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有的股票符合技術面選股反而下跌了
技術面的選股是大多數投資者喜歡炒股方法,所以造成市場的出現各種各樣的技術分析方法,傳統的技術方法主要是日本蠟燭圖技術,道氏理論,艾略特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市場通過這些基礎的理論衍生出的各類技術方法,有關於K線形態的,關於技術指標的,關於的均線的,關於成交量的等。
所以有的投資者通過技術分析方法選出來的股票,並且運用各種技術分析疊加後,認為該股要出現上漲,但結果是個股卻出現了下跌的情況,難道是技術分析的失效,還是技術分析方法本身存在問題,還是自己的技術分析方法不過關,下面我們重點圍繞該話題重點講解,讓大家充分理解技術分析。
由於受到疫情的情況下,當天市場出現大幅度調整的情況,基本上所有個股跌幅都在8%,當時通過技術面分析大部分個股肯定存在上漲的可能性,但結果都是出現了明顯的下跌,所有「胳膊擰不過大腿」,市場的整體環境會影響的個股的走勢。
可能還存在很多影響著個股上漲和下跌的因素,比如資金的流進流出等,我們不一一講解了,我們只需要個股上漲和下跌的因素較多,個股符合技術面的原理,大概率的會出現上漲,到也會受到其他的因素的影響出行下跌。
總結:技術面分析的原理主要是基於市場的三大假設,所以的假設都無法保證接下來的情況會跟隨之前的假設預期走,技術面分析方法存在概率性的情況,再次股票的波動受因素較多,技術面只是一個方法,無法一直引導股票的上漲與下跌。感覺寫的好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② 目前醫用口罩行業的優缺點和機遇挑戰是什麼
目前已經錯過了口罩生產最佳的時機,已經有很多存貨的商家,開始處理庫存;所以不建議在入行口罩,等待機會看看情況再說吧!
③ 中國主要生產或銷售口罩或者洗手液的上市公司
中國主要生產或銷售口罩或者洗手液的上市公司截止2015年7月份,具體如下:
口罩概念:天津泰達(000652),龍頭股份(600630)
龍頭股份(600630)龍頭股份屬下的海螺集團和三槍集團是上海市政府指定的防非典專用口罩的生產企業,公司利用甲殼素技術推出抗菌功能性襯衫,研製出防非典「奇丁抗菌衛生口罩」,比普通的衛生口罩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並與東華大學聯合研發醫用隔離服與口罩導濕材料,一系列抗「豬流感」產品的推出,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天津泰達(000652)天津泰達為國內最大的口罩濾布生產企業,是目前國內惟一能夠生產出符合美國N95級和歐洲P1、P2級標准口罩布的生產廠家。
④ 你覺得未來的口罩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疫情突然發生後,人們對醫用口罩需求激增,各國口罩迅速斷貨,所以口罩價格上漲,同時更多的企業加入該行業。而我國口罩行業具有投資少、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小規模生產用工少等特點,這個特點使口罩加工商逐漸增多,國內其他地區也陸續出現,加工商之間競爭也逐日加劇。但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逐步穩定下來之後,最近在網路上口罩廠破產倒閉、口罩滯銷的消息也越來越多。口罩是疫情期間的硬通貨,隨著國內疫情逐漸接近尾聲,已經成為爛大街的普通商品,口罩需求量減少而供給量增多,導致了口罩價格也一落千丈。
⑤ 口罩各個標准
幾種常見口罩類別
