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的泡沫到底怎麼解釋
就是股票的價格高於市值,而且高的很多! 但是股票在中國作為一種投機,而不是投資的賺錢方式。正是泡沫的存在才讓股票有了它特殊的魅力!
2. 怎樣判別當前股票價格有無泡沫
通常用P/E值【Price to Earning,市盈率】,股票市盈率反映該股的投資價值,市盈率越高說明該股泡沫越大,未來收回本金的可能性更小,虧損可能性極大;市盈率越小,說明該股具備投資價值。市盈率的計算(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0 :指該公司盈利為負(因盈利為負,計算市盈率沒有意義,所以一般軟體顯示為「—」);0-13 :即價值被低估;14-20:即正常水平;21-28:即價值被高估;28 :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但中國股市受消息影響大,市盈率參考價值不高。所以在分析股票時還得根據多方面去綜合分析,平時多關注些財政消息,多看、多學,多做模擬盤,掌握好基本面和技術面知識
3. 怎麼看股票股票現價有沒有泡沫,實際價值在哪看
我理解為,股票是一種投資,市場運作後轉變為數據,體現在圖表上,就是K線圖!實際上就是一種賭博,看看你有沒有眼光,買哪個公司的股票能讓你獲利!
簡單一點說就是,你投資100元買其中一個公司的股票,這個公司經過市場運作後,因為你的100元能讓你得到1000元的回報!
只要能賺錢就行了,泡沫不泡沫的不是某一個人能解決的!
4. 怎麼判斷一隻股票有無泡沫
股票常說的泡沫是什麼意思?
從個股來說,當價格大大高於它的實際價值的時候,相對地就有了泡沫。價值一般用現金流貼現來計算,也可以用相對簡單的市盈率法來測算
對於整個股市,有兩種看法
1當大部分個股都高於其真實價值很多時,就可以說市場有泡沫
2 當市場指數己完全脫完宏觀經濟實際增長時就有了泡沫,也就是出現較嚴重的背離
分析時不可以絕對應用,至於大多少才算有泡沫,沒有絕對的指標來衡量,要靠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來判斷!!!
等到股市真的出現泡沫而且程度很高時時,就危險了。
對於要買股票的人來說,現在各個股的股價都不合理,都高了。
03年3月,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組織組織了國內幾十位教授和博士等人寫了一篇報告,題目是《診斷與治療:揭示中國的股票市場》,對中國股市的股價做了詳細的分析,結論是中國的股票存在一級泡沫、二級泡沫和三級泡沫。
例如,某公司凈資產每股1元,上市申購價為5元,上市首日收盤價為8元,那麼8-1=7,這7元是一級泡沫。
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的炒作,股價漲到12元,那麼12-8就是二級泡沫。
後來公司又搞什麼重組等各種名堂,又從股民那裡搞一筆資金,是三級泡沫。
買股票的人,要為這1元的凈資產,多花很多錢,你說合理嗎?
