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英美煙草的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中德諾浩股票價格 2025-05-14 07:41:27
股票價格還有負數嗎 2025-05-14 07:30:16
影響股票價格各項因素 2025-05-14 07:30:15

英美煙草的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6-13 14:15:45

『壹』 權重和賽道股休整,題材股接力

盤面觀察

周二股指低開回落整理,三大股指都小跌報收,兩市成交額11411億。盤面觀察,文化傳媒、包裝材料、軟體開發等板塊漲幅居前,汽車、煤炭、鋼鐵等板塊跌幅居前。兩市漲停108家,跌停8家,北向資金凈流入60億。滬指跌0.53%,報3661.53點,深成指跌0.50%,報15136.78點,創指跌0.05%,報3495.06點。

後市展望

受最大電信營運商IPO受理和外圍股市普跌的影響,今日股指低開回落震盪整理,不過,權重股和賽道股休整,題材股接力登場表演,煙草、元宇宙、華為鴻蒙、雲計算、數字貨幣、轉基因等,都有所表現,而銀行、煤炭、鋰電、風能等都處於調整狀態,主賽道只有特高壓一枝獨秀。明年經濟政策超預期落地之後,市場階段興奮過去,馬上回歸現實,但當下的調整並不代表上漲的結束,而大概率會展開階段性的中樞震盪後再上攻3700點上方的技術阻力區。短期證券和白酒等權重股拉升期間,前期四大主線鋰電、光伏、半導體和軍工相對受到制約,3732點突破之前市場暫時還不容易迎來增量資金,所以,市場暫時切換到題材股的炒作。元宇宙集體小高潮後,板塊內部尋找結構性機會挖掘,應用端和軟體端應該還有機會;而另一個我們重點提到的電子煙主題,因英美煙草發布2021年業績預告,新型煙草業務漲勢強勁加速轉型,中國市場可尋找電子煙賽道長盈標的。

操作策略

主賽道鋰電、光伏、半導體、軍工處於調整狀態,操作還需要適當保持耐心;短線重點關注可關注元宇宙、電子煙、數字貨幣、轉基因等題材板塊機會;而白酒和證券板塊等權重板塊,可沿著五日線逢低關注,股指沖關時仍會有好的表現。【廣發 證券投資顧問 羅利民,執業證書編號:0260611010126】

 


『貳』 英美煙草,是什麼意思英國的還是美國的

英美煙草公司是早在1902年由英國與美國兩家成立的合資企業,總部設在英國倫敦。

『叄』 viasys是哪個公司

美國Viasys集團是全球最著名的醫療集團之一,Viasys擁有世界一流的研發隊伍,產品涉及呼吸治療(Respiratory Care)、神經科(Neurophysiology)、整形(Orthopedic)、醫用耗材(Medical Supplies)等領域,將眾多全球知名的超級領導品牌收入旗下,作為美國NYSE上市公司(股票代碼VAY),市場網路覆蓋全世界100多個國家。

『肆』 國際主要的煙草公司有哪些,

一、奧馳亞集團公司(Altria Group, Inc.)
1、簡介
2003年1月27日,菲利浦·莫瑞斯公司正式更名為奧馳亞集團公司。。「Altria」這個詞來源於拉丁文的「Altus」,意思是「高的」,「步步高升」。PM賦予新名稱的含義是:保持公司持續發展,追求更高的經營目標。ALG主要的經營子公司有菲利浦·莫瑞斯美國公司、菲利浦·莫瑞斯國際公司、卡夫食品公司、菲利浦·莫瑞斯資本公司等。ALG是當今世界上第一大煙草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食品製造商,ALG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雇員15.6萬人,所屬的製造和加工企業約245家。
ALG也是全球著名的跨國公司。2005年,ALG列《財富》全球500強第17位,《財富》股票市值最大500家公司中列第13位,《財富》全球盈利500強第9位。
2、發展歷程
19世紀在英國的經營 ALG最早起源於英國,創辦於19世紀中葉,歷史已超過150年。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世界第一大煙草製造商。PM的創辦人菲利浦·莫瑞斯先生當初只是英國的一個小煙草商,1847年他在倫敦的班德街(Bond)開辦了一個商店,1854年莫瑞斯先生建立了自己的卷煙加工作坊,開始製造手工卷煙銷售。
在美國的創業 20世紀初,在PM進入美國經營的時候, 19世紀末出現的新型機制卷煙更加符合人們的口味,取代了傳統煙草製品在煙草製品市場上的統治地位,成為美國煙草市場的主角。1927年,卷煙在美國煙草製品市場上已佔到30%。
成為全球第一大煙草製造商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PM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到80年代初,經過20多年的持續增長,在國內超過雷諾士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大煙草製造商,在國際上超過英美煙草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煙草公司,並一直保持到現在。PM的成就與「萬寶路(Marlboro)」牌卷煙有著密切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萬寶路」造就了PM。
3、公司主營產品
萬寶路(Marlboro)、達能餅干
二、 英美煙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p.l.c.)
1、簡介
英美煙草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煙草製造商,成立於1902年。BAT的產品遍布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控制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卷煙市場。在64個國家擁有81家卷煙廠,另有9個雪茄和手卷煙加工廠分布在7個國家,每年加工處理6.6億公斤煙葉,年生產卷煙8500多億支(1600多萬箱),全球雇員(包括子公司及控股公司)9萬多人。
2、發展歷程
20世紀30年代前
1902年,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聯合,共同出資成立英美煙草有限公司,承接雙方國際業務.
20世紀初,英、美的兩家老牌煙草廠商——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頻頻發動商業戰,爭奪對方市場,雙方競爭十分激烈。1902年,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兩敗俱傷,雙方達成聯合的協議。按照協議,共同出資(美國煙草公司佔三分之二,帝國煙草公司佔三分之一)成立英美煙草有限公司,承接雙方本土以外的國際品牌和海外煙草業務。
21世紀
2000年,並購加拿大帝國煙草公司。
2001年,在土耳其、韓國、越南和埃及等國市場投放大量資金。
2003年,收購義大利煙草公司;BAT所屬的美國布朗·威廉姆遜煙草公司與雷諾士公司合並,成立雷諾士美國公司,BAT擁有42%的股份。
3、主營品牌
英美煙草具領導地位的國際品牌包括555、健牌、金邊臣、希爾頓、總督、卡碧及時運,各自以不同的市場部分為銷售對象。與樂富門合並後,英美煙草的品牌組合將增添卡地亞、樂富門、登喜路、威豪、黑貓及皇莊等品牌。而這些國際品牌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際品牌,主要有555、健牌、樂富門等,這些品牌在一百多個國家暢銷,是英美煙草的業務核心和利潤源泉;第二類是區域性品牌,如英美煙草在歐洲生產的一些品牌、在巴西生產的一些牌號。第三類是僅在一國或一個地方銷售的牌號,如在中國合資廠生產的「黑貓」和「君子竹」品牌。

三、 日本煙草公司(Japan Tabacco Inc)
1、簡介
日本煙草公司於1985年4月1日正式成立,注冊資本1000億日元,現為世界第三大跨國煙草公司,在全球擁有26家卷煙廠,年銷售卷煙860多萬箱,業務遍及約120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全球員工共3.26萬。2001年,日本煙草公司居世界500強企業的第271位。
2、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1898~1948年) 為了壟斷煙草收入,為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積累資金,日本政府於1898年頒布了《煙葉專賣法》,成立專賣局,對煙葉實行專賣。20世紀初期,專賣范圍逐步擴大到煙草製品和鹽業。政府在這一時期對煙草和鹽業實行的是直接的行政管理與經營。
第二階段(1949~1984年) 1949年,日本政府將財政部下屬的煙鹽專賣局改組為日本煙鹽專賣公司。專賣公司是一個由國家出資、依據特殊公法設立的法人企業,它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經濟法人,另一方面,特別公法對其經營范圍、承擔的義務和責任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企業必須依據特別公法開展活動。日本政府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逐漸放鬆對外煙進口的控制,至80年代中期日本取消了煙草專賣。
第三個階段(1985~2001年)1985年4月1日,日本煙草專賣公司依法改組成日本煙草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JT的正式建立),1985年,日本煙草公司成立了日本煙草國際公司,1996年,按照日本鹽業法,鹽業務從日本煙草公司剝離出去。2002年,日煙國際與雷諾士國際業務進行重組,不僅擴大了日本煙草公司在海外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完成了日本煙草公司向國際化煙草大公司的跨越。
第四個階段(2002年以後)2002年4月日本政府修改了日本煙草公司法,根據修改的日本煙草公司法,日本政府將逐步減少其在公司持有的股份,公司的民營化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
3、主營產品
日本煙草產業株式會社的煙草事業在日本市場佔有約80%的市場佔有率,以MILD SEVEN(七星)、CASTER、SEVEN STARS和CABIN(佳賓)等名牌為中心,駱駝、雲斯頓、沙龍。

四、 帝國煙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 Group Plc)
1、簡介
帝國煙草公司為全球第四大煙草製造商,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煙草公司之一。帝國煙草公司在全球擁有33個工廠,產品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卷煙約350萬箱,手卷煙2.67萬噸,共有員工1.56萬。
2、發展歷程
ITG成立於1901年,是在英國的一些家族企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為了應對美國煙草公司的威脅,許多英國煙草公司決定聯合起來抗爭。13家英國規模較大的家族企業走到了一起,在伯明翰的皇後酒店召開會議。隨即在1901年12月正式成立了帝國煙草有限公司
與中國煙草界的往來與合作
相比其他世界知名的煙草公司而言,帝國煙草公司與中國煙草界的往來不甚頻繁,該公司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則是20世紀90年代的事。近期在中國免稅品市場推廣的香煙主要是「英伯樂」(Imperial)煙。該品牌卷煙具有原味(焦油12毫克)和醇煙(焦油8毫克)兩種選擇,具有國際一流的寬包包裝。
盡管與中國煙草界的合作還不太多,但帝國公司有信心擴大與中國煙草界的合作。一方面,帝國公司的產品口味比較適合亞洲人;另一方面,帝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手卷煙生產商,而中國又擁有悠久的手卷煙歷史,或許將能成為帝國公司與中國煙草業合作的基點。
3、主營產品
在英國分銷萬寶路香煙。帝國煙草的產品涉及煙草的所有領域:卷煙、手卷煙絲、煙紙、雪茄和煙斗煙絲等。這里我們只介紹卷煙的著名品牌。
Lambert&Butler是英國銷量最好的品牌
Embassy是英國南部著名的高檔品牌,
Richmond就成為了英國銷售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
Superkings是英國市場超長支卷煙市場的領導品牌,
JPS迅速成為國內市場的主要品牌,
Regal是帝國煙草主要的烤煙混合型品牌,
Fusion是新近推出的國際型高檔低焦油卷煙以迎合全球低焦油的消費浪潮。
TheImperial是國際型的高檔卷煙,主要針對全球免稅和亞洲市場。

