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股市對經濟的影響
股市對經濟的影響:1.股市重挫江打擊消費信心和投資信心。2.財富縮水將顯著抑制國內消費需求增長。3.股市下跌對房市將產生深遠影響。4.負財富效應對我國經濟增產生不利影響。5.股市重挫將增加我國的金融風險。 望蟲子採納~辛苦找的~
『貳』 從資本市場角度對我國股票市場的認識
資本市場的發展與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及中長期趨勢
一、 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某種意義上是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過
1、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是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側面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自1978年至今,剛好三十一年整。而資本市場的發展,若從第一隻股票上市交易的1988年算起,也就21年左右時間。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從思想解放的角度看,經歷了從否定到懷疑,再到試驗直至高度重視的過程;從制度創新的角度看,則是股份制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生產組織形式在我國的移植發展過程;可以說,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的一個集中縮影。
2、雙向擴容與資本市場主體的培育
隨著我們對股份制和資本市場認識的加強,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始進入深滬股市。到現在,股票市場要對國企改革肩負重任──讓它們作為賣方進入資本市場。而買者方面,便由最初的少數吃螃蟹者逐漸發展到3000多萬人的投資者隊伍以及一些投資機構。
通過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資本市場的買者和賣者被培育起來,交易所及券商構成了市場的交易手段,通過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等建立起市場規則。
3、漸進式改革模式的量變過程
我國的改革採用的是漸進式改革過程,到現在我們發現改革的實際過程是一方面兩者並向進行,更主要的是量變方式,即用先易後難,積累數量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兩難問題。
4、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主線
資本市場已經由試點階段進入初步發展階段,未來發展的主要問題是擴大資本市場規模,並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進而提高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二、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及特點
不難發現,股票市場的雙向擴容在過去和將來已經和將要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1、需求擴容的階躍與漸變
通過對深滬股市需求擴容與供給擴容的十年歷史進行考察不難發現:每一次大的價格上揚過程以及隨後的前期調整過程,便是市場規模的大幅擴大過程。
2、需求階躍與漸變的產生條件及演變規律
需求階躍發生於需求的橫向大規模擴張過程,即新的投資者大量增加的過程。這一過程適應於新事物的空間擴散過程和規律。需求橫向擴容的空間擴散過程則依靠股市賺錢的示範效應。需求的漸變則來自於原有投資者收入增減或其它原因引致的需求變化。一般而言,投資者一經涉足股市,哪怕虧損累累或一夕暴富,將成為股市的常客,很少退出。需求階躍及對應的橫向擴散過程是理解我國股市及對之調控管理的關鍵。
3、供給擴容的主動性與被動性
相對於需求擴容階躍的偶發性和不易把握而言,供給擴容則具有較強的主動性與可控性。因為我們現在實行的是存在上市飢渴、配股飢渴情況下的計劃額度管理。
4、供需階躍展望。
需求階躍式擴容的中後期為供給快速擴容產生條件,因此,每次需求階躍之後必然導致供給階躍,從而導致股票市場規模的階躍。雖然每次需求階躍之後都相應地對應於供給階躍過程,但此處著重討論未來可能的較大的供給擴容的要求情況:
一是現在的國有大中型重點企業的改制上市。
二是國有股、法人股
三是第二版市場,近來對於發展民營資本市場及高新技術產業呼聲甚高,不久也會提到議事日程。
三、雙向擴容與深滬股市的中長期趨勢
1、雙向擴容的決定性作用。
關於股價變動有一點是最為根本的,任何市場上的價格波動取決於其供求關系,即供需階躍實際上也就決定了股票市場價格的中長期趨勢。
2、牛熊市將是我國股市較長時間特徵。
四、雙向擴容與政策調控
如果說雙向擴容是未來股票市場乃至資本市場的核心任務,而供需階躍又是我國股票市場本質特徵的話,它們無疑將使我們對於股市的宏觀調控及市場建設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1、政府的雙重角色──仲裁者與參與者。
2、調控重點應是雙向擴容而非價格波動。
3、需求擴容──重中之重。
因此,正視需求擴容,深入研究擴容政策乃是未來主管部門的重要任務之一。
①建立需求戰略框架。
②重視需求擴容的政策效應分析與檢驗。
『叄』 學金融對做股票有幫助嗎 幫助在哪方面
