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分析預測 » 中國太保股票診斷分析
擴展閱讀
一個公司可以有幾個股票 2025-05-10 17:34:47
建設銀行股票07年價格 2025-05-10 17:34:38
主要的 2025-05-10 17:28:03

中國太保股票診斷分析

發布時間: 2022-06-17 07:23:34

㈠ 關於中國太保股票問題

做股票是炒預期、贏利能力和分紅能力,與凈資產有關系但不是全部。象中國石油在海外上市當時只募集29億美元,它的凈資產並不很高,而六七年的分紅確高達119億美元,所以股價開盤就開在48元,
而中國太保人們預計贏利和分紅能力達不到理想的預期,或者基本面出現惡化,所以目前它不值30元。

㈡ 中國太保怎麼樣大小非如何

中國太保 的價值綜合評估
綜合投資建議:中國太保(601601)的綜合評分表明該股投資價值很差(★★),運用綜合估值該股的估值區間在23.71—26.08元之間,股價目前處於低估區,可以放心持有。

12步價值評估投資建議:綜合12個步驟對該股的評估,該股投資價值很差(★★),建議您對該股採取迴避的態度,等待更好的投資機會。

行業評級投資建議:中國太保(601601) 屬證券及信託行業,該行業目前投資價值較好(★★★★),該行業的總排名為第4名。

成長質量評級投資建議:中國太保(601601) 成長能力很差(★),未來三年發展潛力很小(★),成長能力總排名1220名,行業排名第13名。

評級及盈利預測:中國太保(601601)預測2008年的每股收益為0.75元,2009年的每股收益為0.64元。當前的目標股價為23.71元。投資評級為強力買入。

中國太保(601601) 緊急作戰計劃:那些股票會連續漲停?那些股票將有大行情
牛股密碼 評級 描述 詳細
操作分析 ★★★★ 好 處於下跌趨勢階段 差
最新機構預測看漲 好
大盤處於短期低風險區 好
股價處於短期低壓區 好
主力分析 ★★★☆ 好 控盤系數為-9.69,無控盤 差
主力持倉占流通盤比例增9.44% 一般
已查明主力46家 好
股東戶數減10.32% 一般
價值分析 ★★★★ 好 主營業務增長40.38% 凈利潤增長44.18% 毛利率達到98.01% 好
預測2009年每股收益1.16,業績漲幅100.00% 好
2009年合理估值29.00元,上漲空間53.93% 低估
30次機構評價得分45分 看漲

㈢ 601601中國太保的走勢為何如此弱,長間都在發行價下運行

現在的情況,機構也套牢,它總要拉上來的。一旦機構出貨,我建議立刻出走。除了機構之外,上面的套牢盤也不多,不影響上攻。如果你籌碼不高的,建議不要動。
我朋友昨天還在問我,她也買的這個,成本30塊,所以我還是關注著的。