五、加萊赫集團公司(Gallaher Group Plc)
1、簡介
加萊赫集團,是國際煙草生產及分銷商,總部設在英國。在奧地利,德國,哈薩克,愛爾蘭,俄羅斯,瑞典和英國都佔有市場領導位置。
2、發展歷程
加萊赫公司的創始人1896年,加萊赫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加工廠,同年,加萊赫成立有限公司,擁有資金100萬英鎊,他本人也變成為當時的「煙草之王」。
在20世紀30年代,加萊赫先後收購了Peter Jackson和J A attreiouex等公司,使其規模和影響逐步擴大。
1941年,二戰摧毀了加萊赫的Belfast工廠
1953年,加萊赫完成了最重要的影響深遠的收購—— Benson and Hedges,這次收購行動成為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不僅使加萊赫得到了著名的品牌,還為公司新品牌在20世紀60年代進入英國市場開辟了道路,如Benson、Hedges Special Filter和Silk Cut牌號等。
1999年,公司為了擴大業務規模,拓展海外業務,在哈薩克建立了卷煙加工廠。
2000年,加萊赫以2.64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俄羅斯卷煙製造商利吉特-杜克,並最終使之成為世界上最大、效率最高的煙廠之一。
3、主營品牌
加萊赫深入人心的品牌包括::Benson & Hedges (金邊臣) ,Silk Cut (時運) ,Mayfair,Sovereign,Sobranie (壽百年) ,Dorchester,Troika,LD (樂迪) ,Memphis (孟菲思) ,Meine Sorte,Ronson,Blend,Hamlet,Old Holborn,Amber Leaf and Condor。

六、阿達迪斯公司(Altadis S.A)
1、簡介
阿達迪斯公司為阿達迪斯集團的控股公司,是歐洲重要的煙草製造商,同時也是世界第六大煙草公司,其雪茄業務在全球排名第一,卷煙業務在西歐地區排名第三。阿達迪斯的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雇員2.74萬人。
2、發展歷程
阿達迪斯公司由法國的塞塔公司(SEITA)與西班牙的塔巴克萊拉公司(Tabacalera, S.A)於1999年合並成立的。1999年10月6日,塞塔公司與塔巴克萊拉公司宣布兩家公司的合並計劃,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共同在合作的協議書上簽了字,這宣告阿達迪斯公司正式成立。
3、主營品牌

淡色卷煙

Gauloises Blondes、Fortuna、Anfa、Brooklyn、Colt、Ducados Rubio、Fine、Fox、Iris、Marquise、News、Nobel、Popularne、Royale、Smart、Spike

深色卷煙

Case Sports、BN、Ducados、Gitanes、Habanos

自卷煙

Amsterdamer、Kennings

七、韓國煙草與人參公司(KT&G Corporation)
1、簡介
韓國煙草與人參公司(Korea Tobacco and Ginseng Corporation.,簡稱KT&G),是韓國最大煙草製造商。2005年占據韓國煙草市場73%的份額。KT&G擁有4家卷煙廠,2個原料加工廠和1個印刷廠。在海外市場方面,KT&G公司的香煙出口到全世界的大約30個國家。
2、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成立時——1997年的國家壟斷時期 前身是韓國人參公司,1921年更名為韓國煙草與人參公司。 1987年成立完全國有化的企業,該時期公司沒有競爭者,處於高速發展和資本積累時期。
● 第二階段:1997年——2002年底的私有化進程時期
該時期是公司脫離政府走向完全商業化的重要時期,期間通過海外GPS股票來實行私有化的前奏,進而發行普通股票。於2002年底,公司完成了決定公司命運的私有化進程。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
● 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
隨著國際競爭者參與到國內市場,韓國的煙草競爭開始激烈, 2005年,KT&G佔有國內的73%的市場份額,海外市場在中東和中亞地區收獲頗豐。在國內,KT&G是最大、最有競爭力的煙草企業;在海外,利用其優勢品牌產品也在逐步擴大市場份額並伺機進入新的市場。KT&G已著眼於全球,特別是中東、中亞的煙草市場,以盡快成為全球性的煙草公司。KT&G這個世界上第7大煙草製造商,正在向世界前5大公司行列邁進。目前,世界前5大公司為奧馳亞集團、英美煙草、日本煙草、帝國煙草和加拉赫。
3、主營品牌
嘉年華 (海外版) 松樹 (海外版) 寶恆一號雪茄 寶恆六號雪茄 Cloud9 Cloud9 1mg Esse Special Gold Esse Blend IN 3 Esse One Esse Field Esse Menthol Esse Lights Esse Classic Esse Soon 0.5 The One fresh The One 1 The One 0.5 Raison Red Raison Blue Raison Black Raison Fresh 印第高 阿里安 Ents 盧吉士 盧吉士 M 澤士 Vision Humming Time Timeless TIME Light Timeless TIME Simple Doraji Yeon 富翁 THIS THIS plus Hanaro Lilic Lilac Menthol 玫瑰 哈里信 發光

八、環球公司(Universal Corporation)
1、簡介
環球公司(簡稱UN)成立於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煙葉公司,同時也是世界領先的農產品、木材及建材貿易公司。業務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環球公司經營業務包括貿易、加工、儲存、分銷、服務等,經營的商品主要有煙葉、木材、建材及農產品(茶葉、橡膠、向日葵、堅果、乾果以及罐裝和冷凍食品等)。
2、發展歷程
環球煙葉公司的誕生
環球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公司的創辦人傑奎琳·P·泰勒先生於1886年在弗吉尼亞州創立J·P·泰勒公司,主要從事煙葉運輸和出口業務。當時,J·P·泰勒公司較具規模,是美國南部地區最大的煙葉商之一。
擴張之路
環球煙葉公司創立不久,在持續擴大國內煙葉貿易量的同時,開始了在美國本土之外的擴張進程。
多元化經營歷程
環球公司的多元化經營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末。1966年,戈登·克因紹(Gordon L. Crenshaw)出任公司總裁,他積極推動多元化經營戰略。

九、 聯一國際公司(Alliance One International, Inc.)
1、簡介
由世界第二大煙葉公司德孟公司(Dimon Incorporated)和標准商業公司(Standard Commercial Corporation)合並成立的。第一聯盟公司專營煙葉,主要業務是進行煙葉收購、加工、貯藏和銷售。業務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分布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
2、發展歷程
德孟公司的誕生及發展
1994年10月,美國兩傢具有悠久歷史的老牌煙葉公司—— 德布勒兄弟公司(Dibrell Brothers Incorporated)和孟克·奧斯汀公司(Monk-Austin, Inc.)為了實現爭霸全球煙葉市場的雄心,在經過幾番深思熟慮後,決定進行合並。雙方通過平等協商,達成了一項高達14億美元的合並計劃,並且以兩家公司的開頭字母作為合並後新公司的名稱,德孟公司由此誕生。
2005年5月13日,與全球第三大獨立煙草商標准商業公司合並,建立第一聯盟國際公司。
十、雷諾士美國公司(Reynolds American Inc.)
1、簡介
2000年後被英美煙草收購。由BAT所屬的美國布朗。威廉姆遜煙草公司與雷諾士公司合並成立,BAT佔有42%的股份。旗下有R.J. Reynolds Tobacco Company、Santa Fe Natural Tobacco Company, Inc.和Lane Limited,目前為美國第二大煙草製造商。特威爾、沙龍、駱駝、雲絲頓
與廈門卷煙廠合資建設了華美卷煙有限公司。華美卷煙有限公司生產的卷煙牌號有「金橋」、「喜必利」,以「雲絲頓」、「駱駝」等國際牌號。

