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香港中華煤氣最大股東是誰
最大的股東是迪斯利置業有限公司,持股數(股) 3233610924.0023.12,所佔比例(%)23.12。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於香港及中國從事燃氣生產、輸送與銷售、供水以及經營新興環保能源業務;於香港從事物業發展及投資活動。
1862年6月3日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在英格蘭注冊,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公用事業機構,亦是本港規模最大的能源供應商之一,企業管理和營運均達到世界級水平。1960年煤氣公司在香港上市。1982年10月14日煤氣公司轉往香港注冊。1983年李兆基先生出任董事會主席。1986年大埔煤氣廠第一期投產。1995年番禺合資公司投產。1996年中山合資公司啟業。1998年成立「卓裕工程有限公司」和第四家合資企業-「廣州東永港華煤氣有限公司」。2002年在深圳成立「港華投資有限公司」,管理集團在國內的投資項目。2003年南京合資項目獲中央批准成立,為第一個省會級合資項目。隨後在武漢成立第二個省會級合資項目。2005年成功進軍內地水務項目,於江蘇省吳江市成立「吳江華衍水務有限公司」,是煤氣公司首個水務合資項目。2006年並購「百江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其後易名為「港華燃氣有限公司」(股票編碼:01083)。2009年集團易高位於山西省晉城之液化煤層氣廠房正式投產。2011年首次發行人民幣債券。2012年集團創立150周年,此時集團在內地擁有150個項目,遍布全國22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
❷ 中國燃氣怎麼樣發展前景怎麼樣
天然氣在新能源中,是一種既環保又清潔的燃料能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所需。所以,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天然氣將代替石油和煤等一些成本較高的燃料,在更多使用領域中得以快速地推廣和應用。
全球天然氣消費量 3.3萬億方,貿易量 1萬億方,其中管網運輸為 7000億方,海上 LNG為 3200億方。而我國所處的東亞地區,由於本身產量只有 1170 億方,但總需求量卻高達 3500 億方,所以基本所有海上 LNG都是出口到東亞。
而我國目前總消費量為 1900億方,自產氣 1300億方,陸上管輸氣為 313億方,雖然 LNG現貨佔比不高,但其對我國整體氣價影響卻很大。
2021年9月,湖北省應急管理廳發布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艷湖社區集貿市場「6·13」重大燃氣爆炸事故調查報告,指出: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作為事故發生單位的上級管理公司。
安全生產重視不夠,主體責任不落實,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後,對責任制落實情況監督考核不到位;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不健全,安排華中區域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擔任多個燃氣公司法定代表人,以致不能實際履行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安全投入實施不到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執行中走樣,隱患排查治理長期不重視,教育培訓不到位,應急預案流於形式,應急演練走過場,對十堰東風中燃公司存在的嚴重安全生產問題失察失管,安全生產工作監督指導不力。對事故的發生負有重要責任。
❸ 中國燃氣控股如何
很好!壟斷企業待遇高。
❹ 中國燃氣未來趣勢
中國能源結構是富煤、少氣,煤比較多天然氣資源較少,據預測,2015年我國天然氣生產量為15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為240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為900億立方米。2020年常規天然氣生產量為20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為300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為1000億立方米。2010~2020年期間,我國天然氣需求量受城市燃氣需求的提高以及天然氣替代其他工業燃料的需求將大幅度增長,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❺ 中國天然氣價格指數
我國天然氣進口和定價跟成品油一樣比較特殊,基本屬於壟斷沒有完全市場化,所以國內並沒有行程權威的天然氣價格指數,國外市場的天然氣標准價格像樓主提到的價格都是公認的期貨市場或是期貨指數價格, 比較權威比較有代表性, 而國內公布的一些價格都是一些資訊網站根據地方銷售價格指定或是編輯的,不具有權威性。
回答過題主的問題之後,下面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股票指數的問題!