㈣ 中國太保基本面分析

我現在給你的分析就是不要買中國人壽,你讓我給你買進的分析我找不到..呵呵
現在的中國人壽估值都是比較高的.....發幾個最新的報告你看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海通證券中國人壽(601628.SH):4月份保費收入點評
摘要事件:在中國新會計准則下,中國人壽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期間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人民幣1260億元,單月保費下降14.9%,而上月下降13.3%。前4個月累計保費同比下降1.6%。
點評:
保費收入延續下滑趨勢,業務結構調整還將繼續進行。中國人壽4月份單月原保險保費收入220億元,同比負增長14.9%,而前5個月分別增長16.1%、16.0%、19.5%、5.3%和-13.3%。從環比來看,4月單月保費下降40%。可見,保費收入下滑趨勢並未開始扭轉,自去年4季度以來結構調整還將繼續進行。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中國平安2009年前4個月繼續維持保費高增長,4月單月同比增長43.6%;中國太保2009年前4個月保費雖然負增長,但下滑趨勢明顯改善,保費開始止跌回升,4月份單月保費僅微下降1.3%。
業務結構調整和去年同期較高基數是保費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中國人壽自去年4季度開始進行業務結構調整,但由於2008年前3季度銀保保費增速過快,不大可能突然剎車,因此銀保保費結構調整是漸進式調整,增速由高增長到緩慢增長再到負增長。而中國人壽去年底銀保保費約佔47%,接近一半,因此隨著銀保漸進式調整,總保費下滑趨勢加大也是我們意料之中。由於去年前3季度銀保保費均是高速增長,因此隨著銀保渠道結構調整,我們認為公司2009年前3季度總保費很可能繼續維持負增長或小幅正增長。打破負增長一個關鍵因素是個險渠道保費能否有一個快速增長,但目前我們並未看到這一點。另外,公司收縮低利潤率的團險渠道也是保費負增長一個原因。
我們期待公司2009年結構調整能取得較好成效,同時也提醒投資者不必關注總規模保費的增速,重點關注新業務價值的增長。
投資建議。公司基本面仍然相當穩健,浮盈儲備上相對主要同業具備明顯優勢,且全年業績高增長有較高保障,但目前公司在保險股中無論絕對估值還是相對估值都是最高的。我們維持公司2009-2011年每股收益至0.59元、0.69元和0.79元、每股凈資產分別為5.46元、6.55元和7.80元。目前公司股價23.90元,對應09年40.4倍PE、4.4倍PB。從絕對估值來看,在5.0%投資收益率(高於同業4.7%收益率假設)、25倍新業務倍數、11%貼現率下,公司基於09年估值為20.37元,維持「中性」的投資評級。
國泰君安中國人壽(601628.SH):保費連續2月下降,後續增長仍有壓力
投資要點:
連續2個月保費出現下降,累計保費今年首現負增長。4月份,國壽實現壽險保費收入220億元,同比下降14.76%,降幅大於上月的13.43%,這是國壽連續2個月保費出現下降。今年1-4月累計實現壽險保費收入1,260億元,同比略降1.57%,這也是公司今年保費收入首次同比下降;
由於後續月份的保費增長基數越來越高,保費增長的壓力還將繼續。去年5月分的保費增長速度還在上升,高峰出現在7月和8月,增速分別達到99%和94%,直到第四季度增速才有所回落。因此,國壽後續月份的保費增長壓力還有可能上升。
保費負增長壓力下的結構調整能否堅持?雖然國壽的主打產品是分紅險,但在去年投資收益不理想,今年分紅預期不高的情況下,分紅險的銷售壓力很大;並且,與太保類似,國壽2008年保費的高增長絕大部分是由銀保渠道貢獻的,銀保渠道保費接近總保費的50%;因此,在銀保渠道整體收縮的環境下,國壽面臨不小的結構調整壓力。在保費負增長的壓力下,國壽能否堅持結構調整的力度,將直接影響到以後保費的增長情況。若堅持收縮銀保渠道,則保費增速還有下降的趨勢。
我們預計,近期國壽仍將執行結構調整政策,從而犧牲保費增速。一方而是由於公司去年的業務結構及投資收益儲備導致本身確有結構調整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是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也難支持投資型保費的高增長,而保障型保費的基數比例及其發展規律導致短期內保費很難爆發性增長。
國壽仍有可能擇機選擇保費增長和結構調整這兩種目標。由於國壽今年上半年仍有一定的浮盈和可以促進銷售的資源,公司還是存在擇機放棄結構調整目標而轉為市場佔有率目標的可能,從而保證保費增長。
維持中性評級。由於保費增速對當年的盈利影響較小,我們仍然維持2009年每股收益0.65元的預測,目標價19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中國太保怎麼樣股票

這只股處於多頭排列,回調到5 日均線10日均線 20日均線就買入,最近保險板塊不錯,處於上升通道 ,望採納

㈥ 中國太保這種垃圾股為什麼不退市


單純就現在技術面客觀分析而言,太保長線趨勢沒變今年進入一個中段整理而已,而這次反彈,三天前碰到下彎的季線,無量的情況下,自然是壓力無疑,要突破還需要一段時間整理,等待季線走平上揚