『伍』 中國英美煙草公司的前身

成立於1902年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英美煙草集團(British American Tobacco,簡稱BAT)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煙草上市企業。作為世界領先的國際性煙草企業,該集團的業務遍及全球180多個市場,在64個國家擁有80多家工廠,有24個煙葉種植項目以及21家煙葉復烤廠,在50多個市場處於領先地位。全球市場份額從94年的10.7%上升到目前的15%以上,在全球擁有雇員超過9萬人。該公司在全球取得成功,實有賴其超卓的產品質素、深具創意的市場推廣策略及卓有成效的分銷渠道。
集團的早期發展:1902-1932
英美煙草集團
1902年9月29日,為平息激烈的貿易戰,英國的帝國煙草公司與美國的美國煙草公司聯合創辦合資企業——英美煙草公司。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不得在對方的國內市場開展貿易,但有權在各自的市場范圍內使用對方的品牌和商標。兩家公司在英國或美國「本地」市場外的業務均交由英美煙草公司經營,從而使新公司的業務遍及加拿大、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南非和中國等多個國家。
詹姆斯·杜克,一位一絲不苟的、自學成才的商業巨子,出任英美煙草第一任主席。他的戰略是僱傭最優秀的人才,開發更加優質的產品,盡量降低產品價格,實施機械化生產、進行合理組織,並進行產品推廣。
在前10年裡,英美煙草發展迅速:1904年進入西印度群島;1905年進入錫蘭和埃及;1906年進入荷蘭、比利時、瑞典和挪威;1908年進入芬蘭、印度尼西亞和東非地區;1911年進入馬來亞(今天的馬來西亞)。
截至1910年,英美煙草的香煙銷量已經超過100億支,公司利潤也急速飈升。
1911年,美國煙草公司放棄了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英美煙草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英國投資商認購了其美國母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此後,英美煙草可以自由在全球各地獨立經營業務——但由於與帝國煙草公司簽訂了地域協議,英美煙草不能在英國本土開展業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軍隊對煙草的大量需求將公司的產能提高到了極限。1915年,英美煙草共銷售了250億支香煙。
一戰期間,英美煙草建立起了一體化的企業文化,一改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與此同時,由於男性勞動力被抽調參加戰事,公司開始招聘女性員工,從此改變了公司的員工結構。
英美煙草的廣闊市場得益於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張。1921年,Cigarrera Bigott Sucs在委內瑞拉成立。其後數年,英美煙草分別在智利、墨西哥和中非進行了收購活動。
杜克於1923年辭職,其繼任者是雨果·坎利夫歐文(Hugo Cunliffe-Owen),他也是一位才華過人、作風果斷的領導人。雨果先生繼任主席後第一項舉措就是在1925年收購了Ardath Tobacco的海外業務,一並獲得State Express的商標權。
英美煙草在收購北卡羅萊納州的小公司布朗和威廉森後,於1927年涉足美國市場。
1927年,英美煙草公司成立25周年,此時它已經躋身英國領先公司行列,旗下設有120家子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75,000人。公司立足美國市場,並吞並了其唯一的國際競爭對手Ardath。英美煙草在全球各大洲均建立起了良好的業務,年均利潤超過600萬英鎊。
雖然經濟萎靡不振,但在1932年以前,英美煙草在大部分沒有實施政府壟斷的國家中開辦了工廠。同年,公司營業所建立起獨立的分銷網路,後來演變為成熟的子公司;英美煙草在印度、中國、巴西和奈及利亞等國開展煙葉種植和加工業務,並收購了德國的Haus Bergmann公司。
集團的中期發展:1933—1968
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非殖民化運動對英美煙草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劇變以及失去了中國地區業務之後,公司相繼丟失了多個終端市場。但是,全球銷售額依然保持增長勢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二戰也對英美煙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司在歐洲地區的業務受到嚴重破壞。在遠東地區,英美煙草與被日本人佔領的公司失去了聯系。1937年,公司在中國境內的香煙銷量超過了550億支。此後,由於日本入侵,英美煙草在中國的銷售中斷了四年多。
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公司的利潤一直維持在550萬英鎊左右。到1942年,則猛降至300萬英鎊。此後直到戰爭結束,公司的利潤始終維持在這個水平。
戰後社會
二戰結束後,貿易環境異常艱難。英美煙草需要面對通貨膨脹、高昂的煙葉價格,並且需要重建在戰爭中損失的資產,所有這些都令公司盈利受挫。
1952年,英美煙草成立50周年,公司的經營環境開始發生轉變。戰爭動盪最終導致公司損失了多個終端市場,其中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雖然某些地區中出現了政局動盪,但是公司依然取得了佳績。
新領導層
1953年,鄧肯·奧本海姆(Duncan Oppenheim)出任公司主席一職,為英美煙草揭開了全新的發展紀元。奧本海姆彬彬有禮的風范和過人的法律才智,使公司在隨後的13年中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發展。
1953至1955年期間,按照公司利潤計算,英美煙草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公司中位列第三。1960年,公司的全球銷量為2,800億支,貿易利潤創記錄地超過了5,800萬英鎊。
1956年,英美煙草收購了Benson & Hedges的海外業務。和State Express一樣,Benson & Hedges發展成為集團在國際品牌市場中占據領導地位的基石。
多元化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初,英美煙草開始涉足紙張、紙漿、化妝品及食品行業。公司首先購入Wiggins Teape和Mardon Packaging的股份。1964年,公司還收購了英國的Tonibell冰激凌公司和Lenthéric香水公司。布朗·威廉森以及南非和澳洲的英美煙草公司也開始投資食品行業。
1966年,英美煙草收購了雪茄生產商Henri Wintermans,公司盈利首次突破1億英鎊大關。同年,公司新主席登齊爾·克拉克(Denzil Clarke)接任主席職務,進一步加快了公司的收購步伐。
集團的近期發展:1969–今
截至1970年,英美煙草的業務已經遍及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
70年代末,英美煙草產業集團(BAT Instries)成立,並推動多元化發展;80年代進軍金融服務領域。1989年,集團放棄這些領域的業務,將重點重新調整到煙草業務方面。
收購
1970年,在新主席理查德·多布森(Richard Dobson)的帶領下,英美煙草在50個國家和地區中開辦了140家工廠。兩年後,英美煙草撤銷了1902年與帝國煙草公司簽署的地域限制協議,從而獲得了其原有品牌(包括State Express)在英國和西歐的獨家擁有權。
英美煙草致力於開拓全新業務,最終決定發展零售業,在70年代收購了英國的Argos及美國的Saks Fifth Avenue。
1976年,集團進行全面重組。在新主席彼得·馬卡達姆(Peter Macadam)的帶領下,集團運營事宜開始由新控股公司英美煙草產業集團掌控。在兩年時間里,英美煙草產業集團發展為英國第三大企業,並成為自由世界中最大的煙草商,每年銷售卷煙5,000億支。
1977年,英美煙草成立75周年,馬卡達姆評價道:「我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損失了中國地區的業務及其它很多地方的不動產……但是,我們已經變得更加強大,我認為我們目前的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
與此同時,布朗·威廉森公司投資1.5億美元資金,在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開設了一處新工廠。到70年代末,英美煙草向中國輸出卷煙,這是自30年前其卷煙業務在中國被國有化後,英美煙草首次重回中國卷煙市場。
70年代末,通過收購Lorillard的國際業務,英美煙草獲得了多個重要品牌,其中包括建牌。
重整業務
1981年,集團產能穩步提升,煙草業務的貿易利潤已經增至前10年的3倍,突破4.63億英鎊。
1984年,英美煙草產業集團收購鷹星保險(Eagle Star);一年後收購Allied Dunbar;1988年又收購了Farmers Group。1989年,英美集團成為英國最大的保險集團。同年,英美集團稅前利潤上升了24%,突破20億英鎊,卻遭到惡意收購,隨後集團決定重新專注於煙草和金融服務領域,剝離了其它業務。
新機遇
上世紀90年代,經濟逐漸開放,國營專賣制度開始瓦解,中歐、東歐和遠東地區出現了不少嶄新的貿易機遇。1992年,英美煙草收購了匈牙利的Pecsi Dohanygyar,此後又開展了大量收購活動,並建立起了眾多合資公司,涉及地區包括烏克蘭、烏茲別克、捷克共和國、俄羅斯、羅馬尼亞和波蘭。
1994年,英美煙草收購了美國煙草公司,完成了另一次重要收購,獲得了Lucky Strike和Pall Mall品牌的所有權。
回歸根本
1998年,英美集團剝離了其金融服務業務。同年,集團收購了墨西哥境內的領先煙草公司Cigarrera La Moderna。
英美煙草主席白禮頓
1998年,英美煙草私人有限公司成為一家在倫敦股票交易所獨立掛牌的公司,馬丁·白禮頓(Martin Broughton)出任主席。1999年,全球第二大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宣布與世界第四大煙草公司樂富門國際煙草公司合並。通過此次合並,英美煙草吸納了多個重要品牌(其中包括登喜路)。
進入新千年
與樂富門合並後,集團在加拿大市場的股權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加拿大已經成為集團利潤最高的市場。2000年,樂富門出售了其在加拿大的股份,並購入了英美煙草聯營公司Imasco的其餘股份,並售出了非煙草業務。現在,加拿大業務已重組為英美煙草全資擁有的純煙草子公司,稱為加拿大帝國煙草(Imperial Tobacco Canada)。
2001年,集團宣布一系列新投資計劃,涉及土耳其、埃及、越南、韓國和奈及利亞多個國家。
2002年,英美煙草成立一百周年。集團重申其對下屬員工、自身產品和煙草行業的信心,並宣布將在奈及利亞、韓國和土耳其開始新投資。
同年,英美煙草成為第一家發布社會報告的煙草公司。
2003年,英美煙草獲得了秘魯Tabacalera Nacional公司的控制權,並贏得了對義大利前國家煙草專賣局ETI與塞爾維亞Duvanska Instrija Vranje煙草公司的競標。此外,英美煙草還提出了將其美國子公司布朗·威廉森的美國業務和RJ雷諾煙草公司進行合並的計劃。
2003年11月,馬丁·白禮頓宣布自己將於2004年6月從英美煙草退休。截至2004年6月,白禮頓已在英美煙草任職十年,其中前五年擔任集團總裁,後五年擔任集團董事會主席。
保羅·亞當斯於2004年7月繼任集團總裁,杜立石(Jan Plessis)擔任非執行主席。
2004年,布朗·威廉森的美國業務與RJ雷諾煙草公司正式合並,雷諾美國(Reynolds American)公司成立。新公司擁有更加強大、更加穩定的業務,英美煙草擁有其中42%的股份。
2005年,英美煙草在瑞典和南非試銷售瑞典款無煙型產品snus,使得吸煙者有機會享用風險更低的無需點燃型煙草。
2006年,在瑞典和南非銷售snus的店鋪進一步擴大,Toscano雪茄開始在義大利銷售。同年10月,集團退出F1賽車贊助——作為對2001年簽署的《國際市場推廣准則》的一項長期承諾。
2007年,snus擴展到加拿大市場進行試銷,我們將煙斗煙草的一些商標出售給了丹麥Orlik煙草公司。2007年5月,我們向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公司雪茄部門出售了比利時的雪茄工廠及其相關品牌。
2008年,集團以17.2億美元的高價贏得了土耳其國有煙草公司Tekel的卷煙資產拍賣。隨後,又獲得了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卷煙和無煙型產品snus銷售權。