股市指數的意思就是,就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數字。
通過觀察指數,我們可以對目前各個股票市場的漲跌情況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股票指數的編排原理對我們來說是有點復雜的,就不在這兒詳細分析了,點擊下方鏈接,教你快速看懂指數:新手小白必備的股市基礎知識大全
一、國內常見的指數有哪些?
根據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和性質來有針對性的分類,股票指數大致分為這五種類型:規模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風格指數和策略指數。
這當中,最頻繁遇見的當屬規模指數,比如我們熟知的「滬深300」指數,它說明的是在滬深市場中交易活躍,且代表性和流動性都很好的300家大型企業股票的整體情況。
再次,「上證50 」指數也是常見的規模指數,能夠傳達出上海證券市場代表性好、規模大、流動性好的50隻股票的整體情況。
行業指數其實代表的就是某一行業的現在的一個整體情況。舉個例子,「滬深300醫葯」就是典型的行業指數,由滬深300指數樣本股中的17個醫葯衛生行業股票組成,同時也反映出了該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主題指數代表的是某一主題的整體情況,例如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等,這是有關聯的指數「科技龍頭」、「新能源車」等。
想了解更多的指數分類,可以通過下載下方的幾個炒股神器來獲取詳細的分析: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費領取(附分享碼)
二、股票指數有什麼用?
經過文章前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知道,指數一般選擇了市場中的一些股票,而這些股票非常具有代表意義,所以根據指數,我們就可以很迅速的知道市場整體漲跌的情況,這就能清楚地了解市場的熱度,甚至對於未來的走勢也可以預測一二。具體則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獲取專業報告,學習分析的思路:最新行業研報免費分享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❻ 股票趨勢技術分析應該怎麼分析啊!
股票趨勢技術分析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明白的,你得多看看這方面的書!
提到軟體,很多軟體都有股票趨勢技術分析的技術,但是這類軟體都不是免費的,並且價格很貴!
你可以試試幣勝股票資訊這個軟體,我朋友告訴我的,覺得還可以,對你炒股有一些幫助。而且是免費的,挺好的。
❼ 中國燃氣怎麼樣,剛簽了這個公司,發展前景怎麼樣啊
中國燃氣很好,發展前景也比較好。
