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消費者偏好為什麼可以用效用函數分析
因為西方經濟學中假設消費者是理性的,也就是說消費者會選擇購買那些對自己效用最大的商品,比如說某人相對於B偏好A,如果這人是理性的(說明他做的選擇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A的效用必定大於B的效用
② 股票效用函數的意義
股票向陽的奧數萬元,這樣的東西是為了少見的
③ 風險偏好效用函數是如何推導出來的
微觀經濟學理論消費者理論:馬歇爾需求函數求法,性質,Roy恆等式,間接效用函數;希克斯需求函數,性質,shepard引理,支出函數。注意常用的L型,完全替代型,C--D效用,擬線性效用。注意間接效用函數與支出函數互為反函數。斯拉斯基方程推導,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分析(分清斯拉斯基與希克斯),包括給定收入與給定稟賦兩種形式的,還有在勞動供給,消費和儲蓄中的分配中的分析。從價稅,從量稅,一次總付原則。顯示偏好與拉氏,帕氏價格指數,與替代效應恆負的推導關系。替代品,互補品。消費者剩餘。等價變動,補償變動。組合商品。廠商理論:(注意長期與短期區別)要素需求函數(解利潤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條件要素需求函數(解成本最小化),利潤函數,成本函數,供給函數。注意與消費者理論對比,間接效用函數----利潤函數,支出函數----成本函數,條件要素需求函數--希克斯需求函數。Hotelling引理,shepard引理。成本函數與生產函數互推的關系,比如在求規模報酬時用到,規模報酬的區間(注意是在一個點為分界的)。多工廠模型。生產者剩餘。完全競爭理論:短期均衡以及條件,長期均衡(注意是否會影響要素價格,有三種情況)一般的問法廠商個數,產量,價格。條件(可能涉及規模報酬不變,嚴格規模報酬遞減,U型長期平均成本)。限制價格,支持價格,從量稅,從價稅的福利分析,配額,關稅,貿易政策。要素理論:要素需求構造(是壟斷廠商的需求大,還是完全競爭廠商需求大),要素供給構造,買方壟斷,最低工資,經濟租,上下游壟斷與一體化分析。工會與廠商博弈。市場失靈:外部性(主要分析負外部性)及處理辦法,pigou稅,科斯定理,內部化,許可證市場。公共地悲劇,公共品的有效供給與薩繆爾森法則。蘭姆賽規則與最優稅制。不確定性:期望效用,一個決策是否值得。普拉特系數,確定性等值,在完全信息條件下,保險分析全額還是不全額投保。CAPM理論。比較靜態分析事件概率以及收入變化的影響。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靜態博弈,寫法,最優反應函數,拍賣,hotelling模型,公共地悲劇,囚徒困境,古諾,勃蘭特寡頭。混合策略。子博弈納什均衡,逆向歸納法(最關鍵是分析誰最後做決策),要挾訴訟,戰略競爭中的價格博弈與產量博弈,誰領導誰跟從?進入退出博弈,不可置信的概念,魯賓斯坦模型,討價還價分一美元,工會與廠商的博弈,關稅博弈,銀行擠兌,連鎖店博弈,串謀,有限與無限重復博弈,folk定理。委託代理理論: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在保險市場分析,是否有可分均衡,匯合均衡。逆向選擇解決辦法,信號理論。檸檬市場以及解決辦法。隱藏行為數學模型,滿足參與約束,激勵相容約束。
④ 效用函數的公式是什麼
以商品價格向量P、消費束(商品數量向量)X、和消費者預算約束m三者為自變數的效用函數形式有兩類:一類是僅以消費束X為自變數的「直接效用函數」U(X);另一類是以商品價格向量P和消費者預算約束m兩者為自變數的「間接效用函數」v(P,m)。
直接效用函數U(X)的思想是:只要消費者購買(消費)各種商品的數量一定(而不管其他相關的經濟變數(如價格向量P)如何置定或變動),消費者的偏好或效用大小便唯一地確定。即,確定的消費束X對應確定的效用函數值U(X)。
間接效用函數v(P,m)是建立在僅以消費束X為自變數的直接效用函數U(X)的基礎之上的。其思路是:只要消費者面臨的商品價格向量P和消費者預算約束m兩者一定,消費者在PX=m約束下,最大化其直接效用函數U(X)的值,此時的最大U(X)值即是間接效用函數v(P,m)的函數值。
(4)效用函數分析股票擴展閱讀
效用理論是領導者進行決策方案選擇時採用的一種理論。決策往往受決策領導者主觀意識的影響,領導者在決策時要對所處的環境和未來的發展予以展望,對可能產生的利益和損失作出反應,在公理科學中,把領導人這種對於利益和損失的獨特看法、感覺、反應或興趣,稱為效用。