『陸』 安陽到鄭州70件貨多少錢

1.中幟生物(NQ:836834)
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分子生物檢測及臨床醫學診斷的體外診斷企業。公司核心技術是 T7 核酸擴增和多生物素信號放大技術相結合的雙擴增技術,以及 RNA 恆溫擴增擴增-金探針層析技術。
雖然公司產品也是核酸檢測,但是目前市場主流的、被廣泛認可的是PCR技術,所以疫情兩年多來,公司完全沒有搭上疫情的東風。而疫情導致很多醫院停診,很多公司原有的檢測業務無法開展。這導致公司2020、2021業績一直很差勁。

2022年3月,公司研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 變異株核酸檢測試劑盒 (PCR-熒光探針法),若能有效推廣開來,或許可以改善下2022年上半年業績。
2.金龍魚(SZ:300999)

公司主營業務是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主要產品是食用油、大米、麵粉及掛面、調味品、食品原輔料等家庭及工業用廚房食品。

這類產品同質化程度高,不像醬油白酒一樣可以形成較大的差異化,所以很難形成品牌粘性,本質上公司業務就是食品初級加工,所以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很低,ROE處於偏低的水平,談不上優秀。
米面糧油是剛需品,早已經進入成熟期,行業增長空間很小,公司未來看不到多大的成長性。
3.華北制葯
一個1993年上市的公司,上市當初一年還可以賺1.36億,現在連續虧損,上市30年越做越爛,除了從市場圈錢幹了什麼?
原料葯、制劑、中間體、生物葯、貿易啥都做,除了生物葯,其他主要收入板塊毛利率低的嚇人。典型垃圾公司。狂犬疫苗競爭格局已定,成大生物佔比74%,另外被成都康華、河南遠大、中科生物等瓜分,還有智飛生物、民海生物等多家在研也即將上市,看不到公司有什麼競爭優勢。
4.華寶股份(SZ:300741)
公司主要從事香精與食品配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是食用香精,產品廣泛應用於煙草、乳品、飲料、冷飲、糖果、堅果炒貨、檳榔、膨化食品、烘焙、肉製品、休閑小食品等領域。公司的煙草用香精主要應用於卷煙生產,這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公司客戶有雲南中煙、湖南中煙、浙江中煙等多個省級中煙公司。
公司近五年業績一直下滑,成長性很差。之前由於涉及到電子煙概念而被熱炒。公司毛利率和凈利率非常高,遠超同行,比較異常。
同時,公司主要客戶主要為煙草公司,很穩定,按理說不需要多少營銷費用。但是公司每年銷售費用1億多,遠超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那麼這么多銷售費用用到哪裡去了?
公司與中煙旗下的眾多公司都有關聯關系,2020年,其向關聯人銷售香精一欄中的客戶包括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的關聯方)、廣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的關聯方)、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的關聯方)。
2021年1月24日,到湖南省耒陽市監察委員會對公司實際控制人朱林瑤的違法問題立案調查。
2021年8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湖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建福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正接受調查。
據此,公司毛利率極高、銷售費用高的原因大家應該懂了。那麼,在實控人被立案調查後,公司未來業績可能會受到很大影響。
5.聯動設計(NQ:430266)

公司主要從事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含規劃咨詢)等電力工程技術服務。公司以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含規劃、咨詢)業務為主線,主要為電網公司、發電公司、能源集團等國有、民營企業及其下屬公司提供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送變電工程的項目開發、咨詢、勘測設計等服務,收入來源為相應的服務費用。
客戶有宜昌三峽送變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於都縣供電分公司、國能龍源電力技術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江西大唐國際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西觀山建設有限公司等。

在2021之前,公司業績非常差。但是2021上半年,公司業績開始暴漲。因為公司於 2020 年 9 月 24 日與全資孫公司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上唐聯納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唐聯納」) 簽訂南城縣上唐、城東分散式風電項目 EPC 總承包工程合同,共計不超過 65,000 萬元(具體金額以實際簽訂的合同內容為准),這個項目在2021年上半年風電 EPC 總承包工程已全面啟動並產生收入。
2021 年度, 因上唐聯納的母公司江西聯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聯納」) 增資的原因,江西聯納由聯動設計的全資子公司變更為參股公司,江西聯納引入了國家電投旗下的雲南滇能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作為大股東。因此,上述合同構成關聯交易。公司2021年的絕大部分收入和利潤來自於關聯交易。作為一個工程項目總承包方,公司上半年毛利率高達60.21%,不太合常理。
聯動設計全資子公司北京聯動新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聯投」)的參股公司江西聯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聯納」)於 2021 年 7 月召開股東會審議通過增資事項,在股東持股比例不變的情況下,將注冊資本由 2,933.33 萬元增至 13,236 萬元,並於 2021 年 10 月 22 日辦理完成工商變更登記。
北京聯投持股比例為 30%,按比例增資(認繳) 3,090.8萬元,占聯動設計 2020 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表期末總資產的 53.06%,根據《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二條的規定,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聯動設計未規范履行內部審議程序且未進行信息披露、未及時申請停牌即實施完畢重大資產重組,違反了《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第四條、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業務細則》第五條、第六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治理規則》(2020 年 1 月 3 日發布)第八十二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治理規則》(2021 年 11 月 12 日發布)第八十一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信息披露規則》(2020 年 1 月 3 日發布)第三十八條,《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信息披露規則》(2021 年 11 月 12 日發布)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構成重大資產重組違規。
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實際控制人黃萬良,董事會秘書黃逸驊未能忠實、勤勉地履行職責,對公司的上述行為負有責任,違反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以下簡稱《業務規則》)第 1.4 條、第 1.5 條的規定。
鑒於上述違規事實及情節,根據《業務規則》第 6.2 條、第6.3 條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自律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實施細則》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股轉公司作出如下決定:
給予武漢聯動設計股份有限公司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給予董事長、總經理、實際控制人黃萬良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給予董事會秘書黃逸驊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這說明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大問題。
6.撫順特鋼(SH:600399)

公司的業務是特殊鋼,具體產品有:

合金結構鋼,用於汽車齒輪、風電減速機,客戶是汽車零部件企業;公司的高強鋼市佔率 95%以上,撫順特鋼在國內率先研發生產 A100鋼、300M 鋼,產品廣泛應用於飛機起落架、航空發動機軸、導彈、艦艇殼體等關鍵部件;
工具鋼,用於模具製造,客戶是熱作模具、冷作模具、壓鑄模具企業。
不銹鋼,用於機械製造,客戶是設備製造企業。
高溫合金,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客戶:核電航空、航天發動機製造企業,核電設備製造企業。公司在國內航空航天變形高溫合金市場的佔有率 在80%以上。
公司競爭對手有沙鋼集團東北特鋼(公司隸屬沙鋼集團東北特鋼)、中信特鋼、寶鋼特鋼、西寧特鋼等、太鋼不銹、天津無縫等。
受益於航空、導彈等軍工需求高速增長,以及商用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民用市場長期增長趨勢,公司發展前景看好。
從2022 年開始,公司擴產的產能逐步釋放,有望推動公司業績。但是短期內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公司成本升高,會影響公司業績。
此外,2019 年 12 月,公司因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2019] 147號)和《市場禁入決定書》([2019] 24 號),公司面臨中小股東索賠的風險。
證監會認定撫順特鋼虛增利潤約19億元,連續八年財務造假。具體包括:撫順特鋼2010年至2016年年度報告和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中披露的利潤總額數據存在虛假記載。
具體表現為,2010年至2016年度、2017年1月至9月,撫順特鋼通過虛增存貨、減少生產成本、將部分虛增存貨轉入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進行資本化等方式,累計虛增利潤總額190194.53萬元。而將2010年至2016年年度報告進行追溯調整後,2010年至2014年以及2016年(追溯調整前)共計6個年度,撫順特鋼由盈利轉為虧損。這說明公司治理存在嚴重問題。
7.科強股份(NQ:873665)
公司主要從事高性能特種橡膠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硅膠板、車輛貫通道棚布、橡膠密封製品、特種膠帶膠布等各類特種橡膠製品。從各類產品佔比來看,硅膠板和車輛貫通道棚布是公司的主力產品,兩者合計占總營收的比例在60%以上。
公司主要產品是以特種合成橡膠為主要原料:硅橡膠、芳綸布、聚酯布、氯磺化聚乙烯膠、丁腈橡膠、氟橡膠等,輔以相關助劑、補強材料和骨架材料等,經過混煉、壓延、硫化等工序所生產的橡膠膠板、膠帶、膠布產品,主要供應商有新安股份(SH:600596)、江陰中橡化工、江陰市利德特種織物有限公司、合盛硅業、江陰協誠化工等。
太陽能硅膠板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組件生產,配套於光伏層壓設備,屬於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的易消耗品。
車輛貫通道棚布公司車輛貫通道棚布產品主要應用於高鐵、地鐵、輕軌、汽車大巴等交通設備,連接於高鐵、地鐵、輕軌、汽車大巴等車輛的車廂之間,主要實現密封、緩沖、減震、降噪、阻燃和風擋等功能。
橡膠密封製品為應用於石油石化、鋼鐵冶金等領域大型橡膠製品,主要對所存儲的液體或氣體進行密封。
特種膠帶膠布製品主要包括輕型橡膠輸送帶、橋梁纏輥膠布、三元乙丙壓濾板、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擋水板、圍油欄等多種類別產品。其中,輕型橡膠輸送帶產品營業收入規模占該類產品收入規模 70%左右。公司在輸送帶領域主要側重於輕型橡膠輸送帶這一細分市場。相比於重型橡膠輸送帶(主要應用於煤礦、鋼鐵、港口、電力、水泥等工業領域),輕型橡膠輸送帶主要運用於食品加工、物流運輸、娛樂健身、機場運輸、紡織印染、農產品加工等輕工業領域;相比於 PVC、 TPU 等材質的輕型輸送帶,輕型橡膠輸送帶因其覆蓋層使用橡膠材質,在耐高、 低溫環境、握持力等方面更具優勢。
公司客戶有今創集團、株洲九方制動設備有限公司 、 營口金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歐特美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永貴交通設備有限公司、隆基股份等。
2019 年和 2020 年,公司產能利用已經趨近於飽和狀態,產能利用率分別為 99.72%和 99.51%。目前在建高性能阻燃棚布及密封材料生產項目,項目建成後,公司將新增高性能阻燃棚布產能 500,000 萬平方/年和密封材料產能 500,000 萬平方/年 ,有望提升公司業績。目前已經滿足創業板和北交所IPO標准,可能在今年申報北交所IPO。
潛在風險:
公司應收賬款較高,反映對於下游大客戶的議價權較弱;現金流一直遠低於凈利潤;
上市公司今創集團(SH:603680)、歐特美都是公司的股東,也是客戶,屬於關聯交易。公司之前的供應商也有關聯方。這么多關聯交易,其中是否公平,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需要仔細考察。
8.明芯微(NQ:872556)