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天然氣運營服務商,主要於中國大陸從事投資、經營、管理城市燃氣管道基礎設施,向居民和工業用戶輸送天然氣,建設及經營加油站和加氣站,開發與應用石油、天然氣相關技術 。
公司願景:
人企合一是企業全員與企業發展建構形成了一個無間隙、全融合發展的生命共同體。百年中燃是中燃全面構建中燃發展新生態的核心競爭優勢,謀求實現企業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的較快速持續增長,同時平衡利益相關者需求,全力打造永續經營的百年企業 。
「百年中燃」必定有「中燃百年發展曲線」,這一發展曲線必定是中燃自身新生態的「循環發展」和更高一層級的螺旋式遞進,這成為中燃發展、中燃文化發展的恆定模式和生命軌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
❽ 中國天然氣遠景展望
中國天然氣藏主要特徵:(1)多旋迴沉積天然氣烴源廣闊,所有烴源岩和早期油藏過成熟後都將演化為氣。(2)由於中國地質發展的復雜性,很少有同一組合生、儲、圈、蓋的適時常規氣田。大多為次生、重組復雜氣藏,而且隱蔽性很強。(3)緻密砂岩和超緻密砂岩含氣,在中國天然氣資源中佔有很大比例。相當部分埋藏深或在海域,在經濟上處於邊際狀態。(4)碳酸鹽岩裂縫、溶蝕性氣藏(含火成岩、基岩)較為普遍,如後期大型構造結合礁灘有利相帶,可能形成富集氣田。
中國天然氣領域眾多、遠景廣闊,但成藏條件曲折復雜,而且天然氣烴源系統垂向交流活躍。下面按幾個大區進行分述。
(一)西部地區天然氣
(1)海西-印支前陸盆地上疊喜馬拉雅晚期前陸盆地,如昆侖、天山、祁連山、海西-印支前陸盆地,T3—J地層有很厚的優質烴源岩夾含煤系,在上覆沉積過程中逐步成熟,並在印支圈閉中適時形成過大批油氣藏,曾經是西部油氣地質史上的一大亮點。但喜馬拉雅晚期運動導致N2+Q地層迅速堆積形成疊加前陸盆地,將T3—J地層深埋達7~10km,烴類全部氣化。山前強烈推覆、滑脫形成新的構造圈閉,深部天然氣循斷裂向上運移,在新生界圈閉中形成次生氣藏,特別在具膏、鹽蓋層封閉下,能形成大儲量氣田,如庫車坳陷克拉2、迪那等大氣田,成為西氣東輸的起點。這一領域在塔西南、准南、柴北等都已發現很好氣田,總資源量相當可觀,是近期勘探開發的重點。前陸疊合盆地天然氣垂向運移的成藏理論和規律,急需全面系統研究,擴大戰果。而T3—J地層自生自儲氣藏,由於埋藏很深且受晚期構造的改造,雖然資源量更大,目前以研究和技術准備為主,可有選擇地逐步突破。
(2)塔里木Є—O烴源非常豐富,由於古地溫梯度低、深埋時間短(新近紀後),所以隆起及斜坡,高部位雖深超6000m,仍能保存液態油。但廣大坳陷區和隆起較低部位都已過成熟,氣源量特別巨大,後期構造穩定,區域封蓋良好,不易散失。在與斷層有關的沙5井、沙18井等特高產量氣井,揭示與深部Є—O地層強勁氣源有關。圍繞滿加爾—阿瓦提應有很大的含氣面積。Є—O地層之上為志留系砂、泥岩覆蓋,偏高部位普遍有油和油砂顯示;大部分砂岩可能含氣,屬 「深盆氣」類型。因為氣源豐富,遠景資源量大,但埋藏偏深,需從成藏機理研究富礦(甜點)入手,再全面突破。另外,在塔中、塔北深部,沙雅西、塔東、巴楚等都有發現大氣區的條件。至於深部Є、O地層豐富氣源通過斷裂向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垂向運聚成藏,更為重要。