效用實際上反映了領導者對於風險的態度。高風險一般伴隨著高收益。對待數個方案,不同的領導者採取不同的態度和抉擇。
運用心理測定方法,可以測量出領導者對於各種收益和損失的效用值,並畫出相應的效用曲線:甲類型領導者對收益反應遲鈍,對損失反應敏感,怕擔風險,不求大利,謹慎小心。乙類型領導者對損失反應遲鈍,對獲利非常敏感,追求大利,不怕風險,大膽決策。
丙類型屬於中間類型,完全以損益率的高低作為選擇方案的標准。效用是指消費者從消費某種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理論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核心,效用理論按對效用的衡量方法分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
⑤ 什麼是 效用函數
效用函數通常用來表示消費者在消費中所獲得的效用與所消費的商品組合之間數量關系的函數,以衡量消費者從消費既定的商品組合中所獲得滿足的程度。
"效用函數" 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1、表示消費者在消費中所獲得的效用與所消費的商品組合之間數量關系的函數。它被用以衡量消費者從消費既定的商品組合中所獲得滿足的程度。運用無差異曲線只能分析兩種商品的組合,而運用效用函數則能分析更多種商品的組合。其表達式是:U=U(x, y, z, …)式中 x,y,z分別代表消費者所擁有或消費的各種商品的數量,公式左邊的U為......
"效用函數"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效用函數的定義是:設f是定義在消費集合X上的偏好關系,如果對於X中任何的x,y,xfy當且僅當u(x)≥u(y),則稱函數u:X→R是表示偏好關系f的效用函數
2、F(X)稱為效用函數.加權P范數法的關鍵是權系數的確定.有2種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學習法[1,2],該方法依據目標函數的相對重要性來選取權系數
3、一個人的效用應是財富x的函數,這個函數稱為效用函數,從理論上來講,它可以通過一系列心理測試來逼近得到每個人的效用函數.不同的決策者應有不同的效用函數.首先我們尋求效用函數所滿足的性質或某些特殊類效用函數所滿足的性質
4、這是一種理論假設,他們運用的數學函數式所建立的模型稱為「效用函數」.按照這類模型,人都能被假設成為可以決定在每一種可能的時間分配中產生一定的利益水平,並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5、—第i種運輸方式的費用,有時也稱為效用函數,u=ao+alx一+灸xC.丁—第i種運輸方式的出行時間.C—第i種運輸方式的運輸費用
6、為了對控製做出評價,需要一套函數作為評價指標: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對每步控制進行評價,稱為效用函數.J(t)函數表示了從此刻開始的每步效用函數值的累積,稱為費用函數。
⑥ 完全替代品效用函數中ax1,ax2分別代表什麼,效用水平為什麼是最小的一項決定
您好,您的提問存在問題。
首先,經濟學中函數有很多種形式,您可以把你遇到的函數整個列出。而非單個因子。
其次,「效用水平由最小的一項決定」這個說法本身就存在問題。因為如果,您提到的是「木桶原理」的話,那的確沒錯。因為一個木桶的盛水量,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但在經濟學中,假設任何東西都存在一定的正效用的話。總效用水平也並非由最小的一項決定。舉個例子,牆上有幾個釘子,由一條橡皮筋依次連接成一條折線,折線的平均高度代表效用水平。其中,所處位置最低的一個釘子不能移動,其他都能上下移動。當您將其他任何一個釘子向上移動後,折線的平均高度都會提高。並不由其中位置最低的釘子所決定。
⑦ 效用評價函數
效用評價函數