公司主要產品為單/雙向可控硅、 TVS 及半導體放電管等半導體功率器件的晶元和成管,除此以外,公司還為少部分客戶提供成管的封裝、測試等委託加工業務。公司主要收入來自於半導體成管,其次是半導體晶元。產品主要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和摩托車、通訊保護與工業控制、計算機、照明等領域。
公司產品低端,技術含量低,主要業務是做低端半導體的封裝測試,盈利能力較差。
實控人為周明、申承發、王義宏。
周明之前在揚州中芯晶來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晶體管晶元、大功率晶閘管、大功率晶閘管、晶閘管模塊等)廠長職務。
申承發以前是做油漆建築裝璜材料批發中心從事裝潢材料批發個體工商戶。
王義宏之前是海安縣建築工程公司項目經理。
可見,公司管理團隊僅有一人有半導體從業經驗,其他都是搞建築裝修出身的,總體上是個草台班子。在高技術含量、競爭非常激烈的半導體領域,這樣的管理團隊很難帶領公司做大做強。
9.東旭藍天(SZ:000040)

典型的垃圾公司,主營業務雜亂:供應鏈、新能源、生態環保。

供應鏈業務應該就是貿易業務,毛利率-0.23%,毫無門檻和競爭力;
新能源業務是光伏電站投資建設、光伏和風電EPC工程、光伏組件製造,毛利率33%,技術含量低,門檻低,和行業龍頭相比規模差距極大,沒什麼競爭力;
生態環保業務是生態綜合治理、水環境修復及運營、土壤及礦山修復等,毛利率1%,門檻低,競爭對手眾多,沒什麼競爭力。
所以公司業績不斷下滑。公司有息負債高、商譽高,財務風險很大。
因為公司存在借款違約、建設工程等合同糾紛,相關訴訟金額達 8 億元以上,上述訴訟尚處於等待開庭階段或審理階段,年審會計師未能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判斷上述事項對財務報表產生的影響,公司年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反映公司治理問題很大,管理混亂。
所以,整體上公司風險極大。
10.浙富控股(SZ002266)

公司從事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理及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業務、清潔能源裝備的水電業務和核電業務,公司主要產品涵蓋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軸流式水輪發電機組和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
公司業務龐雜,有很多次跨界並購,喜歡炒作熱點。屬於典型靠並購撐大規模和業績的公司,但競爭力並不強。公司毛利率凈利率偏低,總資產周轉率低,ROE常年不到5%,盈利能力很差。公司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很高,現金流很差,財務風險很高。

11.安陽機床(NQ:831577)
公司主要產品是金屬切削車床,包括 CW 系列卧式車床、 CK 系列數控車床、AD 系列全功能數控車床、 CK 系列數控立式車床、 QK 系列管螺紋車床,以及深孔鏜床、球面車床、重型車床和自動生產線。
用戶主要是航天航空、汽車、石油、軍工、船舶、鋼鐵、建築機械、礦山機械、軌道交通、通用材料製造和煤炭等行業內企業,比如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嘉興漢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江蘇鑫台達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煙台環球機床附件銷售有限公司、鄭州華印機床有限公司、中車天力鍛業有限公司等。
上游原材料是鋼板、鍛件、鑄件、膩子油漆、電氣元件等,公司的核心零部件都是從外采購的,比如從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購買 CNC 控制器,從北京發那科機電有限公司購買數控系統等。
公司產品的生產交付周期很長,存貨周轉天數非常高,存貨金額很高,導致總資產周轉率非常低,再加上毛利率和凈利率很低,所以ROE非常低,僅有3.95%,遠低於北交所8%的標准。
根據 Gardner Intelligence 的數據,2020 年中國機床消費額為 213 億美元(人民幣 1350 億),佔全球約 31.9%。2021 年,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產量 60.2 萬台,同比增長 29.2%,金屬成形機床 21 萬台,同比增長 0.5%。
我國雖為機床大國,但大而不強,機床核心零部件如數控系統依然嚴重依賴進口,且行業集中度較低,截至 2021 年 11 月,我國金屬切削機床企業仍有 931 家,大部分規模都很小。
公司的競爭對手有:紐威數控(688697)、秦川機床(SZ:000837)、科德數控(SH:688305)、浙海德曼(SH:688577)、華辰裝備(SZ:300809)、嘉泰數控(NQ:838053)、重慶宏鋼數控機床、秦川機床、睿恆數控(NQ:837341)、沈陽機床、寶雞機床集團、天水星火機床、山東普利森集團、廣東聖特斯數控設備、震環機床集團、創世紀等。可見市場競爭很激烈。
機床行業具有周期性強的特點,行業下行近10年,已經到了低點。目前全行業在恢復性增長。公司2021年業績也開始大幅改善,未來有希望逐步向好。
12.知識星球精選問答
提問:凱德石英停牌價是23塊多,但是,公開發行價為20元,那在停牌之前買入的人們不是虧了嗎?您能詳細講講潛伏新三板怎麼掙錢?
凱德石英停牌前有12元多、18元多、20元的成交價,按照這個價格買入就是賺的。所以潛伏新三板也是靠低買高賣賺錢的,和在A股市場炒股沒有本質區別。
提問:能羅列一下國內有潛力的晶元半導體材料公司嗎?
矽片:上海新陽、中環股份、滬硅產業、立昂微、有研新材;
濕電子化學品:晶瑞電材、江化微;
靶材:江豐電子、隆華科技、阿石創、新疆眾和;
光刻膠:晶瑞電材、上海新陽、南大光電;
CMP 拋光墊:鼎龍股份、安集科技;
電子氣體:南大光電、雅克科技、華特氣體、金宏氣體、昊華科技;
掩膜版:清溢光電;
第三代半導體:天岳先進。
提問:華澳能源832459二O二一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4143.82萬元,每股盈利0.23元,當前股價1.5掛賣單,看不懂為什麼沒交易量,請賜教
從公司過往業績看,波動性非常大,2021年業績好,不意味著2022年業績好。
提問:恆源科技近來陸續更換會所和券商,是在為提交北交所上市申請做准備嗎?請您分析一下這個公司吧。謝謝你了
應該是。企業分析見文章
提問:目前噢易雲業務主要還是集中在教育領域,其他領域拓展貌似沒什麼進展,安總如何看待噢易雲未來的發展空間?
噢易雲的發展,一方面要拓展教育以外的領域,如政府企業、醫療等,另一方面拓展更多的地域。發展空間還是有的,關鍵看企業的執行力。
提問:確安科技430094,昨天發布了停牌公告是重大資產重組。目前是一隻虧損股,但是大股東看似比較厲害,中國電子(中電華大)。想問的是新三板公司也能像主板一樣重大資產重組嗎?如果可以的話,是否有可能是港股的中電華大科技或者華虹半導體?
可以。中國電子旗下有很多公司,業務相關的都有可能是重組相關參與方。
提問:雲里物里終止對賭,可以單方面終止嗎?投資方為什麼會同意呢?
這樣的情況多嗎?這是什麼意思呢?
不可以單方面終止對賭,必須雙方協商一致同意。投資方簽對賭主要是確保公司能上市IPO,自己在IPO後退出。現在雲里物里已經發布IPO輔導公告,進入了IPO流程,而對賭協議會影響公司IPO進程,所以投資方自然願意終止。這是目前的通行操作,在定增時簽訂對賭協議,在公司啟動IPO後終止對賭協議。
提問:2018年上交所深交所發布了高轉送新規,「最近兩年凈利潤持續增長 2.每股送轉比例不得高於最近兩年同期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50%對應送轉5 3.最近一年虧損、凈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或高送轉後每股收益低於0.2元的禁止高送轉」。
請問這個規定是否適用於北交所?如不適用,北交所對高轉送是怎麼規定的?感謝答復!
北交所暫時對高送轉沒有具體規定。
順便說一下,個人覺得投資者對於高送轉完全沒必要關注。
高送轉股票簡單理解為:股數增加,股價變小。舉例:100元1張錢,換成了2張50元,數量增加總價值沒變動。這實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對凈資產收益率沒有影響,對公司的盈利能力也並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
高送轉後,公司股本總數雖然擴大了,但公司的股東權益並不會因此而增加。而且,在凈利潤不變的情況下,由於股本擴大,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攤薄每股收益。
在公司「高送轉」方案的實施日,公司股價將做除權處理,也就是說,盡管「高送轉」方案使得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數量增加了,但股價也將進行相應的調整,投資者持股比例不變,持有股票的總價值也未發生變化。
高送轉完全就是一個數字游戲,不過就是朝三暮四變成了朝四暮三,對於企業、對於投資者實際上沒有任何變化,所以我看不出關注這個指標有何意義。
提問:達諾爾2022/3/17公布實控人變更公告,是不是意味著從今天起兩年內,無法IPO了?
另外問一句,2022/2/15終止股權激勵計劃公告,是不是可以簡單理解為內部沒談攏,股權可能要發生變化的先兆了?
是的。股權激勵計劃終止,並不導致股權變更,兩碼事。