有點幫助的
可以對上市公司的業務和成績有所了解,還有對宏觀市場和國家政策的把握
都可以讓自己對股票多一份認識和了解。
如果是自己炒股的話,還是要多像身邊的人學學的,而且炒股這事情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感覺和運氣
如果是想加入證券公司工作的話,可以看看證券交易和投資分析方面的書。
『肆』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4)金融市場表現對股票作分析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伍』 當前股票市場分析的論文要怎麼寫,集體幾大要點
受周四美股暴跌,油價持續低迷和國內加息預期等影響,7日股市延續昨日大跌態勢。滬指跌破2700點關口,收於2688.38點;深指下跌276.14點,收於10146.4點。滬指本周下跌6.35%,創下年內最大周跌幅,兩市成交量較上周顯著縮小。自本輪調整以來,短短十多個交易日里,滬指跌下近500點,且仍未有企穩跡象,A股緣何跌跌不休呢?目前希臘等歐洲國家經濟再度趨於惡化,隨著外圍市場的波動,A股市場出現了一浪緊似一浪的調整行情。二是樓市政策調整。雖然外圍股市也在跌,不過領跌的還是A股,A股下跌有更個性的原因--- 樓市調控。樓市一直是被定義為「經濟支柱」產業的,此次樓市調整新政環環相扣,大有調整不到位不罷休的態勢。使得房地產產業鏈的相關個股出現了急跌,而受其拖累,金融股也出現急跌。采訪中,大摩卓越成長基金何濱女士告訴記者:房地產調控和政策收緊預期等因素繼續起作用之外,投資者情緒也似乎也開始出現變化。不僅前期估值水平高高在上的中小板開始大幅度補跌,就連具有防禦功能的消費類行業和政策扶持的新興產業也開始出現補跌走勢,市場情緒開始變得惶惑不安,市場整體重心在政策緊縮與一種恐慌環境中逐漸開始下移。三是緊縮政策出手,盡管存款准備金率年內已經三度上調,但本周3年期央票的發行量令市場大為驚訝,資金面的擔憂有所加劇。3年期央票發行量從首期150億元已放大至本周的1100億元,體現出央行資金回籠力度加大。何濱認為,在整體貨幣供應寬松的前提下預計未來收緊政策還有可能陸續出台。對於後市,采訪中,天相投顧分析師認為,近期A股和H股股價已非常接近,多數權重股的股價呈現倒掛現象,因此大盤的向下空間可能較為有限。不過,由於經過大跌之後震盪築底仍需時間,狀態的修復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出現逆轉,由於擔憂情緒難以改善,市場企穩的可能性仍相對較低。一旦股市企穩,低位布局是明智之舉。對於具體板塊,中郵核心主題擬任基金經理劉霄漢告訴記者,盡管從4月份以來市場表現來看,金融、地產等周期性行業正在調整,但其他板塊和行業仍存不少機會,把握好投資主題,選擇具有高安全邊際、高成長性的主題股票,仍可獲良好投資收益。新型戰略產業主題、消費者與升級概念主題及區域經濟發展主題或可很好應對市場震盪。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金鷹基金分析人士則更加具體地闡述:前4月大盤藍籌股集中的鋼鐵、房地產、採掘業和金融保險等板塊位列跌幅榜前四名,跌幅分別達到24.47%、21.55%、19.55%和14.56%。而與此同時,中小板個股和創業板股票漲勢強勁,與大盤藍籌股持續下跌形成鮮明對照,中小板指數甚至逼近歷史新高。傳播文化、醫葯和電子三大板塊在前4月表現最強,其中傳播文化板塊整體漲幅高達17.63%,這些板塊有可能會在本輪下跌中率先起穩。
股票趨勢線研判要點:
1、上升趨勢線由各波動低點連成,下降趨勢線由各波動高點連成。
2、上升趨勢線是股價回擋的支撐點,當上升趨勢線被跌破時,形成出貨信號。下降趨勢線是股價反彈的阻力位,一旦下降趨勢線穿破,形成進貨信號。(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3、無論向上突破還是向下突破,均以超過3%方為有效突破,否則為假突破。
4、向上突破須佐以成交量放大,而向下突破無需量的配合,但確認有效後成交量方會增大。
5、如果突破以缺口形式出現的話,則突破將是強勁有力的。
6、在上升或下降趨勢的末期,股價會出現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現象,所以,市況反轉時的頂點成底部,一般均遠離趨勢線。
『陸』 金融市場的特徵和功能
金融市場體系中幾個主要的子市場都有其共性的東西:
1、風險性(不確定性):如,股票市場的風險、外匯市場的風險。
2、價格以價值為基礎,供求關系的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債券價格的波動,最終都反應其價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3、影響債券流通價格、影響股票價格、匯率波動等的基本面分析既要考慮宏觀經濟影響,也要考慮微觀經濟的影響等。
金融市場對於一國的經濟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①融通資金的「媒介器」。通過金融市場使資金供應者和需求者在更大范圍內自主地進行資金融資通,把多渠道的小額貨幣資金聚集成大額資金來源。
②資金供求的「調節器」。中央銀行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業務,調劑貨幣供應量,有利於國家控制信貸規模,並有利於使用市場利率由資金供求關系決定,促進利率作用的發揮。
③經濟發展的「潤滑劑」。金融市場有利於促進地區間的資金協作,有利於開展資金融通方面的競爭,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柒』 怎樣對一隻股票進行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