effectiveness function; utility function; utility function used"效用函數" 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1、表示消費者在消費中所獲得的效用與所消費的商品組合之間數量關系的函數。它被用以衡量消費者從消費既定的商品組合中所獲得滿足的程度。運用無差異曲線只能分析兩種商品的組合,而運用效用函數則能分析更多種商品的組合。其表達式是:U=U(x, y, z, …)式中 x, y, z分別代表消費者所擁有或消費的各種商品的數量,公式左邊的U為......[編輯本段]"效用函數"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效用函數的定義是:設f是定義在消費集合X上的偏好關系,如果對於X中任何的x,y,xfy當且僅當u(x)u(y),則稱函數u:XnR+R是表示偏好關系f的效用函數
2、F(X)稱為效用函數.加權P范數法的關鍵是權系數的確定.有2種基本的方法,一是老學習法[1,2],該方法依據目標函數的相對重要性來選取權系數
3、一個人的效用應是財富x的函數,這個函數稱為效用函數,從理論上來講,它可以通過一系列心理測試來逼近得到每個人的效用函數.不同的決策者應有不同的效用函數.首先我們尋求效用函數所滿足的性質或某些特殊類效用函數所滿足的性質
4、這是一種理論假設,他們運用的數學函數式所建立的模型稱為「效用函數」.按照這類模型,人都能被假設成為可以決定在每一種可能的時間分配中產生一定的利益水平,並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5、—第i種運輸方式的費用,有時也稱為效用函數,u=ao+alx一+灸xC.丁—第i種運輸方式的出行時間.C—第i種運輸方式的運輸費用
6、為了對控製做出評價,需要一套函數作為評價指標:J(t)=∑∞k=0kγU(t+k)=U(t)+Jγ(t+1)(2)其中U(t)=U[R(t),A(t),t]用以對每步控制進行評價,稱為效用函數.J(t)函數表示了從此刻開始的每步效用函數值的累積,稱為費用函數
⑧ 為何股票跌你很傷心,而上漲卻沒有很開心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政策層定下股市長期「慢牛」的基調以後,A股從去年開始一路飄紅,終於迎來了5月28日的暴跌,一時間哀鴻遍野,憋哭了段子手,「沒有兩只跌停的股票,你還好意思說自己炒股?」隨後大盤又迎來了6月1日報復性反彈,但這並沒有太多人表露歡喜。那麼問題在哪?
愛上漲,但更討厭下跌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
5月28日早盤,滬指高開高走,再創7年新高,十點半左右滬指高位跳水,權重股走低,題材股沖高回落;午後開盤滬指再度跳水,權重股砸盤,題材股暴跌;截止收盤滬指報4620.27點,跌321.45點,跌幅6.50%,深成指報15912.95點,跌1050.58點,跌幅6.19%,創業板報3432.98點,跌195.69點,跌幅5.39%。兩市近百股漲停,超500股跌停。
大盤又迎來了6月1日報復性反彈,滬深兩市大盤強勢上攻,上證指數飆升4.71%,收報4828.74點,強勢重返4800點,喜迎6月開門紅。
從市場反應看,比起反彈,暴跌更戳心窩。經常炒股的人可能還會遇到這樣的心理體驗:同樣是1000元,炒股賠1000元的傷心程度大於賺1000元的開心程度。這種現象,可以用行為金融學的期望理論來解釋。
期望理論認為投資者對收益的效用函數是凹函數,而對損失的效用函數是凸函數,表現為投資者在投資帳面值損失時更加厭惡風險,而在投資帳面值盈利時,隨著收益的增加,其滿足程度速度減緩。
對於股市,5.28之前已經有分析認為股價太高需要調整,好多股民也坐等調整好撿便宜貨,等大跌真的到來,你卻感到厭惡。正如上面理論所述,這個階段,投資者是風險的厭惡者,當5.28當天大市開始調整的時候,會有很多獲利盤出現,但是反而如果您是剛剛才入市的話,賭5000點以後的行情,5.28當天的下跌,你也許反而願意承受下跌,因為相信之後A股還會去6000點,你成了風險的承擔者。
買與賣時機不對,都後悔
在投資判斷和決策上出現錯誤是常事,但這種判斷失誤卻平添了許多不幸福感。在牛市中,沒有及時買入,過早的賣出獲利股票,會後悔。在熊市中,沒有及時止損出局,獲點小利馬上被套,會後悔。在平衡市場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漲不跌,別人推薦的股票上漲,自己會後悔,但是當賣出自己本身看好的股票去追別人的股票,卻發現自己原本的股票漲卻又漲起來了,追的別人的股票反而被套,這時候會更後悔。
在後悔理論中,投資過程中常出現後悔的心理狀態,而且出現錯誤的判斷和決策以後,人會變得異常的難過和悲哀。市場投資者極度亢奮,但當資金乏力的時候,股市大跳水,這個
時候投資者無疑只能用「悲壯」來形容了。不管怎麼樣,害怕後悔總是一種難以避免的投資狀態,股市這么大變臉,你後悔的經歷,都是怎麼樣的?
