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分析巴菲特股票論文
擴展閱讀
男子長4個腎 2025-05-16 12:47:58
散戶怎麼看股票 2025-05-16 12:36:22
鋼鐵b的股票代碼 2025-05-16 12:36:21

分析巴菲特股票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6-08 15:46:03

A.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與投資策略對股票投資有哪些重要啟示,以貴州茅台為例進行分析

巴菲特老先生最值錢的應該是他的估值框架。做股票我們常說,要買入便宜和價值低估的股票,因為這樣的公司更具成長的空間,這樣的股票更具價格的優勢。問題就來了,何為貴?何為便宜?這就需要去評估。用什麼去評估呢?如何評估才是比較客觀,才能踩准價格結構的節拍呢?這個就是巴菲特老先生的看家本領了。我想貴州茅台從2003年9月23日的-2.27元(前復權價),一路漲到今天的238.98元,九年的時間內,這種股票價格與公司市值的增長都是空前的,作為投資者如果長期持有這支股票,所獲得回報也是非常極其可觀的。我認為這就是價值投資的魅力吧。俗話說,千金難買牛回頭,用在貴州茅台身上真的是恰如其分,從它的行業屬性出發,我們會發現釀酒在中國真是是歷史悠久,現代的我們傳承了老祖先對於品酒的熱愛;從它的社會價值出發,逢年過節總是舉杯慶祝,國宴上的招待,穩定的消費群體,有時我們喝的不是酒本身,而是那份象徵自己社會身份與地位的自我陶醉感,我想這就是酒在這個當今社會中的依然不可撼動的原因,這才是真正站穩歷史舞台成為百年老字型大小的根本原因吧。

B. 總結股神巴菲特投資獲利的訣竅

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有「三要三不要」:
1 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
巴菲特多次提到這個標准,今年他總結為投資好生意+好管理層+大公司。他表示,伯克希爾需要買足夠大的公司,公司有好的管理層非常重要。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他非常青睞,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
分析認為,巴菲特所以如此看好可口可樂的股票,其原因正在於可口可樂公司是當之無愧的滿足「巴菲特選股三步曲」全部要求的超級明星企業。「第一步,選擇具有長期穩定性的產業;第二步,在產業中選擇具有突出競爭優勢的企業;第三步,在優勢公司中優中選優,選擇競爭優勢具有長期可持續性的企業。」在美國和西方國家,飲料是一個具有相當長期穩定性的產業。從1977-2003年,16年間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股票從未動搖過,投資收益率高達681.37%。
2 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
分析認為,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佔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並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巴菲特近年積極涉足能源行業。以伯克希爾•哈撒韋能源公司為中心,伯克希爾進行了包括內華達能源公司的收購,以及對柯恩河與太平洋電力公司的接管。
在中國,巴菲特的兩次大手筆讓人津津樂道——中石油和比亞迪,而這兩家公司都和能源有關。2002年至2003年間,巴菲特投資4.88億美元購入中石油股份。自2007年7月開始,巴菲特連續七次減持中石油H股,並在中石油登陸A股市場的前一個月將所持的23.4億股中石油H股在高位全部清空,收獲40億美元,獲利近七倍。
搜狐財經注意到,巴菲特今年在股東會上放出投資信號,伯克希爾•哈撒韋將繼續加碼投資鐵路和能源,能源會以收購為主。
3 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
巴菲特認為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並且是具有較好行業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巴菲特為什麼選吉列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本人曾給出了幾個理由,排在第一位就是他非常熟悉吉利。
巴菲特對吉列這么熟悉,因為他是一個男人,要天天刮鬍子。他用了吉列剃須刀後他感嘆:「在現代人類生活中,一切都在發生變化,剃須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享受。」他甚至自願給吉列做廣告:「如果你還沒有試過吉列新推出的感應刀片,趕緊去買一個來試試!」
4 不要貪婪。
1966年,美國股市牛氣沖天,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但巴菲特卻坐立不安,盡管他的股票都在飛漲,但卻發現很難再找到符合他的標準的廉價股票了。巴菲特將在手中股票漲到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全拋。1968年5月,當股市一路凱歌的時候,巴菲特卻通知合夥人,他要隱退了。隨後,他逐漸清算了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幾乎所有的股票。1969年6月,股市直下,漸漸演變成了股災,到1970年5月,每種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卻暗自欣喜異常,因為他看到了財源即將滾滾而來——他發現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巴菲特曾談到對中石油投資過程,他說:「我當時賣掉中石油是因為我覺得它不再是物超所值,它的價格已經接近或者超過了應有的價值。」
5 不要跟風。
巴菲特說過:人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路概念股,巴菲特卻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一年後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路股股災。
對很多人來說,金融危機就是噩夢,但對巴菲特來說,金融危機是他投資的商機。他在金融危機期間投資了一些績優股公司,5年之後,他當初的投資為他賺得了100億美元。
看看他五年來的成績單,這些收益全部來自於他在金融危機期間所做的救助性質的投資活動:
對瑪氏糖果旗下箭牌公司65億美元的貸款,獲利38億美元;對高盛集團50億美元的優先股投資,獲利17.5億美元;對美國銀行50億美元的優先股投資,獲利9億美元;對通用電氣30億美元的注資,獲利12億美元......
6 不要投機。
巴菲特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隻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巴菲特這次股東大會上繼續倡導不要投機的觀點,他說,試圖賺快錢是最糟糕的錯誤。