存在即合理。如果這樣看,就OK了。
5. 怎麼樣理解股市泡沫
這是個大話題。簡單說,股市短期瘋漲,市盈利急劇攀升,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即產生股市泡沫。中國股市這波行情大致有幾方面原因造就:1.宏觀經濟良好;2.股改推行;3.人民幣升值; 4.羊群效應等。其中前兩點利好已基本兌現。人民幣升值標志人民幣貨幣升值,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應貶值才對(貨幣貶值時,股市才是避風港)。當然人民幣升值引起熱錢流入,但隨時會流出。散戶儲蓄資金恐難敵擴容。加上管理層也不敢承擔大泡沫破裂後的社會動盪責任(經濟沖擊可看看小日本先例)。相信中國股市不會產生更大泡沫。
大概就這樣嘍。
6. 怎麼計算股價是否有泡沫
怎麼計算股價是否有泡沫?技術分析是一個確定市場中存量多少的過程,並應用統計分析和一點心理來確定活躍交易者對其股票頭寸的看法。相對強弱指數和其他技術指標考慮了股票的買入和賣出量就會發現這個時期的文人都愛「上馬定乾
7. 請問如何給一隻股票進行合理的估值怎樣判斷股票是否存在泡沫
市盈率是判斷一隻股票有沒有泡沫的主要標准
國外好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都是在10-20倍左右,國內公司成長性好,市盈率高一點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有60 70倍那也是明顯太高了
而且市盈率是一個動態的數據,可以根據去年的業績算,也可以根據明年的業績算,要考慮公司長期業績的平均情況來計算市盈率
比如說現在A股里某股票06年市盈率20倍,而且預期未來幾年業績還會增長,那麼股價就是嚴重低估的
8. 股市泡沫的股市泡沫辨別
資產泡沫所以能形成,並非市場缺乏明顯的跡象,而是大家普遍視而不見。2000年,就在網路泡沫破滅之前,標准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中的美國大公司的歷史市盈率接近30倍,大約是歷史平均水平的兩倍。但有人說那時的互聯網已經讓市盈率這種估值方法過時了。2007年初,就在美國房價下跌30%之前,房價租金比是正常水平的兩倍,但寬松的房貸政策和各種補貼顯然重新定義了所謂「負擔能力」這個概念。
一個新的股市泡沫可能正在醞釀之中,但這一次跡象卻沒有那麼明顯。盡管美國股市只用了26個月的時間就從經濟衰退的底部飆漲至現在的水平(這樣的漲幅通常需要10年的時間),但美股看上去依然不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歷史市盈率為15.3倍,這只稍稍高於歷史平均水平──14.5倍。但這些數字可能會吸引投資者走向懸崖。歷史經驗表明,相對於經濟規模來說,眼下企業的利潤水平過高且無法持續。以較正常的利潤水平計算的真實市盈率已經大大超過了20倍。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用一種不同的方法來檢測被誇大的利潤水平。他以10年平均利潤計算個股市盈率,以防止上一年利潤不合理地激增。按照他的方法計算,美國股市現在的整體市盈率為24倍,2007年市場處於巔峰時整體市盈率為27倍。
9. 除了市盈率外,怎樣從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國股市存在泡沫嗎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個股市整體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資價值,還有如下指標。
(1) 紅利支撐股價水平。有人舉香港上市的匯豐控股和長江實業的例子,認為沒有泡沫的股票價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紅、凈資產支撐的。然而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長性較差,炒作困難,分紅或每股凈資產確定了它的大致價格下限。
(2) 平均股價。2001年6月14日滬深市場(剔除了PT股)1089隻A股平均價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滬深市場1121隻A股平均價格為11.51元,有研究人員撰文認為,股票平均價格可以評估市場的投資價值或風險水平。平均股價在15元以上,風險很大,平均股價在10元以下,風險較小。這種經驗規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價指標的缺陷仍然存在,價格高低不能作為股票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送股、轉增股、配股、股票拆細時平均股價發生跳躍,但股票的內在價值沒有相應變化;平均股價沒有考慮實質經濟,經濟繁榮與經濟蕭條時,合理的平均股價水平自然不應相同。
(3) 平均市銷率。西方有些學者(肯尼斯.L.費希爾,1984)就提出市銷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場價格除以每股銷售收入。由於銷售收入的波動性要比凈利潤的波動性小得多,所以市銷率比較穩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計算平均市銷率時,幾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將所有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保證了計算的客觀性。費希爾對美國股市一百多年數據的檢驗表明,根據市銷率判斷個股和大盤,投資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費希爾看來,用市盈率定價是很不科學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卻太低」。([ 美]肯尼斯.L.費希爾,2000)
(4) 平均市凈率(托賓q).與費希爾不同,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愛平均市凈率指標,也叫托賓q指標(q ratio)。史密瑟斯認為,q值就像彈簧,將股市拉向它的內在價值位置。他還認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標大多數時候朝著相同的方向運動,但平均市盈率偶爾會給出災難性的價值數據。有一個事例顯示了托賓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華爾街價值投資》一書根據托賓q建議人們要拋空股票。
