公司還是外資企業爭議很大,很難在A股上市,只能跑國外的資本市場了。
當然,業界一直呼籲A股放開限制,允許外資登陸資本市場,這樣的話以後會有大量的優秀的中國科技企業國內上市的。
三、A股還差多遠
3.1、港股過不去、美股價格低,那阿里為什麼不選在a股上市?難點在哪裡?(ipo重啟未知?制度問題?整體氛圍?……)
阿里巴巴是開曼群島注冊的外資公司,也就是千萬提到的VIE結構。A股不允許外資,而且A股IPO一直搖擺不定,啥時候開放還不知道,同時A股不允許雙重股權,所以阿里A股上市就免了吧。
3.2、市場熱議的在a股中引入普通股的方式能解決阿里巴巴的需求嗎?
答:這個問題同上。
3.3、如果阿里選擇在a股上市,融資量跟香港和美國比會是什麼狀態?投資者會歡迎阿里巴巴嗎(個人投資者、各類機構投資者分別討論)?
答:A股如果開放的話,以阿里巴巴的表現投資人會非常樂意接受,甚至阿里會拉動整個大盤的上升,這個絕非誇張。僅僅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的網站就創造了1.1萬億的交易額,這個體量已經到了關乎國計民生的地步。
2007年的時候阿里旗下的淘寶網每年只有400億的交易額,那個時候阿里赴港上市就已經萬人空巷,廣泛追捧。6年過去了,淘寶網的交易額增長了幾十倍,阿里巴巴此次上市可以說是萬眾期待,不管在哪個交易所都會受捧。
3.4、阿里巴巴上市的終極猜想:香港、美國還是a股?或者是其他市場:倫敦、法蘭克福、巴黎、新加坡
答:阿里巴巴此次上市預計融資200億美元(全球科技行業新記錄),只有紐交所,倫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納斯達克等少數的幾個交易所能接納消化,大型的交易所裡面只有美國允許AB股票。而我們知道阿里巴巴要堅持合夥人制度(雙重股權結構),所以在香港政府不修改規定的前提下,阿里巴巴會最終在美國上市。

⑦ 我買了十萬塊錢的華夏混合基金,江蘇阿里巴巴當天股票返費是多少錢

募集資金的選擇:募集資金的方式一般可分成公募(Public Placement)和私募(Private Placement)兩類。公開募集需要核審,核審分為注冊制和核准制。
注冊制:發行人在發行新證券之前,首先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向證券主管機關申請注冊,它要求發行人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並要求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實性、可靠性。——關鍵在於是否所有投資者在投資之前都掌握各證券發行者公布的所有信息,以及能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核准制:又稱特許制,是發行者在發行新證券之前,不僅要公開有關真實情況,而且必須合乎公司法中的若干實質條件,如發行者所經營事業的性質、管理人員的資格、資本結構是否健全、發行者是否具備償債能力等,證券主管機關有權否決不符合條件的申請。—主管機關有權直接干預發行行為。
2.選定作為承銷商的投資銀行
3.准備招股說明書。
4.發行定價。
(二)認購與銷售
具體方式通常有以下幾種:1.包銷;2.代銷;3.備用包銷。
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Secondary Market)也稱股票交易市場,是投資者之間買賣已發行股票的場所。這一市場為股票創造流動性,即能夠迅速脫手換取現值。
二級市場通常可分為有組織的證券交易所和場外交易市場,但也出現了具有混合特型的第三市場(The Third Market)和第四市場(The Fourth Market)。

⑧ 用k線法分析阿里巴巴股票走勢

阿里巴巴是一隻剛上市的股票,幾乎沒有什麼歷史數據,目前股票上的主要K線指標都沒辦法形成,更沒辦法進行前後對比分析。你如果想要操作這只美股,只能通過它的基本面和你對它的前景的展望能力和程度來做。