C. 巴菲特投資公式

凈現金流貼現
想理解並使用它必須有一點財務知識作基礎
沒有人能准確地計算出一個企業的真正內在價值(即使是巴菲特),差不多就行了
最近,一直閱讀和思考巴菲特的文字。已經考完會計,第4次讀 《巴菲特給股東的信》的時候和以前的感覺大有不同。以前都停留再理解巴菲特的一些看法的層面,但是到底怎麼計算一個公司的價值,怎麼去具體判斷一個股票是否有巨大的投資價值的問題上我是糊塗的。我最近一直思考的問題就是巴菲特是怎麼計算的。巴菲特採用的是計算企業內在價值的方法,具體採用的是現金流量貼現法。

我認為巴菲特理念關鍵在於保證內在價值的相對准確性,然後通過比較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看是否有足夠的安全空間,來決定是否購買!保證內在價值的准確性需要兩個條件。
1.優秀企業,能夠保證現金流量的穩定和增加,這是計算內在價值的關鍵!
2.能力圈:自己能夠理解的范圍,堅持只做自己理解的企業!只是計算現金流量的關鍵!

順便說下什麼是巴菲特眼中的優秀企業!應該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它是顧客需要的;2被顧客認為找不到替代品;3不受價格上的限制
我覺得中國滿足這樣條件的茅台算一個!巴菲選中的包括 可口可樂 吉列 富國銀行等。
我們不如這樣反問一下,給你100億和最優秀的管理人員,你能在可樂和酒上面打敗可口可樂和茅台嗎?這一個比較好的證明方法!

巴菲特喜歡的就是用適合的價格購買進優秀管理人員管理的優秀的穩定企業。這里有2個重點,合適的價格和優秀企業,這兩個問題是相互關聯的!巴菲特的所有關於公司的要求都是為了能夠可靠的預計企業未來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如果沒有這一前提,計算出的企業價值將是非常不可靠的。如果不是優秀的企業,什麼價格都談不上合適!因為你無法確定企業的未來!巴菲特的一切理念都是為了爭取更為可靠的估值,這也是巴菲特不斷強調能力圈的原因,只有自己能夠理解的業務和企業才能夠計算出准確的現金流量!