(3)准噶爾盆地南大斜坡J等緻密砂岩含氣。准噶爾盆地南部(昌吉)坳陷,烴源岩多套疊加(P—J),厚度大、質量優(見圖158),以及侏羅系厚大煤層。生烴強度之高是罕見的,而且上部有超高壓封蓋,烴類散失少,對此領域應高度重視。由於晚期埋藏太深,勘探難度較大。在晚期推覆構造上,已獲呼圖壁等新生界次生氣田,但侏羅系良好生、儲組合尚未鑽達。有關前陸盆地深部自生自儲及淺層次生氣前已論及。准南地區從前陸晚期構造帶至中部隆起間,存在一個大斜坡,是油氣長期運移和途經地區。隨著南側深埋,砂岩緻密化,烴類全部演化為氣,側向、垂向運移能力減弱,而生氣能力仍很旺盛,必然向 「深盆氣」發展。筆者曾多次強調[154,186],主張由偏北相對淺部入手,逐步向南探索,盡可能運用地震技術尋找三角洲等大型砂體及微幅構造。深部氣區只有抓住富礦(甜點),經濟上有利,此領域才能全面突破。同時,天然氣長期向北、東相對隆起區運移,在適宜圈閉中可能形成較大型聚集。近年在吐魯番發現巨大儲量侏羅系煤田,因此在准、吐大范圍內的煤層氣也是非常重要的。
(4)柴北侏羅系烴源的自儲氣藏和上竄至新生界的次生氣藏。在馬海、南八仙已獲次生氣(和油)藏,證明來自含煤系的侏羅系(見圖57)。柴北新生代前陸坳陷沉積不很厚,因此該區侏羅系自儲氣和淺層次生氣藏,可統一進行勘探。中生界烴源不及昆侖、天山前陸盆地,但仍可獲得一些中型氣田。
(5)柴中Q1+2地層未成熟氣藏。喜馬拉雅晚期柴達木周邊山體隆升,柴中成為共用的前陸坳陷,Q1+2地層沉積最厚達3000m,湖沼區烴源岩發育,生物成因的甲烷氣,在良好輸導層中向構造圈閉聚集成藏。總體有相當大的資源量,施工成本低,經濟價值較高。同時應加強這個領域成藏理論的研究,以指導我國廣闊陸海第四紀沉積區找氣問題。
(6)西藏北羌塘的西段和倫坡拉等裂陷的深部,烴源岩在高溫條件下,可能存在重要的氣藏。
(二)中部地區天然氣
本區位於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晚期運動劇烈構造形變的緩沖帶,介於兩條重力線密集帶之間,構造相對穩定。一般缺失新生界或山前有零星的粗碎屑,古生界含氣層系埋藏都不太深,有利於勘探開發。但多旋迴盆地疊合、深部結構和圈閉的變化,古、中生界氣藏的改造、重組,情況仍很復雜。下面分幾個領域論述。
1. 鄂爾多斯中央隆起O1溶蝕面天然氣聚集
本區加里東期全面抬升,Є—O碳酸鹽岩台地暴露溶蝕達1億年之久。C2時期開始中央隆起兩側海進,逐步淹沒隆起,C—P時期發育海陸過渡含煤系沉積。大致在中生代早期逐步在古隆起區聚集成大型油藏,以後演化為氣。燕山運動將鄂爾多斯抬升為東高西低大單斜,古隆起天然氣循溶蝕縫洞向東運移,受阻於膏岩發育的原米脂凹陷,在靖邊一帶聚集成大氣田。
侵蝕面洞縫中的天然氣也可能在其他圈閉中成藏,如西部面向秦、祁、賀的地層楔狀體和藻灘顆粒相帶(見圖76),以及東側離石斷裂下盤圈閉。
2. 鄂爾多斯C—P緻密砂岩氣和煤層氣