N95——是美國聯邦法規42 CFR Part 84中由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衛生研究所(NIOSH)提出的概念,包括N、R、P三種系列,N系列即可阻隔非油性顆粒物的呼吸防護器具(包括口罩),而國內相關標准體系是沒有N95的說法的;此外N系列口罩可用於防護顆粒物的場合、包括病毒等病原體傳播的場合,但不意味著所有N95口罩都可用於防疫一線的醫用防護;
醫用防護口罩——是目前國內醫用領域要求最高的防護口罩,技術指標詳見GB 19083,可用於高風險、高暴露的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防護;
KN 95——是國內勞保領域普及最廣的標准GB 2626中的概念,標准中呼吸器(包括口罩)分為KN和KP系列,KN系列可阻隔非油性顆粒物,KP系列可阻隔油性和非油性顆粒物;
歐標顆粒物防護口罩標准——EN 149中分FFP1、FFP2、FFP3共三個級別,但其測試參數(測試流量、氣溶膠粒徑特徵等)與GB 2626及美國N95都不同;與GB 2626暫無可比性,但於疫情期間民眾日常使用防護是足夠的;
歐美醫用口罩標准——歐標EN 14683對醫用口罩分為TypeⅠ、TypeⅡ和TypeⅡR三級,分別細菌過濾效率、壓力差、合成血液穿透、微生物潔凈度,對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並未要求;美標ASTM F2100同樣對醫用口罩分為level 1-3三個級別,分別考核細菌過濾效率、壓力差、亞微米顆粒物過濾效率、合成血液穿透和阻燃性;因未曾做過試樣比對,無法確認此二標准與GB 19083要求的高低,但從標准文本比對分析、我國的GB 19083並不低。
口罩標准對比分析
GB 19083-2010的制定源於2003年的SARS,其時發現N95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傳播,因此其2003版要求顆粒過濾效率≥95%,隨後標准修訂加入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沾水等性能,適用於病原傳播性強、極需防護的醫療工作環境,特點是阻隔防護性、密合性強,主要用於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不建議老人、兒童及體弱健康成人佩戴;
GB 19083-2010的制定源於2003年的SARS,其時發現N95口罩可有效防止病毒傳播,因此其2003版要求顆粒過濾效率≥95%,隨後標准修訂加入抗合成血液穿透、抗沾水等性能,適用於病原傳播性強、極需防護的醫療工作環境,特點是阻隔防護性、密合性強,主要用於疫情一線的醫護、工作人員,不建議老人、兒童及體弱健康成人佩戴;
YY/T 0969-2013適用於普通醫療環境下佩戴,是日常葯房能見到的最多的口罩,同樣適用於疫情時期民眾佩戴防護;
GB 2626-2006是安監勞保領域用於防護各類顆粒物吸入的工作場合的口罩,其中KN95與美國聯邦法規42 CFR Part 84中N95的測試方法和要求是類似的,因此能起到較好的阻隔防護作用,其2019版將於2020年下半年實施;
GB/T 32610-2016是近年來霧霾情況突出,針對民眾日常生活防護佩戴的口罩的標准,主要項目是過濾效率和防護效果,都同時考核鹽性和油性氣溶膠,其對過濾材料和密合性要求較高,同樣適用於疫情嚴峻時期的個人防護。
⑥ 口罩為什麼有異味原因深度解析
廈門瓶子科技解密口罩的異味原因
目前無紡布口罩存在的異味問題,總有消費者屢屢抱怨。通過消費者對天貓各大主流品牌無紡布口罩的評價可以得出結論:口罩異味嚴重是目前這類產品亟待解決的一個痛點,是消費者的需求點。
那麼口罩的異味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1 首先從原材料說起
主流無紡布口罩的材質是PP無紡布。 而PP無紡布的原材料是聚丙烯。PP無紡布是通過聚丙烯粒料或者粉料通過拉絲形成的。 聚丙烯的理化性質通過下圖可以看到
原來聚丙烯是無臭無毒的。那麼問題來了,口罩為何有異味?