巴菲特採用的現金流量貼現法,巴菲特認為這是一種能夠准確估計公司內在價值的方法。但是這是以計算優秀企業為前提的!
這種方法的重點問題有2個,一個就是公司現金流量,一個就是貼現率,貼現率就是無風險利率。巴菲特認為貼現率為美國30年期國債的利率。現在要解決的現金流量的問題,採用的間接法編制的現金流量的數據,一般計算中採用的是 (1)公司凈利潤+(2)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他現金費用.但是巴菲特認為這個華爾街時興的東西並不能真實反映公司的現金流量,這樣也就無法評價公司的價值,巴菲特認為公司的現金流量應該是 (1)公司凈利潤+(2)折舊費用,折耗費用,攤銷費用和某些其他現金費用-(3)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均資本化開支。

第三點的判斷比較重要,這里設計到一個關鍵詞語「能力圈」,巴菲特只堅持做自己了解的企業。為什麼呢?前面已經說過,提高計算內在價值的准確性!只有自己了解的企業,我們才有能力准確的判斷(3)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均資本化開支。這個是基於我們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分析水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下面舉例來估計巴菲特的計算過程,更多過程有待思考和研究。因為企業關於(3)企業為維護其長期競爭地位和單位產量而用於廠房和設備的年均資本化開支。我無法具體判斷,所以用企業的凈利潤代替!就是假設折舊費用和真實的發生費用相等,就是前面的費用(2)和費用(3)相當。巴菲特在1988年投資可口可樂.

以下資料來源於《沃倫巴菲特之路》羅伯特著,有修改

未來現金流量預測:1988年現金流量為8.28億美金,1988年後的10年間,以15%的速度增長(前7年實際為17.8%),正是優秀的企業性質,保證了現金流量的穩定,到第10年,現金流量為33.49億美金。從1988年後的11年起,凈現金流增加為5%.
貼現率:以1988年的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9%為標准。貼現率是個會變動的數據。
估值結果:
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為483.77億美金。
如果假設現金流量以5%的速度持續增長,內在價值依然有207億美金(8.28億美金除以9%-5%),
比1998年巴菲特買入時可口可樂股票市值148億美金還要高很多!這里使用的公式和前面10年後使用的公司相同,為現金流量現值=持有期末現金現值/k-g,k為貼現率,g為增長率,該公式在k小於g時候使用。
下面對k大於g的計算進行說明,也就是增長率為15%的前10年的計算過程。11年後的計算使用上面提到的公式。
預期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估計穩定現金流 9.52 10.95 12.59 14.48 16.65 19.15 22.02 25.33 29.13 33.5
復利現值系數 0.917 0.842 0.772 0.708 0.650 0.596 0.547 0.502 0.46 0.422
年現金流量現值 8.74 9.22 9.72 10.26 10.82 11.42 12.05 12.71 13.41 14.15
現金流量總量為 112.5 億

10年後的現金流量總量為 第11年現金流量為35.17億
35.17/9%-5%=879.30億,為折現到10年底的現值。摺合為現值879.30/0.4224=371.43億
得出內在價值為483.9億,區間為207億到483.9億之間!

復利現值系數可以查表也可以自己計算,本例中 第一年為1/1.09,第2年為1/1.09*1.09以此內推!

D. 如何理解股票技術分析巴菲特指標的中國適用性

推薦看本書華爾街的秘密,巴菲特世人稱之為股神,其實和中國奸商一個性質,只不過偽裝比較好。中國首富王健林說過巴菲特是個狠人,其實美國與中國股市是兩個體制。其一是因為各自收取傭金不一樣,美國收取傭金貴,所以巴菲特經常建議大家長時間持有一隻股票,但是他說完這句話就把他看好的中石油股票拋售,只不過吸引人們去買中石油然後抬高股價,自己卻拋售。巴菲特和華爾街金融學家一樣都是壟斷金融所以他們穩賺不賠,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全球金融蕭條 ,他們也在股市大賺一筆。金融都是莊家做主,而且只要有錢你也是股神

