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美華人操盤手敘說越洋做A股
加拿大華人參與A股市場的熱情很高,但是盈利狀況並不理想。在華爾街擔任過操盤手的曾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海外華人盈虧比例大約是1∶3左右。主要是因為中國股市的開盤時間正是加拿大時間的深夜,空間的距離又影響了最新A股市場信息的傳遞,加上北美流行的投資原則是買入並持有,導致很多加拿大華人在買進A股之後沒有過多關注,在這一次A股深幅下探的走勢中虧損不少。
曾多現任北美外匯投資俱樂部副會長,曾任加拿大SWIFTTRADE公司、美國華爾街GENESIS證券公司職業操盤手和培訓主管,擔任過多家投資公司專業分析師和投資顧問。回顧起自己的投資經歷時,他表示, 十幾年交易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是參與了中國股市最大的一波牛市,從1000點抄底堅持到6000點平倉。失敗的教訓是在最初做外匯保證金交易時過於迷信自己在股票投資方面的經驗,感悟只有一點,金融投資,風險第一。心態和資金管理是做好所有投資的關鍵,永遠不能迷信自己的經驗,市場才是永遠正確的。
近期曾多踏准節拍,火中取栗,規避了猴性十足的大盤帶來的風險。 我個人在3800附近出貨之後一直空倉,等待下次機會。我未來還是比較看好農業和新能源板塊。自2008年年初以來,國際稻米市場的大米價格已上漲了3倍多,而據世界銀行的預測,糧食作物的價格在今明兩年會居高不下。而自今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後,國際原油期貨價格一路漲速驚人。與年初價格相比,眼下油價漲幅已超三分之一;僅5月份紐約市場油價漲幅就達20%。可見基於全球形勢的考慮,無論A股的表現如何差強人意,也不會對這兩個板塊產生太大的沖擊。
我自己能夠在A股上有所斬獲的主要原因是緊跟大盤,客觀分析,精選績優藍籌,不為市場傳聞所左右。在加拿大做A股有利有弊,好處就是遠離市場,能夠更加冷靜地分析,弊端就是時差原因會導致錯過很多短線機會。
曾多做A股的交易頻率是較低的,平均每個月三到四次,有時候沒有機會時甚至連續幾個月空倉。他具體的選股思路是由上而下選股,持股的前提是大勢和所在板塊都要強勢,同時永遠不參與調整。他主要使用的指標是均線和KDJ指標,可謂大道至簡。
對於A股和北美股市的區別,曾多有自己獨到的體驗, A股和北美股市的主要區別在於交易規則、監管規則、融資規則、手續費用等方面,美國股市可以當日交易、雙向交易,沒有10%漲跌幅限制,監管也更加透明和嚴格,融資方便且無需擔保,手續費還極為低廉。北美股市是成熟市場,比較信奉價值投資,但由於沒有漲跌停的限制,投資人需要嚴格控制好止損。美國股市是全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大量高舉價值投資的機構參與使得總體而言美股的技術走勢比A股更加規范,技術指標更加有效。另外華人投資美股時比較喜歡使用杠桿進行交易,所以更要做好資金管理,關鍵指標破位時一定要堅決離場。
他認為,美國那些類似Topview等的高端付費數據如Openbook,對中長線投資歐美股市這種成熟的股市沒有太大用處,但是由於美股可以做短線甚至日內交易,這時高端付費數據的選股功能還是有一定幫助的。
曾多最後頗有感悟地表示,在中西方的資本市場裡面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看過了無數操盤手的起起落落,最大的感悟就是風險控制才是成功交易員的核心武器。 很多華人從中國A股轉戰美股或是外匯期貨等市場的時候,把死扛到底的交易習慣也帶了進來,這是非常危險的。在欣欣向榮的A股市場即使長期持有一個一無是處的股票也許還有解套的機會,但是在信奉價值投資以及廣泛運用衍生品工具的國際資本市場中一旦不學會止損,帶來的結果將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