還是接著原材料聚丙烯粒料來說,聚丙烯粒料的生產過程涉及非常多的技術要求,總的來說聚丙烯粒料在生產的過程中由於自身降解和各種添加劑的使用,導致聚丙烯粒料就有了異味(論文參考:洛陽石化聚丙烯有限責任公司中圖分類號TQ325.14)至於異味成分,下文會提及。
到現在為止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原來口罩異味是因為無紡布有異味,無紡布有異味是因為其原材料聚丙烯粒料有異味。
那麼可以改善這個問題嗎?答案是可以的,中國在聚丙烯領域已經有很高的技術水準,中石化,中石油的聚丙烯粒料品質就很好了。國外的埃克森美孚的聚丙烯粒料也是相當的好。當然口罩異味的成因不是單單原材料的問題。下文會逐步提到。
到此我們初步得出結論是:改善原材料來源可以改善原材料的異味問題。我的觀點是:無紡布工廠全國很多家,生產聚丙烯粒料的也有很多家。找個技術水平過硬的無紡布廠商,並且其聚丙烯粒料來源嚴格要求,(中石油,中石化,或者埃克森美孚等大型石化企業)。才能生產出「低異味」的無紡布。
然而國內同時做到這2點的無紡布供應商非常少。因為對於整個無紡布行業來說,運用於口罩方面的無紡布數量佔比不大, 而其他這些無紡布運用的場合對於本身的異味水平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價格低廉的聚丙烯原料粒就「湊合能用」。我咨詢過無紡布行業的人士,由於無紡布行業競爭相當激烈,普遍一噸無紡布的利潤居然壓低至1000元左右,如果選用好的聚丙烯原料粒,一噸的成本要加500元,直接砍去50%的利潤。 也就導致了除非客戶明確要求使用好的聚丙烯原料粒,否則他們是不會去增加這部分成本。 最終結果就是這些無紡布用在口罩上面時,所導致的異味問題。
那我們開始引入第二點,我上文也提到了,為何無紡布供應商除了原料來源出色之外,還需要自身技術過硬呢?
還是接著聚丙烯粒料來說,聚丙烯在150度以上就會發生斷鏈,生成一系列的氧化產物,而這些氧化產物恰恰是異味的來源之一。添加劑使用不當,催化劑殘留等,都會產生異味。要控制異味產生,需要高效揮脫設備,控制添加劑使用量和使用品類,控制催化劑殘留等,我就不多做描述。(可參考論文:寧夏工程技術 2013年6月第12卷第2期) 所以需要有相當規模和技術條件的供應商。 個人在長期接觸過程中了解到出色的無紡布供應商,是有自己獨特的加工方式來降低這個問題的產生。
至此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有了優秀的粒料的同時,還必須要有優秀的加工粒料的技術,才能保證生產的PP無紡布具備「低異味」的水平。 成品無紡布低異味的,我在國內只找到了2家。
接下來我們來研究下,假如我拿到了優秀的「低異味」無紡布是否就能解決口罩異味的問題?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無紡布本身具有很強的吸附周圍氣味的能力,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中如果發生不當,這個無紡布就會有異味。這就涉及到生產廠家至少需要單獨的儲存無紡布的倉庫,並且實現良好的保存,不潮濕,不發霉,不發生蟲蛀。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假設保存運輸良好,離「口罩低異味,或者無異味」 也還有一段路要走。 那我們就來說說,到底有什麼東西還在影響著無紡布的異味問題?------生產!
第三點,生產問題。這是個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
目前無紡布的成型工藝是超聲波焊接,在沒有其它的加工技術出來之前,我們只能用這個方法來加工。那麼這個加工方式是否會對異味問題有影響?答案是肯定的。
那我們就來說說到底是怎麼個影響?