⑨ 從基本分析角度分析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為什麼具有價值

這也是我的考試題
阿里的優勢是什麼?也是兩點。首先是其品牌知名度。在國內,阿里是最大的B2B網站,只要一提起電子商務,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阿里巴巴。另外,中國的出口企業大部分都集中江浙地區,阿里在這兩個地區做的尤其知名。其次,阿里對電子商務有透徹的了解。阿里做了這么多年電子商務,其對電子商務的了解加上對用戶的了解,足以使他在電子商務領域引領風騷數幾年
阿里巴巴( Alibaba.com )是全球企業間( B2B )電子商務的著名品牌,是全球國際貿易領域內最大、最活躍的網上交易市場和商人社區,目前已融合了B2B、C2C、搜索引擎和門戶。公司總部位於中國東部的杭州,在中國大陸地區擁有16個銷售和服務中心,在香港和美國設有分公司。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超過3,500名的專職雇員。 成為全球首家擁有超過 800 萬 網商的電子商務網站,遍布 220 個國家和地區,每日向全球各地企業及商家提供 810 萬 條商業供求信息,被商人們評為「最受歡迎的 B2B 網站」。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股份代號:1688)為全球領先的B2B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每天通過旗下三個網上交易市場連接世界各地的買家和賣家,其國際交易市場集中服務全球的進出口商,中國交易市場集中服務中國大陸本土的貿易商,而日本交易市場通過合資企業經營,主要促進日本外銷及內銷。三個交易市場形成一個擁有來自24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3600萬名注冊用戶的網上社區。
阿里巴巴的總部設於杭州,並在中國超過30個城市設有銷售中心,另外在台灣、香港、歐洲及美國均設有辦事處。基於阿里巴巴價值觀體系的強大的企業文化已成為阿里巴巴集團及其子公司的基石。在商業上的成功和快速增長以企業家精神和創新精神為基礎,並且始終關注於滿足客戶的需求。

⑩ 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分析說明阿里巴巴集團能夠成為美股史上最大ipo的主要因

北京時間9月19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周四將其IPO(首次公開招股)價格確定為每股68美元,也就是此前定價區間的上限,這項交易將創下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的IPO交易之一。阿里巴巴集團今晚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BABA。

阿里巴巴集團將通過這項交易籌集218億美元資金,由該集團及其高管以及早期投資者分成收入。這一總籌資額接近於中國農業銀行在2010年創下的歷史紀錄,當時該行籌集了220億美元資金。

阿里巴巴集團的股票將於周五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始掛牌交易,其股票代碼為「BABA」。阿里巴巴集團之所以決定在紐約而非中國香港上市,原因在於香港的監管機構無法接受由該集團合夥人在其上市以後繼續控制董事會。

阿里巴巴集團由現任執行董事長馬雲創立於1999年,在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爆炸性增長時期實現了自身的繁榮。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阿里巴巴集團在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上所佔份額高達80%,旗下淘寶商城和天貓去年處理的在線交易價值總和為2480億美元,超過亞馬遜和eBay兩家公司之和。

而且,阿里巴巴集團的增長動能還在繼續。據上個月公布的數據顯示,上一財季該集團的營收大幅增長46%,主要由於來自移動用戶的收入和交易額增長。此外,與許多美國互聯網公司相比,阿里巴巴集團的盈利能力也要高得多,其第二財季運營利潤率高達43%。相比之下,亞馬遜的運營利潤率為零。

在馬雲的帶領下,阿里巴巴集團還將其業務拓展到了其他領域中,並在今年進行了十多樁並購交易。最近,該集團收購了在線視頻網站優酷的部分股份,並收購了一支職業足球隊的50%股權。據最近參加過阿里巴巴集團路演的投資者稱,馬雲表示他希望阿里巴巴集團成為一個「容納許多種動物的動物園,而非只有一種動物的農場」。

對於阿里巴巴集團的股票,投資者的興趣一直都很高,這促使該集團在本周早些時候將其IPO定價區間從此前的每股60到66美元上調至每股66到68美元。此外,該集團IPO交易的承銷商已經在本月早些時候開始停止接受新投資者的訂單。

在承銷商方面,阿里巴巴集團的作法也與眾不同,該集團指定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為地位相當的承銷商,而不是指定一家或兩家投行作為主承銷商,並由其他投行擔任副承銷商。另外,花旗集團也正在經手這項交易。

有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此前透露,預計各大承銷商總共將可獲得交易收入的1%作為基本承銷費,很可能超過2億美元。另外,承銷商還將額外獲得1%作為激勵費,但要視其自身表現以及IPO交易的表現而定。

多家IPO交易前的阿里巴巴集團股東都將在這項交易中出售部分股份,但它們計劃出售的股票在早期投資者持股總量中所佔比例相對較小,表明這些投資者希望在更長時間里與該集團同舟共濟。

據阿里巴巴集團最近提交的更新招股書文件顯示,雅虎是該集團IPO交易中的最大獻售股東,這家美國互聯網公司將提供其持股量的大約四分之一,IPO交易後其持股比例將下降至16%。其他一些股東也將在IPO交易中變現,其中包括在2012年阿里巴巴集團進行17億美元私有化交易時買入了該集團股票的二十餘名投資者。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和執行副董事長蔡崇信也將在IPO交易中出售部分持股,但交易完成後馬雲仍將是該集團的第三大股東,持股量為7.8%,蔡崇信也仍將持有其3.2%的股份。此外,該集團最大股東軟銀不會在IPO交易中出售股份,交易完成後的持股比例將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