海陸過渡的C—P時期含煤系烴源岩雖屬中等級別,但生烴面積在20萬km2以上,構造平緩穩定,埋藏深度適中,生、儲層配置良好。特別是北部多條入海(湖沼)河流及三角洲砂體發育,緻密砂岩大面積含氣,「在中國其他地區難找出類似的地質條件[174]」。深盆氣在中生代中、後期逐步進氣成藏,在高峰階段為超壓。由於邊緣氣水置換,局部水體向盆內侵進,氣層壓力逐漸降低,現處於常壓偏低狀態。但烴源岩仍有生氣能力,及時補充氣水交換帶散失的氣量。根據目前資料分析,C—P1時期緻密砂岩氣區加上周邊埋藏較淺的煤層氣,是我國現實條件下最大的天然氣領域。由於面積廣闊,含氣潛力還很大。
圖239 四川盆地主要沉積旋迴厚度略圖
3. 四川盆地海相(PZ+T1+2)氣藏
四川盆地下古生界主要位於碳酸鹽岩台地,D+C地層多為隆起剝蝕及濱淺海過渡區,烴源岩相對較差,P具優質烴源岩而厚度不大。但東鄰川、湘、鄂邊境古生代長期生油坳陷(見圖80、圖121、圖239),中間為繼承性大斜坡,印支運動更增強了油氣從坳陷向川東運移的勢能(圖240)。因此,海相大儲量氣田多分布在盆地東部是自然的,而且海相層上部普遍有膏鹽蓋層。
很長時期人們認為碳酸鹽岩很緻密,強調構造裂縫氣藏,以此為目標發現了近百個中、小氣藏。後來逐步認識到儲量大的氣藏都與孔隙發育有關,如眾多C2地層溶孔氣藏和卧龍河、威遠等氣藏;特別是對T1f台緣鮞粒灘的規律認識,促進了羅家寨、渡口河、普光、鐵山坡成帶大、中型氣田的發現。但是,這些孔隙儲層在紅盆沉積末期都深埋7000m以下,因此必須研究早期充油佔領孔隙空間的問題。圖129表明上述氣藏在印支期為古隆起油藏,含不同豐度瀝青。更重要的是晚期兩組構造的交會形成高幅度的構造圈閉,裂縫發育有利於溶蝕和溝通作用,並不是單純的相帶問題。工業儲量計算要嚴密,不能簡單套用常規氣田的方法。需經過試采,才能最終落實。
T1f氣藏覆蓋在P2地層煤系之上,高含H2S及CO2,在勘探開發過程中要確保安全。
烴源、有利儲層相帶和古、今構造相結合,是探索富集大氣田的主要方向。上古生界(含T1+2)還有相當潛力,遠景良好的下古生界尚未突破,盆地東部仍是首選之地,還要在深部復雜地震和超深鑽探技術方面下大工夫。
川中加里東古隆起下古侵蝕面曾形成過區域性油氣聚集,儲層中瀝青含量可以說明。而印支運動後不斷向南抬升,晚期在威遠、資陽形成氣藏,古隆起頂部未獲成果。兩側楔狀體和不整合面有利溶蝕條件與良好蓋層配套部位還可進一步探索。瀘州古隆起海相層上部被剝蝕,燕山運動形成30多個局部構造,在上古生界(含T1)都發現中、小型氣藏。據研究,川南下古生界烴源較好,在深部下古生界應有更好的結果。
川西北海相有很好的大陸邊緣生、儲組合,但由於陸相疊加坳陷很厚,難以勘探;而且龍門山逆沖推覆緊逼,遍布油苗瀝青,工作難度大,可挑選少數圈閉進行突擊,以打開海相氣藏新局面。
圖240 川東至湘鄂西古構造發展剖面
4. 龍門山印支前陸盆地氣藏
在川西坳陷約4萬km2區域內,T3地層烴源岩異常發育,計算生氣總量高達350萬億m3,並配合多套砂岩及各種圈閉。在上覆紅盆沉積過程中,逐步生烴、成藏、演化為氣。據分析,川西在早期地層岩性和古構造圈閉中適時成藏有利,在常規輸導和儲層條件下,進行第一次油氣分配,奠定了貧、富分布基礎。隨著儲層開始緻密化,曾形成大型深盆氣;繼之以超緻密化,天然氣側向運移功能減弱,成為呆礦。喜馬拉雅運動導致川西形成幾十個背斜構造,藉助裂縫溝通,部分呆礦重新活躍聚集成藏。但烴源受早期分配的制約,「早聚晚藏」是四川最重要的特徵。新場851井單井壓降儲量超過50億m3,而許多構造為低產或僅有氣顯示,規律很復雜。本書第二章T3自儲程式中,強調早期聚集因素和構造幅度、裂縫條件、隆升水中排氣等因素。深部T3地層氣源豐富,以各種方式向淺層運聚,還應系統搜尋。