我們先來看幾個圖片(表1參考論文:《材料科學與工藝》2004,11(3):311-314)
也就是說,當溫度高於420度時,聚丙烯全部分解了,分解的過程摻雜氧化反應,會生產一些列刺激性氣體。 而超聲波焊接的瞬間溫度無法測量,業內人士的觀點是下面這樣的
可以大概理解「相差幾網路,甚至更高」這個溫度區間應該覆蓋了聚丙烯的分解臨界溫度。產物會有刺鼻的油味。
因為這個溫度無法提供有效的論文和實驗數據作證,其靠譜程度不是很高。那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和上文一直提到而未交代的異味成分到底是什麼。(以下圖片參考文獻:《河南化工》,2008,24(11):43-45)
聚丙烯在空氣存在的情況下,更確切的說,是在有氧氣存在的情況下,150度就開始熱氧化產生如此多的異味氣體。值得一提的是,超聲波焊接成型,必須融化無紡布,也就是融化聚丙烯,而聚丙烯的融化溫度如下圖所示:
也就是說,口罩焊接溫度至少維持在160度以上,一般是240度進行焊接。 只要口罩能焊接成型,就必定存在高於150度的熱氧化溫度,(一般240度進行焊接,剛好是理想的熱氧化溫度)必定產生熱氧化產物,產生諸多異味小分子。 如果溫度控制不好,如上文提到的超過420度,就已經完全分解。產生刺鼻油味。
另外,某些工廠習慣進行紫外線消毒,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紫外線能夠破壞聚丙烯的化學鍵,斷鍵之後與氧結合,產生醛,酮等物質。所以部分賣家經常講的,這是消毒的味道,紫外線對無紡布進行消毒是能產生味道,但是消毒消毒,毒性更大了。無論是否消毒,統統將異味說為消毒的味道的現象很多,實則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不知道為何有異味。
至此我們得出結論:口罩異味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無紡布的原材料聚丙烯粒料有異味
2無紡布生產過程不當,無紡布有異味,
3無紡布儲運不當,工廠環境限制,擺放半成品空間有異味,導致吸附環境異味。
4生產工藝限制,聚丙烯熱氧化現象和聚丙烯完全分解現象存在,導致有異味。
至此,我們來詳細研究下重點!口罩異味成分以及潛在的傷害。
首先是無紡布的原料聚丙烯粒料如果來源不當,原料粒能產生的有害氣體(參考文獻:河南化工2007年第24卷)
其次,假設聚丙烯原料粒正常,低異味,那麼在無紡布生產過程(下文的PP製品加工)中產生這些有害氣體
(參考文獻:寧夏工程技術,第12卷第二期)
第三:假設前面2個都不存在,那麼在做口罩的過程中會產生這些氣體
(參考文獻:洛陽石化聚丙烯責任有限公司471012)
綜合這3部分的產物研究發現,最終口罩上的異味主要成分是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酮,醇,酸,苯乙酮等等 而這些氣體合稱 VOCS 有機揮發性氣體,對人體有害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有異味可以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是有毒。
個人觀點:說口罩有毒,駭人聽聞,但的確有這么多期刊論文,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出這個結論。這些期刊論文所帶來的研究成果,很大一份已經應用在無紡布製造工藝上。然而所要求的技術條件比較高,很少無紡布廠家能做到。無紡布應用領域很廣,這些成果再要應用到口罩上面可能口罩屆還沒意識到。另外這些研究成果也有在口罩上出現一部分(我不清楚是有心的還是巧合)但系統運用這些研究成果,並且提供解決方案的幾乎沒有。導致目前口罩市場異味嚴重的口罩佔了相當高相當高的比例。
口罩它有毒,但有毒氣體成分是否濃度已經達到可以危害人體健康的程度,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人能明顯感覺到口罩內的異味讓自己不適,惡心,無法接受,那就具備一定的毒害了。職業原因,我個人經常佩戴口罩感受異味程度以及阻力大小,我有鼻炎,我經常一做這事兒,鼻子就堵住了。直到我發現了這些,我才知道為何我鼻子會堵。並且久的話,喉嚨還會痛。我是相當用力的吸,我吸入了那些氣體。
是否可以通過檢測手段來判定口罩內部的氣體濃度?個人認為難度較大!國標裡面有講到口罩的原材料必須對人體無害,但不知道就算原材料無害,咱加工一下,就有害了。而且國標裡面對這點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
口罩內部的這些揮發性氣體分為2部分,一部分是無紡布產生的表層氣體,一部分是焊接產生的焊接氣體,表層氣體容易充滿包裝袋,通風即可祛除表層的部分異味。 而焊接線和另外幾層布料則被包裹封閉在里層,無法短時間擴散,並且揮發過程時間很長。
口罩作為保障健康的產品,我希望首先它本身要無害。孕婦和兒童,老人,體弱者,這些人能承受的濃度不管高低,盡量做到最低,甚至沒有是最好的。我不是在危言聳聽,我親身體會。
做口罩勿忘初衷!