㈦ 試述大小非解禁對於證券市場的影響。

對於經驗豐富的老股民來講,對「股票解禁」這一股市術語都了解。不過對那些剛入市的投資者來講,就不太懂了。今天就給大家講講「股票解禁」這件事,相信不懂的投資者朋友,耐心讀完會有所收獲!開始之前送上一份機構精選的牛股清單:【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股票解禁是什麼意思?
「股票解禁」有它的字面含義,意思是在一定期限內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持有的股票本來是無法售賣的,可是在一定的期限後過後就可以賣出了,我們把它叫做「股票解禁」。解禁股票還分為兩種,一種是「限售股」,另一種是「大小非」。這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在於大小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的出現則是因為公司增發的股份。
(一)股票解禁要多久?
一般的,在上市一到兩年後,很多股票都會迎來解禁期。新股限售解禁一般情況下就是分三次:
1、上市三個月後:新股網下申購的部分解禁
2、上市一年後:股票原始股的中小股東解禁
3、上市三年後:是股票大股東解禁
(二)怎麼看解禁日
股票解禁日是在公司官網公告可以查到,但大部分的投資商都不會選擇僅跟蹤一家公司,把每個官網都點開去下載公告實在有些費事,因此更推薦你通過這個股市播報來查看,添加自選股票之後,可以幫助你智能篩選出比較重要的信息,不僅能了解解禁日還能詳細了解解禁批次、時間線:【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三)解禁當日可以馬上買賣嗎?
在股票解禁後,解禁部分的股票當日不可以在市面上流通,還需要一段考察時間,個股的差異而決定了具體時間的不同。
二、股票解禁前後的股價變化
雖然解禁和股價表現並不存在線性相關關系,但是針對股票解禁前後股價下跌的原因,可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入手:
1、股東獲利了結:一般來講,限售解禁意味著更多的流通股進入市場,如果限售股東能夠得到很多利潤,那麼就會由更大的動力來獲得利潤,於是二級市場的拋盤也會增加,於是公司的股價就會構成利空。
2、散戶提前出逃:因為擔心股東們拋售股票,很大概率很多中小投資者會在解禁到來之前出逃,造成股價提前下跌。
3、解禁股佔比大:額外的是,解禁市場價值越高,解禁股本占總股本的比例就越高,股價的利空也會跟著變大。
三、股票解禁是好還是壞?可以買嗎?
股票解禁實際上增加了二級市場中股票交易的供給量,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好比說,解禁股的很多是小股東,在解禁之後,他們可能會拋出手中股票,導致股價下跌;相反,假若大量的機構或者國有股東持有解禁股,他們為了使較高持股比例不下降,不會輕易的拋出手中股票,避免股價浮動。
綜上所述,股票解禁於股價歸根結底是利好還是利空,我們不可以隨意判斷,因為多方面的因素都會更改它的走勢方向,我們得結合更多的技術指標深入分析。如果確實無法判斷,診斷股票平台可以直接進入,輸入你看中的股票代碼或名稱,獲取最新狀況:【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當前估值位置?

應答時間:2021-08-2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㈧ 601628與601601的兩只股票的異同點

601628是中國人壽,601601是中國太保,加上601318中國平安,請看下面的分析:

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側面比較

報告關鍵點:

我們期待太保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壽險公司和第二大財險公司。

報告摘要:

我們認為四家主要的中資上市保險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處的狀態有較大差別,我們製作了一張效率提升曲線以此來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剛剛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為平坦;國壽已經過一輪效率改善,目前所處的斜率較小;平安是又迎來一輪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國壽、平安和太保個人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8%、16%和13%。