T3地層向川中逐步抬高,其下組合在坡上變薄、尖滅,烴源也相應變差,但T3地層砂岩在高部位部分達緻密砂岩級別,而且西部坳陷長期供給烴源,有可能部分形成緻密砂岩氣區。廣安一帶已獲相當儲量,大坡上也可形成上傾尖滅氣藏。本區范圍廣闊,仍需深入研究,分別對待,爭取發現天然氣更大的場面。
5. 滇黔桂天然氣遠景
由於燕山運動強烈擠褶和喜馬拉雅運動高原抬升,導致西南地區「廣義四川盆地」陸相地層被剝蝕,碳酸鹽岩暴露溶蝕,地表水下切很深,大部分地區天然氣遠景很差。以下領域可供研究選擇。
(1)楚雄印支前陸盆地。T3地層烴源岩較好,在前淵埋藏很深。晚期構造圈閉發育,岩漿活躍,地溫梯度偏高。地表油氣顯示較多,反映深部氣藏的改造和上移現象。關鍵是加強油氣地史和儲層緻密過程的研究,通過地震資料選擇早、晚復合有利的大、中型構造,爭取突破。偏東部T3地層含煤層埋藏較淺,煤層氣資源量很大;東部還可探索海相古生界天然氣,向北沿攀西構造帶至西昌盆地。
(2)十萬大山印支前陸盆地。前陸盆地只保留深淵部分,T3+J地層厚達萬米。據地震相研究,中心有深水—半深水湖相沉積,而且海相P1和T1地層生油條件也很好,還有礁、灘的配置。因此,研究燕山運動對區域構造的改變,並判定有利構造部位,有可能發現規模性的氣田。
(3)滇黔桂碳酸鹽岩裸露區的探索。燕山運動高大斷褶,喜馬拉雅晚期高原抬升劇烈地區,上覆陸相地層幾乎全被剝蝕,下部地表水作用可深達4km。
黔南至桂中在晚古生代前期是我國重要的弧後裂陷區(見圖30、圖123),地溫梯度很高,曾形成過許多大型油田。但在上覆很厚的海相及陸相沉積深埋後,熱演化很強(Ro>5.5%),有些大型完整構造,井下多為變質的非烴氣及干瀝青。黔中、黔北及武陵山地區,台上缺失D、C地層,高背斜軸部大都出露Є—O地層,加上地表水切入,情況更為復雜。尚需進行探索的:一是黔西煤層氣;二是低地溫梯度區(如雪峰西側)在推覆斷層下盤查找下古生界圈閉;三是在廣西中北部T2地層展布區,探查P+T1地層的隱伏礁體或構造、烴類尚未變質的地區;偏東還可研究D、C地層及更老層位的含氣情況。
(三)北部地區
1. 松遼盆地
松花江群富油盆地下伏J3、K1地層裂陷盆地群(見圖37、圖202),主要是含煤系烴源岩,都已過成熟,在上疊多套蓋層和油層情況下,烴類散失極微。豐富的天然氣,可以在各種孔隙體中成藏,包括所夾砂體、風化的基岩、火成岩等的裂縫和溶孔,都可充注成藏。其中部分氣源進入上疊坳陷下部的登婁庫組和泉頭組。隨著上覆沉積加厚,下部砂岩逐步緻密化,文獻[154]中曾預測三種緻密砂岩氣藏類型:一為十屋箕狀斷陷型,二為三肇次生環繞深盆氣型,三為長嶺中央坳陷深盆氣型。現在都已獲得重要成果,有望實現「大慶下面有大慶」的理念(以氣為主)。本區下伏J3、K1地層裂陷盆地群,都有可能找到各種類型的氣藏。
2. 華北古生界氣藏