⑦ 一次性平面口罩機有什麼技術特點
太難了,中國這個技術目前做不到全自動化,我們廠一個口罩機6個人,
⑧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在疫情當下口罩為何一罩難求
口罩價格在3月份最高,巔峰期價格一個1.6元,利潤可以達到0.3-0.5元。隨後,大量生產設備投產,原材料飽和,目前一個口罩的批發價在0.12-0.18,這一價格距離巔峰時期已經跌去90%。目前來看,國內防疫物資充足,口罩行業逐步轉冷,口罩外銷仍比較景氣。
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後,引來無數企業加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包括能源、汽車、家電、IT甚至是房地產行業的數千家企業「跨界」生產口罩,大型國企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也積極展開與口罩、防護服、消毒液廠商的合作,跨界經營相關產品。
中國石化: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石化轉產增產增供醫用物資和原料,在燕山石化、儀征化纖緊急上馬16條熔噴布生產線,建成全球產能最大的萬噸級熔噴布生產基地。目前,中國石化熔噴布日產能達到37噸,年產能逾1.35萬噸,可助力增產逾135億只醫用口罩。今年以來,公司合作生產口罩數量超1億只,其中兒童口罩超1200萬只。
中國石油:3月初,面對醫用防護口罩一「布」難求的嚴峻局面,集團公司迅速啟動自建熔噴布生產線項目。中國石油下屬煉化企業,啟動生產醫用料的裝置的升級管控,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口罩等的醫療物資原材料。截至目前,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在蘭州石化和遼陽石化自建並投產的熔噴布生產線已增至6條,設計總產能達3200噸/年。
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我國一共有4.7萬家經營范圍包括口罩且在正常經營的企業,其中有8950家系1月25日後新增企業。
口罩背後是產業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基於石化工業材料技術的競爭。隨著疫情形勢變化,這些企業會在口罩之外,推出更多其它種類的醫療產品,進行多元化的發展。隨著大批生產廠商的湧入,貨物供給的充足,口罩行業也將逐步進入利潤的常態化時期。
來源:網頁鏈接
⑨ 口罩製造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陸續結束,口罩的需求量正在陸續下降,很多口罩公司因沒有相關資格證無法出口,而且國內銷路又不寬泛,無奈之下只能退出了這個市場。但其實中國口罩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年產值超百億的成熟產業,在醫院、食品加工廠、礦井、城市霧霾天里等場景,都是需要口罩的,前景還是好的。
預計在2021年又有一定幅度的回落,整個口罩行業市場規模總體仍呈擴大趨勢。
此外,體量大將成為下半場競爭集中優勢,以往的小作坊式的口罩生產廠家必定加速洗牌,而國內大的口罩生產企業以穩健醫療為例產量可達1000萬只/天,更具競爭力。
(9)口罩股票技術分析擴展閱讀:
口罩機熔噴布價格暴跌,廠商血虧轉手擔心設備成「廢鐵」
目前國內已經進入了疫情的「防控期」,不僅口罩供過於求要拼競爭優勢,連口罩機和熔噴布也不好賣了。此前一些轉產口罩的廠商,陸續將之前100萬高價購入的口罩機以20萬的價格轉手,防止口罩機變成「廢鐵」。
數據顯示,99級熔噴布也已開始降價,5月16日99級熔噴布報價65萬元/噸,5月22日報價40萬元/噸,一周內就降價25萬元,與此前哄抬期間超過75萬/噸的「高位」已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