而國壽、平安和太保的個險新單保費收入市場份額分別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單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國壽的58%,而只相當於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華更多。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已經完成全國性布局並且在很多地區的網點覆蓋層次堪與國壽媲美的公司長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應該與同業存在這么大的差異的,效率提高將是今後業績提升的主動力。我們對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從銷售渠道看,太保的個險渠道佔比與國壽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從險種結構看,太保的傳統險比例要明顯比國壽和平安高。從區域上看,其相對優勢在縣域,據統計太保有70%的保費收入來自於縣域,而國壽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來均是中國第二大財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1%。我們認為由於監管層加強了價格管制、償付能力及准備金提取的管理,承保業務利潤率會有所上升,綜合成本率將會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資資產1,917億元,在保險行業中排名第三。從投資資產構成來看,太保最大的區別在於定期存款比例要明顯更高,而債券投資比例要明顯更低。與國壽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資比例最低,而封閉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們採用內含價值法對太保的壽險部分進行估值,採用市盈率法對財險分部進行估值。內含價值的基本假設是投資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貼現率10%,新業務價值倍數40倍,我們得出太保2008年壽險業務每股評估價值為49.14元,加上財險分部的6.34元,對公司6個月目標價為55.49元。詢價區間確定根據2007年預計EPS0.91元,結合按內含價值發計算的2007年目標價,再考慮一級和二級市場的差價,得到詢價區間為23-27元。搖錢樹下看搖錢術

1.效率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1.1.效率提升曲線

我們認為四家主要的中資上市保險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處的狀態有較大差別。

平安上一輪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經過2004年上市之後的內部架構完善和產品結構調整之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明顯的進入又一輪的發展高峰。國壽的效率改善是從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開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結束了這一過程,今年以來開始進入調整期。人保是從年初開始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綜合成本率以及投資收益方面都開始有明顯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從今年年初開始的,由於和同業比較起來人均保費等指標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們判斷未來提升的空間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據上面的定性判斷,我們製作了一張效率提升曲線以此來形象化的描述我們認為各公司所處的效率提升狀態。太保是剛剛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為平坦;國壽已經過一輪效率改善,目前所處的斜率較小;平安是又迎來一輪新的效率改善。從目前來看,平安是唯一一傢具備長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後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續改善還有待證明。

1.2.人均保費提升潛力很大

我們認為太保壽險業務人均保費提升潛力很大,正如我們在效率提升曲線中所說的那樣。

2006年,國壽個人代理人65萬人,平安21萬人、太保18萬人、新華14萬人、泰康13萬人、太平2.4萬人,六大公司合計132萬人。國壽、平安和太保個人代理人的市場份額分別是48%、16%和13%(圖2)。而2006年個險渠道新單保費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計為512億元,其中國壽、平安和太保的市場份額分別是53%、23%和9%(圖3)。太保代理人和新單保費收入的市場份額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貢獻了9%的保費收入,人均月度新單保費收入(個險新單保費收入/(代理人數量*12))同業界有較大差距(圖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國壽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國壽的58%,而只相當於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華更多。我們認為作為一個已經完成全國性布局並且在很多地區的網點覆蓋層次堪與國壽媲美的公司(圖5)長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應該與同業存在這么大的差異的,效率提高將是今後業績提升的主動力。如果太保將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業平均水平,那也至少會有超越行業平均水平50%的增長。

1.3.國壽上市後效率大為改善

我們對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夠復制國壽境外上市後效率改善的故事。我們來回顧一下國壽上市之後的效率改善情況。

1.3.1.市場份額保持穩定

上市之後,國壽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市場份額保持了基本穩定,甚至在2006年的時候,市場份額還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後,國壽推出了頗受市場歡迎的"鴻鑫"等產品,同時加強了內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1.3.3.產品利潤率大幅提升

由於個險渠道在新單保費收入佔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後產品利潤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標準保費利潤率)從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項業務分析