那麼,買了股票大跌或者沒買的股票大漲後,我們通常會干什麼?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在各大網站上尋找能夠「預測未來」的信息,下一步,到底是賣還是買?股票已經跌了這么多,會反彈嗎?股價已經這么高,要追高買入嗎?這些所謂對未來的預測和分析,找朋友分析,對於股民來說,無疑是一顆「安慰劑」,而這種四處尋找安慰現象也被稱為「安慰劑效應」。
「安慰劑效應」一個概念來源是醫學上的一個現象:當病人介紹了化學上無效的葯物或者無針對性的治療好,他或她的身體康復了。但我們還是需要真正的葯,而不是安慰劑。回憶下5.28暴跌,很多文章都把這個和5.30股災聯系在一起,並宣稱是歷史的重復。其實,這是心理學的一個規律,人在做了一件事情之後,總要給自己找到合適的理由和借口來說服自己,讓自己的行動有「理論依據」,以消除內心的不適感。因此,當股市上出現和自己預期不同的行情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網上找新聞,找某些所謂的專家,所謂的分析師的文章,當發現和自己的看法一致的時候,即使虧損,心情也會好很多,看,基本面支持我的觀點。
就像很多人喜歡討論國內國際大事,愛吹牛的會說,看,某某專家和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找到觀點相同的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興奮的事情。
不過當真正暴跌之後,哪怕吃了這么多的「安慰劑」,也難以撫平很多人受傷的心靈吧。玩股票,在某些時候玩的是心跳,此言極是。再回到股市上,暴跌之後,應該做的是及時止損,而不是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找自我安慰。
⑨ 什麼是Von Neumann-Morgenstern效用函數
期望效用函數理論(Expected Utility Theory) 期望效用函數理論是20世紀50年代, 馮·紐曼 和 摩根斯坦 ( Vo 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 )在公理化假設的基礎上, 運用邏輯和數學工具,建立了不確定條件下對理性人( rational actor)選擇進行分析。
⑩ 邊際效用函數公式MU=dTU/dQ中 d代表什麼
邊際效用函數公式MU=dTU/dQ中d代表微分符號,符號D又叫微分運算元。
微分符號d取英文differential,differentiation的首個字母(difference有差距,差額的意思),其中與微分概念及符號d相關的英文單詞有divide,decrease,delta等。
在偏導的微分計算中多數使用∂,不用d 以免出現混淆。
(10)效用函數分析股票擴展閱讀
1854年德國經濟學家H.H.戈森提出人類滿足需求的三條定理:
①慾望或效用遞減定理,即隨著物品佔有量的增加,人的慾望或物品的效用遞減。
②邊際效用相等定理,即在物品有限條件下,為使人的慾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務必將這些物品在各種慾望間作適當分配,使人的各種慾望被滿足的程度相等。
③在原有慾望已被滿足的條件下,要取得更多享樂量,只有發現新享樂或擴充舊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