你好,基本面和技術面分析方法:
一、基本面分析
基本分析法是從影響證券價格變動的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出發,分析研究證券市場的價格變動的一般規律,為投資者作出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的分析方法。自上而下,基本面分析主要有三個層次: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和微觀企業分析。例如常見的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調整存款准備金率等屬於宏觀經濟分析,某行業受政策的大力扶持是屬於行業分析,而某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的增長帶來凈利潤的大幅上行,則是屬於微觀企業分析。
二、技術面分析
技術面分析是應用金融市場最簡單的供求關系變化規律,尋找、摸索出一套分析市場走勢、預測市場未來趨勢的金融市場分析方法。
此類型分析側重於圖表與公式的構成,以捕獲主要和次要的趨勢,並通過估測市場周期長短,識別買入 / 賣出機會。根據選擇的時間跨度,可以使用日內(每 5 分鍾、每 15 分鍾、每小時)技術分析,也可使用每周或每月技術分析。
基本面分析和技術面分析的基礎是截然不同的,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他們是基本面分析的忠實粉絲,而對於短線達人而言,他們則更看重量能和資金出入的變化,兩者各有千秋,如何抉擇,還是看個人的投資偏好。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捌』 金融市場中,基本分析對證券投資有何意義
投資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如果有基本的分析,首先就降低了虧損率,若是專業團隊的分析,就大大提高了勝率。如需詳細的瞭解,可Q本人
『玖』 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在影響股價變動的市場因素中,宏觀經濟周期的變動,或稱景氣的變動,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是股市的大行情。因此經濟周期與股價的關聯性是不能忽視的。經濟周期包括衰退、危機、復甦和繁榮四個階段,一般說來,在經濟衰退時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到危機時期,股價跌至最低點;而經濟復甦開始時,股價又會逐步上升;到繁榮時,股價則上漲至最高點。這種變動的具體原因是,當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企業的產品滯銷,利潤相應減少,促使企業減少產量,從而導致股息、紅利也隨之不斷減少,持股的股東因股票收益不佳而紛紛拋售,使股票價格下跌。當經濟衰退已經達到經濟危機時,整個經濟生活處於癱瘓狀況,大量的企業倒閉,股票持有者由於對形勢持悲觀態度而紛紛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使整個股市價格大跌,市場處於蕭條和混亂之中。經濟周期經過最低谷之後又出現緩慢復甦的勢頭,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品開始有一定的銷售量,企業又能開始給股東分發一些股息紅利,股東慢慢覺得持股有利可圖,於是紛紛購買,使股價緩緩回升;當經濟由復甦達到繁榮階段時,企業的商品生產能力與產量大增,商品銷售狀況良好,企業開始大量盈利,股息、紅利相應增多,股票價格上漲至最高點。
經濟周期影響股價變動,但兩者的變動周期又不是完全同步的。通常的情況是,不管在經濟周期的哪一階段,股價變動總是比實際的經濟周期變動要領先一步。即在衰退以前,股價已開始下跌,而在復甦之前,股價已經回升;經濟周期未步入高峰階段時,股價已經見頂;經濟仍處於衰退期間,股市已開始從谷底回升。根據經濟循環周期來進行股票投資的策略選擇是:衰退期的投資策略以保本為主,在此階段多採取持有現金(儲蓄存款)避免衰退期的投資損失,以待經濟復甦時再適時進入股市;而在經濟繁榮期,大部分產業及公司經營狀況改善和盈利增加時,即使是不懂股市分析而盲目跟進的,往往也能從股票投資中賺錢。當然還在有例外現象不時發生,例如,一般情況是企業收益有希望增加或由於企業擴大規模而希望增資的景氣的時期,資金會大量流入股市。但卻出現有蕭條時期資金不是從股市流走,而是流進股市,尤其在此期間,政府為了促進景氣而擴大財政支付,公司則因為設備過剩,不會進行新的投資,因而擁有大量的閑置貨幣資本,一旦這些資本流入股市,則股市的買賣和價格上升就與企業收益無關,而是帶有一定的投機性。此外,投資股票除了要洞悉整個大市場趨勢外,還要了解不同種類的股票在不同市況中的表現,有的股票在上漲趨勢初期有優異的表現,如能源、(機械、電子)設備等類的股票;有的卻能在下跌趨勢的末期發揮較強的抗跌能力,如公用事業股、消費彈性較小的日用消費品部門的股票。總之,還應該考慮各類股票本身的特性,以便在不同的市況下作出具體選擇。
『拾』 如何對股市做宏觀背景分析
(一)宏觀經濟運行對股市的影響
這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經濟效應,公司的經濟效益會隨著宏觀經濟運行周期、宏觀經濟政策、利率水平和物價水平等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動而變動。