提問:金米特21年半年報顯示,大股東謝先生與夫人當年離婚,實控人由夫婦二人變更為謝先生一人,請問這種因離婚引起的實控人變動,會導致其公司兩年內不能IPO嗎?
2021 年 8 月 23 日,金米特收到謝炎民先生及黨紅雲女士離婚通知,鑒於其二人夫妻關系終止,實際控制人由謝炎民、黨紅雲變更為謝炎民。不管哪種原因導致實控人變更,都是24個月內不能IPO 。
提問:全球電子煙上市公司一共有多少家?有沒有排名可以參考?中國的除了悅刻和五輪還有其他嗎?它們的市值在全球電子煙行業排名如何?
電子煙品牌廠商有:美國電子煙Juul(Juul labs,奧馳亞(NYSE:MO)參股)、Vuse(british american tobacco,英美煙草公司(NYSE:BTI),總市值:930.67億美元)、Blu(imperial brands,帝國煙草( ITYBY))、Logic( 日本煙草,JAPAN TOBACCO INC(PINK:JAPAY,總市值303.40億美元)、IQOS (菲利普莫里斯(NYSE:PM),市值:1453.27億美元)、Relx悅刻(霧芯科技(NYSE:RLX),32.88億美元)、Jupiter research、艾維普思(NQ:834285)、 Nu Mark、 Njoy等。
電子煙代工企業有:思摩爾國際(HK:06969),總市值:1174.42億港元;五輪科技(NQ:833767),總市值:4.24億人民幣 ;比亞迪電子(HK:00285),總市值:436.22億港幣。
電子煙貿易企業有:中煙香港(HK:06055),總市值:99.74億港元。
電子煙相關輔材有:華寶國際(HK:00336)總市值:132.43億港元;中國波頓(HK:03318),總市值:37.71億港元;億緯鋰能(SZ:300014),總市值:1548.08億人民幣;豐江電池(NQ:837375),總市值:3.02億人民幣;盈趣科技(SZ:002925),總市值:194.77億人民幣。
提問:長虹能源和蔚藍鋰芯相比哪個發展前景更好,更值得長期持有?
不知道。
提問:三板摘牌企業重回三板,是否需要經過股東大會?小股東需要走什麼程序么?還是說不需要任何通知,直接就可以重新審核掛牌了?
已經摘牌的新三板企業重回三板,程序和新掛牌一樣,肯定要經過股東大會。小股東什麼都不需要做,之前在賬戶裡面看不到的股份,重新掛牌後又可以看到了,只不過代碼不一樣了。
提問:創爾生物是因為行業原因不能在創業板上市吧?上北交所有同樣的障礙嗎?
我認為公司科創板IPO撤回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收入來自面膜這些醫用化妝品,和科技創新關聯不大,完全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上創業板和北交所沒有行業問題。
特別說明:文章中的數據和資料來自於公司財報、券商研報、行業報告、企業官網、公眾號、網路等公開資料,本人力求報告文章的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准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文章中的信息或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人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
一個人前行,不如一群人前行。做北交所、新三板價值投資者最好的交流平台:北交所價值投資交流圈,歡迎加入,一起進步。入群方法:關注公眾號「安福雙」或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柒』 煙草公司可以上市嗎

因為煙草行業特殊,屬於壟斷性行業,資金充足,根本沒必要上市融資。

但是國外有上市煙草公司,美股市場上的菲利普莫里斯國際、奧馳亞、雷諾美國、羅瑞拉德等都是上市煙草企業。 煙草行業是暴利行業,菲利普莫里斯、英美煙草公司、日本煙草公司、帝國煙草公司等占據全球煙草市場份額一半以上,四家公司營收2277億美元、納稅1287億美元、實現凈利潤255億美元。

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英美煙草公司,股票在倫敦證券 交易所買賣,大部分股東為財務公司或資金管理公司,最大的股東僅占公司2%的股份。

(7)英美煙草的股票分析擴展閱讀:

要求:

北京在2015年就已經出台了國內最嚴的禁煙法,上海和深圳等地也陸續開始推出相關的禁煙措施。這一狀況對於煙草公司而言應該是十分不利的。而中煙總公司和國家的煙草專賣局工作人員也是大同小異,政府機關和企業公司的雙重身份,這也是中煙一直未上市的原因之一。

但是即將上市的是旗下的子公司,受到的束縛相對來說就會小不少。而中煙國際的上市,更像是想要成為獨立的國際企業。比起其他再國際上知名的煙草集團,中煙雖然占據了不小的產銷規模,但是對外的貿易存在感卻十分低,僅佔3%左右,更別提國際競爭力了。

如此看來,中煙的上市或許是國企改革必行的一步了。而比起中煙的長遠考慮,投資者的想法就更為簡單了。中煙作為煙草壟斷企業,之前私人投資者沒有任何的渠道可以從中獲利。現在中煙上市,那麼等於是打開了一個缺口,必定將會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煙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煙草總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市