華北C—P地層含煤系烴源和Є—O地層烴源都優於鄂爾多斯,但燕山運動強烈斷褶,復背斜高部位古生界多已暴露,只有復向斜區有保留,但不是油氣聚集有利區。新生代拉張起落,古生界再次割裂,凹陷區深埋變形,隆起區往往再次遭到剝蝕,一般在低凸起或隆起大斜坡上保存較有利(見圖78)。實際情況可能比圖78中的解釋要復雜得多,尤其是燕山運動面以下。因此,華北地區探尋古生界內冪氣藏,要求用地史發展觀點,結合高精地震資料把圈閉落實,仍有可能找到一些像樣的氣藏。至於古生界(特別是C—P)油氣系統提供烴源在新生界較淺層中形成次生氣藏,更為普遍,圖210提供了幾種運移模式。
山西沁水復向斜及南華北的煤層氣,將是華北天然氣的重要領域。此帶是二疊系煤盆發育區,後期暴露不很嚴重,煤系分布面積廣,埋藏也不很深,有利於煤層氣勘探開發。在較深部還可尋找煤成氣,沁水盆地已查明有面積較大的 「深盆氣」和煤成氣。此帶可開展統一的研究。
(四)南方陸上找氣問題(雪峰—武陵山以東)
南方海相由於優良的烴源岩及配套原生地質條件,有些專家認為應是我國勘探油氣的後備區,甚至主張中國油氣 「二次創業」就是勘探開發南方油氣。但認真分析地質構造發展史,並不敢輕易樂觀。
南方海相區正是燕山運動強烈地區。秦嶺古縫合帶和南華加里東縫合帶(江紹—茶陵),在燕山期復活再俯沖,岩石圈下部巨量潛沒,地殼上部以褶皺、推覆、拆離縮短相平衡。古生界大片出露,向斜和斜坡保留較多,但不利於油氣富集。經綜合分析,以保存條件為主提出一些地區,進行天然氣評價、探索。
1. 江漢新生界盆地覆蓋區
江漢盆地位於中揚子陸核部位,離周邊生油坳陷較近。燕山期處於南、北力源推擠的對沖軸偏北地區,壓應力相對和緩,深部保留古、中生界較多,又有新生界沉積披覆,對海相油氣評價一直很高。
但新生界盆地中心的潛江凹陷,為印支-燕山運動復背斜區(主要受大別山方向的推擠),古生界多缺失。兩側負向構造當陽和沔陽復向斜帶(見圖136),保留古、中生界地層較多,局部構造發育,水文地質比較復雜(見圖137),可進一步研究選擇。另外,南、北推覆、滑脫斷層下盤的古生界(見圖87)構造,也可以選擇進行探索。
2. 蘇北新生界盆地覆蓋區
蘇北盆地位於揚子陸核部位,主要為海相地區,原兩側盆地相烴源優良區及油藏都已暴露。在燕山期南、北推擠構造對沖軸附近,整體結構和江漢地區相反,形成一個巨大的復式褶皺向斜帶(見圖92)。兩側為密集的沖斷褶帶,斷層向下一般在志留系中減弱或消失,下古生界保存相對完整,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相對破碎。經新生代升、降分割後,復式向斜的凹陷區古生界埋藏更深;而隆起區則多暴露,深部燕山運動面以下圈閉很復雜,地震難以查明,尚需進行技術攻關。推測沿江對沖軸附近情況相對簡單些,首先要加強地震試驗,掌握一批深部圈閉,進一步擇優突破。鹽城朱家墩類型氣藏,為古生界氣源和新生界混源而成,這種 「古新新儲」在蘇北裂陷中可能很重要。
3. 湘贛裂陷帶
大致在南華加里東縫合帶附近,陸陸碰撞後,從D2時期開始逐步松張成裂陷帶,上古生界烴源岩發育良好(見圖134),並夾含煤系,印支運動後曾出現T3—J2時期前陸沉積。燕山運動本區異常強烈,多處基底拆離推覆。燕山期後原拉張裂陷帶又多覆蓋K2—E地層。此帶深部構造很復雜,湘中鑽井反映深、淺部圈閉不清,而地表油氣顯示很多。需要在地史發展研究的基礎上,選擇地震攻關靶區,在深部獲得海相氣田是有可能的,而且此帶煤層氣應有一定資源。
4. 南方海相深部隱蔽圈閉的探索和研究