2.1.壽險業務

2.1.1.增長情況

自從1996年以來,公司就一直是中國第三大壽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0%。

2006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378億元,保費收入的8年復合增長率為24%。

2.1.2.渠道結構

靜態的比較2006年各公司數據,平安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是最高的,達到了80%,其次是國壽的51%,太保的個險渠道佔比最低,是35%。個險渠道佔比比較高的主要原因是銀保渠道業務量相對較大。

動態的比較太保的時間序列數據,可以看出公司的個險渠道保費收入佔比從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銀保渠道佔比基本未變,個險侵佔的主要是團險的佔比。

2.1.3.產品結構

從總保費收入來看,國壽最大的險種是分紅險,佔比67%,其次是傳統險,佔比25%;平安最大的險種也是分紅險,但佔比僅為34%,意外和健康險的佔比是23%,傳統險佔比15%;太保的傳統險比例要明顯的高,佔比達到了42%,和分紅險幾乎平分秋色,這是各大公司中絕無僅有的。

從新單保費收入來看,國壽85%的保費來自於分紅險,而平安來自萬能險的保費收入與分紅險相當,太保新單保費收入中傳統險的比例也是最高的,達到了21%。

2.1.4.區域結構

太保擁有僅次於國壽的分支機構,比平安更多。其相對優勢在縣域,據統計太保有70%的保費收入來自於縣域,而國壽這一比例也只是50%。在縣域保險市場,幾乎只有國壽和太保兩家機構,國壽的市場份額大致是70%,而太保則享有剩餘的市場。

從分省數據來看,江蘇、山東、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總保費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當地市場的份額居於太保系統內的首位,達到接近20%,其次是寧波、江蘇、貴州和河南。而國壽市場份額最高的公司分別是江西、內蒙、廣西、甘肅和河北,平安的是大連、寧夏、廈門、青島、深圳。

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太保與國壽具有相對優勢的區域有較高的共同點,而平安作為一個城市公司的特點也是非常明顯。

2.1.5.關於利差損

太保與平安一樣,均沒有將高利率保單進行剝離。由於平安在利差損形成時期,業務發展速度較快,因此其利差損保單規模要更大。從准備金余額佔比上來看,2006年平安的佔比是37%,太保是24%。從有效業務價值來看,2007年中期,利差損保單的有效業務價值為-164億元,而太保這一數據為-28.73億元。與平安一樣的是,在近年利潤比較好的時候,公司均花費了一些力量來消化利差損,具體方式是調低利差損保單的評估利率。經過幾次調整,目前太保利差損保單的負債成本已下調至了6.53%,與平安相當。預計兩家公司在今年底都會繼續下調評估利率。總體來講,兩家公司均具備消化利差損的能力。

2.2.財險業務

2.2.1.增長情況

公司一直以來均是中國第二大財險險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來的數據,公司的市場份額基本保持了穩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場份額為11%。2006年,公司壽險保費收入181億元,保費收入的8年復合增長率為16%。

2.2.2.險種結構

由於車險發展速度快於其它險種發展速度,太保的車險比重與市場一樣逐年提高,從2004年的56%提升至68%。

與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車險比例在歷史上較低,但由於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車險佔比較為接近,甚至還略為高了一些。

2.2.3.綜合成本率保持穩定且有望下降

雖然車險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綜合成本率還保持了穩定。其中賠付率呈下降趨勢,而費用率的提升抵銷了賠付率的下降,使得綜合成本率保持穩定。正像我們在《中國財險:承保業務處於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說的那樣,我們認為由於監管層加強了價格管制、償付能力及准備金提取的管理,承保業務利潤率會有所上升(圖23),綜合成本率將會略有下降。

2.3.投資業務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資資產1,917億元。同期中國人壽的投資資產是7,663億元,中國平安的投資資產是3,318億元,中國財險是770億元,太保的投資資產在行業中排名第三。