『捌』 英美煙草集團的發展史

1902年9月29日,為平息激烈的貿易戰,英國的帝國煙草公司與美國的美國煙草公司聯合創辦合資企業——英美煙草公司。
根據協議,兩家公司將不得在對方的國內市場開展貿易,但有權在各自的市場范圍內使用對方的品牌和商標。兩家公司在英國或美國「本地」市場外的業務均交由英美煙草公司經營,從而使新公司的業務遍及加拿大、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南非和中國等多個國家。
詹姆斯·杜克,一位一絲不苟的、自學成才的商業巨子,出任英美煙草第一任主席。他的戰略是僱傭最優秀的人才,開發更加優質的產品,盡量降低產品價格,實施機械化生產、進行合理組織,並進行產品推廣。
在前10年裡,英美煙草發展迅速:1904年進入西印度群島;1905年進入錫蘭和埃及;1906年進入荷蘭、比利時、瑞典和挪威;1908年進入芬蘭、印度尼西亞和東非地區;1911年進入馬來亞(今天的馬來西亞)。
截至1910年,英美煙草的香煙銷量已經超過100億支,公司利潤也急速飈升。
1911年,美國煙草公司放棄了在合資企業中的股份。英美煙草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英國投資商認購了其美國母公司持有的大部分股份。此後,英美煙草可以自由在全球各地獨立經營業務——但由於與帝國煙草公司簽訂了地域協議,英美煙草不能在英國本土開展業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軍隊對煙草的大量需求將公司的產能提高到了極限。1915年,英美煙草共銷售了250億支香煙。
一戰期間,英美煙草建立起了一體化的企業文化,一改以往各自為政的局面。與此同時,由於男性勞動力被抽調參加戰事,公司開始招聘女性員工,從此改變了公司的員工結構。
英美煙草的廣闊市場得益於公司業務的不斷擴張。1921年,Cigarrera Bigott Sucs在委內瑞拉成立。其後數年,英美煙草分別在智利、墨西哥和中非進行了收購活動。
杜克於1923年辭職,其繼任者是雨果·坎利夫歐文(Hugo Cunliffe-Owen),他也是一位才華過人、作風果斷的領導人。雨果先生繼任主席後第一項舉措就是在1925年收購了Ardath Tobacco的海外業務,一並獲得State Express的商標權。
英美煙草在收購北卡羅萊納州的小公司布朗和威廉森後,於1927年涉足美國市場。
1927年,英美煙草公司成立25周年,此時它已經躋身英國領先公司行列,旗下設有120家子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75,000人。公司立足美國市場,並吞並了其唯一的國際競爭對手Ardath。英美煙草在全球各大洲均建立起了良好的業務,年均利潤超過600萬英鎊。
雖然經濟萎靡不振,但在1932年以前,英美煙草在大部分沒有實施政府壟斷的國家中開辦了工廠。同年,公司營業所建立起獨立的分銷網路,後來演變為成熟的子公司;英美煙草在印度、中國、巴西和奈及利亞等國開展煙葉種植和加工業務,並收購了德國的Haus Bergmann公司。 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非殖民化運動對英美煙草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劇變以及失去了中國地區業務之後,公司相繼丟失了多個終端市場。但是,全球銷售額依然保持增長勢頭。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二戰也對英美煙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司在歐洲地區的業務受到嚴重破壞。在遠東地區,英美煙草與被日本人佔領的公司失去了聯系。1937年,公司在中國境內的香煙銷量超過了550億支。此後,由於日本入侵,英美煙草在中國的銷售中斷了四年多。
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公司的利潤一直維持在550萬英鎊左右。到1942年,則猛降至300萬英鎊。此後直到戰爭結束,公司的利潤始終維持在這個水平。
戰後社會
二戰結束後,貿易環境異常艱難。英美煙草需要面對通貨膨脹、高昂的煙葉價格,並且需要重建在戰爭中損失的資產,所有這些都令公司盈利受挫。
1952年,英美煙草成立50周年,公司的經營環境開始發生轉變。戰爭動盪最終導致公司損失了多個終端市場,其中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雖然某些地區中出現了政局動盪,但是公司依然取得了佳績。
新領導層
1953年,鄧肯·奧本海姆(Duncan Oppenheim)出任公司主席一職,為英美煙草揭開了全新的發展紀元。奧本海姆彬彬有禮的風范和過人的法律才智,使公司在隨後的13年中始終保持著穩定的發展。
1953至1955年期間,按照公司利潤計算,英美煙草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公司中位列第三。1960年,公司的全球銷量為2,800億支,貿易利潤創記錄地超過了5,800萬英鎊。
1956年,英美煙草收購了Benson & Hedges的海外業務。和State Express一樣,Benson & Hedges發展成為集團在國際品牌市場中占據領導地位的基石。
多元化發展
20世紀60年代初,英美煙草開始涉足紙張、紙漿、化妝品及食品行業。公司首先購入Wiggins Teape和Mardon Packaging的股份。1964年,公司還收購了英國的Tonibell冰激凌公司和Lenthéric香水公司。布朗·威廉森以及南非和澳洲的英美煙草公司也開始投資食品行業。
1966年,英美煙草收購了雪茄生產商Henri Wintermans,公司盈利首次突破1億英鎊大關。同年,公司新主席登齊爾·克拉克(Denzil Clarke)接任主席職務,進一步加快了公司的收購步伐。 截至1970年,英美煙草的業務已經遍及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
70年代末,英美煙草產業集團(BAT Instries)成立,並推動多元化發展;80年代進軍金融服務領域。1989年,集團放棄這些領域的業務,將重點重新調整到煙草業務方面。
收購
1970年,在新主席理查德·多布森(Richard Dobson)的帶領下,英美煙草在50個國家和地區中開辦了140家工廠。兩年後,英美煙草撤銷了1902年與帝國煙草公司簽署的地域限制協議,從而獲得了其原有品牌(包括State Express)在英國和西歐的獨家擁有權。
英美煙草致力於開拓全新業務,最終決定發展零售業,在70年代收購了英國的Argos及美國的Saks Fifth Avenue。
1976年,集團進行全面重組。在新主席彼得·馬卡達姆(Peter Macadam)的帶領下,集團運營事宜開始由新控股公司英美煙草產業集團掌控。在兩年時間里,英美煙草產業集團發展為英國第三大企業,並成為自由世界中最大的煙草商,每年銷售卷煙5,000億支。
1977年,英美煙草成立75周年,馬卡達姆評價道:「我們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損失了中國地區的業務及其它很多地方的不動產……但是,我們已經變得更加強大,我認為我們目前的狀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好。」
與此同時,布朗·威廉森公司投資1.5億美元資金,在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開設了一處新工廠。到70年代末,英美煙草向中國輸出卷煙,這是自30年前其卷煙業務在中國被國有化後,英美煙草首次重回中國卷煙市場。
70年代末,通過收購Lorillard的國際業務,英美煙草獲得了多個重要品牌,其中包括建牌。
重整業務
1981年,集團產能穩步提升,煙草業務的貿易利潤已經增至前10年的3倍,突破4.63億英鎊。
1984年,英美煙草產業集團收購鷹星保險(Eagle Star);一年後收購Allied Dunbar;1988年又收購了Farmers Group。1989年,英美集團成為英國最大的保險集團。同年,英美集團稅前利潤上升了24%,突破20億英鎊,卻遭到惡意收購,隨後集團決定重新專注於煙草和金融服務領域,剝離了其它業務。
新機遇
上世紀90年代,經濟逐漸開放,國營專賣制度開始瓦解,中歐、東歐和遠東地區出現了不少嶄新的貿易機遇。1992年,英美煙草收購了匈牙利的Pecsi Dohanygyar,此後又開展了大量收購活動,並建立起了眾多合資公司,涉及地區包括烏克蘭、烏茲別克、捷克共和國、俄羅斯、羅馬尼亞和波蘭。
1994年,英美煙草收購了美國煙草公司,完成了另一次重要收購,獲得了Lucky Strike和Pall Mall品牌的所有權。
回歸根本
1998年,英美集團剝離了其金融服務業務。同年,集團收購了墨西哥境內的領先煙草公司Cigarrera La Moderna。
1998年,英美煙草私人有限公司成為一家在倫敦股票交易所獨立掛牌的公司,馬丁·白禮頓(Martin Broughton)出任主席。1999年,全球第二大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宣布與世界第四大煙草公司樂富門國際煙草公司合並。通過此次合並,英美煙草吸納了多個重要品牌(其中包括登喜路)。
進入新千年
與樂富門合並後,集團在加拿大市場的股權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加拿大已經成為集團利潤最高的市場。2000年,樂富門出售了其在加拿大的股份,並購入了英美煙草聯營公司Imasco的其餘股份,並售出了非煙草業務。現在,加拿大業務已重組為英美煙草全資擁有的純煙草子公司,稱為加拿大帝國煙草(Imperial Tobacco Canada)。
2001年,集團宣布一系列新投資計劃,涉及土耳其、埃及、越南、韓國和奈及利亞多個國家。
2002年,英美煙草成立一百周年。集團重申其對下屬員工、自身產品和煙草行業的信心,並宣布將在奈及利亞、韓國和土耳其開始新投資。
同年,英美煙草成為第一家發布社會報告的煙草公司。
2003年,英美煙草獲得了秘魯Tabacalera Nacional公司的控制權,並贏得了對義大利前國家煙草專賣局ETI與塞爾維亞Duvanska Instrija Vranje煙草公司的競標。此外,英美煙草還提出了將其美國子公司布朗·威廉森的美國業務和RJ雷諾煙草公司進行合並的計劃。
2003年11月,馬丁·白禮頓宣布自己將於2004年6月從英美煙草退休。截至2004年6月,白禮頓已在英美煙草任職十年,其中前五年擔任集團總裁,後五年擔任集團董事會主席。
保羅·亞當斯於2004年7月繼任集團總裁,杜立石(Jan Plessis)擔任非執行主席。
2004年,布朗·威廉森的美國業務與RJ雷諾煙草公司正式合並,雷諾美國(Reynolds American)公司成立。新公司擁有更加強大、更加穩定的業務,英美煙草擁有其中42%的股份。
2005年,英美煙草在瑞典和南非試銷售瑞典款無煙型產品snus,使得吸煙者有機會享用風險更低的無需點燃型煙草。
2006年,在瑞典和南非銷售snus的店鋪進一步擴大,Toscano雪茄開始在義大利銷售。同年10月,集團退出F1賽車贊助——作為對2001年簽署的《國際市場推廣准則》的一項長期承諾。
2007年,snus擴展到加拿大市場進行試銷,我們將煙斗煙草的一些商標出售給了丹麥Orlik煙草公司。2007年5月,我們向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公司雪茄部門出售了比利時的雪茄工廠及其相關品牌。
2008年,集團以17.2億美元的高價贏得了土耳其國有煙草公司Tekel的卷煙資產拍賣。隨後,又獲得了Skandinavisk Tobakskompagni卷煙和無煙型產品snus銷售權。

『玖』 抽煙的朋友進

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煙草開始傳播世界各地。香煙真正作為大眾化商品同人類生活結緣,不過100多年的歷史。

1900年北洋營報局出版紹興人徐樹蘭著《種煙葉法》,介紹新昌煙葉種植法。

1901年,英國13家煙草公司聯合成立了帝國煙草公司。

1902年9月,英美煙草商聯合成立了煙草托拉斯組織——英美煙草公司。總部設在倫敦、紐約。董事長為美國煙草大王杜克。

1903年,世界卷煙托拉斯英美煙公司來華設廠,就地產銷卷煙。

1904年,清政府慶親王復函英使,同意英美煙公司在華製造的卷煙按煙絲課稅(每公斤付關銀0.45兩)。此函即所謂「慶親王合約」。

同年,日本進一步加強了專賣體制,在1899年對煙葉種植,收購實行專賣的基礎上,將全國制煙廠收歸政府管理。

1905年,簡照南、簡玉階兄弟,以10萬元港幣的資本額在香港籌建了「南洋煙草公司」。1909年移師范上海,改名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推出「飛馬」、「飛艇」牌香煙。

1907年,美國一家專門從事煙草貿易的公司A.C.孟克公司成立。

1911年,俄商老巴托在哈爾濱建立老巴托父子煙草有限公司,1914年被英美煙公司吞並。

1912年,莫林斯公司成立,主要設計和製造卷煙包裝機。

1913年,由雷諾士(R.J.Beynolds)實業公司設計生產的駱駝牌香煙問世,該產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美國士兵的足跡走遍世界各地。

同年,英美煙公司在我國山東濰坊、安徽鳳陽、河南鄧縣試種美種烤煙成功。

1914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慶賀巴拿馬運河通行萬國博覽會上,中國煙葉出展並獲金獎。

1915年,北洋政府頒布《全國煙酒公賣暫行簡章》和《煙酒公賣棧組織法》,設全國煙酒公賣局,各省設立同樣機構,由國家公賣機構酌定公賣價格,通告各地執行,公賣收入歸屬中央財政。

1916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上海設立卷煙廠。1918年改組為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冊,企業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

1919年,菲利浦·莫里斯煙草有限公司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成立。

1924年,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成立。該公司根據再士人卡米爾·德萊弗斯研製的醋酸纖維絲束而成立並設廠生產醋纖絲束。

同年,美國《讀者文摘》發表了一篇題為「煙草對人體有害嗎?」的文章,這是關於「吸煙與健康」的第一篇文章,引起世人關注。

同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研製出混合型「萬寶路」牌卷煙,後風靡世界。

1927年,英國醫生弗·伊·蒂爾登在醫學雜志《手術刀》上撰文,稱他看到或聽到的每個肺癌患者都抽煙。

1930年,德國累斯頓市的前進公司推出每分鍾生產1800—2000支卷煙的卷煙機。

同年,義大利的薩西布SPA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煙機設備。

1934年,頤中煙草有限公司成立,並作為英美煙公司在華銷售代理人。

1938年,植物學家蔡希陶從抗日戰火中遷到雲南期間,以特別名貴的美國弗吉尼亞州烤煙「大金元」種子,在雲貴一帶試種成功。解放後「大金元」經過多年培育,成為我國所有煙草中最好的品種——雲南一號。

同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生物學教授對6813人做了調查,發現不抽煙者中活過60歲的佔66%,而嗜煙者只有46%.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統宣布煙草為重要作物,煙草種植者可以緩服兵役。

1942年,雲南第一家煙廠——昆明亞西亞煙廠成立。該廠老闆庚晉俟為紀念其兄庚恩揚率部追隨蔡鍔將軍武裝起義的日子(1911年10月30日,即農歷9月9日),給一卷煙牌號起名為「9·9」牌。寓意為9月五穀豐登,祝願國運昌盛,人民安泰。