E. 巴菲特所持有的股票特點

主要是從持有該股票的公司的經營發展狀況來考慮
巴菲特原則

對巴菲特來說,購買一家企業100%的股份與只購買部分股份之間並不存在根本的區別。但巴菲特更願意直接擁有或控股一家企業,因為這可以允許他去影響企業經營及價值形成最重要的方面:資本的分配。如果不能直接擁有一家公司,巴菲特會轉而通過買入普通股來持有該公司的部分股份。這樣做雖然沒有控制權,但這一不足可以被以下兩個明顯的優點補償:(1)可以在整個股票市場的范圍內挑選,即選擇范圍更廣泛;(2)股票市場可以提供更多的機會來尋找價格合適的投資。不管是否控股,巴菲特始終遵循同樣的投資策略:尋找自己真正了解的企業,該企業需具有較長期令人滿意的發展前景,並由既誠實又有能力的管理人員來管理。最後,要在有吸引力的價位上買入該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認為,「當我們投資購買股票的時候,應該把自己當作是企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分析家、證券分析家或宏觀經濟分析家。」巴菲特在評估潛在可能的並購機會或購買某家公司股票時,總是首先從一個企業家的角度看待問題。系統、整體地評估企業,從質和量二方面來檢驗該企業的管理狀況與財務狀況,進而評估股票購買價格。

企業方面的准則

巴菲特認為,股票是個抽象的概念,他並不從市場理論、宏觀經濟思想或是局部趨勢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相反,他的投資行為是與一家企業是如何運營有關的。巴菲特總是集中精力盡可能多地了解企業的深層次因素。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的業務是否簡明易懂?

2.企業經營歷史是否始終如一?

3.企業是否具有長期令人滿意的前景?

管理方面的准則

巴菲特付給一名經理最高的獎賞,是讓他自己成為企業的股東,即讓他將這家企業視為自己的企業。這樣,經理們不會忘卻公司的首要目標——增加股東權益的價值,而且會作出合理的經營決策,以盡力實現這一首要目標。巴菲特很欣賞那些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全面、如實地向股東匯報,並有勇氣抵制巴菲特所說的「慣例驅使」影響的管理者。

巴菲特對有意向收購或投資的企業管理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者的行為是否理性?

2.管理者對股東們是否坦誠?

3.管理者是否受「慣例驅使」?

財務方面的准則

巴菲特評價管理和獲利能力的財務方面的准則,是以某些典型的巴菲特信條作為基礎的。比如,他並不太看重每年的經營結果,而更關心四、五年的平均數字。他總說,盈利企業的回報並不是像行星圍繞太陽運行的時間那樣一成不變的。他對那些雖然沒有實際價值,卻靠在會計上耍花招而獲得驚人的年終業績數據的做法相當反感。他以下面幾個准則作為自己在財務評估方面的指導:

1.集中於權益資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

2.計算「股東收益」。

3.尋找經營利潤率高的公司股票。

4.對每1美元的留存收益,確認公司已經產生出至少1美元的市場價值。

市場方面的准則

從理論上說,公司股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決定了投資人的行為。當公司沿著它的經營生命周期不斷發展時,分析家們會重新評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其市場價格的相對關系,並以此決定是買入、出售還是繼續持有該公司股票。總之,理性投資有兩個要點:

1.這家企業真正的內在價值有多少?

2.能夠以相對其價值較大的折扣買到這家公司股票嗎?