2.3.1.投資資產構成

從投資資產構成來看,太保最大的區別在於定期存款比例要明顯更高,而債券投資比例要明顯更低。定期存款與債券相比,優勢在於其主要形式協議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條款,在加息時段更為有利;劣勢在於其流動性較差,而且期限最長5年。與同期限的債券收益率相比,協議存款收益率並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個月協議存款加權利率為5.28%,而同期國債收益率一般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權益類資產中42%是股票投資,30%是開放式基金,28%是封閉式基金。與國壽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資比例最低,而封閉式基金比例最高。從金融工具分類來看,太保的交易性資產比例最低,只有8%,而國壽、平安和人保分別為18%、28%和40%。

2.3.2.投資收益率

2007年中期,國壽的總投資收益率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別為15.81%和15.2%。投資收益率出現較大差異的原因在於一方面中國人壽收益率是包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會計政策對投資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可供出售類資產浮盈兌現比例以及交易性資產的佔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標只能作為一項參考而已,並不一定代表實際的投資業績。我們認為10大重倉股是一個很好的跟蹤標的,因為其表現不受管理層態度的影響,能公允地反映其權益類資產的表現。遺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倉股。

中國人壽中期債券收益率相對較低是因為在債券市場不斷下跌的情況下,公司提取了相應的資產減值准備所致。

3.估值

我們採用內含價值法對太保的壽險部分進行估值,採用市盈率法對財險分部進行估值。

內含價值的基本假設是投資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貼現率10%,新業務價值倍數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業務價值21.76億元(12%的貼現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業務價值29.18億元,同時在內含價值變動表中還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8.42億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11億元。今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67%。我們預計公司今年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至少會有50%的增長,同時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公司由於效率的提高,新業務價值仍將會有快速的發展,未來兩年同比增長分別會有30%和20%。同時考慮明年H股發行9億股。

按照以上假設,我們得出太保2008年壽險業務每股評估價值為49.14元,加上財險分部的6.34元,對公司總的目標價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歷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險業務部。經過3年的運作,1991年交行發起成立了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經過兩輪增資,太保的注冊資本達到了20億元。由於太保的業務最初主要來自交行信貸相關的財產保險業務,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視財險業務,財險業務的相關經驗積累也較為豐富。直到後來隨著平安憑借個人營銷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太保才開始跟隨性的發展壽險業務。

1999年,由於監管的要求,交行將其股份轉讓給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隨後逐步轉讓給其下屬企業,太保的控制人隨即也從交行轉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獨立之後,管理層也意識到了壽險業務的"利差損"問題,而同時財險業務盈利能力卻要好很多,這也在公司內部引發了究竟要不要發展壽險業務的爭論,市場份額也因此有所下滑,與此同時平安借"投聯險"繼續攻城拔寨。

2001年,同樣也是由於監管的要求,太保發起成立了壽險和產險公司。由於壽險公司獨立經營,有了自己獨立的財務資源,因此壽險開始快速發展,個人代理人數量由2001年底的14萬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萬人。由於大規模發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計虧損,而同時業務快速發展客觀上需要更多的資本金,兩方面因素導致公司壽險業務在2004年存在115億元的償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機構的開設和業務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太保集團與凱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資66億元(其中凱雷出資4.1億美元)對壽險進行注資。在這一階段的2002年,公司還進行了一次增資,引進了寶鋼集團和大連實德作為股東,管理層對公司的話語權加大。

2007年4月份,為了實現集團整體上市同時加強對子公司的控制,經與凱雷磋商,將凱雷對太平洋人壽的股權轉為對太保集團的股權,為上市鋪平了道路。

4.2.組織架構

公司發行前的最大股東為華寶投資有限公司,佔比20%,是由寶鋼集團及下屬企業合並股份轉讓給華寶投資有限公司。申能集團是其第二大股東,佔比19%。凱雷通過兩個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權。

太保同平安一樣也是集團整體上市,同時對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壽險、財險和資產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別是97.83%、98.14%和90%。同時還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權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權。估值基本相同下買保險還是買平安 。

㈨ 中國太保股票以後走勢將會如何!!~

還會跌,但是短期內會有一次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