同年,國民黨政府頒布《戰時煙類專賣暫行條例》,這是中國對煙類實行專賣的第一部正式法規。條例規定,煙類專賣的范圍為紙卷煙、雪茄煙、烤煙及其它用機制或仿機制的煙類和卷煙用紙。條例除確定政府專賣權外,對產制運銷,政府僅採取管制政策,其它仍系民產,商運,商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戰敗德國,美軍佔領區興起一種獨特的交易方式,以香煙取代貶值的帝國馬克,成為日常商業活動的代用貨幣。

1946年,北美煙草化學研究會第一次召開會議;豪尼公司成立,主要從事煙機設備生產。

1948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報道: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煙草可以緩解精神緊張,故無需反對。

同年,煙草機械出現關於平準器的專利,從此卷煙機有很大改造。

1949年,煙草化學家研究會成立。10月,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院農業研究室召開煙草研討會。會上。67位各學科專家共同探討提高煙草生產和加工的科技水平,並每年召開一次會議,1951年正式定名為煙草化學家研討會。

1950年,由中華煙草公司生產的「中華」牌卷煙誕生,該品牌包裝盒以庄嚴和崇高的天安門和華表為標志,以後一直成為「國煙」的象徵。

1951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辦第一次「世界香煙會議」。參加國約50個,會上討論了煙草栽培技術、經濟及香煙對人體的影響等問題。

1952年,頤中煙草公司轉讓給上海中華煙草公司。

1953年,羅納德·里根出現於一則廣告中,他嘴裡叼著一根香煙,說道貌岸然:「吸煙無不適感受。」

195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第一次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把吸煙與肺癌聯系起來,引起]醫學界和各方面的關注。

1955年,美聯邦貿易委員會禁止在香煙廣告中宣稱有益健康。

同年,德國佛克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煙草工業用包裝機。

1956年,18個國家24個團體代表在巴黎集會,正式成立「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秘書處設在巴黎。1986年已發展成為57個國家和地區的141個團體參加的國際組織。

同年,由於發明了吸絲成型的方法,英國莫林公司根據這一原理設計的卷煙機,使卷煙工業翻開了新的篇章,標志著大規模機械化卷煙的開始。

1957年,由美國癌症心臟研究所、美國癌症研究會和美國心臟學會共同成立的一個研究小組明確宣布:吸煙與肺癌有直接關系或因果關系。

1962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首次提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證據,從此展開了禁煙與產煙之間的唇槍舌戰。

1963年,瑞典25位科學家倡導發起反吸煙運動,建立了國家「吸煙與健康協會」。中國煙草工業公司成立,對煙草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卷煙生產和煙葉收購、復烤、調撥,分配統一經營,產供合一。經過整頓,全國卷煙廠從104個調節器整到61個。

1964年,美國衛生部根據6000多篇論文,首次提出「吸煙與健康」的報告。結論是:吸煙是一種與疾病和死亡有關的極為重要的因素,需要立即採取措施。此舉基本上平息了「關於吸煙能否促進癌症發生」的爭論。

1966年,美國香煙盒上開始注有一條警告說明:「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其後每四年召開一次,以推動國際合作,加強戒煙工作。

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屬歐洲委員會通過決議,吸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禁止在世界衛生組織開會的場所吸煙。

1971年,第二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在倫敦舉行。

1971年,中國開始試生產葯物療效型卷煙,後改稱為新混合卷煙。

1972年,美籍華人左天覺著《煙草的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在美國出版。該書系統總結了煙草質量與植物生理和化學成分的關系。

1973年,樂富門國際公司成立,主要生產和銷售煙製品。

1974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召集研究吸煙對健康影響的專家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向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提出減少青少年吸煙,幫助吸煙者戒煙的3條總建議和12條具體策略。

1975年,第三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在紐約召開。

同年,挪威通過了關於限制煙品銷售法。

同年,瑞典科研人員發現尼古丁可提高人的大腦功能。

197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決議,制定了促進戒煙的政策。

同年,法國西蒙娜衛生部長掀起反吸煙運動,結果使法國煙葉消耗量下降45%.

同年,芬蘭在全國開展吸煙與健康教育活動,議會通過了煙草法令。

1977年,美國癌症學會發起並確定11月21日為全國范圍的戒煙日活動。

同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將吸煙與健康改為吸煙或健康,提出第三次報告。

197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第二次專家會議發出控制吸煙瘟疫的報告。該組織吸煙與健康技術委員會做出結論,在吸煙較為廣泛的國家內,死亡是由於吸煙所致。

1979年,中國衛生部、教育部、輕工部等五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關於宣傳吸煙有害與控制吸煙的通知》,表明了我國政府對於控制吸煙問題的政策和立場。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馬勒博士發表了關於把4月7日世界衛生日定為戒煙日的談話,號召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活動。

同年,一些科學家研究發現,從煙草的綠色組織中可提取蛋白質,從而為煙草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科倫坡召開的發展中國家控制吸煙會議上,提出了為實現使人人都享有健康,有必要實現2000年無吸煙者的號召。

1982年,中國輕工業部發出《關於中國煙草總公司正式成立的通知》,決定從1982年1月台票日起,正式成立中國煙草總公司,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集中統一管理,從而正式確定了煙草專賣和集中管理體制。

同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第三次專家委員會,制定發展中國家控制吸煙策略的報告。

1983年,在加拿大溫尼伯召開的第五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建議,含有20毫克/支以上焦油的香煙,在世界范圍內停止生產與出口,所有香煙以及煙製品應註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告;並明確標出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的含量。中國國務院於同年9月23日發布了《煙草專賣條例》,同時決定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

1984年,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決定,禁止以一切宣傳工作和宣傳方式給銷售香煙做廣告。

同年,美國開展停止吸煙活動。煙草大王的孫子、31歲的得里克·雷諾茲戒了煙,並賣掉了他持有的雷諾煙草公司的股票。以後,他成為美國肺部保健康協會抵制吸煙運動的發言人。

中國煙草總公司正式加入世界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並於1986年當選為理事會理事。

1985年,經國家體改委、中國科協批准,中國煙草學會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李益三任理事長。

1985年,日本政府結束專賣制度,將政府專賣機構改組為企業——日本煙草株式會社。

1986年,第39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通過了有關戒煙的22項決議。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發出通知:要求不得在公共場所吸煙,號召人們不要吸煙,勸告戒煙,禁止煙草電視廣告。韓國政府宣布廢除吸外國香煙的禁令,煙草專賣局由一個政府的官方機構改組為國營公司。老牌的法國專賣組織由政府機構改組為一個含有私人資本的國有化企業。

1987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總會做出一項決議:4月7日為世界無煙日。

同年,中國第一個吸煙與健康協會——北京吸煙與健康協會成立。

1988年,從元旦起實施禁煙的國家和地區:日本東京地鐵191個車站內禁止吸煙;菲律賓政府機構辦公室和醫院禁止吸煙;加拿大擴大禁止吸煙范圍,並禁止各種報紙、電台、電視台做香煙廣告;土耳其67個省的官方制定了禁止吸煙章程,衛生部長帶頭和一些知名人士1月9日在國家電視台宣布抽最後一支煙。接著西班牙、義大利、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家做出積極瓜,並通過法案,禁止一切公共場所吸煙英國政府決定,從1988年起,每年3月12日為「全國戒煙日」。

同年,第九屆國際煙草科學大會在中國廣州市召開。參加會議的來自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415名代表。會議的主題是「傳統與創新」。會上共發表論文127篇,其中中國代表論文15篇。

1989年,因每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幹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這年世界無煙日活動的口號是:「在無煙環境中成長」。

1990年,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附屬遺傳工程學中心洪周奉博士經三年努力,將人體胰島素基因移植到煙草組織中,成功地從煙草中提取出胰島素。

挪威政府宣布:「在十年內戒掉抽煙惡習」的反吸煙決定。

世界煙草煙民大會於10月26——27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22個國家的125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為吸煙是一種人權,呼籲人們尊重他們的嗜好。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控制吸煙七年行動計劃,從1991年在公共場所禁止到1997年全球禁止吸煙。7月,中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0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2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5屆奧運會上,組委會決定,所有比賽場館禁止吸煙與煙草廣告。10月,擁有173個成員國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通過決議,自1996年7月1日起,將在其所有成員的民用商業航班飛機上禁止吸煙,把戒煙運動推向全球。

豪尼公司展示了它最新研製的Protos二型卷煙機,生產速度每分鍾高達1.6萬支卷煙。

澳大利亞一個名叫萊斯的婦女以被動吸煙導致哮喘和患上肺氣腫為由,向悉尼地方法院提出控訴,要求僱主賠償損失。同年5月底,法院陪審團以僱主違返澳大利亞《職業衛生與安全條例》為據,判處被僱主南威爾士州衛生局賠償原告萊斯8.5萬澳元。這一被稱為世界「戒煙運動的一個里程碑案件」迅速傳出,引起了世界輿論的轟動。

1993年,法國進一步削弱了對煙草的直接控制和壟斷權,私有化法律規定專賣機構SEITA為一個州立企業,後來又向投資者和大眾出售了大部分股權。

1995年,在泰國召開第四次亞太煙草或健康問題會議,亞洲煙草控制咨詢中心主任朱迪思·麥凱教授指出,亞洲女煙民在婦女中佔2%-10%.

1996年,雷諾士公司購買坦尚尼亞煙草公司5500萬美元的股份,該公司是非洲最大的煙草企業,年銷售額超過7500萬美元。

1997年7月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發國務院第223號令,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8月,第十屆世界煙草或健康大會在中國北京召開。

1999年,根據美國一些州對煙草公司提出關於吸煙危害健康的訴訟。雙方經歷長達數月的艱苦談判,終於達成一項協議:四家煙草公司在今後25年內支付2500億美元賠償,按人口和吸煙造成的損失分配到各州。

1999年1月,世界第二大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宣傳出資76億億美元,以收購股票的方式兼並世界第四大煙草公司——富樂門國際公司,使其在世界煙草市場佔有份與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相當接近。此項兼並工作已於6月前完成。

日本煙草公司(JT)以9500億日元收購了雷諾士納貝斯高公司(RJRN)海外機構,旨在增強海外特別是在亞洲的競爭能力

...........吸煙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