F. 選修課,證券投資。急需一篇1000字的論文一篇,用基本分析方法分析一隻股票

到中金在線網站查找任一股票,它後台有很多這只股票相關分析文章,絕對對你有幫助。

G. 巴菲特三季度暴賺兩千億,股神的選股套路我們該怎麼看

全球經濟風雨搖擺,股市更是起伏不定,大起大落,讓很多投資者非常受傷,但是,巴菲特三季度卻暴賺兩千億簡直驚呆了所有投資者。巴菲特能夠暴賺兩千億我相信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我仔細研究和分析了一下巴菲特三季度的投資,給大家分享一下巴菲特選股的套路吧。

一、只買市場龍頭企業。

巴菲特三季度能夠賺兩千億,蘋果公司貢獻利潤最多,蘋果公司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他是全球最頂尖的手機生產商,蘋果產品風靡全球,這絕對是手機行業裡面的龍頭企業,巴菲特一年前就開始大量買入,買股票只買最好的企業,這是巴菲特最牛的地方,只買龍頭企業,其他的相關的企業根本不買,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地方,也是他過人之處。

巴菲特被稱為世界股神,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為你投資帶來幫助。

H. 求分析某一股票走勢的論文!

======================
巴菲特的經典投資案例詳見《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可到下面網址查看:
http://finance.sina.com.cn/nz/bftstory/index.shtml

美國資深金融記者安迪用一個證券投資者的目光,將巴菲特66年的傳奇投資生涯,用200多個真實、生動的故事,樸素的語言,寓理於事地娓娓道來,在閱讀時令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使你倍感此書投資哲理的可讀、可懂、可信、可學。該書深受廣大讀者的推崇,被美國廣大投資者譽為「具有永恆價值的股票投資聖經」。巴菲特本人也非常喜愛此書,他讀完全書後,曾讓助手主動與安迪聯系,親自參加了該書的簽名售書活動。

======================

摘錄其中一節:

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情況

就在巴菲特准備購買價值10億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從而創下股票市場又一歷史記錄的前夕,他接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唐.基奧(Don Keough)的一個電話。
聖母瑪利亞(橄欖球隊)理事會主席唐.基奧回憶說:「我問他一切可好,我說『沃倫,你有沒有買可口可樂股票?』」
「他滿懷激情地做了肯定回答。」基奧是一位備受歡迎的業余演講者,並因此而名聲在外。
唐.基奧接著說:「我們通話後不久,就有報道宣稱說沃倫購買了股票。通過推理,我們也斷定有人在買我們的股票。」話語之間暗示出,可口可樂公司的人們按照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推測出這個結論。
「(自從1987年股災之後)當股票市場從低谷開始回升時,一位來自中西部的不知姓名的證券經紀商開始了時不時地購買行動。1988年秋某一天,前任可口可樂公司主席羅伯托.高澤塔(Robert Goizueta)和基奧正在研究可口可樂公司股票走勢,突然間,基奧恍然大悟。他告訴高澤塔說:『你知道嗎,很可能就是沃倫.巴菲特。』」
「我們知道他對可口可樂公司一向都很感興趣,」基奧一邊說一邊又提及到,「1985年可口可樂公司推出櫻桃可樂時,巴菲特成為美國櫻桃可樂頭號愛好者。」
「他確實清楚的了解我們。而且是一個極棒的董事會成員。他了解這個公司,了解公司的財務數據。他是一位既了解情況又在發揮積極作用的董事。他對全球注冊商標的內在價值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識。」
在巴菲特先生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之後,基奧先生又有何舉動呢?這位原本在30年前就有機會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而卻拒絕巴菲特邀請的基奧說:「在他購買可口可樂股票以後,我終於成為伯克希爾公司一名小股東了。」
基奧感慨道:「真希望那個時候我投資入股了。」如果當時他這樣做了,巴菲特會把他當初讓基奧投入的5000美元升值為6000萬美元。你別不信,真是這樣!
基奧,1958年出生於依阿華州蘇城,父親是一名牧牛人,母親是愛爾蘭籍美國人。他畢業於克萊頓大學,在校時曾是一位出色的辯論手。後全家遷居奧馬哈的法納姆大街,與巴菲特家正對門。
巴菲特說,基奧出色的個性魅力是吸引他巨額投資可口可樂公司的一個原因。
基奧曾在奧馬哈剛創辦的一家電視台工作過一段時間,解說WOWT-TV的足球比賽節目,並在此期間結識了約翰尼.卡森,後來結識了投資經紀人沃倫.巴菲特。此後,基奧辭去了電視台的工作轉而來到黃油-堅果咖啡製造商帕克斯頓-加拉弗公司從事廣告工作。
斯旺森家族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將其重新命名的「斯旺森食品」賣給後來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的鄧肯咖啡公司。
這個把可樂作為自己飲食結構一部分的可口可樂先生,也成為了巴菲特誠邀許多人加盟巴菲特合夥公司的一個人。盡管基奧較晚時才與巴菲特共同投資,但他早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了。基奧解釋說:「我和妻子米凱當初在奧馬哈結婚時,曾購買過由布魯姆金夫人經營的內布拉斯加傢具公司的傢具,它是伯克希爾公司下屬的一家子公司,而我們結婚到現在都40多年了。」
基奧說:「我已記不清當初我們彼此介紹時的情景了……那時巴菲特大約25歲,我大約30歲。」基奧已無法准確地回憶起他是如何認識巴菲特的,只記得他們曾做過鄰居。
「他還是原來的他……就是你所看到的。他的價值沒有變,他的故事並非是金錢,而是價值,人們應該了解他的價值所在……正如巴菲特在1991年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年會上,當他被問及有關選擇終生事業的問題時,他是這樣回答的:你要熱愛你的工作,並全身心地投入。」
銷售碳酸飲料的基奧以及後來的化學工程師羅伯托.高澤塔,他倆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共事的,並在管理層上迅速發展。高澤塔是在1954年看完一則招聘雙語化學工程師的廣告後加盟可口可樂公司的。
1980年2月14日的晚上,在曼哈頓的「四季飯店」,為可口可樂公司主席保羅.奧斯丁舉辦的生日晚會上,他們倆人作為競爭對手來給奧斯丁祝壽。
基奧對高澤塔說:「你我各有千秋,不相上下,沒有人知道事情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晚上好好地休息,無論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都要鼓勵對方迎頭趕上。」
高澤塔後被提升為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他和基奧共同負責管理的團隊現在成為美國商業界高級管理團隊的楷模。1993年退休後,基奧擔任了艾倫投資銀行總裁。長期嗜煙如命的高澤塔於1997年10月18日死於肺癌並發症。高澤塔去世時,《亞特蘭大憲章》(1997年10月19日)整版報道了他一生的經歷。其中引用了巴菲特說過的這樣一句話:「他為公司留下最寶貴的遺產,是他精心挑選和培育的公司未來的領導班子。」
高澤塔去世後不久,道格拉斯.伊威斯特接替了他的職務,領導公司度過了重重危機。兩年後,由道格拉斯.戴福特接任。
可口可樂公司在2000年10月23日發布一個公告,基奧准備以高級管理部門顧問的身份重新加入公司。
戴福特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盡管基奧於1993年退休了,但是,在許多重大決策上,我依然與他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他就如同公司董事會成員一樣。」

(摘自《投資聖經: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中國與世界500強企業發展研究基金會籌委會供稿)
==================

I. 我要寫一篇畢業論文,題目是股票的價值分析,望高手幫忙,字數5000左右

網上有很多的股票分析的文章,建議再加上一下軟體截圖,這樣圖文並茂。
當然中國的經濟環境也要說的,最好聯系一下全球經濟的高點,現在的全球金融危機可是個熱點啊,你寫了這點,估計老師給你個良好是沒有問題的。