(5) 市場成本。市場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籌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後,市場上所有投資者持有某隻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市場成本在數值上恰好等於股票的內在價值。
用市場成本指標來衡量股市的投資價值,幾乎具有以上幾個指標的所有優點而沒有它們的不足。市場成本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如果市價遠高於市場成本,這種股票跳水只是遲早的事,反之,這種股票則值得關注。
市場成本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對不同時期的同一市場或不同的市場,都具有解釋力。NASDAQ指數漲得太高,就必然會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這是資金堆積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線上就會獲得較強的支撐,並不因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參見附表)而還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證指數的市場成本為1509.258點,根據市場運行的內在規律,如果跌破這一點,並不是股市沒有投資價值,而主要是投資者沒有信心。
2. 幾個悖論
(1) 經濟高成長與上市公司質量差。前一段時間,證券市場上一片打假之聲。很多投資者認為,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好的不能相信,業績差的也有操縱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國的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會計師事務所、交易所、證監會、新聞媒體等等層層監督,難道做假會比非上市公司厲害,難道中國上市公司的成長遠遠落後於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的證券市場是轉軌經濟中的證券市場,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標來裁剪。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國民的信心,難道證券市場的發展就不需要投資者的信心?
(2) 中國證券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與證券市場問題成堆。客觀地講,證券市場是中國市場體系比較公開、比較透明的市場,也是發展速度較快的市場之一。但給人的印象卻是中國證券問題成堆,必須來一次傷筋動骨的調整,甚至推倒重來。這將把中國證券市場引向何方?
(3) 按現金流量貼現計算未必有投資價值,但外資收購意願強烈。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並不完全是按購買力平價確定的,而按現行的匯率計算,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有很強的購買力。這導致在國內投資者看來很貴的股權,在境外投資者未必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華社深圳又傳出消息,美國艾默生公司花7.5億美元收購華為技術公司下屬的深圳市安聖電氣公司全部股權。安聖電氣尚且如此,大唐電信、中興通訊(2002年1月9日總市值分別為9.57億美元、12.44億美元)難道市場價格很高,對外資沒有吸引力嗎?不要以為中國的企業不值錢,有些東西並不反映在會計報表裡。當然,A股價格存在結構性不合理現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數漲了15倍,但投資者整體的平均投資收益率並不高。指數有時會誤導決策。乍看來,滬市11年漲了15倍,上證指數年增長率達27.9%,非常之快了,股市裡肯定積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細心的人應該發現,在1994年8月以前,市場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這少數幾家上市公司卻將上證指數市場成本抬高到757.519點。實際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籌成本1509.155點)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為9.74%,考慮到交易費用(含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中國的交易費用率較高,投資者的換手率也較高,所以總的交易費用數額可觀),中國投資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從長期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其股價指數總是在不斷上漲,原因在於經濟在增長、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總額在增長、市場成本曲線也在逐步抬高。長期來看指數總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數漲了多高就據此判斷股票市場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場上股價及其表現截然不同。有人喜歡將中石化在香港、紐約和上海市場的不同價格來說明中國市場里存在大量泡沫。這種比較是非常片面的。眾所周知,由於市場割裂,國內投資者到香港市場上購買股票受到限制,兩個市場上股票的供需關系完全不一樣,由此導致價格出現很大差別是很自然的。如果兩個市場是自由流動的,價格自然會相互接軌。另一方面,即使兩個市場自由流動了,也不能認為A股股價就一定要以香港股價為標准與之接軌。價格將根據新的市場供需關系重新決定。
10. 如何判斷股市有沒有泡沫衡量標準是什麼
標准主要看市場平均市盈率,一般20~30之間,高於30開始有風險,上波6000點的時候市盈率好像是在60倍。
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是看政府是不是要調控,這個調到多少是高,也不清楚了。上波調了6-7次吧,防通脹,市場里的資金一起被抽水。