南方海相早期曾有非常良好的烴源和運聚條件。導致南方海相區構造變動油氣破損的原因是燕山運動,主要是擠壓推覆。靠近復活俯沖帶往往有大型基底拆離滑脫,北有武當,南有雪峰—江南,都有大片基底出露。但廣大地區都是伴隨褶皺的逆沖推覆,許多背斜軸部為逆推出露很老的地層,而斷層下盤仍能保存多套海相地層,並能有獨自的構造圈閉,如武陵山地區,當然晚期可能重組氣藏。斷層的組合、傾角不同,深部隱伏的構造圈閉也呈多樣化,加上各種原生的地層岩性異常,如礁體等,在後期改造中情況多有變化。還應注意大型向斜中可能存在 「深盆氣」領域。
南方海相天然氣,總體上仍處於探索中,非常復雜、非常艱巨。多年來在深部地質規律認識上進展不大,最關鍵的是缺乏高精地震資料和地質模式的緊密結合。因此,目前只宜作戰略科研項目,配套高水平地震試驗和科學探井。
(五)中國海域天然氣遠景潛力很大
我國海域新生代裂陷盆地拉張強度大,沉積岩很厚,烴源條件較好,且多沼澤含煤系,地溫梯度較高,深部烴源岩多已氣化,如渤中凹陷、西湖凹陷、基隆(釣北)凹陷,以及鶯歌海盆地、瓊東南盆地中南部、珠江口盆地的白雲凹陷,還有南海的深水區等。因為這些盆地或凹陷,主要裂陷烴源在下部(E2+3),其上有坳陷和區域披覆,有多套封蓋層系,成藏期距今很近或正在成藏,並且多為超高壓封存,天然氣漏失和擴散都輕微。生、聚系數高,資源保存條件良好,和南方古生界形成鮮明反差。
海上氣藏一般埋藏較深,相當部分儲層已緻密化,有些具有非常規特徵。而海域勘探開發成本高,因此,許多資源在經濟上可能處於邊際狀態,必須認真做可行性研究和理論、技術上的准備、提高。很重要的是前期要查明富礦(甜點)和稍淺氣儲的展布規律,以富帶貧、以淺帶深,達到最大經濟效益並能建立信心。如果南海、東海、渤海天然氣得到探明和開發,將緩解我國能源北與南、西與東的不均衡狀態。
總之,中國天然氣分布廣闊,領域眾多,資源豐富,各個地區都具特色。因為多旋迴構造、沉積,除新生代盆地外,生、儲、圈適時常規聚集很少。儲層多以碳酸鹽岩(及火成岩、變質基岩)溶蝕、裂縫和緻密砂岩為主,圈閉多以復合構造、深盆氣、地層岩性為主,只有少數淺層次生氣為背斜孔隙性常規氣藏。因此,深埋、隱蔽、緻密、次生、非常規等現象,成為中國今後勘探開發天然氣必須面對的問題。成藏規律復雜,勘探開發難度很大。在戰略、戰役和戰術上,都必須有相應的對策。尤其是思維方式要和我國的實際相結合,要從生、儲、圈、蓋常規氣藏的框架中解脫出來。例如中國多旋迴疊合盆地,今後儲氣領域多在下伏盆地或上旋迴盆地的深部,常規孔隙性儲層很少。不應迴避、淡化 「緻密砂岩含氣」的各種論點,或簡單套用北美前期 「深盆氣」 的觀點。要努力創建符合中國實際的儲層理論體系,不能把成藏機理完全不同的低孔滲、緻密砂岩、超緻密砂岩、碳酸鹽岩,籠統稱為低孔滲,混淆內在規律。中國深部地質非常復雜,隱蔽性很強,難題成堆。希望有更多的創新觀點和預測,推動各類深部氣藏的勘探開發。如果成藏理論創新不夠,很可能要經歷一個低迷階段,希望能盡快跨越。
(六)關於新類型天然氣資源
近年來,在頁岩氣、水溶氣、第四系生物氣、可燃水(深海)和高寒山區凍土氣等資料日益增多。從我國地質結構和地貌條件分析,這些新類型天然氣,具有巨大潛力。應開展科學研究和試驗性勘查、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