J. 求一篇關於巴菲特的論文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

巴菲特所持的「靜」不是了無生機的寂寥與肅殺,而是東方智慧中的「致虛極,守靜篤」。不同於華爾街和納斯達克揮斥方遒的豪客們,他沒有調度資金在股票市場橫沖直撞,追漲殺跌,而是回頭走,走到生命起源之處,時間起始之點,於「萬物並作」之際,察看萬物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巴菲特的靜,是回到本源的大徹大悟。我們願意無限期持有一隻股票,所以市場絕非是必須的:我們持有的證券沒有交易,並不會令我們不安。我們最終的經濟命運將取決於我們擁有的公司的命運,無論我們的所有權是全部還是部分。在參透世道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之後,才能夠修煉成以不變應萬變的從容與沉靜。

一、無為而治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白話文:以「無為」的態度去對待世事,實行「不言」的教導。

1�無為與有為

有一位企業管理奇人為中國企業界精英所盡知,他就是傑克?韋爾奇。2004年6月,已經從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位置上退下4年之久的傑克?韋爾奇來中國做過一次交流,以柳傳志、張瑞敏為首的中國教父級企業領袖傾巢而動。炙手可熱的韋爾奇以雷霆般的行動,將通用電氣公司管理得風生水起。1998年和1999年,韋爾奇曾連續兩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全球最受尊重的企業家」,還曾被譽為「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職業經理人」和「全球第一CEO」。在偶像CEO巨大的光環照耀下,《韋爾奇自傳》成為全球最暢銷的企業管理聖經,同時也為他賺進了710萬美元的稿酬,這本書僅在中國的發行量就有100多萬冊。作為一個偉大企業的領導,韋爾奇所取得成就的確值得人們賦予他如此崇高的榮譽。

和韋爾奇相比,巴菲特作為企業管理人員的名望顯然是望塵莫及。在操作層面的舉措更是乏善可陳。他本人曾說過:「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並沒有跟他們(經營團隊)簽訂任何契約……我之所以用『他們』這個字眼,是因為他們對這些事業完全負責,不需要到奧馬哈做演示文稿,也不需要編預算送交總部核准,對於任何開支也沒有繁復的規定,我們只是簡單地要他們就像是經營自己祖傳百年的事業一樣來對待即可。」

與之相應,韋爾奇的年薪高達1620萬美元,而巴菲特的年薪只有區區10萬美元。也就是說,韋爾奇干一天的工資,相當於巴菲特干半年。

兩位經理所取得的管理成就呢?韋爾奇擔任CEO的20年間,通用電氣進行了993次並購,市值增長了36倍,在韋爾奇的巔峰時期,通用電氣創造過連續9年以10%幅度遞增的紀錄;而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過去42年中,凈資產每年增長21�4%,累計增長3611倍;就企業的品質而言,評級機構穆迪公司給予了通用電氣和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同樣的AAA。
關於這一類有趣現象,唐太宗李世民早就有個精闢的總結:以五帝有為而同天,三皇無為而同天,以有為無為故知三皇優也。

這句話出自《帝范?君體第一》,《帝范》後來成為一本歷代帝王必讀的教科書,由李世民親筆所寫。這是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留給他子孫的用以治國的遺言。

在中國歷代為數不多的盛世之中,貞觀之治所取得的成就可能是其中最輝煌的。據《資治通鑒》193卷記載,貞觀四年,「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將天下治理得如此太平,李世民是如何做到的呢?答案就是無為而治。

巴菲特在管理他龐大財富帝國的過程中,恰好運用的就是無為而治這一古老的東方式智慧。「查理和我實際上只有兩項工作,一項是配置資產,另一項就是吸引並留住才華橫溢的經理來管理我們各種各樣的業務,這並不難。

「通常,我們收購來的公司的經理,已經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證明了自己的才幹,他們在認識我們之前就是管理明星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擋他們的路。其要點是:如果我的工作是管理一支高爾夫球隊——而且傑克?尼克勞斯(JackNicklaus,美國職業球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高爾夫球選手)願意為我打球——那麼他不會從我這里得到關於如何揮桿的指導。我們的許多經理原本就很富有,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繼續創造財富。他們工作是因為他們熱愛自己所做的一切,並品嘗成功帶來的喜悅。他們永遠像所有者那樣思考(這是我們能夠給予一位經理人的最高評價),而且發現公司的各個方面都引人入勝。」