2.居民收入水平,在經濟周期處於上行階段或者在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作用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消費需求。從而增加經濟效益。
3.投資者對估價的預期,投資者對股價的預期,也就是投資者的信心,是宏觀經濟影響股市最重要的途徑。
4.資金成本,當國家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時,居民和單位的資金持有成本將隨著變化。比如利率水平的降低(增加)(加息或者降息)和徵收利息稅的政策,會使部分資金由銀行儲蓄變為投資,從而影響股市的走向。
(二)宏觀經濟變動與證券市場波動的關系
1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動
在上市公司的行業結構與國家產業結構基本一致的情況下,股票的價格變動與GDP的變化是相吻合的。但是不能簡單的認為GDP增長股市也必然上漲,實際走勢有時候恰恰相反,必須將GDP與經濟形勢結合起來分析。
(1)持續、穩定、高速的GDP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總需求與社會總供給協調增長,經濟結構逐步趨於合理,經濟增長來源於需求刺激並使得閑置或者利用率不高的資源充分利用,從而表面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這時證券市場將基於以下原因而呈現上升趨勢:【1】伴隨總體經濟成長,上市公司的利潤持續上升,股息不斷增長。企業經驗環境改善,投資風險越來越小,從而使公司股票全面得到升值,使價格上漲。【2】人民對經濟形勢形成了良好的預期,投資積極性得以提高,增加了對證券的需求,促使價格上漲。【3】隨著GDP不斷增長,國民收入和個人收入都不斷提高,收入的增加同時增加了對證券投資的需求,從而導致證券價格上漲。
(2)高通貨膨脹下的GDP增長
當經濟處於失衡下的高速增長時,總需求大大超過總供給,這將表現為高通貨膨脹率。這是經濟形勢惡化的徵兆。
(3)宏觀調控下的GDP增長
當GDP呈失衡的高增長時,政府可能會採取調控措施來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這樣必然會減緩GDP的增長速度。
(4)轉折性的GDP變動
如果GDP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呈負增長,當負增長減緩並呈現向正增長轉變時,表明惡化的經濟形勢逐步得到改善。經濟的制約瓶頸得到改觀,新的一輪經濟高速增長已經來臨。這時候證券市場也將伴隨著快速上漲之勢。
2經濟變動周期
經濟周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表現為擴張和收縮的交替出現。
經濟總是處在周期性的運動中,股價伴隨著經濟周期相應波動,但估價的波動往往超前於經濟運動。收集有關宏觀經濟資料和政策信息,隨時注意經濟發展動向。正確把握當前經濟發展處於何種階段,對未來做出正確的判斷。把握經濟周期,認清經濟形勢。
3通貨變動
通貨變動包括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對於證券市場及個股的影響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完全可能產生反方向的影響。溫和且穩定的通脹對股價影響較小。通脹在一定的可容忍范圍內持續,而經濟處於景氣(擴張)階段,產量和就業都持續增長,那麼股價也將持續上漲。嚴重的通脹是很危險的,經濟可能被嚴重扭曲,貨幣加速貶值,這時候人民將會囤積商品、購買房屋等等進行保值。資金將持續流出證券市場,經濟嚴重扭曲失去效率,企業籌集不到生產必需的資金,原材料和勞務成本價格飛漲。企業經營嚴重受挫。
不同於通脹,通縮會損害消費者和投資者的積極性,造成經濟衰退和經濟蕭條。
二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包括:1財政政策、2貨幣政策、3收入政策
1財政政策包括:
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六個方面。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夠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並且是各種財政手段的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因此在宏觀調控中有重要的作用。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利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它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是實現政府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如果一段時間里,國債的發行量較大而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將會分流證券市場的資金。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某種特定需要,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給某些企業和居民的一種再分配方式。財政管理體制是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及國家與企事業單位之間資金管理許可權和財力劃分的一種根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財力分配。轉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財政將集中的一部分財政資金,按照一定的標准撥付給地方財政的一項制度。主要功能是調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力縱向不平衡,調整地區之間財力橫向不平衡。
2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制定的關於貨幣供應和流通組織管理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准則。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進行全方位的調控,其作用表現在以下幾點: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2)通過調控利率和夥伴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和儲蓄的比例。(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並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貨幣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又包括: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個不過多解釋。再貼現政策是指央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央行融資所做的政策規定,央行對再貼現資格的規定則著眼於長期的政策效應,以發揮抑制或扶持作用並改變資金流向。公開市場業務是央行吞吐基礎貨幣、調節市場流動性的主要貨幣政策工具。
選擇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指導。這兩個政策主要是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產生影響,這里不過多解釋。
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利率,利率的變化可以影響證券市場的資金流入或者流出。利率下降,股價上漲,利率上漲,股價下跌。2央行的公開市場業務,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央行就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從而使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增加,這樣會推進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使企業和個人投資熱情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同時又會推進股票機構上漲。反之,股票價格下跌。
3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是國家為了實現宏觀調控總目標和總任務針對居民收入水平高低、收入差距大小在分配方面制定的原則和方針。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比,收入政策有更高一個層次的調節功能,它制約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力度,而收入政策最終也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
三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一國經濟形勢和金融市場的動盪都會對其它相關國家的市場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1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通過人民幣匯率預期來影響證券市場。一般而言,匯率上升,本幣貶值,本國產品競爭力強,出口型企業將增加收益,因此企業的股票價格上漲。相反的,進口型的企業成本增加,利潤減少,股票價格下跌。
2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通過宏觀面間接影響證券市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將導致出口增幅下滑,外商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滑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
3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通過微觀面直接影響股市。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實力不斷增強,一些大型企業最近幾年通過跨國兼並參與國際競爭。國內主要上市公司通過購買境外企業的股份,以達到參股的目的。另外一些大型上市公司通過購買境外企業債券進行組合投資套期保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造成境外企業的股票和債券價格大幅縮水,嚴重影響了這些公司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