2�中國歷史上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當然不是指腐儒們一天到晚搖著扇子,游手好閑的不為。李世民本人就不是一個坐而論道、無能去為的空談者。他的行動能力之強,超乎人們的想像。公元699年,這位年方18歲的少年從晉陽起兵與群雄爭奪天下。6年間,他親冒矢石,身經百戰,親手殺敵無數,最終掃平天下、打下江山,把他的父親推上皇帝的寶座。27歲那年,在一場宮廷流血政變中,他殺死了蓄意謀殺他的同胞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逼父退位,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治理國家23年,不僅成就了他有生之年的「貞觀之治」,更為身後大唐盛世奠定了思想、政治、經濟基礎。

中國典籍中,關於無為的論述可謂浩瀚之極。然而,後世所有論著都不及「無為」思想的鼻祖老子在《道德經》中的微言大義。盡管常被人誤認為是遁世消極的思想家,老子在他那本立萬世而不衰的典籍中,留下了大量的治國之策:愛國治民,能無為乎?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我無為,而民自化。

李世民是如何承老聃遺風,以無為而治國的呢?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這樣一段話也許可以再現當時的情景:「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味之大道哉?」

天下英雄所見何其相似?若有幸生活在盛唐之年,巴菲特恐怕也能出將入相。因為他深諳東方智慧中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巴菲特的用人之道與《道德經》「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闡述有驚人的巧合之處。管理中,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給每一位經理人一項簡單的任務,希望他們按照以下3種假設來管理公司:他擁有公司100%的權益;他本人及家人的唯一財產就是這家公司;他100年內不會將公司出售或與人合並。

在東方,無為而治是帝王之道。當然是需要胸懷的,巴菲特在他長年的修煉中,也做到了「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我們取消了通常與CEO相伴的儀式性和與經營無關的活動,經理人能夠完全支配自己的時間表。」

巴菲特還告訴他的經理們,他們的任何決定都不應該受會計因素的影響。我們要求經理人考慮什麼是有價值的,而不是怎樣被認為是有價值的。這與道德經「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是何等的契合。

李世民無為而治國是因為他在某些方面有所為。求賢若渴,人盡其才。貞觀之年朝廷可謂人才濟濟。房謀杜斷、魏徵直諫成為千古佳話,這只是李世民善用文臣的一面。殊不知,那位能夠「彎弓搭箭逐群雄、跨馬橫刀打天下」的天子還是武將們的領袖。有意思的是,李世民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重感情、講義氣」的開國之君。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韓信式悲劇並沒有發生在唐朝的開國元勛身上。李世民不僅重視人才,而且在《帝范》一書中,還專門寫了《用賢》一篇,囑咐其子孫要世代牢記。

3�無為而治的要義

無為而治的一個重要要素是信任。

我們的這種管理方式也使得我們能夠輕易地拓展公司的經營活動。我們讀過有關一個人只能管理多少下屬的論文,但對我們而言,這毫無意義。當你擁有了能乾的經理人,那麼即便你直接管理著十幾位、甚至是更多的經理,仍然能夠有時間在午後小睡。相反,如果你面對的是一位虛偽、無能的經理,即便只有一位,你也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們的經理人能夠處於最佳的狀態。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巴菲特並非不知道管理企業的難處,按他自己的說法,「我購買並管理了大量不同的企業25年之後,還是沒有學會如何解決公司的問題,但學會了如何避開這些公司。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已經非常成功。」
………………
這是最近很暢銷的一本書《股神有道》,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但又沒有簡單說教,而是詳盡地收集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資料,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

我比較喜歡的是《第六章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你可以從中截取一部分
http://book.sina.com.cn/nzt/live/fin/gushenyou/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